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公共交通发展规划共74页
广州公共交通运输发展报告

广州公共交通运输发展报告——以公共汽车的发展为研究中心一、广州概况(一)地理位置广州市是广东省省会,广东省政治、经济、科技、教育和文化的中心。
广州市地处中国大陆南方,广东省的中南部,珠江三角洲的北缘,接近珠江流域下游入海口。
其范围是东经112度57分至114度3分,北纬22度26分至23度56分。
东连惠州市博罗、龙门两县,西邻佛山市的三水、南海和顺德区,北靠清远市的市区和佛冈县及韶关市的新丰县,南接东莞市和中山市,隔海与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相望。
(二)政区人口广州市辖越秀、海珠、荔湾、天河、白云、黄埔、花都、番禺、南沙、萝岗十区和从化、增城两个县级市, 总面积为7434.40平方千米,占全省陆地面积的4.21%。
2009年末,广州市户籍总人口794.62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0.45万人。
其中市区人口654.68万人,县级市人口139.94万人。
全市农业人口80.61万人,非农业人口714万人。
(三)城市公共交通概况广州公共交通由四部分组成:轨道交通、公共汽车、出租车和客轮。
但随着桥梁的大量建设,客轮在公共交通上的作用已大不如前,成为城市公共交通的一种补充手段。
轨道交通、公共汽车与出租车已经成为城市公共交通的“铁三角”。
本发展报告将重点描述这公共汽车的发展情况。
根据《广州年鉴2010》,截至2009年底,广州市有营运公共汽(电)车10715辆、轮渡25艘、出租小汽车18893辆;公共汽(电)车营运线路776条,线路总长16604公里;轨道交通线路5条(其实截至2010底,轨道交通线路已开通7条),运营里程147公里;城市公共交通客运量39.36亿人次(不含花都区、番禺区和从化市、增城市),比上年增长5.81%,其中公共汽(电)车客运量24亿人次(不含增城市、从化市),出租车客运量7.15亿人次,轨道交通客运量6.75亿人次,轮渡客运量1899万人次。
全市共有公共汽(电)车企业4户,出租车企业71户。
广州地铁发展规划

广州地铁发展规划广州地铁是中国广东省广州市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首段于1997年6月28日正式开通。
广州地铁的运营里程现为236公里,是中国第三大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票价按里程分段计价。
起步4公里以内2元;4至12公里范围内每递增4公里加1元;12~24公里范围内每递增6公里加1元;24公里以后,每递增8公里加1元。
广州地铁车厢内报站提示:依次分别使用普通话、粤语和英语。
广州地铁的开通线路有1号线、2号线、3号线(包括机场南至体育西路和天河客运站至番禺广场两条支路)、4号线、5号线、8号线以及珠江新城旅客自动输送系统。
此外,广州地铁还是广佛地铁的实际建设及运营者,并由此间接成为佛山地铁一号线(即佛山境内魁奇路至金融高新区区间)的运营商。
广州地铁已经成为广州市民最主要的交通工具之一,日均客流约为480万人次,并在亚运免费期以784.4万人次的峰值打破全国记录,为解决交通堵塞的问题,广州地铁仍在进行大规模的扩建工程,正在建设的线路包括6号线、9号线、广佛线后通段。
经过数次修订,广州地铁的远期规划长度已达751公里。
广州地铁(含APM线和广佛线)大部分线路及车站都是建在地下,其中也有例外:4号线往南沙方向的后8座车站全为高架站,1号线有两座车站为地面车站,5号线有两座车站为高架车站。
地铁公司标志的主要含义自下而上,标志图案的下半部分代表严谨、有序、规律。
上半部分代表舒展、灵活、开拓。
从整体看像一只羊角,也象征着广州是―羊城‖,广州地铁是―羊城‖的地铁。
细看又像延伸的轨道驶向远方。
1:广州地铁一号线全长18.48公里,设16个车站。
为东西走向,以西南面西朗站为起点,到坑口站后转入地下,沿花地大道延伸至芳村,穿珠江水下隧道至黄沙,经宝华路至陈家祠站后折向东,沿中山路通过西门口、公园前、农讲所、东山口等人口稠密、商业网点集中、交通繁忙的市中心繁华地区,然后下穿广州大道经天河体育中心到达终点广州东站。
一号线主要设备15个系统分别从德国、英国、日本、美国等国家引进,国家计委批准利用外资5.41亿美元,其先进程度达到90年代初国际先进水平,如交流传动的电动机车、开闭式环控通风系统、通信系统OTM网、自动售检票系统等,在国内是首次使用。
2020年广州地铁线路规划图

