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技室课程标准及实施方案

劳技室课程标准及实施方案
劳技室课程标准及实施方案

一、研究背景

劳技学科把“重视操作,强调设计,手脑并用”作为新一轮课改的指导思想。与一期课改相比,教材覆盖的知识更广、技术内容更丰富、更贴近现实生活。倡导自主探究,实践体验和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鼓励了学生敢于质疑,敢于实践,敢于创新,追求卓越,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创造有利条件。

在实践过程中劳技教育由于受到师资、设备、场地诸多因素的影响,在劳技一期课改中由市教育局统一按教材配置足额的机器设备和工具,使得劳技教学改革能够顺利进行。但二期课改资金下拨职责不明,每年金额不足。现有的场地有限,硬件设施与新教材要求有差距,使得新增的学科教室设施满足不了学生的操作需求。新课程标准与教材与现有条件的结合的正常实施是值得深入研究。

二、教学改革策略与实践

本校是由中青年组成的教师队伍,每位教师各有所长,各有所能,组内教师充分发挥集体智慧,加强对新课程标准、教材的学习与研究,大胆尝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加强学习,转变理念,提高认识。教师以二期课改为契机,加强理论学习和专业知识的培训,认真学习新的课程标准,通过学习转变理念对过去侧重于采用模仿的方式进行反复训练,转变为培养学生的设计能力和创新精神。对素质教育有了清醒的认识。以“技术操作,技术思维,技术意识”劳动技术三要素为学科体系的主线,以技术活动的作品设计,制作、评价为教学载体,以技术项目系统为模块的课程体系,在我组教师心中有了深刻的印象。

2、调整课程设置,确保二期课改实施。根据新课程标准与新教材要求,贯彻“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程理念,调整了课程设置,使课程更加贴近学校实际,贴近学生的学习生活,有效地挖掘学生的潜能,突出了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给学生提供适合全面发展的教育服务。

该学科继承了老教材中的知识和技能,结合了刺绣,、贴花等成为布艺,使缝纫学科更贴近学生发展的需要。编织由编织和新教材工艺内容合并,它吸取了两种教材的精华,深得同学们青睐。到目前为止,尚未开设的教学内容有烹饪、陶艺、植物载培等方面,主要原因由于资金缺乏,场地狭小等因素,使新教材难以全面实施。

3、争取新添设备,创造条件,保证教学正常开展。学校通过多方面努力,筹措资金,在教育局的大力支持和关心下,学校增添了一些设备,为教学正常开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四通打字是劳技中心在一期课改开设的学科,随着城区的扩大,学生人数剧增,两人一台机的轮换操作已满足不了学生的需求,学校领导十分重视,通过多方面联系,电脑有的学生为了未报上该学科而感到沮丧。目前己有工艺木工是初中组开设的又一门新学科,学校根据新课程标准和教材要求,创新意识有明显提高。

4、明确教学重点,落实教学目标。

(1)创新设计-学科的知识技术,赋予时代感,焕发青春,促进学生学会学习。四通学科以前的教学内容以打字、文字修饰为主,作品基本上形成统一的模式,学生作品以制作自荐信为主,阻碍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现在一切从实际出发,以学生发展为本,强调合作学习,创新意识的培养,四通学科教学内容紧凑,作品形式一新,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发生根本性转变,强调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学习,共同创作设计小报。

编织缝纫教学继承了一期课改的成功经验,除了让学生掌握必要的知识和技能外,作品上不断创新。编织学科以往只让学生编织小围巾,现改为学生自主设计编织工艺品。工艺品中结合了“编织、刺绣、中国结”等多种技能,充分发挥学生潜能,设计的作品千姿百态,令教师感叹不己。缝纫保持了“机缝、手缝、刺绣”传统知识和技能,根据新课程标准及教材要求,充实了布艺新内容。由学生自主设计,重点放在布艺作品的设计上,涌现出“钱包、小裙子、上衣、套装”等多种工艺作品,学生作品五彩缤纷、式样新颖。

工艺木工彻底改变传统的木工学科内容和技术,强调创新设计能力的培养,增强学生合作意识,以二人为一组,共同制作了“飞机、汽车、自行车、小动物”等作品,通过学生间的相互配合,学生的作品门类齐全,品种繁多。完全与市场上工艺品相媲美,质量意识有明显的提高。

(2)与现代信息技术整合,开拓延伸丰富了课程内容,体现了课程的多元性、实践性。

劳技学科是一门基础性的技术必修课,是以技术思维、技术意织、技术操作为基点,突出手脑并用。为了提高劳

技学科的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加强和重视现代化信息技术与劳技课的整合,己成为必然趋势。从而提升劳技课的技术含量。《 (3)强化实践体验,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与诚信等品质,让学生在劳技实践过程中学会做人。

每位劳技教师都有这样的体验,一堂课下来,教室里常会发生四处狼籍,环境状态令人担忧,保持良好的学习环境,养成良好的习惯是教师不可忽视的教育目标,通过劳技的学习,让学生体验劳技实践过程,学会工具正确使用,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通过劳技实践激发学生对实际技术问题的探究精神,体验劳动创造价值,建立质量、效益、合作,竞争、安全和环境保护现代化劳动意识,让学生在学习中掌握知识,培养能力;在教会学生学会技术的过程中,不仅要让学生学会技能技巧,而且更要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让学生在劳技实践过程中学会做人。

三、存在问题与思考

1、教材体系多元化,综合性的特点,使教材内容知识面更广。新型技术增多。由于时间短,在劳技中心的一周学习中学生难以掌握,给教学带未困难。

2、现有学校配套设施条件,无法满足新教材实施的要求,由于劳技新教材需要许多新的教学仪器和设备,学校目前无力自筹资金,购买与新教材配套的设备和工具,影响了新教材的正常实施。

3、师资专业培训有待于加强,新教材内容中增加了大量的现代科技知识和技术,作品综合性强,以劳技教师现有的知识和能力难以完成教材的教学。全面推进二期课改抓好新教材师资培训迫在眉睫。

