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浮力知识修订稿
(完整版)初中物理浮力知识点汇总

《浮力》知识点浮力1.浮力的定义:一切浸入液体(气体)的物体都受到液体(气体)对它竖直向上的力叫浮力。
2.浮力方向:竖直向上,施力物体:液(气)体。
3.浮力产生的原因(实质):液(气)体对物体向上的压力大于向下的压力,向上、向下的压力差即浮力。
4.物体的浮沉条件:(1)前提条件:物体浸没在液体中,且只受浮力和重力。
(2)请根据示意图完成下空。
下沉悬浮上浮漂浮F浮< G F浮= G F浮> G F浮= Gρ液<ρ物ρ液=ρ物ρ液>ρ物ρ液>ρ物(3)说明:①密度均匀的物体悬浮(或漂浮)在某液体中,若把物体切成大小不等的两块,则大块、小块都悬浮(或漂浮)。
②一物体漂浮在密度为ρ的液体中,若露出体积为物体总体积的1/3,则物体密度为ρ。
分析:F浮=G 则:ρ液V排g =ρ物Vgρ物=(V排/V)·ρ液=ρ液③悬浮与漂浮的比较:相同:F浮=G:物不同:悬浮ρ液=ρ物;V排=V物漂浮ρ液<ρ物;V排<V物④判断物体浮沉(状态)有两种方法:比较F浮与G或比较ρ液与ρ物。
⑤物体吊在测力计上,在空中重力为G,浸在密度为ρ的液体中,示数为F则物体密度为:ρ物=Gρ/(G-F)。
⑥冰或冰中含有木块、蜡块、等密度小于水的物体,冰化为水后液面不变,冰中含有铁块、石块等密大于水的物体,冰化为水后液面下降。
5.阿基米德原理:(1)内容:浸入液体里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
(2)公式表示:F浮=G排=ρ液V排g,从公式中可以看出:液体对物体的浮力与液体的密度和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而与物体的质量、体积、重力、形状、浸没的深度等均无关。
(3)适用条件:液体(或气体)6.漂浮问题“五规律”:(历年中考频率较高)规律一:物体漂浮在液体中,所受的浮力等于它受的重力;规律二:同一物体在不同液体里,所受浮力相同;规律三:同一物体在不同液体里漂浮,在密度大的液体里浸入的体积小;规律四:漂浮物体浸入液体的体积是它总体积的几分之几,物体密度就是液体密度的几分之几;规律五:将漂浮物体全部浸入液体里,需加的竖直向下的外力等于液体对物体增大的浮力。
完整版)初中物理浮力知识点汇总

完整版)初中物理浮力知识点汇总浮力是使轮船漂浮在水面上的关键,轮船的形状和体积设计需要考虑到浮力的大小和方向。
2)气球:气球内充满气体,气球体积大于气球内气体的体积,因此受到向上的浮力,使气球漂浮在空气中。
3)潜水艇:潜水艇需要通过控制浮力来控制深度,通过调整潜水艇内部的液体量来改变浮力大小。
4)游泳:游泳时,人体的体积大于水的体积,但人体密度小于水的密度,因此受到向上的浮力,能够在水中漂浮。
5)其他应用:浮力还可以用于水坝、水闸、水门等水利工程中,通过调节液体的流量和压力来控制浮力大小和方向,实现对水流的控制和调节。
浮力是指液体或气体对物体竖直向上的力。
这种力产生的原因是液体或气体对物体向上的压力大于向下的压力,从而产生一个向上的压力差。
物体在液体中的浮沉状态取决于物体受到的浮力和重力的大小关系。
阿基米德原理指出,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与物体的质量、体积、重力、形状、浸没的深度等无关。
漂浮问题有五个规律,包括漂浮物体受到的浮力等于受到的重力,同一物体在不同液体里所受浮力相同等。
浮力在许多领域都有应用。
轮船的形状和体积需要考虑浮力的大小和方向,气球内充满气体,因此受到向上的浮力,使气球漂浮在空气中。
潜水艇需要通过控制浮力来控制深度,游泳时人体受到向上的浮力,能够在水中漂浮。
此外,浮力还可以用于水利工程中,通过调节液体的流量和压力来控制浮力大小和方向,实现对水流的控制和调节。
要使密度大于水的材料能够漂浮在水面上,必须将其制成空心的,这样可以排开更多的水。
轮船的排水量是指满载时排开水的质量,可以通过排水量计算出排开液体的体积和重力,以及轮船受到的浮力。
潜水艇的下潜和上浮是通过改变自身重力来实现的。
