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超声BI-RADS分类解读

合集下载

bi-rads分类标准

bi-rads分类标准

bi-rads分类标准
BI-RADS(Breast Imaging Reporting and Data System)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是由美国乳腺癌协会(American College of Radiology)制定的一个统一的乳腺影像类
型分类标准,用于客观的乳腺癌诊断评估,可提供最准确的影像诊断信息。

BI-RADS分为多个等级,可用于诊断乳腺癌、乳头瘤以及其他乳腺病变的治疗等程序。

BI-RADS 1是乳腺非肿瘤病变,在图像上没有异常改变,但仍需要进一步检查确认。

BI-RADS 3用于描述确认存在乳腺癌征象的肿瘤性病变,这通常伴随着肿块形成。

BI-RADS 4表示怀疑乳腺癌存在,但还未建立确定的诊断印象,因此需要进行细胞学
检查,但无需手术治疗。

BI-RADS 5分为两种,第一种是明确诊断为乳腺癌的病例,另一种是确定治疗需要外
科手术的病例。

BI-RADS 6表示已治疗完成后仍存在乳腺病变,这些病变可能是乳腺癌或乳腺结节。

BI-RADS 7表示乳腺癌已治疗完毕,肿瘤治疗已结束,但病变仍可能存在,因此需要
定期检查以确认肿瘤的状态。

BI-RADS 8表示乳腺癌治疗后可能存在残存的病变,应采取X线复查,确保乳腺癌病
变已消失,任何異常的病变都应立即进行检查。

BI-RADS标准可作为诊断乳腺癌和其他乳腺疾病的可靠工具,能够提高病人的预后,
缩短治疗时间,减少误诊率,降低医疗费用,改善疾病防治质量。

乳腺疾病超声诊断及BIRADS分级讲解学习

乳腺疾病超声诊断及BIRADS分级讲解学习
乳腺纤维腺瘤
超声表现 声像图特征表现为肿瘤呈圆形或椭圆形,瘤体较大时呈分叶状,边界光滑完整,大部分有包膜,部分肿瘤周边缺乏清晰的界面。内部呈低回声,多数较均匀。肿瘤后方多数回声增强,有侧方声影。CDFI多数无血流或少血流型。
US: 右乳内上低回声结节 形态规则,边界清晰 周边见少量彩色血流 测及低阻小动脉频谱
左乳导管内癌声像图
左乳浸润性导管癌声像图
US: 左乳上方低回声团块 边界不清,形态不规则
左乳浸润性导管癌声像图
右乳浸润性导管癌
US:乳外上低回声团块 边界不清,形态不规则 内部回声不均,内见散在沙砾样钙化
右乳浸润性导管癌声像图
右乳浸润性导管癌(3D)
乳腺超声检查
乳腺疾病的超声检查始于20世纪50年代 70年代后期我国开始临床应用实时超声开展乳腺疾病超声检查 90年代后,彩色血流显像广泛应用于乳腺疾病的诊断 近年来随着三维超声、声学造影、介入超声等新技术的发展,使乳腺疾病的超声诊断水平不断提高
乳腺超声诊断优点
实时、简便、快捷,无放射性损害,可反复进行 受检者无需特殊准备,无痛苦,无检查盲区 高频超声对软组织有良好的分辨力,能清晰显示乳房及胸壁的各层结构 判断肿块物理性质(囊性、实性或混合性) 超声引导下进行诊断、穿刺活检及治疗 筛查及随访 对钼靶显示困难的致密型乳腺,有助于诊断
乳腺增生症
超声表现 乳腺增生症的超声表现为两侧乳腺轻度对称性增大,腺体结构紊乱,回声弥漫性增强,分布不均,呈条样或斑片样改变,当形成囊性扩张时,乳腺内部可见大小不等的结节状低回声或囊肿。
单纯小叶增生型
单纯小叶增生型:乳腺腺体层边缘欠平整。腺体层厚度可正常,局部可轻度增厚, 约1.0~1.5cm。 腺体内部结构稍紊乱,回声增强,分布 欠均匀,未见明显的结节状表现。

乳腺超声BI-RADS分级(课堂PPT)

