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魏救赵》
阅读理解《围魏救赵》附答案

围魏救赵战国时期,魏国和赵国之间隔着一条漳河,魏国强大,赵国弱小,魏国早就想吞并赵国。
这一年,魏国将军庞涓率领八万精兵出征赵国,一路所向披靡,势如破竹,很快就直抵赵国都城邯郸,把一个小小的邯郸城围得严严实实。
赵国危在旦夕。
赵国国君一面竭力防卫,一面派人去齐国求救。
齐国担心赵国灭亡后,魏国乘胜追击,将战火烧到齐国。
为了自己的安全,齐国决定出兵。
齐威王命田忌为主将,孙膑为军师,率大军出征。
田忌打算直奔邯郸,去解救赵国。
孙膑却连连摇头,对田忌说:“不等我们赶到,邯郸就会失守,你这样做又有什么用呢?”田忌说:“你说该怎么办?”孙膑胸有成竹地说:“魏国集中全国的主力去打邯郸,自己的都城大梁却只剩下了一些老弱残兵,这不正是个大好机会吗?我们现在去救邯郸,会跟魏国主力硬拼,伤亡一定很大。
倒不如乘虚而入,直取大梁。
魏国国都一旦危急,主力必定会回师自救。
我们在他们返回的路途做好准备,以逸待劳,岂不是稳操胜券!”一番话说得田忌心服口服,他立即下令,大军直奔魏国而去。
为了麻痹庞涓,孙膑又故意派出两个无名将领,率一部分兵力去强攻魏国的襄陵。
这一打,果然不出孙膑所料,齐兵在襄陵城下吃了个大败仗。
消息传到庞涓那里,他很得意,心想田忌哪是自己的对手。
庞涓怎会料到,这一切都是孙膑设下的圈套。
就在孙膑派兵佯攻襄陵的同时,齐军主力早已绕道直奔大粱而去了。
魏王发觉齐军已经逼近都城,顿时惊慌失措,立刻派人火速传令,要庞涓快来保驾。
庞涓得到命令,自然不敢怠慢,只好撒离邯郸,带领自己的部下日夜兼程,赶回魏国救援。
再说魏军这次攻赵,连续行军打仗,一直就没有好好休息过。
现在一听说自己的国都被齐军包围,后院起火,一个个都乱了方寸,连武器、粮草都顾不得多带,就一个劲儿地往回赶,人心惶惶,士气大大低落。
桂陵是通往魏国的交通要道,地势险峻,易守难攻。
孙膑就在这里布下天罗地网。
魏军急急忙忙赶到桂陵时,早已是精疲力竭。
田忌见魏军进入了伏击圈,便命令齐军一齐杀出。
北京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围魏救赵》教案

北京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围魏救赵》教案篇一1、初读课文,扫清文字障碍,理清文章脉络。
2、抓住重点,复述故事梗概。
3、积累课文中的成语。
教学重点:1、学习生字词,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2、把握课文内容,弄清文章线索教学难点:把握课文内容,弄清文章线索。
教学流程: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1、引出课题:孩子们,还记得《田忌*》的故事吗?里面的主人公是谁呀?(孙膑)(简介孙膑)今天就让我们在学习一个与孙膑有关的故事,去进一步领路孙膑卓越的才能和超凡的智慧。
一起去感受惊心动魄的围魏救赵这场战争。
2、读题质疑:让我们齐读课题两遍,“围魏救赵”是三十六计中的第二计。
看着题目,你有什么疑问?(根据质疑梳理问题:为什么围魏救赵?谁围魏救赵?怎样围魏救赵的?围魏救赵的结果如何?)二、初读课文,检查预习1、孩子们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走进这个精彩的故事,请孩子们跟随朗读带自己轻声的读一读课文。
2、孩子们,为了更好的读懂课文,我们先来认识一下本课的生字词语。
词语:课前我已经检查了孩子们的预习情况,完成的很棒,让我们把生字送回词语中,用你们最美的声音一起读一读这些词语吧,每个词两遍。
你们的声音真的很美。
三、再读释疑,理清脉络1、再读课文,用自己的话释疑:(“学贵有疑,大疑则大进,小疑则小进,不疑则不进。
” 让我们带着刚才的疑问自己再次读一读课文。
)(1)故事起因:(边问边板书)想一想,故事中有那几个国家?谁攻打谁?找到的孩子请举手。
