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鉴赏之意象
古代诗歌鉴赏意象大全

古代诗歌意象大全一、草木类1、柳:惜别,留恋,祝愿。
古代诗歌中离情常常与柳相关合,以折柳表惜别,其原因首先是由于二者之间具有一种“同构”的关系,柔弱的柳枝那摇摆不定的形体,能够传达出亲友离别时那种“依依不舍"之情;由于“柳”、“留”谐音,古人在送别之时,往往折柳相送,以表达依依惜别的深情;更由于柳之易活,寄托了送别人对离人的美好祝愿。
附:“杨柳":伤别情怀堤柳堆烟:能触发往事如烟,常被用来抒发兴亡之感.(冷清清的落照,剩一树柳弯腰)2、梅花:梅花在严寒中最先开放,然后引出烂漫百花散出的芳香,因此梅花与菊花一样,受到了诗人的敬仰与赞颂.到了唐宋时期,梅花已成为一种高洁人格的象征。
历览前代诗词,“梅花”意象中所表达之意主要有:(1)引领众芳,敢为天下先的勇气。
(2)凌寒不屈的顽强(3)高洁脱俗的风骨、不同流合污的心志(4)隐者高士的象征:诗人在受挫时感到尘世的不如意,并受道家逍遥哲学的影响,于是寄情于山林风物,渴望清净无争的生活,梅花也便有了隐者高士的意象。
(5)清冷淡雅的美人(6)传递情感与祝福的媒介: 梅花在成为春之使的同时,也成了传递友情的工具。
(借以表达自己以梅花自许,亦一梅花许人,对于友人具有梅花一样品格的赞赏;同时也含有对友人的慰藉之情.梅花成为传达友情的信物.折梅寄友后又逐渐代表一种情绪,诗人看到梅花就不由得想起远方的朋友。
自己对友人的感情也像梅花,虽遭严寒而不凋谢。
颇有一种友情坚贞,与友为善的意味在其中。
折梅代书亦是诗人高雅情操的表现。
“梅花使”便成了驿使的美称,而“梅驿”成了驿所的雅称;“梅花约”是指与好友的约会。
)(7)梅子的成熟又比喻少女的怀春。
(8)五瓣梅花形状代表“梅开五福",即“快乐、幸运、长寿、顺利、太平.”又有“梅具四德"之说:“初生为元,开花为亨,结子为利,成熟为贞。
"喜鹊在梅花枝头欢跃鸣叫的图案,常被冠以“喜报早春"、“喜报春光”、“眉样添喜”、“喜上眉梢",取谐音或寓意。
古诗鉴赏之意象意境题答题技巧与方法

古诗鉴赏之意象意境题答题技巧与方法鉴赏意象与意境题型方法与技巧[导入]《菊花台》:菊花残、满地伤、你的笑容已泛黄,花落人断肠、我心事静静淌;北风乱、夜未央、你的影子剪不断;徒留我孤单在湖面成双……意境:凄清,苍凉意象:残菊、落花、北风、人影[意象]意:作者的情感;象:形象,人、物、事{练习}鹧鸪天晏几道十里楼台倚翠微,百花深处杜鹃啼。
殷勤自与行人语,不似流莺取次飞。
惊梦觉,弄晴时。
声声只道不如归。
天涯岂是无归意,争奈归期未可期。
问:在这首词中,作者为什么要描写杜鹃的啼叫声?答:古人认为杜鹃的啼叫声好像在说:“不如归去!不如归去!”这首词的主题是游子思乡,最适宜从描写杜鹃的啼叫声入手。
(表达了作者无法主宰自己的生活,浪迹天涯有家难归的感慨。
){补充}杜鹃,又名子规、杜宇、蜀鸟、布谷鸟,哀啼声切,加上鸟嘴呈现红色。
是古典诗词中常见意象。
传说蜀王杜宇因被迫让位给他的臣子,自己隐居山林,死后灵魂化为杜鹃。
它的叫声被人模拟为“不如归去”,其声凄惨,因而古诗中的杜鹃也就常常用来表达思亲之情、归家之念。
{课内链接}1、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离别感伤)2、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秦观《踏莎行》(凄凉乡愁)3、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李商隐《锦瑟》(凄凉伤感)4、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白居易《琵琶行》(思乡思家)小结:意象=情思×物象——融合了主观情思的具体可感的艺术形象[意境]意:作者的情感;境:诗中所描绘的图景形象+形象=图景à象+象=境à意象+意象=意境题型一:意象类提问方式:这首诗写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有什么特点?(09年宁夏.海南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
鹧鸪天代人赋①辛弃疾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
平冈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
山远近,路横斜,青旗②沽酒有人家。
古诗中的常见意象和意境鉴赏

所谓意象,通常是指意与象,主观与客观两方面,也就是说,是诗人的立意与所描写的物象的结合。即指诗歌中浸润了诗人情感的物象。
诗歌中的意象,既指叙事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又指抒情诗中的抒情主人公,更多的则是指诗歌中所描写的景或物。