气球和飞艇利用空气的浮力升空,气球通常充入密度小于空气的气体,如氢气、氦气或热空气,而飞艇则可以定向航行。
密度计利用物体的漂浮条件来工作,其中刻度线从上到下对应的液体密度越来越大。
在进行浮力计算时,首先要确定研究对象并分析物体受力情况,然后选择合适的方法列出等式,一般考虑平衡条件。
(新)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十章-浮力》知识点总结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章浮力》知识点总结10.1浮力〔F浮〕1、定义:浸在液体〔或气体〕中的物体会受到向上托的力,叫浮力。
2、浮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上的。
3、产生原因:由液体〔或气体〕对物体向上和向下的压力差。
4、在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实验中,注意控制变量法的运用10.2阿基米德原理1.实验:浮力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所受的重力的关系①用弹簧测力计测出物体所受的重力G1,小桶所受的重力G2;②把物体浸入液体,读出这时测力计的示数为F1,〔计算出物体所受的浮力F浮=G1-F1〕并且收集物体所排开的液体;③测出小桶和物体排开的液体所受的总重力G3,计算出物体排开液体所受的重力G排=G3-G2。
2.内容: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它排开液体所受的重力。
3.公式:F浮=G排=ρ液gV排4.从阿基米德原理可知:浮力的只决定于液体的密度、物体排液的体积〔物体浸入液体的体积〕,与物体的形状、密度、质量、体积、及在液体的深度、运动状态无关。
10.3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1、物体的浮沉条件:2.浮力的应用1)轮船是采用空心的方法来增大浮力的。
轮船的排水量:轮船满载时排开水的质量。
轮船从河里驶入海里,由于水的密度变大,轮船浸入水的体积会变小,所以会上浮一些,但是受到的浮力不变〔始终等于轮船所受的重力〕。
2)潜水艇是靠改变自身的重力来实现上浮或下潜。
3)气球和飞艇是靠充入密度小于空气的气体来实现升空的;靠改变自身体积的大小来改变浮力的。
4)密度计是漂浮在液面上来工作的,它的刻度是“上小下大〞。
4、浮力的计算:压力差法:F浮=F向上-F向下称量法:F浮=G物-F拉〔当题目中出现弹簧测力计条件时,一般选用此方法〕漂浮悬浮法:F浮=G物阿基米德原理法:F浮=G排=ρ液gV排〔当题目中出现体积条件时,一般选用此方法〕第1节质量1、质量:〔1〕定义:叫做质量。
用字母表示。
质量的国际单位是,1t=kg,1kg=g=mg .一个中学生的质量50〔2〕实验中常用来测量物体的质量。
初三物理教学案总复习浮力知识点

初三物理教学案总复习浮力知识点教学目标:1.复习浮力的概念和相关知识点;2.掌握计算物体在液体中受到的浮力;3.了解浮力对物体的作用。
教学重点:1.理解浮力的概念;2.掌握浮力的计算方法;3.了解浮力对物体的作用。
教学流程:一、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和讨论,复习学生对浮力的理解。
引入今天的课题。
二、概念讲解(10分钟)1.浮力是指物体在浸泡在液体中时,液体对物体分享的力。
2.浮力的大小与物体的体积和液体的密度有关,可以用公式F=ρ×V×g来计算,其中F为浮力,ρ为液体的密度,V为物体的体积,g为重力加速度。
三、计算浮力(15分钟)通过例题和计算练习,帮助学生掌握浮力的计算方法。
四、浮力对物体的作用(15分钟)1.如果物体的密度小于液体的密度,那么浮力大于物体的重力,物体会受到向上的浮力,浸入液体中时会浮起来。
2.如果物体的密度大于液体的密度,那么浮力小于物体的重力,物体会受到向下的浮力,浸入液体中时会下沉。
3.如果物体的密度等于液体的密度,那么浮力等于物体的重力,物体在液体中悬浮。
五、综合练习(20分钟)组织学生进行综合练习,巩固前面学习的知识点。
