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公共交通发展规划

合集下载

广州公共交通运输发展报告

广州公共交通运输发展报告

广州公共交通运输发展报告——以公共汽车的发展为研究中心一、广州概况(一)地理位置广州市是广东省省会,广东省政治、经济、科技、教育和文化的中心。

广州市地处中国大陆南方,广东省的中南部,珠江三角洲的北缘,接近珠江流域下游入海口。

其范围是东经112度57分至114度3分,北纬22度26分至23度56分。

东连惠州市博罗、龙门两县,西邻佛山市的三水、南海和顺德区,北靠清远市的市区和佛冈县及韶关市的新丰县,南接东莞市和中山市,隔海与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相望。

(二)政区人口广州市辖越秀、海珠、荔湾、天河、白云、黄埔、花都、番禺、南沙、萝岗十区和从化、增城两个县级市, 总面积为7434.40平方千米,占全省陆地面积的4.21%。

2009年末,广州市户籍总人口794.62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0.45万人。

其中市区人口654.68万人,县级市人口139.94万人。

全市农业人口80.61万人,非农业人口714万人。

(三)城市公共交通概况广州公共交通由四部分组成:轨道交通、公共汽车、出租车和客轮。

但随着桥梁的大量建设,客轮在公共交通上的作用已大不如前,成为城市公共交通的一种补充手段。

轨道交通、公共汽车与出租车已经成为城市公共交通的“铁三角”。

本发展报告将重点描述这公共汽车的发展情况。

根据《广州年鉴2010》,截至2009年底,广州市有营运公共汽(电)车10715辆、轮渡25艘、出租小汽车18893辆;公共汽(电)车营运线路776条,线路总长16604公里;轨道交通线路5条(其实截至2010底,轨道交通线路已开通7条),运营里程147公里;城市公共交通客运量39.36亿人次(不含花都区、番禺区和从化市、增城市),比上年增长5.81%,其中公共汽(电)车客运量24亿人次(不含增城市、从化市),出租车客运量7.15亿人次,轨道交通客运量6.75亿人次,轮渡客运量1899万人次。

全市共有公共汽(电)车企业4户,出租车企业71户。

广州将大力支持公共交通发展

广州将大力支持公共交通发展
展 哈 尔滨 城市 通智 能 卡 的使 用范 围 ,实 现城 市 交通


河北省出 台意见优 先发展 公共交通 拟实施 分时段 限行
近E l,河 北省 政 府 印发 了关 于城 市优 先发 展公 共 交 通实 施 意见 ,提 出在 城市 交通 高 峰期 实施 小 汽 车分 时段 限行 ,以缓解 城 市交 通拥 堵 和资 源环 境压
力。
卡通”。此外 ,哈市年底前还将实施建设提速
工程 ,启动 1 处公交换乘枢纽站和 2 处综合交通枢 纽站建设 ;新建 、改建 、扩建 3 0 个公 交首末 站 ;
推 进公 交 标 准停 靠 站 和 出 租车 乘 降 点建 设 ;建 设 3 座L E D屏 公 交 站 台 和 5 O处公 交 电子 站牌 ;在 5条
合2 8 6 3 . 1 5 吨标准煤 ) , 节省燃油费 1 7 0 0 . 0 8 万元 ( 按
2 0 1 1 年柴油 均价 7 . 5 3 元/ 升计 算 ),减少二 氧化
碳 排放 7 1 3 7 . 8 4吨 ,节 能减 排 效 果 显 著 ,带 来 良好 的环 境效 益 。

( 据 《 济 南 日报 》 )
合 ,在平衡用地时优先考虑保证城市公共交通基础
设 施 建设 用地 需要 。
口 广州将大力支持公共交通发展
9月 1 5日上 午 ,广 州 市 市 长 陈建 华 结 合 开 展
五是财政优先。把公共交通作为公共财政保障 的重点 ,加大财政支持力度 ,逐步增加投入 比例 , 保 障综合交通枢纽 、场站建设以及车辆设备购置更
大补贴力度 , 进一步降低公交行业资产负债率。四
要加 大公 交 地铁 接 驳力 度 ,优化 接驳 线 路 ,方 便 群 众 出行 ,建设 人 民满 意的公 交 出行体 系 。

