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程序(含表格)

合集下载

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整理)

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整理)

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整理)常用的风险评估方法有工作危害分析法(JHA)和安全检查表分析法(SCL),鉴于工作危害分析法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在采取工作危害分析法进行危险源辨识的同时,企业还应针对设备设施(尤其是法律法规及标准规程要求的安全生产条件)等采用安全检查表法(SCL法)进行危险源辨识,确保危险源辨识的充分性,建立设备设施清单和安全检查分析记录表。

但对于复杂的工艺可采用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法(HAZOP)、危险度评价或类比法、事故树分析法等进行危险源辨识。

下面主要介绍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法(HAZOP)。

1、HAZOP(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来源英国帝国化学公司(Imperial Chemical lndustries PLC(ICI蒙德分部)于上世纪60年代开发的危险和可操作性分析(HAZOP)技术,迄今已经有40余年应用历史。

HAZOP分析是一种系统化和结构化的定性危险评价手段,主要用于设计阶段对确定工程设计中存在的危险及操作问题。

HAZOP是一种使用引导词(guide words)为中心的分析方法,以审查设计的安全性以及危害的因果关系。

1974年ICI正式发布了HAZOP技术,Kletz等人在书中对HAZOP发展的历史和方法作了详尽的叙述。

HAZOP(Hazard and Operability Analysis,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方法现在已经广泛应用于生产工艺过程,通过对整个工厂的因果分析来确定新的或已有的工程方案、设备操作和功能实现的危险。

HAZOP分析是一种用于辨识设计缺陷、工艺过程危害及操作性问题的结构化分析方法,方法的本质就是通过系列的会议对工艺图纸和操作规程进行分析。

在这个过程中,由各专业人员组成的分析组按规定的方式系统的研究每一个单元(即分析节点),分析偏离设计工艺条件的偏差所导致的危险和可操作性问题。

英国石化有限公司制定的《健康、安全和环境标准与程序》(HSE8)中明确规定在项目设计阶段必须进行设计方案的HAZOP分析;德国拜尔公司1997年制定《过程与工厂安全指导》中规定,其所属工厂必须进行HAZOP分析并形成安全评估报告;美国政府颁布的《高度危险化学品处理过程的安全管理》(PSM)法规中也建议采用HAZOP方法对石油化工装置进行危险评估。

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实施手册(即风险分级管控相关记录表)

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实施手册(即风险分级管控相关记录表)

3
5
15

较大 公司 风险 级
3
5
15

较大 公司 风险 级
3
5
15

较大 公司 风险 级
3
5Leabharlann 15Ⅱ较大 公司 风险 级
5
提出压缩合同工期 等不符合建设工程 安全生产法律法规 和强制性标准要求
触电 、机 械伤 害、 高处
禁止提出压缩合同工 期等不符合建设工程 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 强制性标准要求
工作危害分析评价记录
或尾灯

防眩目近光灯和尾灯
全车距,严禁超车
3.车速过快 跟车距
离过近
3
3
9

一般 岗位 风险 级
及时停 气,更换 破裂管道
关闭油烟 机,切断 煤气阀 门,并用 灭火毯或 灭火器进 行灭 火
风险评价
可 能 性
严 重 性
风 险 值
评 价 级 别
风险 管控 分级 层级
3
3
9

一般 部门 风险 级
3
3
9

一般 部门 风险 级
3
3
9

一般 部门 风险 级
3
3
9

一般 部门 风险 级
厨房
作业
5
因员工操作不当或 精力不集中导致各 机械伤人 类机械伤人事故
致泄漏
爆炸
3
因操作部当导致油 锅出现明火导致失 火
火灾 爆炸
油锅、风

4
厨房 作业
风机未及时清理, 积攒油污,可能导 致遇明火发生火灾
火灾 爆炸
现有控制措施
管理措施

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指导手册(表格)

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指导手册(表格)

