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艺术欣赏PPT课件

合集下载

(2024年)古诗词赏析PPT课件

(2024年)古诗词赏析PPT课件

24
分组讨论,分享各自心得体会
学生按小组进行讨论,分享各 自对所选诗词的理解和感受。
2024/3/26
讨论内容可以包括诗词的意境 、情感、表达方式等方面。
小组内可以互相交流、提问、 探讨,促进对诗词的深入理解 和感受。
25
教师点评和总结
教师对学生的赏析和讨论进行点评, 肯定优点,指出不足,提出建议。
教师总结本次课堂互动环节,强调古 诗词赏析的重要性和意义,鼓励学生 继续加强对古诗词的学习和欣赏。
2024/3/26
教师可以从专业角度对诗词进行深入 解读和拓展,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和 探索。
26
THANKS。
2024/3/26
27
2024/3/26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 东流。”一句则常用来形容人内心的 愁绪之多、之深,也用来表达对逝去 时光的感慨。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一句 则常用来形容孤独、寂寞的心境,也 用来表达对自然的热词作品推荐
2024/3/26
19
同时期其他诗人作品介绍
2024/3/26
22
06
互动环节:课堂讨论与分享
2024/3/26
23
学生自选一首古诗词进行赏析
学生可以从课本或课外读物中自 选一首古诗词,提前做好准备。
赏析内容应包括诗词的背景、主 题、艺术手法、语言特色等方面

学生可以通过PPT、朗诵、表演 等多种形式展示自己的赏析成果

2024/3/26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
诗人通过描绘众鸟飞尽、孤云独去的景象,表达了自己孤独的心境。 同时,“相看两不厌”一句又透露出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向往。

《古诗词鉴赏》PPT课件

《古诗词鉴赏》PPT课件
加强实践与应用 建议学生加强实践与应用,如参加诗词朗诵比赛、创作诗 词作品等,将所学的古诗词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 自己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古迹、文物、历史人物等历史元素,营造厚 重深远的历史文化氛围
赠友送别诗
01
代表作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别董大》 等
风格特点
情感真挚,表达对友人的深情厚谊 和离别时的感伤与祝福之情
03
02
诗人群体
李白、王勃等为代表的赠友送别诗 人
意象运用
长亭、古道、芳草、杨柳等送别元 素,营造依依不舍的离别氛围
04
诗词的韵律、节奏和音韵美。
03 经典古诗词解读
《静夜思》-李白
诗歌背景
介绍李白的生平和创作背景,以 及《静夜思》的创作时间和地点。
诗句解析
逐句解读诗歌,分析诗中的意象 和情感表达,如“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 思故乡。”中所表现的孤独和思
乡之情。
艺术特色
探讨李白诗歌的艺术特色,如自 然、豪放、飘逸等,以及《静夜 思》中运用的比喻、夸张等修辞
有现代性的新作品。
影视音乐作品创作灵感来源影视作品中 Nhomakorabea古诗词元素
古诗词与现代艺术的融合
许多影视作品中都融入了古诗词元素, 如引用经典诗句、借鉴诗词意境等, 为作品增添了浓厚的文化底蕴。
一些艺术家将古诗词与现代艺术手段 相结合,创作出具有独特魅力的艺术 作品。
音乐作品中的古诗词元素
许多音乐作品也以古诗词为创作灵感 来源,通过音乐的旋律和节奏来表现 诗词的意境和情感。
社会价值
古诗词不仅是文学艺术的重要载体,还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对于传承 中华文化、弘扬民族精神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古诗词中的思想情感、审美追 求等也对现代社会具有启示作用。

