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语文下册《围魏救赵》PPT课件之三(西师大版)

合集下载

西师大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 围魏救赵课件

西师大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 围魏救赵课件

围魏救赵:背景介绍
历史背景
战国时期,诸侯争霸,割据成百上千。而在这 混乱的时期里,赵国、魏国如何应对外敌入侵?
故事背景
围魏救赵是刘备和公孙瓒联手,用智慧和计谋 挽救赵国危机的精彩故事。
文言背景
围魏救赵是中国古代文言故事中著名的一段。 它展示了古人对于智慧和勇气的赞美。
中国文化
这个故事中融入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智慧,如何 运用智慧解决难题,体现了中国人民的智慧与 勇气。
围魏救赵:故的危机之中。
2
刘备的计策
刘备想出了一个计策,联合公孙瓒来救赵。
3
施展计谋
刘备和公孙瓒开始施展计谋,诱使魏国内乱。
4
救赵成功
计谋得以成功,赵国最终摆脱了魏国的围攻。
围魏救赵:教学目标
1 理解故事背景
通过学习围魏救赵,了解 战国时期的历史背景。
2 掌握文言知识
学习古代文言故事,提高 文言阅读能力。
3 培养智慧与勇气
通过围魏救赵的故事,培 养学生的智慧和勇气,激 发他们面对困难时的积极 态度。
围魏救赵:教学内容
古代文言
学习古代文言的重要性以及文言的表达方式。
创造性思维
通过分析和创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团队合作
学习如何与其他人合作,共同达成目标。
西师大版小学语文五年级 下册 围魏救赵ppt课件
欢迎大家!今天我将为大家带来西师大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围魏救赵的ppt 课件。让我们一起探索这个精彩的故事吧!
围魏救赵:课文导入
古人云
怀才就象随时带着珍宝一样。
赵国危机
邻国魏国围攻赵国,赵国面临着生死存亡的挑战。 如何扭转困境?
用计救赵
智勇儿郎刘备和公孙瓒联手,展开了一场与魏国斗 智斗勇的计谋。

《围魏救赵》PPT课件

《围魏救赵》PPT课件
7分钟后检查
自学指导(二)
1、读课文第一、二部分,说说事情的起因是 什么?
2、魏国的军队怎样?在文中勾画出相关的词 句,并说说自己的理解。
3、细读田、孙的对话,理解孙膑计谋之妙。 6分钟后检查
魏国将军庞涓率领八万精兵出征赵国, 一路所向披靡,势如破竹,很快就直抵 赵国都城邯郸,把一个小小的邯郸城围 得严严实实。
白天黑夜 临时来不及应付。 赶路。
指作战的时候采 取守势,养精蓄 锐,等待来攻的 敌人疲劳后再出 击。
谢谢大家
再见
谢谢
再见
十分感谢大家,再见!
魏军的强大。
当田忌决定直奔邯郸,解救赵国时, 军师孙膑直截了当地提出:不等我们赶 到,邯郸就会失守,你这样做又有什么 用呢?
PPT模板下载:./moban/ 节日PPT模板:./jieri/ PPT背景图片:./beijing/ 优秀PPT下载:./xiazai/ Word教程: ./word/ 资料下载:./ziliao/ 范文下载:./fanwen/ 教案下载:./jiaoan/
PPT教学课件
学习目标
1、把握文章主要内容,感受关键词句在 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2、了解孙膑善于分析,因势利导的聪明 才智。
3、能根据故由小声朗读课文,找找文中涉及了 哪些国家和人物?
2、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3、根据课后第2题的提示,试着把课文
分成四个部分,并把括号中的内容补 充完整。
麻痹佯攻惊慌失措日夜兼程17所向披靡势如破竹攻无不克丢盔弃甲溃不成军落荒而逃18191238912131420瞒天过海围魏救赵借刀杀人以逸待劳趁火打劫声东击西无中生有暗渡陈仓隔岸观火笑里藏刀李代桃僵顺手牵羊打草惊蛇借尸还魂调虎离山欲擒故纵抛砖引玉擒贼擒王釜底抽薪浑水摸鱼金蝉脱壳关门捉贼远交近攻假道伐虢偷梁换柱指桑骂槐树上开花反客为主美人计空城计反间计苦肉计连环计走为上计21

