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北师大版(新版)九年级上册第6课中古的西欧庄园与城市教案语文
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二单元 中古亚欧世界 第6课 中古的西欧庄园与城市学案1(无答案) 北师大版

第6课中古的西欧庄园与城市【学导目标】:(1)了解西欧庄园生活,知道庄园是西欧中世纪社会的基础。
(2)知道西欧中世纪的城市既是工商业者的聚集地,也是一个相对自治的共同体。
(3)以巴黎大学、牛津大学的兴起为例,初步认识欧洲的早期大学。
【学导重点】:西欧庄园、城市发展与市民阶级的形成【学导难点】:西欧庄园【学法指导】1.课前充分预习课本,独立认真完成学导案,用笔勾画出重难点知识,标记出疑点,以备集中讨论。
2.课上小组成员认真讨论,高效完成学习任务,补充完善自己的学导案,当堂巩固落实。
【自学质疑】一、阅读课文第一目“领主与庄园”,完成下列活动。
(课前完成活动1—3,课上展示成果;课堂讨论活动4)活动1.庄园的出现:兴盛时期与地位。
活动2.庄园的土地构成。
活动3.庄园的居民构成。
活动4. 阅读材料,概括庄园的性质。
材料:庄园一个微型社会,基本做到自给自足。
庄园的主要工作是农业,同时也有手工业,有木匠、铁匠,庄园自己酿造啤酒,有自己的磨坊和面包师,总之,庄园生产了人们日常生活所需要的绝大部分产品对外只进行最简单的物品交换!二、阅读课文第二目“中古的西欧城市”,完成下列活动。
(课前完成活动124,课上展示成果;课堂讨论活动3)活动1.城市的兴起:时间、原因及代表。
活动2.居民来源。
活动3. 阅读材料,概括城市争取自由和自治的手段。
材料:琅城是法兰西东北部的一个城市,主教也是这里的领主,控制着城市。
琅城居民募集金钱,赎买了自治权,并建立了自治机构。
但主教挥霍了赎金后,背信弃义,擅自2 2 取消了琅城的自治权。
1112年,愤怒的市民举行起义,杀死主教,此后又坚持斗争年琅城终于取得了自治地位。
活动4.市民阶层形成及分化。
三、阅读课文第三目“知识的殿堂”,完成下列活动。
(课前完成活动1—4,课上展示成果)活动1.大学产生原因。
活动2.大学的作用。
活动3.著名的大学。
活动4.大学的课程设置。
【研读质疑】:1.比一比:古代中国的城市与中古西欧的城市有什么区别?2.探讨西欧城市兴起的意义。
部编九年级历史 中古的西欧庄园与城市 教学设计

中古的西欧庄园与城市教学设计
西欧庄园的管理情况、农民的生产、生活情况等基本史实。
和佃户之间的关系以及庄园的管“中古”:也称“中世纪” ,指封建社会历史阶段。
封建时代的
庄园的主要工作是农业,同时也有手工业,有木匠、铁匠,庄园自己酿造啤酒,有自己的磨坊和面包师,总之,庄园生产了人们日常生活所需要的绝
庄园里的佃户除了耕种自己的份地之外,还要为庄园主耕种土地,每周都要有几天为
万人左右,像法兰西的巴黎、意大利的米
)手工工匠和商人是城市的基本居民。
他们是怎样生活的?
庭既是生产的作坊,。
九上历史 第6课 中古的西欧庄园与城市

二、中古的西欧城市
中世纪的花朵
——西欧城市的兴起 10世纪前后,作为手工业和商业中心的城市 遍布西欧各地。正像恩格斯所说城市如同“中世 纪的花朵”到处开放。 最著名的城市有意大利的威尼斯、热那亚、 佛罗伦萨,法国的巴黎,英国的伦敦等。
中古西欧城市
1、兴起于10世纪前后。(首先在意大利产生)
2、大多在封建领主的领地上产生,存在着城市和领主的斗争。 (法国琅城争取城市自治权) 3、中古西欧城市是作为经济中心出现的。 4、中古西欧城市规模普遍较小。(人口少)
义务教育教科书《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北师大版)
第二单元 中古亚欧文明
第6课 中古的西欧庄园与城市
西 欧 的 封 建 制 度
封君封臣制度
中古西欧贵族分成哪 几个等级?