古诗词鉴赏方法与技巧PPT课件

古诗词鉴赏方法与技巧PPT课件

要说,故“又开封”。②作者客居洛阳见秋风起,从
而引起对家乡亲人无限的深切思念,所以又打开信封
补写。
第24页/共35页
(四)语言特色
1、理解用字(词)的精妙(炼字)
问:某字(词)的含义/好处/作用是什么?
㈠动词 例: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㈡形容词
第25页/共35页
㈢叠词
例: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例: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叠词作用不外两种:增强语言的韵律感或是 起强调作用。
方法步骤: ①指出表达技巧(是什么); ②结合诗句说明具体怎样运用了这种技巧; ③此技巧传达出怎样的感情或有何作用。
第7页/共35页
归纳:表达技巧
主要包括修辞手法、表达方式和表现手法。
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对比、借代、夸张、排比、 对偶、衬托、用典、设问、反问)
表达方式:描写(白描—渲染,正面—侧面,实写— 虚写,动景—静景,细节描写)、议论、抒情等。
①三、四句寓情于景,“自”“空”二字写出了祠堂景虽美但无人 欣赏,衬托出诗人悼念诸葛亮以及无人到此的哀伤。②用刘备 三顾茅庐的典故衬托诸葛亮杰出的才能,表达诗人对诸葛亮的 敬仰之情。
第9页/共35页
(二)形象意境
问:①这首诗歌塑造了什么样的形象? ②试说说这首诗中的形象特点? ③通过诗中的形象塑造,表现了诗人怎
答题步骤:表现手法+作用(表达效果)+情感
(1)诗人的心境与环境和谐统一营造了静谧的 氛围。(2)写出了诗人闲适安逸的情趣
第22页/共35页
概括下列诗歌思想感情.
陇西行 (唐 陈陶)
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古诗词鉴赏ppt课件

古诗词鉴赏ppt课件

寓情于景
将情感寄托于景物之中, 通过对景物的描绘来表达 情感。
虚实相生
通过虚实结合,创造出一 种亦真亦幻的意境。
语言风格鉴赏
平易近人
用朴素自然的语言来表达情感, 不矫揉造作。
豪放奔放
用大胆、奔放的语言来表达情感, 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含蓄蕴藉
用委婉、含蓄的语言来表达情感, 让人回味无穷。
文化背景鉴赏
CHAPTER 05
经典古诗词赏析
李白的《静夜思》
详细描述
2. 诗词内容:这首诗共四句,每 句十个字,前两句描绘了明亮的 月光洒在床前,后两句表达了诗 人对家乡的深深思念。
总结词:李白是唐代伟大的浪漫 主义诗人,其诗风豪放、飘逸, 《静夜思》是其代表作之一,表 达了游子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1. 创作背景:李白在唐代宗宝应 元年(762年)离开长安,漫游天 下,写下《静夜思》,表达了他 在旅途中的孤独和思乡之情。
01
02
03
比喻
通过将两种不同的事物进 行比较,用熟悉的事物来 解释不熟悉的事物,使诗 词更加生动形象。
拟人
将无生命的事物赋予生命 ,使诗词更加生动形象, 表达出作者的情感。
夸张
通过夸大或缩小事物,突 出事物的特征,表达出作 者的情感。
意境鉴赏
情景交融
将情感与景物相互融合, 创造出一种超越现实的意 境。
古诗词在现代社会的应用价值
文化传承
古诗词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传承和发展对于维护和弘 扬中华文明具有重要意义。
艺术欣赏
古诗词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其精炼的语言、和谐的音韵和深刻的 意境都为现代人提供了艺术欣赏的享受。
教育培养
古诗词在语文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对于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审 美能力具有积极作用。

《诗词赏析》课件

《诗词赏析》课件
3 诗词的现实意义
诗词不仅仅是文字的艺术形式,更是对人生、社会和文化的深刻思考和表达。
诗词的历史价值
2
族的文化传统和精神追求。
诗词记录了中华民族的历史和发展,反映了
各个历史时期的社通过诗词的学习和欣赏,培养人们的审美能 力和思维方式,提升人文素质。
总结
1 诗词对人的启示
诗词可以激发人们的思考和创造力,给予人们美的享受和内心的满足。
2 诗词对人的影响
诗词可以塑造人们的情感表达和价值观念,影响人们的人生态度和行为方式。
诗词鉴赏技巧
诗词鉴赏方法
学习如何分析诗词的体裁、结构、 意象等要素,深入理解作者的意 图。
诗词鉴赏知识点
掌握一些常见的修辞手法、典故 和文化背景等,增强对诗词的理 解能力。
诗词鉴赏实例分析
通过实例分析,学习如何解读诗 词中的隐含意义和多重含义。
诗词的现实意义
1
诗词的文化价值
诗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代表了中华民
《诗词赏析》PPT课件
诗词赏析 PPT课件
什么是诗词?
定义
诗和词是中国古代文学的两种重要文体,表达了作者的情感、思想和审美追求。
特点
诗词以语言的精炼、意境的丰富和韵律的优美为特点,给人以美的享受。
分类
诗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词分为古词和近词,每种文体都有其独特的风格与特点。
中国古代诗词名篇欣赏
唐诗选读
欣赏唐代诗人的经典作品,领略他 们对时代和生活的独特见解。
宋词选读
品味宋代词人的婉约之美,感受他 们对爱情和自然的细腻描绘。
元曲选读
体验元代戏曲的风采,感受戏曲艺 术的独特魅力。
中国现代诗词名篇欣赏
新诗选读
感受现代诗人的独特表达方式,理解他们对当代社会和人生的思考。