方案一(小环线方案)方案一采用了经行康王路的小环线方案,选择了东风路东西干线与三号线形成的十字快线,构建了拆解三号线支线形成的十号线与新八号线构成的X形对角线。
远期轨网由20条城市线和11条城际线组成,轨网总里程为1041公里,其中城市线里程为761公里。
(1)轨道环线环线利用原八号线,新增康王路、人民北路、火车站、广园路、广州东站、天河北路、中山大道、员村二横路走廊构建,全长35.5公里,设站31座。
该环线串接两大火车站,并直接连通所有外围放射线,整合了珠江两岸并带动员村、琶洲等重点地区的发展。
(2)十字快线三号线(南北快线):北起新机场,南至海鸥岛,串接了花都、白云、天河、海珠、番禺等5区,线路长75.5公里,设站33座。
预留与花都九号线贯通运营的条件。
十三号线(东西快线):线路西起白云湖,经东风路、黄埔大道、中山大道、港前路、广深公路,东至新塘,线路串接白云、荔湾、越秀、天河、黄埔、萝岗、增城等七区市,线路长55.1公里,设站24座。
另设东莞支线(沙埔-东莞):线路西起沙浦站,向东经黄埔客运港,延伸至东莞,广州段长6.5公里,设站2座。
(3)X形对角线1十号线(西南-东北对角线):线路西起穗盐路,经花蕾路、同福西、东湖路、寺右新马路、天河路,与三号线支线贯通,向北延伸至天河客运站,线路长20.9公里,设站15座。
2八号线(西北-东南对角线):线路北起凰岗,经西槎路、白云大道、下塘西路、东川路、二沙岛、双塔路、新港路,向东延伸至化龙,该线长35.3公里,设站25座。
表1 远期广州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方案一指标一览线路长度(km)线路名称起讫点城市线一号线18.5 中山路线西塱-广州东站二号线32.3 嘉禾线嘉禾-广州新客站三号线75.5 市桥线新机场北-海鸥岛四号线70.4 科学城线暹岗-南沙客运港四号线支线 5.6 琶洲线琶洲-大学城北五号线41.7 环市路线滘口-黄埔客运港六号线41.9 沿江线浔峰岗-萝岗七号线33.3 新造线广州新客站-萝岗八号线35.3 双塔路线凰岗-化龙九号线16.0 花都线汽车城-高增十号线20.9 同福西线穗盐路-天河客运站十一号线35.5 市区环线火车站-赤岗-东站十二号线22.8 新滘路线东沙-汇景新城十三号线55.1 东风路线白云湖-新塘十三号支线 6.5 东莞支线沙浦-黄埔客运港-东莞十四号线62.6 从化线火车站-街口十五号线30.5 南沙环线蕉门-南沙客运港-蕉门十六号线31.7 荔城线新塘-荔城十七号线25.7 紫坭线紫坭-莲花山十八号线21.6 大岗线八沙-灵山十九号线31.3 沙湾线沙头-莲花山二十号线45.8 清流线滘口-清流小计761城际线GS线57 广深城际广州东站─深圳GF线17.4 广佛线广州沥滘─佛山魁奇路GG线0 广莞城际广州黄埔客运港─莞城GQ线44 广清城际广州火车站─清远ZQ线21.5 广肇城际广州北站─肇庆GH线74 广惠城际广州北站─惠州HY线84.3 广河城际广州东站─河源GJ线7 广江城际广州火车站─佛山─江门GFZ线7 广佛肇线广州火车站─佛山─肇庆GZ线 4.1 广珠城际广州新客站─珠海NZ线14 南中城际广州南沙客运港─中山小计280 已扣除50km重复计算里程总计1041注:表中里程均为广州行政区域范围内统计的指标。
广州地铁公交新方案