国王 公爵 侯爵
伯爵
西欧封建贵族等级金字塔 子爵
男爵 骑士
一、领主与庄园 本图反映了一个典 型的以城堡为中心 的西欧封建庄园的 情况,远处是封建 主的城堡,城堡的 周围就是耕地,农 民在耕地里劳作。
5、中古西欧城市的最初居民是逃亡农奴、手工业者、商人,
“城市的空气使人自由”。
中古西欧城市
6、近代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就是在中古西欧兴起的城市里面萌
芽、发展、壮大的。 7、中古西欧城市是“知识的殿堂”。(巴黎大学、牛津大学) 8、中古欧洲城市作用突出。(政治上:加速了国家的统一;经 济上:促进经济多元化;文化上:为文艺复兴奠定了基础)
庄园: 一、领主与庄园 1、封建庄园是西欧中古社会农村基本的经济和社会组织。 2、典型的封建庄园一般是一村一庄。 3、封建庄园有不同类型的土地。(领主自营地、农奴份地) 4、封建庄园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形态。 5、封建庄园内领主和农奴存在人身依附关系,农奴没有人生自 由。 6、剥削方式主要是劳役地租。 7、封建庄园是领主的天堂,封建主对其领 地上的农奴拥有行 政和司法权力,这也是中 世纪西欧封建制度的一大特点。
【优质部编】2019-2020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二单元 中古亚欧世界 第6课 中古的西欧庄园与城市学案2北师大版

※精品试卷※①庄园经济是自给自足的,所有物品都可在自己的城堡内取得②庄园内最重要的是农事③在庄园内耕种的农民,需向领主缴纳租税④庄园内大家笃信基督教,但却必须到庄园外的教堂参加固定聚会[ ]A.①②B.②③C.①②③D.②③④(3)宋代城市和中古西欧城市在形成时,有哪些相同点?(2分)3、“在这里,基督教统治着一切。
庄园几乎成为自给自足的小世界…”这文字描绘的是[ ]A.中世纪的欧洲B.中国的东汉时期C.古代希腊D.8世纪的阿拉伯帝国4、欧洲中世纪后期在教会神学的笼罩下产生了大学的世俗教育。
出现这一状况的根本原因是A.教会势力的减弱B.城市经济的复兴C.传统教育的崛起D.更好地传播神学5、材料题。
材料一:宋代把自行聚散,私相贸易的定期集市,称为草市。
在人烟稠密的乡村聚落和交通要道上,草市星罗棋布,构成地方市场的基础,不少颇具规模的草市后来发展成固定的商业居民点,上升为镇或县。
——《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材料二:北宋时,商业的繁荣促进了货币的变化,……(出现了)一种既轻便而又易得原料的纸币——交子,这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南宋时,通行“会子”“关子”等纸币。
——《历史教师教学用书》(七年级下册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材料三:宋朝的海外贸易超过前代,广州、泉州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中国商船的踪迹,近至朝鲜、日本,远达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
——摘编自《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人民教育出版社)材料四:中古西欧城市作为经济中心出现的,它们是自然地在一些位于交通路口的集市、废旧的古代城堡上兴起的。
……城市所集中的手工业和商业所构成的商品经济从一开始就对封建制度起头瓦解作用。
……城市里的市民阶级不断发展壮大,成为近代资产阶级的前身。
——《新版课程标准解析与教学指导》依据材料回答:(1)材料一、二、三从哪些方面反映了宋代经济的发展?(4分)说明了什么?(1分)(2)中古西欧的城市有着怎样的地位?(1分)中古西欧城市的兴起有什么历史意义?(2分)。
【教学设计】《中古的西欧庄园与城市》(历史北师大九上)

《中古的西欧庄园与城市》教学设计本课时编写:杨庄中心学校苏凤教材分析:本课是北师大九年级上册世界历史第二单元“中古亚欧世界”第6课内容,主要讲述西欧的庄园经济、中古城市的重新兴起及欧洲大学的出现。
庄园是西欧中世纪社会的基础;西欧中世纪的城市既是工商业者的聚集地,也是一个相对自治的共同体;随着城市的发展和工商业的繁荣,在城市中逐渐出现了各种学校,这就是后来中世纪大学的基础。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知道西欧庄园经济的兴盛及庄园经济中农奴的地位,理解庄园经济的性质。
2.了解西欧城市兴起的原因及其意义。
3.知道欧洲大学出现的原因及代表性的大学。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多媒体教学,师生互动学习知识的方式,逐步培养学生归纳、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2.通过分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
