必修二易错题总结(带答案)
高中化学必修二易错知识点总结附答案

考前不言苦与累,易错知识必须背《必修2 》第一章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一、元素周期表与元素周期律1.元素周期表的结构⑴周期:元素周期表共有7个横行,每一横行称为一个周期,故元素周期表共有 7 个周期。
⑵族:元素周期表共有 18 个纵行,除了 8、9、10 三个纵行称为Ⅷ外,其余的每一个纵行称为一个 族 ,故元素周期表共有 16 个族。
族的序号一般用罗马数字表示。
2.质量数定义:将核内所有质子和中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取近似整数值相加,所得的数值叫做质量数。
质量数与质子数和中子数间的关系为: 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3.核素表示方法:在化学上,我们为了方便地表示某一原子。
在元素符号的左下角表出其质子数,左上角标出质量数AZ X 。
符号A Z X 表示1个 质子数 为Z , 质量数 为A 的原子,其中子数为 A -Z 。
4.同位素⑴ 质子数 相同而 中子数 不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原子互称为同位素,如氢元素的三种不同核素11H 、2 1H 、3 1H 互为同位素。
⑵同位素的特点:①各同位素原子的化学性质相同,物理性质不同②天然存在的各同位素原子,他们所占的原子百分数保持不变5.元素金属性强弱判断依据:①根据金属单质与水或与酸反应 置换出氢的 难易程度。
置换出氢 越容易,则金属性越强。
【例】已知金属A 可与冷水反应,金属B 和热水才能反应,金属C 和水不能反应,判断金属A 、B 、C 金属性强弱 A>B>C②根据金属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碱性强弱。
碱性越强,则原金属元素的金属性越强。
【例】已知NaOH为强碱、Mg(OH)2为中强碱、Al(OH)3为两性氢氧化物,则Na、Mg、Al的金属性强弱Na>Mg>Al③可以根据对应阳离子的氧化性强弱判断。
金属阳离子氧化性越弱,则元素金属性越强。
【例】氧化性Al3+﹥Mg2+﹥Na+,则元素金属性顺序为Na>Mg>Al6.元素非金属性强弱判断依据:①根据非金属单质与氢气反应的难易程度或氢化物的稳定性强弱判断,越容易与氢气反应或氢化物的稳定性越强,则非金属性越强。
部编版高中数学必修二第七章复数带答案重点易错题

(名师选题)部编版高中数学必修二第七章复数带答案重点易错题单选题1、若z =−1+√3i ,则zzz̅−1=( )A .−1+√3iB .−1−√3iC .−13+√33iD .−13−√33i2、已知i 是虚数单位,若z =i +a1+i 为纯虚数,则实数a =( )A .1B .−1C .2D .−23、z 1、z 2是复数,则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A .若z 12+z 22>0,则z 12>−z 22B .|z 1−z 2|=√(z 1+z 2)2−4z 1⋅z 2C .z 12+z 22=0⇔z 1=z 2=0D .|z 12|=|z 1|24、若z (1+i )=1−i ,则z =( )A .1–iB .1+iC .–iD .i5、已知复数z =1+√2i (i 为虚数单位),设z̅是z 的共轭复数,则z̅的虚部是()A .√2B .−√2C .√2iD .−√2i6、在复平面内,复数2−i1−3i 对应的点位于( )A .第一象限B .第二象限C .第三象限D .第四象限7、已知复数z 满足|z −2|=1,则|z |的最大值为( )A .1B .2C .3D .48、复数11−3i 的虚部是( )A .−310B .−110C .110D .310多选题9、(多选)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复数a +b i 不是纯虚数B .若x =1,则复数z =(x 2−1)+(x +1)i 是纯虚数C .若(x 2−4)+(x 2+3x +2)i 是纯虚数,则实数x =±2D .若复数z =a +b i ,则当且仅当b ≠0时,z 为虚数10、若z +|z |=8−4i ,其中i 为虚数单位,则下列关于复数z 的说法正确的是( )A .|z |=5B .z 的虚部为−4iC .z̅=−3+4iD .z 在复平面内对应的点位于第四象限11、已知复数z 满足z(2−i )=i ( i 为虚数单位),复数z 的共轭复数为z̅,则( )A .|z|=35B .z̅=−1+2i 5C .复数z 的实部为−1D .复数z 对应复平面上的点在第二象限填空题12、若复数z 1=sin π3−icos π6,z 2=2+3i ,则|z 1|________|z 2|(填“>”“<”或“=”). 13、i 2 021=________.部编版高中数学必修二第七章复数带答案(三)参考答案1、答案:C分析:由共轭复数的概念及复数的运算即可得解.z̅=−1−√3i ,zz̅=(−1+√3i )(−1−√3i )=1+3=4.z zz̅−1=−1+√3i 3=−13+√33i 故选 :C2、答案:B分析:由复数除法法则化简复数为代数形式,然后由复数的定义求解.因为z =i +a1+i =(a+i )(1−i )(1+i )(1−i )=a−a i +i −i 22=a+12+1−a 2i 为纯虚数,所以{a+12=01−a 2≠0 ,a =−1.故选:B .3、答案:D解析:举反例z 1=2+i ,z 2=2−i 可判断选项A 、B ,举反例z 1=1,z 2=i 可判断选项C ,设z 1=a +bi ,(a,b ∈R ),分别计算|z 12|、|z 1|2即可判断选项D ,进而可得正确选项.对于选项A :取z 1=2+i ,z 2=2−i ,z 12=(2+i )2=3+2i ,z 22=(2−i )2=3−2i , 满足z 12+z 22=6>0,但z 12与z 22是两个复数,不能比较大小,故选项A 不正确;对于选项B :取z 1=2+i ,z 2=2−i ,|z 1−z 2|=|2i |=2,而√(z 1+z 2)2−4z 1⋅z 2=√42−4(2+i )(2−i )=√16−20无意义,故选项B 不正确;对于选项C :取z 1=1,z 2=i ,则z 12+z 22=0,但是z 1≠0,z 2≠0,故选项C 不正确;对于选项D :设z 1=a +bi ,(a,b ∈R ),则z 12=(a +bi )2=a 2−b 2+2abi |z 12|=√(a 2−b 2)2+4a 2b 2=√(a 2+b 2)2=a 2+b 2,z 1=a −bi ,|z 1|=√a 2+b 2,所以|z 1|2=a 2+b 2,所以|z 12|=|z 1|2,故选项D 正确.故选:D.4、答案:D分析:先利用除法运算求得z,再利用共轭复数的概念得到z即可.因为z=1−i1+i =(1−i)2(1+i)(1−i)=−2i2=−i,所以z=i.故选:D【点晴】本题主要考查复数的除法运算,涉及到共轭复数的概念,是一道基础题.5、答案:B分析:先求出共轭复数,从而可求出其虚部由z=1+√2i,得z=1−√2i,所以z̅的虚部是−√2,故选:B6、答案:A分析:根据复数的运算法则,求得2−i1−3i =12+12i,结合复数的几何意义,即可求解.