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娲造人》优秀教案
幼儿园优质课-《女娲造人》教案合集七篇

《女娲造人》教案合集七篇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帮大家整理的《女娲造人》教案7篇,欢迎大家阅读。
《女娲造人》教案篇1教学目标1、整体感知故事情节,初步感受想像力的作用。
2、探究神话故事的魅力,并运用创造性想像修改神话。
3、拓展延伸,激发学生探求未知领域的欲望:追寻人类的起源。
教学重点探究神话故事的魅力激发学生探求未知领域的欲望课前准备学生:读课文,了解故事情节。
教师:准备相关资料及课件教学过程一、师生对话导入新课在丰富多彩的语文天地里有一块古代文学的瑰宝,它就是人类童年时期的一个产物——神话。
请同学们浏览屏幕上中国古代神话的几个片段。
能说出它们的名称吗?教师:投影中国古代神话(盘古开天、夸父逐日、钻木取火、女娲造人等);学生:说出名称。
教师:说起女娲,同学们可能并不陌生,能说说你看到过的有关女娲的神话名称吗?学生:说(如精卫填海、黄帝的故事、女娲补天等);师:今天我们重点欣赏《女娲造人》,投影课题及女娲造人画像。
较阅读,整体感知故事情节,初步感受想像力的作用。
1、学生读一读《风俗通》的记载文字,然后说说大致意思,再朗读课后练习一中的译文。
2、学生与作者对话。
A、“我根据《风俗通》里的有关资料改编了一个《女娲造人》的故事,请你们到《神话故事新编》里去看看,期盼你们的回应:你们更喜欢哪一篇,为什么?”——作者:袁珂学生快速阅读课文,尽快给作者回应。
(要点:丰富的内容;生动的故事情节)B、“如果喜欢,请把它推荐给你的朋友。
——作者:袁珂”这是作者听了刚才同学们的评价后反应,那就让我们把生动的故事情节先复述给班里的同学听听,好不好?学生复述故事情节。
1、看课文,做好复述准备2、一位学生复述学生评议教师补充:自我对照,课外改进后说给你们的朋友或父母兄妹听听。
五、师生共同探究课文的魅力。
教师引导:这篇课文好像为我们打开了一扇艺术之门。
《女娲造人》优秀教案设计五篇

《女娲造人》优秀教案设计五篇神话是古代劳动人民对其所接触的自然现象、社会现象,不能正确地解释而通过想象创造出来的故事。
以下是职场和大家分享的《女娲造人》优秀教案设计五篇的参考资料,提供参考,欢送你的参阅。
《女娲造人》优秀教案设计1知识与技能:1、积累“女娲.澄清.幽光.灵敏.绵延.神通广阔.莽莽榛榛”等词语2、初步理解神话故事的特点3、理解有关人类起的神话故事。
4、.激发学生探究关于人类起,进化的科学知识的兴趣。
过程与方法:1、体会想象联想在神话中的作用。
经过比拟,掌握想象的方法和思路。
2、学习文章对原有故事的人性化的演绎与扩大,培养改写神话故事的本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体会文中女娲朴实感人的母亲形象。
【教学重点】1、激发和训练学生大胆而新奇的想像。
2、对人类诞生的喜悦感。
【教学难点】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学生:熟读课文,熟悉故事情节。
老师:投影仪。
【教学方法】1、复述法。
文章粗浅易懂,经过复述故事把握文章的资料。
2、讨论法与点拨法相结合。
本故事性强,洋溢着一种天真的新颖感,课堂教学以学生活动为主,比方本文是根据古代神话故事改写的,可经过比拟,获得对于联想想象的方法,思路的启示。
在学生讨论交流过程中,老师可在疑难处给予指导点拨。
3、研究拓展。
为了激发学生兴趣,开阔其视野,搜集整理有关人类起的神话和科学资料。
【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课文在奇幻的神话世界里,有隔河相望的牛郎织女,有对月流珠的在岸鲛人......那么,人,是从哪里来的对这个兴趣的话题,今日我们再看看远古时代的人们是如何理解的。
二、复述故事情节,理解本文联想与想像手法的运用①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熟悉情节。
②投影出示《风俗通》里的两那么短文,然后让学生复述课文故事情节,其他学生边听边在课文中划出投影中的短文所没有的资料。
