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播电视学概论-66页PPT资料
《广播电视理论基础》PPT课件

1.3 图像的摄取 与重现
1.3 图像的摄取与重现
1.3.1 图像的摄取 1. 摄像管
摄像管主要由电子枪和光电靶两部分组成, 管外还有聚焦线圈、偏转线圈和校正线圈等。
氧化铅光电导摄像管结构
1.3 图像的摄取与重现
(1)电子枪
电子枪由灯丝、阴极、 控制栅极、加速极和聚焦极组 成。各部分的作用如下: ① 灯丝 用于加热阴极,使之发射电子。 ② 阴极 加热后发射电子。 ③ 控制栅极 控制阴极发射电子的多少。 ④ 聚焦极 将阴极发来的电子聚焦成束。RL中就有电流流过,而电
流的大小随着光电靶上各
电流
个单元电阻值的大小而变
化。于是在输出端就取得
了大小不同的电压信号,
我们称它为视频图像信号。
1.3 图像的摄取与重现
1.3.2 图像的重现
1. 黑白显像管的结构
现代电视系统重现图像 的器件主要是接收机中的显 像管。显像管主要有阴极射 线 管 (CRT) 、 液 晶 显 示 器 (LCD)、等离子体(PDP)显示 器等。下面以黑白显像管 (CRT)为例:
大1约.2 有电视图像的传送原理 40~50万 个像素
1.2 电视图像的传送原理
1.2.2 图像顺序传送系统及原理
在发送端,把一幅将要被传送的图像分割为几十万 个像素,并转换成随时间变化的电信号,然后,按一定 的顺序传送出去。
在接收端,显像管再按同样的顺序将各个电信号转 变为光像。
在电视技术中,发送端将光像转换成电信号的任务是 由摄像管来完成。
用电光转换器件(显像管)把图像电信号转换为光 像;用电声转换器件(扬声器)把伴音电信号转换为 声音。
高频放大
解调等 处理
图像 伴音
1.2 电视图像的 传送原理
《广播电视技术概论》课件

现场录制
根据节目类型和形式,使用相 应的设备和技术进行录制。
审查与发布
审查节目内容,确保符合相关 规定,选择合适的发布渠道。
节目制作设备
录音设备
麦克风、录音机、 音频工作站等。
演播室设备
舞台、背景板、道 具等。
摄像设备
摄像机、三脚架、 滑轨等。
灯光设备
灯光架、聚光灯、 柔光灯等。
其他设备
监视器、编辑工作 站、存储设备等。
音频信号的传输
将处理后的音频信号通过无线电波、网络等 途径传输到接收端。
音频信号的处理
通过音频编辑软件对声音进行剪辑、混音、 降噪等处理,提高音质。
音频信号的接收
接收端接收到音频信号后,通过扬声器等设 备将电信号还原成声音。
视频技术
视频信号的采集
使用摄像机等设备将图像和色彩转化 为电信号,以便进行传输和播放。
通过天线接收无线电波传输的广播 电视信号。
卫星接收
通过卫星接收广播电视信号,实现 全球覆盖。
04
03
广播电视制作技术
节目制作流程
前期准备
收集资料、联系嘉宾、安排场 地和设备等。
后期制作
剪辑、配音、配乐、特效等后 期处理,完善节目内容。
节目策划
确定节目主题、内容、形式和 目标受众,制定节目制作计划 。
无线传输技术
01
02
03
地面无线传输技术
利用地面无线电波传输电 视信号,适用于覆盖较小 区域的电视信号传输。
卫星传输技术
利用卫星传输电视信号, 具有覆盖范围广、传输容 量大、不受地域限制等优 点。
微波传输技术
利用微波传输电视信号, 适用于较远距离的电视信 号传输。
广播电视概论完美版PPT

电视是传播媒介
电视的传播特性 媒介与社会的相互作用与影响
无线电频率的使用与分配 在发射传输广播电视信号时所使用的无线 电波频率范围分别称为广播波段和电视频道。
