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组成的结构基础
人体构造详细讲解

人体构造详细讲解一、组织层次结构人体构造可以从不同的层次进行分析,最基本的层次是细胞。
细胞是构成人体的基本单位,人体内的所有器官和组织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在细胞的基础上,细胞可以组成组织,不同的组织又可以组成器官,而不同的器官又可以组成系统。
系统构成了整个人体的结构基础。
1.细胞细胞是构成人体的基本单位,它是生命的基本构成单位。
细胞由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组成。
细胞膜是细胞的外层包裹膜,它可以控制物质的进出,维持细胞内稳定环境。
细胞质是细胞内的液体和细胞器的总称,其中含有大量的细胞器和细胞器官,如线粒体、内质网、高尔基体、溶酶体等。
细胞核是细胞的中心,其中含有遗传物质DNA,控制着细胞的生长和分裂。
2.组织组织是由相同类型的细胞组成的,它们共同完成一定的功能。
人体内有四大基本组织,包括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和神经组织。
上皮组织主要分布在人体表面或腔道内,如皮肤、黏膜等;结缔组织主要填充器官间的空隙,起支持和保护作用;肌肉组织主要用于运动,包括平滑肌、骨骼肌和心肌;神经组织主要用于传递和处理信息,包括神经元和胶质细胞。
3.器官器官是由组织组成的,可以完成特定的生理功能。
人体有很多不同的器官,包括心脏、肺、肝、肾、脑等。
不同的器官负责不同的功能,它们分工合作,共同维持人体的生理平衡。
4.系统不同的器官可以组成系统,共同完成复杂的生理功能。
人体内有多个系统,包括消化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等。
这些系统相互联系,共同维持人体的生命活动。
二、器官系统的结构和功能1.消化系统消化系统是人体最重要的系统之一,它包括口腔、食管、胃、小肠、大肠、肝脏和胰腺等器官。
消化系统的主要功能是将食物分解成小分子物质,以便人体吸收和利用。
在消化过程中,口腔中的唾液可以帮助咀嚼和吞咽食物,食管将食物输送到胃部,胃中的胃液可以消化食物,小肠中的肠液可以帮助分解和吸收营养物质,大肠中的细菌可以分解残余物质,肝脏可以分泌胆汁帮助消化,胰腺可以分泌胰液帮助消化。
人体组成的结构基础

核被膜 核纤 层
染色质 核基质
第二节 细胞间质
概念: 由细胞产生并存在于细胞周围的物质
叫细胞间质(也叫细胞外基质)。它与 细胞共同构成组织。
细
纤维
胞
间
基质
质
弹性纤维 胶原纤维 网状纤维
第二章 基 本 组 织
学习目标
1、掌握单层扁平上皮、单层柱状上皮、 致密结缔组织、骨骼肌组织和神经组织 的结构特点。 2、 掌握骨骼肌纤维的超微结构。 3、 了解组织的概念、分类、分布与功 能。
复层变移上皮----肾盏、肾盂、输尿管和膀胱等的腔面
单层扁平上皮(单层鳞状上皮)
细胞呈鳞片状, 细胞表面观为多边形,边缘呈锯齿状。 侧面观细胞较扁,有核部分略厚,其余部分胞质 很薄, 核圆居中。
内皮——在血管、淋巴管、心脏内表面的单层扁平 上皮,表面光滑,很薄。毛细血管只剩下一层内皮。 有利于物质的通透。 间皮——胸、腹膜腔、心包腔的单层扁平上皮。有 利于内脏的活动。 肺泡上皮——分布于肺泡壁的上皮,有利气体交换。
Pseudostr atified ciliated columnar epithelium 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
气管内表面(HE)
• 低倍镜 • 高倍镜
P11 图Ⅰ-1-4
复层扁平上皮
由多层细胞组成, 与基膜相连的一层矮柱状细胞较幼稚,具有分裂 能力,新生的细胞渐向浅层移动,以补充丢失的 细胞。 位于基层上面的细胞分别为多边形或梭形, 浅层是几层扁平细胞,最浅表的细胞已退化,并 不断脱落。
一般因其所处的环境和功能的不同, 细胞的形态有所差异,如红细胞为圆盘形, 以便于在血液中流动运输氧气;肌细胞为 圆柱形和长梭形,以利于长度变化完成收 缩功能;神经细胞常有许多长短不同的胞 突,以易于细胞信息的传递和交流。
人体的基本构成单位——系统 器官 组织 细胞

