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超声分类解读文稿演示
图文详解之乳腺超声

健康管理75图文详解乳腺超声钟明峰 (威远县人民医院,四川内江 642450)乳腺超声检查可清晰地显示各层乳腺软组织及病灶情况,有快捷、无创优点,且超声检查的原理为超声波,不具有放射性,可用于哺乳期及妊娠期女性的乳腺检查。
1乳腺超声可检查的疾病乳腺超声主要检查乳腺是否发生病变,对乳腺炎、乳腺小叶增生、乳腺纤维瘤、乳腺囊肿、乳腺癌等乳腺疾病有辅助诊断作用,特别是对早期乳腺癌、乳腺肿块可提供重要且可靠的诊断依据。
2乳腺超声的分级分级标准参考美国放射协会BI-RADS 并结合我国实际情况而制定。
(1)0级:无法评估。
无法通过超声检查判断病情,需进行其它影像学检查协助诊断。
(2)1级:阴性。
超声影响结果中未出现异常,通常需与乳腺X 线联合检查乳腺相关组织来使阴性结果可靠。
(3)2级:良性病灶。
可以基本排除恶性病变,根据患者临床表现及年龄综合评估,且需6~12个月随诊确认是否恶变,如乳腺脂肪瘤、乳腺假体、囊肿、多次检查结果变化较小的结节与良性病变术后改变等。
(4)3级:有恶性危险的良性病灶。
超声检查影响结果显示有典型良性特征病灶,如不饱满肿块、边界清晰、椭圆形等,较大可能为乳腺纤维瘤,有一定的恶性危险。
常需3~6个月复查和其他相关检查,如若确诊应进行手术治疗。
(5)4级:疑似恶性病灶。
超声影像结果出现恶性特征或不完全属于良性病灶,恶性危险性较高。
建议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如手术活检、穿刺活检或组织病理学诊断等。
(6)5级:高度怀疑恶性。
超声影像结果出现明显恶性特征,危险性极高,需开始实行治疗,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手术治疗。
(7)6级:活检证实恶性。
主指活检后、检测手术前后、辅助化疗前后的影像结果改变。
实际分级结果由受各医院仪器质量及医生超声技术水平影像,可能会有所不同,应以临床医生的诊断为主。
3乳腺超声检查常见病例及图像(1)乳腺囊性增生。
患者感到乳房周期性刺痛或胀痛,按压乳房可感到结节,可伴随出现乳头溢液。
乳腺超声检查标准版ppt课件

乳腺解剖概要 乳腺正常声像图 乳腺脓肿 乳腺增生症 乳腺良性肿瘤 乳腺癌
乳腺解剖概要
乳腺位于胸前约第三和第六肋骨水平之间,附着在胸壁肌层和胸大肌 筋膜之上,外围包有脂肪和皮肤。腺体向腋窝有角状凸出,乳头位于乳 房中心临床常以乳头为中心,将乳房分为4个象限,分别为外上、外下、 内上、内下。
皮下筋膜和脂肪(低回声显示)
腺体(中等强度回声,分布均匀)
Cooper韧带(皮肤与腺体层之间的三角形强回声)。腺体后方为胸肌和胸 壁
结构,胸大肌为均质性低回声区,肋骨横切时为椭圆形衰减区,肋间肌呈点
状低回声区。
正常乳房大小,皮下脂肪层及腺体的厚度因个体差异和所处生理状态不
同等有很大差异。
乳腺正常声像图(补充内容)
乳腺脓肿
知识补充: 急性乳腺炎:是乳腺的急性化脓性炎症,大多数发生于产后哺乳期的最初 3~4周内,致病菌大多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少数为链球菌。临床表现主要有乳 房胀痛、皮温升高、压痛、局部扪及界限不清的硬结,病情发展可出现寒战、 高热等全身中毒症状。若治疗不及时,局部组织可发生坏死、液化而形成脓肿 。
乳腺良性肿瘤
4.乳管内乳头状瘤可在乳晕周围探及异常回声区。 5.肿块L/T多小于等于1。 6.彩色多普勒肿块周边和(或)内部探及动脉血流,频 谱一般呈低速低阻型,RI<0.75 。
乳腺良性肿瘤
鉴别诊断 1.乳腺纤维腺瘤与乳腺癌鉴别:见乳腺癌 2.乳管内乳头状瘤与乳腺癌鉴别:多有乳头溢液或溢血 ,乳腺中午周边或一侧可见液性暗区。 临床价值 主要是确定乳腺内有无肿瘤,以及肿物的位置、大小、 形态、内部回声、后方回声情况,并判断肿物的性质。