五年级下册语文阅读专题课件30.围魏救赵 l 西师大版 (共10张PPT)

五年级下册语文阅读专题课件30.围魏救赵 l 西师大版 (共10张PPT)
13、He who seize the right moment, is the right man.谁把握机遇,谁就心想事成。2021/8/242021/8/242021/8/242021/8/248/24/2021 14、谁要是自己还没有发展培养和教育好,他就不能发展培养和教育别人。2021年8月24日星期二2021/8/242021/8/242021/8/24 15、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2021年8月2021/8/242021/8/242021/8/248/24/2021 16、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自己学习,自己研究,用自己的头脑来想,用自己的眼睛看,用自己的手来做这种精神。2021/8/242021/8/24August 24, 2021 17、儿童是中心,教育的措施便围绕他们而组织起来。2021/8/242021/8/242021/8/242021/8/24
莫高窟不仅有精妙绝伦的彩塑,还有四万五千多平方米宏伟瑰丽的壁画。壁画的内容丰富 多彩,有记录佛教故事的,有描绘神佛形象的,有反映民间生活的,还有描摹自然风 光的。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那成百上千的飞天。壁画上的飞天,有的臂挎花篮,采 摘鲜花;有的怀抱琵琶,轻拨银弦;有的倒悬身子,自天而降;有的彩带飘浮,漫天 遨游;有的舒展双臂,翩翩起舞……看着这些精美的壁画,就像是走进了灿烂辉煌的 艺术殿堂。(排比句子写出了莫高窟壁画的多姿多彩。)
导读:
本文的特点在于作者的说明顺序上,比如:“莫高窟保 存着两千多尊彩塑。这些彩塑个性鲜明,神态各异。有 慈眉善目的菩萨,有威风凛凛的天王,还有强壮勇猛的 力士。”“莫高窟不仅有精妙绝伦的彩塑,还有四万五 千多平方米宏伟瑰丽的壁画。”“莫高窟里还有一个面 积不大的洞窟——藏经洞。”这几个句子简洁勾勒出了 全文的主要说明顺序,结构很是完整、严谨。

西师大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 围魏救赵课件

西师大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 围魏救赵课件
灵活多变
在战争中,情况瞬息万变,需要灵活应对。围魏救赵的策略体现了灵活多变的作战思想,根据实际情况 调整战略和战术,以达到最佳的战斗效果。
智者胜
01 02 03
智者胜
在战争中,智慧和谋略往往比单纯的武力更重要。围魏救 赵的策略需要高度的智慧和谋略,只有具备这些素质的人 才能成功实施这一策略。通过智慧和谋略,可以取得战争 的胜利,实现自己的战略目标。
体现了孙子兵法的思想
围魏救赵的策略体现了孙子兵法中“避实击虚”、“攻其必救”的思想,成为了孙子兵法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例 证。
对现代的启示
创新思维的重要性
围魏救赵的故事启示我们在解决问题 时,要敢于打破常规,创新思维,寻 找更为巧妙的解决方案。
善于利用对手的弱点
围魏救赵的策略强调了要善于发现和 利用对手的弱点,以达到事半功倍的 效果。
增强了齐国的地位
围魏救赵的成功使得齐国的地位 得到了提升,增强了其在战国七 雄中的影响力。
打击了魏国的势力
围魏救赵使得魏国在战争中遭受 了重大损失,削弱了其在战国七 雄中的实力。
对后世的影响
为后世提供了战略思维的范例
围魏救赵的故事成为了中国古代战略思维的经典案例,对于后世的军事、政治、商业等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计受困
庞涓中计,陷入齐军的埋伏圈,被围困无法 脱身。
回援救援
魏国得知赵国被围的消息后,立即派遣庞涓 为主将,率领大军前往救援。
损失惨重
魏军在齐军的围攻下损失惨重,士气低落, 最终不得不投降。
03
围魏救赵的影响
对当时的影响
成功解救了赵国
围魏救赵的策略使得赵国成功脱 离了被魏国攻打的危机,缓解了 赵国的困境。
故事背景

