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播电视技术概论
广播电视概论课件

个性化服务
国际化传播
基于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为用户提供更加个性化、精准的内容推荐和服务体验。
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提升中国广播电视的国际影响力和话语权。
03
02
01
02
CHAPTER
广播电视技术基础
最常见的广播电视信号接收设备,通过天线接收信号并显示在屏幕上。
电视机
用于接收广播信号的设备,可以将音频信号转换为声音。
特点
03
成熟期(20世纪70年代至今)
数字化、网络化技术的应用,推动广播电视行业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01
初创期(20世纪20年代)
无线电技术的发明和应用,出现广播电台和早期的电视节目。
02
发展期(20世纪40年代至60年代)
电视媒体迅速崛起,成为主流媒体之一,广播电视网络覆盖范围不断扩大。
广播电视与新媒体的融合,实现内容、技术、平台的共享和整合。
针对社会热点和问题,广播电视应积极报道和评论,推动问题的解决和社会进步。
广播电视媒体应注重节目质量,避免过度商业化和低俗化,提供健康、有益的视听内容。
06
CHAPTER
案例分析:国内外著名广播电视节目介绍
中国广播电视业发展迅速,涌现出众多优秀的广播电视节目,这些节目在内容、形式和制作上都有一定的创新和特点。
美国国家美式足球联盟的年度冠军赛,以其盛大的庆祝活动、广告和音乐表演而成为美国最大的体育盛宴之一。
THANKS
感谢您的观看。
竞争性市场结构
广播电视产业的市场结构呈现出竞争性特点,各广播电台、电视台之间通过提供差异化的内容和服务来吸引观众和听众。
付费模式
通过向观众和听众收取订阅费或收视费来获取收益。
模块3 广播电视中心技术《广播电视技术概论》教学课件

音频工作站的外观
3.6.2 数字音频工作站的主要功能
数字音频工作 站实际上是一 个集计算机、 多轨录音机、 非线性编辑、 调音台、效果 器等功能为一 体的数字音频 系统 。
方式
2
全数字调音台
音频信号处理和 控制部分都采用
数字方式
3.3.3 调音台的技术指标
①增 益
②频率特性
③非线 性失真
④噪 声
⑤串音率
调音台的增益 是指把各路增 益控制器置于 灵敏度最高位 置时的总增益
指当某一通路 中的所有均衡 器、滤波器等 频率调整单元 均处于“0”位 置时整个音频 范围内频率特 性的不均匀程
3.2.3 光盘记录技术
CD唱片的结构示意图
3.2.4 MIDI技术在录音中的应用
MIDI(Musical Instrument Digital Interface)即乐器数字接口,其含义是电子 乐器和相应带有MIDI接口的声处理设备间进行各种控制信息串行通讯的标准。
功能
MIDI最基本的用途 就是传递音乐系统 中的表演和控制信 息.
3.2
3.2.1 录音技术介绍
录音技术
录音是泛指把声能转变为其他形式的能量而加以存储,以便在不同的场 合和时间进行重放的技术。
录音技术
磁记录
录音时采用的 存储媒介是磁 性材料,如磁 带、磁盘等 。
光记录
录音时采用的 存储媒介是感 光材料,如光 盘等。
3.2.2 磁带录音技术
磁带录音技术
磁带录音技术是指将声音电信号通过磁头装置转换成变化的磁场, 并以剩磁的形式保存在磁带上,重放时再通过磁头装置将磁带上的剩磁 信号转换成声音电信号 。
广播电视技术概论1

一:无线电基础知识1 无线电波的频率和波长声波和电磁波都是以波的形式存在,都属于波动。
波在每秒钟变化的次数称为频率,单位为赫兹(Hz)。
电磁波的传播速度很快,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m/s,与光速一样(实际上光也属于电磁波)。
电磁波每变化一次所用的时间为周期,单位为秒(s),在一个周期内传播的距离称为波长,单位为米(m)。
因此,电磁波的频率()、波长()与波速()之间存在下述关系:因此,知道电磁波的频率也就知道了它的波长。