魏国派的是谁去攻打赵国呢?(庞涓)带领的魏军一路(所向披靡,势如破竹),把赵国的都城(邯郸)围了个严严实实,所以,赵国(危在旦夕)。
于是赵国就向他的邻国(齐国)求救。
齐国会帮助赵国吗?为什么?文中哪里告诉了我们答案。
我们一起读一读这个句子吧!我们再来看看地形图,或许你就会更加理解为什么齐国会出兵帮助赵国了。
请看这是赵国与齐国相邻,如果魏国占领了赵国,那魏国下一个攻打的目标可能就是(齐国),所以可以说齐国既是为了帮助齐国,更是为了自保,而不得不出兵。
围魏救赵的故事简介

围魏救赵的故事简介围魏救赵,是中国古代战国时期的一段著名典故,也是一种谋略策略。
故事的主要内容是,战国时期,魏国和赵国发生了一场激烈的战争。
魏国趁赵国国力不济,对赵国发动了猛烈的进攻,赵国陷入了危机之中。
此时,赵国国君派遣大臣廉颇前往赵国救援,但由于赵国内部的腐败和内讧,廉颇无法挽救赵国的危局。
于是,秦国的名将白起提出了一个出奇制胜的计策——围魏救赵。
白起的计策是先用秦国的军队围困魏国的都城,使魏国的兵力无法支援其他战场。
然后,再用秦军主力迅速转移,突袭魏国的边境要地,直捣魏国的心脏。
这一计策既出人意料,又具有极强的实战价值,因此得到了秦国国君的高度重视。
白起果然带领秦军迅速转移,成功地攻占了魏国的要地,迫使魏国不得不撤回主力,解救被围困的都城。
魏国的军队在急速行军的过程中,物资耗尽,士气低落,最终被秦军歼灭,魏国的国力受到了严重削弱。
围魏救赵的故事,成为了后世的典范之一,被誉为古代战争谋略的杰作。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在战争中,灵活运用兵力,巧妙运用计谋,是取得胜利的关键。
同时,也提醒我们要警惕敌人的诡计,不要被敌人的外表所迷惑,要善于洞察敌人的用心。
围魏救赵的故事,不仅在军事上有着深远的意义,也给我们提供了许多值得借鉴的智慧。
围魏救赵的故事,也给我们提供了许多值得借鉴的智慧。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可以运用围魏救赵的策略,灵活应对各种复杂的情况。
比如在工作中,我们可以善于抓住对手的破绽,巧妙地运用谋略,取得工作上的胜利。
在学习中,我们可以善于发现问题的本质,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
在人际交往中,我们可以善于洞察他人的心理,善于运用智慧化解矛盾,取得和谐相处的局面。
总之,围魏救赵的故事,不仅是一段古代的历史典故,更是一部智慧的传承。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智慧和谋略是战胜困难的利器,只要我们善于运用,就能够化解危机,取得成功。
希望我们能够在生活和工作中,灵活运用围魏救赵的智慧,取得更多的胜利,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小学五年级语文《围魏救赵》优选教案范文三篇

小学五年级语文《围魏救赵》优选教案范文三篇《围魏救赵》是一篇精读课文,讲述了战国时期,魏国攻打赵国,赵国向齐国求助。
齐威王命田忌、孙膑率大军出征解救赵国。
孙膑因势利导,避实就虚,一方面派兵佯攻襄陵,一方面直逼魏国都城,并在桂陵设下埋伏以逸待劳,最后大败魏军,解救了赵国。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小学五年级语文《围魏救赵》优选教案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小学五年级语文《围魏救赵》优选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能正确、工整、美观地书写。
2.感情读文,理解课文内容,理清文章结构,并能用课文中的四字词语复述故事。
3.联系上下文,感受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体会孙膑善于分析,因势利导的聪明才智。