附录三双重预防体系管理资料施工单位:工程名称:日期:双重预防体系管理资料文件目录基本要求施工单位:工程名称:日期:组织机构建设施工单位:工程名称:日期:岗位管理职责施工单位:工程名称:日期:体系文件施工单位:工程名称:日期:实施方案施工单位:工程名称:日期:管理制度施工单位:工程名称:日期:教育培训施工单位:工程名称:日期:教育培训计划施工单位:工程名称:日期:教育培训记录施工单位:工程名称:日期: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施工单位:工程名称:日期:风险点登记台账施工单位:工程名称:日期:风险点登记台账 JNJA-4-1-1填表人:审核人:审核日期:年月日注:此表是初步划分风险点时的记录表格。

可能导致事故类型:参照GB6441《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填写,且包含职业病危害风险点。

14风险点划分施工单位:工程名称:日期:作业活动清单施工单位:工程名称:日期:作业活动清单JNJA-4-2-1-1 单位: 编号:填表人:填表日期:年月日审核人:审核日期:年月日设备设施清单施工单位:工程名称:日期:设备设施清单JNJA-4-2-2-1单位: 编号:填表人:填表日期:年月日审核人:审核日期:年月日职业病危害风险清单施工单位:工程名称:日期:职业病危害风险清单JNJA-4-2-3-1单位: 编号:风险评价记录施工单位:工程名称:日期:工作危害分析(JHA)+评价记录(作业活动)施工单位:工程名称:日期:工作危害分析(JHA)+评价记录 JNJA-4-3-1-1注:1、分析人为岗位人员,审核人为所在岗位/工序负责人,审定人为上级负责人。

2、评价级别是指运用风险评价方法,确定的风险等级。

3、风险分级分为重大风险、较大风险、一般风险和低风险,分别用“红、橙、黄、蓝”标识。

24安全检查表分析(SCL)+评价记录(设备设施)施工单位:工程名称:日期:安全检查表分析(SCL)+评价记录 JNJA-4-3-2-1分析人:日期:年月日审核人:日期:年月日审定人:日期:年月日注:1、分析人为岗位人员,审核人为所在岗位/工序负责人,审定人为上级负责人。

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

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

XXXXXXXXXX有限公司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XXXXXXXXXX有限公司二〇一八年七月目录车间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统计表 (1)A.0 风险区域(单元)划分表 (1)A。

1 风险点登记台账(01) (2)A.1 风险点登记台账(02) (5)A。

2 作业活动清单 (6)A。

3 设备设施清单 (7)A.4 工作危害分析(JHA+LS)评价表 (8)A。

5 安全检查表分析(SCL+LS)评价记录 (24)A.6 风险分级管控清单 (42)作业活动风险分级控制清单 (42)设备设施风险分级控制清单 (58)基础管理类风险分级管控登记表 (65)车间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统计表注:此表是初步划分风险区域(单元)时的记录表格。

可能导致事故类型:参照GB6441《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填写。

A.1 风险点登记台账(01)注:此表是初步划分风险点时的记录表格。

可能导致事故类型:参照GB6441《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填写.A.1 风险点登记台账(02)注:此表是初步划分风险点时的记录表格。

可能导致事故类型:参照GB6441《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填写.A。

2 作业活动清单活动频率:频繁进行、特定时间进行、定期进行。

A.3 设备设施清单填表说明:1.设备十大类别:炉类、塔类、反应器类、储罐及容器类、冷换设备类、通用机械类、动力类、化工机械类、起重运输类、其他设备类。

2。

参照设备设施台帐,按照十大类别归类,按照单元或装置进行划分,同一单元或装置内介质、型号相同的设备设施可合并,在备注内写明数量。

3。

厂房、管廊、手持电动工具、办公楼等可以放在表的最后列出.A。

4 工作危害分析(JHA+LS)评价表填表说明:1、审核人为所在岗位/工序负责人,审定人为上级负责人.2、评价级别是运用风险评价方法,确定的风险等级。

3、管控级别是指按照附录A。

7风险等级对照表规定的对应原则,划分的重大风险、较大风险、一般风险和低风险,分别用“红、橙、黄、蓝”标识。

安全风险辨识和风险评估控制程序(含表格)