彩色电视的制式:指一个国家在播放电视节目 时采用的特定制度和技术标准。 基于世界各国对于彩色电视三基色(红、 绿、蓝)基本光束采用的编码、解码方式不同, 有三种不同的彩色电视制式:NTSC、PAL、 SECAM。
(一)创建人民广播事业
1940年12月30日,延安新华广播电台(简称延
安台)开始播音,呼号为XNCR,发射功率为300瓦
组织上隶属于新华社,是其编辑部里的广播组。 该台于1941年12月3日开始播出日语节目,现 这一天成为中国国际广播开播纪念日。
(二)恢复播音
停播一年多后,经无线电技术人员昼夜奋 战,成功安装了一台广播发射机,延安开 始试验播出,1945年9月5日正式恢复播出。
有关重要概念
广播、电视、电影 传播、大众传播、 媒介(媒体)/ 受众 …… 艺术Biblioteka 语言的形成
文字的产生与运用
印刷术的发明与应用
电子媒介的发明和广泛运用
(网络媒体 手机媒体)
媒介一经出现,就参与了一切意义重大
的社会变革——智力革命、政治革命、工业革
命和道德观念的革命。由于传播是根本的社会 过程,信息状况的重大变化,传播的重大牵连, 总是伴随着任何一次重大的社会变革的。 —— 威尔伯.施拉姆
1925年3月22日,日本无线电台试播成功 随后,东京、大阪、名古屋分别设立三家广播电台, 并于同年开始播音。 1926年,三家电台合并成立NHK(日本广播协会) 1950年11月起,日本开始广播电视的定期实验广播, 1952年1月正式播出 70年代彩色电视普及 80年代电视直播卫星发射成功, 使日本成为第一个开办24小时卫星直播电视节目的国家 90年代,日本致力于高清晰度电视的研究和通信卫 星传媒功能的开发,同时加紧与欧美的合作。
广播电视概论课件

(4)图像文字的主要作用
1.“视、听、读”三位一体,加强信息记忆 2.丰富节目内容,保证新闻时效 3.美化荧屏
第二节 广播电视信号的传输与接收
一、广播电视信号的传送技术 调幅就是用调制信号对载波的振幅进行调制。调频的特点是载波的幅度始终不 变,而频率随着音频信号的高低而变化,我国频率范围为535~1605. 我国的调频广播频率范围为88~108兆赫,处于超波频段内。
第二节 英国广播电视事业
BBC
1.建立目的 军队的军事通信被干扰
2.制度建立 约翰·瑞斯,确立了BBC公营广播的基本 体制。 由监管委员会负责管理,下设执行委员 会,确立了广播许可制度,定期由政府 机用户接受费成为其主要经费来源。
早期节目类型
早期受限制,主要播送 音乐、教育和体育节目。 二战期间,得到了较大 发展 并承担了英国对外广播 的工作 BBC开办电视
第二节 电视的诞生与技术发展
(一)解决光电转换 约瑟夫·梅——发现Se元素 (二)发现电视原理 尼普科——机械扫描盘 一、发明电视 约翰·贝尔德——机械扫描电视机 弗来明——实验性电视广播
(三)创办电视台
1936年,英国广播公司 (BBC)在伦敦亚历山大 宫建立了全世界第一个电视 发射台,并于11月2日开始 了黑白电视节目的定期播出, 这标志了世界电视事业的发 端。
新媒体的技术依托
(一)数字化多媒体技术 数字摄影、数字录音、非线性编辑 (二)计算机网路技术 Web3.0、IPV6 (三)移动通讯技术 1G(大哥大,体积大、数量有限) 2G(收发短信和电子邮件、浏览网页) 3G、4G(较为主流的配置) 5G有望普及
第二节 广播电视新媒体的形态及发展
几乎所有的新媒体形态的发展都与互联网发展有着密切关系
广播电视概论PPT

第一章广播电视发明与技术基础第一节广播电视与人类传播史的革命·广播的定义:---通过无线电波、线缆系统(包括电缆、光纤及将来可能发展的其他传输介质)向广大地区或一定区域有规律的传输含有节目内容的视频、音频信号,上述机构、传输的内容以及传播过程本身,可统称为广播系统(broadcast)。