待复述完后,讨论整理归纳,看看课文中丰富了哪几个情节。
这个环节一要靠学生课前预习,熟悉课文资料。
2023关于《女娲造人》教案锦集五篇

2023关于《女娲造人》教案锦集五篇《女娲造人》教案篇1教学目标1.掌握本课重点生字词。
2.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女娲是怎样一步一步创造出人类的。
3.体会这个神话故事想象丰富的特点。
4.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把握课文内容,说说女娲是怎样一步一步创造人类的。
教学难点体会女娲为人类所作的贡献,感受人的可爱与生动,给世界带来的精彩与生机。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揭题质疑1.导语:据说,普罗米修斯被称为“人类的大恩人”,除了因为他偷取火种,造福人类,更重要的是因为他是人类的创造者。
而在我们中国的神活传说中,创造人类的天神则是女娲。
今夫,我们就来学习女娲造人的故事。
2.教师板书课题:女娲造人。
3.认识人物:学生根据课外阅读经历,谈谈对女娲的认识。
4.教师适当小结,引导对课题质疑:是的。
传说中,女娲是一位人首蛇身的女天神,她心地善良,而且神通广大,为人类做过许多好事,她被称为人类的始母,因为传说中,人类就是她一手创造的。
那么,看了“女娲造人”这个课题,你想了解些什么呢?5.学生自由根据课题质疑,教师适当加以梳理、板书。
⑴女娲为什么要创造人类?⑵女娲是怎样创造人类的?6.教师小结导读:让我们带上问题去阅读,到故事中去寻找答案吧。
二、自学解疑,把握内容1.教师出示自学提纲,引导独立阅读及合作交流。
⑴认真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⑵遇到生字新词,多读读认认,加以理解。
⑶思考刚才质疑的问题,小组交流,讨论解疑。
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故事的主要内容。
2.学生认真自学,教师巡视,了解学情,并进行个别指导。
3.小组交流解疑。
4.自学反馈,全班互动。
⑴指名分段朗读课文,集体评议,纠错正音。
⑵提出文中不理解的字词,讨论交流,正确理解。
莽莽榛榛:草木丛生的样子。
神通广大:形容本领高超,无所不能。
生气蓬勃:富有生命力和活力。
绵延不绝:延续不断,文中指世代相传。
疲倦不堪:形容非常疲乏。
不堪,表示程度极深。
⑶针对质疑,逐题解疑,感知故事内容。
《女娲造人》教案集合五篇

《女娲造人》教案集合五篇《女娲造人》教案篇1教学目的:1.理解联想和想像手法的运用。
2.感受文中所表现的喜悦之情。
3.初步了解神话故事的特点。
4.热爱生命和生活。
教学重点、难点:1.大胆而新奇的想象。
2.对人类诞生的喜悦感。
教学过程:一.导入:神话动画片导入二.出示教学目标、重点难点。
三.作者简介:袁珂,神话学家。
四.关于神话五.检查生字词预习情况六.全班集体朗读课文七.探究品味(一)复述课文,对照《风俗通》中关于女娲的记载,找出课文中丰富了哪些内容,哪里最见作者的想像力。
(二)对女娲形象的认识:她哪里是神,她分明是人。
(三)感受课文中对人类诞生的喜悦感:人类创造成功的喜悦感;人类自身对获得生命的欢呼。
(四)想像是神话的亮点,马克思关于神话的论述。
八.放《女娲造人》动画片。
总结课文主要内容。
九.拓展运用:读神话《盘古开天地》后回答问题。
十.放神舟五号飞船记录片:女娲造人,体现了人类可贵的创造力与探求精神,也使我感受到生而为人的自豪。
今天,我们面对的广大世界,依然有许多未知的领域,等待我们去探求,去感受那种创造成功的喜悦。
十一.布置作业:(一)收集有关神话,讲给别人听。
(二)阅读综合性学习中,关于人类起源的资料。
(三)想像出一种女娲造人的新办法。
《女娲造人》教案篇2【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神话极其特点。
2、了解鲜明的人物形象,甘受文中所表现的喜悦之情。
3、初步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教学重点】1、了解鲜明的人物形象,感受文中所表现的喜悦之情。