小学生劳动技能大赛活动方案

小学生劳动技能大赛活动方案 一、活动宗旨: 本着“关注儿童生命质量,促进儿童全面发展,为儿童终生幸福奠基”的办学宗旨,着力培养学生的各种技能,促进孩子的多元智能发展。 二、展示时间: 3月26日:班级展示 3月29日:各班报送节目(2-3个) 3月30日:以年级为单位审查节目 4月30日:全校展示(时间暂定) 三、展示形式和分类 总体形式分为静态展示和动态展示两大部分 1、技能类:劳动技能、制作技能、操作技能、养殖种植技能、科学实验技能、综合实践技能、游戏技能等; 2、特长类:演唱、舞蹈、器乐、球类、体操、武术、绘画、书法、棋艺、摄影、魔术、演讲、朗诵、写作、戏剧、相声、小品、英文表演、数学情景剧、速算、智力游戏……。 四、活动要求 1、班级展示 先以班级为单位进行班内展示,人人参与,鼓励家长一起参加演出,邀请家长观摩。并在班内选送2—3个优秀,按年级为单位审查、筛选节目。如班里优秀的节目比较多,难取舍的,可酌情增加。选送节目注意各学科节目及内容形式的均衡。 请各班收到方案后抓紧训练,认真组织,确保本次展示的技能面广、熟练程度高、效果好,并考虑展示时的场地安排和现场效果。可以邀请家长协助,发挥家委会的作用。并对每个同学的技能进行详细登记。 观摩检查:由学校行政人员和教师、家长代表组成检查观摩组。 2、节目审查 审查节目时,以年级为单位进行展示。各科科组长或各科节目负责人到现场进行节目审查及挑选。节目挑选后,各学科组负责人牵头负责,并根据其特色打造精品节目。如:语言类、英语类、数学类、体育类、美术类、科技类、音乐类等 观摩检查:由学校行政人员、节目组成员、各科组代表组成节目验收组。 3、全校展示

劳动与技术教育课程标准.pdf

劳动与技术教育课程标准 第一部分前言 劳动与技术教育是一门综合性强、操作性强的学科。对于贯彻落实党的教育工作者方针,深入推进素质教育,重点增益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当代社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和创新型劳动者有着重要的意义。 在劳动与技术教育中,劳动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对增益学生的劳动观念、磨练意志品质、树立艰苦创业的精神以及促进学生多方面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现代社会日新月异的技术革新又要求劳动教育与技术、家政、职业教育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使学生获得终身进行技术劳动和技术学习的能力,成为未来的合格劳动者。加强劳动与技术教育是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科学技术素养,促进经济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的有效举措。 一、课程性质与价值 综合实践活动是义务教育阶段的必修课程,劳动与技术教育是综合实践活动的重要学习领域,它以学生获得各种劳动体验,形成良好的技术素养,增益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标,强调动手与动脑相结合,以探究性、操作性为特征的一门实践活动课。 劳动与技术课程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丰富学生的劳动体验,形成良好技术素养 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普遍独生子女的社会现状导致我国很大一部分学生缺乏劳动体验,无法正确认识劳动的价值,影响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劳动与技术课程的设置丰富了学生的劳动体验,让学生在劳动中感受生活的乐趣。同时,让学生在“做中学”和“学中做”,强调在操作过程中技术意识的形成、技术思维的培养和技术能力的发展。 (二)、引导学生参与传统手工工艺的传承和交流 传统手工艺是中华民族悠久文化中的一页,体现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勤劳,学习传统手工艺的制作是对我国历史文化的亲身体验,传承了我国宝贵的遗产。在现代社会中,信息化进程加快,各地文化交流也是信息交流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传统手工艺制作的学习,使学生对这一信息有了更深的了解,有助于他们进行文化信息的交流,共享人类社会的文化资源,对文化的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 (三)、形成学生良好的劳动习惯和品质 具有良好的劳动习惯和品质是个人素质中的重要部分,也是劳动与技术课程的主要教育目标之一。只有具有了良好的劳动节习惯和品质,才能使劳动技术实践活动有序的、负责的、合作的高质量地完成。这是学生一生的财富,也是形成其他个人下级单位的基础保障和重要前提。 (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知识经济时代,创新精神是个人竞争的重要品质之一。劳动与技术教育课程的综合性、实践性、技术性和创意性给学生提供了进行小制作、小民明的氛围和条件。在工艺制作中,引导学生从仿制向创意发展,在科技活动中引导学生搞创造发明活动。自主创意、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二、基本理念

2011版新课程标准解读

2011版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解读 刘美林8.29 一、课程标准修订的背景 1、是《国家中长期教育发展规划纲要》提出的要求 《国家中长期教育发展纲要》摘要 (四)战略主题。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时代要求,其核心是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重点是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坚持德育为先。立德树人,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加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教育,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和道德教育,坚定学生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社会主义制度的信念和信心;加强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教育;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培养学生团结互助、诚实守信、遵纪守法、艰苦奋斗的良好品质。加强公民意识教育,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念,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加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把德育渗透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贯穿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各个方面。切实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构建大中小学有效衔接的德育体系,创新德育形式,丰富德育内容,不断提高德育工作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加强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 坚持能力为重。优化知识结构,丰富社会实践,强化能力培养。着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教育学生学会知识技能,学会动手动脑,学会生存生活,学会做人做事,促进学生主动适应社会,开创美好未来。 坚持全面发展。全面加强和改进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坚持文化知识学习与思想品德修养的统一、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的统一、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统一。加强体育,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确保学生体育课程和课余活动时间,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体魄强健、意志坚强;加强美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加强劳动教育,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的情感。重视安全教育、生命教育、国防教育、可持续发展教育。促进德育、智育、体育、美育有机融合,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使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小学学生劳动技能比赛的活动方案