1、按照传播信号来分2、按照传输方式来分(1)无线广播/开路广播(2)有线广播/闭路广播第二节声音广播的发明与早期发展·1920年11月2日,美国匹茨堡威斯汀豪斯公司建立的KDKA电台正式广播。
这是美国第一个正式申请商业执照的广播电台。
一般认为,这是无线电广播事业的开端。
·广播与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国的广播发展第三节电视广播的发明与发展·1、电视的诞生1936年英国广播公司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座电视台,11月2日起定时向公众播出黑白电视节目,被认为是世界电视事业诞生的标志。
·2、彩色电视1954年美国正式播出彩色电视,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开办彩色电视的国家。
·3、卫星电视1962年7月美国发射了“电星一号”通信卫星,进行了同西欧的越洋电视传播。
·4、有线电视·5、数字电视第四节广播电视的主要技术标准·无线电频率的指配与使用·彩色电视的制式标准–NTSC制–PAL制(也称帕尔制)–SECAM制(也称赛康制)第二章中国(大陆)广播电视的发展第一节民国时期广播事业的发展·民国时期广播电台的发轫-1923年1月23日,“大陆报-中国无线电公司广播电台”正式开始播音·国民党中央广播电台-1928年8月1日,国民党中央广播电台开播-全称“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广播无线电台”第二节人民广播事业的诞生与发展·人民广播事业的发展阶段(一)起步时期(1949年之前)(二)初步发展时期(1949年至1965年)(三)挫折、停滞时期(1966年至1976年)(四)复苏、振兴时期(1977年至1980 年代中期)(五)发展、繁荣时期(1980 年代中后期至今)·人民广播事业的诞生-1940年12月30日,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第一座人民广播电台——延安新华广播电台在窑洞里的“播音室”开始试验播出-这一天后来被定为中国人民广播的创建纪念日·建国初期的我国广播事业·改革开放之前的广播事业·改革开放以来广播事业的发展-广播事业基础建设高速发展-广播电台从一家综合台到多个频率,广播频率专业化改革与国际接轨-广播的传播手段从单一到多元,广播节目形态愈加丰富且趋向类型化、专业化-广播“受众本位”理念逐渐明晰,服务意识提高(中国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第一座人民广播电台是1940年12月30日开播的延安新华广播电台。
《广播电视学概论》课件

综艺娱乐类节目的制作要求
创意新颖、制作精良、嘉宾选择恰当 等。
广告类节目
广告类节目的定义
广告类节目的特点
广告类节目是广播电视媒体中以传播商业 广告信息为主要目的的节目类型。
时间短、内容精炼、创意性强、针对性强 。
广告类节目的分类
品牌广告、产品广告、公益广告等。
REPORT
CATALOG
DATE
ANALYSIS
SUMMARY
《广播电视学概论》 ppt课件
目录
CONTENTS
• 广播电视学概述 • 广播电视的发展历程 • 广播电视节目的类型与特点 • 广播电视节目的制作与编排 • 广播电视节目的受众与市场分析 • 广播电视行业的法规与伦理问题