2、初步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教学难点】理解文中想象的作用,感受文中所表现的喜悦之情。
【教学方法】速读法跳读法合作探究法【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我国古代也有许多神话故事,下面请同学们看图片,辨析说出是哪则神话,导入课文《女娲造人》。
2、出示学习目标。
二、知识积累1、有关神话有关神话神话是古代劳动人民对其所接触的自然现象、社会现象,不能正确地解释而通过想象创造出来的故事。
《女娲造人》优秀教案优秀6篇

《女娲造人》优秀教案优秀6篇《女娲造人》教案5- 篇一女娲造人一、教学目标1、增强对“人”自身的思考与认识。
2、把握文章的内容,清晰地了解这个神话是如何展开想像的。
3、进一步把握神话的特点。
二、学生分析学生对女娲造人的故事或多或少有一定了解,故事具有较强的吸引力,文章浅显易懂,容易激发学生阅读和研讨的兴趣。
本文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促进学生的发展:一是自读能力;二是联想与想像的能力;三是对“人”的自身发展作进一步思考。
三、教学过程1、开门见山导入师:生命是怎样产生的?人类是怎样产生的?这些问题,千百年来,都是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
各个民族都有关于人类起源的民间传说。
这些传说非常有趣。
请学生讨论,发表见解。
出示课题《女娲造人》。
2、阅读译文,尝试想像师:我们一起来看一看“研讨与练习”第一题,看看此题中两则短文的译文。
这两则译文写了哪些内容?请加以概括。
概括的语言尽可能简洁,在能够说清楚的前提下,字数尽可能少一些。
请把概括内容批注在书上。
生:(独立阅读,概括批注)。
师:好,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两段译文有哪些要点。
生:可以从四个方面来概括:(1)天地无人;(2)女娲造人;(3)造更多的人;(4)婚姻育人。
师:这四点基本上能够概括这两则短文的主要内容,语言也很简洁。
我们看原文是非常简单的,没有生动的情节,但有人将这则短文扩展成一个栩栩如生、具有很强吸引力的神话故事。
要扩写这必须展开想像,加入一些内容。
请同学们合上书,围绕刚才提炼出来的四个要点,快速展开想像,自编一个神话故事,并在草稿纸上记录自己的故事提纲。
生:(构思自己的神话故事)。
师:大家相互讲,讲了故事后,请推荐一位构思奇妙、讲述生动的同学上台,把自己的故事奉献给全班同学。
生:(一位同学上台讲述故事)。
师:(点评。
点评的标准是:(1)故事是否紧扣了四个要点?(2)想像是否奇妙,大胆?(3)叙述是否生动?)3、阅读课文,比较想像师:我们自己编述了故事,也听了同学讲的故事,四川新繁有一位名叫袁珂的作家,他根据这四点内容编写了一个名《女娲补天》的故事,作家和我们都是根据同一个材料编的故事,请大家读读课文,看看他编的故事有什么不同?请大家快速阅读课文。
2024年《女娲造人》教案汇编6篇

2024年《女娲造人》教案汇编6篇《女娲造人》教案篇1(约2371字)教学目标:1、比较阅读,整体感知故事情节,初步感受想象的作用。
2、探究阅读,体会神话故事中想象的魅力。
3、拓展阅读,试运用创造性想象扩写神话。
教学重点:1、体会神话故事中想象的魅力。
2、把握想象的特点,尝试运用大胆合理的想象。
课前准备:学生:读课文,了解故事情节教师:相关资料与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课文大家喜欢神话吗?你们熟悉的神话都有哪些?(生答:盘古开天辟地、嫦娥奔月、后羿射日、夸父追日……)那么这些故事是不是真有其事?明明知道这些并不存在,可我们听起来还是觉得津津有味,为什么?(生答:故事有趣、神奇,有神秘色彩,想象奇特……)确实如此,神话故事当中有丰富的想象,奇妙的情节,瑰丽的色彩,以及奔放的情感。
它表现了“人类童年时代的天真”,具有“永久的魅力”。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奇妙的神话世界,感受一下女娲抟土造人的神奇。