由题意,复数2−i1−3i =(2−i)(1+3i)(1−3i)(1+3i)=5+5i10=12+12i,所以该复数在复平面内对应的点为(12,12),在第一象限.故选:A.7、答案:C分析:本题可根据|z−2|=1得出点Z的轨迹为以(2,0)为圆心、以1为半径的圆,即可得出结果. 因为|z−2|=1,所以复数z在复平面内所对应的点Z到点(2,0)的距离为1,则点Z的轨迹为以(2,0)为圆心、以1为半径的圆,故|z|的取值范围为[1,3],|z|的最大值为3,故选:C.8、答案:D分析:利用复数的除法运算求出z即可.因为z=11−3i =1+3i(1−3i)(1+3i)=110+310i,所以复数z=11−3i 的虚部为310.故选:D.【点晴】本题主要考查复数的除法运算,涉及到复数的虚部的定义,是一道基础题.9、答案:ACD分析:根据复数z =a +b i(a ,b ∈R)当且仅当b =0时为实数、b ≠0时为虚数,当且仅当b ≠0且a =0时为纯虚数判断即可.a =0,b ≠0时,复数a +b i 是纯虚数,A 错误;当x =1时,复数z =2i 是纯虚数,B 正确;(x 2−4)+(x 2+3x +2)i 是纯虚数,则{x 2−4=0x 2+3x +2≠0即x =2,C 错误; 复数z =a +b i ,a,b 未注明为实数,D 错误.故选:ACD .10、答案:AD分析:先设出复数z ,由z +|z |=8−4i 求出z =3−4i ,进而根据复数的模长、虚部、共轭复数、所在象限依次判断即可.设z =a +bi ,则|z |=√a 2+b 2,z +|z |=a +b i +√a 2+b 2=8−4i ,则{a +√a 2+b 2=8b =−4,即得{a =3b =−4 ,即z =3−4i ,|z |=√9+16=5,A 正确;z 的虚部为−4,B 错误;z̅=3+4i ,C 错误;z 在复平面内对应的点为(3,−4),位于第四象限,D 正确.故选:AD.11、答案:BD分析:因为复数z 满足z(2−i )=i ,利用复数的除法运算化简为z =−15+25i ,再逐项验证判断. 因为复数z 满足z(2−i )=i ,所以z =i 2−i =i(2+i)(2−i )(2+i)=−15+25i所以|z |=√(−15)2+(25)2=√55,故A 错误;z=−15−25i,故B正确;复数z的实部为−15,故C错误;复数z对应复平面上的点(−15,25)在第二象限,故D正确.故选:BD小提示:本题主要考查复数的概念,代数运算以及几何意义,还考查分析运算求解的能力,属于基础题.12、答案:<分析:由复数模的计算公式,分别计算出|z1|和|z2|,即可比较大小.|z1|=√sin2π3+cos2π6=√34+34=√62,|z2|=√22+32=√13.因为√62=√32<√13,所以|z1|<|z2|.所以答案是:<13、答案:i分析:利用周期性求得所求表达式的值.i2021=i505×4+1=i1=i 所以答案是:i。
2023人教版带答案高中物理必修二第八章机械能守恒定律微公式版重点易错题

2023人教版带答案高中物理必修二第八章机械能守恒定律微公式版重点易错题单选题1、如图所示,长直轻杆两端分别固定小球A 和B ,两球质量均为m ,两球半径忽略不计,杆的长度为L 。
先将杆AB 竖直靠放在竖直墙上,轻轻拨动小球B ,使小球B 在水平面上由静止开始向右滑动,当小球A 沿墙下滑距离为L2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不计一切摩擦,重力加速度为g )( )A .杆对小球A 做功为14mgL B .小球A 、B 的速度都为12√gLC .小球A 、B 的速度分别为12√3gL 和12√gLD .杆与小球A 、B 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减少了12mgL 答案:CBCD .对A 、B 组成的系统,整个过程中,只有重力做功,机械能守恒,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得mg ·L2=12mv A 2+12mv B 2又有vA cos60°=vB cos30°解得vA =12√3gL vB =12√gL故C 正确,BD 错误; A .对A ,由动能定理得mg L2+W =12mv A 2解得杆对小球A 做的功W =12mv A 2-mg ·L2=-18mgL 故A 错误。
故选C 。
2、如图所示,将一可视为质点的物块从固定斜面顶端由静止释放后沿斜面加速下滑,设物块质量为m 、物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斜面高度h 和底边长度x 均可独立调节(斜面长度随之改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若只增大x ,物块滑到斜面底端时的动能增大B .若只增大h ,物块滑到斜面底端时的动能减小C .若只增大μ,物块滑到斜面底端时的动能增大D .若只改变x ,物块最终在水平面上停止的位置不会改变ABC.对物块运用动能定理可得mgh-W f=E k-0其中E k为物块滑到斜面底端时的动能,W f为下滑过程物块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而W f=fs=μF N s=μmg cosθ·s=μmgx其中f为物块受到的摩擦力,s为斜面斜边长,F N为斜面对物块的支持力,则mgh-μmgx=E k-0故ABC错误;D.对物块从下滑到地面到停止,运用动能定理,有-μmgl=0-E k则mgh-μmgx-μmgl=0若只改变x,由于x+l=ℎμ物体最终在水平面上停止的位置不会改变,故D正确。
高中数学必修二第六章平面向量及其应用重点易错题(带答案)

高中数学必修二第六章平面向量及其应用重点易错题单选题1、在△ABC 中,角A ,B ,C 所对的边分别为a ,b ,c ,若a =√5,c =2,cosA =23,则b 等于( )A .√2B .√3C .2D .3 答案:D分析:根据余弦定理a 2=b 2+c 2−2bccosA ,将已知量代入即可解得答案.根据余弦定理得a 2=b 2+c 2−2bccosA ,即5=b 2+4−2×b ×2×23,亦即b 2−83b −1=0,解得b =3或b =−13(舍去).故选:D.2、设λ为实数,已知向量m ⃗⃗ =(-1,2),n ⃗ =(1,λ).若m ⃗⃗ ⊥n ⃗ ,则向量m →+2n ⃗ 与m →之间的夹角为( ) A .π4B .π3C .2π3D .3π4 答案:A解析:根据向量垂直的坐标运算解得λ=12,再运用向量夹角的坐标运算公式可得选项.因为向量m ⃗⃗ =(−1,2),n ⃗ =(1,λ),若m ⃗⃗ ⊥n ⃗ ,则m ⃗⃗ ⋅n ⃗ =−1×1+2λ=0,解得λ=12,所以m ⃗⃗ +2n ⃗ =(1,3),所以(m ⃗⃗ +2n ⃗ )⋅m ⃗⃗ =1×(−1)+3×2=5,|m ⃗⃗ +2n ⃗ |=√12+32=√10,|m ⃗⃗ |=√(−1)2+22=√5,设向量m ⃗⃗ +2n ⃗ 与m ⃗⃗ 之间的夹角θ ,则0≤θ≤π, ∴cosθ=(m ⃗⃗⃗ +2n ⃗ )⋅m ⃗⃗⃗ |m⃗⃗⃗ +2n ⃗ |×|m ⃗⃗⃗ |=√10×√5=√22, 所以向量m ⃗⃗ +2n ⃗ 与m ⃗⃗ 之间的夹角为π4.故选:A.3、某人先向东走3km ,位移记为a →,接着再向北走3km ,位移记为b →,则a →+b →表示( ) A .