安全风险辨识和风险评估控制程序(含表格)

安全风险辨识和风险评估控制程序(ISO45001-2018)1.0目的为建立安全标准化管理体系目标,实施有效安全运行控制和改善安全环境卫生,持续识别并评价公司各类生产作业活动及服务中的危害因素,进而评价其危险程度,科学的判定危险级别,分类分级实施必要的风险控制和削减措施,预防各类事故的发生。

2.0范围本程序适用于公司所有作业活动及作业活动风险评估。

3.0术语本程序采用ISO45001-2018的术语定义。

4.0危害(危险源)辨识4.1危害辨识主要内容有:a) 工作环境:包括周围环境、工程地质、地形、自然灾害、气象条件、资源交通、抢险救灾支持条件等;b) 平面布局:功能分区(生产、管理、生活区);高温、有害物质、噪声、辐射、易燃、易爆、危险品设施布置;建筑物、构筑物布置;风向、安全距离、卫生防护距离等;c) 运输路线:施工便道、各施工作业区、作业面、作业点的贯通道路以及与外界联系的交通路线等;d) 工序:作业及控制条件、事故及失控状态、物资特性(毒性、腐蚀性、燃爆性)温度、压力、速度;e) 施工机具、设备:高温、低温、腐蚀、高压、振动、关键部位的备用设备、控制、操作、检修和故障、失误时的紧急异常情况;机械设备的运动部件和工件、操作条件、检修作业、误运转和误操作;电气设备的断电、触电、火灾、爆炸、误运转和误操作,静电、雷电;f) 危险性较大设备和高处作业设备:如提升、起重设备等;g) 特殊装置、设备:危险品库房等;h) 有害作业部位:粉尘、毒物、噪声、振动、辐射、高温、低温等;i) 各种设施:管理监控设施、事故应急抢救设施、辅助生产、生活设施等;j) 劳动组织生理、心理因素和人机工程学因素等。

4.2危害类别按GB13861-2009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及导致事故、职业危害的直接原因、起因物、诱导性原因、致害物、伤害方式等,危险/危害因素综合分为4大类,包括,“人的因素”、“物的因素”、“环境因素”、“管理因素”。

安全生产管理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表

安全生产管理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表
开工前对现场进行规划并生成现场安全总平 面布置图
三级 严格按照编制的现场总平面布置图进行施工Leabharlann 16未组织应急演练活动
其他
二级 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进行预案
17 未对专业分包队伍进行管理 18 领导带班值班记录不真实 19 分部分项验收记录不真实
其他 其他 其他
二级 二级 三级
对专业分包队伍建立现场控制办法,并留存 相关资料
要求领导带班值班记录必须由本人填写,真 实有效
要求验收记录真实有效
20 安全管理人员考核不到位
其他
二级 严格按照公司要求进行考核
21
安全隐患整改通知书整改落 实不到位
其他
二级 严格落实安全隐患整改通知书的整改情况
1 施工现场未采取洒水降尘措施 尘肺职业病
二级 给工人佩戴防尘面罩、防尘口罩、劳保手套

每天进行班前例会,进行安全教育
4 无安全技术措施施工方案
其他
一级
对需要编制专项方案的分部分项工程应严格 按照要求编制方案
5
安全技术措施方案未经审批 、审核就实施
其他
二级
安全技术措施方案必须严格按照公司要求进 行方案审批完成后方可采用
6
专项方案(安全措施)针对 性不强
其他
二级 针对本工程编制有针对性的专项方案
7 无分部分项安全技术交底
其他
三级
在施工前要对各分部分项工程进行详细的技 术交底,交底人与接地人都要签字
8
未按要求做安全检查
其他
一级 按照公司要求进行安全检查

