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划性内瘘穿刺的方法
内瘘的正确使用及穿刺技术流程

内瘘的正确使用及穿刺技术流程瘘管评估:每次穿刺前,应对瘘管进行检查评估,如观察有无感染、炎症、瘢痕、疹和动脉瘤,触摸吻合口有无震颤,以便发现问题,及早治疗和诊断。
选择穿刺点的原则:动脉穿刺点距离内瘘吻合口至少3cm,可向心方向进行穿刺,也可向吻合口方向穿刺,两个穿刺点距离至少8cm以上。
避免在同一血管穿刺,以减少再循环,提高血液透析质量。
穿刺的技巧:消毒皮肤后,扎止血带或不扎止血带,向穿刺的反方向拉紧皮肤以25°角穿刺静脉。
先穿刺近心静脉端,再穿刺动脉端。
切记定点穿刺,应不断更换穿刺部位。
首选绳梯法,其次纽扣法进行穿刺。
扎止血带时间不宜过长。
穿刺不成功的处理:1、如果穿刺不成功时,未穿破血管,可在原穿刺点摸准血管后再穿;若已穿破血管出现血肿,更换穿刺部位进行穿刺,避免反复进退损伤血管。
2、如果是刚刚使用的新瘘,仅在内瘘做动脉端,在其他肢体另择静脉穿刺做临时静脉回血端建立血路循环或放弃使用新瘘。
选择其他肢体做动静脉穿刺或双静脉穿刺等临时血管通路维持血液透析,直至血肿消失。
3、如果是使用时间较长的老瘘,当动脉穿刺失败后,在原穿刺点以下穿刺,如出现血肿,则不适合在此瘘管再穿刺。
在血流量充足的情况下可将静脉作为动脉,另择静脉穿刺点透析。
当静脉穿刺失败时,在原静脉穿刺点以上或另择静脉进行穿刺。
透析结束后正确止血方法:1、拔针的角度和穿刺度一致,在针没有完全拔除时不要压迫,将止血球置于针眼处,以食指和中指压迫穿刺点的上缘和下缘,手臂可稍微举高,减少静脉回流,加快止血,压迫力度要适当,以不渗血并能触摸到震颤和听到血管杂音为宜。
用弹力绷带包扎2-4h取下。
2、透析后如果出现血肿,局部肿胀部位立即用硫酸镁冷湿敷或冰敷。
一、护理流程(1)初次穿刺时,观察内瘘血管走向,摸准血管深浅及管壁弹性,确定瘘管是否通畅。
穿刺时,动脉端选择离内瘘血管最远端离心方向、以保证足够血流量的部位。
宜采用排笔式穿刺法,可避免产生血管狭窄。
内瘘穿刺要点

内瘘穿刺要点
正确选择穿刺点:若血管条件许可,动脉穿刺点应离开瘘吻合口5cm 以上,静脉穿刺点要尽量离开动脉穿刺点,一般在8~10cm以上,最好避免穿刺在同一血管上,以减少血管通路再循环,提高透析效果。
采用正确的穿刺方法:首选阶梯法,即穿刺点不固定,且新穿刺进针点距离上次进钍点至少1cm以上;其次,采用纽扣法,即象缝衣服上的纽扣一样,固定几个穿刺点,轮换使用;切忌使用定点法。
采用正确的穿刺方法,其目的在于使整条动脉化的静脉血管受用均等,血管粗细均匀,避免固定穿刺或小范围内穿刺而造成受用多的血管腔壁受损,弹性减弱,硬结节瘢痕形成,有的甚至形成动脉瘤,而未用的血管形成狭窄。
提高穿刺水平,力求一针见血:术后的瘘管原则是在术后4~8周成熟后方可使用,但新瘘管管壁薄而脆,开始几次穿刺时,很容易形成皮下血肿而影响下次穿刺。
故在最初几次穿刺时,最好是由有经验的护士穿刺,要仔细摸清血管走向后再穿刺,以确保一针见血。
在以后的常规穿刺中,也应遵循先找好穿刺点,再行穿刺的原则,切勿盲目进针。
如果动脉穿刺失败,应在动脉穿刺点以下即远心端避开血肿再做穿刺;如在透析过程中出现血肿,重新穿刺有困难,则可将血流满意的静脉端改为动脉端,并与动脉透析管相连,而原动脉针留针建议留着,等下机时再行包扎。
另外选择他处静脉穿刺与静脉透析管相连,以保证继续透析。
若静脉穿刺失败,应在静脉穿刺点以上即近心端,避开
血肿,再作穿刺或另找静脉穿刺。