意境是诗中意与境两个因素的和谐统一,是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与诗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有机融合而形成的一种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
4
5
6
李商隐:于今腐草无萤火, 终古垂柳有暮鸦。 秦观: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 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断肠人在天涯。
02
乌鸦:按照迷信的说法,是一种不祥的鸟,它经常出现在坟头等荒凉之处,在古诗词中常与衰败、荒凉的事物联系在一起,有时比喻小人或凡夫俗客。
01
李清照: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陆游《卜算子》:零落成泥碾作尘, 只有香如故。借梅花来比喻自己备受摧残的不幸遭遇和不愿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
王安石《梅花》: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诗句既写出了梅花的因风布远,又含蓄地表现了梅花的纯净洁白,收到了香色俱佳的艺术效果。
李白《赠书侍御黄裳》:“愿君学长松,慎勿作桃李。”韦黄裳一向谄媚权贵,李白写诗规劝他,希望他做一个正直的人
明月
见月怀人(望云思友),是古诗词常用的手法
十五夜望月 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杜甫:思家步月清宵立,忆弟看云白日眠。
李煜《望江南》:闲梦远,南国正清秋。千里江山 寒色暮,芦花深处泊孤舟。笛在月明楼。
01
春江花月夜 张若虚
骆宾王《在狱咏蝉》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虞世南《蝉》 垂緌ruí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古诗词鉴赏【意象】解析

1、植物类 2、动物类 3、乐器类 4、自然类 5、送别场所
植物类(比喻或象征)
芳草、芭蕉、梧桐、松柏、 竹子、梅花、兰花、菊花、牡丹、 桃花、扬花
以远接天涯、绵绵不尽、无处不生的春草, 来比喻离别的愁绪。
乐府诗:青青河边草,绵绵思远道。
李煜:离恨恰如春草, 更行更远还生。
表现生生不息和希望
表现羁旅情愁,状写漂泊流浪之苦
周邦彦《满庭芳》“年年如新燕, 飘流瀚海,来寄修椽”
鹧鸪的鸣叫声似“行不得也哥哥”,借鹧鸪之意象抒怅惘之离愁
张籍《湘江曲》:““送人发,送人归, 白萍茫茫鹧鸪飞。”
因其声凄切,常寓艰难之处境,惆怅之心情, 也经常透出悲凉之意
李白的《越中览古》 “宫女如花满春殿, 只今惟有鹧鸪飞。”
宋人陈亮《梅花》:“一朵忽先变,百 花皆后香。”
王安石《梅花》:“遥知不是雪,为有 暗香来。”
陆游《卜算子》:零落成泥碾作尘, 只 有香如故。
《论语》:“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 凋也。”象征孤直、顽强。 刘禹锡:后来富贵已凋落,岁寒松柏 犹依然。
李白《赠书侍御黄裳》:“愿君学长 松,慎勿作桃李。”
“柳”“留”二字谐音,经常暗喻离别。
表达漂泊流离、孤凄忧虑的羁旅之情或孤傲、 孤高和受尽迫害等情感。
孤雁 杜甫
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
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孤闻雁。崔野涂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 几行归塞尽,念尔独何之?暮雨相呼失,寒塘欲下迟。 渚云低暗度,关月冷相随。未必逢矰缴,孤飞自可疑。
促织感秋而生,其音商,性胜,秋尽则尽。;
李陵《答苏武书》: “胡笳动,牧马悲鸣”
张孝祥《六州歌头》:“笳鼓动,遣人 惊。”
陆游《汉宫春·初自南郑来成都作》: “羽箭雕弓,忆呼鹰故垒,截虎平川。 吹笳暮归,野帐雪压青毡。淋漓醉墨, 看龙蛇飞舞,飞落蛮笺。”
2鉴赏作品的意象、意境、画面

• (06浙江卷)16.阅读下面一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 (6分) • [正官]叨叨令 无名氏 • 溪边小径舟横渡,门前流水清如玉。青山隔断红尘 路,白云满地无寻处。说与你寻不得也么哥,寻不 得也么哥,却原来侬①家鹦鹉洲②边住。 • [注]①侬:我 ②鹦鹉洲:此处为“渔父居处” 的代称。 • (1)本曲前四句运用丰富的意象勾勒出一幅美丽 的自然图景,其中 意象体现出温润柔美的特征, 而 意象则给人以飘逸渺远的感受。(2分) • 【答案】:(1)流水 白云
寂寞沙洲冷(周传雄)