9
违反安全技术措施方案
其他


10
施工管理人员无证上岗或过 期未培训

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程序(含表格)

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程序(含表格)

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程序(ISO45001-2018)1.0目的为加强安全管理,消除或减少危害,有效控制重大危害因素,降低安全风险,特制定本程序。

2.0适用范围适用于公司的部门、车间的所有活动,包括生产活动、装卸、设备设施、原料产品、安全防护、正常和异常活动、人为因素、违反规程、规章等。

3.0术语定义3.1风险评价:依据已确定的评价方法、评价准则,定期进行评价风险程度并确定风险是否可容忍的全过程。

3.2事故:造成死亡、职业病、财产损失、环境破坏的事件。

3.3事件:导致或可能导致事故的事情。

4.0职责4.1风险分级管控领导小组负责制定公司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作业指导书,全面推行开展安全生产危害辨识工作并指导、审查、批准;负责审查重大风险改进措施方案。

4.2总经办负责组织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价工作,指导各单位进行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价工作,组织重大风险改进措施方案的审查。

4.3各单位确保本单位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价的人员有足够的培训,组织制定本单位的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作业指导书,组织本单位工作范围的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价工作,在日常生产工作中不间断进行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价工作,编制本单位的危害/风险记录,开展隐患治理工作。

5.0作业程序5.1选择和确定评价范围及对象5.1.1评估小组应首先识别出本单位风险评价的范围,过程中应包括考虑以下方面:●规划、设计和建设、投产、运行等阶段;●常规和异常活动;●事故及潜在的紧急情况;●所有进入作业场所的人员的活动;●原材料、产品的运输和使用过程;●作业场所的设施、设备、车辆、安全防护用品;●人为因素,包括违反操作规程和安全生产规章制度;●丢弃、废弃、拆除与处置;●气候、地震及其他自然灾害。

5.1.2在确定评价范围后,评价小组可按下列方法,确定评价对象,按对象排查风险,形成《风险点排查清单》5.1.2.1按生产流程的各阶段;5.1.2.2按地理区域或部门;5.1.2.3按设备、设施;5.1.2.4按作业任务。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一览表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一览表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一览表1.目的为了有效识别公司生产经营活动中产生的危险、有害因素,对危险、有害因素进行相应的风险分析和评价,确定危险、有害因素引发事故的可能性和严重程度,便于对其进行控制和管理,特制定本制度。

2.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集团总部所有部门、子公司、工作场所、设备和设施。

3.职责3.1安全技术部直接负责安全风险分级管理控制程度的实施,组织制定风险分级程序或指导手册,成立风险分级评估组织,指导各部门开展风险分级管控,确定风险等级。

3.2各部门是安全风险分级管理和控制的主要责任部门。

3.2.1负责本部门生产安全、或职业危害识别和记录;3.2.2负责以及本部门危害因素的控制;3.2.3负责安全危险因素的汇总和记录以及具体组织实施;3.2.4负责《危险有害因素汇总表》的保存。

3.4企业各级管理者负责组织和参与风险评估,鼓励员工积极参与风险评估和风险控制。

4安全风险分级安全风险分级以危险源等级来分级,根据公司《危险源识别、评价制度》,危险源共分为四个等级,见下表:5.安全风险分级控制5.1根据各部门《安全风险辨识分级管控和责任清单一览表》中辨识的各部位(岗位)、危险源、风险类别、风险等级,按照岗位技术措施、管理措施、培训措施、防护措施、应急措施和管理层次,明确领导责任、管理责任和直接责任人的责任,采取综合控制措施消除风险,将风险控制在可接受的水平,防止事故发生。

5.2各部门要对照本部门的《安全风险辨识分级管控和责任清单一览表》,将风险评价的结果及所采取的控制措施对从业人员进行宣传、培训,使其熟悉工作岗位和作业环境中的风险及所应采取的控制措施。

