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腺疾病的检查
胰腺疾病诊断介绍

囊性畸胎瘤) 交界性--(中度发育不良粘液性囊腺瘤、中度发育不良导管内乳头
状粘液腺瘤、实性假乳头状瘤)
恶性--(导管腺癌、浆液性/粘液性囊腺癌、导管内乳头状粘液腺 癌、腺泡细胞囊腺癌、实性假乳头状癌)
. 内分泌
功能性或无功能性胰岛细胞肿瘤
• 脾静脉行于胰腺的后方,脾动脉行于胰腺的上缘。
胰腺导管系统
主胰管 • 由胰尾开始,沿途接收胰小叶的小管,管径从尾至头逐渐 增粗,直径可达2-4mm,与胆总管下端汇合成壶腹,共同
开口于十二指肠乳头部
副胰管 • 主要接受胰头前上部的胰小管,为局限于胰头内的导管, 较细,在主胰管上前方,大多与主胰管相通。
胰腺疾病CT检查技 术规范及诊断进展
浦口医院放射科---杨帆
一、解剖生理概要 二、检查要点 三、胰腺疾病
胆道系统解剖(示意图)
正常胰腺解剖图
胰腺正常解剖
• 位于腹膜后,横跨1、2腰椎之间前方,胰头位于十二指肠圈 内,前方为网膜囊后壁,正后方为腹膜后大血管结构。 • 长13-17cm,重60-140g,分头、颈、体、尾,胰头与颈以肠 系膜上静脉右缘为界,头位于右方,颈位于前方,钩突位于 后方,体尾无明显分界,一般认为腹主动脉前为体,左肾前 为胰尾,且与脾门相邻 • 前:胃、横结肠、大网膜 • 后:下腔静脉、胆总管、 肝门静脉、腹主动脉 • 右:十二指肠 • 左:脾门
实验室检查
(1)血清生化检查: 血清碱性磷酸酶(AKP)、-谷氨酰转移酶(-GT)及乳 酸脱氢酶(LDH)的升高,血清胆红素测定进行性升高,以直接胆红素升高 为主,常提示胆道有部分梗阻,需进一步检查肿瘤存在的可能性。另外,血 清淀粉酶及脂肪酶的一过性升高也是早期胰腺癌的一个启示,少数患者空腹 或餐后血糖升高,糖耐量试验阳性 (2)免疫学检查: 血清肿瘤相关抗原的检查对胰腺癌的诊断有一定帮助,癌胚 抗原(CEA)、胰胚抗原(POA)、胰腺癌相关抗原(PCCA)、糖链抗原 (CA19-9)及由人体癌细胞制备的单克隆抗体(Du-PAN-2)等在晚期胰腺癌 时有较高的反应。 CA19-9对胰腺癌的诊断比较敏感、特异性好,应用较广 泛,同时可作为术后随访的指标 (3)基因检测: 胰腺癌伴有许多致癌和抑癌基因的改变,其中目前比较有实用 价值的是K-ras 目前普遍认为CAl9—9、CA 50、Span -1、SC6和PCAA抗原等是较有临床 意义的胰腺癌相关抗原,无论在特异性、敏感性等方面都较令人满意。值得 注意的是,在胰腺癌的早期诊断及其进展监测方面,任何一个胰腺癌标志物 单独使用都难以达到满意的结果,联合检测可以提高敏感性和特异性。
胰腺疾病超声诊断标准

胰腺疾病超声诊断标准
一般来说,胰腺超声是一种无创伤性的检查方法,通常胰腺超声正常值是胰头小于2cm,胰尾小于1.5cm。
胰腺分为外分泌部和内分泌部两部分。
胰腺超声可以帮助医生比较准确地判断胰腺炎、胰腺囊肿、胰腺癌等疾病。
一般情况下,患者胰头小于2cm,胰尾小于1.5cm属于胰腺超声正常值,通常不用过于担心,定期复查即可。
如果患者检查结果显示胰头大于2.6cm,胰尾大于2.1cm,代表胰腺增大,建议患者进一步检查,明确病因后,进行针对性治疗。
需注意,在做胰腺超声之前,患者需要在24小时内禁食脂肪类食物,检查前12小时禁食。
第二十八章胰腺疾病CT诊断

肪组织炎性改变
第三节 胰腺炎
➢ D级:除C级外,胰周渗出显著,胰腺实质内或胰 周单个界限不清液体积聚或蜂窝组织炎
➢ E级:广泛的胰腺或邻近区域有两处或两处以上 的境界不清的积气或积液 A级-C级:临床上为轻症胰腺炎; D级E级:临床上为重症急性胰腺炎。
第三节 胰腺炎
肾前间隙与小网膜囊内由于有炎性积液,出现模糊的CT 值略高于水的低密度影,肾筋膜增厚、胃壁反应性局部增 厚
有时胰腺内与其邻近可见局灶性小的积液,它不能称为假 性囊肿,因为它们常常没有很好的被包裹,且为一过性的。