向东南走3√2km B .向东北走3√2km C .向东南走3√3km D .向东北走3√3km 答案:B分析:由向量的加法进行求解.由题意和向量的加法,得a →+b →表示先向东走3km , 再向北走3km ,即向东北走3√2km . 故选:B.4、在等腰梯形ABCD 中,AB ⃗⃗⃗⃗⃗ =2DC ⃗⃗⃗⃗⃗ ,E,F 分别为AD,BC 的中点,G 为EF 的中点,则AG ⃗⃗⃗⃗⃗ 等于( ) A .38AB ⃗⃗⃗⃗⃗ +34AD ⃗⃗⃗⃗⃗ B .38AB ⃗⃗⃗⃗⃗ +12AD ⃗⃗⃗⃗⃗ C .12AB ⃗⃗⃗⃗⃗ +34AD ⃗⃗⃗⃗⃗ D .14AB ⃗⃗⃗⃗⃗ +38AD ⃗⃗⃗⃗⃗ 答案:B分析:根据平面向量的共线定理、平面向量的加法的几何意义,结合已知和等腰梯形的性质进行求解即可. 因为在等腰梯形ABCD 中,AB⃗⃗⃗⃗⃗ =2DC ⃗⃗⃗⃗⃗ ,E,F 分别为AD,BC 的中点,G 为EF 的中点, 所以可得:AG⃗⃗⃗⃗⃗ =AE ⃗⃗⃗⃗⃗ +EG ⃗⃗⃗⃗⃗ =12AD ⃗⃗⃗⃗⃗ +12EF ⃗⃗⃗⃗⃗ =12AD ⃗⃗⃗⃗⃗ +14(AB ⃗⃗⃗⃗⃗ +DC ⃗⃗⃗⃗⃗ )=12AD ⃗⃗⃗⃗⃗ +38AB ⃗⃗⃗⃗⃗ . 故选:B.5、已知向量a ,b ⃗ 满足|a |=2,|b ⃗ |=1,a ⋅(a −2b ⃗ )=2,则a 与b ⃗ 的夹角为( ) A .30°B .60°C .120°D .150° 答案:B分析:由题意,先求出a ⋅b⃗ ,然后根据向量的夹角公式即可求解. 解:因为a ⋅(a −2b ⃗ )=a 2−2a ⋅b ⃗ =|a |2−2a ⋅b ⃗ =4−2a ⋅b ⃗ =2,所以a ⋅b⃗ =1, 设a 与b ⃗ 的夹角为θ,则cosθ=a ⃗ ⋅b ⃗|a ⃗ ||b ⃗ |=12, 因为θ∈[0°,180°], 所以θ=60°, 故选:B.6、已知非零平面向量a ,b ⃗ ,c ,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 (1)若a ⋅c =b ⃗ ⋅c ,则a =b ⃗ ;(2)若|a +b ⃗ |=|a |+|b ⃗ |,则a //b⃗ (3)若|a +b ⃗ |=|a −b ⃗ |,则a ⊥b ⃗ (4)若(a +b ⃗ )⋅(a −b ⃗ )=0,则a =b ⃗ 或a =−b ⃗ A .(1)(2)B .(2)(3)C .(3)(4)D .(2)(3)(4) 答案:B解析:根据向量的数量积运算,以及向量模的计算公式,逐项判断,即可得出结果. 已知非零平面向量a ,b ⃗ ,c ,(1)若a ⋅c =b ⃗ ⋅c ,则(a −b ⃗ )⋅c =0,所以a =b ⃗ 或(a −b ⃗ )⊥c ,即(1)错; (2)若|a +b ⃗ |=|a |+|b ⃗ |,则a 与b ⃗ 同向,所以a //b⃗ ,即(2)正确; (3)若|a +b ⃗ |=|a −b ⃗ |,则|a |2+|b ⃗ |2+2a ⋅b ⃗ =|a |2+|b ⃗ |2−2a ⋅b ⃗ ,所以2a ⋅b ⃗ =0,则a ⊥b ⃗ ;即(3)正确;(4)若(a +b ⃗ )⋅(a −b ⃗ )=0,则|a |2−|b ⃗ |2=0,所以|a |=|b ⃗ |,不能得出向量共线,故(4)错; 故选:B.小提示:本题主要考查向量数量积的运算,考查向量有关的判定,属于基础题型.7、在△ABC 中,角A,B,C 的对边分别是a,b,c ,若A =45°,B =60°,b =2√3,则c 等于( ) A .√6−√24B .√6+√24C .√6−√2D .√6+√2答案:D分析:先求出C ,再由正弦定理求解即可. 解:在△ABC 中,C =180°−45°−60°=75°. 由正弦定理可知csinC =bsinB ,所 以csin75°=2√3sin60°, 故c =2√3sin75°sin60°=4sin75°=4sin(30°+45°)=4×√6+√24=√6+√2.故选:D.8、给出下列物理量:①密度;②温度;③速度;④质量;⑤功;⑥位移.正确的是( ) A .①②③是数量,④⑤⑥是向量B .②④⑥是数量,①③⑤是向量 C .①④是数量,②③⑤⑥是向量D .①②④⑤是数量,③⑥是向量 答案:D分析:根据向量的定义即可判断.密度、温度、质量、功只有大小,没有方向,是数量;速度、位移既有大小又有方向,是向量. 故选:D . 多选题9、下列各式中,结果为零向量的是( ) A .AB ⃗⃗⃗⃗⃗ +MB ⃗⃗⃗⃗⃗⃗ +BO ⃗⃗⃗⃗⃗ +OM ⃗⃗⃗⃗⃗⃗ B .AB ⃗⃗⃗⃗⃗ +BC ⃗⃗⃗⃗⃗ +CA ⃗⃗⃗⃗⃗ C .OA ⃗⃗⃗⃗⃗ +OC ⃗⃗⃗⃗⃗ +BO ⃗⃗⃗⃗⃗ +CO ⃗⃗⃗⃗⃗ D .AB ⃗⃗⃗⃗⃗ −AC ⃗⃗⃗⃗⃗ +BD ⃗⃗⃗⃗⃗⃗ −CD ⃗⃗⃗⃗⃗ 答案:BD分析:根据向量的加法和减法运算,对四个选项逐一计算,即可得正确答案. 对于选项A :AB ⃗⃗⃗⃗⃗ +MB ⃗⃗⃗⃗⃗⃗ +BO ⃗⃗⃗⃗⃗ +OM ⃗⃗⃗⃗⃗⃗ =AB ⃗⃗⃗⃗⃗ ,选项A 不正确; 对于选项B : AB⃗⃗⃗⃗⃗ +BC ⃗⃗⃗⃗⃗ +CA ⃗⃗⃗⃗⃗ =AC ⃗⃗⃗⃗⃗ +CA ⃗⃗⃗⃗⃗ =0⃗ ,选项B 正确; 对于选项C :OA ⃗⃗⃗⃗⃗ +OC ⃗⃗⃗⃗⃗ +BO ⃗⃗⃗⃗⃗ +CO⃗⃗⃗⃗⃗ =BA ⃗⃗⃗⃗⃗ ,选项C 不正确; 对于选项D :AB ⃗⃗⃗⃗⃗ −AC ⃗⃗⃗⃗⃗ +BD ⃗⃗⃗⃗⃗⃗ −CD ⃗⃗⃗⃗⃗ =(AB ⃗⃗⃗⃗⃗ +BD ⃗⃗⃗⃗⃗⃗ )−(AC ⃗⃗⃗⃗⃗ +CD ⃗⃗⃗⃗⃗ )=AD ⃗⃗⃗⃗⃗ −AD ⃗⃗⃗⃗⃗ =0⃗ 选项D 正确. 故选:BD小提示:本题主要考查了向量的线性运算,属于基础题.10、已知△ABC 中,角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且sin 2B =sinAsinC ,则角B 的值不可能是( ) A .45°B .60°C .75°D .90° 答案:CD解析:先利用正弦定理得到b 2=ac ,再利用余弦定理和基本不等式得到B ∈(0,π3],即可判断.∵sin 2B =sinAsinC , 由正弦定理得: ∴b 2=ac , ∴cosB =a 2+c 2−b 22ac=a 2+c 2−ac2ac≥2ac−ac 2ac=12,当且仅当a =c 时取等号, 又0<B <π,故B ∈(0,π3]. 故选:CD.小提示:本题主要考查了正弦定理以及余弦定理,考查了基本不等式.属于较易题. 11、(多选)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单位向量都相等B .任一向量与它的相反向量不相等C .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的充要条件AB ⃗⃗⃗⃗⃗ =DC ⃗⃗⃗⃗⃗ D .模为0是一个向量的方向是任意的充要条件 答案:CD分析:A.由单位向量的定义判断;B.由零向量的定义判断;C.由相等向量的定义判断; D.由零向量的定义判断. A.单位向量的模均相等且为1,但方向并不一定相同,故错误;B.零向量的相反向量仍是零向量,但零向量与零向量是相等的,故错误;C. 