广州市地铁发展战略

广州市地铁发展战略

广州市地铁发展战略广州市地铁发展战略是广州市政府近年来制定和实施的一项重要战略,旨在加快广州市地铁建设和运营的速度和质量,进一步提升广州市的城市交通水平。

背景随着广州市人口的增加和城市交通压力的不断增大,传统的交通方式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出行需求。

因此,广州市政府着手推动地铁建设,以满足人们出行的需求。

目前,广州市地铁系统已经逐步形成,覆盖了广州市大部分区域,成为广州市最主要的公共交通工具。

目标广州市地铁发展战略的目标是,未来五年内,加快广州市地铁的建设和运营速度,实现以下目标:•完善广州市地铁路网,提高运营效率和服务质量;•扩大地铁覆盖范围,进一步提升城市交通的便捷程度;•推广电子支付,方便乘客购票和乘车,提高广州市地铁的智能化水平;•提高运营安全性和紧急处理能力,保障广州市地铁乘客的安全;措施为了实现上述目标,广州市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措施,包括:加快地铁建设进程未来五年内,广州市将加快地铁建设进程,新建多条地铁线路,扩大广州市地铁路网的覆盖范围。

同时,广州市还将对原有地铁线路进行升级改造,提高运营效率和服务质量。

推广电子支付为方便广州市地铁乘客购票和乘车,广州市将进一步推广电子支付。

广州市将建设更多的自动售票机和自助购票设备,方便乘客购票。

同时,广州市还将开通移动支付和QR码支付等多种支付方式,方便乘客在地铁内购物和支付。

提高安全保障能力为保障广州市地铁乘客的安全,广州市将加强地铁运营安全监管和应急处理能力。

广州市将配备更多的保安和清洁人员,提高地铁的环境卫生水平。

同时,广州市还将加强紧急事件的处置能力,使地铁乘客在紧急情况下能够得到及时的处理和救援。

结论广州市地铁发展战略是广州市政府推进城市交通建设和发展的重要举措。

通过实施一系列措施,未来五年内,广州市地铁将加快建设和运营速度,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和智能化水平,为广州市公民出行提供更加便捷、安全和舒适的公共交通服务。

广州北站规划建设方案

广州北站规划建设方案

广州北站规划建设方案近年来,随着城市人口的增长和交通需求的不断增加,广州北站在城市交通建设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

为了更好地满足市民和游客的出行需求,并提升城市形象和交通效率,广州市政府决定制定广州北站规划建设方案。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探讨这一方案的具体内容。

一、规划背景与目标广州北站规划建设方案的制定背景与目标是基于以下几点考虑:一方面,广州北站作为多条城市轨道交通线路的重要枢纽站,承载着大量的客流量。

另一方面,该地区的城市交通拥堵问题严重,公共交通运营情况有待提升。

因此,规划建设方案的目标是改善北站周边交通状况,提高站点的运行效率和旅客的出行体验。

二、广州北站站房改造广州北站站房将进行全面改造,以适应日益增长的客流量。

改造后的站房将采用现代化设计理念,兼顾实用性和美观性。

在站房的规划中,将增加更多的候车区、出入口以及设施设备,以改善乘客的出行体验。

另外,为了提高站点的运行效率,规划中还将增设更多的检票通道和安全设施。

三、交通枢纽规划广州北站作为城市交通的重要节点,规划建设方案还包括了交通枢纽的规划。

该交通枢纽将整合地铁、城际铁路、轻轨等多种交通方式,为市民提供更加便捷的出行体验。

规划中,交通枢纽将建设更多的换乘通道,增加各个交通方式之间的换乘便利性,同时也将完善周边的道路网络和停车设施,以方便市民驾车通行。

四、城市形象提升广州北站规划建设方案还重点考虑了城市形象的提升。

在规划中,将充分利用建筑设计、景观绿化等手段,打造一个与广州城市形象相匹配的现代化交通枢纽。

同时,规划中还将充分考虑周边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打造一个舒适、绿色的出行空间。