六、小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浮力对物体的作用。
七、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相关练习题,要求学生掌握浮力的计算方法和应用。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复习浮力的概念和相关知识点,帮助学生巩固了浮力的计算方法,并进一步讲解了浮力对物体的作用。
通过例题和练习,激发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他们的计算能力和应用能力。
同时,通过学生的回答和讨论,也能够发现学生对于浮力的理解程度和掌握程度。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通过更多的实例和实验来帮助学生理解和应用浮力的知识点。
八年级科学《浮力》知识点 - 八年级科学《浮力》实验

八年级科学《浮力》知识点 - 八年级科学
《浮力》实验
八年级科学《浮力》知识点
本文档介绍了八年级科学《浮力》的相关知识点。
1. 浮力的概念
浮力是指物体在液体或气体中受到的向上的力,是由于液体或气体对物体的压力差所引起的。
2. 浮力的原理
根据阿基米德定律,物体在液体中的浮力等于物体排开的液体的重量,即浮力 = 排开的液体的重量。
3. 浮力的特点
- 浮力的大小与物体排开的液体或气体的体积成正比。
- 浮力的方向永远指向上。
- 物体在液体中受到的浮力与物体的密度成正比。
4. 浮力的实验
在八年级科学《浮力》实验中,我们可以进行以下实验:- 实验一:通过浸水法测定物体的密度
实验步骤:
- 取一个,注入一定量的液体。
- 测量物体在空气中的质量。
- 将物体完全浸入液体中,测量物体在液体中的浮力。
- 根据实测数据计算物体的密度。
- 实验二:探究不同物体的浮力大小
实验步骤:
- 准备不同材质和形状的物体。
- 将不同物体分别放入液体中,观察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
- 分析不同物体的浮力与物体的密度和体积的关系。
5. 实验注意事项
进行《浮力》实验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 实验前要做好实验设计和实验计划。
- 实验时要注意安全,避免发生意外。
- 实验过程中要仔细记录实验数据,以便后续的数据处理和分析。
以上是八年级科学《浮力》的知识点和实验的相关内容。
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初中物理浮力

初中物理浮力浮力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一个物理现象。
当我们在水中游泳时,身体会感到轻盈,这就是因为水对我们产生了浮力。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浮力的原理、公式以及一些与浮力相关的实际应用。
首先,让我们来看一下浮力的原理。
浮力是指一种物体在液体或气体中受到的向上的力。
这是由于物体在液体或气体中所受到的压力不均匀所导致的。
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当一个物体浸入液体中时,它所受到的浮力大小等于它所排开的液体的重量。
换句话说,浮力是由于液体或气体的压力差而产生的。
浮力的大小取决于物体的体积和液体或气体的密度。
根据阿基米德原理,浮力的大小可以用以下公式来计算:F = ρVg。
其中,F表示浮力的大小,ρ表示液体或气体的密度,V表示物体的体积,g 表示重力加速度。
通过这个公式,我们可以看到,当物体的体积增大或者液体或气体的密度增大时,浮力的大小也会增大。
这就解释了为什么一个大的木块比一个小的木块更容易浮在水面上。
除了在日常生活中,浮力还有一些实际应用。
例如,潜水员利用浮力来帮助他们在水中保持平衡。
他们可以通过控制他们的体积来改变他们所受到的浮力,从而实现在水中的上浮或下沉。
另外,浮力还被应用在船只和潜艇的设计中。
