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九年级美术第7册《发现与创造》教案及教学反思 人美版

合集下载

人美版七年级美术上册《发现与创造》评课稿

人美版七年级美术上册《发现与创造》评课稿

人美版七年级美术上册《发现与创造》评课稿一、课程概述《发现与创造》是人美版七年级美术上册的一本教材,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艺术创造和鉴赏能力,使学生通过创造性思维和发现美的过程,提高审美能力和艺术表达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艺术的基本元素和原则•理解艺术作品的造型方式和表现手法•学习不同艺术形式和风格的特点2. 技能目标•学会使用各种艺术材料和工具进行创作和表达•培养观察、思考和表达的能力•培养艺术作品的鉴赏和评价能力3. 情感目标•提高学生对艺术的兴趣和热爱•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三、教学内容1. 艺术的基本元素和原则本单元主要介绍艺术的基本元素和原则,包括线条、色彩、形状、质感、空间、节奏等。

通过观察实物和艺术作品,学生能够感知和理解各种元素和原则在艺术创作中的作用。

2. 艺术作品的造型方式和表现手法本单元介绍不同艺术形式和风格的特点,如素描、水彩画、油画、版画等。

学生通过练习不同的造型方式和表现手法,提高自己的艺术表达能力。

3. 艺术作品的鉴赏和评价本单元引导学生学习艺术作品的鉴赏方法和评价标准,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通过观察、分析和比较不同的艺术作品,学生能够逐渐形成自己的艺术鉴赏观点。

四、教学方法1. 启发式教学法以学生为中心,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

通过提问、讨论和实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

2. 视觉教学法通过观察和欣赏优秀的艺术作品,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感知能力。

通过模仿和实践,提高学生的艺术表达能力。

3. 学以致用法将所学的艺术知识和技能应用到实际创作中,提高学生的艺术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通过实践和反思,帮助学生不断提高自己的艺术水平。

五、教学评价通过考查学生的课堂表现、作品评价和参与度,以及对学生创造力和艺术表达能力的综合评价,判断学生是否达到教学目标。

评价包括书面评价、口头评价和作品评价等形式。

六、教学资源本课程需要准备以下教学资源: - 《发现与创造》教材 - 艺术作品图片或实物 - 不同艺术材料和工具 - 评价标准和评价表七、课程安排第一课时:艺术的基本元素和原则•介绍艺术的基本元素和原则的概念和分类•分析和比较不同艺术作品中的元素和原则•练习运用元素和原则进行简单的艺术创作第二课时:素描的基本技法和表现手法•学习素描的基本技法,如线条、明暗、透视等•分析和欣赏素描作品的特点和表现手法•练习运用素描技法进行简单的创作第三课时:水彩画的基本技法和表现手法•学习水彩画的基本技法,如湿笔法、干笔法等•分析和欣赏水彩画的特点和表现手法•练习运用水彩画技法进行简单的创作第四课时:油画的基本技法和表现手法•学习油画的基本技法,如上色、贴纸等•分析和欣赏油画的特点和表现手法•练习运用油画技法进行简单的创作第五课时:版画的基本技法和表现手法•学习版画的基本技法,如刻画、印刷等•分析和欣赏版画的特点和表现手法•练习运用版画技法进行简单的创作第六课时:艺术作品的鉴赏和评价•学习艺术作品的鉴赏方法和评价标准•分析和比较不同的艺术作品•自主选择一幅艺术作品进行鉴赏和评价八、课后作业•艺术作品的观察和分析报告•创作一幅艺术作品并写出自己的创作感悟•参观艺术展览并撰写观展心得九、总结与展望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和实践,学生能够初步掌握艺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提高自己的艺术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第5课发现与创造教学设计人美版初中美术七年级上册