具体的培训参照培训管理制度执行。

5.3对于构成一级和二级以上的危险源,公司安全技术办公室应建立危险源档案,包括:评价报告和技术结论;评价意见;隐患治理计划,包括资金预算等。

;治理进度和责任人;竣工验收报告等。

5.4风险信息更新。

技术部每年组织相关人员对各部门的安全风险进行一次识别,并根据流程或人员变化完善或修订分级控制措施和责任清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程序
(ISO45001-2018)
1.0目的
为加强安全管理,消除或减少危害,有效控制重大危害因素,降低安全风险,特制定本程序。

2.0适用范围
适用于公司的部门、车间的所有活动,包括生产活动、装卸、设备设施、原料产品、安全防护、正常和异常活动、人为因素、违反规程、规章等。

3.0术语定义
3.1风险评价:依据已确定的评价方法、评价准则,定期进行评价风险程度并确定风险是否可容忍的全过程。

3.2事故:造成死亡、职业病、财产损失、环境破坏的事件。

3.3事件:导致或可能导致事故的事情。

4.0职责
4.1风险分级管控领导小组负责制定公司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作业指导书,全面推行开展安全生产危害辨识工作并指导、审查、批准;负责审查重大风险改进措施方案。

4.2总经办负责组织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价工作,指导各单位进行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价工作,组织重大风险改进措施方案的审查。

4.3各单位确保本单位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价的人员有足够的培训,组织制定本单位的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作业指导书,组织本单位工作范围的危害识别和风险
评价工作,在日常生产工作中不间断进行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价工作,编制本单位的危害/风险记录,开展隐患治理工作。

5.0作业程序
5.1选择和确定评价范围及对象
5.1.1评估小组应首先识别出本单位风险评价的范围,过程中应包括考虑以下方面:
●规划、设计和建设、投产、运行等阶段;
●常规和异常活动;
●事故及潜在的紧急情况;
●所有进入作业场所的人员的活动;
●原材料、产品的运输和使用过程;
●作业场所的设施、设备、车辆、安全防护用品;
●人为因素,包括违反操作规程和安全生产规章制度;
●丢弃、废弃、拆除与处置;
●气候、地震及其他自然灾害。

5.1.2在确定评价范围后,评价小组可按下列方法,确定评价对象,按对象排查风险,形成《风险点排查清单》
5.1.2.1按生产流程的各阶段;
5.1.2.2按地理区域或部门;
5.1.2.3按设备、设施;
5.1.2.4按作业任务。

5.1.3对所确定的评价对象,可按作业活动进一步细分,以便对危害和环境影
响进行全面识别和评价。

同时应对工作活动的相关信息有所了解,所执行任务的期限、人员及实施任务的频率;
5.1.3.2可能用到的机械、设备、工具;
5.1.3.3用到或遇到的物质及物理、化学性质;
5.1.3.4工作人员的能力和已接受任务的培训;
5.1.3.5作业指导书或作业程序;
5.1.3.6发生过有关的事故经历、作业环境检测结果等。

5.2选择危害识别方法
评价人员应根据所确定的评价对象的作业性质和危害复杂程度,选择一种或结合多种评价方法,包括工作危害分析(JHA)、危险源评价分析分析(LEC)。

在选择识别方法时,应考虑:
5.2.1活动或操作性质;
5.2.2工艺过程或系统的发展阶段;
5.2.3危害分析的目的;
5.2.4所分析的系统和危害的复杂程度及规模;
5.2.5潜在风险度大小;
5.2.6现有人力资源、专家成员及其他资源;
5.2.7信息资料及数据的有效性;
5.2.8是否是法规或合同要求。

5.3识别危害根源和性质
评估人员应通过现场观察及所收集的资料,对所确定的评价对象,识别尽可能多的实际的和潜在的危害和环境因素,形成《危险因素识别清单》,包括:物(设
施)的不安全状态,包括可能导致事故发生和危害扩大的设计缺陷、工艺缺陷、设备缺陷、保护措施和安全装备的缺陷。