• 等你走后心憔悴/白色油桐风中纷飞/落花随人幽 情这个季节/河畔的风放肆拼命的吹/不断拨弄女 人的眼泪/那样浓烈的爱再也无法给/伤感一夜一 夜/当记忆的线缠绕过往支离破碎/是黄昏占据了 心扉/有花儿伴着蝴蝶/孤燕可以双飞/夜深人静独 徘徊/当幸福恋人寄来红色分享喜悦/闭上双眼难 过头也不敢回/仍然渐渐恨之不肯安歇微带着后 悔/寂寞沙洲我该思念谁
登岳阳楼
• • • •
杜甫
•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昔日就听说洞庭湖波澜壮阔,今日如愿终于登上岳阳楼。 浩瀚的湖水把吴楚两地撕裂,似乎日月星辰都漂浮在水中。 亲朋好友们音信全无,我年老多病,乘孤舟四处漂流。 北方边关战事又起,我倚着栏杆远望泪流满面。
• 歌曲中流露出来的凄凄伤感,表现出来的丝丝 无奈的情感基调,早在我国宋朝时期就已经确 定了: •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 飘渺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 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苏轼《卜算子 黄州定惠院寓居作》。 • 上阕以“幽人”引出“孤鸿”,下阕以“孤鸿” 暗比“幽人”。人似鸿,鸿似人,冷隽清高, 顾影自怜。一个幽居之人,一只离群孤雁。寂 寞沙洲冷,有恨无人知……
古诗词鉴赏之意象、意境、思想感情篇

诗歌鉴赏——意象、意境、思想感情•学习目标:掌握意境的构成,体会意境美•学习难点:准确把握答题思路常见题型提问方式1、这首诗(或者某一联、两联)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或氛围?请从‘‘景”与”情”的角度来赏析这首诗歌?(高考)解答分析提问变体2、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
答题时景、情、境三个方面三方面缺一不可。
3)这首诗歌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思路切入点和答案组织落脚点①注意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
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②注意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
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③注意联系作者的思想感情。
切忌空洞,要答具体。
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答题步骤①考生应该用自己的语言把诗歌所营造的意境描摹出来(绘景,描述诗歌意境)。
这里有两个要点,一是用自己的语言,切忌直接引用;二是要描摹出主要的景物,不必每句、每个景物都写到,但要写到主要的景物,语言力求优美。
②应在描摹出图景后,用一句简练的话语概括这些景物所营造的情境的氛围特点(析境,概括意境特点),或幽静,或萧瑟,或生机勃勃,或孤寂凄清,或雄浑壮丽,或沉郁忧愁,或和谐静谧,或开阔苍凉,或高远辽阔等等。
③根据这首诗情境氛围的特点再来谈诗人的思想感情。
(悟情,理解意境中作者寄托的感情)答题方式(1)描摹诗歌图景(2)概括意境特点(3)剖析作者思想感情即: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的画面……(结合诗歌具体描绘),营造了一种()的氛围(意境),从而表达了作者()的情感(心情,心境)。
高中语文诗歌鉴赏中常见的意象总结

中学语文诗歌鉴赏中常见的意象总结意象是诗人在进行诗歌创作中借助的某一形象,附着了诗人的思想情感,所以了解诗歌中的意象,必定会有助于同学们去理解全诗的。
今日给大家整理了一份诗歌鉴赏中常见的意象,有点长,可以(保藏)下来渐渐看,希望会对你们品鉴古诗词有帮助哦~诗歌鉴赏常见意象一、边塞怀古诗边关、玉门关、羌笛、胡人、胡马、黄河、长城、明月、阴山、黑山等。
1. 吴钩:泛指宝刀、利剑,借指诗人报效祖国,建功立业的情怀。
2. 乌衣巷:原是东晋王谢两大豪门的住宅地,借指极其繁华之所在。
3. 淮水:秦淮河是历代王公贵族醉生梦死、彻夜笙歌的游乐场,常借指繁华之所。
4. 山河:指国家或祖国。
5. 折戟:指斗争的惨烈。
6. 柳营:指军营。
7. 后庭花:荒淫而亡国的陈后主所作的乐曲,借指统治者的荒淫无度。
8. 芦荻:一种秋天的植物,借以渲染萧索的气氛。
表现要点:边塞风光、奋勇杀敌、誓死卫国、征人愁怨、思乡思亲、怜悯批驳烽火、狼烟、宝剑、马、铠甲等。
9. 关山:关塞山河。
关,关隘要塞;山,山河。
二、送别诗杨柳、杯酒、明月、江水、芳草、眼泪、残阳、孤云、远帆、歧路,长亭饯别,饮酒泣别,日暮伤别,夕阳等1. 水晶帘:闺中的一种帘子,借以表现思妇的孤独之情。
2. 辽西:边关地名,借以表达思妇怀念出征在外的丈夫。
3. 玉阶:台阶,借以表现思妇远眺而思念丈夫。
4. 屏风:古代用来隔离或挡风的饰物,借以表现闺中人思念亲人。