当覆盖在胰腺上的壁层腹膜被破坏时,炎性液体进入小网 膜囊,然后经过Winslow孔或直接穿过小网膜囊前面的腹 膜进入腹膜腔,引起腹膜炎。
6、少数胰头炎性肿块可引起胆管下端梗阻,从而出现胆管轻度到中度扩张,扩 张的总胆管多从上向下逐渐变细,终止于胰腺内,无变形或突然梗阻中断。
第三节 胰腺炎
慢性胰腺炎CT总结 ➢胰腺萎缩:节段性或弥漫性 ➢胰腺正常或增大:炎症导致胰腺体积增大,
大多为弥漫性,多数成炎性肿块,通常局 限于胰头 ➢胰管扩张:可累与整个胰管,也可以局限
第二节 正常胰腺解剖
胰头 与胰 颈以
第二节 正常胰腺解剖
二、胰腺的断层解剖 在CT上,胰腺多呈向前弯曲的带状结构,
轮廓光滑,可有分叶,密度均匀,CT值略 低于肝脏。一般胰头最大,到胰体、胰尾 逐渐变细。 空肠曲位于胰尾附近,如无造影剂充填,
第二节 正常胰腺解剖
主胰管位于胰腺实质内,体尾部中央,自 胰尾沿胰腺的长轴右行,沿途接受许多小 叶间导管,在十二指肠降部的壁内与胆总 管汇合形成肝胰壶腹,开口于十二指肠大 乳头。正常主胰管内径约2-4mm。
急性重症胰腺炎的诊断标准

急性重症胰腺炎的诊断标准急性重症胰腺炎是一种严重的胰腺疾病,常常会给患者带来严重的健康问题。
因此,及时准确地诊断急性重症胰腺炎对于患者的治疗和康复至关重要。
下面将介绍急性重症胰腺炎的诊断标准,希望能对临床医生和患者有所帮助。
一、临床表现。
急性重症胰腺炎的临床表现多样,常见症状包括剧烈的上腹疼痛、恶心、呕吐、发热等。
此外,患者还可能出现黄疸、腹部肿胀、心动过速等症状。
医生在诊断时需要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进行综合分析。
二、实验室检查。
在实验室检查方面,血清淀粉酶和脂肪酶水平的升高是急性重症胰腺炎的重要指标。
此外,白细胞计数和C-反应蛋白水平的升高也有助于诊断。
医生可以通过这些检查结果来判断患者是否患有急性重症胰腺炎。
三、影像学检查。
影像学检查对于急性重症胰腺炎的诊断同样至关重要。
腹部CT扫描是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可以帮助医生观察胰腺的形态和结构,发现胰腺炎的病变。
此外,MRI和超声检查也可以作为辅助手段进行诊断。
四、其他辅助检查。
除了上述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外,医生还可以通过其他辅助检查来帮助诊断急性重症胰腺炎。
例如,胰腺功能检查、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等检查方法都可以为诊断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综上所述,急性重症胰腺炎的诊断标准是一个综合性的诊断过程,需要医生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和其他辅助检查进行综合分析。
只有准确诊断,患者才能及时接受有效的治疗,提高康复的机会。
希望临床医生能够加强对急性重症胰腺炎诊断标准的学习和掌握,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胰腺的检查技巧

胰腺的检查技巧
以下列举了一些胰腺检查的常用技术和方法:
1. 超声检查:超声波通过皮肤对胰腺进行无创检查,能够观察胰腺的大小、形态、结构和血流情况,对胰腺炎、胰腺癌等疾病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2. CT扫描:胰腺CT扫描可以提供高分辨率的胰腺图像,对于胰腺炎、胰腺囊肿、胰腺癌等疾病的定性和定位有很高的准确性。