二、比较阅读,整体感知故事情节,初步感受想象的作用。
1、请大家把书打开到153页,齐读课后习题下面的词语。
然后小声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①将课文与课后《风俗通》中的短文比较阅读。
你更喜欢哪一篇,为什么?②比较后筛选,课文中哪些情节更能体现作者的想象力?有感情地读一读。
2、小组交流后明确:①大多数同学更喜欢课文。
袁珂的《女娲造人》是根据《风俗通》中的两则短文改编的。
《风俗通》中的短文想象大胆,情节较简单,是故事的骨架。
袁珂的《女娲造人》在此基础上,想象更丰富,情节更具体,使得故事血肉丰满。
②更能体现作者的想象力的情节,如:女娲造人的动机、造人的过程、人类诞生后的喜悦感、女娲的喜怒哀乐……挑出语段品读,着重体会人类诞生的喜悦感。
3、给大家提高点要求,能不能用你的口头语言,再现这个生动有趣的故事?讲故事:选择自己喜欢的情节讲述,尽量投入感情,表述连贯,力求生动。
说明:同位之间合作,互相讲述;推荐两三个同学当众讲述,鼓励借助肢体语言表现。
《女娲造人》教案

《女娲造人》教案【精华】《女娲造人》教案3篇《女娲造人》教案篇1教学目标1、比较阅读,整体感知故事情节,初步感受想象的作用,《女娲造人》教案设计。
2、探究阅读,体会神话故事中想象的魅力。
3、拓展阅读,试运用创造性想象扩写神话。
教学重点1、体会神话故事中想象的魅力。
2、把握想象的特点,尝试运用大胆合理的想象。
课前准备学生:读课文,了解故事情节教师:相关资料与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课文大家喜欢神话吗?你们熟悉的神话都有哪些?(生答:盘古开天辟地、嫦娥奔月、后羿射日、夸父追日……)那么这些故事是不是真有其事?明明知道这些并不存在,可我们听起来还是觉得津津有味,为什么?(生答:故事有趣、神奇,有神秘色彩,想象奇特……)确实如此,神话故事当中有丰富的想象,奇妙的情节,瑰丽的色彩,以及奔放的情感。
它表现了“人类童年时代的天真”,具有“永久的魅力”。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奇妙的神话世界,感受一下女娲抟土造人的神奇。
二、比较阅读,整体感知故事情节,初步感受想象的作用。
1、请大家把书打开到153页,齐读课后习题下面的词语。
然后小声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①将课文与课后《风俗通》中的短文比较阅读。
你更喜欢哪一篇,为什么?②比较后筛选,课文中哪些情节更能体现作者的想象力?有感情地读一读。
2、小组交流后明确:①大多数同学更喜欢课文。
袁珂的《女娲造人》是根据《风俗通》中的两则短文改编的。
《风俗通》中的短文想象大胆,情节较简单,是故事的骨架。
袁珂的《女娲造人》在此基础上,想象更丰富,情节更具体,使得故事血肉丰满。
②更能体现作者的想象力的情节,如:女娲造人的动机、造人的过程、人类诞生后的喜悦感、女娲的喜怒哀乐……挑出语段品读,着重体会人类诞生的喜悦感。
3、给大家提高点要求,能不能用你的口头语言,再现这个生动有趣的故事?讲故事:选择自己喜欢的情节讲述,尽量投入感情,表述连贯,力求生动。
说明:同位之间合作,互相讲述;推荐两三个同学当众讲述,鼓励借助肢体语言表现。
女娲造人优秀教案

女娲造人优秀教案女娲造人优秀教案「篇一」一、设计思想《女娲造人》是神话故事,是通过丰富的想像与联想的运用来激发学生探求未知领域的欲望,表现在远古时代人们对人类自身来源的好奇和探索,以及在当时社会生活条件下所作出的极富想象力的解释在学习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联想和想象的能力。
二、教材分析:本文是一篇想象丰富的神话,作者以大胆新奇的想象在原有故事的基础上进行富有人性化的扩写,再现女娲造人的整个过程,使得这个古老的传说充满生活气息。
三、学情分析1、学生水平差异较大,基础好的学生能很快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及主题思想,而基础差的必须要做预习好!2、学生学习本文时,可能会遇到的最大问题联想和想象的运用。