5. 娥眉:女子的眉毛,多指美人的梳洗或揽镜自照、顾影自怜的情景。
6. 罗幕:精致的帘子,多表现思妇对远人的思念。
7. 乱红:指落花,借以表现女主子公对花慨叹年华的逝去。
8. 危楼:高楼,多指女主子公远眺远处,思念心上人。
9. 落花:(落红、残红)往往代表生命的短暂,惜春、伤时的惆怅和对于死亡的焦虑、悲伤。
多传达青春易逝、人生无常的深厚喟叹和哀愁。
10. 南浦:南浦是水边的送别之所,表达送别之意。
11. 长亭:长亭是陆上的送别之所。
古诗词鉴赏,常考的100个意象

古诗词鉴赏,常考的100个意象1、月亮对月思亲,引发离愁别绪,思乡之愁。
如“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望月思故国,表明亡国之君特有的伤痛。
如“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
”2、鸿鹄鸿鹄飞得很高,常用来比喻志气高远的人。
《史记陈涉世家》:“陈涉太息曰:‘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3、柳树以折柳表惜别。
汉代以来,常以折柳相赠来寄托依依惜别之情,由此引发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以及行旅之人的思乡之情。
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来表达别离的伤感之情。
4、蝉古人以为蝉餐风饮露,是高洁的象征,所以古人常以蝉的高洁表现自己品行的高洁。
如虞世南《蝉》:“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
如“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6、南浦在中国古代诗歌中,南浦是水边的送边之所。
屈原《九哥·河伯》:“与子交手兮东行,送美人兮南浦。
”古人水边送别并非只在南浦,但由于长期的民族文化浸染,南浦已成为水边送别之地的一个专名了。
7、长亭是陆上的送别之所。
如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
”李叔同《送别》:“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很显然,在中国古典诗歌里,长亭已成为典型的陆上送别之所。
8、芳草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喻离恨。
《楚辞·招隐士》:“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
”“萋萋”是形容春草茂盛。
春草茂盛,春光撩人,而伊人未归,不免引起思妇登楼伫望。
常常与孤独忧愁特别是离情别绪相联系。
南方有丝竹乐《雨打芭蕉》,表凄凉之音。
李清照曾写过:“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
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舍情。
”把伤心、愁闷一古脑儿倾吐出来,对芭蕉为怨悱。
10、梧桐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和芭蕉差不多,大多表示一种凄苦之音。
如李清照《声声慢》:“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可见秋雨打梧桐,别有一分愁滋味11、梅花“以花贵,自战国始”,到梁、陈时期,出现了大量的咏梅诗。
这一时期的梅花诗大都是对花本身的描写或用于赠别,尚无明显的象征寄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隐逸
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
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 ——黄巢《咏菊》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激情 抱负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黄巢《不第后赋菊》
战地黄花分外香
积极昂扬 ——毛泽东《采桑子·重阳》
月(残月、明月、新月、孤月、冰镜、蟾兔、玉
盘)——是思乡的代名词
斜阳——给人以凄凉、沮丧、失落之感
全诗纯是意象的并列,但却能营造一种萧 瑟苍凉的意境。正如薛雪的《一瓢诗话》所 说:“作诗不用闲言助字,自然意象具足。”
讨论并归纳
找找在我们学过的古诗词中出现的 意象,它们各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试按不同情感给它们归类。
你所了解的 意象
古诗词常见意象归类小结
❖ 雪、明月、竹、梅、松、鹤、荷、蝉等 ❖ 柳、长亭、烟波、阳关、南浦等
什么是意象?