五、社会效益分析广州北站规划建设方案的实施将带来巨大的社会效益。

首先,改善的交通条件将提高市民的出行效率,减少拥堵,提高城市交通的整体运行效率。

其次,交通枢纽的建设将促进周边商业及旅游业的发展,带动就业增长和经济增长。

另外,规划中还将注重公共空间的舒适度和安全性,为市民提供更加宜居的城市环境。

广州地铁公交新方案

广州地铁公交新方案
2.优化地铁与公交的接驳,提高换乘便捷性。
3.引导市民绿色出行,减少私家车使用,缓解交通拥堵。
二、现状分析
1.地铁线路覆盖范围有限,部分区域市民出行不便。
2.公交线路重复较多,部分线路客流量较小,运营效率低。
3.地铁与公交换乘站点布局不合理,换乘距离较长,不便市民出行。
三、方案内容
1.优化地铁线路
(1)加密地铁线路,扩大覆盖范围,提高地铁服务水平。
4.完善公共交通信息服务
(1)建立公共交通信息平台,提供实时公交、地铁运行信息。
(2)推广手机APP、电子站牌等智能化查询方式,方便市民出行。
5.引导市民绿色出行
(1)开展绿色出行宣传活动,提高市民环保意识。
(2)完善非机动车停车设施,鼓励市民骑行出行。
四、实施步骤
1.调研阶段:收集现有地铁、公交线路数据,分析客流需求,为方案制定提供依据。
2.方案设计阶段:结合现状分析,制定优化方案,征求相关部门及市民意见。
3.方案实施阶段:根据设计方案,分阶段推进地铁、公交线路优化工作。
4.监测评估阶段:定期评估方案实施效果,根据实际情况调整优化措施。
五、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专门工作小组,确保方案顺利实施。
2.加大政策支持力度,确保公交优先政策的落实。
3.加强部门协同,提高方案实施效率。
4.加强宣传引导,提高市民对优化方案的认识和支持。
六、预期效果
1.提高公共交通运营效率,缩短市民出行时间。
2.优化地铁与公交接驳,提升市民出行满意度。
3.引导市民绿色出行,缓解交通拥堵,改善城市交通环境。
本方案旨在为广州市地铁与公交优化提供指导性建议,具体实施过程中需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在实施过程中,应密切关注市民需求,确保方案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广州沙太路规划方案