《围魏救赵》PPT课件

《围魏救赵》PPT课件
展示了孙膑的兵家形象 这部分以对话描写为主,同学们能划出孙 膑的4次讲话吗?从中能体会到什么?
第1次,当田忌决定兵发邯郸后,军 师孙膑直截了当地提出 大军不应去邯郸 ”。从而引出田忌的 “_______________ 疑问: 解邯郸之围不去邯郸去哪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孙膑兵法》木犊
围魏救赵
• 涉及人物 • 齐:田忌、田婴、孙膑
• 魏:庞涓、魏惠王、庞葱
• 赵:赵成侯、丕选
1.默读课文,按事情的 发展顺序可分几部分? 概括每部分内容。
2.画出孙膑说出的 四句话。理解体会。
(1—2)交代围魏救赵历史背景。
(3-14)具体描述了孙膑审时度势确定“围 魏救赵”计策的情况 全文的重点
• • • • • • • • • •
1 人生的旅途,前途很远,也很暗。然而不要怕,不怕的人的面前才有路。—— 鲁 迅 2 人生像攀登一座山,而找寻出路,却是一种学习的过程,我们应当在这过程中,学习稳定、冷静,学习如何从慌乱中找到生机。 —— 席慕蓉 3 做人也要像蜡烛一样,在有限的一生中有一分热发一分光,给人以光明,给人以温暖。—— 萧楚女 4 所谓天才,只不过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功夫都用在工作上了。—— 鲁 迅 5 人类的希望像是一颗永恒的星,乌云掩不住它的光芒。特别是在今天,和平不是一个理想,一个梦,它是万人的愿望。—— 巴 金 6 我们是国家的主人,应该处处为国家着想。—— 雷 锋 7 我们爱我们的民族,这是我们自信心的源泉。—— 周恩来 8 春蚕到死丝方尽,人至期颐亦不休。一息尚存须努力,留作青年好范畴。—— 吴玉章 9 学习的敌人是自己的满足,要认真学习一点东西,必须从不自满开始。对自己,“学而不厌”,对人家,“诲人不倦”,我们应取这种态度。—— 毛泽东 10 错误和挫折教训了我们,使我们比较地聪明起来了,我们的情就办得好一些。任何政党,任何个人,错误总是难免的,我们要求犯得少一点。 犯了错误则要求改正,改正得越迅 速,越彻底,越好。—— 毛泽东