小学学生劳动技能比赛的活动方案 小学学生劳动技能比赛的活动方案范文(精选3篇) 小学学生劳动技能比赛的活动方案1 一、活动目的: 为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和生活实践能力,建立学生“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自主张识,培养孩子们酷爱劳动的情感,进步劳动本领,感受劳动的乐趣,同时也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让学生在劳逸结合中取得健康、全面地发展。 二、比赛地点: 学校前操场(孔子像前) 三、比赛内容安排: 比赛内容:穿衣服;系红围巾;整理书包。 比赛方法:听口令,先穿衣服,系红围巾,再整理书包。 材料预备: 1、穿衣服,系红围巾:自备一件秋季校服衬衫、一条红围巾。 2、整理书包:自备语文、数学课本、2本练习本、2本大书(A4大小)。一个文具盒、3支铅笔、一块橡皮、一把尺子、一个书包。 评判标准: 1、衬衫扣子扣好(包括袖口的钮扣),红围巾要在领子底下,红围巾的角对着颈椎,结基本要成梯形,两个尖拉出来后要一长一短。 2、根据书本大小归类,放置整齐。

四、参赛人数: 随机抽取20人参加。 五、比赛时间: 20XX年4月30日周三下午1:00开始。 小学学生劳动技能比赛的活动方案2 一、活动目的: 现在的小学生劳动技能欠缺,劳动观念淡薄,很多孩子是独生子女,父母为他们安排了一切,真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为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和生活实践能力,树立学生“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自主意识,深化“以热爱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的荣辱观教育,培养孩子们热爱劳动的情感,提高劳动技能,感受劳动的乐趣,体验劳动的价值,懂得珍惜别人的劳动成果,同时也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满足孩子们的表现欲和成就感,增进团队精神,让学生在劳逸结合中获得健康、全面地发展。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特制订此活动方案。 二、参赛对象:全体学生 三、时间安排及比赛地点: 1、三月底:4—6年级 地点:大操场 2、四月中旬:1—3年级 地点:中间操场 四、参赛方法: 各班班主任先行组织初赛,在层层选拔的基础上,选出代表参加

上海市中小学劳动技术课程标准

上海市中小学劳动技术课程标准 一、导言 1.课程定位 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世界上许多发达国家先后掀起面向21世纪的课程改革浪潮。这次世界性的教育改革,其共性是“整个教育内容为适应社会科技文化进步和劳动世界需要而演变”。其共同特点是加强道德、情感和劳动技术教育,几乎所有国家都开始将技术和生产劳动引进整个校内外活动之中,并成为为整体课程设计中的内容。我国是从1984年4月才正式开始使用“劳动技术教育”这个课程名称。 虽然世界各国设置劳动技术课程的名称和内涵各不相同,但大都包括劳动教育和技术教育两个方面,只是教育的重心侧重不同而已。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世界各国劳动技术教育的核心也越来越趋于一致——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技术素养教育的提出,不仅在内涵上包融了最初劳动技术教育课程层面上的劳动教育和技术教育,更是在外延上进行了拓展。 纵观人类社会的发展,劳动技术是人类文明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推动力量,劳动技术的发展水平代表了社会的发展水平。因此,劳动技术教育是一种提高未来社会成员基本技术素养的教育,是一种开发人的潜能、促进人的思维发展的教育,是一种人人都必须接受和经历的教育。 在基础教育阶段,劳动技术课程是中小学生在教育者的引导下,通过独立活动或者与他人合作,在设计、制作、使用与维修等一系列劳动体验和实际探究的技术活动过程中学习技术知识,掌握技术操作,增强技术意识,提高劳动技术素养的一门基础课程。它具有如下特征: 实践性。任何技术知识、操作技能、技术情意和态度的获得都不可能脱离学生亲身的技术活动体验。实践性是劳动技术课程区别于其他知识类课程的最大特点。要求每个学习者都要通过技术实践获得直接经验,提高运用能力。 综合性。劳动技术是一门融科学、技术、人文于一体的综合课程,它涉及生活、工农业生产的众多领域,还融合了社会、经济、法律、伦理、环境等内容。他需要学生运用数、理、化、生、美等多门学科的知识,通过技术活动,实现知识内化,提升综合应用的能力。 创造性。劳动技术是一门给学生提供较多自主探究、创新应用、发明创造等空间

1.劳动技能活动方案

南阳市第十八小学劳动技能活动方案 一、指导思想 劳动是生活的基础,是幸福的源泉,也是每个人走向成功和辉煌的唯一途径。在“五一”国际劳动节到来之际,我校少先队通过开展以"劳动最光荣”为主题的系列活动,让同学们了解“劳动节”的由来,了解我国不同时代的劳模风采,将“劳动最光荣”这个主题思想转化到我们每个少先队员的实际行动中通过在学校、家庭、社区三个层面参与不同类型的劳动,培养少先队员积极劳动的热情,养成爱劳动的好习惯,并能珍惜他人的劳动成果。 二、活动主题 劳动最光荣 三、活动内容 低年级(1-2年级) 1.知道“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含义,并能做到我的餐桌上没有一粒剩饭(菜); 2.学会自己穿衣服; 3.学会自己整理书包; 4.能帮爸爸妈妈做一件力所能及的家务事,洗菜、淘米、洗碗扫地、拖地等。(将劳动的场景拍成照片上传到班级主页或张贴在教室) 中年级(3-4年级) 1.知道2个全国劳模的名字和他们的事迹; 2.清理自己的“小天地”(铺床、叠被子、整理书桌、

打扫自己的房间等); 3.帮爸爸妈妈做一件力所能及的家务事,洗菜、淘米、洗碗扫地、拖地等; 4.在老师的带领下清理班级绿地的杂草; 5.在父母的协助下学会做一道菜等。(将劳动成果拍成照片上传到班级主页或张贴在教室) 高年级(5、6年级) 1.知道4个全国劳模的名字和他们的事迹; 2.清理自己的“小天地”(铺床、叠被子、整理书桌、打扫自己的房间等); 3.“我和妈妈换一天岗”,做一天妈妈每天要做的家务活,体验劳动的甘苦,并写一篇作文。 四、成果展示: 将劳动成果拍成照片,并和父母一起将反馈表填充完毕,以班级为单位将成果交学生处进行评比存档。 南阳市第十八小学 2018年9月2日