重难点:1.把握故事内容:弄清文章线索。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孙膑的聪明才智。
教学方法:自我领悟法、口语表达法、讨论交流法教学准备:了解孙膑、庞涓的相关情况;三十六计;教学课件课时:两课时教学设计: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初读课文,扫清文字障碍,理清文章脉络。
2.学习课文第一部分,了解故事的起因。
重、难点:把握课文内容,弄清文章线索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师: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文有诗词歌赋、武有兵法韬略。
关于中国古代兵法,你有哪些了解?生回答师:咱们班同学知识真是丰富,刚才有同学提到“三十六计”,在三十六种计谋中,你知道哪几种呢?生尝试回答师导入课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其中的一计——围魏救赵。
(板书课题,全班齐读课题,读后质疑)可能提出的问题:(是谁围魏救赵?他们又是怎样围魏救赵的?围魏救赵的结果如何?……)师:请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走进这个精彩的故事,去了解战国时期国与国之间,人与人之间的恩恩怨怨,去感受大军事家孙膑的智慧。
二.初读课文,梳理过程:师:在学习课文之前,总来认识一下本课的生字词。
课件出示:逸痹佯怠兼惶盔溃(1)带拼音读(2)去拼音读(3)找生读、正音(4)找易错字词语:所向披靡势如破竹危在旦夕胸有成竹乘虚而入以逸待劳稳操胜券丢盔齐甲溃不成年落荒而逃(1)齐读(2)指名读正音(3)齐读师:同学们扫除了文字障碍,请同学们再读这个故事,完成老师出示的问题:课件出示:赵国被围,向齐国求救――-()――――()孙膑投状、齐军大胜。
成语故事:《围魏救赵》的介绍

【导语】孙膑,⽣卒年不详,中国战国初期军事家,兵家代表⼈物。
孙膑原名不详,因受过膑刑故名孙膑。
孙膑出⽣于阿、鄄之间(今⼭东省阳⾕县阿城镇、菏泽市鄄城县北⼀带),是孙武的后代。
孙膑曾与庞涓为同窗,因受庞涓*遭受膑刑,⾝体残疾,后在齐国使者的帮助下投奔齐国,被齐威王任命为军师,辅佐齐国⼤将⽥忌两次击败庞涓,取得了桂陵之战和马陵之战的胜利,奠定了齐国的霸业。
明末清初有以孙膑、庞涓⽣平为原型的历史⼩说《孙庞⽃志演义》,使孙庞⽃智的故事⼴为流传。
唐德宗时将孙膑等历六⼗四位武功卓著的名将供奉于武成王庙内,被称为武成王庙六⼗四将。
宋徽宗时追尊孙膑为武清伯,位列宋武庙七⼗⼆将之⼀。
围魏救赵的典故: 公元前353年,魏国国君魏惠王派⼤将庞涓带兵去攻打赵国,团团地围住了赵都邯郸。
情况⾮常危急,赵国的国君赵成侯派使者到齐国去求援兵。
齐国的国君威王很痛快,⽴刻拜⽥忌为⼤将,拜孙膑为军师,发兵去救赵国。
⽥忌打仗⾮常勇敢,但智谋不⾜,⼜是个急性⼦,奉命之后,便想⽴刻赶到邯郸去与魏兵厮杀,可孙膑不同意。
孙膑,是我国历很有名的军事学家孙⼦的后代⼦孙,也是我国历⼀位有名的军事学家,⽥忌很佩服他。
有这样⼀回事:⽥忌常喜欢与齐国宗室的公⼦们跑马⽐赛,押重⾦,赌输赢。
可他赢的次数并不多。
⽥忌去向孙膑请教,问怎样才能多赢。
孙膑没回答,却去看了看⽥忌和公⼦们⽐赛时⽤的马。
孙膑发现,马的脚⼒相差不⼤,但可分为上、中、下三种等级。
于是孙膑便胸有成⽵地对⽥忌说:"下次有跑马⽐赛时,您只管放⼤胆量下重⾦与他们赌输赢,我⾃有办法叫您获胜。
"不久,⼜逢跑马⽐赛,⽥忌就去报名参赛,并押下千⾦。
等到临场⽐赛时,孙膑向⽥忌⾯授机宜说:"第⼀场,您⽤您的下等马去同他们的上等马周旋;到第⼆场,您⽤您的上等马去对付他们的中等马;到末场时,您则⽤您的中等马去对付他们的下等马。
"待三场赛完下来,⽥忌只输⼀场⽽赢了两场,结果以总分之多取胜,赢得了齐王的千⾦奖偿。
《三十六计》第2期 围魏救赵 讲义

