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瘘穿刺要点

合集下载

动静脉内瘘的正确穿刺

动静脉内瘘的正确穿刺
编辑课件
人工动静脉内瘘使用示意图
编辑课件
动静脉内瘘的穿刺方法
定点式:固定穿刺点进行穿刺。 区域式:固定穿刺区域,进行不定点穿刺。
以上两种穿刺方法易引起穿刺点渗血,对 血管伤害性大,不利于穿刺点的愈合。目前 较少采用。 绳梯式:顺着内瘘血管由近心端至远心端进 行阶梯式穿刺,然后再回到远心端,如此反 复循环穿刺。 纽扣式:进行一段时间的定点,定角度穿刺 后形成穿刺隧道,每次穿刺前清除原有结痂 ,在原有瘢痕处用钝针沿着隧道穿刺。
编辑课件
动静脉内瘘的穿刺技术
清洁皮肤后,向穿刺的反方向拉紧皮肤(压 紧感神经末梢,皮肤平滑易进针,固定内瘘 便于穿刺)。
以25度角穿刺(大角度易穿透血管)。 针尖斜面向上缓慢进针。 固定穿刺针,避免穿刺针的牵拉和脱出。 避免反复穿刺同一部位造成的血管狭窄或血
管瘤。 新内瘘管壁薄而脆,容易形成皮下血肿。故
编辑课件
编辑课件
编辑课件
人工动静脉内瘘 的正确穿刺
广东医学院附属医院 肾病内科 血液净化中心
刘坚
编辑课件
人工动静脉内瘘的Βιβλιοθήκη 义定义:通过外科手术,吻合患者的外周 动脉和浅表静脉,使得动脉血液流至 浅表静脉,达到血液透析所需的血流 量要求,便于血管穿刺,建立血液透 析体外循环。人工动静脉内瘘是维持 性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命线。
前3次使用的新内瘘应由穿刺技术较高的护 士穿刺,确保穿刺的成功率。
编辑课件
编辑课件
动静脉内瘘的拔针技术
消毒穿刺点,并覆盖无菌止血贴。 用无菌纱布叠成压迫球轻压穿刺点上方,退
出穿刺针。 新内瘘前3次使用须由护士协助按压,持续
按压时间至少10min。20~30min后观察渗血 情况。 内瘘使用3次后,可用胶布或弹力绷带固定 。压迫力度适中,以既不渗血也能扪及震颤 音或听到血管杂音为宜。压迫时间在10min 以上。