血液透析内瘘穿刺技巧及渗血处理

血液透析内瘘穿刺技巧及穿刺渗血的预防处理2021.11一、内瘘血管特点二、出血或渗血三、穿刺的技巧四、渗血处理方法目录1内瘘血管特点一.内瘘血管特点▪尿毒症患者由于毒素积聚、水分积聚、饮食限制等。
▪患者食欲普遍欠佳,饮食上控制蛋白质,脂肪的摄入量,患者普遍皮下脂肪少,皮肤松弛,血管易滑动。
▪由于频繁穿刺使用内瘘,血管上有许多瘢痕,致血管弹性减低。
▪穿刺不当会引起局部渗血肿胀,造成血管硬化,管腔狭窄。
2出血或渗血1.早期出血或渗血内痿术后24小时内发生的出血或渗血处理:可局部轻压止血,对出血较多的患者,立即打开切口,检查出血部位,如吻合口出血需补针缝合止血。
在吻合口缝合严密的情况下,伤口弥漫性渗血往往与尿毒症、凝血功能障碍及使用肝素有关可局部使用应用生物蛋白胶止血。
预防:术前应检查患者凝血状态并安排好血液透析时间。
尽量避免手术当天行血液透析,以免透析时使用肝素引起切口出血。
确需透析时建议使用无肝素透析。
术后早期切口感染,也可致吻合口破裂而出血。
a.内瘘过早使用:b.穿刺方法不当:c.穿刺失败:内瘘的成熟至少需要4周,过早使用出血的发生率较高。
一般建议至少4周以后开始使用,8-12周后更佳。
过早使用的内瘘由于静脉壁薄弱,透析时即使穿刺方法和针的位置正确也容易出血。
穿刺针周围小量渗血时,多见于皮下脂肪较多,反复穿刺同一针眼的患者,需要改进穿刺技术,更换穿刺点,首先在静脉旁刺入皮下,与静脉平行向前推进0.5cm左右再或角度斜刺静脉。
在静脉内至少推进0.5cm。
多次穿刺失败,造成静脉壁穿孔、撕裂。
引起皮下出血和血肿,应立即压迫止血,不要注入肝素,出血停止后,在其它部位重新穿刺。
2.晚期出血或渗血(1)穿刺出血(2)透析中穿刺针脱出:患者已经肝素化,如不及时压迫,很容易出现血肿,因此透析时要固定好穿刺针及透析管路。
对神志不清或不合作的患者,需要加强监护,一旦穿刺针脱出应立即止血。
压迫止血,如需继续透析,必须等出血停止后,在另一部位重新穿刺。
血透内瘘穿刺操作方法

血透内瘘穿刺操作方法
1. 检查设备:确认用于穿刺的器材是否完好无损。
2. 准备场地:选择无菌场地,准备手套、消毒剂、无菌垫和纱布等器具。
3. 洗手:彻底洗手或使用手消毒剂消毒双手。
4. 垫无菌垫:将无菌垫放在穿刺部位,以保持无菌。
5. 确认位置:确定穿刺部位,可通过超声波或触诊找到适当的血管位置。
6. 消毒:用消毒剂擦拭穿刺部位,确定消毒面积足够。
7. 穿刺:将钢针从皮肤穿入血管,注意控制角度和深度。
8. 确认:确保钢针已经进入血管,根据血透机上的压力数据进行检查。
9. 固定:固定钢针和导管,以防止移动或脱离。
10. 清理:清理穿刺部位,覆盖透明敷料。
11. 记录:记录穿刺的日期、时间、部位、血流速度等信息。
12. 术后观察:术后需密切观察穿刺部位,查看是否出现感染、出血等异常情况。
内瘘穿刺及维护方法ppt课件

+ 警异常
19
+ 穿刺时机 + 成熟判断 + 知情同意 + 穿刺顺序
20
+ 预防为主 + 及早发现,及早干预
21
+ 每次透析:物理监测 + 每月:血流量监测 + 每季:再循环及静态静脉压监测
22
+ 静脉通路内压力比值<0.5(0.75)
(静脉通路内压力+偏移量-静脉传感器0值)/平均动脉压
23
14
15
+ 拔针技巧;速度适当,注意“稳”“准”,顺应性强
+ 压迫血管:力量适中,压迫位置准确,压迫时间适宜
16
+ 病房护士手术前后护理 + 患者教育
17
+ + + + +
皮肤清洁、衣袖宽松 避免冷刺激 避免受压、撞击 涂药、热敷时机 加强锻炼