3. MRI:磁共振成像可提供更为详细的胰腺图像,尤其对于胰腺的血管供应和胰管结构的显示更为清晰,对于胰腺肿瘤的诊断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4.内镜超声:通过将超声探头放置在胃或十二指肠内,可以直接观察胰腺和周围器官的情况,对于胰腺肿瘤的发现和定位较为敏感。
5. ERCP:经胃镜或十二指肠镜进入胆总管或胰管,注入造影剂,通过X光观察胰腺管道的结构和有无梗阻,对于胆总管结石引发的胰腺炎、胰腺管结构异常等疾病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6.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结合内镜和X线的技术,可以同时观察到胆管和胰管的情况,对于胰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7. 胰腺活检:通过穿刺或手术方式获取胰腺组织样本,进行病理学检查,可以明确胰腺疾病的类型和性质。
需要注意的是,具体采用哪种检查技术,需要根据患者的病情和医生的判断来确定。
胰腺炎诊断标准

胰腺炎诊断标准
胰腺炎是一种常见的胰腺疾病,临床上常见的症状包括腹痛、恶心、呕吐、发
热等。
因为这些症状在其他疾病中也可能出现,所以对胰腺炎的诊断需要严谨的标准。
下面将介绍胰腺炎的诊断标准,希望能对临床医生和患者有所帮助。
1. 临床表现。
胰腺炎的临床表现主要包括腹痛、恶心、呕吐、发热等。
腹痛是最常见的症状,呈剧烈的阵发性疼痛,常位于上腹部并向后背放射。
恶心、呕吐也是常见症状,患者常有食欲不振。
发热则是由于炎症反应引起的。
2. 实验室检查。
血清淀粉酶和脂肪酶的升高是胰腺炎的重要实验室指标。
此外,白细胞计数增高、C反应蛋白升高等也是胰腺炎的常见实验室表现。
3. 影像学检查。
胰腺炎的影像学检查包括超声、CT、MRI等。
其中CT检查对胰腺炎的诊断有很高的准确性,能够清晰显示胰腺的形态和密度改变。
4. 诊断标准。
根据以上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胰腺炎的诊断标准主要包括
以下几点:
典型的临床症状,如上腹疼痛、恶心、呕吐等;
血清淀粉酶和脂肪酶的升高;
影像学检查显示胰腺的异常改变。
5. 注意事项。
在诊断胰腺炎时,需要注意与其他疾病进行鉴别诊断,如急性胆囊炎、胃溃疡、心绞痛等。
此外,对于部分患者可能需要进行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等
检查以明确诊断。
总之,胰腺炎的诊断需要综合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严格遵循
诊断标准,以避免漏诊或误诊。
希望本文介绍的内容能对临床医生和患者有所帮助,提高对胰腺炎的诊断准确性,为患者的治疗和康复提供帮助。
胰腺疾病的影像学诊断

胰腺疾病的影像学诊断胰腺疾病的影像学诊断介绍胰腺是人体内一个位于上腹部的重要器官,它负责产生消化酶和激素,对于人体的消化和新陈代谢起着重要作用。
胰腺疾病却是一种常见且严重的疾病。
影像学诊断在胰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影像学检查常见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包括超声、CT(计算机断层扫描)、MRI (磁共振成像)和内镜超声。
这些方法各有优势和适应症,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最合适的检查方法。
超声超声是一种非侵入性的检查方法,可以用来检查胰腺的大小、形态和结构。
超声对于诊断胰腺炎、胰腺癌、胰管结石等疾病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CTCT是一种三维断层扫描技术,可以提供高分辨率的胰腺图像。