乳腺超声BI-RADS分级(课堂PPT)
其他影像学检查
表现: • 有乳头溢夜,两侧乳腺不对称,皮肤及乳头
改变等临床症状,但超声无征象者 • 临床扪及肿块,超声有疑征象或无征象 • 术后疤痕与肿块待鉴别者
6
• 1类--阴性 超声为发现病变,建议一 年随诊
• 乳腺结构清楚而没有病变显示。注意,在我国常 常使用的所谓的乳腺囊性增生症、小叶增生、腺 病(统称为纤维囊性改变或结构不良)根据BIRADS的描述均归于此类。如果临床扪及肿块, 并有局限性不对称性改变,尽管最后诊断为硬化 性腺病,亦不能归入此类,可能归入3类或4A类。 乳内淋巴结、腋前份淋巴结显示低密度的淋巴结 门(侧面观)或者中央低密度(淋巴结门的轴向 观)均视为正常淋巴结,属1类。
16
4类的三个亚型
4B类: 包括中等拟似恶性的病变影 像和病理结果的相关性接近一致。在此情 形下,良性随访取决于这种一致性。部分 边界清楚,部分边界模糊的肿块可能是纤 维腺瘤或脂肪坏死是可被接受的,但是, 乳突状瘤则需要切除活检。
17
4类的三个亚型
4C类: 类病变表示中等稍强拟似恶 性的病变(moderate concern),尚不 具备象5类那样的典型恶性特点。此类中 包括例如边界不清、不规则形的实体性 肿块或者新出现的微细的多形性成簇钙 化。此类病理结果往往是恶性的。
14
4类的一些典型的病变
• 导管内肿块
• 厚壁或有分隔的 囊性肿块
• 观察过程中纤维 瘤增大超过20% 伴囊性成分和叶 数增多
15
4类的三个亚型
4A类:用来表述需要介入处理但恶性 度较低的病变。其病理报告不期待是恶性 的,在良性的活检或细胞学检查结果后常 规随访6月是合适的。此类包括一些可扪及 的、部分边缘清楚的实体性肿块,如超声 提示纤维腺瘤、可扪及的复杂性囊肿或可 疑脓肿。

乳腺超声birads分类标准

乳腺超声birads分类标准

乳腺超声BI-RADS分类标准
一、BI-RADS 1级(阴性)
超声检查未见异常,乳腺结构清晰,未见肿块、钙化和异常血流。

二、BI-RADS 2级(良性病变)
1. 单纯性囊肿,乳腺内可见边界清晰的囊性病变。

2. 纤维瘤,乳腺内可见低回声、边界清晰、形态规则的实性肿块。

3. 其他良性病变,如导管内乳头状瘤、脂肪瘤等。

三、BI-RADS 3级(可能良性病变)
1. 边界清晰的肿块,形态尚规则,未见明显恶性钙化或血流信号。

2. 复杂囊肿,乳腺内可见囊性病变,伴有钙化或分隔。

3. 导管内乳头状瘤,乳腺内可见导管扩张,导管内可见乳头状回声。

四、BI-RADS 4级(可疑恶性病变)
1. 边界部分清晰的肿块,形态尚规则,出现异常钙化或丰富血流信号。

2. 恶性可疑的实性肿块,乳腺内可见低回声、形态不规则的实性肿块,出现异常钙化或丰富血流信号。

3. 区域淋巴结肿大,腋下或锁骨上出现无痛性淋巴结肿大。

五、BI-RADS 5级(高度恶性可疑)
1. 边界不清的肿块,形态不规则,出现异常钙化或丰富血流信号。

2. 恶性可疑的实性肿块,乳腺内可见低回声、形态极度不规则的实性肿块,出现异常钙化或丰富血流信号。

3. 转移征象,如肺转移、骨转移等。

六、BI-RADS 6级(已活检证实为恶性)
已进行活检并确诊为恶性的病变。

乳腺结节、肺结节、甲状腺结节RADS等临床分级要点

乳腺结节、肺结节、甲状腺结节RADS等临床分级要点

乳腺结节、肺结节、甲状腺结节RADS等临床分级要点一、BI—RADS超声乳腺分类1类(category1)阴性(negative):超声上无异常发现。

2类(category2)良性发现(benignfinding/findings):本质上是非恶性的。

单侧囊肿就属于这一级。

乳腺内淋巴结(仍可能包含在1级)、乳腺植入物、稳定的外科手术后改变和连续超声检查未发现改变的纤维腺瘤也属于2级。

3类(category3)可能良性发现(PrObablybenignfinding):建议短期随访:边缘界限清楚、椭圆形且呈水平方位生长的实质性肿块最有可能的是纤维腺瘤,其恶性的危险性小于2%o目前短期随访正越来越成为处理的策略。