对于一个广播电台所发射的无线电波,可用它的频率来表示,也可用它的波长来表示。
例如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第一套节目是以639kHz频率发射的,所以它的波长应为:2 无线电波频段划分我国无线电波的频段划分如下:中波(中频)——526.5kHz(570m)至1605.5kHz(187m),主要用于对国内的声音广播。
短波(高频)——2.3MHz(130m)至26.1MHz(11.5m),主要用于对国外的声音广播。
超短波——包括米波(甚高频)和分米波(特高频)。
甚高频(米波)——48.7MHz(6.16m)至223MHz(1.35m),用VHF表示,它又分为Ⅰ、Ⅱ、Ⅲ三个波段,其中Ⅰ波段——48.7MHz(6.16m)至92MHz(3.26m),用于地面电视广播的1至5频道;Ⅱ波段——87MHz(3.5m)至108MHz(2.78m),用于声音调频广播;Ⅲ波段——167MHz(1.8m)至223MHz(1.35m)用于地面电视广播的6至12频道。
特高频(分米波)——470MHz(0.64m)至958MHz(0.31m),主要用于地面电视广播,用UHF表示,可容纳56个频道,它又分为Ⅳ、Ⅴ两个波段,其中Ⅳ波段——470MHz(0.64m)至566(0.53m)MHz,用于地面电视广播的13至24频道;Ⅴ波段——606(0.495m)MHz至958MHz(0.31m),用于地面电视广播的25至68频道。
《广播电视技术概论》课件

现场录制
根据节目类型和形式,使用相 应的设备和技术进行录制。
审查与发布
审查节目内容,确保符合相关 规定,选择合适的发布渠道。
节目制作设备
录音设备
麦克风、录音机、 音频工作站等。
演播室设备
舞台、背景板、道 具等。
摄像设备
摄像机、三脚架、 滑轨等。
灯光设备
灯光架、聚光灯、 柔光灯等。
其他设备
监视器、编辑工作 站、存储设备等。
音频信号的传输
将处理后的音频信号通过无线电波、网络等 途径传输到接收端。
音频信号的处理
通过音频编辑软件对声音进行剪辑、混音、 降噪等处理,提高音质。
音频信号的接收
接收端接收到音频信号后,通过扬声器等设 备将电信号还原成声音。
视频技术
视频信号的采集
使用摄像机等设备将图像和色彩转化 为电信号,以便进行传输和播放。
通过天线接收无线电波传输的广播 电视信号。
卫星接收
通过卫星接收广播电视信号,实现 全球覆盖。
04
03
广播电视制作技术
节目制作流程
前期准备
收集资料、联系嘉宾、安排场 地和设备等。
后期制作
剪辑、配音、配乐、特效等后 期处理,完善节目内容。
节目策划
确定节目主题、内容、形式和 目标受众,制定节目制作计划 。
无线传输技术
01
02
03
地面无线传输技术
利用地面无线电波传输电 视信号,适用于覆盖较小 区域的电视信号传输。
卫星传输技术
利用卫星传输电视信号, 具有覆盖范围广、传输容 量大、不受地域限制等优 点。
微波传输技术
利用微波传输电视信号, 适用于较远距离的电视信 号传输。
广播电视发送技术概论

2
主要设备包括调制器、变频器和混合器等。
3
调制系统需根据不同的传输标准和频段要求,选 择合适的调制方式和参数,以保证信号传输的质 量和效率。
发射系统
发射系统负责将调制后的信号通 过电磁波辐射到空间中,以实现
无线传输。
主要设备包括发射机、馈线和天 线等。
发射系统需根据不同的传输频段 和覆盖要求,选择合适的发射功 率和天线类型,以保证信号覆盖
详细描述
为了提高信号传输的稳定性,广播电视发送技术需要采用先进的信号处理技术和 调制方式,同时加强信号的抗干扰能力,减少传输过程中的损耗。
高清化与网络化发展带来的兼容性问题
总结词
随着广播电视的高清化和网络化发展,不同制式和标准的设 备之间的兼容性问题日益突出。
详细描述
为了解决兼容性问题,广播电视发送技术需要遵循国际通用 的标准和规范,同时加强不同设备之间的互通性和互操作性 ,以实现更加灵活和高效的信号传输。
更符合口味的节目,提高观众满意度。
网络化发展趋势
总结词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广播电视发送技术正朝着网络化方向发展。