课标细化解读的要点

课标细化解读的要点 一、目前的教学现状 备课时构思教学目标,走进课堂迷失教学目标,离开课堂忘记教学目标。 二、课标解读步骤 第一步,分析关键词; 第二步,剖析核心概念; 第三步,扩展或剖析行为动词; 第四步,确定行为条件; 第五步,确定行为表现程度; 第六步,写出学习目标。 三、课标解读四要素 包括行为主体(必须是学生)、行为动词(用词清晰、可把握)、行为条件和表现程度(最低要求)四项要素。 四、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程序 1、明确学习结果/内容标准 即“如何分解标准的相关内容使之更加具体、清晰?” 2、选择评价任务/确定标准 即“证明学生达到应知和能做的最好途径是什么?” 3、选择内容与设计教学 即“怎样组织内容、单元或课程资源才能帮助学生在完成评价任务时表现突出?”、“什么方法和策略才能最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

4、实施教学与评价 即“如何获得学生应知和能做的表现证据?” 5、检验/修正整个过程 即“是否需要补充教学?补充什么?” 五、目标教学三步骤 确定目标,落实目标,检测目标。 六、学习目标的构成要素及叙写 行为主体——是学习者,不是教师。 行为动词——可观察、可测量的具体行为。 行为条件——影响学习结果的特定限制或范围等。主要有辅助手段或工具、提供信息或提示、时间的限制、完成行为的情景等。 行为程度——学生达到目标的最低表现水准。用以评量学习表现或学习结果所达到的程度。 七、行为动词 1、知识领域常用的行为动词 ①知识——说出……名称、背诵、列举、选择、辨认、回忆、描述、指出、说明、复述等。 ②领会——分类、叙述、解释、选择、区别、归纳、举例说明、概述、推断、整理等。 ⑧应用——列举、运用、计算、改变、解释、解答、说明、证明、利用、设计、辩护、撰写、检验、计划、推广等。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解读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解读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语文就是最重要得交际工具,就是人类文化得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得统一就是语文课程得基本特点。"这里得“工具”就是一种比喻得说法。“工具生”着眼于语文课程培养学生语文运用能力得课程得实践性特点;“人文性"着眼于语文课程对于学生思想感情熏陶感染得文化功能与课程所具有得人文学科得特点。语文课程先实现工具性目标,后补充人文性内容;或者先突出人文性,而后加强工具性,这两种想法都就是不妥当得,工具性与人文性得高度统一就是语文课程应该争 取得目标,也就是完全可以实现得目标。 ?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得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就是学生学好其她课程得基础,也就是学生全面发展与终身发展得基础。语文课程得多重功能与奠基作用,决定了它在九年义务教育得重要地位。 语文课程得基本理念? ( 一)全面提高学生得语文素养 学生应具备得基本语文素养得内涵就是丰富得,课程目标根据“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表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来设计展开。这里体现了工具生与人文性相统一得思想,包含了扎实得基本功得培养与潜在能力与创新能力得开发。??语文素养重在“综合”,它以语文能力(识字、写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为核心,就是语文能力与语文知识、语言积累、审美情趣、思想道德、思想品质、学习方法习惯得融合。这种素养不仅表现为较强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得能力,而且也表现为有较强得综合运用能力——在生活中运用语文得能力,以及不断更新知识得能力,一句话,语文综合素 ?(二)正确把养就是适应生活需要得、整合得、具有良好发展前景得语文素养、? 握语文教育得特点??关于语文教育得特点,需要注意以下四个方面:??1、语文课程具有丰富得人文内涵。 ?将语文课程与自然科学类得课程进行比较,可以瞧到,语文课程中具有大量具体形象得、带有个人情感与主观色彩得内容、因此,语文教育特别需要提倡师生之生平等对话,也特别需要尊重学生独特得情感、体验与有独特创新得理解。 2、语文教育具有很强得实践性??语文就是实践性很强得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得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得主要途径也应就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 ?语文就是母语教育课程,知识得系统与完整。??3、语文学习重在感性把握? 学生学习母语,因为有早已具备得语言心理机制为基础,具有对本国本民族文化背景熟 悉得有利条件,有丰富得学习资源,有大量得实践机会,因此,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 触语文材料,在大量得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得规律。 4、汉语言文字得特点对语文教育具有重要得影响 汉字就是平面型方块文字,就是形音义得综合体;汉字得形音义之间本来都存在一定

劳动技能大赛活动方案

赤峰实验小学首届学生劳动技能大赛活动方案 一、活动目的 为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和生活实践能力,树立学生“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自主意识,激发学生热爱劳动的情感,提高劳动本领,感受劳动的乐趣,体验劳动的价值,同时也为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劳逸结合中获得健康、全面的发展,学校特举行“我劳动我快乐”首届学生劳动技能大赛。 二、活动时间 五月12日至16日 三、活动地点 学校文化广场 四、比赛内容: 一年级:整理书包二年级:叠被子三年级:扫除 四年级:缝纽扣五年级:缝沙包六年级:包饺子五、奖项设定 各年级组比赛前十名者获“劳动技能小标兵”荣誉称号 六、比赛细则及要求 (一)各班级先进行预赛,在预赛的基础上,一年级组各班推选出10名学生代表,二年级组各班推选出10名学生代表,三、四、

五、六年级各班推选出20名学生代表,分别参加学校总决赛。(二)各年级比赛形式: 一年级:整理书包 比赛时间:2分钟 比赛方法:听口令,在规定时间内将课桌上的所有东西装入空书包 评判标准:能在规定时间内将书本学具全部装入书包,摆放整齐合理,并将拉链全部拉上。 二年级:剥鸡蛋壳儿 比赛时间:3分钟 比赛方法:听口令,开始剥壳儿。 评判标准:在规定时间内,努力剥完所提供的鸡蛋,要 求剥好的鸡蛋完整无破损,地面无掉落的鸡蛋壳儿。三年级:钉扣子 比赛时间:3分钟 比赛办法:听口令,开始穿针引线,并在布条上钉扣子。 评判标准:在规定时间内努力钉完所提供的扣子,所钉扣 子美观、牢固,无松脱。 四年级:剥花生壳儿 比赛时间:1分钟 比赛办法:听口令,开始动手剥花生壳儿