意象是渗透着诗人感情的客观物象。可 以是景象,也可以是具有一定象征意义 的事物。 物象+情意=意象
常见的诗歌意象有哪些?
杨柳、大雁、梅花、落花、流水、风、 花、雪、月、草、云、笛……
天净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萧瑟苍凉 古道西风瘦马, 羁旅愁绪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和壮志难酬的悲伤
❖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广东卷) 江汉 杜甫
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 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 落日心尤壮,秋风病欲苏。 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 这是杜甫晚年客滞江汉时所写的一首诗。诗中二 三联用了“片云”、“孤月”、“落日”、“秋 风”几个意象,请分析其情景交融的意境。 (4 分)
菊——坚强的品格,清高的气质 双鲤、鸿雁——代书信
鸿雁——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之伤感
杜鹃——凄凉、哀伤的象征 鹧鸪——鹧鸪的鸣声极容易勾起旅途艰险的
联想和满腔的离愁别绪 蝉——寒蝉是悲凉的同义词 采薇——指隐居生活 折桂——比喻科举及第 击楫——指报效国家、收复失地 登高、凭栏——多传达相思之情、报国之志
“蝉”意象
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
愉快 ——李白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兴奋
——李白
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凄苦 ——白居易
此三句中,都用了“猿”这一意象,他们表达的情 感一致吗?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豪
——李白《将进酒》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 体现晚的意象:归艘 钟声 ❖ 体现望的意象:江、青山、远帆、老鹤
❖ 【广东卷】 ❖ 10.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 溪亭 林景熙 ❖ 清秋有馀思,日暮尚溪亭。 ❖ 高树月初白,微风酒半醒。 ❖ 独行芽落叶,闲坐数流萤。 ❖ 何处渔歌起?孤灯隔远汀。 ❖ (1)诗人运用了哪些反映时间变化的意象来表 现其情感? (2分)
❖ 浮云、夕阳、杜鹃、归雁、鹧鸪鸟、寒蝉等
❖ 燕子、红豆、鸿雁、鸳玉关、金河、羌笛、 黄沙等
❖ 斜阳、夕阳、梧桐、细雨、猿、落木、春 水、黄花、落花等
古诗词常见意象归类小结
❖ 品行高洁:雪、明月、竹、梅、松、鹤、荷、蝉 ❖ 送别离愁:柳 、长亭、烟波、阳关、南浦等 ❖ 羁旅愁思、思乡怀远:浮云、夕阳、杜鹃、归雁、
西风——往往表达伤感、不平、惆怅等情绪
莲——既寓高洁,又因“莲”与“怜”音同,借
以表达爱怜。
梧桐——是凄凉悲伤的象征
常见意象
柳絮——表送别离愁
红豆——喻男女爱情或朋友情谊
松——松树是傲霜斗雪的典范
竹——竹在传统文化中代表正直高洁的品行
梅—梅花在严寒中最先开放,不畏严寒,品格高
洁,傲然独立、不怕打击挫折、敢为天下先
直接抒情
诗 言 志
间接抒情
托物言志 借景抒情
情景交融
【广东卷】13.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粤秀峰晚望同黄香石诸子二首(其一)谭敬昭 江上青山山外江,远帆片片点归艘①。 横空老鹤南飞去,带得钟声到海幢②。 注:①艘:小船。②海幢,即海幢寺
(1)诗中哪些意象体现了题目中的“晚望”?请分别从 “晚”、“望”两个方面回答。(3分) 【广东卷】10.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它晚来风急?