详细描述
网络化发展使得广播电视节目可以通过互联网进行传输,打破了传统广播电视的传播模式。通过网络化发展,观 众可以随时随地收看广播电视节目,不再受地域和时间的限制。同时,网络化发展还促进了广播电视与新媒体的 融合,推动了媒体行业的创新发展。
解调技术
将已调制的信号还原为原 始信号,实现频谱的反搬 移。
信号发射技术
地面广播
利用地面发射台将信号发 送至覆盖区域内的用户接 收设备。
卫星广播
利用通信卫星将信号发送 至覆盖区域内的用户接收 设备,可以实现全球覆盖。
有线电视广播
广播电视概论简述

广播电视概论简述.txt等余震的心情,就像初恋的少女等情人,既怕他不来,又怕他乱来。
听说女人如衣服,兄弟如手足,回想起来,我竟然七手八脚地裸奔了二十多年!今天心情不好,我只有四句话想说,包括这句和前面的两句,我的话说完了!第一章广播电视传播技术的发展第一节广播的发明及广播技术的发展一、广播的发明1、无线电通讯技术的发明:三个里程碑:发现无线电波、实现无线电通讯、用无线电传送声音(1)偶然的发现与探索:1831年英国科学家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并确定了电磁感应规律。
1865年,英国科学家克拉克?麦克斯威提出了电波存在的理论构想。
1884年,德国物理学家海因里奇?鲁道夫?赫兹用实验论证了电磁波的存在。
(2)无线通讯实验:波波夫与马可尼俄国物理学家波波夫:1894年,研制出世界最早的无线电发报机。
意大利发明家马可尼:1899年,马可尼成功地把一份无线电报从英国拍到了法国。
1901年,他第一次实现了横跨大西洋的远距离通讯。
1909年,马可尼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他被称为“无线电之父”。
马可尼时,无线电技术已从实验进入到运用阶段。
2、广播的诞生(2)发现了空中帝国的德福雷斯特李?德福雷斯特:“我已经发现了一个看不见的空中帝国。
”1916年,福雷斯特利用实验广播播送了当时总统选举的得票数,被称为美国也是世界历史上第一次新闻广播。
(3)让无线电广播进入家庭的萨尔诺夫(了解)泰坦尼克号海难的发报员,无线电音乐盒计划与实现,彩色电视发明的推进者NBC总裁马可尼无线电之父可能出名词解释二、广播技术的发展(四个阶段)1、调幅广播:最初的无线电广播是中波和短波调幅广播。
2、调频广播:从20世纪40年代开始,新的广播形态米波调频广播开始出现。
调频广播是发射频率在超短波波段、载波频率被调制的无线电广播。
3、发明录音机第二节电视传播技术的发展(的过程)概况,流程必须掌握一、电视的发明(绿色大标题)1、硒的发现 1817年,瑞典科学家布尔兹列斯发现了化学元素硒Se。
广播电视技术概论

广播电视技术概论
美国
1998年美国正式进行全数字高清晰度彩色电视广播。 制定了从模拟到数字电视的8年过渡计划,在过度
期 采 用 同 播 制 方 式 , 即 同 一 个 节 目 同 时 用 NTSC 和 HDTV两种标准播出;要求到2006年停播NTSC电视, 有一个附带条件就是使用数字电视的用户覆盖率应 超过75%。
广播电视技术概论
截止到2007年我国有电视台294个,广播电视台(县级) 1937 个,教育电视台46座,开办的电视节目有1288套。
目前全国有卫星上行站34座,卫星收转站超过1500万座,发射 台和转播台6.6万座,有线电视网络300万公里,有线电视用户 一亿四千三百万,有线数字用户超过了一千六百万户;
广播电视技术概论
广播电视技术概论
广播电视技术概论
(2)电子电视(ELECTRONIC TELEVISION)
1897年 ,德国人布劳恩(Karl Ferdinand Braun)发明了阴 极射线管(cathode ray tubes) ,把光信号转换成电信号。
• 1920年代 ,两个美国人发明了使用阴极射线管的发射机和 电视接收机,为真正的电子电视奠定了基础。
由于没有达到预期的过度要求,美国重新制定了模 拟电视广播的关闭日期是在2009年2月18日。
最终美国关闭模拟电视的时间是2009年6月12日.