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课标细化解读

第六单元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本单元教学目标是: 1.让学生自主探索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理解计算的算理并能正确地进行加、减及混合运算。 2.使学生理解整数运算定律对于小数同样适用,并会运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小数的简便计算,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感。 3.使学生体会小数加、减运算在生活、学习中的广泛应用,提高小数加、减计算能力的自觉性。 第一课时小数加、减法 一、教学目标的设置: 1.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创设情境,让学生自主探索小数加减法的竖式写法。 2.合作交流,总结小数加减法笔算的一般方法,理解小数点对齐的道理。 3.能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4.通过教学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依据一:《课程标准》 1、总体和学段目标中的描述: ●经历将一些实际问题抽象为数与代数问题的过程,掌握数与代数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能解决简单的问题。 ●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发展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 ●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能对结论的合理性作出有说服力的说明。 ●对不懂的地方或不同的观点有提出疑问的意识、并愿意对数学问题进行讨论,发现错误能及时改正。 2、内容目标中的描述: (1)进一步认识小数和分数,认识百分数;探索小数、分数和百分数之间的关系,并会进行转化(不包括将循环小数化为分数)。 (2)会比较小数、分数和百分数的大小。 (3)会分别进行简单的小数、分数(不含带分数)加、减、乘、除运算及混合运算(以两步为主,不超过三步)。 (4)会解决有关小数、分数和百分数的简单实际问题。 依据二:《教师教学用书》中的单元目标的具体描述 1.让学生自主探索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理解计算的算理并能正确地进行加、减及混合运算。 2.使学生理解整数运算定律对于小数同样适用,并会运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小

小学学科课程标准解读

课程简介小学学科课程标准解读 【课程简介】 课程标准是教师教学的基本依据,作为教师必须要学会研究课程标准。本专题的主要课程目标是要理解课程标准的内涵,明确课程标准的特点,掌握课程标准的内容结构,能够意识到教师研究课程标准的意义;对小学数学、小学语文、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等学科课程标准,能够掌握其学科性质、设计理念、内容构成,并能够将其运用于学科教学设计中。 基于以上目标,本专题的内容包括如下四个部分。第一部分,课程标准的内涵与特点,从总体上介绍了国家课程标准的内涵、特点、内容构成以及教师研究课程标准的意义。第二部分,分析了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包括课程标准的内容构成、数学课程的基本理念、对数学课程目标、内容、教学建议、评价建议的分析。第三部分,对小学语文课程标准的分析,包括语文课程标准的构成、语文课程的教育理念。第四部分,对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标准的分析,包括综合实践活课程开设的意义、综合实践活动的特点、内容构成以及操作模式与原则。 【课程特色】 《小学学科课程标准解读》专题课程主要特色之一是理论与案例的结合。在课程中从总体上介绍了课程标准的内涵、特点、内容构成等相关理论,从数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三个学科,对课程标准进行解读,其中结合了大量的学科的案例,使学员能够深入浅出的理解学科的性质、理念、内容构成等。为了促进学员对本专题课程的理解与运用,还为学员提供了丰富的相关学习资源。 小学学科课程标准解读 唐丽芳(东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副教授) 一、课程标准的内涵与特点 (一)什么是课程标准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课程标准: 第一,课程标准主要是针对学生在经过某一阶段学习后结果的行为描述而不是对教学内容的具体规定。

劳动教育实施方案小学

劳动教育实施方案尤古庄镇康各庄中心小学

劳动教育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劳动和劳动技术教育是中小学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贯彻落实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学生总体素质的基本途径。学校要正确认识劳动技术教育的育人价值与功能。《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学校教育不仅要抓好智育,更要重视德育,还要加强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技术教育和社会实践,使诸方面教育相互渗透,协调发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规定: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其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劳动技术教育具有培养劳动技术技能、技术素养的主要功能,同时还具有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益美和以劳创新等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综合功能。为了贯彻国家教育部、上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加强劳动技术教育,开展课程建设的要求以及近年来我校开发劳动与技术校本课程的经验,制定《劳动教育实施方案》 二、总体目标 劳动技术是一门涉及面广,融知识性、技术性、实践性及教育性于一体的综合学科,在培育人才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学校规定在五年级开设劳动技术课,劳动技术课作为中高段学生必修的课程。在劳动技术教育中既要利用传统技术培养学生的基本素质,又要使学生掌握一定的高新科技知识,具有科技意识和创新精神,更好地完成劳动技术教育的教学任务。 (一)知识目标 劳动技术知识是指生活劳动、简单的工农业生产劳动和自我服务性劳动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以及现代生产的基本原理和管理知识。具体知识目标如下: 1.了解一些简单工具的使用方法,初步掌握自我服务劳动和一般家务劳动的基本方法。 2.了解木工、金工等常用工具的使用方法。 3.了解植物栽培、动物饲养等简单知识。 4.了解工艺品制作、编织技术、裁剪与缝制的知识。

《公益劳动Ⅰ》课程标准(机制专业)