动-静脉内瘘的穿刺技巧及护理要点

动-静脉内瘘的穿刺技巧及护理要点

动一 静 脉内瘘是血液透析患者 的生命 线 , 而 动静脉 内瘘成 形术是通 过外科 液透析患者血管穿刺以 4 0 0角 , 针尖易进人皮 肤 , 且 病人疼 痛感 明显减轻 , 当针 手术 , 吻合患者的外周动脉和浅表静脉 , 使 得动脉血液 流至浅表静脉 , 达 到血液 尖进入皮肤后迅速压低针柄沿 血管方 向潜行刺 入 , 穿刺 时以针 尖斜 面略 向左 , 透析所需 的血 流量要求 、 并便 于血管穿刺 , 从 而建立 血液透 析体外 循环 。熟练 减少针尖对组织的切割和撕裂 , 达到减少组织损伤 、 减轻患者疼痛 的目的。 的穿刺技术可 以减少并发症 的发生 , 保持 内瘘 的高开通率 。现将 内瘘穿刺 技巧 2 . 护理要点 : 及护理要点 总结如下 : 2 . 1 首次使用内瘘 : 禁止扎止血 带 , 如血管 暴露不 够明显 , 可 由助手 轻握近 1 . 内瘘 穿刺技巧 : 心端 , 待穿刺见 回血后立 即放松 ; 首次使用 时血流量 1 5 0— 2 5 0 m L / m i n即可 , 禁 1 . 1血管选择 : 穿刺前应首先评估 内瘘血管是否通畅 , 触 摸内瘘震颤 或听诊 止强行提高血流量; 首次使用 内瘘 时超滤设定 需准确 , 避 免低 血压 的发生 而造 血管杂音强弱 , 观察内瘘走向、 深浅 、 管壁的厚薄 、 血管弹性 , 以及穿 刺部位 是否 成对内瘘的损伤 , 如有低血压发生需尽快 纠正 以避免 引起 内瘘 闭塞。 有红肿 、 淤斑、 感染等 。如条件 允许 最好 动静脉穿 刺不要 在 同一血管 上 以减 少 2 . 2血液透析中穿刺点渗血的处理 : 血 液透析 过程 中出现动 静脉 内瘘 穿刺 血管通路再循环 ; 如在同一血管穿刺 , 穿刺 点至少距 离 8一 l O e m以上 。推 荐最 点渗血时, 可 以采用无菌细纱线 做环状 结扎 , 能较好 的 闭合皮 肤与穿 刺针 之间 佳方式 : 动脉点穿刺部位轮流选 择内瘘的动 一 静脉侧 , 采用绳 梯式穿刺模 式 , 每 的缝隙 , 使针梗与皮肤之间接触 更加 紧密 , 即增加 了皮肤 及皮 下组织 对针 梗的 次穿刺点间距 1 c m左 右, 静脉点穿刺部位选择其他 自体静脉而非常规的两个穿 压力 , 同时无菌线绳可 以使外渗的血流受 阻, 逐 步形成凝块 , 堵塞 出血部位 从而 刺点均在 内瘘上 , 可减少血管瘤 的形成 , 延长人工血管使用寿命【 i J 。 使渗血停止 。 1 2穿刺方 向: 采用 改 良式的穿刺方法 , 由传统的逆血流方 向穿刺改为顺 血 2 . 3喜疗妥 的应用 : 透析结束后 2 4小时可用 喜疗妥等外用避开穿刺针眼 0 . 流方 向穿刺 , 更有 利于动 一静脉 内瘘 长期保 持 良好 的血运 功能 , 使血 流量充分 5 c m, 将喜疗妥软膏 3 c m~ 5 c m均匀涂抹 内瘘及周 围皮肤组织 , 沿 内瘘血 管走 满足透析时的需要 , 且易于穿刺针 固定 , 易于 内瘘 血管穿刺点 压迫止血 , 并且减 行 向心方向缓慢用 大鱼际肌按顺 时针方 向轻轻按摩 5 m i n 一1 0 m i n直至 药膏完 少 的血管通路并发症的发生 l 。 全 附着 于皮肤 , 每天 1 次或 2次 , 能促进局部血液循环 , 抑制血栓形成和生长 , 促 1 . 3穿刺 角度 : 针 尖与皮肤呈 4 O O角进针后迅 速压低针柄 沿血管方 向潜行 进 血肿吸收, 刺激受损组织再生。 刺人血管 , 再顺 血管进 针 0 . 5 —1 c m, 固定好针 头。先穿刺 静脉 、 再穿刺动 脉 , 以 2 . 4做好患者 的健康 宣教 : 教会患 者每 日自我检 查 内瘘 有无震 颤或血 管杂 动脉端穿刺点距动静脉内瘘 口5 c m以上 、 动静脉穿刺点 的距离 1 0 c m以上为宜。 