消化系统:有口腔、咽、食管、小肠、大肠等组成。是 食物的消化和吸收的功能。供人体所需要的食物和能量。
消化系统由两部 分组成:一是消化道, 包括口腔、咽、食道、 胃、小肠、大肠、肛 门,二是消化腺,包 括唾液腺、胃腺、肝 脏、胰腺、肠腺.
呼吸系统:由呼 吸道和肺组成。 吸入新鲜空气, 通过肺泡内的气 体交换,使血液 得到氧并排除 Co2。
泌尿系统:由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等组 成。排出体内多余的水分及代谢产物或毒素。
神经系统:神经系统由 神经元组成,是由中枢 神经系统和遍布全身的 周围神经系统而组成。 在体内起主导作用;一 方面它控制和调节个器 官、系统的活动;另一 方面通过神经系统的分 析与综合,使人体对环 境变化的刺激作出相应 的反应,达到人体环境 的统一。
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比较
病毒
生物界中,病毒(virus)是惟一的非细胞形态生命体。
特点: 在活细胞内才能表现出它们的基本生命活动 在电子显微镜下才能看到
结构: 核酸分子与蛋白质组成的核酸-蛋白质复合体 分类:根据病毒的核酸类型可以将其分为两大类: DNA病毒 RNA病毒
类病毒(viroid):仅由感染性的RNA构成。 朊病毒(prion) :仅由感染性的蛋白质亚基构成。
细胞的分类
根据细胞的复杂程度分为: 原核细胞生物:细菌、蓝藻等,约5000多种。 真核细胞生物:大多数生物,约150万种
生物
有细胞结构
有细胞核 真核生物 无细胞核 原核生物 细菌
无细胞结构
病毒
惟一的非细胞 形态生命体— —病毒
植物
动物
真菌
原核细胞
特点: ⑴ 结构简单:DNA为裸露的环状分子,无膜包裹,
原核细胞的典型代表
运动解剖学绪论与人体组成的结构基础练习题(李世昌第三版))

绪论概念:运动解剖学;人体的标准解剖学姿势;近端与远端;桡侧与尺侧;胫侧与腓侧;基本轴、基本面。
第一章人体的组成的结构基础一、名词解释细胞;肌节;细胞间质;细胞器;哈佛氏系统;组织;二、填空题1.光镜下观察模式细胞由、、三部分组成。
2.细胞膜主要由和构成,此外还有糖类、水、无机盐和金属离子等。
3.细胞质位于和之间,它是由、和三部分组成。
4.细胞质中主要的细胞器是、和高尔基复合体、溶酶体和微体等。
其中是细胞的“供能站”;是合成蛋白质的场所。
5.细胞核由、和组成。
是由两层单位膜围成,有孔称为核孔,它是与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的主要功能是进行的合成;6.细胞间质是产生并存在于周围的物质,它包括、和。
纤维包括、和。
7.构成人体的四大基本组织是、、和组织。
8.根据上皮组织的形态、分布和功能的不同,可分为上皮、上皮和上皮三种。
9.被覆上皮根据细胞排列的层数和表层细胞的形态主要分、、、、复层扁平和变移上皮六种。
10.结缔组织由和组成,结缔组织分布广泛,具有、、和等多种功能。
11.结缔组织可分为、、、、、、和。
12.疏松结缔组织的特点是少,多,排列松散并交织成网。
致密结缔组织的特点是少,多,纤维粗大、排列紧密,它可为结缔组织和组织。
13.根据软骨组织的纤维种类和组成结构的不同可分为、和软骨三种类型。
14. 根据肌纤维的结构和功能特性,肌组织分为、和 3种。
15.神经组织主要由和组成,前者又称神经元是神经组织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具有的功能;后者又称神经胶质,对神经元主要起等功能。
三、判断题1.人体中所有的细胞都是由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三部分组成。
( )2.人体组织都是由细胞和细胞间质构成的。
( )3.细胞是人体形态结构、生理功能的基本单位。
( )4.细胞器中的线粒体被认为是细胞内的消化器官。
( )5.人的染色体数目是23对,其中22对为常染色体,一对为性染色体。
( )6.骨膜、肌腱、韧带、深筋膜都是由疏松结缔组织构成。
人体组成的结构基础习题与答案