18
+ 摸震颤 + 听杂音 + 稳血压 + 防脱水
+ 动静脉内瘘穿刺技术直接影响患者体验及透析质量
+ 严格遵守操作流程可提高穿刺成功率,减少并发症
+ 加强宣教提高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至关重要24 Nhomakorabea25
4
+ 护士长
建立规范流程 组织培训考核 质量管理
+ 护士
落实宣教 资料统计 质量跟踪
5
6
望:手术伤口愈合良好,局部皮肤光滑 清洁 触:手掌心放置内瘘处感到震颤 听:用听诊器听到响亮血管杂音,听诊的范围在瘘口20-30CM 摸:血管走向、弹性、直径长短、确定穿刺部位 问:新(难)瘘管由经验丰富的护士穿刺 备:充分的心理准备
动静脉内瘘穿刺操作流程

动静脉内瘘穿刺操作流程操作前准备:1.确定操作的病人身份,核对病人的姓名、年龄以及相关的医嘱。
2.洗手,穿戴好无菌手术衣和手套,戴好口罩。
3.准备好所需的器械和药物,包括穿刺针、导管、引流器、消毒棉球、稀释剂等。
4.将病人放置在手术台上,确保舒适并方便操作。
操作步骤:1.术前准备:将手术区域暴露,并以适当的护理用品清洁皮肤,使用无菌巾将周围区域包裹起来。
2.局部麻醉:将患处局部浸润麻醉,可以选择局部麻醉药物如1%利多卡因或0.5%布比卡因。
3. 空气添加:将穿刺针连接到适当的注射器上,注入10ml左右的空气,要确保空气泡在知觉损害的区域内。
4.穿刺穿刺:选择穿刺点位,通常在上肢的桡动脉附近,用手指压迫穿刺点,以减少出血。
用穿刺针垂直插入皮肤,直到进入血管。
5.确认位置:用注射器抽取一小量血液,观察血液的颜色和流速,确保找到动脉,然后将针缓慢进入血管。
6.引线插入:将导管插入穿刺针内部,并将穿刺针缓慢退出,一旦导管插入血管内,就可以开始引流。
7.引流操作:将引流器的一端连接到导管上,并将引流器另一端放入合适的容器内收集引流液。
在引流过程中要注意控制引流的速度和压力。
8.固定导管:使用透明敷料或透明绷带固定导管,以防止移位和感染。
9.观察和护理:观察引流液的颜色和量,并记录下来。
根据需要更换引流器,保持引流通畅。
10.操作完成:操作结束后,将床单更换并清洁工作区,注意个人卫生,拆除无菌操作物品,消毒器械。
11.操作后护理:对穿刺部位进行压迫止血并敷以消毒棉球,观察穿刺部位有无出血或其他不适。
告知病人关于穿刺部位的护理,遵守医嘱。
在操作动静脉内瘘穿刺时,要注意以下事项:-操作前进行充分的准备,确保器械和药物的无菌。
-穿刺前进行局部麻醉,以减轻病人的疼痛。
-穿刺时要注意找到正确的穿刺点和方向,以防止损伤到周围组织。
-操作过程中要注重无菌操作,避免感染的风险。
-在引流过程中要控制引流的速度和压力,以免造成继续输血或阻塞血流。
血液透析操作技术——内瘘穿刺

动静脉内瘘穿刺技术---穿刺方法与适应症
扣眼式穿刺
是在每次穿刺中都在同样的穿刺部位用同一种 方式进行穿刺针置入。这意味着再每一个穿刺 的部位,都需要通过相同的隧道进入皮肤及血 管,每次进入静脉的路径都是相同的。
并最终出现假性血管瘤; 血管内膜增生 血管内血栓形成 血管阻塞和血管狭窄等并发症
Part3
穿刺点与穿刺针的选择
动静脉内瘘穿刺技术---穿刺点与穿刺针选择
动脉穿刺点
动脉穿刺点距离吻合口的距离 >3cm以上,每次穿刺点与上 次穿刺点距离>0.5cm
静脉穿刺点
一般在肢体近心端,动脉穿刺 点 与 静 脉 穿 刺 点 的 距 离 > 58cm,如选择AVF的引伸静脉, 静脉穿刺点距动脉穿刺点应 >10cm以上