沙市职业大学 《公益劳动Ⅰ》课程标准 一、课程名称:公益劳动Ⅰ 二、课程代码:090015 三、适用专业:机电一体化技术 四、课程性质:公益劳动是一门公共基础课程、劳动实践课程。通过实践教学的各个环节,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公益劳动知识,掌握公益劳动技能,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 五、计划学时: 28总学时。 六、教学条件:适合公益劳动课程教学的教室、实践教学场所、学校食堂、学校图书馆、学校行政部门办公室、系部部门办公室、学校公共场所等。 七、课程定位: 本专业主要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现代化建设需要,能在生产第一线从事机电一体化设备的运行操作、使用维护以及生产过程的技术管理、产品辅助开发、设备的技术改造等工作,并懂得产品的营销与售后服务,具有较强的专业基础、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勇于创新的能力,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公益劳动是一门综合性强、操作性强的课程。劳动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对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磨练意志品质、树立艰苦创业的精神以及促进学生多方面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综合实践活动是义务教育阶段的必修课程,劳动与技术教育是综合实践活动的重要学习领域,它以学生获得积极劳动体验,形成良好的技术素养,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标,强调动手与动脑相结合,以探究性、操作性为特征的一门实践活动课。 公益劳动课程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丰富学生的劳动体验,形成良好技术素养 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普遍独生子女的社会现状导致我国很大一部分学生缺乏劳动体验,无法正确认识劳动的价值,影响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劳动与技术课程的设置丰富了学生的劳动体验,让学生在劳动中感受生活的乐趣。同时,让学生在“做中学”和“学中做”,强调在操作过程中技术意识的形成、技术思维的培养和技术能力的发展。 (二)形成学生良好的劳动习惯和品质 具有良好的劳动习惯和品质是个人素质中的重要部分,也是劳动与技术课程的主要教育目标之一。只有具有了良好的劳动习惯和品质,才能使劳动技术实践活动有序的、负责的、耐心的、合作的、高质量地完成。这是学生一生的财富,也是形成其他个人素养的基础保障和重要前提。 八、课程设计思路:

最新新课程标准解读方案

《新课程标准》解读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加强学科建设,提高学校教师的数学学科实施能力,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提高学科教育教学质量水平,根据数学学科的解读要求,特制定此计划: 一、指导思想 在新课程理念的引领下,变传统的教材分析为具有科研意义的课标解读,探索一种高效的课标解读流程和一套评价考核课标解读工作的办法,形成各学段、各学科具体的教学标准,从而增强教师的新课程实施能力,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二、建立领导小组 课标解读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三、具体要求 1、各学科小组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按照学校课标解读共组实施方案制定出各学科课标解读工作计划。并针对课标解读任务作出详细分工。 2、各学科要针对课标解读共组开展研讨,大力借鉴外校在课标解读工作方面的成熟经验。 3、各位教师要求人人参与,依托教材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为最终目的开展解读。对于工作不积极,承担任务不按时完成的不予评优表先。 4、各小组在开展课标解读工作方面的过程性资料要及时上交学校教导处。 四、解读流程 (1)课标解读的流程包括三个环节: 个体研读——同伴互助——实践反思。 (一)个体研读 在个体研读前,教研组内先进行内容标准的整体梳理,事先让每一位教师有一个宏观的视野。然后进行分工,可以按照教学内容的单元分配,根据教师个体的实际情况和自身需要有针对性地进行研读。 (二)同伴互助 在自主研读课标的基础上,我们要根据解读的内容在学科小组内相互交流,共同讨论。在这个过程中,经验比较丰富的老师,要多提供经验和策略建议,思维敏捷的年轻教师要多提出具有新意的办法和点子,这样相互配合,发挥各自的优势,力争做到让组内教师“带着 问题和思考来,带着收获经验和建议离开”。 (三)实践反思

小学生综合实践活动—劳动技能创新竞赛活动方案

小学生综合实践活动—劳动技能创新竞赛 活动方案 各级部、联办小学: 为了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根据区教体局有关文件精神,经研究,定于小学生综合实践活动—劳动技能创新竞赛活动总结 年5月15日实验小学举行了一次小学生劳动技能创新现场竞赛。这次现场比赛,共有138名学生(每班三名,在班级海选的基础上脱颖而出)参加。同学们奇思妙想,充分发挥动手能力,现场完成了各种手工制作。有用废弃的物品剪贴成精美的工艺品,有用碎蛋壳贴出漂亮的贴画,有用普通的麦秆制成的麦秆画,有用常见的橡皮泥制成了“农场”……他们的作品形式多样,富有个性特点和创意,具有一定的艺术水准和科技含量,反映了我校小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 此项活动的开展,不仅丰富了同学们的课余生活,让他们充分体验到创作和实践带来的快乐,也培养了他们探索创新的精神。 为了评比公平,评委们赛前进行了培训,明确了评分标准。评委老师们对每位学生上交的每一份作品认真品味,多

方比较,耐心细心的驻足在每一个作品前,还不时的进行交流,力争使评出的结果让每一个孩子从中获得成功的体验。通过评委认真、公正的评选,共有10个作品被评为一等奖,一等奖作品报送区教体局,参加全区比赛。 实验小学教科中心教研室 年5月20日 年4月—5月举办“年实验小学小学生综合实践活动—劳动技能创新竞赛”活动。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时间地点: 1.报名时间:年4月9日(星期一)全天。 2.初赛时间:年4月24日(星期二)下午14:20 ——17:00。 3.年4月20日(星期五)下午领初赛参赛证和材 料)。 4. 决赛时间:年5月15日(星期二)下午14:20——17:00。 5、年5月11日(星期六)上午领决赛参赛证。 6. 初赛地点:实验小学科技活动 6. 决赛地点:实验小学多功能报告厅。

细化解读课程标准教案

四年级上册 【学期目标】 1.学习习惯 (1)继续掌握正确的读书姿势,养成爱惜学习用品的习惯。 (2)培养积极发言,专心倾听的良好习惯。 (3)能够有选择地阅读课外书籍,培养读书做记号和留心观察事物的习惯。(4)培养坚持写日记和爱护图书的习惯。 2.识字写字 (1)认识常用汉字200个,能按笔顺正确书写、默写生字200个,做到书写正确、规范、姿势端正,卷面整洁。 (2)培养学生运用已有的独立识字能力,在阅读中遇到不认识的字,自己查字典解决。 (3)具体指导不容易写好的笔画、结构以及容易写错的笔顺,使学生把字写端正,写美观。 3.阅读 (1)重视培养学生积累语言的兴趣和主动积累语言的习惯。 (2)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的实践,逐步提高朗读的水平。 (3)注意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通过独立阅读,把课文读懂,并有一些自己的体会,学会交流,互相启发、补充,加深理解与感受。 (4)根据课文的不同特点,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理解文章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5)使学生逐步学会默读,并能按要求认真思考。 (6)培养学生进行课文阅读、搜集资料,学会在课外进行观察,丰富和深化学