3、学生在遇到难题的时候采用合作,讨论的方法去解决。
四、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积累“女娲、澄澈、幽光、灵敏、绵延、神通广大、莽莽榛榛”等词语。
(2)、了解神话的特点。
(3)、了解有关人类起源的神话故事。
2、能力目标(1)、体会想像联想在神话创作中的作用。
通过比较,掌握想像的方法和思路。
(2)、激发学生探究关于人类起源、进化的科学知识的兴趣。
(3)、学习文章对原有故事的人性化的演绎与扩充,培养改写神话故事的能力。
3、情感目标感受体会文中女娲朴实感人的母亲形象。
五、教学重难点1、体会想像联想在神话创作中的作用。
通过比较,掌握想像的方法和思路2、激发学生探究关于人类起源、进化的科学知识的兴趣六、教学策略与手段本课教学中采用博文课堂教学模式,预习检测、师生互动、课堂检测等七、课前准备教师:多媒体学生:熟读课文,熟悉故事情节。
女娲造人优秀教案「篇二」设计思想:《女娲造人》是神话故事,是通过丰富的想像与联想的运用来激发学生探求未知领域的欲望,表现在远古时代人们对人类自身来源的好奇和探索,以及在当时社会生活条件下所作出的极富想象力的解释在学习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联想和想象的能力。
教材分析:本文是一篇想象丰富的神话,作者以大胆新奇的想象在原有故事的基础上进行富有人性化的扩写,再现女娲造人的整个过程,使得这个古老的传说充满生活气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女娲造人》教案
胡金店中学周志安
教学目标:
1.积累文中生字词,了解一些古代神话故事。
2.整体感知故事情节,感受女娲形象特点。
(重点)
3.对比阅读,体会想象的魅力和细节描写的作用。
4.拓展延伸,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难点)
教学方法:课堂上要体现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法,采用讨论法。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激发兴趣
出示一个“脑筋急转弯”题,由此引出人类起源的话题,并介绍两种关于人类起源的传说,进而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来看看我国远古时代的人们对人类诞生的看法—《女娲造人》。
(板书课题)
二、课内课外,知识积累
1.积累一些神话传说:
后羿射日,嫦娥奔月,夸父逐日,精卫填海,大闹天宫等。
2.课文重点字词积累。
三、速读课文,整体感知
快速阅读课文,感知故事情节:
请你用自己的话,简要概况本文所讲的故事。
四、细读课文,理解形象
结合课文中的具体内容,说说女娲的形象。
五、对比阅读,合作探究
1.本文根据《风俗通》而改写,参考译文看看本文丰富了哪些内容?
2.出示《风俗通》译文:
通常说天地开辟以后,还没有人类。
女娲揉团黄土造成人。
这项工作太费力了,女娲忙不过来,就把一跟绳子放到泥浆中,拉出来 ,溅出的泥点子就成了人。
所以后来有富贵的人是捏出来的黄土人;贫贱者一般是用绳子甩出来的人。
女娲在神祠里祷告,祈求神任命她做女媒。
于是女娲就安排男女婚配。
3.参考回答:女娲造人的动机、女娲造人的具体过程、人造出来后欢心喜悦的场面、女娲的心理活动、女娲的喜怒哀乐…………
六、课堂拓展,发散思维
开展“让我们展开想象的翅膀”的改写活动:
本文作者在《风俗通》的基础上增加了女娲造人的原因、方法,并加进女娲的情感、人的喜悦,这是作者的想象。
同学们能不能以自己的想象来改编“女娲造人”的故事呢?可就造人的原因、造人的方法、怎样造更多的人等方面来改编。
七、课后作业
我们知道人类是由猿猴进化而来的,那么未来人类又将发生怎样的变化呢?充分发挥你的想象力。
请你对未来的人类外形和生活作一个合理的推测。
并将自己的想象写成一篇小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