2024届中考语文第二轮专题复习——古诗词赏析 教学PPT课件

2024届中考语文第二轮专题复习——古诗词赏析 教学PPT课件

2.咏物言志诗 咏物言志诗在内容上以某一物象为描写对象,抓住其某些特征着意描摹; 往往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其精神品格;常 用比喻、象征、拟人等修辞方法。 (1)形式标志:以物象为题,或“咏”“题”“赠”“赞”后加相关物象。 (2)内容特点:托物言志,借所咏之物表达自己的志向或品质,或表达 自己对生活的思考,对人、事的评价。 (3)结构章法:物——人——情。
10.白描 本是国画的一种技法,指纯用线条勾画,不加色彩渲染。后借用于文学 写作,指使用简练的笔墨,不加渲染烘托而描画出鲜明生动的形象的一 种描写方法。如: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温庭筠《商山 早行》)第二联两句诗,就是六个名词,即六种景物的组合,没有任何 修饰语,集中地表现了早行的辛苦。在鸡鸣声起,残月未落之时,冒着 寒霜上路,可见早行辛苦。
8.借古讽今 这是咏史诗中常见的表现手法,借历史上的事件来讽喻当朝。如:折戟 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杜牧《赤壁》)此诗借一件古物兴起对历史的慨叹,以两个美女象征 国家的命运,借古讽今,告诫统治者不要寄希望于侥幸。
9.渲染 我国传统画技之一,后借用来指文艺创作中突出人物形象和环境所采用 的强调、反复等多方面着意铺叙的写作技法。如:爷娘闻女来,出郭相 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木兰诗》)这些诗句写花木兰替父从军凯旋后返回故居的情景,充 分渲染了花府一家老小迎接木兰还家的热闹气氛。
二、古代诗歌常用的艺术手法
1.直接抒情 即作者在文中把内心强烈的感情不加掩饰地直接叙述出来,让强烈的感 情直接倾泻而出。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 然而涕下!(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全诗以慷慨悲凉的基调,通过登 幽州台直接表达了诗人功业难就、空怀壮志的悲愤和失意苦闷的情怀。

《卜算子咏梅》课外古诗词欣赏PPT课件

《卜算子咏梅》课外古诗词欣赏PPT课件

米开朗琪罗:忧郁症患者,是一个恨不得把整座山 都雕出生命的工作狂,一个舍弃欢乐,享受痛苦的 英雄。作者让我们了解到了米开朗琪罗十分矛盾而 又复杂的心理,他有着对自己行为的极端厌弃,因 为就连他自己都知道自己是一个十足的弱者和懦夫。 心灵的折磨和奴隶般无休止的劳作,使他的一生饱 受折磨,对他而言生命就是恐怖的地狱。
末句具有扛鼎之力,它振起全篇,把前面梅花的不幸处境,风雨侵凌,凋残零落,成泥作尘的凄凉、衰 飒、悲戚,一股脑儿抛到九霄云外去了。“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作者从民族国家的利益出 发,做出生命的表白。悲忧中透出一种坚贞的自信。词人借梅言志,曲折地写出险恶仕途中坚持高沽志 行。不媚俗.不屈邪.清真绝俗,忠贞不渝的情怀与抱负。这首咏梅词.通篇来见“梅”字.却处处传 出“梅”的神韵.且作者以梅自喻。比必寄托。物我融一。对梅的赞咏中,显示词人身处逆境而矢志不 渝的崇高品格。
下半阕写梅花的灵魂及生死观。梅花生在世上,无意于炫耀自己的花容 月貌,也不肯媚俗与招蜂引蝶,所以在时间上躲得远远的,既不与争奇 斗妍的百花争夺春色,也不与菊花分享秋光,而是孤独地在冰天雪地里 开放。同时,不论外界舆论如何,我以不变应万变,只求灵魂的升华与 纯洁,即使花落了,化成泥土了,轧成尘埃了,我的品格就像我的香气 一样永驻人间。

整 文 赏 析
词的上半阕着力渲染梅的落寞凄清、饱受风雨之苦的情形。陆游曾经称赞梅花“雪虐风饕愈凛然,花中气节最高坚”(《落梅》)。梅花 如此清幽绝俗,出于众花之上,可是“如今”竟开在郊野的驿站外面,紧临着破败不堪的“断桥”,自然是人迹罕至、寂寥荒寒、倍受冷 落、令人怜惜了。无人照看与护理,其生死荣枯全凭自己。
宋宋