习的内容与收获。 4.写话 (1)写实的作文,要强调如实表达,写真实的人、真实的事。培养学生诚实的品质和良好的文风。 (2)注意激发兴趣,让学生不拘形式地自由表达。 (3)重视习作后的交流和展示。引导学生修改自己的作文。 5.口语交际 (1)重视学生在听与说的双向互动中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2)根据每次口语交际的实际采用不同的互动方式,激发兴趣,引起学生交流的欲望。 (3)注重培养学生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沟通。 6.综合性学习 (1)让学生明确任务,有目的地准备。指导要做些什么,该怎么做。 (2)教师要时时关心,了解活动开展的情况,帮助解决遇到的困难。 第二组 【单元目标】 1.通过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学生能够会认22个生字。学生会 正确写出“疑、叠、蔽、搜”等28个生字。学生正确读写“均匀、重叠、抛弃、隐蔽、搜索”等词语,并理解意思。 2.学生能够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揣摩、品味语言,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奥妙。 3.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学生能够通过联系上下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5.抓住事物的特征进行详写,从而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

海安镇海北小学劳动教育实施方案

海安镇海北小学劳动教育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劳动教育是中小学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贯彻落实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学生总体素质的基本途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学校教育不仅要抓好智育,更要重视德育,还要加强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技术教育和社会实践,使诸方面教育相互渗透,协调发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劳动教育具有培养劳动技术技能、技术素养的主要功能,同时还具有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益美和以劳创新等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综合功能。为了贯彻国家教育部、省教育厅等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加强劳动技术教育,开展课程建设的要求以及近年来我校开发校本课程的经验,制定《海北小学劳动教育实施方案》。 二、总体目标 劳动是一门涉及面广,融知识性、技术性、实践性及教育性于一体的综合学科,在培育人才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学校在四、五、六三个年级开设“劳动技术课”,“劳动技术课”作为中高年级学生必修的课程。在劳动技术教育中既要利用传统技术培养学生的基本素质,又要使学生掌握一定的高新科技知识,具有科技意识和创新精神,更好地完成劳动技术教育的教学任务。 (一)知识目标劳动技术知识是指生活劳动、简单的工农业生产劳动和自我服务性劳动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以及现代生产的基本原理和管理知识。具体知识目标如下:1.了解一些简单工具的使用方法,初步掌握自我服务劳动和一般家务劳动的基本方法。 2.了解植物栽培、动物饲养等简单知识。 3.了解工艺品制作、编织技术、裁剪与缝制的知识。 4.了解一些现代化文明生产的基础知识,了解最新科技信息。 (二)能力目标 劳动技术能力是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掌握的科学技术原理,在劳动实践中初步形成的基本技能。 1.学会自我服务性劳动,能制作简单的手工作品和工艺品。 2.初步掌握编织、缝制技术,能制作简单的制品。 3.掌握初步的植物栽培技术,掌握小动物的饲养方法。 5.在劳动技术实践中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尝试有创新特色的小制作、小发明。 (三)德育目标 劳动技术教育具有特殊的育人功能,教学中要对学生进行劳动观点、劳动态度及心理健康等方面的教育;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劳动品质和良好的行为习惯。 1.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观点,树立热爱劳动、尊重劳动人民的正确思想。

劳技室课程标准及实施方案

一、研究背景 劳技学科把“重视操作,强调设计,手脑并用”作为新一轮课改的指导思想。与一期课改相比,教材覆盖的知识更广、技术内容更丰富、更贴近现实生活。倡导自主探究,实践体验和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鼓励了学生敢于质疑,敢于实践,敢于创新,追求卓越,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创造有利条件。 在实践过程中劳技教育由于受到师资、设备、场地诸多因素的影响,在劳技一期课改中由市教育局统一按教材配置足额的机器设备和工具,使得劳技教学改革能够顺利进行。但二期课改资金下拨职责不明,每年金额不足。现有的场地有限,硬件设施与新教材要求有差距,使得新增的学科教室设施满足不了学生的操作需求。新课程标准与教材与现有条件的结合的正常实施是值得深入研究。 二、教学改革策略与实践 本校是由中青年组成的教师队伍,每位教师各有所长,各有所能,组内教师充分发挥集体智慧,加强对新课程标准、教材的学习与研究,大胆尝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加强学习,转变理念,提高认识。教师以二期课改为契机,加强理论学习和专业知识的培训,认真学习新的课程标准,通过学习转变理念对过去侧重于采用模仿的方式进行反复训练,转变为培养学生的设计能力和创新精神。对素质教育有了清醒的认识。以“技术操作,技术思维,技术意识”劳动技术三要素为学科体系的主线,以技术活动的作品设计,制作、评价为教学载体,以技术项目系统为模块的课程体系,在我组教师心中有了深刻的印象。 2、调整课程设置,确保二期课改实施。根据新课程标准与新教材要求,贯彻“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程理念,调整了课程设置,使课程更加贴近学校实际,贴近学生的学习生活,有效地挖掘学生的潜能,突出了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给学生提供适合全面发展的教育服务。 该学科继承了老教材中的知识和技能,结合了刺绣,、贴花等成为布艺,使缝纫学科更贴近学生发展的需要。编织由编织和新教材工艺内容合并,它吸取了两种教材的精华,深得同学们青睐。到目前为止,尚未开设的教学内容有烹饪、陶艺、植物载培等方面,主要原因由于资金缺乏,场地狭小等因素,使新教材难以全面实施。