3.通过展示图片,感受西欧中世纪大学的魅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本课,使学生认识到西欧从庄园经济到城市自治是人类社会的进步,中古西欧城市的发展促进了科学知识的繁荣,也促进了大学的出现,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庄园经济。
【教学难点】中古的西欧城市和大学的出现。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研读课标、教材,撰写教学设计,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预习本课内容,收集有关资料(含文字和图片资料)。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恩格斯说过:“城市是中世纪的花朵。
”中古西欧城市的兴起,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意义。
谚语“城市的空气使人自由”又是如何出现的呢?这些城市的兴起与大学的出现又有何种联系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6课《中古的西欧庄园与城市》。
讲授新课:一、领主与庄园中古时期,在西欧一些地区盛行庄园经济。
庄园是西欧中古社会的基础。
阅读教材第28页,找出西欧庄园经济的兴盛时期以及庄园土地的分类。
学生回答:兴盛时期:9—13世纪。
分类:分为领主自营地和农奴份地两部分,此外还有公共使用的草地、森林、牧场和池塘等。
教师提问:庄园中的劳动者是谁?他们的地位如何?学生回答:劳动者:农奴。
[推荐学习]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二单元 中古亚欧世界 第6课 中古欧洲庄园与城市教学案(无答案) 北师
![[推荐学习]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二单元 中古亚欧世界 第6课 中古欧洲庄园与城市教学案(无答案) 北师](https://img.taocdn.com/s3/m/d9785427f78a6529647d53aa.png)
第6课中古的西欧庄园与城市一、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领主与庄园;新兴城市的崛起;中世纪大学。
教学难点:新兴城市的崛起的原因、影响。
二、教学设计【情景导入】【自主学习】(一)领主与庄园1.__________是西欧中古社会的基础。
____________世纪是其兴盛时期。
庄园土地分为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两部分。
________是庄园中的劳动者,他们没有人身自由,属领主所有,不得随意离开庄园,同时要向领主缴纳各种苛捐杂税。
早期庄园大都采用______________的剥削方式。
庄园是一个的自然经济体。
可以生产出各种生活和生产所需品。
(二)中古的西欧城市1.西罗马帝国灭亡后,大批古代的城市变为废墟。
________世纪前后,一批新兴的城市首先在地中海地区的___________发展起来,如______________、热那亚、米兰和______________等。
此外,在西欧其他地区的教坛要道、商业集市和旧城遗址上也逐渐形成一些新的城市。
2.城市的繁荣刺激了的欲望,他们大肆盘剥城市的财富。
西欧中古的城市为取得自由或者_________,一般以___________为手段,向封建主或国王购买自治特许状。
3.________________是城市最初居民来源之一。
在城市重新兴起后,中古的_______________逐渐形成。
随着城市发展,城市居民也逐渐分化出了以富商和富有手工业者为代表的______________和由帮工、学徒及破产手工业者等组成的________________。
(三)知识的殿堂随着城市的发展和工商业的繁荣,在城市中逐渐出现了各种学校,这就是后来_______________的基础。
在西欧古老的大学中,以法国的_____________和英国的_____________最为著名.【重难点突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一些比较富裕的城市,就用赎买的办法摆脱领主的统治;有的城市则采取武装斗争的手段;另一些城市则两种办法交替使用。
第6课 中古的西欧庄园与城市

1、西欧庄园的形成
2、西欧城市的发展
教学难点:
1、城市发展的意义
教法学法:
讨论法,讲授法,启发诱导
教学准备
历史资料,多媒体,历史图片
课时安排:2课时(例)
第一课时20年月日
课时目标:
1、通过学习,学生了解中古时期,西欧庄园经济的发展,城市的形成发展情况,封建社会比奴隶社会进步,因为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
-----
作业布置:西欧城市兴起的意义?