代词
文是
学一 的种 最宋 高代

古诗词鉴赏 (共38张PPT)

古诗词鉴赏 (共38张PPT)

例:
遣 怀 杜牧
落魄江湖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
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①诗中“楚腰纤细”典出《韩非子•二柄》:“楚灵王 好细腰,而国中多饿人。”“
②“掌中轻”典出《飞燕外传》,指汉成帝皇后赵飞燕, “体轻,能为掌上舞”。诗人借用这两个典故意在说明 自己也曾沉湎酒色,放浪形骸。
③诗中“十年”与“一觉”相对,给人以“很久”与 “极快”的鲜明对比感,显示出诗人感慨之深。纵观全 诗,可以发现诗人所遣之怀,不仅有忏悔之意,还有前 程恍惚如梦之意。
拓展训练: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梦中作① 欧阳修
夜凉吹笛千山月,路暗迷人百种花。 棋罢不知人换世②,酒阑③无奈客思家。 【注】①本诗约作于皇祐元年(1049),当时作者因支持 范仲淹新政而被贬谪到颍州。②传说晋时有一人进山砍柴, 见两童子在下棋,于是置斧旁观,等一盘棋结束,斧已烂掉。 回家后发现早已换了人间。③酒阑:酒尽。
6、揭示写作时间、地点、背景、事件、 主旨等。
练习:
邯郸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注]冬至:二十四节气之一,唐朝时是 一个重要节日。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思乡
《咏素蝶诗》——
1、交代写作对象(素蝶)2、点明诗歌的类别(咏物诗) 3、暗示写作手法(托物言志)
思乡 、思亲;人生的园满、 缺憾;幽静、美好