第二计围魏救赵之桂陵之战Hi,我是大家的好朋友,圆滚滚的肚子里装满了趣味知识的西瓜姐姐,生命中书和肉的地位可不相上下。
上一节课程中,我们学习了写作的6 大要素,也学会了如何写细心类主题作文,是不是活学活用了呢。
那今天呢,又开始了我们边听故事,边学写作文的欢乐时刻啦。
“小亮仔,这一次,我们的目的地是哪里呢?”“我的西瓜姐姐,能不能不要这么迷糊,当然是我们的春秋战国时代,厉害的人都在那里,哎,你看我的两个手指数都数不过来。
“哎呀,知道知道啦,那今天我们要走进我们春秋战国时期,围绕一对冤家庞涓和孙膑所展开的桂陵之战来说一说。
”今天我们要讲的故事分为两个个部分:1、围魏救赵是个什么计策?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呢?2、第二部分,我们来学习三种写作的开头方式,让我们的作文从头开始,让人眼前一亮。
【了解围魏救赵的起因、发生、结果】那现在,我们开始我们的第一部分,走进围魏救赵这个神秘的故事。
“呼”,时光机飞驰而过,我们隐藏在山顶上,地理位置极佳,能俯瞰全局,但又不容易被人发现。
春秋战国时期,名家代表鬼谷子有两个有名的徒弟,大师兄孙膑年长,师弟庞涓。
孙膑少年时拜鬼谷子为老师,跟西瓜姐姐一样,也是个大学霸。
庞涓也很厉害,但是庞涓为人奸诈,很是妒忌师兄孙膑的才华,生怕自己的师兄将来有一天超过了自己。
庞涓还对孙膑说:师兄,将来有一天我出人头地了,我就把你接过去,到时候咱们一起吃吃火锅,喝两杯啤酒,那小日子别多舒服了。
可是,事实上呢,庞涓学成下山,来到魏国。
魏王听说过孙膑的大名,于是问庞涓,这孙膑能不能到魏国来帮我啊。
庞涓心想,这要是师兄来了,还有我什么事儿。
不管了,先把孙膑骗来了魏国,但是啊,孙膑在房间里等啊等,没有等来自己的好师弟,却等来了几个士兵,这些士兵不容分说,残忍地捆绑住了他,可怜的孙膑就是再聪明也不知道,庞涓设计陷害他,还砍掉了他的双脚。
哎,西瓜姐姐说到这,西瓜姐姐恨不得当时就在现场,一定要制止他们。
还好,可怜的老天爷也不忍心一个大学霸就这样悲惨的死去。
围魏救赵的故事简介

围魏救赵的故事简介围魏救赵,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典故之一,也是战国时期的一段真实历史。
这个故事发生在战国时期,当时的中国分裂成了七个国家,分别是秦、齐、楚、燕、韩、赵、魏。
其中,魏国和赵国相邻,两国之间的关系一直很紧张。
魏国想要吞并赵国,于是开始围攻赵国的都城邯郸。
在这个危急时刻,赵国的国君赵武派遣了一位智谋过人的大臣——春申君——前去向魏国求援。
春申君深知魏国内部也存在着矛盾,于是他提出了一个巧妙的计策。
他在魏国内部寻找到了一个名叫乐毅的将军,乐毅原是赵国人,后来因为受到赵国国君的冷落,便投奔了魏国。
春申君找到乐毅后,向他提出了一个联手对抗魏国的计划。
乐毅听后大为赞同,他回到魏国后开始在魏王身边表现出极大的忠诚,以此掩盖他的真实意图。
同时,他也秘密地联系了赵国的使者,向他们透露了自己的计划。
乐毅利用他在魏国的地位,暗中收买了一些魏国的大臣和将军,使他们对魏王的统治产生了怀疑和不满。
在乐毅的策划下,魏国内部的矛盾逐渐激化,国王的权威也受到了动摇。
赵国趁机出兵,对魏国发动了进攻。
魏国内部的混乱使得他们难以抵挡赵国的进攻,最终,魏国被迫撤军,围攻赵国的计划也宣告失败。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智慧和谋略胜过武力。
在围魏救赵的故事中,春申君和乐毅的智谋和勇气,最终挽救了赵国,也成为后世传颂的典故。
这个故事不仅反映了当时的政治斗争和外交政策,更是告诉我们,只有善用智慧,善于联合他人,才能在危急时刻化解危机,取得胜利。
围魏救赵的故事也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启示,那就是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我们要善于寻找合作伙伴,善于运用智慧和策略,才能化解危机,取得最终的胜利。