设计者可以利用浮力来帮助船只浮在水面上,或者利用反浮力来帮助潜艇下沉到水下。
除了液体中的浮力,气体中也存在浮力。
例如,热气球就是利用气体的浮力来实现飞行的。
当气球内充满了轻的氢气或者氦气时,它会受到向上的浮力,从而使得气球可以升空。
总的来说,浮力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物理现象,它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通过了解浮力的原理和公式,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一些与浮力相关的现象,并且可以更好地利用浮力来实现一些实际应用。
希望通过这篇文章的介绍,大家对浮力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新课改下初中物理浮力知识的教学探讨

浮力 知识的书籍 【 】 1 。其中明确阐述 了流体静 力学 中浮力 的基本 原理,即阿基米德原 理。详细点解释 , 当一个物 体全部侵入水 中时 ,在力的作用下处于平 衡状态 ,那么此 时物体所 受到的流体 的作用力就 等 于物体 的重力 ,方 向和重力 方向相反 ,而且它 的的 大小 等于排开 的水 的重 力;当物体浮在水体表 面并 处于平衡 状态 ,此 时物 体所 受到的流体 的作用 力等 于那 部分被排开水 的重力。初 中物理教材 是这样阐
・5 ・ 5
第 2 O卷
第 2期 21 0 2年 6月
技
术
物
理
教
学
V 12 o 2 HYSI S T ACHI C E NG
J n 2 l u.02
述的,浸在液体 中的物体所 受到的浮 力,方 向向上 , 大小等于物体排开液体受到 的重力 。 1 2 体 沉 浮 条件 .物 物体在液体 中受 到的力,若 以合力 的角度讲 , 它 便 主 要 受 两 种 力 作 用 : 重 力 和 浮 力 。重 力 的方 向 竖直 向下 ,浮力 竖直 向上 ,并且总是如此 ,物体 的 沉浮便 由这两个力综 合作用主导 。笔者对这 两个 力 对物体作用大小 的情 况不同时分别作 了探讨 ,如 下 所示: ( ) 当 物 体 重 力 G大 于 浮 力 F时 ,物 体 下 沉 , 1
新 课 程 的 改 革 ,并 未 减 弱 初 中 物 理 浮 力 知 识 的 地位 ,反而突出 了。因此 ,探 究研 讨浮力教学 的新 方法还 是非常有必要 的,本文针对新课标对初 中物 理浮力 知识的要求 ,做 了详 细的探讨 ,提 出了一些 一 新 的教学理念和符合 学生认知能力、心理接受 水平 的教学策略 ,以此给各 中学和 物理教师提供一些教 学参考 。 1 浮 力 基 础 理 论 . 新课标 下的初中物理教材 中的浮力知识 以阿基 米德原 理为核心 ,以物质 的沉 浮条件为表现形式 。 但 由于初 中生本身 的思考 能力 不足 , 接受水平有 限, 所 以教师在 讲解 这部分知识 时需尽可能 的讲解 的通 俗易懂 ,形象 具体。这就要求 教师 在备考 时要具体 而深透 ,不能照本宣科 。 初中物理教材细致研究 , 对
初中物理浮力完整版

初中物理浮力完整版一、浮力概述浮力是物体在液体中受到的垂直向上的力,其大小等于物体排出的水的重量,即用物体体积乘以液体密度得出。
无论是固态、液态还是气态,都受到重力的作用,浮力就是重力的一种特殊形式。
在液体中,由于液体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每个液体分子都受到来自周围分子的作用力。
因此在液体中静止的物体,其每个部分受到的合力必然是垂直于液面的。
这个合力就是浮力。
二、浮力的原理1、阿基米德定律浮力最初是在古希腊时期被发现的,但它的科学原理要追溯到阿基米德的时代。
阿基米德定律是浮力的基本定律。
该定律表明,浸入液体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等于它排挤液体的重量。
这个定律适用于任何物体,只要它在液体中部分或全部浸入,而不是悬挂在液体中。
2、浮力大小的计算浮力的大小等于排挤液体的重量。
Fb = V×ρ×g其中,Fb表示浮力大小;V表示物体的体积;ρ表示液体的密度;g表示重力加速度。