正常乳腺声像图分为四型 导管型:乳腺导管征象明显,腺体组织较厚,脂肪组织较少,多见于 18~30岁的年轻未哺乳女性。 混合型:腺体组织较多兼有部分脂肪成分,多见于育龄期妇女。 致密型:腺体组织萎缩,变薄,纤维和脂肪组织增多,多见于绝经期 妇女。 不均匀型:较少见,年龄段不明显,腺体较杂乱,导管征象不明显。
乳腺恶性肿瘤超声诊断详解演示文稿

第26页,共77页。
浸润性导管癌的超声表现
女性 ,63 岁。右侧乳腺外上象限乳晕旁 低 回声肿块 , 大小约 38mm × 26mm × 50mm, 边界欠清楚 , 形态极不规则,蟹足 样, 内部回声不均匀,见多个 点状钙化灶, 乳腺后间隙消失,侵及肌层。病理 : 右侧 乳腺浸润性导管癌 , 淋巴结转移
第5页,共77页。
乳腺癌发生部位
乳腺癌发生的部位有一 定的规律:
➢ 外上象限约占 50% ➢ 内上象限约占 15% ➢ 外下象限约占 10% ➢ 内下象限约占 5% ➢ 中央区约占 17% ➢ 弥漫性约占 3%
第6页,共77页。
乳腺癌浸润形成的皮肤凹陷
乳腺肿块切除术后 1 月 , 局部复发。图 示肿块浸润皮肤 , 表面隆起 , 皮肤青紫 。 再次行根治术。病理 : 乳腺浸润性导管癌
良性
规则,椭圆形或圆形 清晰,部分有包膜 均匀低回声
钙化灶较少见,较粗大 增强或无改变 明显 小 无 多数不丰富 低速低阻型
恶性
不规则,分叶状或蟹足状 多不清晰,部分有恶性晕
不均匀低回声 多见,以沙砾样为主 衰减多见,浸润后间隙
不存在 大 有
部分较丰富 高速高阻型
第15页,共77页。
导管原位癌
❖ 病理 导管原位癌 (ductal carcinoma in situ) 存在不同的组织学亚型 , 多数亚型缺 乏特异性的肉眼改变而与乳腺腺病类似 , 仅 粉刺型原位癌可在肉眼识别。粉刺型原位癌 区域乳腺组织质地略硬 , 可见多灶性灰黄色 点状病灶 , 挤压时有粉刺样坏死物流出 , 故得其名。
弹性纤维增生所致的磁白色条纹 , 肿瘤囊性变极罕见。
第21页,共77页。
浸润性导管癌超声表现
《乳腺超声学习用》PPT课件

43
❖
男性乳腺增生征
精选课件ppt
44
精选课件ppt
45
精选课件ppt
46
3 、乳腺炎和乳腺脓肿:是由于金葡菌感染而引起的急性 炎症,多发生于产后哺乳期,以初产妇为多,初期高烧, 寒战,乳房红肿,疼痛,炎症多发生于外下象限,形成硬 结,有压痛,短期内液化形成脓肿,常伴有患侧腋窝淋巴 结肿大,白细胞计数增高。 声像图特点:一般边界不规则,模糊不清,但回声增强, 内部回声多数增强,分布不均匀,形成不均质的团块,如 形成脓肿时,内部可见不规则的无回声,边界厚而不光滑, 时间较长者有纤维增殖,可形成强回声团与无回声区镶嵌 样改变。
精选课件ppt
28
临床常见体征为弥散均 匀的乳腺组织增厚,增厚区于 周围腺体分界不清,增厚的组织质地坚韧,增厚明显 时形成肿块,可发生单乳或双乳,多靠周边。 乳腺增生症声像图特征:双侧乳腺对称性增厚,腺体 层结构紊乱,回声弥漫性增强,分布不均匀,呈条状 或斑片状改变。当形成囊性扩张时,乳腺内可见大小 不等的约0.2-0.5cm结节状低回声或囊肿,有人称“豹 皮性改变”。乳腺增生的另一特点是触诊可及结节, 但声像图上相应部位见不到结节。
精选课件ppt
20
精选课件ppt
21
精选课件ppt
22
四 乳腺疾病 1 、乳腺增生症:又称乳腺结构不良,是乳腺主 质(腺叶及导管)和间质(脂肪及结缔组织)不 同程度地增生与复旧不全所致的乳腺结构在数量 和形态上的异常。常可形成可触及的肿块,既非 肿瘤,也非炎症。其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清 楚,多认为与内分泌失调和精神因素有关。多数 观点认为乳腺增生症与乳腺癌并无直接联系,它 只是乳腺癌多种危险因素之一。
精选课件ppt
15
《乳腺超声》PPT课件-PPT文档资料

乳腺纤维腺瘤病理与临床
常见于中青年妇女,单发多见,外上50% 由上皮和纤维组织两种成分增生所致 大体病理多有完整.薄层纤维包膜,表面光滑
或呈结节性分叶状 腺管成分多者,质软; 纤维成分多者,质硬.病
程较长者,可以出现钙化.