音2 次一 3 次, 如发 现异常及内瘘 发生疼痛或肿胀需及时就诊 ; 内瘘侧 手臂避免 1 . 4高位 内瘘穿刺技术 : 高位动 一静脉 内瘘成熟 期较前臂 动 一 静 脉 内瘘 时 提重物或受压 , 禁止在该侧手臂 测血压 、 输 液、 抽 血等 ; 如有 假性 动脉 瘤形成 则 间长 , 一般要 2个月左右才能使用 ; 高位动 一静脉内瘘 因受 手术部位 的限制 , 术 用 弹性绷带保护 , 避免继续扩张 ; 透析后穿刺部 位 2 4小时内避免沾湿 ; 指导患者 后能用的血管较短 , 从 而穿刺范 围受 限; 另外 由于上臂脂肪组织 较多 , 静脉位置 严格 控制水分摄人量 , 以避免透析 中发生低血压而造成 内瘘 闭塞 。 较深 , 血管的脆性 大, 因此容易 造成穿刺 困难和发 生皮下 血肿 和 出血 。穿刺 时 维持性血液透析 患者通 畅的血管 通路是 其维持 血液透 析并 赖 以存 活 的基 动脉端应选择 内瘘血管远端 , 距 离瘘 口至少 3 c m 以上 , 宜 采用 ” 阶梯 式” 穿刺 。 本条件 。因此 , 血液透析室医护人员对保 护患者的生命 线具有重 要的责 任。医 穿刺的方 向应与血流方向一致 , 穿刺针 与皮肤成 4 5 0角 , 有突破感 后进针 少许 , 护人员应做好 自 身业务学 习及培训 , 确保穿刺 成功率 ; 加强 内瘘术前 、 术后 的护 及时妥善 固定 , 避 免转 动针头 , 以保持血管壁和针头的最小角度。 理; 重视对患者的健康教育 , 让患 者了解 内瘘的 日常护 理和保 护措 施。通 过医 1 . 5钝针扣眼法穿刺技术 : 钝针扣 眼法穿刺能提高一 次性穿刺成 功率 , 减少 患共 同做好 内瘘使用及护理 的各个 环节 , 可延 长 内瘘 的使 用寿命 , 提 高患 者的 患者痛苦 , 减少 内瘘 动脉瘤 发生率 , 因此 在动静脉 内瘘血管 条件 差的血 透患者 生存 质量 。 中值得推荐应用 J 。穿刺要点 : 尽量采用 同一个人进行穿刺 , 做到” 三同” , 即同 样的进针穿刺点 、 同样 的进针角度 、 同样的进针深度 , 穿刺 1 O一 2 0 例次 即可形成 参考文献 隧道。隧道形成后改用钝针穿刺 : 消毒 皮肤时将 扣眼 口的血痂 擦掉 , 直 至血痂 [ 1 ] 黄 云辉, 马晓华等. 穿刺模 武对人 工血管动静 脉 内瘘 的影响.临床和 实验 医 清理干净后再次消毒 , 钝针 由扣 眼口往里轻轻 推送 , 即可沿 ” 扣 眼” 隧道进入血 学杂志. 2 0 0 9 , 8 , 8 ( 8 ) : 6 1 — 6 3 . 管完成穿刺。如钝针穿刺困难 , 隧道感觉不 明显 , 可再使用普通 锐针穿刺 几次 , [ 2 ] 顾毅. 不 同穿刺方法对 动 一静脉 内瘘 并发症 的影 响. 医学 息. 2 0 1 0 , 1 1 : 3 1 8 3 31 8 4. 穿刺时注意一定要沿原隧道进入 , 直 到有隧道形成后再改为钝针穿刺 。 1 . 6减少穿刺疼痛的技巧 : ( 1 ) 穿刺前采用复方利多卡因乳膏进行动静脉 内 [ 3 ] 马璐璐 , 梅晓蓉等. 钝针 扣眼法穿刺在动静脉 内瘘差的血透患者 中的应用及 瘘局部浸润麻醉可以减轻患者 局部穿刺 的疼痛 。复方利多 卡 因乳膏具 有穿透 管理 .中国中西 医结合 肾病杂 志. 2 0 1 2 , 5 , 1 3 ( 5 ) : 4 4 2— 4 4 3 . 力强、 作用快 、 无局部刺激的特点 , 是 一种能够 渗透完 整皮肤 的浅表 麻醉 药 , 且 [ 4 ] 张建 平, 吴亿等.复方利多卡 因乳膏缓解血液透析病人动静脉 内瘘穿刺疼痛 局部用药剂量小 , 对患者全身无影响和其他不 良反应 4。( 2 ) 临床实践证明 , 血 的效果观察.局解手术 学杂 志. 2 0 1 2 , 2 1 , 1 : 7 0 .