若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则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有AB⃗⃗⃗⃗⃗ =DC ⃗⃗⃗⃗⃗ , 若AB ⃗⃗⃗⃗⃗ =DC ⃗⃗⃗⃗⃗ ,则AB =DC,AB//DC ,则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故正确; D.由零向量的规定,知正确. 故选:CD 填空题12、在△ABC 中, a =5,b =5√3,A =30°,则B =________. 答案:60°或120°分析:利用正弦定理求得sinB ,由此求得B . 由正弦定理得asinA =bsinB , 即5sin30°=5√3sinB ⇒sinB =√32, 由于0°<B <180°, 所以B =60°或B =120°. 所以答案是:60°或120°13、在△ABC 中,AB =4,AC =3,∠BAC =90°,D 在边BC 上,延长AD 到P ,使得AP =9,若PA⃗⃗⃗⃗⃗ =mPB ⃗⃗⃗⃗⃗ +(32−m)PC⃗⃗⃗⃗⃗ (m 为常数),则CD 的长度是________.答案:185或0分析:根据题设条件可设PA⃗⃗⃗⃗⃗ =λPD ⃗⃗⃗⃗⃗ (λ>0),结合PA ⃗⃗⃗⃗⃗ =mPB ⃗⃗⃗⃗⃗ +(32−m)PC ⃗⃗⃗⃗⃗ 与B,D,C 三点共线,可求得λ,再根据勾股定理求出BC ,然后根据余弦定理即可求解. ∵A,D,P 三点共线, ∴可设PA⃗⃗⃗⃗⃗ =λPD ⃗⃗⃗⃗⃗ (λ>0), ∵PA ⃗⃗⃗⃗⃗ =mPB ⃗⃗⃗⃗⃗ +(32−m)PC ⃗⃗⃗⃗⃗ , ∴λPD ⃗⃗⃗⃗⃗ =mPB ⃗⃗⃗⃗⃗ +(32−m)PC ⃗⃗⃗⃗⃗ ,即PD ⃗⃗⃗⃗⃗ =m λPB⃗⃗⃗⃗⃗ +(32−m)λPC⃗⃗⃗⃗⃗ , 若m ≠0且m ≠32,则B,D,C 三点共线, ∴m λ+(32−m)λ=1,即λ=32,∵AP =9,∴AD =3, ∵AB =4,AC =3,∠BAC =90°, ∴BC =5,设CD =x ,∠CDA =θ,则BD =5−x ,∠BDA =π−θ. ∴根据余弦定理可得cosθ=AD 2+CD 2−AC 22AD⋅CD=x6,cos(π−θ)=AD 2+BD 2−AB 22AD⋅BD=(5−x)2−76(5−x),∵cosθ+cos(π−θ)=0, ∴x6+(5−x)2−76(5−x)=0,解得x =185,∴CD 的长度为185.当m =0时, PA ⃗⃗⃗⃗⃗ =32PC⃗⃗⃗⃗⃗ ,C,D 重合,此时CD 的长度为0,当m=32时,PA⃗⃗⃗⃗⃗ =32PB⃗⃗⃗⃗⃗ ,B,D重合,此时PA=12,不合题意,舍去.所以答案是:0或185.小提示:本题考查了平面向量知识的应用、余弦定理的应用以及求解运算能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设出PA⃗⃗⃗⃗⃗ =λPD⃗⃗⃗⃗⃗ (λ>0).14、若单位向量a ,b⃗满足a⊥b⃗,且(2a+3b⃗)⊥(ka−4b⃗),则实数k的值为___________.答案:6分析:根据两向量垂直,可得到(2a+3b⃗)⋅(ka−4b⃗)=0,展开化简即可求出k值.因为a⊥b⃗,所以a⋅b⃗=0,因为(2a+3b⃗)⊥(ka−4b⃗),所以(2a+3b⃗)⋅(ka−4b⃗)=0,即2ka2−12b⃗2=0,又a ,b⃗是单位向量,所以2k=12,即k=6.所以答案是:6解答题15、在①(b+a−c)(b−a+c)=ac:②cos(A+B)=sin(A−B);③tan A+B2=sinC这三个条件中任选两个,补充在下面问题中,若问题中的三角形存在,求b的值;若问题中的三角形不存在,说明理由.问题:是否存在△ABC,它的内角A,B,C的对边分别为a,b,c,且a=2√2,___________,___________?注:如果选择多个方案分别解答,按第一个方案解答计分.答案:答案见解析解析:若选①和②:①化简由余弦定理可求得B=π3,则②利用和差角公式化简可得A=π4,进而由正弦定理可求得b的值;若选①和③:①化简由余弦定理可求得B=π3,③利用三角形内角和及切化弦可化简为cosC2sin C2=sinC=2sin C2cos C2,进而求得C=π2,在在Rt△ABC中,b=atanπ3即可求得结果.若选②和③:②利用和差角公式化简可得A=π4或B=3π4.③利用三角形内角和及切化弦可化简为cosC2sin C2=sinC=2sin C2cos C2,进而求得C=π2,则△ABC为等腰直角三角形,所以b=a=2√2.选择条件①和②.因为(b +a −c)(b −a +c)=ac ,所以a 2+c 2−b 2=ac , 由余弦定理,得cosB =a 2+c 2−b 22ac =12.因为0<B <π,所以B =π3.因为cos(A +B)=sin(A −B),所以cos (A +π3)=sin (A −π3), 所以cosAcos π3−sinAsin π3=sinAcos π3−cosAsin π3,所以sinA =cosA .因为0<A <π,所以A =π4.在△ABC 中,由正弦定理asinA=b sinB,得2√2sinπ4=b sinπ3.所以b =2√2sinπ3sinπ4=2√3.选择条件①和③.因为(b +a −c)(b −a +c)=ac ,所以a 2+c 2−b 2=ac . 由余弦定理,得cosB =a 2+c 2−b 22ac =12.因为0<B <π,所以B =π3. 因为tanA+B 2=sinC ,且tanA+B 2=tanπ−C 2=sinπ−C 2cosπ−C 2=cosC 2sin C 2,所以cosC 2sin C 2=sinC =2sin C 2cos C2.因为0<C <π,所以cos C2≠0,所以sin 2C2=12. 因为0<C <π,所以sin C2>0,所以sin C2=√22,可得C =π2.所以在Rt △ABC 中,b =atan π3=2√6.选择条件②和③.因为cos(A +B)=sin(A −B),所以cosAcosB −sinAsinB =sinAcosB −cosAsinB , 所以(sinA −cosA)(sinB +cosB)=0.所以sinA =cosA 或sinB =−cosB . 因为0<A <π,0<B <π, 所以A =π4或B =3π4.又因为tanA+B 2=sinC ,且tan A+B 2=tanπ−C 2=sinπ−C 2cosπ−C 2=cosC 2sin C 2,所以cosC 2sin C 2=sinC =2sin C 2cos C2.因为0<C <π,所以cos C2≠0,所以sin 2C2=12.因为0<C <π,所以sin C 2>0,所以sin C2=√22,可得C =π2.在△ABC 中,A +B +C =π,所以A =π4,C =π2,B =π4. 所以△ABC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所以b =a =2√2. 小提示:思路点晴: (1)先选择哪个条件,(2)再根据正余弦定理化简求值.。
高三生物复习易错题汇总 必修二第二章 第二节 基因在染色体上 (共95题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包括答案和解析)

高三生物第一轮复习易错题收集汇总必修二第二章第二节基因在染色体上(共95题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包括答案和解析)1.下列各项中,不能说明基因和染色体行为存在平行关系的是A. 基因、染色体在生殖过程中的完整性和独立性B. 体细胞中基因、染色体成对存在,配子中二者都是成单存在C. 体细胞中成对的基因、同源染色体都是一个来自母方,一个来自父方D. 非同源染色体可以自由组合,其上的等位基因也自由组合2.人类对基因的认识经历了几十年的科学研究,逐渐积累而得来。