人体组成的结构基础习题与答案14.( )是神经元与神经元之间进行信息传递的接触点。
(二)判断题1.细胞是人体形态结构、生理功能的基本单位。
( )2.人体组织都是由细胞和细胞间质构成的。
( )3.细胞膜为嵌有蛋白质的脂类双分子层结构。
( )4.细胞器是细胞质内具有特定形态和功能的结构。
( )5.溶酶体内含有40多种水解酶。
( )6.高尔基复合体参与细胞分裂。
( )7.人体所有细胞都是具有一个细胞核。
( )8.所有的活细胞都有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
( )9.染色体的形态在活细胞中始终不变。
( )10.上皮组织的特点是细胞多,间质少,没有血管和淋巴管。
( )11.衬贴于心血管和淋巴管腔内面的上皮称为内皮。
( )12.小肠的内表面为假复层柱状纤毛上皮。
( )13.构成呼吸道的上皮是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
( )14.变移上皮分布于消化管。
( )15.人体的表皮为单层扁平上皮。
( )16.结缔组织的特点是细胞数量少,细胞间质多,细胞散于间质中.( )17.肌腱和韧带主要由致密结缔组织构成。
( )18.关节面软骨为弹性软骨,因此具有缓冲功能。
( )19.骨单位又称哈佛氏系统,是骨密质的主要结构单位 .( )20.肌组织可分为骨骼肌、心肌和平滑肌三类。
( )21.肌细胞又细又长,故又名肌原纤维。
( )22.心肌和骨骼肌都受神经支配,因此都是随意肌。
( )23.心肌和平滑肌都受神经支配,但不受意志控制。
( )24.肌节是指相邻两条Z线之间的一段肌原纤维。
( )25.白肌纤维收缩反应迅速,也称快肌纤维. ( )26.神经组织由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组成。
( )27. 尼氏体是神经元细胞体内的一种由粗面内质网和游离核糖体所组成的结构. ( )28.一个神经元的结构包括有轴突、树突和胞体。
( )29.神经元分为单极神经元和双极神经元。
( )30.神经纤维就是神经元的突起。
( )31.神经元分为感觉神经元和联络神经元。
人体结构学姿势概念

人体结构学姿势概念一、引言人体结构学是指研究人体各种组织、器官的形态、结构和功能的学科,它是医学生物学的基础。
姿势是人体在静止状态下呈现的形态,姿势不仅反映了人体的生理状态,还反映了身心状态。
二、人体结构学基础1. 细胞: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的最基本单位,人体由约100万亿个细胞组成。
2. 组织:组织是相同或相似类型的细胞按一定方式聚集而成,并具有特定功能。
3. 器官:器官是由不同类型的组织按一定方式聚集而成,并具有特定功能。
4. 系统:系统是由多个器官按一定方式组合而成,共同完成某种生理功能。
三、姿势分类1. 正常姿势:正常姿势指人体在自然站立或坐位时,头部、颈部和躯干保持垂直,四肢自然伸展。
2. 错误姿势:错误姿势指因习惯性或环境因素导致身体部位出现偏差或过度伸展等不正常状态。
如驼背、头前伸等。
四、姿势对身体健康的影响1. 正常姿势有利于身体健康:正常姿势能够保持身体平衡,减少肌肉疲劳和骨骼损伤。
2. 错误姿势不利于身体健康:错误姿势会导致肌肉和骨骼的不正常负荷,长期以往会引发颈椎病、腰椎病等。
五、改善不良姿势的方法1. 坚持正确站立和坐姿:保持头部、颈部和躯干垂直,四肢自然伸展。
2. 经常进行运动:运动可以增强肌肉力量和柔韧性,有利于改善不良姿势。
3. 调整工作环境:调整工作环境,如桌椅高度、电脑屏幕高度等,使得身体处于合适的位置。
六、结语人体结构学是医学生物学的基础学科之一,它对于人类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正确的姿势能够保护身体健康,改善不良姿势可以通过多种方法实现。
人体结构知识