动静脉内瘘穿刺的注意事项PPT课件

动静脉内瘘穿刺的注意事项PPT课件
动静脉内瘘的穿刺及注意事项
方海滨
1
内容提纲
穿刺前注意事项 穿刺时的注意事项 拔针的注意事项
2
穿刺前的评估
3
穿刺前的评估 视诊
触诊
听诊
4
视诊:血管情况、穿刺处有无红、肿、破溃、渗血、 皮下 淤血。
触诊:血管走向、内瘘震颤、穿刺处有无肿块、硬结 听诊:内瘘杂音强弱
5
穿刺时的注意事项 1.穿刺血管的选择 ;动脉穿刺点应离开瘘吻合口5cm以上, 静脉穿刺点要尽量离开动脉穿刺点8~10cm以上,最好勿 与动脉穿刺在同一血管上,以减少血管通路再循环,提高 透析效果。
11
拔针时的注意事项
1.血液透析用内瘘穿刺针管径大,针刃锋利,若用力按压 穿刺点快速拔针,对较薄的血管壁会造成切割性损伤,因 此在透析结束时,用准备好的无菌纱布卷轻放在穿刺针上, 针头纵轴与血管纵轴平行,慢慢向外拔针,当针头即将拔 出体位时,左手用力压住穿刺点可明显减轻针刃对血管造 成的机械性损伤,从而减少穿刺针渗血的发生。
9
穿刺时的注意事项
5.新瘘经过一段时间正确的使用后,仍不可掉以轻心,每 次穿刺前应观察瘘管有无炎症、感染、狭窄及动脉瘤等并 发症,并触摸吻合口有无震颤,如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生 并做出相应的处理。之后,摸清所要穿刺的血管管壁的薄 厚、弹性、深浅及走向,对于血管暴露不清者,可于血管 上方扎止血带,但时间易短,也可先行热敷使静脉充盈。
6
穿刺时的注意事项
2.内瘘的使用要有计划,一般从内瘘远心端到近心端进行 阶梯式或纽扣式的穿刺,然后再回到远心端,如此反复。 不要轻易在吻合口附近或定点穿刺。定点穿刺成功率高, 穿刺疼痛轻。但对于消瘦衰竭、皮肤弹性差的病人使用定 点穿刺要慎重,因皮下组织少可引起针眼渗血。如果肢体 水肿,可用手压局部待血管暴露,如果血管扩张不好,可 用止血带扎紧肢体近心端,等血管充盈后再作穿刺。