REPORT
广播电视节目的编排技巧
01
时间安排
合理安排节目播出时间,考虑观众 收听收视习惯。
节奏控制
掌握节目节奏,避免过于紧凑或过 于缓慢,保持观众兴趣。
03
02
内容搭配
根据节目类型和风格,合理搭配节 目内容,提高节目观赏性。
宣传推广
利用各种宣传手段,提高节目知名 度和收视率。
04
广播电视节目的创新与突破
内容创新
广播电视行业伦理规范的实施与监督
分析如何实施和监督广播电视行业伦理规范的遵守情况,以及违反伦理规范的处理和惩罚 措施。
广播电视行业的自律与他律机制
1 2
广播电视行业自律机制
介绍广播电视行业自律机制的构成和作用,包括 行业协会、自律组织等机构及其职能。
广播电视行业他律机制
分析广播电视行业他律机制的构成和作用,包括 行政监管、法律制裁等方面的措施。
广播电视学概论

广播电视学概论广播电视学概论第一章世界电视广播发展史论第一节广播电视媒介发展的背景:传播技术的进步轨迹一.产生于人类本能需要:克服空间限制的需要1.图像传播2.语言传播第一种职业的传播者:吟游诗人3.文字传播最早被使用的文字:象形文字4.印刷传播5.电子传播二.真实地模仿、复制客观现实的需要1.模仿行为的功能:模仿是人类的行为与自然的融洽;模仿有“善”的指向;模仿可以给人带来快感。
2.媒介技术的进步与模仿行为的进化“仿拟”第二节广播电视技术发展轨迹(填空或选择)一.广播技术的发展1.远距离传播信息的电子技术——无线电的发明2.声音录制,存储技术的发展3.收音机技术的发展二.电视技术的发展:图像和传播能力的双重进步1.光电效应和荧光效应:图像制作和显示的理论基础最早发现这一现象的是英国工程师史密斯,他们发现金属物质硒是一种发电体,法国科学家白克勤尔发现,给某种化学物质充电以使其发光,就可以把电信号转化为光信号。
2.图像分解和扫描技术1875年,美国人凯瑞发明了图像分解技术,最早的摄像头1880年,法国人勤布朗发现了眼睛扫描事物的原理——是将图像分解成许多像素以完成的1884年,德国工程师尼善普可夫用一个满螺旋状小洞的圆盘成功地传送了波动的图像,20世纪真正的电视发明。
3.机械电视和电子电视的发明世界上最早的电视机,公认是被称为“电视之父”的贝尔德发明的(P6)电子电视的核心技术是显像管4.电视记录和传播技术的进步:(对电视发展产生重要影响的技术还包括图像技术和传播技术)(1).电视录像技术的发展70年代末盒式磁带录像机正式进入家庭,1947年“电视录像机问世”。
(2).电视传播技术的发展微波无线传播到卫星传播再到光缆传播第三节广播的黄金岁月一.“大萧条”对广播事业发展的促进作用1.社会动员作用的发挥(“炉边谈话”)2.流动人口造成的广播伴随性收听优势的发挥(广播优点:感染力强,伴随性收听)二.第二次世界大战对广播媒介发展的促进作用1.社会动员作用的继续发挥2.广播伴随性收听优势的发挥第四节电视的黄金岁月和广播面对挑战的应对策略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电视媒介的飞速发展1.电视新闻显示了自己极强的生命力;2.电视的文艺、娱乐类节目获得了空前规模的发展。
《广播电视学概论》课件

广播电视学概论课程将带领您探索广播电视的世界。通过深入研究广播电视 的发展历程、分类和特点,以及媒体节目制作和传播效果评估,您将对广播 电视领域有更深入的了解。
课程概述
通过《广播电视学概论》课程,您将了解广播电视行业的基本概念、原理和 运作机制。您将探索广播电视对社会、文化和经济发展的影响,并了解广播 电视学的研究方法和理论框架。
特点
了解广播电视的特点,包括广泛传播、视听结合和互动性。