直到19世纪,科学家们才开始了解基因是如何工作的,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 孟德尔发现遗传两大基本规律时所用到的“遗传因子”一词,后被约翰逊改称为“基因”B. 美国遗传学家萨顿发现了孟德尔当初所说的“遗传因子”与染色体的行为存在明显的平行关系,于是他运用假说演绎法得出著名的萨顿假说:基因位于染色体上C. 美国生物学家摩尔根运用假说演绎法用实验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D. 经过实验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且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3.研究人员将抗虫基因(SCK基因)导入水稻,筛选出基因成功整合到染色体上的抗虫植株(假定SCK基因都能正常表达)。
某些抗虫植株体细胞含两个SCK基因,假设这两个基因在染色体上随机整合,出现如下图所示三种清况。
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 甲图个体自交,F1中抗虫植株和非抗植株之间的比例为3:1B. 乙图个体与正常水稻进行杂交,子代中抗虫植株和非抗虫植株之间的比例为1:1C. 丙图个体减数分裂产生的配子有1/2含SCK基因D. 丙图个体自交,F1中抗虫植株和非抗虫植株之间的比例为9:14.在下列四个图中,能够体现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是A. B.C. D.5.下列科学事件中没有应用“假说演绎法”的是( )A.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B. 萨顿推论出基因在染色体上C. 摩尔根的果蝇眼色遗传实验D. 沃森和克里克对DNA复制方式的提出与证实6.下列关于基因和染色体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A. 染色体就是由基因和蛋白质组成的B. 基因都在染色体上,染色体是基因的载体C. 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D. 减数分裂过程中,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使所有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7.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 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染色体是基因的主要载体B. 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一个DNA分子上有很多个基因C. 一条染色体上只有一个DNA分子D. 一个基因含有许多个脱氧核苷酸,基因的特异性是由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决定的8.某动物细胞中位于常染色体上的基因A、B、C分别对a、b、c为显性.用两个纯合个体杂交得F1,F1测交结果为aabbcc:AaBbCc:aaBbcc:AabbCc=1:1:1:1.则F1体细胞中三对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是()A. B.C. D.9.下列关于基因和染色体关系的叙述,错误的是A. 染色体是基因的主要载体B. 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C. 一条染色体上有多个等位基因D. X、Y染色体上可能存在等位基因10.下列有关生物学实验的描述错误的A. 萨顿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B. 在“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的实验中,可选用洋葱鳞片叶内表皮作为实验材料C. 提取绿叶中的色素时加碳酸钙的作用是防止色素被破坏D. 在调查土壤小动物丰富度时,可以用目测估计法或记名计算法进行丰富度的统计11.下列关于科学研究和实验方法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摩尔根等人通过类比推理法,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B. “建立血糖调节的模型”采用的研究方法是模型构建法C. 萨顿研究蝗虫的精子和卵细胞的形成过程,提出基因和染色体行为存在平行关系D. 艾弗里通过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12.下列关于科学史中研究方法和生物实验方法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提出遗传定律——假说演绎法B. 摩尔根证明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类比推理法C. 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模型建构法D. 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同位素标记法13.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下列有关DNA的说法正确的是A. 摩尔根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并且发明了基因位置测定的方法B. 沃森和克里克提出了DNA双螺旋结构模型,并提出了半保留复制C. DNA是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RNA是原核生物及病毒的遗传物质D. DNA复制与RNA逆转录产物相同,碱基互补配对方式也相同14.关于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描述正确的是A. 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相同位置的基因控制同一性状B. 非等位基因都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C. 位于X染色体上的基因表现伴性遗传,但不遵循孟德尔遗传定律D. 基因和RNA构成染色体的主要成分15.下列有关基因的说法,错误的是()A. 每个基因都是DNA分子上的一个片段B. DNA分子上的每一个片段都是基因C. 基因是控制生物性状的遗传物质的功能单位和结构单位D. 基因位于染色体上,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16.