人工血管内瘘穿刺及护理要点PPT

人工血管内瘘穿刺及护理要点PPT
(二)穿刺要点 3.穿刺角度: 穿刺角度在 40-45°比较合适,可使人造血管 穿刺部位形成“皮片”效应,这种效应可于穿刺针拔出时发 挥类似辦膜的功能,以减少穿刺点的出血。进针角度越大, 越容易留下圆形的穿刺孔,不产生“皮片”效应,对人造血 管的损伤增大;而贴近皮肤平行进针,则会损伤人造血管外壁 。
一点如下:
② 对消退较慢的患者,可采用红外线灯照射,每日 2-3 次,每次20-30 分钟。术后1周内肝素化血液透析可加 重血清肿,此时透析应采用无肝素或低分子肝素透析 。对于较大、长期不消退的血清肿,可行手术清除。
谢 谢!
(1)术后抬高患肢;保持伤口干燥、整洁,不要随意去除
包扎敷料,以防止伤口感染;若发现有渗血不止、疼痛难忍 时,应及时通知医生,并有效止血、合理使用抗生素。 (2)术后早期,应尽量穿袖口宽松的衣物(如将冬天的内衣、 毛衣袖子用拉链缝合,既保暖又不影响治疗)。如出现局部 肿胀,可能为血清肿(血浆通过多孔的 PTEE 移植物渗出), 应促进其消退;局部红肿明显时,可用 50%乙醇湿敷。
一四、、 穿刺准备及穿刺要点
(二)穿刺要点 4.穿刺点的选择: 穿刺点切忌定点穿刺。对于人造血管的 管理应制定显示穿刺点及穿刺日期的图表,有助于穿刺点的 合理使用,避免在同部位重复穿刺。沿着人造血管的平行轴 每一个穿刺点相距 0.5-1cm,动静脉穿刺间的距离应在 46cm以上,距吻合口处约3cm 的位置不能穿刺。
不要太高,定期随访抗凝指标(凝血酶原时间、 APTT),可根据医嘱服用华法令、潘生丁、阿司匹林等 抗凝剂。注意个人卫生,保持局部清洁,防止感染。
一五、、 止血方法、并发症的护理
(二)并发症的护理 (1)血栓形成干预和护理要点如下:
③ 人造血管手臂不提重物,不受压,不用绷带压迫,不 测血压等。特别是不要将造瘘侧手垫于头下或侧睡于 造瘘侧。

内瘘的正确使用及穿刺技术流程

内瘘的正确使用及穿刺技术流程

内瘘的正确使用及穿刺技术流程瘘管评估:每次穿刺前,应对瘘管进行检查评估,如观察有无感染、炎症、瘢痕、疹和动脉瘤,触摸吻合口有无震颤,以便发现问题,及早治疗和诊断。

选择穿刺点的原则:动脉穿刺点距离内瘘吻合口至少3cm,可向心方向进行穿刺,也可向吻合口方向穿刺,两个穿刺点距离至少8cm以上。

避免在同一血管穿刺,以减少再循环,提高血液透析质量。

穿刺的技巧:消毒皮肤后,扎止血带或不扎止血带,向穿刺的反方向拉紧皮肤以25°角穿刺静脉。

先穿刺近心静脉端,再穿刺动脉端。

切记定点穿刺,应不断更换穿刺部位。

首选绳梯法,其次纽扣法进行穿刺。

扎止血带时间不宜过长。

穿刺不成功的处理:1、如果穿刺不成功时,未穿破血管,可在原穿刺点摸准血管后再穿;若已穿破血管出现血肿,更换穿刺部位进行穿刺,避免反复进退损伤血管。

2、如果是刚刚使用的新瘘,仅在内瘘做动脉端,在其他肢体另择静脉穿刺做临时静脉回血端建立血路循环或放弃使用新瘘。

选择其他肢体做动静脉穿刺或双静脉穿刺等临时血管通路维持血液透析,直至血肿消失。

3、如果是使用时间较长的老瘘,当动脉穿刺失败后,在原穿刺点以下穿刺,如出现血肿,则不适合在此瘘管再穿刺。

在血流量充足的情况下可将静脉作为动脉,另择静脉穿刺点透析。

当静脉穿刺失败时,在原静脉穿刺点以上或另择静脉进行穿刺。

透析结束后正确止血方法:1、拔针的角度和穿刺度一致,在针没有完全拔除时不要压迫,将止血球置于针眼处,以食指和中指压迫穿刺点的上缘和下缘,手臂可稍微举高,减少静脉回流,加快止血,压迫力度要适当,以不渗血并能触摸到震颤和听到血管杂音为宜。