这个故事不仅在古代有着重要的历史意义,也在今天对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有着深刻的启示意义。
《围魏救赵》PPT课件 (共14张PPT)

孙膑提出“围魏救赵”的计策,有理有 据,胜算在握。至此,田忌恍然大悟, 众将也高兴地赞成。
用上“迷惑不解”、“恍然大悟”、 “猝不及防”、“以逸待劳”、 “落花流水”等成语复述课文。
猝不及防——指事发突然,来不及防备。猝,突然。 防,防备。 以逸待劳——指作战的时候采取守势,养精蓄锐, 等待来攻的敌人疲劳后再出击。逸,安闲,安逸。 劳,疲劳,疲乏。 落花流水——原来形容春景衰败,现在比喻惨败。
第4次,孙膑讲了他的“围魏救赵”的计策,是他4 次讲话中最长的一次,也是全文的重点所在。这段 话包括三层意思。
首先,用比兴的方法得出结论: 要解赵国之围死打硬拼是不合算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所以不能去邯郸。 第二,分析敌情,作出判断,要围魏救赵: 我们兵发大梁,庞涓必然回师自救,赵国之围自然就解了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里,“围魏”是手段,“救赵”是目的。“围魏”必须能够 达到“救赵”的目的才是成功的。能不能成功取决于对敌情的 孙膑的分析是绝对正确的:庞 分析 涓亲率8万大军包围邯郸,国 第三,半路伏击,以逸待劳。齐军半路埋伏,处于主动地位; 都大梁必然兵力空虚。外实而 内虚,避实击虚围魏救赵肯定 魏军急于回防,必然奔波劳累,处于被动挨打的地位。打败魏 成功。 军,不但彻底地解了赵国之围,还可以增强齐国的实力。真是 以逸待劳,一箭双雕。
•
1.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周易》 译:作为君子,应该有坚强的意志,永不止息的奋斗精神,努力加强自我修养,完成并发展自己的学业或事业,能这样做才体现了天的意志,不辜负宇宙给予君子的职 责和才能。 2.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三国志》刘备语 译:对任何一件事,不要因为它是很小的、不显眼的坏事就去做;相反,对于一些微小的。却有益于别人的好事,不要因为它意义不大就不去做它。 3.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 ——《论语》 译:见到好的人,生怕来不及向他学习,见到好的事,生怕迟了就做不了。看到了恶人、坏事,就像是接触到热得发烫的水一样,要立刻离开,避得远远的。 4.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论语》 译:干活抢重的,有过失主动承担主要责任是“躬自厚”,对别人多谅解多宽容,是“薄责于人”,这样的话,就不会互相怨恨。 5.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论语》 译:君子总是从善良的或有利于他人的愿望出发,全心全意促使别人实现良好的意愿和正当的要求,不会用冷酷的眼光看世界。或是唯恐天下不乱,不会在别人有失败 、错误或痛苦时推波助澜。小人却相反,总是“成人之恶,不成人之美”。 6.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论语》 译:见到有人在某一方面有超过自己的长处和优点,就虚心请教,认真学习,想办法赶上他,和他达到同一水平;见有人存在某种缺点或不足,就要冷静反省,看自己 是不是也有他那样的缺点或不足。 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 译:自己不想要的(痛苦、灾难、祸事……),就不要把它强加到别人身上去。 8.当仁,不让于师。 ——《论语》 译:遇到应该做的好事,不能犹豫不决,即使老师在一旁,也应该抢着去做。后发展为成语“当仁不让”。 9.