乳腺纤维腺瘤的声像图表现
形态:多数椭圆形或圆形, 前后径<横径,能活动和被 压缩
边界:多有完整的薄高回声包膜,有典型的侧方声影, 边界清晰.少数呈细小分叶状
内部:多数为均匀低回声,少数回声不均. 多为无血流 和少量血流,体积较大的肿瘤(>2cm)血供可丰富, 多 数RI小于0.7.病灶后方腺体回声多数正常,少数增强
乳腺癌病理与分类
多来自导管及小叶上皮细胞,据其发展阶段分为原位癌 和浸润性癌,共分为4类:
探头适当轻度加压,但进行多普勒检查时,避免探头压 迫乳房.
结合触诊:较大的病灶临床能触及,但不能完全依赖触 诊
了解
乳腺囊性增生的病理与临床
典型表现为月经来潮前几日双侧乳房胀痛 , 月经来时症状即减轻,绝经后可自行缓解
可触及多个结节,边界不清,其大小和质地亦随 月经周期变化
一般认为本病的发生与卵巢内分泌失调有关
多数病例表现为无痛性肿块,质硬,边界不清;少 数病灶侵及 Cooper‘s 韧带时,可有乳头凹陷. 橘皮样皮肤.
乳癌的共同声像图表现
边界:不整、凹突不平,呈锯齿状或蟹足样, 界限常不清
内部回声:多呈低回声、不均,少数呈等或 强回声.部分病例可见微小钙化点.
后方回声:衰减 浸润:向周围组织或皮肤浸润(纵横比>1) 内部及周边血供丰富,有新生血管,动脉阻力指
乳腺超声
乳腺超声解剖
位置:胸前第26肋骨之间,胸 大肌的浅面
乳腺超声分级解读ppt课件

BI-RADS 2级图像
囊肿
纤维腺瘤
术后积液
腺体内脂肪
乳内淋巴结
脂肪瘤
BI-RADS 3级(良性可能性大)
• 25-39岁首次结果为纤维腺瘤图像 • 复杂性囊肿和簇状小囊肿 • 瘤样增生结节
建议3-6 个月复查,或进一步检查
如果有以下情况可建议活检:
1、乳腺癌家族史 2、焦虑 3、不愿意定期检查
乳腺超声诊断分 级解读(BI-RADS)
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超声科 曾炜
乳腺影像报告分级由来
• 根据乳腺疾病发展、治疗和预后特点 美国放射协会(ACR)于1992年 制定了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BI-RADS)
规范了X 线影像报告的术语 并对影像诊断分级提出了标准 • 2003年该标准第四版修订时
BI-RADS 3级图像
纤维腺瘤
纤维腺瘤样腺病
错构瘤
黏液癌
复杂囊肿
BI-RADS 3级(复查后的评估)
对于实性3级肿块 • 连续2次以上复查无变化,可诊断为2级 • 复查肿块增大,可诊断为4级(建议活检)
BI-RADS 4级(可疑恶性)
分为3个亚型: • 4A 3-8% (低度) :
导管内病灶、可疑脓肿、有症状复杂性囊肿 • 4B 9-49% (中度): 含有恶性鉴别表中1 项特征 • 4C 50-94% (较大可能) : 含有恶性鉴别表中2 项特征
后壁回声整齐 增强 清晰 侧方声影 不整、减弱、不清
后方回声 增强、无变化
衰减
皮肤/韧带累及 无
血流 无或少
PSV < 20cm/s RI < 0.7
增厚 / 中断
丰富 PSV >20cm/s RI > 0.7
乳腺病灶良恶性超声诊断标准
南昌大学超声精品课程之乳腺疾病演示文稿

• 2.彩色多普勒及频谱多普勒
乳腺囊肿内部无血流信号.壁上可有点状或棒 状血流.是周围腺体的供血血管.