3.引导市民绿色出行,减少私家车使用,缓解交通拥堵。
二、现状分析
1.地铁线路覆盖范围有限,部分区域市民出行不便。
2.公交线路重复较多,部分线路客流量较小,运营效率低。
3.地铁与公交换乘站点布局不合理,换乘距离较长,不便市民出行。
三、方案内容
1.优化地铁线路
(1)加密地铁线路,扩大覆盖范围,提高地铁服务水平。
4.完善公共交通信息服务
(1)建立公共交通信息平台,提供实时公交、地铁运行信息。
(2)推广手机APP、电子站牌等智能化查询方式,方便市民出行。
5.引导市民绿色出行
(1)开展绿色出行宣传活动,提高市民环保意识。
(2)完善非机动车停车设施,鼓励市民骑行出行。
四、实施步骤
1.调研阶段:收集现有地铁、公交线路数据,分析客流需求,为方案制定提供依据。
2.方案设计阶段:结合现状分析,制定优化方案,征求相关部门及市民意见。
3.方案实施阶段:根据设计方案,分阶段推进地铁、公交线路优化工作。
4.监测评估阶段:定期评估方案实施效果,根据实际情况调整优化措施。
五、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专门工作小组,确保方案顺利实施。
2.加大政策支持力度,确保公交优先政策的落实。
3.加强部门协同,提高方案实施效率。
4.加强宣传引导,提高市民对优化方案的认识和支持。
六、预期效果
1.提高公共交通运营效率,缩短市民出行时间。
2.优化地铁与公交接驳,提升市民出行满意度。
3.引导市民绿色出行,缓解交通拥堵,改善城市交通环境。
本方案旨在为广州市地铁与公交优化提供指导性建议,具体实施过程中需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在实施过程中,应密切关注市民需求,确保方案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广州的地铁交通如何规划最方便

广州的地铁交通如何规划最方便广州,作为中国南方的重要城市,其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不断增长对城市交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地铁作为一种高效、便捷、大运量的公共交通方式,在缓解城市交通压力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那么,如何规划广州的地铁交通才能达到最方便的效果呢?首先,规划应充分考虑城市的发展布局和人口分布。
广州的中心城区如天河、越秀等地人口密集,商业繁荣,对地铁的需求较大。
因此,地铁线路应加密覆盖这些区域,以满足人们日常通勤和出行的需求。
同时,随着城市的不断扩张,新兴的发展区域如南沙、黄埔等地也需要地铁的延伸和覆盖,以促进这些区域的发展,吸引更多的人口和产业入驻。
其次,要注重地铁线路与其他交通方式的无缝衔接。
地铁不能孤立存在,而是要与公交、出租车、共享单车等其他交通方式形成良好的互补和衔接。
在地铁站周边应合理规划公交站点,设置出租车停靠点,提供充足的共享单车停放区域,方便乘客换乘。
例如,在地铁站出口附近设置公交枢纽,实现地铁与公交的零换乘,减少乘客的步行距离和换乘时间。
这样一来,不仅可以提高地铁的辐射范围,还能优化整个城市的交通出行结构。
再者,地铁站点的设置要科学合理。
站点的间距不宜过大或过小,过大则无法满足居民的出行需求,过小则会影响地铁的运行速度和效率。
站点应设置在人口密集区、商业中心、学校、医院、大型居民区等出行需求较大的地方。
同时,要考虑周边的地形地貌和建筑物分布,尽量减少地铁建设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比如,在繁华的商业区,可以设置地下多层的地铁站,充分利用地下空间,同时与周边的商场、写字楼等建筑实现地下连通,方便人们购物和工作。
在规划地铁线路时,还应考虑不同线路之间的换乘便利性。
换乘站的设计要简洁明了,减少乘客的换乘时间和步行距离。
可以采用同台换乘、通道换乘等多种方式,提高换乘效率。
例如,建设大型的换乘枢纽,让多条线路在此交汇,通过合理的布局和引导标识,让乘客能够快速找到换乘的路线。
另外,地铁的运营时间也需要合理规划。
广东城市公共交通发展政策研究

广东城市公共交通发展政策研究目录一、城市公共交通优先发展的内涵 (2)二、广东省城市公共交通发展的基本情况 (3)三、广东省城市公共交通发展的主要问题 (4)四、广东省城市公共交通发展的对策建议 (5)一、城市公共交通优先发展的内涵(一) 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的重要性1.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是实现国家能源战略的必然要求。
2020年,我国的交通能耗占能源消耗的比例将高达16.3%至17.1%,城市交通节能任务十分艰巨。
据统计,每百公里的人均能耗,公共汽车是小汽车的8.4%,电车为3.4%至4%,地铁为5%。
推进城市交通节能,最重要的就是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
2.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是实施国家环境保护基本国策的重要内容。
据研究,公共交通在高峰时每人每公里排放的一氧化碳、碳氢化合物、氮氧化物三项污染物,分别是小汽车的17.1%、6.1%、17.4%。
必须优先发展公共交通,提高公共交通出行分担率,有效降低汽车尾气排放总量,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3.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是集约节约用地的有效措施。
城市布局必须走集约型、紧凑型的发展路子,高度集中和紧凑布局的城市发展模式只有集约化的大运量交通模式才能支撑其发展。
必须以公共交通为导向,合理配置土地资源,引导城市发展模式转变。
4.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是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的应有内涵。
中国的城镇化,必须走可持续的、集约式的发展道路,不断提高综合承载能力。
城市健康发展,离不开公共交通的优先发展。
大力发展城市公共交通,不仅是解决城市内部交通的需要,而且也是优化城市内部布局,推进中国特色城镇化发展的本质要求。
(二)“城市公共交通优先”的定义及内涵公共交通优先(public transport priority),是指在政策、法规、设施等方面对公共交通的优先,概括起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公共交通设施用地安排优先。
要按照公共交通优先发展的总体目标,在城市用地配置上优先安排公共交通设施用地,并按行政划拨的方式供地。
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广州市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2023-2035年)的通知