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论语》 译:君子不会夸夸其谈,做起事来却敏捷灵巧。 10.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 ——《周易》 译:同心协力的人,他们的力量足以把坚硬的金属弄断;同心同德的人发表一致的意见,说服力强,人们就像嗅到芬芳的兰花香味,容易接受。 11.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 ——《周易》 译:君子就算有卓越的才能超群的技艺,也不会到处炫耀、卖弄。而是在必要的时刻把才能或技艺施展出来。 12.满招损,谦受益。 ——《尚书》 译:自满于已获得的成绩,将会招来损失和灾害;谦逊并时时感到了自己的不足,就能因此而得益。 13.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论语》 译:如果我有了某些成就,别人并不理解,可我决不会感到气愤、委屈。这不也是一种君子风度的表现吗?知缘斋主人 14.言必信 ,行必果。 ——《论语》 译:说了的话,一定要守信用;确定了要干的事,就一定要坚决果敢地干下去。 15.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论语》 译:讲事实,不凭空猜测;遇事不专断,不任性,可行则行;行事要灵活,不死板;凡事不以“我”为中心,不自以为是,与周围的人群策群力,共同完成任务。 16.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 译:三个人在一起,其中必有某人在某方面是值得我学习的,那他就可当我的老师。我选取他的优点来学习,对他的缺点和不足,我会引以为戒,有则改之。 17.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论语》 译:君子总是责备自己,从自身找缺点,找问题。小人常常把目光射向别人,找别人的缺点和不足。 18.君子坦荡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3.理解围魏救赵这个成语的意思? 原指战国时齐军用围攻魏国
.
这一连串计谋的实施,说 明了孙膑又是怎样的一个人?
聪明、足智多谋、善于分析
.
质疑再探:
课文学到这里,你还有哪 些问题没有解决,请提出来大 家共同解决。
.
回顾课文内容填空。
赵国被围,向齐国求救→ ( 田孙商议,直取大梁)→ ( 佯攻襄陵,围魏救赵)→ 孙膑设伏,齐国大胜。
.
围魏救赵示意图
赵国
的方法,迫使魏国撤回攻赵部 队而使赵国得救。后指袭击敌 人后方的据点以迫使进攻之敌 撤退的战术。
.
【现代案例】
1911年4月,孙中山领导的“黄花冈起义”前,黄
兴押运一条装有武器弹药的商船到了广州码头,清政
府盘查得很严。几个稽查员上船打开了几个箱子,里
面是香蕉、衣物,如果再往下查,就是武器弹药了。
黄兴不由急中生智:他让两名船员扛起二个箱子就往
为什么所向披靡的魏军会落得丢盔弃 甲,溃不成军 ?
.
田忌打算直奔邯郸,去解救赵国。 孙膑却连连摇头,对田忌说:“不等我们 赶到,邯郸就会失守,你这样做又有什么 用呢?”
田忌说:“你说该怎么办?” 孙膑胸有成竹地说:“魏国集中全国的主 力去打邯郸,自己的都城大梁却只剩下了 一些老弱残兵,这不正是个大好机会吗? 我们现在去救邯郸,会跟魏国主力硬拼, 伤亡一定很大。倒不如乘虚而入,直取大 梁。魏国国都一旦危急,主力必定会回师 自救。我们在他们返回的路途做好准备, 以逸待劳,岂不是稳. 操胜券!”
化险为夷。
.
.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供参考! 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努力做得更好!
1.田忌打算 (直奔大梁,去救赵国 ) 2.孙膑反对,理由是(不等我们赶到,邯郸就会失守,
你这样做又有什么用呢?)
3.孙膑对自己的计谋有多少胜算,从哪儿看出来的?