不能扪及的复杂囊肿和簇状小囊肿也可纳入该级,行短期随访。

4类(category4)可疑恶性(suspiciousabnormality):应考虑活检:此级病灶有癌的可能性3%-94%0应对这些病灶进行分级,即低度、中度或较大可能恶性。

一般而言,4级的病灶要求对组织进行取样活检。

不具备纤维腺瘤和其他良性病灶所有超声特征的实质性肿块即包括在该级。

4级的亚级划分原则:4A类(Catege)ry4A)属于低度可疑恶性。

病理报告结果一般为非恶性,在获得良性的活检或细胞学检查结果后应进行6个月或常规的随访。

例如可扪及的、局部界限清楚的实质性肿块,超声特征提示为纤维腺瘤;可扪及的复杂囊肿或可能的脓肿。

4B类(CategOIy4B)有中度可能恶性的病灶。

属于这个分级的病灶放射和病理有紧密相关。

部分界限清楚部分界限不清的纤维腺瘤或脂肪坏死可进行随访,但乳头状瘤则可能需要切除活检。

4C类(Category4C)恶性可能较大,但不象5类那样典型的恶性。

例如边界不清的不规则实质性肿块或新出现的簇状细小多形性钙化。

该级病灶很可能会是恶性的结果。

5类(CategOry5)高度提示恶性(highsuggestiveofmalignancy):应采取适当的措施:几乎肯定恶性。

2023年乳腺分级标准birads

2023年乳腺分级标准birads

2023年乳腺分级标准birads
BI-RADS是指美国放射学会的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用于评估乳腺疾
病的良恶性。

BI-RADS分级标准通常可以分为6级,级别越高恶性程度越高。

具体如下:
1. 0类:是指现有影像未能完成评估,需要其他影像检查进一步评估,或与既往检查比较。

2. 1类:是阴性结果,无异常表现。

3. 2类:良性病变,包括单纯性囊肿、积乳囊肿、乳房内移植物,稳定的术后改变,随访后无变化的纤维腺瘤,建议定期随访,每6-12个月复查一次。

4. 3类:良性可能性大,包括边缘光整、形态规则、未见明显血流信号的结节等,但有小于2%的可能性为恶性,需要定期随访复查。

5. 4类:可疑恶性病变,建议进行组织活检以明确诊断。

其中4a类恶性可
能性为3%~10%,4b类恶性可能性为11%~50%,4c类恶性可能性为51%~94%。

6. 5类:高度可疑恶性病变,几乎可以肯定为恶性,需要立即进行组织活检以明确诊断。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如需获取更具体的信息,建议咨询专业医生或查阅相关医学资料。

乳腺超声BIRADS分类解读护理课件

乳腺超声BIRADS分类解读护理课件
乳腺超声BI-RADS分解

• BI-RADS分类概述 • BI-RADS分类详解 • BI-RADS分类的护理建议 • 特殊情况处理
01
BI-RADS分类概述
BI-RADS分类的定义 01 02
BI-RADS分类的目的和意义
01
02
统一评估标准
指导临床决策
03 监测疾病进展
BI-RADS分类的等级划分
总结词
家族史是乳腺病变的重要风险因素,对BI-RADS分类 具有指导意义。
详细描述
有乳腺癌家族史的患者,其BI-RADS分类通常较高, 需要更加关注和密切监测。医护人员应了解患者家族 史情况,对这类患者加强宣教和指导。
患者生育史对BI-RADS分类的影响
总结词
生育史对乳腺病变的发生和发展具有一定影响,与BIRADS分类存在关联。
要点二
心理干预
由于恶性病变的可能性较高,患者容易出现恐惧、焦虑等 情绪,应给予心理干预,增强患者信心和应对能力。
BI-RADS 5类的护理建议
全面评估
支持治疗
BI-RADS 6类的护理建议
康复指导
长期随访
04
特殊情况处理
患者年龄因素对BI-RADS分类的影响
总结词
详细描述
患者家族史对BI-RADS分类的影响
BI-RADS分类的未来发展方向
进一步完善分类标准 人工智能辅助诊断 跨学科合作与交流
THANK YOU
积极治疗
BI-RADS 3类表示乳腺病变良性可能性较 大,但仍有一定的恶性风险,应采取积 极治疗措施,如穿刺活检或手术切除。
VS
生活指导
指导患者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包括合理 饮食、适当运动、保持良好的心态等,以 促进康复。