四、乳腺导管扩张症
• (一)、病因:尚不十分清楚。 • (二)、病理:乳晕周围的导管阻塞->引流
不畅、停滞->乳腺导管扩张->导管周围出 现无菌性炎症。 • (三)、临床表现: • 1、多见于中年妇女,往往有哺乳困难史。 • 2、乳晕处曾有过急性炎症,消退后反复发作。 • 3、乳晕处可扪及硬结,有粘连,反复溢液, 长期存在可达数月至数年。
• (四)、声像图特点: 1、乳晕下导管扩张,形成低回声区,呈不规则、透声
态不规则,向周围组织呈锯齿样或蟹足样浸润; 局部皮肤呈橘皮样改变和乳头内陷。
二、乳腺增生症
• (一)病因:卵巢功能紊乱 • (二)病理:卵巢功能紊乱->黄体素分泌减少、
雌激素分泌增加->乳腺导管及小叶上皮随月经来 潮的周期而发生增生及复原。 • (三)临床表现:月经来潮前3~4d,乳房一侧或 双侧出现间歇性胀痛,逐渐加剧,扪之有多个大小 不等的结节,有压痛。月经后,症状立即减轻或消 失。本病有自限性,一般3年后症状好转或自愈。
正常的声像图
• 腺体层呈中强回声夹杂有中低 回声,排列比较整齐,层次结 构清晰.
• 超声断面图显示乳房由浅至深 为: 皮肤 皮下脂肪 腺体 胸大肌 肋骨
成熟期乳腺
正常乳腺Cooper韧带回声
正常乳头回声
泌乳期乳腺
老年萎缩期乳腺
病理声像图
• 乳腺疾病适应症 • 1.乳腺炎:急性,慢性,脓肿. • 2.乳腺增生病:小叶增生,囊性增生,腺病. • 3.导管扩张症:导管扩张,囊肿 • 4.良性肿瘤:纤维肿瘤,囊内瘤,脂肪瘤. • 5.恶性肿瘤:乳腺癌,特殊乳腺癌,其他 • 恶性肿瘤(肉瘤,淋巴瘤,黑色素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不同生理时期正常乳腺超声图
青春期和青年未生育女性
主要结构是腺体层,皮下脂肪菲薄,乳腺悬韧带不易显示,中央区回声比 外带腺体层回声相对低。随年龄增长,中央区低回声处逐渐减少。
中央区
中央区
女性,15岁, 中央区回声较弱,范围较大
女,16岁, 中央区弱回声范围较15岁时减小
不同生理时期正常乳腺超声图
青春期乳腺中央区表现为粗大的强弱相间,外带区表现相对细密的强弱相间。
(3~6月1次,); 4级:可疑恶性,需考虑穿刺活检以明确诊断
(3%~94%的恶性可能性); 5级:高度可疑恶性
(几乎认定乳腺癌,即≥95%的恶性可能性),做临床处理; 6级:病理证实为恶性病变,但尚未接收外科切除、放化疗、
或全乳切除术等。做治疗前评价。
1级
2级
3级
4级
5级
6级
BI-RADS 1级详解
维腺瘤、纤维脂肪腺瘤、脂肪瘤) ❖ 肯定的良性钙化( 环状钙化、边界清楚的短条状钙化、
粗大的斑点状钙化、稀疏的大小较单一的圆点状钙化、新 月形的沉积性钙化) ❖ 乳腺假体植入 ❖ 如果临床扪及肿块,并有局限性不对称性改变,尽管最后 诊断为硬化性腺病,亦应归入3级或4A级。
BI-RADS 3级详解
3级(良性可能性大,可能恶性小于2%)。
将乳腺作为一个整体器官,规 范对其所有影像检查结果的诊断 报告,使用统一的专业术语、标 准的归类方法和统一的检查程序。
背景与意义
❖ 背景
1992年,美国放射学会(ACR)出版了指导性的文件: 乳腺影像报告数据系统(BI-RADS)。其后经3次修订 (前3版针对的都是乳腺X线检查),至2003年在进行第 4次修订时,增加了超声和MRI的内容。
主要表现形式是乳腺囊肿,其次是实性低回声结节
v乳腺囊肿(乳腺囊性增生)
女性,34岁, 典型囊肿表现:类圆形,无回声区, 边界清壁薄光滑,后方回声增强,侧 壁有声影。病理,乳腺囊性增生
女,42岁, 不典型囊肿表现:腺体层无回声散在 分布,边界尚清。周边少量彩色血流
病理.乳腺囊性增生
v乳腺实性低回声结节(乳腺囊性增生)
女性45岁 右乳外上象限多个形态规则的低回声 区,内回声均匀,未见血流信号显示。 病理,乳腺囊性增生
女性50岁 肿块形态规则,边界清,内呈网状、 囊泡状及实性低回声,内部血流信号 丰富,病理,乳腺囊性增生
乳腺积乳囊肿