《围魏救赵-3》PPT课件

《围魏救赵-3》PPT课件

围魏救赵示意图
赵国
求救
设桂 伏陵
齐国
佯 攻 襄 陵
魏国
赵国被围,向齐国求救 ( 田孙商议 孙膑设伏,齐军大胜。
用以下词语说出故事梗概:
所向披靡 乘虚而入 溃不成军
势如破竹 稳操胜券
胸有成竹 丢盔弃甲
比喻力量所到之处,一切障碍全被扫除
所向披靡 人心惶惶 丢盔弃甲 日夜兼程 危在旦夕 势如破竹 士气低落 溃不成军 措手不及 惊慌失措 精疲力竭 落荒而逃 天罗地网 乘虚而入 稳操胜券 以逸待劳 大获全胜 竭力防卫
• 魏:庞涓
孙膑,孙武后代,是中国战国时期军事家,与庞 涓随鬼谷先生一同学兵法,庞涓学业未成,就 投靠魏国当了将军。孙膑继续求学,深得孙子 兵法的精要,后被庞涓骗到了魏国。庞涓嫉妒 孙膑的才能,设计陷害孙膑,还假意关心他, 孙膑遭陷害被剔除了膝盖骨变成了残废,还为 庞涓背写孙子兵法以答谢庞涓救命之恩。后来 孙膑得知真相,后悔莫及,焚烧了兵书,并装 疯麻痹庞涓。后来孙膑被人救到齐国得到齐威 王重用,在马陵之战中,庞涓打败,自杀身亡, 孙膑得以报仇雪恨。
作业
•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 2.把这个小故事清楚地将给别人听。 • 3.阅读三十六计中的其他故事。(优)
白天黑夜 赶路。
临时来不及应付。
指作战的时候采 取守势,养精蓄 锐,等待来攻的 敌人疲劳后再出 击。
1.默读课文,按事情的发展 顺序可分几部分?概括每部 分内容。
第一部分(1、2段):事情的起因。 第二部分(3到8段):事情的经过。 第三部分(9到12段):事情的高潮。 第四部分(13、14段):事情的结局。
孙膑故居
马陵之战后,田忌遭宰相邹 忌的陷害,被迫流亡楚国。 孙膑辞官归隐,潜心军事理 论研究,终于写成了流传千 古的军事名著——《孙膑兵 法》。由于年代久远,竹简 残缺不全,损坏严重。经竹 简整理小组整理考证,文物 出版社于1975年出版了简本 《孙膑兵法》,共收竹简364 枚,分上、下编,各十五篇。 对于这批简文,学术界一般 认为,上篇当属原著无疑, 系在孙膑著述和言论的基础 上经弟子辑录、整理而成。

《围魏救赵》PPT课件 (共14张PPT)

《围魏救赵》PPT课件 (共14张PPT)

孙膑提出“围魏救赵”的计策,有理有 据,胜算在握。至此,田忌恍然大悟, 众将也高兴地赞成。
用上“迷惑不解”、“恍然大悟”、 “猝不及防”、“以逸待劳”、 “落花流水”等成语复述课文。
猝不及防——指事发突然,来不及防备。猝,突然。 防,防备。 以逸待劳——指作战的时候采取守势,养精蓄锐, 等待来攻的敌人疲劳后再出击。逸,安闲,安逸。 劳,疲劳,疲乏。 落花流水——原来形容春景衰败,现在比喻惨败。
第4次,孙膑讲了他的“围魏救赵”的计策,是他4 次讲话中最长的一次,也是全文的重点所在。这段 话包括三层意思。
首先,用比兴的方法得出结论: 要解赵国之围死打硬拼是不合算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所以不能去邯郸。 第二,分析敌情,作出判断,要围魏救赵: 我们兵发大梁,庞涓必然回师自救,赵国之围自然就解了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里,“围魏”是手段,“救赵”是目的。“围魏”必须能够 达到“救赵”的目的才是成功的。能不能成功取决于对敌情的 孙膑的分析是绝对正确的:庞 分析 涓亲率8万大军包围邯郸,国 第三,半路伏击,以逸待劳。齐军半路埋伏,处于主动地位; 都大梁必然兵力空虚。外实而 内虚,避实击虚围魏救赵肯定 魏军急于回防,必然奔波劳累,处于被动挨打的地位。打败魏 成功。 军,不但彻底地解了赵国之围,还可以增强齐国的实力。真是 以逸待劳,一箭双雕。