离别、留恋、伤感、春 天的美好;
菊 花 高洁、隐逸
梧 桐 凄凉悲伤
浮 云 漂泊
意象与情感
杜 鹃 凄凉、哀伤 鹧 鸪 旅途艰险、离愁别绪 寒 蝉 悲凉 鸿 雁 思乡怀亲之情、 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品质的202强0年1者0月的2日赞美。
4
二、渲染烘托
通常有一句话叫触景生情,看来是先有了景,而后才生发出人 之喜怒哀乐的情来。我国古典诗歌常常利用美感的差异性,利用心 情不好同美景的矛盾,来渲染和烘托内心不快的情绪。这种写法可 使诗歌更含蓄,更深邃。
我们来看王昌龄的《闺怨》:“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 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叫夫婿觅封侯。”
2、作者这两首诗的抒情风格迥异,试具体回答它们在描写景物时, 寄寓了怎样不同的情感。
1答:两首诗同写雨景,前者主要写雨前景,后者主要写雨中景和 雨后景。
2答:前者通过描写雷雨之前的自然特征,有力地烘托了作者的雍
容气度和开阔的胸襟。后者通过描绘两幅雨后小景,婉曲地表达了
诗人对像桃李那样惧怕风雨的弱者的鄙视,对像青草一样具有坚韧
1答:都是以杨柳作为抒写感慨的依托。刘禹锡的这首是送别 诗,由于诗中有“春风、酒旗、挥袂”等场景气氛作为烘托,诗人
眼中的“垂杨”就寄寓了脉脉的温爱与友情。韦庄在诗中写柳时,
用了“无情、依旧”,意思是说眼前的台城柳不解人世沧桑,此处
深寓着202历0年1史0月兴2日亡的无限伤痛。
2020年10月2日
3
阅读下面两首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西楼》(宋•曾巩):“海浪如云却却回,北风吹起数声雷。朱 楼四面钩疏箔,卧看千山急雨来。”
《城南》(宋•曾巩):“雨过横塘水满堤,乱山高下路东西。一 番桃李花开尽,唯有青青草色齐。”
1、从写景这一层面看,以上两首诗是同中有异的,请作具体说明。
长亭更短亭。
开头两句凭高远眺,所见之林自然是平的。而且显示出山林的
广远,弥漫在一片冥蒙的烟景中。山是青绿色的,在“暝色入高楼”
的时候,这山的颜色应是暗淡的,说“碧”已够奇妙,可是又说这
碧山在伤心。山是自然界的景物,它本无知,是把人的感情移到了
山上,这山便有生命、有感知而人格化了。寓情于景,比径直抒情,
前者说,船行已远,到了水天相接的地方,看不见了。这时只
望见长江奔流到天际。后者说,挥手告别,马鸣萧萧。依依惜别之
情,寓于帆影、碧空、长江流水和萧萧马鸣的景物中了。
2020年10月2日
2
有的诗,诗人虽在景物中寄寓着深情,但从字面上是看不出来的。
南宋词人蒋捷有一首自抒身世的小词《虞美人•听雨》:少年 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 天明。
少妇春日上楼,见到野外的春色,寂寞的愁思油然而生,好象 这愁思是由春色勾引起来的。这是用和谐的景物,反衬不和谐的心 情,更突出了思妇孤寂忧愁的内心情绪。春满眼前,本来正好赏玩, 景生情202时0年1而0月情2日异于景,两相径庭,更见出诗中主人公忧伤之深5。
同样的手法,在杜甫的诗中也可以看到。“感时花溅泪,恨别 鸟惊心”,是以花鸟这样美好的景物,写“国破山河在”的悲痛, 就更见出诗人悲痛之深。
所以,同样的枫叶,在游目骋怀的杜牧看来,是“停车坐爱枫
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在长亭送别的崔莺莺看来,却是“晓来
谁染霜202林0年1醉0月,2日总是离人泪”。
6
同样是菊花,在坚贞不屈的郑所南笔下,是“宁可枝头抱香死, 何曾吹落西北风”,在利禄薰心的陈淑达笔下,却是“但令逢采摘, 宁辞独晚荣”。
同样的蝉鸣,身任皇帝秘书监、志得意满的虞世南说:“居高 声自远,非是藉秋风。”(《咏蝉》)失去人生自由的骆宾王则说: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在狱咏蝉》)。
一、寓情于景
诗词里面的景和情,一般说,景指景物,情指人的感情。景,
是客观存在,是外显的;情,是人的主观感受,是内蕴的。当诗人
不直接抒情而寄寓景物时,就要求所选择的景物与人的思想感情相
契相通。如果景是“形”,情是“神”的话,那么这“景中之情”
最好“形神兼备”。
如李白的《菩萨蛮》: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暝 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
其情岂202不0年1更0月深2日。
1
景和情出现在诗词里面,往往有种种不同的情况。最常见的是 先景后情,情因景生,即所谓触景生情。不少的词上阕写景,下阕 写情,似乎已成为常规。但也有一些诗人,当他们感情奔涌时,忽 然掉转笔锋写景去了。可是仔细一看原来景中含情,比照直把感情 倾吐出来,更真切深厚。
李白两首送行诗结尾,一说:“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 际流。”(《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一说:“挥手自兹去,萧 萧班马鸣。”(《送友人》)
红花是是艳丽的,当元稹慨叹行宫的昔盛今衰时,他却写了 “宫花寂寞红”(《行宫》)这样的句子。
再读读“风暖鸟声碎,日高花影重”(杜荀鹤《春宫怨》), 春光如此美好,而这位“早被婵娟误,欲妆临境慵”的宫女却发出 了深深的哀怨!
以上不难看出,作者笔下的景物 不仅有人的感情,而且寓有 人的气质,人的心声和灵魂。
这首词概括了作者的一生:客舟听雨,江阔云低,雁叫西风。
老年时的生活情景是:僧庐听雨,两鬓星霜。年月不同,生活异趣。
少年时的欢乐,壮年时的漂泊,老年时的凄凉,全是通过景来表现
的。作者没有直接抒情,而寓于景中的情,却更深沉,更凝重。词
的最后两句,与前面的写法不同,却是直抒心怀了。
阅读以下两首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杨柳枝》 (刘禹锡):“城外春风吹酒旗,行人挥袂日西时。 长安陌上无穷树,唯有垂杨管别离。”
《台城》 (韦庄):“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无情 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1、以上两首诗的作者在寻找抒情媒介时有什么共同之处?同时又 产生了怎样的差异?
2、类似“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这种抒发物是人非 的感慨,在凭吊、怀古类的古诗词中不胜枚举,请再举一例。
同一夕阳,李商隐说“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乐游 原》),他表达的是无奈、痛惜之情;朱自清反其意而用之“但得 夕阳无限好,何须惆怅近黄昏”,他表达的是旷达、自安之情;而 叶剑英在《八十书怀》中说“老夫喜作黄昏颂,满目青山夕照明”, 他抒发的是乐观、豪迈的胸臆。
总而言202之0年1,0月景2日物虽同,却因人之情不同而异,情始终是主导的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