CT可以检查胰腺的解剖结构、血供情况和病变的范围。
CT在诊断胰腺炎、胰腺癌、胰腺假性囊肿等疾病中得到广泛应用。
MRIMRI利用磁场和无线电波来胰腺的详细图像。
相比于CT,MRI对于软组织的显示更好。
MRI在诊断胰腺肿瘤、胰腺囊肿和胰腺的血管解剖等方面有独特的优势。
内镜超声内镜超声是一种将超声探头置于内镜前端的检查方法,可以直接观察到胰腺的细微结构。
内镜超声对于诊断胰腺囊肿、神经内分泌肿瘤和胰腺导管的病变等有重要价值。
常见疾病的影像学表现胰腺炎胰腺炎是胰腺发炎的一种疾病,常见的影像学表现包括胰腺的弥漫性肿大和密度增高,伴有邻近组织器官的炎症改变。
胰腺癌胰腺癌是胰腺最常见的恶性肿瘤,早期症状不明显,常被忽略。
影像学上,胰腺癌通常表现为胰腺的局部肿大、边界不清以及邻近组织的浸润。
胰腺囊肿胰腺囊肿是胰腺内形成的液体充填的囊性结构,常见的影像学表现包括胰腺内的囊性病变,并可能伴有壁结节或钙化。
胰腺假性囊肿胰腺假性囊肿是由于胰腺炎引起的胰腺组织坏死后形成的囊腔。
影像学上,胰腺假性囊肿常表现为胰腺内的囊性病变,并可能伴有周围器官的炎症改变。
胰腺结石胰腺结石是胰腺内形成的钙化物,通常与胰腺炎相关。
影像学上,胰腺结石常表现为胰腺内的高密度影像,并可能伴有胰腺的炎症改变。
胰腺炎诊断标准

胰腺炎诊断标准
胰腺炎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它可以分为急性胰腺炎和慢性胰腺炎。
诊断胰腺炎的标准主要包括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
一、临床表现
1.急性胰腺炎:主要表现为发热、腹痛、恶心、呕吐、腹泻等,腹痛多位于右上腹,可伴有肝脾肿大,可出现腹膜炎症状,如腹膜疼痛、腹壁压痛、反跳痛等。
2.慢性胰腺炎:主要表现为腹痛、腹泻、腹胀、恶心、呕吐、
体重减轻等,可伴有肝脾肿大,可出现腹膜炎症状,如腹膜疼痛、腹壁压痛、反跳痛等。
二、实验室检查
1.血液检查:急性胰腺炎可出现急性炎症反应,血液检查可出
现白细胞计数增高、血清C反应蛋白升高、血清谷丙转氨酶
升高等。
2.尿液检查:尿液检查可出现蛋白尿、白细胞尿等。
3.胰腺酶分泌检查:可检测胰腺酶,如胰蛋白酶、胰酸酶、胰
脂肪酶等,其中胰蛋白酶和胰酸酶的活性可明显升高。
三、影像学检查
1.超声检查:可见胰腺肿大、壁增厚、血流异常等。
2.CT检查:可见胰腺肿大、壁增厚、血流异常等,可更清楚地显示胰腺结构及病变部位。
3.核磁共振检查:可见胰腺肿大、壁增厚、血流异常等,可更清楚地显示胰腺结构及病变部位,可更准确地诊断胰腺炎。
四、诊断标准
1.急性胰腺炎:临床表现与实验室检查结果符合,且影像学检查结果显示胰腺炎病变,即可诊断为急性胰腺炎。
2.慢性胰腺炎:临床表现与实验室检查结果符合,且影像学检查结果显示胰腺炎病变,且持续时间超过6个月,即可诊断为慢性胰腺炎。
总之,诊断胰腺炎的标准主要包括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其中临床表现是诊断胰腺炎的重要依据,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可以更准确地诊断胰腺炎,从而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胰腺疾病的检查
一、胰腺的外分泌功能
胰腺的外分泌物总称为胰液,pH7.4~8.4。
主要成分为水、消化酶和碳酸氢盐等。
碳酸氢盐:中和胃酸和激活消化酶。
消化酶:包括淀粉酶、脂肪酶和蛋白酶等;蛋白酶又包括胰蛋白酶、糜蛋白酶、弹性蛋白酶等。
正常时,胰液只有很少一部分进入血液。
某些胰腺疾病可以使这些酶进入血液循环,导致血液中酶活性升高。
二、胰腺疾病的检查及其临床意义
(一)淀粉酶:
1.概述:属于α-淀粉酶,可通过肾小球滤过,是唯一能在正常时于尿中出现的血浆酶。