第5课发现与创造教学设计人美版初中美术七年级上册
年级:七年级 学科:美术(人美版上册)
1
发现与创造
2
一些闲置或废弃的物品,用善于发现美的眼睛来观察,就会看 到它们在材质、形状、色彩上各具美感,可以用来进行很有意 思的创造。关键是用心琢磨这些材料的色彩、肌理、形状和质 地,根据材质特点大胆创意,使作品达到既实用又美观的效果。 这是一个很有乐趣的过程,主要方法有:
11
矿泉水瓶巧妙的构成,加上光 影的效果,就像花朵。
12
这个信插是用废弹簧弯折固定做成的,利用了弹簧拉伸后的缝隙, 造型简单,创意巧妙。
13
挂衣架
14
笔筒
15
揉成团的小纸球也能聚集成盛开 的花朵。
16
易拉罐做成的铠甲
17
思考与讨论:
1. 经过巧妙构思、精心制作,把废弃物利用起来 , 这 件事情的意义何在? 2. 利用废弃材料进行艺术创作的关键是什么?应该注 意解决哪些问题?
18
课后作业
学习本课的创作方法,自己寻找材料,设计制作一件日用 品,注意它的美感和实用性。 用简短文字描述自己的作品和创作心得。 预习下节课新内容。
19
谢谢观看
20
7
热水杯拿在手里很烫,随手拿 几个废弃饮料瓶盖粘成了杯垫。 颜色可用同色的,也可搭配组 合,各具美感。
8
利用报纸的原色,通过有秩序 的编织创造出凹凸的肌然后看看它像什么,可以做什么。
10
草绳编的圆垫加一副表针和表心就 成了一个漂亮的钟表。想一想,它 还能做什么?
3
利用造型与色彩,将塑料瓶重新打散组合创造崭新的形象。
4
普通的软盘盒,打开盖子, 立在桌子上,就成了一个小 巧的收纳盒。真是一个令人 惊喜的发现!彩色的便签条 起到了装饰作用,使透明的 小盒子增色不少。

2.发现与创造——肌理之美-人美版九年级美术下册教案

2.发现与创造——肌理之美-人美版九年级美术下册教案

发现与创造——肌理之美-人美版九年级美术下册教案一、教学背景肌理是指物体表面出现的各种材质性状,是美术创作中很重要的元素之一。

在这个教学阶段中,我们将创造性地让学生发现和利用肌理的美感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二、教学目标1.掌握肌理的概念和分类方法。