多见哺乳女性,肿块形态较规则,边界清,内部无回声或低回声呈流动样, 水分完全吸收后表现为强回声或出现粗大钙化灶,囊内无血流信号。
乳腺超声分类解读文稿演示
乳腺超声BIRADS分类解读
BI-RADS
❖BI-RADS,即美国放射学会(American College of Radiology,ACR)推荐的“乳腺影像-报告与 数据系统”。(Breast Imaging Reporting And Data System )
❖ 目的:
女性28岁 积乳囊肿乳汁稀薄,边界清,包膜完整 光滑,囊液呈无回声,后方回声增强。
女性30岁,哺乳期积乳囊肿,肿块形态 规则,边界清,内呈等回声,欠匀均, 周边可见扩张的导管。
乳腺腺病
纤维腺病声像图与囊性增生相似,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纤维腺病声像 图上多为实性低回声小肿块,而囊性增生以多发囊肿、囊肿与实性肿块并 存,或实性低回声小肿块多见。局限性腺病可为质地较硬的肿块,与周围 组织分界不清,易误诊为乳腺癌。
女40岁,左乳头下方乳晕旁低回声,边界清, 形态较规则,可见包膜回声,内回声尚均, 未见导管扩张。病理,纤维腺病
女43岁,右乳内上腺低回声,边界清, 形态规则,内回声欠均并可见条状血 流信号。病理,纤维腺病伴纤维腺瘤
乳腺纤维腺瘤
多见青年女性,好发于外上象限,多单发,类圆形、光滑、活动度大,有 包膜,一般小于3cm。巨纤维瘤直径大于5cm,形态规则,边界清,少数 分叶状。纤维腺瘤与胸肌和皮肤无粘连,也无明显腋窝淋巴结肿大,月经 周期对肿瘤生长无明显影响。
皮下脂肪层明显增厚,腺体层萎缩变薄,回声致密增强。
Cooper韧带
绝经期女性,48岁, 皮下脂肪增厚,腺体层回声增强
老年女性,72岁。腺体层萎缩,以低回声 脂肪层为主,仅见少量腺体回声。皮下脂 肪层内Cooper韧带明显。
BI-RADS 2级详解
2级(良性病变)
包括: ❖ 乳腺良性肿块(单纯囊肿、积乳囊肿、随访后无改变的纤
外带 区
女性,18岁, 中央区减弱回声范围更加减小。
回声粗大强弱相间
女,18岁, 外带腺体回声强弱相间
不同生理时期正常乳腺超声图
性成熟期已生育女性
个体差异大。多数女性腺体层回声随年龄逐渐增强,皮下脂肪增厚,腺体 厚度减小。
女性,33岁, 乳腺发育中等,乳腺皮下 脂肪层薄,腺体层相对较厚
女,31岁, 乳房较丰满,皮下脂肪增厚,
1级:(阴性)无异常发现
❖ 超声检查无异常:乳腺超声显示乳腺结构清晰,无肿块、 无皮肤增厚、无微钙化等。
❖ 如果发现有乳内淋巴结、腋前淋巴结,但淋巴结形态无异 常,显示淋巴门,均视为正常淋巴结,也属于1级。
(BI-RADS 1级) 正常乳腺超声图
1
3
1
4
5
2
1皮肤 2皮下脂肪层 3腺体层 4乳腺后间隙 5胸壁肌层
腺体层较薄,回声增强
不同生理时期正常乳腺超声图
妊娠期和哺乳期女性
腺扩张, 内径约2~4mm。
妊娠4月, 腺体层增厚,回声较 均匀,未见导管扩张。
哺乳期, 腺体层明显增厚,中央 区乳腺导管显著扩张。
不同生理时期正常乳腺超声图
绝经期及老年期女性
❖ 意义
根据超声图像表现和临床资料的关联性,为临床上提高 发现恶性或良性病变的概率。
0级:信息不全,需结合其他检查再评估(临床有体征, 超声检查无征象者);
1级:未见异常。常规体检(1年1次); 2级:良性病变。建议定期随访(6个月到1年复检1次); 3级:良性可能性大(恶性率<2%),建议短期内随访,
①年龄<40岁,肿块形态呈圆形或椭圆形 ②与皮肤平行或纵横比<1(即宽>高) ③边界清楚 ④周边缘(与周围组织之移行带或区域)窄而锐利 ⑤后方回声增强或无变化 ⑥无周围组织改变 ⑦较大的(≥0.5mm)钙化 ⑧内部无血流
凡符合第1、2条,再加另外3条或3条以上者为3级
BI-RADS2~3级 为良性和良性病变可能性大 乳腺囊性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