(胸有成竹 )
4.“乘虚而入”魏国“虚”在哪里?
魏国集中全国的主力去打邯郸,自己的都城 大梁却只剩下了一些老弱残兵。
5.由此看出孙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孙膑故居
.
孙膑古墓
解疑合探:
原因: 魏国将军庞涓率领八万精兵出征赵国,
一路所向披靡,势如破竹,很快就直抵 赵国都城邯郸,把一个小小的邯郸城围 得严严实实。
魏国的国势强大。
.
.Hale Waihona Puke .结果:魏军措手不及,被杀得丢盔弃 甲,溃不成军。
.
原因:
魏国将军庞涓率领八万精兵出征赵国, 一路所向披靡,势如破竹,很快就直抵 赵国都城邯郸,把一个小小的邯郸城围 得严严实实。 结果: 魏军措手不及,被杀得丢盔弃甲,溃不 成军。
善于分析,因势利导
.
田孙商议 直取大梁 光说不练假把式,让我们来
看看那孙膑的计谋管用吗?请 同学们自读9——12自然段, 然后交流。
.
孙膑的计谋是如何实施的呢?
(先干什么,为什么?然后干什么;最后干 什么,为什么?) 先故意派两个无名将领佯攻襄陵,麻痹庞涓。
然后主力直奔大梁。 最后桂陵设伏。因为此地通往魏国的交通要道, 地势险峻,易守难攻。
求救
设桂 伏陵
齐国
佯 攻 襄 陵
魏国
拓展运用:
1、 读了这个故事,你一定会被孙膑 的计谋所折服,你想对孙膑说些什么呢?
孙膑,我_________您,您真是一 位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军事家。
.
2.利用成语复述课文内容。所向披靡、势 如破竹、胸有成竹、乘虚而入、稳操胜券 、丢盔弃甲、溃不成军
岸上跑,稽查以为是违禁物品,赶忙追上去,打开箱
子一看,却只是两箱满满的外国好酒。黄兴赶上,故
意骂船员是“不要命的酒鬼”,又殷勤地把两箱好酒
敬献给稽查。事后,去酒馆请稽查饱餐了一顿。这顿
饭吃了有几个小时,等稽查醉熏熏地返回时,船上的
武器弹药早已搬走。黄兴以“虚”化“实”的计谋,
巧妙地运用了“围魏救赵”之声东击西的计策,从而
.
设疑自探:
“学贵有疑,大疑则大进,小 疑则小进,不疑则不进。”同 学们,在学习中你发现了哪些 有探究价值的问题?
.
自探提示:
默读课文,边读边画出 与问题有关的句子,在你感受 最深的地方做出批注。
.
围魏救赵
• 涉及人物 • 齐:田忌、孙膑
• 魏:庞涓、魏惠王、
• 赵:赵王
.
孙膑,其本名不传,是中国战国时期军事家。今 山东鄄城人,汉族。孙武后代。身长七尺约为 161cm,与庞涓同学兵法,后庞涓为魏惠王将军, 骗孙膑到魏,用膑刑(即挖去膝盖骨),被齐 国使者偷偷救回齐国后,本名不详,人称为孙 膑,被齐威王任为军师,马陵之战,身居辎车, 计杀庞涓,大败魏军。著作有《孙膑兵法》, 久已失传。1972年山东省临沂银雀山出土残简, 有一万一千余字。
执课教师:陈晓琴
.
“三十六计”
古语,原为虚指,极言计策之多。后人予以附会,凑围魏救赵、借刀杀人、以逸待劳、趁火打劫、声东击西 敌战计:无中生有、暗渡陈仓、隔岸观火、笑里藏刀、李代桃僵、顺手牵羊 攻战计:打草惊蛇、借尸还魂、调虎离山、欲擒故纵、抛砖引玉、擒贼擒王 混战计:釜底抽薪、浑水摸鱼、金蝉脱壳、关门捉贼、远交近攻、假道伐虢 并战计:偷梁换柱、指桑骂槐、假痴装癫、上屋抽梯、树上开花、反客为主 败战计:美人计、空城计、反间计、苦肉计、连环计、走为上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