——李清照《声声慢》 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
忧
——白居易《琵琶行》
何以解忧,惟有杜康。——曹操《短歌行》
这些句子中,都用了“酒”这一意象,他们表达的 情感一致吗?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凄凉
——李清照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陶渊明
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时曾说,“折柳”二字是 全诗的关键。诗中“折柳”的寓意是什么? 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3分) 示例:“折柳”这首曲寓有惜别怀远之意。 (1分)同意“关键”之说,本诗抒写了思 乡之情,而这种思乡之情是从听到“折柳” 曲的笛声引起的,可见“折柳”是全诗的关 键。 (2分)
表现相思情怀
捣衣、寒砧(关心家人冷暖,为全家人 缝制衣服,是古代妇女的主要职责之 一,“捣衣、寒砧”成为古典诗歌中 “思妇”主题下最为常见的意象之一 )
课外拓展
❖诗歌意象蕴涵的情感是不 是唯一的?
“猿啼”意 象
“菊花”意 象 “月”意象
象同意异
“酒”意象
“杜鹃”意 象 “梅”意象
“柳”意象 “燕子”意
❖ 意象有:清秋 日暮 月初白 落叶 流萤 孤灯
读者只有在领悟意象寓意的过程 中,才能把握诗歌的内容,领会诗 歌的主旨,体会诗歌的意境,感知 诗人的情感。所以,诗歌的阅读鉴 赏,必须以解读诗歌意象为突破口, 以熟知诗歌意象为突破点。
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示例] “片云”、“孤月”意境凄凉,流露 出作者孤独、苦无知音的烦闷; “落日”、 “秋风”意境雄壮、开阔,又体现了作者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乐观旷达。
溪亭 林景熙 清秋有馀思,日暮尚溪亭。 高树月初白,微风酒半醒。 独行芽落叶,闲坐数流萤。 何处渔歌起?孤灯隔远汀。 (1)诗人运用了哪些反映时间变化的意象来表现其情感?
(2分)
❖ 【广东卷】 ❖ 13.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 粤秀峰晚望同黄香石诸子二首(其一)谭敬昭
❖ 江上青山山外江,远帆片片点归艘①。 ❖ 横空老鹤南飞去,带得钟声到海幢②。 ❖ 注:①艘:小船。②海幢,即海幢寺 ❖ (1)诗中哪些意象体现了题目中的“晚望”? 请分别从“晚”、“望”两个方面回答。(3分)
诗歌鉴赏之 ——意象
“古诗之妙,专求意象”
——明·胡应麟《诗薮》
立象以尽意
❖ 古诗在表达思想感情时,往往通过寄情
于物的方式,把复杂深刻的内心情感投射 到具体生动的客观物象上,使诗人的思想 感情——“意”和客观物象——“象”,相 互交融,相互渗透,相互统一,从而构成 了“意象”。意象是渗透着诗人感情的客 观物象,它是情景交融的形象。因此,诗 歌形象的鉴赏,许多时候就是要拨开意象 的“迷雾”,见到思想感情的“天日”。
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时曾说,“折柳”二 字是全诗的关键。诗中“折柳”的寓意 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 什么?(3分)
据《三辅黄图·桥》记载:“霸桥在长安 东,跨水作桥。汉人送客至此桥,折柳 赠别。”原来,“折柳”是汉代惜别的 风俗。汉乐府就有《折杨柳》曲,抒写 离别行旅之苦。此曲一起,“何人不起 故园情”呢?弄懂来龙去脉,寓意自然 明白。由此启发我们,在古诗鉴赏备考 复习中,不能不熟知一些常见意象的寓 意。
鹧鸪鸟、寒蝉等 ❖ 相思情怀:燕子、红豆、鸿雁、鸳鸯、莲子、登
楼、捣衣、寒砧等 ❖ 战乱戍边、边塞生活:烽火、狼烟、干戈、玉关、
金河、羌笛、黄沙等 ❖ 凄凉哀伤:斜阳、夕阳、梧桐、细雨、猿、落木、
春水、黄花、落花等
❖表现送别离愁
❖ 柳、长亭、烟波、阳关、南浦
❖南浦:屈原《楚辞·河伯》:“送美人 兮南浦。“南浦”指南面的水滨,古 人常在南浦送别亲友,后来常用来指 称送别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