1.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周易》 译:作为君子,应该有坚强的意志,永不止息的奋斗精神,努力加强自我修养,完成并发展自己的学业或事业,能这样做才体现了天的意志,不辜负宇宙给予君子的职 责和才能。 2.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三国志》刘备语 译:对任何一件事,不要因为它是很小的、不显眼的坏事就去做;相反,对于一些微小的。却有益于别人的好事,不要因为它意义不大就不去做它。 3.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 ——《论语》 译:见到好的人,生怕来不及向他学习,见到好的事,生怕迟了就做不了。看到了恶人、坏事,就像是接触到热得发烫的水一样,要立刻离开,避得远远的。 4.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论语》 译:干活抢重的,有过失主动承担主要责任是“躬自厚”,对别人多谅解多宽容,是“薄责于人”,这样的话,就不会互相怨恨。 5.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论语》 译:君子总是从善良的或有利于他人的愿望出发,全心全意促使别人实现良好的意愿和正当的要求,不会用冷酷的眼光看世界。或是唯恐天下不乱,不会在别人有失败 、错误或痛苦时推波助澜。小人却相反,总是“成人之恶,不成人之美”。 6.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论语》 译:见到有人在某一方面有超过自己的长处和优点,就虚心请教,认真学习,想办法赶上他,和他达到同一水平;见有人存在某种缺点或不足,就要冷静反省,看自己 是不是也有他那样的缺点或不足。 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 译:自己不想要的(痛苦、灾难、祸事……),就不要把它强加到别人身上去。 8.当仁,不让于师。 ——《论语》 译:遇到应该做的好事,不能犹豫不决,即使老师在一旁,也应该抢着去做。后发展为成语“当仁不让”。 9.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论语》 译:君子不会夸夸其谈,做起事来却敏捷灵巧。 10.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 ——《周易》 译:同心协力的人,他们的力量足以把坚硬的金属弄断;同心同德的人发表一致的意见,说服力强,人们就像嗅到芬芳的兰花香味,容易接受。 11.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 ——《周易》 译:君子就算有卓越的才能超群的技艺,也不会到处炫耀、卖弄。而是在必要的时刻把才能或技艺施展出来。 12.满招损,谦受益。 ——《尚书》 译:自满于已获得的成绩,将会招来损失和灾害;谦逊并时时感到了自己的不足,就能因此而得益。 13.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论语》 译:如果我有了某些成就,别人并不理解,可我决不会感到气愤、委屈。这不也是一种君子风度的表现吗?知缘斋主人 14.言必信 ,行必果。 ——《论语》 译:说了的话,一定要守信用;确定了要干的事,就一定要坚决果敢地干下去。 15.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论语》 译:讲事实,不凭空猜测;遇事不专断,不任性,可行则行;行事要灵活,不死板;凡事不以“我”为中心,不自以为是,与周围的人群策群力,共同完成任务。 16.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 译:三个人在一起,其中必有某人在某方面是值得我学习的,那他就可当我的老师。我选取他的优点来学习,对他的缺点和不足,我会引以为戒,有则改之。 17.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论语》 译:君子总是责备自己,从自身找缺点,找问题。小人常常把目光射向别人,找别人的缺点和不足。 18.君子坦荡荡��

西师大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课件《围魏救赵》

西师大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课件《围魏救赵》

西师大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课件:《围魏救赵》教学目标1.自主学会本课的生字词语。

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在复述课文中进一步积累语言。

2.理解课文内容。

联系上下文体会词句意思,感受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了解孙膑善于分析、因势利导的聪明才智。

3.能按事情的发展顺序概括有关内容。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孙膑善于分析、因势利导的聪明才智。

教学难点联系上下文体会词句意思,感受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教学准备搜集有关孙膑的资料,了解有关孙膑的故事。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检查预习,导入新课1.通过预习,你能正确认读课文中的词语吗?多种形式检查认读文中的词语。

(围魏救赵、所向披靡、势如破竹、危在旦夕、胸有成竹、乘虚而入、以逸待劳、稳操胜券、心服口服、惊慌失措、日夜兼程、人心惶惶、天罗地网、精疲力竭、措手不及、丢盔弃甲、溃不成军、落荒而逃)2.老师示范说一个这样的句子。

(一支拥有八万精兵的军队由进攻时一路所向披靡、势如破竹到最后被打得丢盔弃甲、溃不成军,这一切就发生在“围魏救赵”这个故事里。

)相机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3.选择其中的一个或几个词语说一句与课文有关的话,帮助对词语的理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默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2.试着简要介绍课文主要内容。