初中地理课程标准解读

河南省初中人教版地理学科教材跟进培训会 新课程标准解读(初中) 河南省基础教研室杨惠茹 一:前言 2001年7月,教育部颁发了新中国成立以后第一部全国性的地理课程标准《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实验稿)》。这意味着新一轮的课程教材改革的帷幕已经拉开。地理学是一门研究道理环境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因其自身所具有的综合性和地域性,在解决当代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问题上具有重要作用。这次的《标准》,充分利用本学科的特点和优势,更加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培养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方面作出了许多改进。 二:课程标准与原教学大纲的区别 教学大纲的名称容易与教师的教学提纲相混淆,而课程标准这一名称则比较简洁、准确。 课程标准的内容比教学大纲涉及领域更广泛,它不仅包括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和要求等项目,还包括课程性质、基本理念、设计思路、课程目标、活动建议、教学建议、评价建议、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教材编写建议等项目。 对于教学内容和要求的陈述,不像原教学大纲那样基本上是一个纲目,而是采用行为目标的方式进行陈述 三:新《标准》的特点 1.世界地理和中国地理的分区部分,改革的步子较大。 《标准》中只列出区域的基本地理要素和学习地理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以及必选区域的数量,而不再规定必须学习哪些区域,以体现地理课程的开放性。可以简要地用"1-5-5-5"(即一个大洲,五个地区,五个国家以及我国的五个地区)来形容新《标准》中有关区域地理部分的学习内容。 2.课程标准不再对学习顺序作硬性规定。 教材编写者和教师可以自己决定教材编写和授课的顺序。比如教材编写可以先安排"中国地理",也可以先安排"世界地理"。教师可以考虑将"地球与地图"的知识集中学习,也可以将这部分内容分散学习。 3.初中地理课程以区域地理为主,原则上不涉及深层次的成因问题。 这样做的目的是降低教材难度,有利于减轻学生学习负担。 4.在学习目标的陈述方面,过去教学大纲采取目录形式,表达较笼统和抽象,新《标准》则更有指导性,可操作性和启发性。 《标准》采用了如"运用、识别、举例、说出、说明、分析、评价"等具体的行为动词表达了学习目标。并且,在目标之后有相应的活动建议和说明。

“我动手_我快乐”劳动技能大赛活动方案

“我动手,我快乐”劳动技能大赛活动方案 一年级二班 一、活动目的:5月1日是国际劳动节。为了增强学生的劳动观念,强化学生热爱劳动、 讲究卫生的意识。培养同学们的动手能力,增强生活自理能力,激励学生热爱劳动的情感,并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审美情趣及与人合作的态度。 二、活动时间:2013年4月28日下午 三、活动地点:一年级二班教室 四、活动对象:全体少先队员。 五、活动程序:1、准备比赛用品2、进行劳动技能大赛3、开展冷餐 六、活动项目与规则: 比赛内容:系鞋带、收拾书包接力赛。 参赛人数:全班(每个项目4人) 比赛规则: 1、项目1——系鞋带:第一人从起点出发到达规定的终点,系好鞋带并要系正确,立即返回起点,后面的选手重复第一人的动作。哪组最先完成规定动作。 2、项目2——整理学习用品:将散落在书桌上、书桌里的文具、书本整理进书包。每组的后一个选手需在前一个选手整理好后进行,以此类推。比哪组整理得最快最好。 比赛内容:叠衣服、穿鞋带接力赛。 比赛规则: 1、项目1——学校提供校服,在规定的时间(5分钟)内,4人依次叠衣服,先拉好衣服拉链,按步骤叠好衣服(叠整齐才算),看哪组叠得衣服最多。(每件达标的衣服得1分) 2、项目2——参赛者自备干净白布鞋(三个鞋孔)1双。 比赛开始前,所有选手把参赛鞋子放在书桌上。评委开始口令发出后,第一位参赛选手开始系鞋带并穿好,起立举手示意,第二位参赛选手再开始以上步骤。第一个完成的队伍加速度分2分。评委检查每只鞋子,鞋带符合要求者,每鞋得1分。全队总分10分。

3、两项比赛得分相加即为班级得分。 七、学生开展冷参会活动。 八、大家总结发言。

小学三年级上学期劳技教学工作计划

小学三年级上学期劳技教学工作计划 孩子们都有着很强的求知欲,其中,大多数学生的基础较好,有着很强的上进心。大部分同学对这门功课具有浓厚的兴趣,在劳动课上,同学们可以充分动手、动脑、动口,学得有趣的知识。 二.教材分析 劳动课是九年义务教育重要的课程之一,搞好劳动课的教学工作可以使学生掌握简单的劳动方法。提高劳动技能,培养他们热爱劳动的高尚品质。因此为了搞好本学期的劳动教学工作,特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 三、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一些简单的劳动方法。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自立能力和耐心细致的高尚品质。 3、提高学生对劳动生活的学习态度和兴趣。 4、培养学生爱科学,用科学的创新精神。 四、教学重难点 1.认识各种工具。 2.初步掌握剪刀、刻刀和裁纸刀的使用方法。 3.教学生学会制作拉花的方法。 4.教学生学会制作对称图形的方法。

五、教学措施 通过我对班级情况的了解和对教材内容的熟悉,依据《新课程标准》和《劳动教学大纲》的要求,本学期对劳动课教学采取以下措施。 1. 坚持以兴趣为基础,以学生动手为主。 2. 劳动课不仅要以劳动实践为主,还要以培养学生的劳动概念,养成良好劳动习惯,如进行自己动手讲好卫生的教育,勤俭节约的教育,讲科学的经验教育。 3. 每项劳动都有一定的程序,教学中一定要紧密结合,做到规范化,只有这样才防止发生一些不安全的事故发生。 4. 认真钻研学习《新课程标准》和《劳动教学大纲》,钻研教材,全面理解教材,明确教学的目的,把握教学的重点,做到被学生备课、教材,备操作,备教具,让学生全面掌握每项劳动技能、技巧。 5. 积极进行劳动课的课堂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效率。 6. 不断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在各个环节中都能全身心的投入。 7. 重视学生每一次劳动成果,在班级举行成果展示,激发学生劳动热情、创造火花,体验活动乐趣。 劳动课的教学不仅要重视理论知识的传授,更要重视学生掌握劳动技能和各种能力的培养。因此在课堂上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掌握劳动方法,学会总结规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