广州沙太路规划方案

广州沙太路规划方案一、背景介绍广州市作为中国南方最重要的经济、交通和文化中心城市之一,其城市规划和交通建设一直备受关注。

作为城市重要的交通干道,沙太路承担着连接市中心与外围地区的重要任务。

然而,随着广州市交通压力的不断增加,沙太路已经面临着越来越大的交通拥堵问题。

因此,有必要制定一项完善的规划方案,以解决沙太路交通问题。

二、目标与原则1. 目标:改善沙太路交通状况,提高道路通行能力,缓解交通拥堵,提升市民生活质量。

2. 原则:a. 综合考虑交通规划、环境保护和城市发展的综合利益。

b. 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尽可能减少土地占用和环境影响。

c. 以人为本,关注行人和非机动车出行需求。

三、规划方案1. 改造现有道路:对沙太路进行改造,扩建车道和人行道,提高道路通行能力。

同时,在交叉口设置智能信号灯,优化交通流。

2. 增加公共交通资源:增加巴士和地铁线路,以提供快速、便捷的公共交通选择,鼓励市民减少私家车使用。

3. 建设非机动车道:为骑行者和步行者提供便捷、安全的通行环境,鼓励绿色出行方式。

4. 建设停车设施:在沙太路周边建设多层停车场,提供充足的停车位,减少路边停车造成的交通压力。

5. 提升环境景观:在沿线绿地建设休闲公园,增加路边绿化,改善沙太路的环境质量,提升市民生活质量。

6. 加强交通管理:加强对交通违法行为的执法力度,提高交通管理的科学性和规范性。

四、实施与预期效果1. 实施阶段划分:a. 第一阶段:改造现有道路,增加车道和人行道,优化交通信号灯,建设非机动车道和公共交通站点。

b. 第二阶段:建设停车设施和绿化景观工程。

2. 预期效果:a. 缓解沙太路交通拥堵问题,提高道路通行能力。

b. 促进公共交通和非机动车出行,减少私家车使用,降低交通污染。

c. 改善沙太路周边环境,提升市民生活质量。

五、总结通过本规划方案的实施,广州市沙太路的交通问题将得到有效解决。

在提高道路通行能力的同时,鼓励市民使用公共交通和非机动车出行,从而减少城市交通拥堵和环境污染。

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广州市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2023-2035年)的通知

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广州市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2023-2035年)的通知

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广州市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2023-2035年)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公布日期】2024.04.30•【字号】穗府办〔2024〕10号•【施行日期】2024.04.30•【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道路交通管理正文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广州市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2023-2035年)的通知穗府办〔2024〕10号各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广州市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2023-2035年)》业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实施中遇到问题,请径向市交通运输局反映。

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2024年4月30日附件交通运输是国民经济中基础性、先导性、战略性产业和重要服务性行业,在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交通运输发展,先后印发《交通强国建设纲要》《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对交通强国建设进行了系统谋划和全面部署。

2021年10月,广东省委、省政府印发《广东省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进一步加快建设交通强省。

为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加快构建广州市现代化高质量综合立体交通网,支撑广州继续在高质量发展方面发挥领头羊和火车头作用,结合广州市实际编制本规划。

规划范围为广州市域,规划期为2023至2035年,远景展望到本世纪中叶。

本规划在轨道、民航、港口、邮政等方面吸纳了国家、省及我市有关职能部门编制的交通相关最新规划成果,重点深化完善道路交通网络布局、交通设施与运输服务融合等任务,明确我市规划期内综合立体交通网总规模和主骨架布局,着力打造高能级综合门户枢纽、构建高效率城市交通网络、促进综合交通高标准协同、推进综合交通高质量发展,是指导广州市综合交通运输发展的中长期规划。

广州市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2023-2035年)目录第一章规划基础第一节发展现状第二节形势要求第三节运输需求第二章总体要求第一节指导思想第二节基本原则第三节发展目标第三章扩能提效,推进高水平综合立体交通布局第一节编织完善的综合立体交通网第二节构筑高效的综合立体交通网主骨架第三节打造多层一体的综合交通枢纽体系第四节完善面向全球的运输网络第四章融通全球,打造高能级综合门户枢纽第一节建设世界一流的国际航空枢纽第二节打造世界一流的国际航运枢纽第三节构建多向链接的世界级铁路枢纽第四节建设韧性高效的国际邮政快递枢纽第五章引领湾区,构建高效率城市交通网络第一节构建多网融合的轨道网第二节构建外联内畅的道路网第三节强化南沙湾区交通中心功能第四节推动交通基础设施智慧绿色升级第六章统筹融合,促进综合交通高标准协同第一节强化综合交通一体化融合发展第二节加快交通与物流融合发展第三节推进交通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第七章守正创新,实现综合交通高质量发展第一节增强安全韧性水平第二节提供便捷舒适服务第三节加快绿色集约转型第四节推进经济高效发展第八章保障措施第一章规划基础第一节发展现状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广州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全力推动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交通运输发展取得显著成就。