三、浮力与重力1、物体浸入液体的情况当物体完全浸入液体中时,其受到的浮力等于排挤液体的重量,而物体本身重力等于它在液体中的重量,由此可得,当物体密度小于液体密度时,其受到的浮力大于其重力,物体会受到一个向上的合力使其漂浮在液面上;当物体密度等于液体密度时,其受到的浮力等于其重力,物体不会向上浮动也不会往下沉;当物体密度大于液体密度时,其受到的浮力小于其重力,物体会被向下的合力压入液体中。
2、物体悬浮液面的情况当物体悬浮在液面上时,其受到的浮力等于物体排挤液体的重量。
如果物体下半部分在液面下,它受到的浮力就是包含在液面下的部分的重量。
在这种情况下,物体的密度不能高于液体的密度,否则物体就会下沉;如果物体密度小于液体密度,物体就会浮在液面上。
四、浮力与船只1、船只的浮力原理一艘船是个巨大的浮力容器,它的形状是特别设计的,有助于提高浮力。
当一艘船浸入水中时,水将会迫使船体中的气体、空气和舱室排出,从而使船体整体的密度降低,整个船的密度变得小于水的密度,从而产生了可使船浮起的浮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物理浮力知识内部编号:(YUUT-TBBY-MMUT-URRUY-UOOY-DBUYI-0128)第十讲 浮力▲ 考点全面梳理考点一 浮力(常考考点)1.一切浸入液体(气体)的物体都受到液体(气体)对它 叫浮力。
2.浮力的测量:(称重法)F 浮 = G - F3.浮力产生的原因: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向上和向下的压力差。
F 浮 = F 向上- F 向下考点二 阿基米德原理(常考考点)1.浮力的大小与液体的 和物体 有关。
2.阿基米德原理:(1)内容:浸入液体里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 。
即:F 浮 = G 排(2)阿基米德原理的推导公式及物理量的单位:(图1-10-1)(3)阿基米德原理同样适用于气体考点三 物体的浮沉条件(必考考点)下沉 ③ ④ 漂浮 ①F 浮GF 浮 = G⑤⑥ F浮G②ρ液ρ物ρ液=ρ物 ρ液>ρ物⑦ ρ液ρ物公式 适用条件 ①称重法 F 浮 = G - F 悬挂、弹簧测力计②原理法(阿) F 浮 = G 排= m 排g=ρ液gV 排 通用 ③平衡法 F 浮 =G=mg 漂浮、悬浮④成因法 F 浮 = F 向上- F 向下说明 1.在具体题目中运用的主要是前三个方法。
2.因为①和③一般不会同时出现,所以解题往往是①②相结合图1-考点五浮力的应用(常考考点)1.轮船:(1)轮船是利用物体条件工作的,即:F浮G(2)轮船的排水量表示轮船满载时排开水的,可以用“m排”表示;根据阿基米德原理,轮船满载航行时,受到液体的浮力为F浮= = 。
(3)由(1)(2)的结论可以得出:轮船的排水量即为轮船满载时轮船的总质量(即m排=m总=m船+m货)2.潜水艇:潜水艇的下潜和上浮是靠来实现的。
3.气球和飞艇:气球和飞艇是利用升空的。
气球里充的是密度小于空气的气体如:氢气、氦气或热空气。
4.密度计:利用条件来进行工作。
5.其它应用:如盐水选种、打捞沉船等▲典型例题精析类型剖析类型1 浮力和阿基米德原理【类型解读】分析近5年河南省中考题,有关浮力的简单计算并没有考查过。
但是教材的例题、课后的动手动脑学物理习题均有浮力的相关计算,利用的原理就是浮力的测量方法和阿基米德原理。
所以简单的浮力计算还是应该掌握,但是不要求高难度,基本的原理、公式熟练、单位准确使用、计算准确即可。
【例1】在弹簧测力计下悬挂一金属块,示数是7.5N。
当把金属块浸没在水中时,测力计的示数是 6.5N,则金属块的体积为 m3。
当把金属块浸没在某种油中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 6.7N,则此种油的密度为 kg/m3。