2.通过观察和实践,发现肌理之美,能够独立创作出一幅自己的肌理作品。

3.认识到肌理在美术表现中的作用和价值。

三、教学内容3.1 肌理的概念和分类3.1.1 肌理的概念肌理是指物体表面出现的各种材质性状,包括实物肌理、视觉肌理和符号肌理等。

•实物肌理:是指物体表面所真实具有的材质质感,如木头、金属、石头等。

•视觉肌理:是指通过画面上的各种表现手法所表现出来的视觉感受,如笔触、颜色、明暗等。

•符号肌理:是指用各种符号代表物体的材质质感,如画笔、颜料、线条等。

3.1.2 肌理的分类根据肌理的不同类型和表现特点,可以将其分类如下:•天然肌理:如树皮、草地、沙漠等。

•人工肌理:如砖头墙、路面、铁艺门等。

•动态肌理:如海浪、风景中的树叶、云朵等。

•静态肌理:如石头、砖墙、大理石等。

3.2 利用肌理表现美感观察各种肌理并利用画笔、颜料和线条等代表材质质感,通过画面上的各种表现手法所表现出来的视觉感受来表现美感。

四、教学过程4.1 导入•观看图片和视频,引发对肌理的兴趣和好奇心。

•搭建一个艺术品展示区,展示不同肌理类型的艺术品。

4.2 讲解•通过PPT和教材讲解肌理的基础知识,如肌理的概念和分类等。

4.3 实践•让学生分组观察不同肌理类型的实物,了解实物肌理。

•让学生观察教材中的各种肌理类型图示,了解视觉肌理。

•让学生做一个简单的肌理实验,利用画笔、颜料和线条等代表材质质感,了解符号肌理。

•让学生利用肌理来创作一幅自己的画作,表达美感。

4.4 总结•引导学生总结肌理表现美感的方法和技巧。

•让学生观看不同艺术品的实例,了解肌理在美术表现中的重要作用。

五、教学评估•以学生的创作成果为主要评估标准,除此之外还要考虑学生在实践中的学习情况和参与度。

发现与创造的说课稿

发现与创造的说课稿

发现与创造的说课稿人美版实验教材九年级17册第8课运用新课标的理念,我拟从以下几方面谈谈对本课的设想:以审美能力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面向全体学生,重视美术实践,鼓励美术创作,提倡学科综合,是新的美术课程标准给我们提出的原则和要求,需要我们以全新的感觉来面对课堂、学生和教材,这也是我设计本节课的理论依据。

1、教材内容、地位及前后知识的联系本课属于设计应用领域的实践课,是为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而设置的课程。

教材从日常生活中的“废旧材料”提取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生活中平凡、朴实的物质材料,感受各种材料的特性,并利用材质的美感进行有目的的创意设计与制作。

本课内容趣味性强,最重要的不只是让学生掌握制作的技能技巧,而是养成善于发现、善于利用各种材料,形成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因此,挖掘学生潜在的创造力应是整个教学环节的主导和指导思想,只有把握了这一点,才能更好的提高学生对美术学习持久的兴趣,并获得美的熏陶。

前后知识的联系:《发现与创造》是体现新课程标准“设计应用”学习领域的一大特色课。

在第15册《坐椅设计》、《布置理想的家居》中,学生对材料的利用有了一定的接触,本课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感悟对材料的综合体验活动,同时也为后面“综合探索”的学习做铺垫,形成一个简单而又完整的学习过程。

2、学情分析这节课所面对的教学对象是初中三年级的学生。

从学生掌握知识的角度看:经过两年的新课程学习,学生已经学习了一些简单的创意、设计方法和媒材的加工方法,有一定知识面和制作技能。

从学生的特征看:初三年龄段的学生已有较强的自主学习意识并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创造力,理解水平也有一定的提高,能有意识地运用形和色,对自己所感所想进行有个性的表现,对本课的学习具备了一定的理解基础。

3、教学目标根据《美术课程总目标》所倡导的“激发学习兴趣”的基本理念以及“物以致用”的设计思想,我确定本课的三维目标为:知识与技能:通过认识、感受材质,初步体验材料的不同肌理和质感特征,加强对形式美感的基本认识。

初中美术课程《发现与创造》教案

初中美术课程《发现与创造》教案

初中美术课程《发现与创造》教案初中美术课程《发现与创造》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学生通过一系列教学活动理解材质的不同,美术可以分为许多不同的种类,并能够分析出各美术种类的特点,理解到美术并不等于是简单的画画概念,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综合学习能力。

2、过程和方法目标:欣赏、感受、体验、参与、自主、探究。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生通过对美术作品的材料和种类的认识,培养自己的审美兴趣,从而产生对美术文化的关注、欣赏与探索的热情。

重点欣赏、感知、探索、理解不同种类的美术作品,引发学生对这些作品的兴趣,并进行制作材料的分析。

难点学生能够独立、正确地从美术作品的材料的角度认识美术作品的门类。

教学准备范作,美术作品工具材料。

教学方法欣赏法,评述法、引导法等。

板书设计在美术世界中遨游美术种类:油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等。

《出水芙蓉图》佚名宋中国画《秋瑾》王公懿版画《父亲》罗中立油画《秦始皇兵马俑》秦朝艺术特色:--------。

教学过程(一)、欣赏感受(看一看)1、引导学生回忆以前小学的美术学习。

比如可以说说他们以前的美术课都有学习有哪些内容,都是怎样上的。

2、欣赏范作,看后有什么感想?你们是不是认为上美术课就只是单纯的画画呢?(学生看着这些美术作品,显得非常兴奋,很好奇,很好地刺激了他们的求知欲。

)3、思考、交流、讨论、发言。

(二)、展示汇报,交流探讨(说一说)教师活动:1、让学生把他们喜欢的美术作品(可以是美术展室里的作品,也可以是自己寻得的)呈现出来,谈谈它们所具有的各种特点,教师适时进行引导。