广播电视技术概论
其他国家
日本于2001年开播6套数字卫星数字高清晰度电视; 2003年在主要城市开播地面数字高清晰度电视;2006年 实现了数字电视全国覆盖,全部采用数字高清节目。计划 2011年关闭模拟电视播出 ;
广播电视技术概论
布劳恩
兹沃赖金
菲罗.泰勒.范恩斯沃斯
广播电视技术概论

广播电视技术概论《广播电视技术概论》函授复习题第一章概述1、广播电视系统的基本组成和各部分的作用。
2、声音广播节目制作的设备和技术包括哪些?其作用是什么?3、电视节目制作的设备和技术包括哪些?其作用是什么?4、广播电视的传输方式主要有哪几种?5、地面开路传输的概念、主要方式及其频率范围。
6、有线传输和卫星传输的概念。
第二章声音广播基础知识1、分贝(dB)的概念;dBmW、dBμν、声压级、声强级的概念。
2、立体声的拾声方式有哪几种?简述各自的拾声方式。
3、模拟信号的数字化过程分为哪几部分?4、什么是PCM信号?声音PCM信号的信源编码的目的是什么?音频编码的标准主要有哪些?5、了解数字音频接口的主要标准。
第四章无线电广播发送与接收技术1、调幅、调幅度、调幅波频带宽度、调幅波发射功率的概念,调幅波的波形和频谱。
2、调频、调频指数、调频波频带宽度的概念,调频波的波形和频谱。
3、了解广播电视波段(频段)的划分。
4、画出中短波广播电视发射台的组成框图,简述各组成部分的作用。
5、调幅广播发射机的分类。
画出以下发射机的组成框图并简述各组成部分的作用。
板极调幅发射机脉宽调制式广播发射机脉冲阶梯调制广播发射机数字调幅广播发射机6、画出立体声发射机方框图,简述各部分的作用。
7、画出调幅广播接收机、调频接收机的组成框图,简述各部分的作用。
第五章数字声音广播系统1、国际上的三种DAB系统。
2、尤里卡147-DAB系统的构成及原理。
3、数字AM发射与接收系统框图及原理。
4、卫星数字声音广播、数字多媒体广播、网络广播的概念。
第六章电视基础知识1、彩色三要素。
2、三基色原理。
3、亮度方程。
第七章模拟电视基础1、逐行扫描、和隔行扫描。
1、黑白全电视信号的组成及其作用。
2、彩色全电视信号的组成及其作用。
3、彩色电视的三种制式。
第八章数字电视基础1、复合编码方式和分量编码方式。
2、数字电视信号压缩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3、压缩编码方式及其概念?4、视频压缩标准有哪些?5、什么是信道编码?信道编码的方式及其概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播电视技术概论
欧洲有两种 625-行的彩色电视 制式, (PAL and SECAM.) 1956年,法国提出SECAM(Sequential Color Avec
Memoire)制。 1960年,联邦德国提出PAL(Phase Alternation Line-by-
广播电视技术概论
(1)机械电视(MECHANICAL TELEVISION)
1925年10月2号,苏格兰人贝尔德(John Logie Baird),根据“尼普柯夫圆 盘”进行了新的研究工作,发明机械扫描式电视摄像机和接收机。被称为“电视 之父”。
广播电视技术概论
(1)机械电视(MECHANICAL TELEVISION)
广播电视技术概论
广播电视技术概论
学习本课的目的
了解广播电视技术的发展状况 掌握广播电视系统的基本组成部分及各部分的主
要作用
掌握有关专业术语的含义
广播电视技术概论
教材
《广播电视技术概论》
史萍 倪世兰 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本课的主要内容
广播电视技术概论
广播电视系统的构成 声音无线电广播系统
第一章
广播电视技术概论
P1
1.1 广播电视的特点
“广播”有两层含义: 一是泛指通过无线电波或有线系统向广大听众
或观众传送节目的过程,如声音广播,电视广播、 数据广播等;
另一层则是特指声音广播,比如我们如日常生 活中的习惯说法“听广播”即是指这个含义。
广播电视技术概论
P1
1.1 广播电视的特点
广播电视技术概论就是指: 声音广播技术和电视广播技术的概论。
同年法国采用了455线的电子式电视系统.