板书设计:
一,领主与庄园
1领主与奴隶的关系
2庄园的经济
二,中古的西欧城市
1西欧的城市
2西欧城市的意义三,知识的殿堂 Nhomakorabea1学校的产生
2大学的形成
第二课时20年月日
(过程同第一课时)
教学反思:成功之处,通过学习,学生了解中古时期,西欧庄园经济的发展,城市的形成发展情况,封建社会比奴隶社会进步,因为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农奴比奴隶的处境有所改善,在生产中表现出一定的主动性。
中古西欧城市的兴起,城市的意义,西欧大学的产生。不足之处,课堂氛围不活跃,改进之处,加大力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埇桥区桃园矿学校(中学部)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
九年级历史学科备课
教学课题:第6课中古的西欧庄园与城市
动态修改
课后回忆
教学目标:
1、中古时期,西欧庄园经济的发展,城市的形成发展情况,封建社会比奴隶社会进步,因为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农奴比奴隶的处境有所改善,在生产中表现出一定的主动性。
2、从西欧主要封建国家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认识到封建社会代替奴隶社会,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通过对基督教会在西欧中世纪所起作用的讨论、评价,培养学生运用唯物主义观点辩证地看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思维的能力。
北师大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6课《中古的西欧庄园与城市》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6课《中古的西欧庄园与城市》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中古的西欧庄园与城市》这一课主要介绍了中古时期的西欧庄园制度以及城市的兴起。
教材通过详细的叙述和丰富的插图,使学生能够了解庄园制度的基本情况,以及庄园制度对当时社会的影响。
同时,教材还介绍了城市的兴起,以及城市在不同国家的不同发展情况。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这一课时,可能对庄园制度有一定的了解,但对于庄园制度的细节以及其对当时社会的影响可能还不够深入。
学生对城市的兴起可能相对比较陌生,需要通过教材的学习来了解城市的兴起以及城市在不同国家的不同发展情况。
三. 教学目标通过学习本课,学生能够了解中古时期西欧庄园制度的基本情况,理解庄园制度对当时社会的影响。
同时,学生能够了解城市在不同国家的兴起和发展情况,以及城市对当时社会的影响。
四.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中古时期西欧庄园制度的基本情况,庄园制度对当时社会的影响;城市在不同国家的兴起和发展情况,城市对当时社会的影响。
教学难点:庄园制度的细节,如庄园的构成、庄园主的职责等;城市兴起的原因,以及城市在不同国家的不同发展情况。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教材,寻找答案。
同时,采用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案例,使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庄园制度和城市的兴起。
六. 教学准备教材、PPT、多媒体设备。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课的内容,询问学生对中古时期西欧的了解。
然后,提问本课的主要内容,引出本课的主题。
呈现(15分钟)使用PPT呈现庄园制度的图片和相关信息,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找出庄园制度的构成和庄园主的职责。
同时,呈现城市的图片和相关信息,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城市的兴起和发展。
操练(10分钟)通过案例分析,使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庄园制度和城市的兴起。
如,通过分析一个具体的庄园,使学生了解庄园的构成和庄园主的职责。
通过分析一个具体的城市,使学生了解城市的兴起和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6课中古的西欧庄园与城市【课程标准】1.了解西欧庄园生活,知道庄园是西欧中世纪社会的基础。