(g=10N/kg)【解析】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的重力(G)减去物体浸入水中时测力计的示数(F),所以金属块浸没在水中所受浮力F浮=G-F=7.5N-6.5N=1N,根据阿基米德原理,F浮= G排=ρ水gV排,所以V排=F浮ρ水g =1N1×103kg/m3×10N/kg=1×10-4m3,因为金属块浸没水中,所以V金=V排=1×10-4m3;金属块浸没在油中所受的浮力F浮=7.5N-6.7N=0.8N根据F浮= G排=ρ油gV排,ρ油=F浮gV排=0.8N10N/kg×1×10-4m3=0.8×103 kg/m3。
【答案】1×10-4m3 0.8×103【类型突破】阿基米德原理结合质量、密度的知识,对浮力进行定性的分析是常考的题型。
解决这类题需要利用质量、密度的知识准确地判断出相关的密度、体积的大小关系,进一步再利用阿基米德原理对浮力进行分析,对综合能力有一定的要求。
【变式题1】两手分别拿着一个小木块和一个大石块浸没在水中,同时松手,小木块上浮,大石块下沉.比较松手时两者所受的浮力()A.木块受的浮力大 B.石块受的浮力大C.两者受的浮力一样大 D.条件不足,无法比较类型2 浮沉条件及其应用【类型解读】利用浮沉条件对物体所受浮力大小、密度大小以及浮沉状况的分析和比较几乎是河南省中考中必考的知识,近5年中有4次在选择题中出现,而2015年的实验探究题中也是利用了漂浮的条件,所以这类型的题目应该多加涉猎。
要求对浮沉条件的两种形式及和阿基米德原理结合都很熟练。
预计2017年会出现在填空或选择题中。
【例2】(双选)将体积相等的甲、乙两个小球浸入同一水槽中(水足够浸没小球),静止后两球所受浮力大小相等,已知甲球质量大于乙球质量,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球在水中一定下沉B.甲球在水中可能悬浮C.乙球在水中可能漂浮D.乙球在水中可能悬浮【解析】因为V甲=V乙,而m甲>m乙,可得ρ甲>ρ乙;所以假设甲球漂浮或悬浮的话,乙球必定是漂浮,此时两球所受浮力都等于各自重力,而G甲>G乙,因此浮力不相等,不符合题意,由此判定甲球不能漂浮或悬浮,一定是下沉,选项A正确、选项B错误;甲球下沉,浸没水中,V排=V甲,所以乙球浮力若要和甲的浮力相等,乙球的V排应该等于V甲,即乙球也要浸没,则乙球不可能漂浮,有可能悬浮或下沉,由此判定选项C错误、选项D正确。
【答案】AD【类型突破】利用密度知识或浮力的计算方法进行简单运算,然后利用浮沉条件判断物体浮沉,并进一步分析、计算浮力大小,这是一种常见题型,对于浮力知识的综合运用比较灵活。
【变式题2】(2016·哈尔滨)小明用手将小球浸没在水中,小球排开水的质量是0.1kg,此时小球受到的浮力是 N。
若小球的质量为0.3 kg,松手后小球会(选填“上浮”、“悬浮”或“下沉”).易错探究易错点:没有正确运用比较浮力大小的方法,造成错解【例】在两个完全相同的烧杯中倒入体积相等的甲、乙两种液体,然后将质量相等的A、B两个物体分别放入甲、乙两种液体中,静止时的情况如图1-10-6所示,则A所受的浮力_____B所受浮力,甲液体的密度乙液体的密图1-度。
(两空均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解析】因为A 、B 质量相等,所以重力也相等,又因为A 、B 都是悬浮,根据悬浮的条件,浮力等于物体的重力,所以A 、B 所受浮力相等;从图中可以看出A 的体积大于B 的体积,且都是悬浮,所以A 排开液体的体积大于B 排开液体的体积,根据阿基米德原理F 浮=ρ液g V 排 ,因为F 浮相等,所以V 排越大,ρ液越小,所以甲的密度小于乙的密度。
【答案】等于 小于【易错警示】此题出错的原因是错误地运用阿基米德原理,条件没有分析清楚,认为两种液体密度相等,从而认为V 排越大,浮力就越大,得出A 受浮力大于乙受浮力的错误结论。
所以该题给我们的警示是在分析浮力大小问题,选择方法时一定要弄清楚条件是否成立,不能想当然,而要从题目中确认条件满足,才能够应用合适的原理和公式。
要注意题目中隐含的条件。
▲ 实验技能突破实 验:探究浮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探究浮力大小与排开液体所受重力的关系(阿基米德原理实验)考查方向:会用弹簧测力计测量物体在液体中受到的浮力,理解并使用控制变量法进行实验设计和实施,通过实验数据分析归纳浮力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分析归纳出阿基米德原理。