广播电视技术概论
1936年德国,现场播出 了柏林奥运会.采用441线 电视广播系统;
在柏林和莱比锡,在专门 的房间可以观看电视体育 比赛.
广播电视技术概论
1939年,在纽约,美国第一次公开进行电视播出; 两年后,1941年,采用525行的电视标准系统; 那时,大约有7000台电视机,大多数是在纽约;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电视广播从每周播出15小时减少到4
广播电视技术概论
广播电视技术概论
广播电视技术概论
(2)电子电视(ELECTRONIC TELEVISION)
1897年 ,德国人布劳恩(Karl Ferdinand Braun)发明了阴 极射线管(cathode ray tubes) ,把光信号转换成电信号。
• 1920年代 ,两个美国人发明了使用阴极射线管的发射机和 电视接收机,为真正的电子电视奠定了基础。
特点:(比起报纸、杂志、互联网) 形象化:声音、图像 及时性:即播即收,现场直播 广泛性:覆盖最广
广播电视技术概论
P3
1.2 广播电视技术的发展历史
1.2.1 声音广播的发展历史:
20世纪初,发明了电声换能器件-传声器和扬声器 1920年,世界上第一个无线电台在美国播音 1941年,美国首次进行调频立体式广播 20世纪90年代,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始研究和实验数字音频广播(DAB)
和数字调幅广播(DAM).
广播电视技术概论
我国广播技术的发展历史
广播: 1923年 外国人开办第一座电台 1926年 有了中国人自己建立的广播电台 1940年12月30日 延安新华广播电台诞生 1959年 实验调频广播,1964年开始广播 1979年 立体声广播在哈尔滨试验成功
1.2.2 电视技术的发展历史
第二章、第三 第六章、章第、四第章七、 章、第五第章八章、 第九章、第十 章
电视广播系统
广播电视技术概论
参考书
《电视原理》 葛真茹 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电视原理与现代电视技术》 非昌幸,刘乃安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广播播控与电声技术》 王泽祥 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广播电视技术概论
第一章 概述
小时. 1945二战结束后, 电视广播才在世界得到快速发展; 大多数欧洲国家选择了625行的电视系统.
广播电视技术概论
(3)彩色电视时代
1951年美国试播了一种与黑白电视不兼容的场顺序制彩色电视。 没有得到推广。
1953年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FCC)批准了NTSC兼容制彩色电视; 1954年美国全国广播公司\哥伦比亚广播公司,采用NTSC制式首
广播电视技术概论
(1)机械电视(MECHANICAL TELEVISION)
1884年,德国电气工程师尼普柯夫(Nipkow Paul G 1860 - 1940) 发明了电视扫瞄金属板(Scanning Dise), 并 利用机械扫描方法,完成了首次发射图像传送的验。
。 电视扫瞄金属板被称做“尼普柯夫圆盘”
Line)制。 1967年前联邦德国正式广播了PAL兼容制彩色电视, 同年,法国和前苏联广播了SECAM兼容制彩色电视。 NTSC、PAL、SECAM并列为当今世界上三大彩色电视广播制
式,分别得到了世界各国的采用。
这三种制式都与黑白电视兼容,但它们三者之间互不兼容。 在不同制式的节目之间进行交换时需要进行制式转换。
广播电视技术概论
广播电视技术概论
广播电视技术概论
广播电视技术概论
1.3 中国电视事业的发展
(1)黑白电视广播 我国的电视广播技术起步较晚,是在学习、引进、消化、吸收
广播电视技术概论
布劳恩
兹沃赖金
菲罗.泰勒.范恩斯沃斯
广播电视技术概论
(2)电子电视(ELECTRONIC TELEVISION)
1936年,世界一些发达国家首次对公众进行正规的电子 电视广播。
1936年11月2日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位于英国市郊的 亚历山大宫的英国广播公司电视台正式开始正式播出.采 用405扫描线的贝尔德机械式电视系统.
(1)机械电视时代 (2)电子电视(黑白)时代 (3)彩色电视时代 (4)数字电视时代
广播电视技术概论
(1)机械电视(MECHANICAL TELEVISION)
电视广播技术的发展历史最早可追溯到19世纪末开始的 机械电视。 1875年,乔治.卡瑞(George Carey)在 波士顿提出了一套将图像分为栅格形式的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