2.知道西欧中世纪的城市既是工商业者的聚集地,也是一个相对自治的共同体。
3.以巴黎大学、牛津大学的兴起为例,初步认识欧洲的早期大学。
【教学目标】【重点难点】重点:西欧城市兴起的历史意义。
难点:西欧城市重新兴起的意义。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米兰,古罗马时期被称为米迪欧兰尼恩,是意大利第二大城市。
因建筑、时装、艺术、绘画、歌剧、足球、旅游等闻名于世。
米兰也是世界著名的国际大都市之一,世界八大都会区之一,世界时尚与设计之都和时尚界最有影响力的城市,世界历史文化名城,世界歌剧圣地,世界艺术之都。
提到米兰,也会想到欧洲著名足球队AC米兰足球俱乐部、国际米兰足球俱乐部。
在中世纪时,米兰的名字被写为Mailand,它是中世纪城市的代表。
你还知道中世纪有哪些城市吗?它们是怎样兴起的?本节课让我们一起去探索答案。
【新课探究】一、领主与庄园西欧庄园:(1)含义。
庄园是西欧封建制度在经济上的表现形式,是封建领主将其作为对农奴进行超经济剥削的生产单位。
基本特征是大土地所有制与小生产相结合。
(2)典型分布。
典型的庄园主要分布在卢瓦尔河以北的法国和英格兰,法国南部、德意志、意大利等地的情况则不同,有的领主自营地主要由奴隶耕作没有农民的份地;有的是由远离庄园中心的依附农民耕种小块土地,向领主缴纳实物租;也有的是自由身份的农民佃种封建主的土地,缴纳实物或货币租。
(3)图片材料。
(4)具体解读。
庄园经济包括原属于本村的草地、牧场、池塘、森林等公共土地上的收入,封建主在庄园里建有住宅、教堂、磨坊、马厩、仓库等设施,有的大庄园还有一些手工业作坊及专职手工业者。
一个大封建主往往拥有若干个庄园,庄园设总管、管家等,监督依附农民和奴仆的劳役,负责庄园的收支、劳力支配、物资保管等。
各庄园统由总管负责,各管家须定期向总管报告经营情况。
庄园中的劳动者主要是各种不同身份的依附农民,尤以农奴占大多数。
半自由民的地位介于农奴和奴隶之间,份地世袭使用。
庄园主可以利用庄园法庭(一般由总管主持)审判农民并收取罚金,也可以根据本庄园的习惯向农民征收各种实物及货币等,这些成为庄园主收入的重要来源。
(5)庄园的瓦解。
西欧庄园内的一切生产都是为了供应领主消费和依附农民及其家庭的生活需要,只有庄园不能生产的如盐、铁等,才从行商手中购取。
庄园经济的兴盛时期约在9—13世纪。
它的形成大约和生产力低下有关。
12、13世纪,由于生产力发展以及商品货币关系的影响,已不断发生庄园自营地缩减、劳役地租改为实物地租或货币地租等现象。
但也有不少地方,特别是大修道院所属庄园,反而扩大自营地,加强劳役地租剥削。
14世纪起,西欧经济变化剧烈,庄园主纷纷放弃自营地,货币地租流行,农奴也通过各种途径取得人身自由,劳役制庄园趋向瓦解。
二、中古的西欧城市1.西欧城市兴起的原因:(1)西欧城市的兴起,是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2)就农业方面来看,随着生产力的提高,出现了剩余粮食,一部分农民得以从农业生产中脱离出来,为城市的兴起奠定了物质和劳动力基础。
(3)就手工业方面来看,手工业这时已发展到一定程度,出现了集中的趋势,正是这种集中造就了西欧的城市。
因此,手工业是西欧城市的基础。
手工业品往往是买主定做,手工业者既是生产者又是商人。
后来,随着生产的发展,城市内部开始分化,手工业和商业分离,出现了专门买卖原料和商品的商人。
2.西欧城市兴起的意义:(1)经济方面:城市的商品经济从一开始就对封建制度起着瓦解作用。
(2)政治方面:城市里的市民阶级不断发展壮大,成为近代资产阶级的前身。
(3)思想文化方面:伴随着市民阶级在政治、经济生活方面地位的提高,一种新的世俗生活观念逐渐形成,这为以后出现的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运动奠定了基础。
3.西欧城市与我国城市的区别问题探究:结合所学知识,他们俩谁说得更有道理?答案提示:右边同学的说法更有道理。
虽然宋代的城市比西欧同时期的城市规模大得多,热闹得多,也有市民阶层,但在西欧城市重新兴起和工商业迅速发展的过程中,不仅形成了市民阶级,而且它还进一步分化出手工业者、商人、银行家等。
富裕的商人和银行家发展成早期资产阶级,他们的出现为资本主义的兴起准备了条件。
左边同学则只看到了表面现象。
问题探究:你认为城市的复兴给中古西欧社会带来了什么影响?答案提示:①从经济角度讲,城市的复兴是西欧社会生产力提高、工商业逐渐发展的产物,因而反映出当时的西欧社会已步入复兴时期。
②从政治角度讲,城市复兴后,市民争取自治的斗争此起彼伏,说明市民力量正在成长。
③从文化角度讲,西欧工商业发达的城市出现了最早的大学,由此显示了西欧文化教育的进步和突破神学控制的努力。
总之,城市的兴起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结果,它为西欧社会走出中古时代、迈向近代准备了物质和社会条件。
三、知识的殿堂1.巴黎大学:(1)概况现代意义上的大学起源于欧洲的基督教会学校和神学院。