人的不安全行为,包括不采取安全措施、误动作、不按规定的方法操作,某些不安全行为(制造危险状态)。

可能造成职业病、中毒的劳动环境和条件,包括物理的(噪音、振动、湿度、辐射)、化学的(易燃易爆、有毒、危险气体、氧化物等)以及生物因素。

管理缺陷,包括安全监督、检查、事故防范、应急管理、作业人员安排、防护用品缺少、工艺过程和操作方法等的管理,进行危害和环境因素识别时,充分考虑发生危害的根源及性质,包括:
5.3.1火灾和爆炸;
5.3.2冲击与撞击;
5.3.3中毒、窒息、触电及辐射;
5.3.4暴露于化学性危害因素和物理性危害因素的工作环境;
5.3.5人机工程因素(比如工作环境条件或位置的舒适度、重复性工作等);5.3.6设备的腐蚀;
5.3.7有毒有害物料、气体的泄漏;
5.3.8可能造成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活动、过程、产品和服务,包括水、气、声、渣、废物等污染物排放或处臵以及能源、资源和原材料的消耗和由此产生的后果,包括:人身伤害、死亡(包括割伤、挫伤、擦伤、肢体损伤等);疾病(如头痛、呼吸困难、失明、皮肤病、癌症、肢体不能正常动作等);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水、空气、土壤、地下水及噪音污染;资源枯竭。

危害识别应考虑由于过去或将来的运作、产品或服务可能造成职业安全健康危害及环境影响,包括以往生产遗留下来的潜在危害和影响,丢弃、废弃与处理活动等。


时也应考虑异常(括启动、关闭、维修、停机、工程开始/结束及其他非预期运行的情况)以及事故和潜在的紧急情况(比如火灾、爆炸、泄漏、地震及其他自然灾害而造成的紧急疏散、人员伤亡或重大环境污染等)。

5.4评价风险和影响
评价小组应对所识别的危害事故、事件或环境因素加以科学评价,确定最大危害程度和可能影响的最大范围,以便采取有效或适当的控制措施,从而把风险降低或控制在可以容忍的程度,具体步骤包括:
5.4.1决定所识别的危害及影响发生的后果有多严重,重点考虑法律法规要求、伤亡程度、经济损失、环境影响的程度大小、持续时间以及对分公司形象的影响;
5.4.2评价发生危害事故、事件的可能性有多大,重点考虑危害发生的条件(比如正常、异常或紧急状态发生)、现场有否控制措施(包括个人防护品、应急措施、监测系统、作业指导书、员工培训)、事件或事故一旦发生,是否能发现或察觉,同类事故以前是否发生过以及人体暴露在这种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
5.4.3评价风险。

结合所辨别的危害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及后果的严重性,并决定其风险的大小以及是否可以容忍的风险;
5.4.4对所识别的不可容忍的风险以及重大风险进行汇总,编制《重大风险信息记录表》。

5.5风险控制
一般及一般以上风险必须制定针对性的风险控制措施,消除、减少危害和影响,防止潜在事故的发生。

对各单位辨识、评价出来的重大或不可容忍,单独制定管理、控制、改进方案,报公司审查。

5.5.1 风险控制措施的内容
5.5.1.1风险控制的技术措施:
●消除风险的措施;
●降低风险的措施;
●控制风险的措施。

5.5.1.2风险控制的管理措施:
●制定、完善管理程序和操作规程;
●制定、落实风险监控管理措施;
●制定、落实应急预案;
●加强员工的安全教育培训;
●建立检查监督和奖惩机制。

5.5.2风险控制措施的确定
各单位应根据以下条件,选择适用的风险控制措施:
●可行性、可靠性;
●先进性、安全性;
●经济合理性;
●技术保证和服务。

5.6更新危害及风险信息
在日常工作中要不间断地使用危害识别的方法开展风险评价工作,根据不同活动的不同采用不同的识别方法,如下表所示:
作业频率方法
日常作业活动不间断进行工作危害分析(JHA)。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