用弹力绷带包扎2-4h取下。

2、透析后如果出现血肿,局部肿胀部位立即用硫酸镁冷湿敷或冰敷。

一、护理流程(1)初次穿刺时,观察内瘘血管走向,摸准血管深浅及管壁弹性,确定瘘管是否通畅。

穿刺时,动脉端选择离内瘘血管最远端离心方向、以保证足够血流量的部位。

宜采用排笔式穿刺法,可避免产生血管狭窄。

血液净化动静脉内瘘穿刺操作标准

血液净化动静脉内瘘穿刺操作标准

血液净化动静脉内瘘穿刺操作标准引言:血液净化动静脉内瘘穿刺操作是一项重要的医疗技术,用于治疗肾功能损害等血液透析相关疾病。

为了保证操作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制定了一系列的操作标准。

本文将详细介绍血液净化动静脉内瘘穿刺操作的标准及注意事项。

一、操作前准备1. 确认病人身份:核对病人的姓名、住院号、出生日期等基本信息,确保操作对象正确。

2. 了解病人病史:了解病人的血液透析史、血管状况、有无出血倾向等情况,以便选择合适的穿刺点和器械。

3. 检查器械完整性:检查穿刺器械是否完好无损,避免使用磨损或损坏的器械。

4. 洗手和穿戴无菌手套:进行手部消毒,穿戴无菌手套,确保操作环境无菌。

二、穿刺部位选择1. 选择适当的穿刺点:根据病人的血管状况和医生经验,选择适合的穿刺点,通常选择距离皮肤较浅、血管直径较大的部位。

2. 避开血管曲折区域:避免选择血管曲折的部位进行穿刺,以免增加穿刺难度和并发症的风险。

三、穿刺操作步骤1. 皮肤消毒:用无菌棉球蘸取75%的酒精,从穿刺点向外圆周方向擦拭,每次擦拭距离不少于5厘米。

2. 固定血管:用无菌手指固定穿刺点下方的血管,使其稳定,避免血管移动造成穿刺困难。

3. 穿刺:选择合适的穿刺器械,将穿刺针插入皮肤,呈15-30度角斜向穿刺,同时观察血液回流情况,确认穿刺位置准确。

4. 顺利穿刺后,将穿刺针内芯抽出,连接穿刺针和管路。

5. 用适当的力度固定穿刺针和管路,避免其松动或脱落。

四、注意事项1. 注意穿刺角度:穿刺时应保持适当的角度,过大或过小的角度都会增加穿刺难度和并发症的风险。

2. 注意血液回流:穿刺时应观察血液回流情况,确认穿刺位置准确,避免穿刺到其他组织或血管。

3. 注意穿刺深度:穿刺针插入皮肤后,应控制插入的深度,避免穿刺过深引发出血或损伤。

4. 注意穿刺速度:穿刺时应稳定控制穿刺速度,过快或过慢都可能导致并发症的发生。

5. 注意无菌操作:穿刺前后应保持无菌操作,避免感染的发生。

血透内瘘穿刺操作方法

血透内瘘穿刺操作方法

血透内瘘穿刺操作方法
1. 检查设备:确认用于穿刺的器材是否完好无损。

2. 准备场地:选择无菌场地,准备手套、消毒剂、无菌垫和纱布等器具。

3. 洗手:彻底洗手或使用手消毒剂消毒双手。

4. 垫无菌垫:将无菌垫放在穿刺部位,以保持无菌。

5. 确认位置:确定穿刺部位,可通过超声波或触诊找到适当的血管位置。

6. 消毒:用消毒剂擦拭穿刺部位,确定消毒面积足够。

7. 穿刺:将钢针从皮肤穿入血管,注意控制角度和深度。

8. 确认:确保钢针已经进入血管,根据血透机上的压力数据进行检查。

9. 固定:固定钢针和导管,以防止移动或脱离。

10. 清理:清理穿刺部位,覆盖透明敷料。

11. 记录:记录穿刺的日期、时间、部位、血流速度等信息。

12. 术后观察:术后需密切观察穿刺部位,查看是否出现感染、出血等异常情况。

动静脉内瘘有哪些常见的穿刺方法?各有哪些优点和缺点?