巴黎大学是欧洲最早的大学之一。
巴黎大学的前身是属于巴黎圣母院的索邦神学院,创立于9世纪末期,后来规模日益扩展,虽然神学依然是其核心教学内容,但教授的内容已经扩展到文学、法律以及医学等,1180年,法皇路易七世正式颁布“大学”称号。
1261年正式使用“巴黎大学”一词。
17世纪,宰相黎世留出任巴黎大学的校长,使巴黎大学有了飞速的发展,奠定了它的国际威望。
受拿破仑教育改革影响,巴黎大学于1793年被撤销,直至1896年才获得重建。
巴黎大学被称为世界大学之母,在巴黎大学成立后,欧洲其他各地的大学相继成立,其中著名的有牛津大学、剑桥大学、比萨大学等。
(2)著名成员①诺贝尔奖得主玛丽·居里,物理学者,1903年诺贝尔物理奖得主,1911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
皮埃尔·居里,物理学者,1903年诺贝尔物理奖得主。
加布里埃尔·李普曼,物理学者,1908年诺贝尔物理奖得主。
让·佩兰,物理学者,1926年诺贝尔物理奖得主。
路易·维克多·皮埃尔·雷蒙,第七代德布罗意公爵,物理学者,1929年诺贝尔物理奖得主。
弗雷德里克·约里奥·居里,物理学者,1935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
伊伦·约里奥·居里,物理学者,1935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
②乔治·萨顿奖得主乔治·冈圭朗(1904—2019),法国哲学家、生物史学家、科学史家。
1983年荣获科学史研究领域最高荣誉——乔治·萨顿奖章。
③其他著名校友德尼·狄德罗(1713—1784),法国启蒙思想家、唯物主义哲学家、作家、百科全书派代表人物。
保罗·朗之万(1872—1946),法国物理学家。
吉尔·德勒兹,法国后现代主义哲学家。
儒尔斯·亨利·庞加莱,物理、数学家。
西蒙·波娃,存在主义作家。
列维·斯特劳斯(1908—2009),人类学家,结构主义大师。
著有《种族的历史》《忧郁的热带》等。
王世杰,中央研究院第一届院士,国立武汉大学第一任正式校长,曾任国民党政府外交部长。
让·卡瓦耶斯(1903—1944),法国哲学家、数学家。
代表作《论逻辑和科学理论》。
金圣华,法国巴黎大学博士,现任香港中文大学翻译系讲座教授,香港中文大学校董,香港翻译学会会长。
加斯东·巴什拉(1884—1962),法国哲学家,科学家,诗人,代表作《梦想的诗学》等。
吉尔伯特·西蒙栋(1924—1989),法国哲学家。
著有《技术对象的存在形式》等。
路易·巴斯德(1822—1895),法国著名的微生物学家、化学家。
雅克·拉康(1901—1981),法国作家、学者、精神分析学家,也被认为是结构主义者。
让·伊波利特(1907—1968),法国哲学家,曾任巴黎高等师范学院校长,法兰西学院教授。
2.牛津大学:(1)概况。
牛津是泰晤士河谷地的主要城市,传说是古代牛群涉水而过的地方,因而取名牛津(Oxford)。
牛津大学最早成立于1167年,为英语世界中最古老的大学,也是世界上现存的第二古老的高等教育机构。
在12世纪之前,英国是没有大学的,人们都是去法国和其他欧洲国家求学。
1167年,当时的英国国王同法国国王发生争吵,英王一气之下,把寄读于巴黎大学的英国学者召回,禁止他们再去巴黎大学。
另一说法是,法王一气之下,把英国学者从巴黎大学赶回英国。
这些学者从巴黎回国,聚集于牛津,在天主教本笃会的协助下,从事经院哲学的教学与研究。
12世纪末,牛津被称为“师生大学”。
1201年,牛津有了第一位校长。
1209年,在牛津学生与镇民的冲突事件过后,一些牛津的学者迁离至东北方的由方济会、本笃会和圣衣会修士建立的剑桥镇,并成立剑桥大学。
自此之后,两座大学彼此之间展开相当悠久的竞争岁月。
1214年6月20日,经过一名教皇使节的磋商,大学重新回到了牛津,并得到了特许。
牛津大学的身份直到1571年通过的一项法案而得到正式的确定。
(2)杰出校友。
牛津大学涌现出了一批引领时代的科学巨匠,培养了大量开创纪元的艺术大师以及国家元首,其中包括27位英国首相以及数十位世界各国元首、政商界领袖。
包括至少来自8个国家的12位国王,6位英国国王,47位诺贝尔奖获得者,来自19个国家的53位总统和首相,包括25位英国首相(其中13位来自基督堂学院),12位圣人,86位大主教以及18位红衣主教。
而截至2019年,共有69位诺贝尔奖得主(世界第九)、4位菲尔兹奖得主(世界第十五)、6位图灵奖得主(世界第八)曾在牛津大学学习或工作过。
牛津大学在数学、物理、医学、法学、商学等多个领域拥有崇高的学术地位及广泛的影响力,被公认为是当今世界最顶尖的高等教育机构之一。
【课堂小结】中古时期西欧以庄园制为基础确立了封建制度和封建秩序,但是随着城市的复兴,对领主和教会的统治产生了一定的冲击。
城市的复兴对西欧的文化教育事业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出现了大学,促进了人类思想和技术的进步。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