目录页01 动静脉内瘘评估源自04 动静脉内瘘穿刺操作流程
02 穿刺方法与适应症
05 穿刺时的注意事项
03 穿刺点与穿刺针的选择 06 动静脉内瘘穿刺常见并发症
Part1
动静脉内瘘评估
动静脉内瘘穿刺技术---首次使用内瘘评估
启用时间 内瘘手术成功后,至少需要4周,最好等待8-12周 确认内瘘血管已成熟再开始穿刺
素注射器连接到透析机肝素注射泵上;
动静脉内瘘穿刺操作流程视频
动脉穿刺: 1. 用碘伏棉签以穿刺点为中心,消毒穿刺部位3遍(采用正向,反向,正向的消毒顺序;棉签2根1根1根)
消毒范围直径≥10cm,待干至少30S) 2. 穿刺动脉,左手固定绷紧皮肤,右手持穿刺针,穿刺针斜面向上与皮肤呈15-30度进针,进针见回血后、
内瘘使用宣教

首次内瘘使用宣教内瘘又称为透析病人的“生命线”,初次使用的内瘘,如使用护理不当极易发生闭塞、出血及皮下瘀斑,对使用内瘘透析的诱导期患者,学会正确护理内瘘非常重要。
掌握了以下几点注意事项就能够更好的避免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及不可逆的损害。
(1)进行内瘘穿刺的护士指导病人透析结束后正确按压穿刺点止血,按压过程随时观察有无皮下血肿形成,按压时间20~40min。
透析结束1h内,穿刺侧的肢体不能用力,防止穿刺口受血流冲击而引起针口出血或难以止血。
(2)按压力度以不出血又能扪及震颤或闻及血流杂音为宜。
(3)有条件者可于透析结束24小时后,内瘘处涂喜疗妥软化血管。
(4)患者睡觉时内瘘侧肢体不要放在枕下或身体下,每天2~3次触摸内瘘血管有无震颤、震颤的强弱或听诊有无杂音,如震颤变弱,杂音变小或消失,应立即和医生联系,及时再通。
(5)内瘘仅供透析使用,禁止在此推注高渗液体或输液抽血等。
(6)保持局部清洁干燥,穿刺点的血痂应让其自然脱落,不得用指甲抠挖,以防感染。
(7)避免内瘘侧上臂受压,内瘘侧肢体不得提重物、带手表等。
平时加强手臂锻炼使血管扩张充盈。
(8)如出现低血压、低血糖、腹泻脱水、大汗等可能导致内瘘闭塞情况,应即刻将患肢下垂,放在热水盆里或即刻热敷,必要时医院就诊。
周一至周六早8点----晚6点可直接到血透室海淀医院肾内科24小时电话82619999转1116、1569血液净化中心电话82619999转1570、1571海淀医院血液净化中心血液透析患者须知各位肾友:非常感谢您选择我院血液净化中心作为您血液透析治疗的单位,您的选择是对我们的信任,为您提供热情周到的服务是我们的义务,真诚地希望您积极地参与到每一次治疗中,配合我们圆满地完成各项操作,取得最佳的治疗效果。
如果您对治疗有意见,请及时告知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公正地处理。
1.血液透析治疗对环境有严格的要求,保持血液净化中心清洁整齐是我们的义务,在安静洁净的环境中接受治疗是您的权利,同时您也应成为良好环境的维护者,保持治疗区良好的秩序和环境离不开您的支持和配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计划性内瘘穿刺的方法
陈宏2020.01
一.定义
动静脉内瘘是通过一种血管吻合的小手术,将前臂靠近手腕部位的动脉和邻近的静脉作一缝合,使吻合后的静脉中流动着动脉血,形成一个动静脉内瘘。
二.内瘘要求
1.动静脉内瘘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常用的血管通路