乳腺超声分类标准

乳腺超声分类标准

乳腺超声分类标准乳腺超声分类标准主要分为以下几种:1. BI-RADS分类:这是一种乳腺超声诊断应用的分级标准,用来评价乳腺病变良性、恶性的程度。

BI-RADS分类一共分为7个等级,包括0-6级,分别代表着不同的含义。

* 0级:较为特殊,临床上认为本次检查结果无意义,需再次进行检查。

* 1级:指的是超声检查没有看到乳腺病变,检查结果为阴性。

* 2级:指的是虽然看到了乳腺有病灶,但是可以确定为良性病变。

* 3级:指良性病变可能性比较大,恶性风险较小(小于2%)。

* 4级:4级又分为4A、4B和4C三个级别,指的是怀疑这个结节可能恶变,4a的恶性几率大概在10%,4b的恶性几率大概在30%,4c的恶性几率大概在50%。

* 5级:指的是高度怀疑乳腺结节为恶性,也就是恶性的可能性可以达到90%,基本上可以确诊为乳腺癌,需要尽早进行治疗。

* 6级:如果超声检查结果提示乳腺病灶的等级为6级,基本可以确定是乳腺癌,而且应该不属于早期的乳腺癌,因为在超声下表现得比较典型,说明乳腺癌处于进展期,需配合医生及早治疗。