2、阅读课文,理解带蓝色圆点的美术门类及材料;比较欣赏,课文中哪些美术种类在刚刚同学们最喜欢作品中没涉及到的。

3、观察自己的身边的都有哪些美术种类,列举一二。

(比如是自己的日常用品,教室的桌椅等)学生活动:1、展示自己带来的美术作品,说出它们都具有哪些特性.2、阅读课文,弄清因为材质的不同,美术可以分为哪几种门类,与美术作品的零距离,充分刺激学生的视觉和触觉,加深对美术作品特点的认识。

人美版七年级美术上册《发现与创造》教后反思

人美版七年级美术上册《发现与创造》教后反思

人美版七年级美术上册《发现与创造》教后反思人美版七年级美术上册《发现与创造》教后反思本课内容属于九年义务教育初中阶段美术课程“设计·应用”学习领域。

新课标指出:“设计·应用”学习领域的教学,应“以形成学生设计意识和提高动手能力为目的”,“应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密切联系社会生活,关注环境和生态”。

遵循这一原则设计,旨在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材料,巧用这些材料创作令人耳目一新的美术作品,变废为宝,或应用于生活,或美化环境,体验其中的新奇,享受其中的乐趣。

本课原是九年级第17册的课程内容,现今放在七年级上册进行教学,不宜设置得太多理论知识或专业术语,我认为应以简单的创意、设计方法和基础制作技能作为出发点。

本课是一节融入了寻找材料、设计构思、巧手制作三部分内容的课程。

首先培养学生有意图地去发掘生活中的材料,根据材料自身特点去思考和构思。

然后在选择恰当的表现形式,探索不同的制作方法,完成一件作品。

整节课主要是通过欣赏和了解环保创意作品,使学生感受环保设计理念,领悟美术与生活的关系,体验制作中的材质美与创意美。

对于课堂效果,总的`来说,自认为按计划完成了课程内容的教学,基本达到了教学预定目标。

按教参上的设计,本课该设置2课时,我为了在公开课上方便操作,也从学生的实际情况考虑,改设为一个课时,最终验证,顺利让学生接受,这样的课时安排还是可行的。

而在教学程序里的时间安排上,我觉得自己还是疏忽了合理设计,将学生制作、教师巡视辅导的时间仅设置十分钟时间,且还包括了展示评价所需的时间,这就显得太仓促,也让整节课显得教师讲过多。

这节课出现了突发状况,影响最大的是多媒体音响设备无法播放,以及材质材料的遗漏。

而这些情况的出现很大部分是由于我没有用足够的时间去预先准备,准备好课室,准备好教具。

以那样匆忙的脚步赶到多媒体第二室后发现有班级在上课,课间时间引导七一班学生进入课室后已是逼近上课,而铃声响后才发现音响设备有故障,而这时候我又没有灵活处理,只装作若无其事的上课,却想不到可以找空隙求助信息老师,疏忽之下,造成课后听闻后面的老师和部分学生有时听不见我的声音,课件设置的音响效果也完全无效。

5. 发现与创造-人美版七年级美术上册教案

5. 发现与创造-人美版七年级美术上册教案

5. 发现与创造-人美版七年级美术上册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为《发现与创造》,属于人美版七年级美术上册内容。

本课主要探讨学习美术的过程中,人们通过观察、发现和创造来表达情感和体验世界的方式。

通过本课的教学,学生将会理解自身在生活中如何发现美与表达美,同时体验“用艺术表达”的美好。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1.理解美术的发现与创造的过程;2.掌握线条、色彩和形状等基本元素的基础知识;3.培养艺术鉴赏和表达的能力;4.感受到美术创作中自由和快乐的本质。