对实验进行评估。
总 结:这两个实验是人教版教材浮力一章的重要实验。
第一个实验是新增加的分组实验,并且新课标要求它是学生必做实验,它注重“控制变量法”的运用、分析以及测量浮力方法的运用。
而第二个实验教材从题目直接对准“浮力大小和排开液体重力的关系”,所以注重的是实验的设计和操作以及数据分析,当然它也体现出“归纳法”的运用:多次实验,归纳总结。
这些都需要同学们加以重视。
【例】(2016·沈阳)在进行“浮力大小跟排开液体所受重力的关系”的实验中,小明和小红分别用不同的器材和方案进行研究.(1)小明用金属块按照图1-10-7甲所示方案中的实验步骤依次进行试验,结合图中数据,通过分析和计算得出F 浮 G 排(填“>”、“=”或“<”)的结论,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可能是 (填字母).A .步骤a 中,向溢水杯中注水过少,水面没有达到溢水杯口就进行步骤b 的操作B .步骤a 中,在向溢水杯中注满水时,当杯口仍有水在滴出时就将小桶放在杯a b c d 甲 图1-10-7 乙口下,然后进行步骤b的操作C.步骤b中,金属块浸没后,溢水杯口仍有水在滴出时就进行步骤c的操作D.步骤a中,溢水杯中注满盐水并按照图示步骤进行正确的操作(2)小红用蜡块按照如图乙所示的方案进行实验,请将下述实验过程补充完整.实验操作:①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把游码放在标尺左端的零刻线处,调节,直至天平在水平位置平衡;②在天平左盘放置装满水的溢水杯,向右盘中加减砝码并调节游码,直至天平平衡;③将蜡块轻轻放入溢水杯中,天平左端下滑,同时蜡块排开的水从溢水杯口流进量筒中,观察天平的状态.分析论证:①上述实验中,将蜡块放入溢水杯中,在排开的水全部流出后,如果天平出现现象,则可以说明G蜡=G排.②因为蜡块在水中漂浮,所以F浮G蜡(填“>”、“=”或“<”).③由此可以得出结论.【解析】解:(1)观察图示可知,物体受到的浮力为:F浮=F1﹣F2=1.8N﹣1.6N=0.2N;物体排开的水的重力为:G排=F3﹣F4=0.55N﹣0.3N=0.25N;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可知,物体所受浮力等于其排开水的重力,即:F浮=G排,而实际测量时得出F浮<G排;说明物体排出的水的重力大于物体受到的浮力,造成此现象的原因是:在步骤a中,在向溢水杯中注满水时,当杯口仍有水在滴出时就将小桶放在杯口下,然后进行步骤b的操作,故选B;(2)①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把游码放在标尺左端的零刻线处,调节平衡螺母,直至天平在水平位置平衡;②在天平左盘放置装满水的溢水杯,向右盘中加减砝码并调节游码,直至天平平衡;③将蜡块轻轻放入溢水杯中,天平左端下滑,同时蜡块排开的水从溢水杯口流进量筒中,观察天平的状态.分析论证:①上述实验中,将蜡块放入溢水杯中,在排开的水全部流出后,根据物体受到的浮力等于物体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可知,如果天平横梁能够自动恢复平衡,则可以说明G蜡=G排;②因为蜡块在水中漂浮,根据二力平衡的知识可知F浮=G蜡.③由此可以得出结论.【答案】(1)<;B;(2)①横梁两端的平衡螺母;①自动恢复平衡;② =参考答案▲考点全面梳理考点一:1. 竖直向上的力考点二:1. 密度排开液体的体积 2.(1)物体排开液体所受的重力(2)G排考点三:1. ① < ② < ③悬浮④上浮⑤F浮> G ⑥F浮= G ⑦ρ液>ρ物考点五:1.(1)漂浮 =(2)G排m排g 2. 改变自身重 3. 空气的浮力 4. 物体漂浮▲典型例题精析【变式题1】B【变式题2】1 下沉【解析】根据阿基米德原理,F浮=G排=m排g=0.1kg×10N/kg=1N;因为m排<m球,所以,G排< G球,即F浮< G球,小球下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