广播电视理论体系
• 媒介效果理论 • 传媒覆盖理论 • 社会认知理论 • 媒介批判理论 详细研究广播电视理论体系,深化您对媒体与观众、传播与影响之间关系的理解。
电视媒体的节目制作
1 构思与策划
探索电视节目的构思与策 划过程,包括内容开发和 节目形式设计。
课程总结
通过参与《广播电视学概论》课程,您将成为广播电视领域的专家,掌握广 播电视的核心概念、理论和实践应用。无论您是学生、从业者还是广播电视 爱好者,这门课程都将帮助您深入了解和欣赏广播电视的魅力。Βιβλιοθήκη 广播电视的发展历程1
电报和无线电
从电报的发明到无线电的发展,探索广播电视的起源。
2
广播和电视
了解广播和电视技术的演进,从无声电影到高清电视。
3
卫星和网络
探索卫星和互联网对广播电视的革命性影响。
广播电视的分类和特点
广播
了解广播的分类,包括AM、FM、卫星广播和网络流媒体。
电视
探索电视的种类,包括模拟、数字、卫星和网络电视。
2 制作与制作团队
3 后期制作与推广
了解电视节目制作的流程、 角色和制作团队的职责。
研究电视节目的后期制作 过程,以及节目的推广和 宣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请以虎年春晚最具争议的小品《捐助》为切入 点,阐述电视媒体、影响力与广告的互动关系、 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1、题目自拟,字数不限 2、内容: (1)、《捐助》涉及到的广告 (2)、电视媒体对热门节目、名人言行的传播力、
影响力 (2)、植入广告是否合理?如果合理,边界是什
么?如果不合理,为什么? 请详加阐述。
默罗夫妇在各地演讲,他们把收入所得 都捐献给了一个名叫“英国战争救济”的 慈善机构 。
捐款: 二战争胜利后,默罗到德国的集中营进行
采访时,把身上所有的钱都送给了那些刚 刚从集中营出来的急需帮助的人。
抗议“麦卡锡主义”: 冷战时期美国推行“麦卡锡主义”,默
罗利用新生的电视媒介与“麦卡锡主义” 展开了激烈的战斗。
对外广播: 1927年 荷兰最早开始对外广播 1929年 德国、苏联 1931年 法国 1932年 英国 1934年 日本 1945年 55个国家开办对外广播
广播技术手段迅速发展,调幅、调频、立体声
3、竞争时期(1970年以后) 电视的出现严重威胁广播的进一步发展。 广播改革方向: (1)、注重时效性、广泛性、服务性、参与性、
多样性 (2)、重视对“黄金时间”的合理利用 (3)、创办多套节目 (4)、使用多种语言播音 (5)、开办专业台广播 (6)、加强对外广播
简介:美国广播事业开山鼻祖——
爱德华·默罗
一、广播诞生初期
广播从诞生起,在相当长的时间内, 仅仅是作为娱乐媒体而存在着。
广播的内容大都是些肥皂剧、滑稽 戏、歌舞剧之类的东西。
第一章电视的发明与发展
一、广播的发明与发展
1、初创时期(1865——1928)
1906年圣诞前夕,美国匹兹堡大学物理学教授 菲森登在马萨诸塞州首次进行无线电有声广播
1916年 李·德福雷斯特 纽约高桥
广播1916年威尔逊和休斯在总统竞选中的得
票数字
(美国第一次新闻广播)
肥皂剧:源于西方,现在一般指的是家庭妇女一边做
家务,一边心不在焉地收看的罗里啰嗦、讲述家长里短的 长篇连续剧。因最初常在播放过程中插播肥皂等生活用品 广告,故称“肥皂剧”。
广播媒介娱乐化的极端是美国哥伦比亚广 播公司的一档名叫“火星人进攻地球”的 广播剧。
这则于1938年万圣节播出的娱乐节目, 引起了成千上万人的恐慌,大约有100多万 听众惊惶失措,致使整个美国陷入焦虑和 恐慌之中 。