下列有关生物科学史及科学方法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卡尔文运用同位素标记法证明了C原子的转移途径B. 摩尔根运用类比推理法证明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C. 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可单独观察DNA和蛋白质的作用D. 沃森和克里克运用模型构建法发现了DNA双螺旋结构17.下列关于生命科学发展过程中重大研究成果的叙述,其中研究方法最相近的一组是①温特证明了胚芽鞘的尖端存在某种物质可促进生长②孟德尔通过豌豆杂交实验揭示了遗传因子的分离定律③摩尔根等人用果蝇为材料研究证明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④林德曼发现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特点A. ①和②B. ③和④C. ①和④D. ②和③18.下列关于基因和染色体关系的叙述,错误的是A. 萨顿用类比推理的方法提出基因在染色体上,摩尔根等人首次通过实验证明了其正确性B. 染色体是DNA的主要载体,一条染色体上有多个等位基因,呈线性排列C. 性染色体上的基因,并不一定都与性别的决定有关D. 摩尔根和他的学生发明了测定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相对位置的方法19.某种昆虫长翅(A)对残翅(a)、直翅(B)对弯翅(b)、有刺刚毛(D)对无刺刚毛(d)显性,控制这三对性状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
(完整word版)高中数学必修2易错题精选(含部分答案)

必修2易错填空题集锦2011-10—261. 下列四个命题:① 两条直线和第三条直线成等角,则这两条直线平行;② 和两条异面直线都垂直的直线是这两条异面直线的公垂线;③ 平行移动两条异面直线中的任一条,它们所成的角不变;④ 四条边相等且四个角也相等的四边形是正方形。
其中错误的说法有 ①、② 、④.2. 有下列四个命题:① 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个平面平行; ② 平行于同一个平面的两个平面平行;③ 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个平面平行; ④ 与同一条直线成等角的两个平面平行。
其中正确的命题是 ②、③ 。
(写出所有正确命题的序号)3. 以下四个命题:① PA 、PB 是平面α的两条相等的斜线段,则它们在平面α内的射影必相等;② 平面α内的两条直线l 1、l 2,若l 1、l 2均与平面β平行,则α//β;③ 若平面α内有无数个点到平面β的距离相等,则α//β;④ α、β为两斜相交平面,面α内有一定直线a ,则在平面β内有无数条直线与a 垂直.其中正确命题的序号是 ④4. 两条异面直线在同一平面内的射影可能是:①两条平行线;②两条相交直线;③一条直线;④两个点;⑤一条直线和一个点。
上述五个结论正确的是 ①②⑤ 。
(写出所有正确结论的序号)5. 直线,l m 与平面,αβ满足,l m αβ⊥⊂,有下列命题:①//l m αβ⇒⊥ ;②//;l m αβ⊥⇒; ③//.l m αβ⇒⊥其中正确的命题是 ① ③ .(写出所有正确命题的序号)6. 已知m n 、是不重合的直线,αβ、是不重合的平面,有下列命题:(1)若,//n m n αβ=,则//,//m m αβ; (2)若,m m αβ⊥⊥,则//αβ;(3)若//,m m n α⊥,则n α⊥; (4)若,m n αα⊥⊂,则.m n ⊥其中所有正确命题的序号是 (2)(4)7. 已知直线a 、b 、c ,平面α、β、γ,并给出以下命题:①若α∥β,β∥γ,则α∥γ,②若a ∥b ∥c ,且α⊥a ,β⊥b ,γ⊥c ,则α∥β∥γ,③若a ∥b ∥c ,且a ∥α,b ∥β,c ∥γ,则α∥β∥γ;④若a ⊥α,b ⊥β,c ⊥γ,且α∥β∥γ,则a ∥b ∥c .其中正确的命题有 。
生物必修二易错题精选

生物必修二易错题精选1、小麦的抗锈病(T)对易感病(t)为显性。
现用Tt品种逐代自交,并在每一代中均淘汰掉易AA和aa杂交后得F1,F1自交得F2,,取表现型为显性得个体自由交配,后代中显性隐性性状之比为 ( )『注意自由交配和自交差别』A.9:1 B.3:1 C.8:1 D.16:12、蜜蜂的雄蜂是由未受精的卵细胞发育而成,蜂王和工蜂是由受精卵发育成的。
蜜蜂的体色中,褐色对黑色显性,控制这一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
现有褐色雄蜂与黑色蜂王杂交,则F1的体色将是()A.全部是褐色B.蜂王和工蜂都是黑色,雄蜂都是褐色C.褐色:黑色=3:1D.蜂王和工蜂都是褐色,雄蜂都是黑色3、现捕捉到一只罕见的白毛雄性猕猴,为了尽快地利用这只白猴繁殖更多的白毛猕猴,按照遗传规律的最佳繁育方案是 ( )A.白毛雄猴与棕毛雌猴交配,再用F1互交产生白猴B.白毛雄猴与棕毛雌猴交配,F1即可产生白猴C.白毛雄猴与棕毛雌猴交配,F1中选出棕雌猴与白雄猴交配产生白猴D.白毛雄猴与棕毛雌猴交配,再让F1代中的棕猴杂交获得白猴4、把白玉米和黄玉米隔行相间种植在一块田地里,让它们在自然条件下传粉,结果黄玉米结出的果穗上籽粒全是黄色的,白玉米结出的果穗上籽粒有黄有白。
以下叙述正确的是()A.黄色对白色是显性,黄玉米为纯合子,白玉米为杂合子B.黄色对白色为显性,黄玉米、白玉米均为纯合子C.白色对黄色为显性,白玉米为纯合子,黄玉米为杂合子D.白色对黄色为显性,白玉米和黄玉米均为纯合子5、(2004年上海高考题,33)红眼(R)雌果蝇和白眼(r)雄果蝇交配,F1代全是红眼,自交所得的F2代中有红眼雌果蝇121头,红眼雄果蝇60头,白眼雌果蝇0头,白眼雄果蝇59头。
则F2代卵中具有R和r及精子中具有R和r的比例是( )A.卵细胞:R∶r=1∶1 精子:R∶r=3∶1B.卵细胞:R∶r=3∶1 精子:R∶r=3∶1C.卵细胞:R∶r=1∶1 精子:R∶r=1∶1D.卵细胞:R∶r=3∶1 精子:R∶r=1∶16、豌豆灰种皮(G)对白种皮(g)为显性,黄子叶(Y)对绿子叶(y)为显性。
人教版必修二:政治生活易错知识点巩固答案

《政治生活》易错知识点巩固训练(一)公民的政治生活1、答案B解析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的人大代表来自各个选举单位,具有代表性,这说明我国人民民主主体的广泛性,故本题选B而不选A。
C表述错误,民主具有鲜明的阶级性;D与题意不符。
2、答案C解析本题易误选A、D,错在学生对自由的理解有误。
公民既是现实世界的权利和义务的主体,也是虚拟世界的权利和义务的主体,公民的自由是在法律范围内的自由,C项正确。
3、答案B解析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是指公民平等地享有权利,平等地履行义务,平等地适用法律,故选B。
平等是司法和守法的平等,不包括立法平等,故C错误;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并不意味着公民的权利和义务都是一样的,故A、D不选。