2. 常规分类:* 1类:也称为正常乳腺,就是正常女性乳腺,在乳腺内没有发现异常结构或异常肿块。

* 2类:是良性的乳腺结构或异常,常见于乳腺囊肿或乳腺钙化灶,乳腺的良性钙化和乳腺囊肿属于良性。

* 3类:认为高度可能是良性,也可能是恶性。

恶性风险非常低,3类的恶性风险<2%,3类更倾向于良性。

* 4类:4类比较广泛,可能是恶性的乳腺结构异常或乳房肿块,4类又分4A、4B、4C,恶性的风险逐渐上升,总体恶性的风险在2%-90%。

* 5类:高度怀疑是恶性乳房结构或乳房肿块,这种情况高度怀疑乳腺癌,恶性风险在95%以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3
BI-RADS 3级详解
3级(良性可能性大,可能恶性小于2%)。
①年龄<40岁,肿块形态呈圆形或椭圆形 ②与皮肤平行或纵横比<1(即宽>高) ③边界清楚 ④周边缘(与周围组织之移行带或区域)窄而锐利 ⑤后方回声增强或无变化 ⑥无周围组织改变 ⑦较大的(≥0.5mm)钙化 ⑧内部无血流 凡符合第1、2条,再加另外3条或3条以上者为3级
4
1级
2级
3级
4级
5级
6级
5
BI-RADS 1级详解
1级:(阴性)无异常发现
超声检查无异常:乳腺超声显示乳腺结构清晰,无肿块、 无皮肤增厚、无微钙化等。 如果发现有乳内淋巴结、腋前淋巴结,但淋巴结形态无异 常,显示淋巴门,均视为正常淋巴结,也属于1级。
6
(BI-RADS 1级) 正常乳腺超声图
20
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
是发生于乳腺导管上皮的良性肿瘤,分中央型和周围型,多数人以乳头溢 液为临床表现。本病常被称之为“癌前期病变”,必须予以高度重视。
纤维柄 乳腺组织 内的乳头 状瘤
女性,39岁,右乳头溢液,右 乳外下象限乳晕旁见一囊实性 肿块,后壁可见一乳头状实性 回声突向囊腔内,实性成分见 血流信号。病理,导管内乳头 状瘤。
女性,41岁,类圆形低回声,有包膜,形态 规则,边界清,内见多个团状钙化灶,后伴 声影。病理,乳腺纤维腺瘤(管内型)明显 钙化。
女性,26岁,类圆形低回声,有包膜, 形态规则,边界清,内回声不均,后 方轻度增强,肿块内血流信号稀疏。 病理,乳腺纤维腺瘤
19
乳腺纤维腺瘤
乳腺巨纤维腺瘤
女性,25岁,两乳房不对称,右乳明显增大, 声像图:肿块低回声,有包膜,形态欠规则, 呈半球形,表面光滑,色泽正常。 小分叶状,边界清,后方轻度增强,内部血 流信号丰富。病理,右乳巨腺纤维腺瘤
强弱不等,分布不均
细小、多、团簇状 多有衰减 有浸润,扭曲、水肿 差(较固定)
30
乳腺癌
大多数源于乳腺导管上皮及末端导管上皮组织。好发于外上象限。按病理 分有导管癌(最常见)、小叶癌、炎性癌、硬癌、髓样癌、乳头状癌等。 边缘不清楚且不规则,成角边缘或针状突出,恶性的概率相当高。
31
乳腺癌
乳腺癌纵向浸润性生长(纵/横﹥1)
女性28岁 积乳囊肿乳汁稀薄,边界清,包膜完整 光滑,囊液呈无回声,后方回声增强。
女性30岁,哺乳期积乳囊肿,肿块形态 规则,边界清,内呈等回声,欠匀均, 周边可见扩张的导管。
17
乳腺腺病
纤维腺病声像图与囊性增生相似,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纤维腺病声像 图上多为实性低回声小肿块,而囊性增生以多发囊肿、囊肿与实性肿块并 存,或实性低回声小肿块多见。局限性腺病可为质地较硬的肿块,与周围 组织分界不清,易误诊为乳腺癌。
29
二维声像图乳腺良恶性鉴别诊断表
良性肿瘤
形态及边缘 边界和包膜 恶晕征及血流 圆形或椭圆形,边缘规整 清晰光滑,包膜纤细光滑 无,血流稀少
恶性肿瘤
不规则,呈伪足样浸润 欠清,不光整,无包膜 可见,血流丰富
内部回声
钙化 后方回声 周围组织变化 活动程度
低而均匀
短棒状、蛋壳样 无改变或增强 无变化,界限清楚 好
女性,33岁, 乳腺发育中等,乳腺皮下 脂肪层薄,腺体层相对较厚
女,31岁, 乳房较丰满,皮下脂肪增厚, 腺体层较薄,回声增强
10
不同生理时期正常乳腺超声图
妊娠期和哺乳期女性
腺体层因腺泡和导管增生而明显增厚,哺乳期中央区可见乳腺导管扩张, 内径约2~4mm。
妊娠4月, 腺体层增厚,回声较 均匀,未见导管扩张。
3
0级:信息不全,需结合其他检查再评估(临床有体征, 超声检查无征象者); 1级:未见异常。常规体检(1年1次); 2级:良性病变。建议定期随访(6个月到1年复检1次); 3级:良性可能性大(恶性率<2%),建议短期内随访, (3~6月1次,); 4级:可疑恶性,需考虑穿刺活检以明确诊断 (3%~94%的恶性可能性); 5级:高度可疑恶性 (几乎认定乳腺癌,即≥95%的恶性可能性),做临床处理; 6级:病理证实为恶性病变,但尚未接收外科切除、放化疗、 或全乳切除术等。做治疗前评价。
12
BI-RADS 2级详解
2级(良性病变)
包括: 乳腺良性肿块(单纯囊肿、积乳囊肿、随访后无改变的纤 维腺瘤、纤维脂肪腺瘤、脂肪瘤) 肯定的良性钙化( 环状钙化、边界清楚的短条状钙化、 粗大的斑点状钙化、稀疏的大小较单一的圆点状钙化、新 月形的沉积性钙化) 乳腺假体植入 如果临床扪及肿块,并有局限性不对称性改变,尽管最后 诊断为硬化性腺病,亦应归入3级或4A级。
女40岁,左乳头下方乳晕旁低回声,边界清, 形态较规则,可见包膜回声,内回声尚均, 未见导管扩张。病理,纤维腺病
女43岁,右乳内上腺低回声,边界清, 形态规则,内回声欠均并可见条状血 流信号。病理,纤维腺病伴纤维腺瘤
18
乳腺纤维腺瘤
多见青年女性,好发于外上象限,多单发,类圆形、光滑、活动度大,有 包膜,一般小于3cm。巨纤维瘤直径大于5cm,形态规则,边界清,少数 分叶状。纤维腺瘤与胸肌和皮肤无粘连,也无明显腋窝淋巴结肿大,月经 周期对肿瘤生长无明显影响。
BI-RADS分级解读
1
BI-RADS
BI-RADS,即美国放射学会(American College of Radiology,ACR)推荐的“乳腺影像-报告与 数据系统”。(Breast Imaging Reporting And Data System )
目的:
将乳腺作为一个整体器官,规 范对其所有影像检查结果的诊断 报告,使用统一的专业术语、标 准的归类方法和统一的检查程序。
哺乳期, 腺体层明显增厚,中央 区乳腺导管显著扩张。
11
不同生理时期正常乳腺超声图
绝经期及老年期女性
皮下脂肪层明显增厚,腺体层萎缩变薄,回声致密增强。
Cooper韧带
绝经期女性,48岁, 皮下脂肪增厚,腺体层回声增强
老年女性,72岁。腺体层萎缩,以低回声 脂肪层为主,仅见少量腺体回声。皮下脂 肪层内Cooper韧带明显。
26
BI-RADS 5级详解
5级(恶性可能性大于95%)
①形态不规则 ②与皮肤不平行,纵横比>1(即宽<高) ③边界不清(模糊、微小分叶、成角和(或)毛刺) ④周边强回声的恶晕征 ⑤两侧边缘不锐利或不规整的后方声影 ⑥周围组织改变(Cooper氏韧带变直和增厚、正常结构分层 中断或消失、皮肤增厚或凹陷) ⑦微小(小于0.5mm)钙化 ⑧内部有血流 符合8条中的3条或3条以上者为5级 不符合2、3或5级之条件者为4级
8
不同生理时期正常乳腺超声图
青春期乳腺中央区表现为粗大的强弱相间,外带区表现相对细密的强弱相间。
外带 区
女性,18岁, 中央区减弱回声范围更加减小。 回声粗大强弱相间
女,18岁, 外带腺体回声强弱相间
9
不同生理时期正常乳腺超声图
性成熟期已生育女性
个体差异大。多数女性腺体层回声随年龄逐渐增强,皮下脂肪增厚,腺体 厚度减小。
女性,41岁,左乳头旁 见一扩张导管,管腔内 可见实性均匀等回声, 形态规则。病理,导管 内乳头状瘤。
导管内乳头状瘤示意图
21
纤维腺瘤
乳腺良性肿瘤
纤维瘤
脂肪瘤
瘤体长轴平行于腺体方向生长,(纵/横<1)
22
纤维腺瘤大钙化