广州怡新路地铁规划

广州怡新路地铁规划

广州怡新路地铁规划
日前,据广州市公共资源交易网公布,广州市城市轨道交通第三期建设规划(2017-2023)线路设计等前期规划,包括地铁三号线东延段、五号线东延段、七号线二期、八号线北延段(白云湖至广州北站段)、十号线、十二号线、十四号线二期在内的多条地铁线路的工程控制测量及施工测量检测工程已经正式启动招标,这意味着广州新一轮地铁建设正式提上日程。

值得注意的是,根据规划公布的初步站点图统计,新线途经白云、黄埔、越秀、海珠、天河、花都、荔湾7个城区。

新线站点分布最多的是白云区,分布有多达17个,远超本次招标线路站点涉及的其他城区,成为广州这一轮新地铁建设“大赢家”。

那么新一轮地体建设会有哪些线路经过白云区呢?
公告透露,八号线北延段全长约20公里,设9座车站,分别为:白云湖-凤翔路-江高-江村-江府-水沥-神山-镜湖大道-雅瑶-广州北站。

换乘站有2座,分别为江高站(与广清城际线换乘)和广州北站(与武广高铁线、广清城际线、京广大铁线、地铁九号线换乘),规划建设年限2019年至2023年。

其中白云湖站和凤翔路站均位于白云区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乘降量和换乘量最小的站点分别为万胜围站 和广州东站;
•外围郊区线与中心区线路的换乘比例很高, 接入点的选择很重要。
换乘站
西朗 公园前 杨箕 体育西路 广州东站 嘉禾望岗 广州火车站 昌岗 珠江新城 客村 车陂南 万胜围
集散量 (万人次/日)
2.9 18.5 7.7 18.9 11.7 5.7 19.1
35.9
三次换 乘
较少
49.7% 36.7%
13.7%

130.4
192.6
107.7





A
9
轨道交通单线客流
•市内线客流持续增长,一号线日均客流超过百万,客运强度高达5.44万人 次/Km;
•郊区线换乘客流居高不下,四号线换乘比例最高为84.1%;
•广佛客流交换比较频繁,平均运距11.43Km,占全长57.4%。
自行车竞争阶段
摩托车竞争阶段
A
私人小汽车竞争阶段
5
客流成长
•伴随人口和居民出行增长,广州市公共交通系统的客运量呈整体上升趋势。
2011年,公交系统客运量达到50.1亿人次/年,日均约1370万人次/日。
A
6
客流组成
•公交客运量中轨道交通比例稳步上升,其它方式比例逐步下降;轮渡因 过江桥的修建,客运量降低,客流性质也由通勤向休闲逐步改变。
19.0% 1.86
平均运距 (Km) 占线路 长度比例
5.42 29.3%
6.32 19.9%
8.45 25.6%
8.12 23.7%
10.63 22.8%
7.18 22.5%
4.64 30.9%
11.43 57.4%
11.21 4.9%
A
10
轨道交通客流高峰断面
•最高客流断面为早高峰时一号线公园前~农讲所 区间,断面客流达到3.41万人次/小时。 •现状满载率较高的线路为三号线北延线和三号线, 按6人/m²计算,早高峰期间满载率均高于100%。
7 10.4 9.9 3.7 1.4
换乘量 (万人次/日)
6.9 23.2 14.9 25.8 3.8 7.1 10.6 18 13.9 14 7.7 7.1
A
乘降量 (万人次/日)
9.8 41.7 22.6 44.7 15.5 12.8 29.7 25 24.3 23.9 11.4 8.5
换乘比例
70.4% 55.6% 65.9% 57.7% 24.5% 55.5% 35.7% 72.0% 57.2% 58.6% 67.5% 83.5%
12 1122
轨道交通客流特征变化
•随着轨道网络成型,换乘客流大幅增加,全网换乘系数由两线的1.27上升至 1.64。 •市区线的换乘比例小于郊区线,四号线换乘比例最高。 • 轨道网从市区向郊区延伸过程中,全网换乘量和换乘系数均会增加,由于郊 区线需依托市区线发展客流,换乘率一般都比较高。
• 民用汽车拥有量158万辆,五年翻一番; 2011,185。
• 市区机动化交通出行总量为1870万人次/日,五年平均每年增加100万; 2011,1950。 • 中心区晚高峰车速为24km/h,比2005年微降1公里,运作状况在世界特大城 市中保持前列;2011,24。
• 辐射国际、国内的陆、海、空综合交通枢纽基本形成。
线路
L1
起讫 站点 线路长度 (Km) 站点数
客运量 (万人次/日)
同比增长
西朗~ 广州东站
18.5
16 100.7
9.7%
L2
嘉禾望岗~ 广州南站 31.8
24 91.9
21.2%
L3 北延线 机场南~ 体育西路
33
13 35.1
51.3%
L3
L4
L5
天河客运站 ~番禺广场
34.2
黄村~ 金洲 46.7