血液中淀粉酶主要来自胰腺、唾液腺,尿液中淀粉酶来自于血液。
同工酶:P-同工酶(胰型同工酶)
S-同工酶(唾液型同工酶)
2.测定方法:限定性底物法。
基本原理:把病人的标本(含淀粉酶)和作为底物的多糖一起进行反应后,测定反应后的剩余底物或产物来计算淀粉酶的活性。
现用限定性底物法,即用小分子低聚糖(如对硝基苯麦芽庚糖苷)作为底物,产生稳定的限定性产物,然后测定反应产物(发色团或葡萄糖)量来计算淀粉酶活性。
影响因素:①很多阴离子有激活淀粉酶的作用,其中以Cl-,Br-为最强;②血清甘油三酯浓度高时,可以抑制淀粉酶活性,应将标本加以稀释,以降低其影响;③肝素抗凝:由于Ca2+是淀粉酶分子组成的部分,一般抗凝剂如草酸盐,枸橼酸盐等因能与Ca2+结合,抑制淀粉酶活性而不宜应用。
同工酶测定:琼脂糖凝胶和醋纤膜电泳法。
3.参考值:限定性底物法。
血清淀粉酶≤220U/L(37℃)
尿淀粉酶≤1200U/L(37℃)
P-同工酶:血清115U/L;尿800U/L
4.临床意义:
(1)血清淀粉酶升高最多见于急性胰腺炎。
发病后2~12h活性开始升高,12~24h达峰值,2~5d后恢复正常。
急性胰腺炎时尿淀粉酶升高可早于血淀粉酶,而下降晚于血淀粉酶。
(2)监测急性胰腺炎的并发症:如胰腺假性囊肿,胰腺脓肿,血淀粉酶活性多持续升高。
(3)胰腺癌早期淀粉酶活性可见升高。
(4)腮腺炎、消化性溃疡穿孔、机械性肠梗阻等非胰腺疾病淀粉酶活性可中度或轻度升高。
(5)淀粉酶同工酶的测定有助于疾病的鉴别诊断。
P-同工酶升高或降低时,说明可能有胰腺疾患;
S-同工酶的变化可能是源于唾液腺或其他组织。
(二)脂肪酶:血清中的脂肪酶主要来自于胰腺;尿中测不到脂肪酶活性。
参考值:偶联法:13~63U/L
色原底物法:13~63U/L
临床意义:急性胰腺炎时,发病后24~72h内血清脂肪酶活性升高,一般持续10~15d。
脂肪酶活性升高多与淀粉酶并行,且脂肪酶活性升高持续的时间较长,所以在疾病的后期测定可能更有意义。
(三)胰蛋白酶:胰腺细胞合成两种主要的胰蛋白酶,通常是以无活性的酶原形式存在,即胰蛋白酶
原-1和胰蛋白酶原-2,它们分泌入肠道被肠肽酶激活,也可自身激活或被Ca2+、Mg2+等离子激活。
1.血清胰蛋白酶:虽然胰液中含有大量的胰蛋白酶,正常时却很少进入血循环,健康人血清中存在的主要为游离胰蛋白酶原-1,没有游离的胰蛋白酶。
急性胰腺炎时,血清胰蛋白酶和淀粉酶平行升高。
2.尿胰蛋白酶:
在急性胰腺炎时尿中胰蛋白酶原-2的浓度明显升高。
尿胰蛋白酶原-2阴性多半可以除外急性胰腺炎,而阳性结果时应做进一步检查以确定诊断。
尿胰蛋白酶原-2是一个比较敏感而特异的诊断指标(优于淀粉酶),被用做在急诊时的筛选试验。
现用的尿胰蛋白酶原-2的试纸条定性方法是基于免疫层析的原理。
(四)胰腺外分泌功能试验
1.促胰酶素-促胰液素试验(P-S test):本试验利用给胰腺以刺激,引起胰腺外分泌活动、测定给刺激物前、后的十二指肠液和血液各项指标。
从给刺激前、后各项指标的变化来评价胰腺外分泌功能。
2.对氨基苯甲酸试验(PABA test,BTP test):是一个简单易行的胰腺外分泌功能试验,利用胰糜蛋白酶分解所给药物的能力来判断胰腺外分泌功能。
例题
胰腺炎时的酶学检测包括:
A.淀粉酶、脂肪酶、磷脂酶A1
B.淀粉酶、脂肪酶、尿胰蛋白酶原2
C.麦芽糖酶、脂肪酶、胰蛋白酶
D.麦芽糖酶、脂肪酶、谷氨酰转肽酶
E.淀粉酶、脂肪酶、弹性蛋白酶
[答疑编号700834120101]
【正确答案】B
例题
有关淀粉酶叙述错误的是
A.可通过肾小球滤过
B.有两个主要的同工酶型
C.Cl-是淀粉酶的激活剂
D.测淀粉酶时常用糖苷(4NP-G7)做底物
E.淀粉酶检测的特异性和灵敏度都很高
[答疑编号700834120102]
【正确答案】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