乳腺良性钙化
23
乳腺假体植入
假体植入隆胸术示意图。主要看假体渗漏、 破裂、感染、包膜挛缩及纤维化改变
14
BI-RADS2~3级 为良性和良性病变可能性大 乳腺囊性增生:
主要表现形式是乳腺囊肿,其次是实性低回声结节
乳腺囊肿(乳腺囊性增生)
女性,34岁, 典型囊肿表现:类圆形,无回声区, 边界清壁薄光滑,后方回声增强,侧 壁有声影。病理,乳腺囊性增生
女,42岁, 不典型囊肿表现:腺体层无回声散在 分布,边界尚清。周边少量彩色血流 病理.乳腺囊性增生
簇状钙化
点状钙化
乳腺内微粒钙化——乳腺癌恶性钙化
32
乳腺癌
乳腺癌“恶晕征”及后方衰减
低回声肿块后方衰减(白箭头)边缘恶性 晕征(黄箭头),表现为不规则增强,增 厚回声包绕。
肿瘤滋养动脉穿入肿块 (穿支型血流)
33
乳腺癌
乳腺癌浸润周围组织
乳腺癌浸润乳腺后间隙和胸肌
乳腺癌浸润皮下脂肪层
34
乳腺癌
乳腺Cooper氏韧带走行的中断识别微小癌
15
乳腺实性低回声结节(乳腺囊性增生)
女性45岁 右乳外上象限多个形态规则的低回声 区,内回声均匀,未见血流信号显示。 病理,乳腺囊性增生
女性50岁 肿块形态规则,边界清,内呈网状、 囊泡状及实性低回声,内部血流信号 丰富,病理,乳腺囊性增生
16
乳腺积乳囊肿
多见哺乳女性,肿块形态较规则,边界清,内部无回声或低回声呈流动样, 水分完全吸收后表现为强回声或出现粗大钙化灶,囊内无血流信号。
高度恶性可疑特征:肿块形态(不规则)、边缘(毛刺状、角征)、 内部回声(内有微钙化),只要包含上面两项者即列入BI-RRADS 5 级。 含有一项高度恶性可疑特征时,至少列入BI-RRADS4级,结合血流 频谱、弹性成像、临床检查等部分列入BI-RRADS 5级。
将BI-RRADS4级( Ⅳ类)(可疑恶性病变)和5级(Ⅴ类)(高度 怀疑恶性)定位阳性。
假体注射式隆胸术。见假体散在分布。假体 内广泛纤维化,形成网状结构,胸肌和腺体 内散在假体回声。
24
BI-RADS 4级详解
4级:为性质待定( 恶性的可能性 3%~94% ,
需考虑穿刺活检以明确诊断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