三、教学重点1.理解美术的发现与创造的过程;2.掌握线条、色彩和形状等基本元素的基础知识。

四、教学难点1.培养艺术鉴赏和表达的能力;2.感受到美术创作中自由和快乐的本质。

五、教学方法本课采用讲述、演示和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讲授中注重启发式教学,尊重学生个体,以培养学生的创意和想象力为核心。

六、教学步骤1. 导入:讲故事通过讲述一些关于艺术家或艺术作品的故事,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主题——“发现与创造”。

2. 讲解:线条、色彩和形状的基本知识通过讲解线条、色彩和形状的基本知识,让学生了解到这些元素在艺术创作中的重要性和应用方法。

3. 实践:认识并运用基本元素让学生通过实践,掌握线条、色彩和形状的基本应用方法。

可以通过画素描、临摹作品或创作自己的艺术作品等方式进行实践。

4. 分享和评价让学生分享自己创作的艺术作品,并进行互动和评价。

此处,教师应给予鼓励,并帮助学生发现和解决存在的问题。

七、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得以了解艺术创作的基本方法,培养了艺术鉴赏和表达的能力。

在未来的学习中,学生应能够把这些基础知识和能力应用到更加复杂和创新性的艺术创作中。

教师也需要不断学习和探索,不断创新教学方法,以便更好地帮助学生发现和创造美。

初XX术课程《发现与创造》教案

初XX术课程《发现与创造》教案

初术课程《发现与创造》教案第一章:课程简介1.1 课程目的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对术的兴趣和热情,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创新力和表达能力。

通过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发现生活中的美,创造具有个人特色的艺术作品。

1.2 课程内容本课程将涵盖观察与描绘、创新与实践、表达与分享等多个方面,通过理论讲解、实践操作和互动交流等方式,使学生深入了解术的基本原理和创作方法。

1.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示范、实践、点评等教学方法,注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

第二章:观察与描绘2.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生活、发现美的能力,学会运用术语言进行描绘。

2.2 教学内容学习观察方法,培养观察习惯学习术基本技巧,如线条、色彩、构图等实践描绘生活场景或物品,培养表现力2.3 教学活动组织学生进行户外写生或观察生活中的物品,引导学生发现美教师示范描绘方法,学生跟随实践点评学生作品,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第三章:创新与实践3.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敢于创新、勇于实践的精神,提高学生的艺术创造力。

3.2 教学内容学习艺术创新的方法和技巧探索个人独特的艺术风格创作具有个性的艺术作品3.3 教学活动引导学生进行思维拓展,尝试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教师提供创新思路,学生动手实践组织学生进行作品展示,鼓励互相评价和交流第四章:表达与分享4.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善于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法,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分享精神。

4.2 教学内容学习艺术表达的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评价能力学会分享自己的艺术作品和心得4.3 教学活动引导学生通过作品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组织学生进行作品点评,培养评价能力举办艺术展览或分享会,让学生展示作品并分享创作心得5.2 教学内容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提出改进措施展望后续课程的学习,制定个人学习计划5.3 教学活动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反思学习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制定个人学习计划,为后续课程做好准备第六章:案例分析与鉴赏6.1 教学目标通过分析经典和现代的术作品,培养学生对艺术的鉴赏能力,理解艺术创作背后的思想和情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1年九年级美术第17册《发现与创造》教案及教学反思人美版教学目标:了解材料的特性,学习利用材料原有的特性,选择恰当的方法,进行再创造。

认识发现与创造和变废为美的关系,提高学生观察生活的能力、对材料美感的发现和创造性利用的能力,形成初步的设计意识。

教学重点:观察、发现材质的美感,运用艺术的手段和丰富的想象力对材料进行合理的利用,创造出具有实用价值和审美特征的新作品。

教学难点:如何根据材料的特点选择适合的加工工艺进行再创造,如何根据制作用品的需要寻找、发现合适的材料。

教学用具课件、环境设计的图片
39611 9ABB 骻q"36485 8E85 躅|:23175 5A87 媇28086 6DB6 涶36039 8CC7 資" 40588 9E8C 麌"y40504 9E38 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