这两档广播电视新闻节目开创了深度报 道的先河。
默罗对他主持的新闻节目赋予了很高的 品味,他很少为投入产出而斤斤计较,他 要做的仅仅是为社会提供高品质的新闻。
卓越的领导能力: 默罗是一个独具慧眼的伯乐和优秀的领
导者。 他发现和培养了一批优秀的新闻记者,
夏勒、塞瓦赖德、克朗凯特、布雷肯里奇、 格兰丁、霍特莱特、亚历山大·堪德瑞克、 乔治·泊克……
1920年 西屋电气公司 匹兹堡 获得商业电台 营业执照 KDKA呼号
(世界上第一家正式成立的电台)
2、 发展成熟时期(1865——1928)
美国:美国广播从为商业转向更多地为政治服 务。
1933年 罗斯福炉边谈话——起到了意想不到 的“呼风唤雨”的作用
500多座电台——3380多座电台
默罗于1965年在 57岁的盛年 死于肺癌
二、电视的诞生
1936年 11月2日 英国广播公司(BBC) 亚历山大宫 每天播出两小时 传播范围是亚历山大宫35英里内
1954年 美国首先开办彩色电视节目
1956年 磁带录像机问世,从根本上改变 电视节目制作方式
1958年 北京电视台(央视前身)诞生, 开始试验广播
战后,他们中的一部分人回到美国后成 为耀眼的广播电视明星。
救助外国学者:
默罗就职于“救助危难外国学者紧急委 员会”。
为了使生命受到威胁的外国学者能够顺 利进入美国,他成功地使洛克菲勒基金会 和卡耐基基金会以及其他一些机构为“紧 急委员会”提供资助。
在默罗的努力下, 先后有上百名欧洲一 流学者逃出纳粹的魔掌,这其中就有美国 传播学经验学派的奠基人之一肯特·卢因和 法兰克福学派的健将马尔库塞。
1941年12月
珍珠港事件爆发后,克朗凯特报名成为 战地记者,登上”得克萨斯号”战舰前往 欧洲。
从英格兰发回抗击德国的空战报道,从 一艘轰炸摩洛哥海岸的军舰上发回盟军攻 入北非的消息。
1952年之前
克朗凯特回到纽约,派拉蒙公司请他拍摄关于 北非战役的新闻影片。他的报道风格:虔诚、直 接、深刻
二、1936年 爱德华.默罗开始致力于通过广播向美国
国内的听众传播欧洲大陆发生的战前新闻。
三、1940年之后 伦敦被德军轰炸期间,他制作的现场新
闻报道《这里是伦敦》系列节目给远离欧 洲战场的美国听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我现在感觉探照灯似乎就在头顶扫视。 你将马上听到更近一点儿的两声爆炸。听! 这猛烈的、冷酷的爆炸声。”
1952年 克朗凯特对民主党和共和党两党全国代表大
会的报道成了分析、悬念和讲故事的电视新闻报 道杰作。
1961年
克朗凯特成为CBS“晚间新闻”栏目主持人
1960年 美国第一颗通信卫星“回声号” 上天
1981年 日本首次推出高清晰度电视
2019年 美国将数字化高清晰度电视成果 进行重要展示
简介:电视人之父——克朗凯特
12岁 克朗凯特读到一个关于驻外记者的故事,
认定那就是他想过的生活,他惟一的职业 目标。 1941年之前 在合众通讯社(即后来的合众国际社) 接受了职业记者训练。在合众社,学会了 准确报道、精练写作,并且快速发稿。
为了捕捉到德军进攻英国的有价值的新 闻,他曾冒着德国飞机轰炸的危险开着他 的敞篷车穿行于伦敦的大街小巷 。
为亲眼目睹英军对德国的轰炸,默罗曾 秘密搭乘英国皇家空军的战斗机深入德国 腹地达25次之多。默罗多次赢得皮葆迪新 闻大奖 。
四、1950年、1951年
默罗开播并主持《现在请听》和1951 年的《现在请看》,都坚持为社会提供高 品质新闻资讯的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