动静脉内瘘有哪些常见的穿刺方法?各有哪些优点和缺点?

动静脉内瘘有哪些常见的穿刺方法?各有哪些优点
和缺点?
【答】动静脉内瘘常见穿刺方法如下:
(1)锐针绳梯穿刺法:穿刺部位轮换,切记定点穿刺,沿着内瘘血管走向由上至下或由下至上交替进行穿刺,每个穿刺点相隔1cm左右,动脉端距瘘口至少3cm,动脉穿刺点与静脉穿刺点相距5~8cm,避开上次穿刺点。

优点:整条动脉化的静脉血管受用均等,降低血管的受损,有效地避免血管狭窄及假性动脉瘤的形成,延长内瘘使用寿命。

缺点:对于血管条件差、动静脉内瘘血管比较短的患者,则不宜使用绳梯法。

(2)钝针扣眼穿刺法
优点:相关研究显示,钝针扣眼穿刺技术可以减轻患者疼痛,降低穿刺点出血、渗血,止血速度较快,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能保持内瘘侧手臂的美观,降低穿刺不成功时对血管造成的血肿概率,减少对血管的损伤,还可延长内瘘使用寿命,降低血管瘤等并发症的发生概率。

研究显示钝针扣眼穿刺还可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及治疗依从性。

缺点:钝针扣眼穿刺过程中没有合适的祛痂工具会损伤扣眼周围的皮肤,在肝素化透析下可能会增加渗血的概率。

(3)区域穿刺法
优点:提高穿刺成功率。

缺点:在动静脉穿刺区域做蜂窝状穿刺,皮肤损伤大,痛苦多,局部皮肤变薄松弛,更易渗血。

在动脉血的压力下易导致内瘘感染,假性动脉瘤和血管狭窄、血栓的发生,现已逐渐被淘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瘘穿刺要点
正确选择穿刺点:若血管条件许可,动脉穿刺点应离开瘘吻合口5cm 以上,静脉穿刺点要尽量离开动脉穿刺点,一般在8~10cm以上,最好避免穿刺在同一血管上,以减少血管通路再循环,提高透析效果。

采用正确的穿刺方法:首选阶梯法,即穿刺点不固定,且新穿刺进针点距离上次进钍点至少1cm以上;其次,采用纽扣法,即象缝衣服上的纽扣一样,固定几个穿刺点,轮换使用;切忌使用定点法。

采用正确的穿刺方法,其目的在于使整条动脉化的静脉血管受用均等,血管粗细均匀,避免固定穿刺或小范围内穿刺而造成受用多的血管腔壁受损,弹性减弱,硬结节瘢痕形成,有的甚至形成动脉瘤,而未用的血管形成狭窄。

提高穿刺水平,力求一针见血:术后的瘘管原则是在术后4~8周成熟后方可使用,但新瘘管管壁薄而脆,开始几次穿刺时,很容易形成皮下血肿而影响下次穿刺。

故在最初几次穿刺时,最好是由有经验的护士穿刺,要仔细摸清血管走向后再穿刺,以确保一针见血。

在以后的常规穿刺中,也应遵循先找好穿刺点,再行穿刺的原则,切勿盲目进针。

如果动脉穿刺失败,应在动脉穿刺点以下即远心端避开血肿再做穿刺;如在透析过程中出现血肿,重新穿刺有困难,则可将血流满意的静脉端改为动脉端,并与动脉透析管相连,而原动脉针留针建议留着,等下机时再行包扎。

另外选择他处静脉穿刺与静脉透析管相连,以保证继续透析。

若静脉穿刺失败,应在静脉穿刺点以上即近心端,避开
血肿,再作穿刺或另找静脉穿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