四号线
车陂~车陂南
0.63
4.5
1.23
51.2%
五号线
猎德~珠江新城
2.21
4
2.14
103.3%
八号线
鹭江~客村
1.48
4
2.79
53.0%
广佛线
菊树~西朗
0.44
5
1.15
38.3%
A
11
轨道交通换乘站点客流
•体育西路站和公园前站,分别达到44.7人次/ 日和41.7万人次/日,两站换乘量分别为25.8 万人次/日和23.2万人次/日;
线路
早高峰断面
客流量 (万人次/小时)
发车间隔 (分钟)
单向运能 (万人次/小时)
满载率
一号线
公园前~农讲所
3.41
3
3.72
91.7%
二号线
市二宫~海珠广
3.15
3.5
3.16
99.7%

三号线北
燕塘~广州东站
1.83
6.5
1.46
125.3%
延线
三号线
赤岗塔~珠江新
2.72
3.5
2.48
109.7%
A
7
轨道建设历程
• 1999年6月28日,广州地铁一号线 全线开通,全长18.5km,16个站。 • 2003年6月28日,二号线首期工程 通车,全长18.5km,17个站,轨道 网络初步成网,总长达到37km,32 个站。
• 2006年12月30日,三号线、四号线 (新造~黄阁)开通,运营总里程 116km,共59个站。 • 2009年底~2010年11月,分别开通 了五号线、三号线北延线、广佛线, 同时二、八号线进行了拆解,四号 线 延伸至黄村站,至此广州地铁运 营总 里程达到了222km,八条线路, 123 个站。
• 以广州为核心辐射周边城市的珠三角一小时都市圈正在形成……
新白云国际机场实景
广州南站实景
南沙港区实景
A
4
发展阶段
•以竞争对象而言,广州市公共交通发展历经了自行车竞争阶段(上世 纪90年代中期以前)、摩托车竞争阶段(上世纪90年代中期~禁摩 前), 目前正处于与私人小汽车竞争的发展阶段(禁摩后~) 。
广州市公共交通发展设 想
汇报大纲
※ 公共交通发展现状 ※ 专题:BRT发展情况 ※ 公共交通发展设想 ※ 公共交通发展规划(2020)
1公共交通发展现状
广州概况
• 经济总量突破10000亿,居国内城市第三名,五年翻一番;2011,12303。
• 常住人口达到1270万,五年增加300万; 2011,1275。
A
8
轨道交通客流总体特征
•随着广州市轨道交通逐步成网,现状轨道 交通承载力持续增强,骨干交通作用日趋 明显。
•2011年12月一周工作日,广州地铁日均客 运量431万人次/日。
总量
出行量
263
(万人次/
日)
比例

客运量
431
(万人次/
日)
换乘系数
1.64
本线客 流
130.4
一次换 乘
96.3
二次换 乘
滘口~ 文冲 31.9
16
16
24
70
16.4
65.6
14.4%
32.3%
18.4%
L8
凤凰新村~ 万胜围 15
13 40.7
17.6%
客运强度
5.44
2.89
1.06
2.05
0.35
2.06
2.71
(万人次/Km)
GF线
魁奇路 ~西朗
19.9
14 10.3
全网
231 136 430.7
39.2% 0.5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