3.再读课文,根据课后第二题的提示,试着把课文分成四个部分,并把括号中的内容补充完整。

第一部分:赵国被围,向齐国求救(1~2段)。

第二部分:田、孙商议,直取大梁(3~8段)。

第三部分:佯攻襄陵,围魏救赵(9~12段)。

第四部分:孙膑设伏,齐军大胜(13~14段)。

三、再读课文,学习生字词1、认读生字。

2、理解词语。

第二课时一、细读课文,理解内容(一)学习第一部分(抓重点词读出文字背后的信息)。

1.读一读,说说事情的起因是什么?2.魏国军队怎样?在文中勾画出相应的词句。

说说自己的理解。

为了体现魏国军队强大,课文用了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临时来不及应付。
指作战的时候采 取守势,养精蓄 锐,等待来攻的 敌人疲劳后再出 击。
自学指导(三) 1、认真读课文第三、四部分,说一说孙膑的 计谋是如何实施的?结果怎样? 2、谈谈你对孙膑“围魏救赵”的看法。 5分钟后检查
(1)、为了麻痹庞涓,孙膑如何做的?
故意派出两个无名将领,率一部分 兵力去强攻魏国的襄陵。 (2)、就在孙膑派兵佯攻襄陵的同时, 齐军主力在干什么? 早已绕道直奔大梁而去了。
柑子小学
贾作强
学习目标
1、把握文章主要内容,感受关键词句在 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2、了解孙膑善于分析,因势利导的聪明 才智。 3、能根据故事的发展复述课文内容。
自学指导(一)
1、自由小声朗读课文,找找文中涉及了 哪些国家和人物? 2、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3、根据课后第2题的提示,试着把课文 分成四个部分,并把括号中的内容补 充完整。
当田忌决定直奔邯郸,解救赵国时, 军师孙膑直截了当地提出:不等我们赶 军师孙膑直截了当地提出: 到,邯郸就会失守,你这样做又有什么 用呢?
我们现在去救邯郸,会跟魏国主力硬拼, 伤亡一定很大。倒不如乘虚而入,直取 大梁。
“虚”在哪呢? 魏国集中全国的主力去打邯郸,自己的 都城大梁却只剩下了一些老弱残兵,这 不正是个大好机会吗?
7分钟后检查
自学指导(二) 1、读课文第一、二部分,说说事情的起因是 什么? 2、魏国的军队怎样?在文中勾画出相关的词 句,并说说自己的理解。 3、细读田、孙的对话,理解孙膑计谋之妙。 6分钟后检查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魏国将军庞涓率领八万精兵出征赵国, 一路所向披靡,势如破竹,很快就直抵 赵国都城邯郸,把一个小小的邯郸城围 得严严实实。 魏军的强大。
作业:把这个故事讲给小伙伴听,用上以 下词语。
所向披靡 乘虚而入 溃不成军
势如破竹 稳操胜券
胸有成竹 丢盔弃甲
魏军措手不及,被杀得丢盔弃甲, 溃不成军。
原因: 魏国将军庞涓率领八万精兵出征赵国, 一路所向披靡,势如破竹,很快就直抵 赵国都城邯郸,把一个小小的邯郸城围 得严严实实。 结果: 魏军措手不及,被杀得丢盔弃甲, 溃不成军。 为什么所向披靡的魏军会落得丢盔 弃甲,溃不成军 ?
当堂训练
1、读了这个故事,你想对孙膑说些什么?
2、完成课后作业第3题。
比喻力量所到之处,一切障碍全被扫除
所向披靡 人心惶惶 丢盔弃甲 日夜兼程 危在旦夕 势如破竹 士气低落 溃不成军 措手不及 惊慌失措 精疲力竭 落荒而逃 天罗地网 乘虚而入 稳操胜券 以逸待劳 大获全胜 竭力防卫
白天黑夜 赶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