2.具有安全、血流量充分(200~300ml/min) 、感染机会少
3.一般内瘘的使用可维持4~5年
4.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
5.易于穿刺等优点
三.穿刺血管选择
选择相对较直而又有弹性的血管段穿刺,避开关节和静脉瓣。
一般选择血管穿刺时先穿血管的近心端(静脉端),再穿动脉端(远心端),最初使用时,可以另选一处穿刺做动脉血管,静脉回路用普通静脉,直到内瘘完全成熟。
对血管条件好、动脉直径2 mm以上、吻合口0.6 mm以上的内瘘,提前使用并未缩短内瘘的使用寿命。
四.穿刺点的选择
动脉穿刺点应离内瘘吻合口至少5 cm以上,以免损伤吻合口。
静脉针尖指向近心端,动脉针指向吻合口方向,也可指近心方向。
两穿刺点之间相距8 cm 以上(最少应>5 cm),切记避免与动脉穿刺在同一根血管上,以减少再循环。
五.穿刺前准备
严格无菌操作,动作轻柔,提高穿刺成功率。
对于初次穿刺前要摸清瘘管的走向,感觉管壁的薄厚、深浅及弹性、瘘管是否通畅
穿刺时选择离瘘口较远、血管杂音、震颤最明显的部位以保证足够的血流量。
动静脉内瘘的穿刺技术:熟练、正确的穿刺技术是保护好内瘘,使内瘘能够长期使用的必要条件。
1. 穿刺前的准备:护士洗手,带口罩、手套;患者用中性洗手液清洁内瘘侧手臂;选择合适的穿刺针;摆好体位(穿刺侧手臂与机器同一侧)
2. 对瘘管进行评估:
望诊:有无皮疹、发红、瘀青、感染。
※触诊:摸清血管的走向及震颤的强弱。
听诊:确定内瘘的通畅情况(对血管条件差的患者使用)。
3. 选择正确的穿刺点:
动脉穿刺点→吻合口>2cm,针尖→吻合口。
静脉穿刺点→动脉穿刺点≥8cm,针尖→向心方向。
动静脉切勿穿刺在同一条血管上(有条件),以减少再循环
新内瘘的第一次穿刺,动脉穿刺点应远离吻合口。
(因吻合口血管壁相对薄而脆,距吻合口越近血流冲击力越大,穿刺和拔针时易发生血肿,暂时选择在肘正中或贵要静脉离心方向穿刺作动脉,待内瘘进一步成熟,动脉穿刺点再往下移。
)
4. 选择正确的穿刺部位及进针方法:
穿刺部位要轮流更换,切忌定点穿刺。
可沿着内瘘血管上下交替穿刺,每个穿刺点相距1cm左右。
(这样可使内瘘血管粗细均匀,避免针眼渗血,血管壁受损,弹性减弱,硬结瘢痕形成,甚至形成动脉瘤,而未使用的血管形成狭窄。
)提高穿刺水平,力求一针成功。
先找好穿刺点,摸清血管走向再进针。
进针前拉紧皮肤,穿刺针的斜面向上以25°角穿刺瘘管,固定和拔除针的角度应与穿刺的角度接近。
穿刺新建内瘘,应在肘关节以上扎止血带,松紧适中,以防压力过大,造成内瘘穿刺前或穿刺时发生血肿。
六.动静脉内瘘穿刺方法
1、区域穿刺法
在内瘘血管在内瘘血管某一区域反复穿刺
优点:易于穿刺
缺点:1、穿刺区域小
2、反复穿刺血管壁变薄
3、容易形成动脉瘤
4、容易形成区域性狭窄
5、拔针后,按压时间变长
6、容易渗血
2、阶梯穿刺法(绳梯法)
每次动脉、静脉穿刺时更换穿刺点,由上而下;由下而上轮换进行穿刺。
每个穿刺点≥1㎝.
优点:1、降低形成动脉瘤风险
2、降低形成区域性狭窄风险
3、降低渗血风险
缺点:1、对患者血管要求高
2、穿刺难度增加
3、扣眼穿刺法
扣眼穿刺要求:要点是“三同”,即每次穿刺都是同一进针点,同一进针角度,同一进针深度,在穿刺两个月左右形成皮下隧道。
优点:穿刺成功率高,患者疼痛感降低,血栓形成风险降低。
缺点:1、扣眼穿刺点不易形成
2、易感染
3、穿刺点渗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