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广州市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2023-2035年)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公布日期】2024.04.30•【字号】穗府办〔2024〕10号•【施行日期】2024.04.30•【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道路交通管理正文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广州市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2023-2035年)的通知穗府办〔2024〕10号各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广州市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2023-2035年)》业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实施中遇到问题,请径向市交通运输局反映。
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2024年4月30日附件交通运输是国民经济中基础性、先导性、战略性产业和重要服务性行业,在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交通运输发展,先后印发《交通强国建设纲要》《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对交通强国建设进行了系统谋划和全面部署。
2021年10月,广东省委、省政府印发《广东省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进一步加快建设交通强省。
为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加快构建广州市现代化高质量综合立体交通网,支撑广州继续在高质量发展方面发挥领头羊和火车头作用,结合广州市实际编制本规划。
规划范围为广州市域,规划期为2023至2035年,远景展望到本世纪中叶。
本规划在轨道、民航、港口、邮政等方面吸纳了国家、省及我市有关职能部门编制的交通相关最新规划成果,重点深化完善道路交通网络布局、交通设施与运输服务融合等任务,明确我市规划期内综合立体交通网总规模和主骨架布局,着力打造高能级综合门户枢纽、构建高效率城市交通网络、促进综合交通高标准协同、推进综合交通高质量发展,是指导广州市综合交通运输发展的中长期规划。
广州市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2023-2035年)目录第一章规划基础第一节发展现状第二节形势要求第三节运输需求第二章总体要求第一节指导思想第二节基本原则第三节发展目标第三章扩能提效,推进高水平综合立体交通布局第一节编织完善的综合立体交通网第二节构筑高效的综合立体交通网主骨架第三节打造多层一体的综合交通枢纽体系第四节完善面向全球的运输网络第四章融通全球,打造高能级综合门户枢纽第一节建设世界一流的国际航空枢纽第二节打造世界一流的国际航运枢纽第三节构建多向链接的世界级铁路枢纽第四节建设韧性高效的国际邮政快递枢纽第五章引领湾区,构建高效率城市交通网络第一节构建多网融合的轨道网第二节构建外联内畅的道路网第三节强化南沙湾区交通中心功能第四节推动交通基础设施智慧绿色升级第六章统筹融合,促进综合交通高标准协同第一节强化综合交通一体化融合发展第二节加快交通与物流融合发展第三节推进交通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第七章守正创新,实现综合交通高质量发展第一节增强安全韧性水平第二节提供便捷舒适服务第三节加快绿色集约转型第四节推进经济高效发展第八章保障措施第一章规划基础第一节发展现状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广州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全力推动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交通运输发展取得显著成就。
2040年广州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

GF线
17.4
广佛线
广州沥滘─佛山魁奇路
GG线
0
广莞城际
广州黄埔客运港─莞城
GQ线
44
广清城际
广州火车站─Leabharlann 远ZQ线21.5广肇城际
广州北站─肇庆
GH线
74
广惠城际
广州北站─惠州
HY线
84.3
广河城际
广州东站─河源
GJ线
7
广江城际
广州火车站─佛山─江门
GFZ线
7
广佛肇线
广州火车站─佛山─肇庆
沙浦-黄埔客运港-东莞
十四号线
62.6
从化线
火车站-街口
十五号线
30.5
南沙环线
蕉门-南沙客运港-蕉门
十六号线
31.7
荔城线
新塘-荔城
十七号线
25.7
紫坭线
紫坭-莲花山
十八号线
21.6
大岗线
八沙-灵山
十九号线
31.3
沙湾线
沙头-莲花山
二十号线
45.8
清流线
滘口-清流
小计
761
城
际
线
GS线
57
广深城际
十一号线
40.0
市区环线
火车站-赤岗-东站
十二号线
28.2
二沙岛线
凰岗-官洲
十三号线
49.5
东风路线
聚龙-新塘
十三号支线
6.5
东莞支线
沙浦-黄埔客运港-东莞
十四号线
62.6
从化线
火车站-街口
十五号线
30.5
南沙环线
蕉门-南沙客运港-蕉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