4、答案A解析B表述错误,权利可以放弃,但义务必须履行;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但并不意味着每个公民在法律上具有同样的权利与义务,故C不选;D表述错误,权利与义务在法律上是同时产生的。
5、答案B解析①是等额选举的优点,排除;等额选举和差额选举各有优点和缺点,不能说哪一个更能真实反映民主的实质和要求,③排除。
6、答案D解析本题易错选④,公民不能制定政府的决策。
易错点3村民委员会和居民委员会是我国的基层政权组织7、答案A解析自己选举当家人,是村民(居民)自治的基础,③表述错误;村民(居民)委员会是村民(居民)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不属于政府行政管理体制的范畴,④表述错误。
①②表述正确且符合题意,故选A。
8、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公民民主监督的方式,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
A、C两项属于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方式,不符合题意;舆论监督主要是通过新闻媒体发表意见,故B项不符合题意。
通过题干可以看出D项正确。
(二)为人民服务的政府1、答案D解析本题从微观上考查政府的经济职能。
由教材基础知识可知,四个题肢分别体现了政府在履行市场监管、公共服务、社会管理、经济调节职能,故选D。
2、答案 B解析本题易误选③,原因在于学生对转变政府职能认识不清,转变政府职能并不意味着要限制和弱化政府职能,③说法错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006北京)用32P标记了玉米体细胞(含20条染色体)的DNA分子双链,再将这些细胞转入不含32P的培养基中培养,在第二次细胞分裂的中期、后期,一个细胞中的染色体条数和被32P标记的染色体条数分别是()A.中期20和20、后期40和20 B.中期20和10、后期40和20C.中期20和20、后期40和10 D.中期20和10、后期40和102、某动物减数分裂所产生的一个极体中,染色体数为M个,核DNA分子数为N 个,又已知M≠N,则该动物的一个初级卵母细胞中的染色体数和DNA分子数分别是()A.M和N B.2M和2N C.2M和4N D.4M和2N3、一双链DNA分子中G+A=140,G+C=240,在以该DNA分子为模板的复制过程中共用去140个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则该DNA分子连续复制了几次?()A.1次B.2次C.3次D.4次4、(2006上海)用一个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细菌。
若该细菌解体后释放出32个大小、形状一样的噬菌体,则其中含有32P的噬菌体()A.0个B.2个C.30个D.32个5、某DNA分子中含有1000个碱基对(P元素只含32P)。
若将DNA分子放在只含31P的脱氧核苷酸的培养液中让其复制两次,则子代DNA的相对分子质量平均比原来()A.减少1500B.增加1500 C.增加1000 D.减少10006、具有两对相对性状的豌豆杂交,F1全为黄色圆粒豌豆,F1自交得到F2,问在F2中与两种亲本表现型相同的个体占全部子代的()A.5/8 B.3/4 C.3/8 D.3/8或5/87、囊性纤维变性是一种常染色体遗传病。
在欧洲人群中,每2500个人中就有一个患此病。
如一对健康的夫妇有一患有此病的孩子,此后,该妇女又与健康的男子再婚。
再婚的双亲生一孩子患该病的概率是多少?()A.1/25 B.1/50 C.1/100D.1/6258.在孟德尔豌豆杂交试验中,若n代表研究的非同源染色体上等位基因的对数,则2n能代表(c)①F1形成配子的类型数②F1自交产生F2时雌雄配子的组合数③F2的基因型种类数④F2的表现型种类数A.①②B.①③C.①④ D.②④9.豌豆子叶的黄色(Y),圆粒种子(R)均为显性。
两亲本豌豆杂交的F1表现型如下图。
让F1中黄色圆粒豌豆与绿色皱粒豌豆杂交,F2的性状分离比为(d)A.9∶3∶3∶1 B.3∶1∶3∶1C.1∶1∶1∶1 D.2∶2∶1∶110.香豌豆能利用体内的前体物质经过一系列代谢过程逐步合成蓝色中间产物和紫色色素,此过程是由B、b和D、d两对等位基因控制(如下图所示),两对基因不在同一对染色体上。
其中具有紫色素的植株开紫花,只具有蓝色中间产物的开蓝花,两者都没有的则开白花。
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c)基因B基因D酶B酶D前体物质―→中间产物―→紫色素(白色)(蓝色)(紫色)A.只有香豌豆基因型为B__D__时,才能开紫花B.基因型为bbDd的香豌豆植株不能合成中间物质,所以开白花C.基因型为Bbdd与bbDd的香豌豆杂交,后代表现型的比例为1∶1∶1∶1D.基因型为BbDd的香豌豆自花传粉,后代表现型比例9∶4∶311、人们在野兔中发现了一种使毛色为褐色的基因(T)位于X染色体上。
已知没有X 染色体的胚胎是致死的。
如果褐色的雌兔(染色体组成为XO)与正常灰色(t)雄兔交配,预期子代中褐色兔所占比例和雌、雄之比分别为(b)A. 3/4与1∶1 B.2/3与2∶1 C. 1/2与1∶2 D.1/3与1∶113、一段信使RNA有30个碱基,其中A和C一共有12个,那么转录成信使RNA的一段DNA分子中G和T的数目以及该信使RNA经翻译而合成肽链时,应脱去水分子的数目分别是 dA、12和30B、30和90C、18和0D、30和914、科学研究过程一般包括发现问题、提出假设、实验验证、数据分析、得出结论等。
在孟德尔探究遗传规律的过程中,导致孟德尔发现问题的现象是A.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分开而分离B.具一对相对性状亲本杂交,F2表现型之比3:1C.F1与隐性亲本测交,后代表现型之比1:1D.雌雄配子结合的机会均等15、假说——演绎法是现代科学研究中常用的一种科学方法,下列属于孟德尔在发现分离定律时的“演绎”过程是()A,生物的形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B,由F2中出现:的分离比推测,生物体产生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C,若F1产生配子时的遗传因子分离,则测交后代的两种性状比接近1:1D,若F1产生配子时的遗传因子分离,则F2中三种遗传因子组成的个体比接近1:2:1 16果蝇灰身(B)对黑身(b)为显性,现将纯种灰身果蝇与黑身果蝇进行杂交,产生的F1代再自交产生F2代,将F2代中所有黑身果蝇除去,让灰身果蝇自由交配,产生F3代。
问F3代中灰身与黑身果蝇的比例是A.3:1B.5:1C.8:1D.9:117.据调查,某小学的学生中基因型的比例为X B X B(42.32%)、X B X b(7.36%)、X b X b(0.32%)、X B Y(46%)、X b Y(4%),则在该地区X B和X b的基因频率分别为()A.6%、8% B.8%、92% C.78%、92% D.92%、8%18.下图是用集合的方法,表示各种概念之间的关系,其中与图示相符的是()19、基因突变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和生物进化的重要因素,其原因是A.能产生大量有利变异B.发生的频率大C.能产生新基因D.能改变生物的表现型20、染色体数目变异、基因重组及基因突变产生的结果分别是A、基因数目的改变、基因型改变及基因种类的改变B、基因组成的改变、基因型的改变及基因性质的改变C、基因数目的增加、基因组成的改变及基因种类的改变D、基因排列的改变、基因组成改变及新基因的产生21.下列有关人工培育作物新品种的说法,错误..的是A.诱变育种和杂交育种均能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B.花药离体培养获得的植株,其细胞仍具有全能性C.体细胞染色体组为奇数的作物都是通过花药离体培养获得D.基因工程育种能根据人类需要定向改造遗传性状22.下列有关进化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自然选择通过作用于个体而影响种群的基因频率B.有利变异的逐代积累是生物进化的实质C.人工培育的新物种只能生活在人工环境中D.基因突变产生的有利变异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23.利用两个纯合玉米品种尝试多种育种方式,如右图所示。
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过程⑥通常利用适宜浓度秋水仙素处理幼苗B.过程①②③和过程⑤⑥所示育种原理都是基因重组C.γ射线使a基因发生了定向突变D.个体AAbbC的产生意味着产生了新物种24.遗传学检测两人的基因组成时,发现甲为AaB,乙为AABb,甲缺少一个基因可能是①基因突变②染色体数目变异③染色体结构变异④甲可能是男性A.①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④25.下列关于可遗传变异的说法正确的是A.减Ⅰ前期同源染色体间的交叉互换导致非等位基因互换B.染色体组非整倍性变化必然导致基因种类增加C.突变后的基因和原来的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相同D.染色体易位不改变基因的数量,对个体性状不会产生影响26.某种生物基因表达过程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RNA聚合酶与DNA 某一启动部位结合时,只能使一个或几个基因解旋B.RNA聚合酶具有催化形成氢键、磷酸二酯键等作用C.转录产物a需在细胞质中加工成b才能成为翻译的模板D.多肽c在核糖体内合成结束后进入内质网加工、运输27.为证明蛋白质和DNA究竟哪一种是遗传物质,某同学模拟赫尔希和蔡斯做了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部分实验,有关分析错误..的是A.①过程中与32P标记的噬菌体混合培养的是没有标记的大肠杆菌B.若上清液中出现放射性,则不能证明DNA是遗传物质C.离心前混合时间过长或过短都会导致上清液放射性升高D.要达到实验目的,还需再设计一组用35S标记的噬菌体的实验,两组均为实验组28.蝴蝶的性别决定为ZW型。
有一种极为罕见的阴阳蝶,即一半雄性一半雌性的嵌合体,其遗传解释如图所示。
据此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由图可知,决定蝴蝶雌性生殖器官发育的基因可能位于Z染色体上B.过程I体现了细胞识别功能,此时同源染色体ZW联会配对C.阴阳蝶的出现是体细胞染色体畸变的结果,可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到D.若阴阳蝶能产生配子,则其次级精母细胞比次级卵母细胞的染色体多1条或相等29.豌豆的圆粒和皱粒是一对R、r基因控制的相对性状,当R基因插入一段800个碱基对的DNA片段时就成为r基因。
豌豆种子圆粒性状的产生机制如图所示。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在a、b过程中能发生A-T、C-G碱基互补配对B.插入一段800个碱基对的DNA属于基因重组C.豌豆淀粉含量高吸水多涨大呈圆粒是表现型D.该事实说明基因能直接控制生物性状30.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对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进行了修改,下列哪项不是修改的内容(B)A.进化的基本单位是种群,而不是生物个体B.自然选择是因为生物存在过度繁殖而导致生存斗争来实现的C.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D.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将自然选择学说与遗传变异有关理论结合起来31.(2011·安徽高考)人体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具有很强的摄碘能力。
临床上常用小剂量的放射性同位素131I治疗某些甲状腺疾病,但大剂量的131I对人体会产生有害影响。
积聚在细胞内的131I可能直接(C)A.插入DNA分子引起插入点后的碱基序列改变B.替换DNA分子中的某一碱基引起基因突变C.造成染色体断裂、缺失或易位等染色体结构变异D.诱发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基因突变并遗传给下一代32.现代进化理论是在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现代生物进化论对自然选择学说的完善和发展表现在(C)①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②种群是进化的基本单位;③自然选择是通过生存斗争实现的;④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⑤生物进化的实质是基因频率的改变;⑥隔离导致物种的形成;⑦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A.②④⑤⑥⑦B.②③④⑥C.①②⑤⑥D.①②③⑤⑦甲乙丙丁33、某人群中某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的发病率是19%,一对夫妇中妻子患病,丈夫正常,他们所生的子女患该病的概率是( A )A、10/19 B、9/19 C、1/19 D、1/234、一对表现正常的夫妇,生了一个孩子既是红绿色盲又是XYY的患者,从根本上说,前者致病基因的来源与后者的病因发生的时期分别是()A.与母亲有关、减数第二次分裂B.与父亲有关、减数第一次分裂C.与父母亲都有关、受精作用D.与母亲有关、减数第一次分裂43.(8分)下图甲表示基因型为AaBb的某高等雌性动物处于细胞分裂不同时期的图像;乙表示该动物细胞分裂的不同时期染色体数目变化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