一:人体的基本结构:1.骨:人的骨头数目众多,在成人为206块。
约占体重的1/5.按其在体内的位置,可分为颅骨、躯干骨、四肢骨。
颅骨29块,躯干骨51块,四肢骨126块。
由于功能的不同,骨有不同的形态,基本分为四类:即长骨、短骨、扁骨和不规则骨等。
2、脂肪:脂类是油、脂肪、类脂的总称。
食物中的油脂主要是油和脂肪,一般把常温下是液体的称作油,而把常温下是固体的称作脂肪。
脂肪的作用:a. 生物体内储存能量的物质并供给能量1克脂肪在体内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产生38KJ(9Kcal)能量,比1克蛋白质或1克碳水化合物高一倍多。
b. 构成一些重要生理物质,脂肪是生命的物质基础是人体内的三大组成部分(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之一c. 维持体温和保护内脏、缓冲外界压力皮下脂肪可防止体温过多向外散失,减少身体热量散失, 维持体温恒定。
也可阻止外界热能传导到体内,有维持正常体温的作用。
内脏器官周围的脂肪垫有缓冲外力冲击保护内脏的作用。
减少内部器官之间的摩擦。
d. 提供必需脂肪酸。
e. 脂溶性维生素的重要来源鱼肝油和奶油富含维生素A、D,许多植物油富含维生素E。
脂肪还能促进这些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
f.增加饱腹感脂肪在胃肠道内停留时间长,所以有增加饱腹感的作用。
脂肪摄入过量将产生肥胖,并导致一些慢性病的发生;膳食脂肪总量增加,还会增大某些癌症的发生几率。
必需脂肪酸缺乏,可引起生长迟缓、生殖障碍、皮肤受损等;另外,还可引起肝脏、肾脏、神经和视觉等多种疾病。
3、血液:血液是流动在心脏和血管内的不透明红色液体,主要成分为血浆、血细胞血液的作用:①运输。
运输是血液的基本功能,自肺吸入的氧气以及由消化道吸收的营养物质,都依靠血液运输才能到达全身各组织。
同时组织代谢产生的二氧化碳与其他废物也赖血液运输到肺、肾等处排泄,从而保证身体正常代谢的进行。
血液的运输功能主要是靠红细胞来完成的。
贫血时,红细胞的数量减少或质量下降,从而不同程度地影响了血液这一运输功能,出现一系列的病理变化。
运动解剖学(第三版)课件第一章人体组成的结构基础

【学习目标】
1、掌握细胞的形态和结构。 2、掌握细胞膜和细胞核的结构。 3、掌握线粒体的结构和功能。 4、掌握组织的概念、分类和主要功能。 5、了解细胞间质的组成。 6、了解上皮组织的分类。 7、了解器官和系统的基本概念。
பைடு நூலகம் 第一节 细胞和细胞间质
一、细胞 二、细胞间质
一、细胞
基质中悬浮着细胞器和内含物。
(2)细胞器
细胞质内具有一定的形态特点和功能的结构。 包括:
线粒体 核糖体 溶酶体
内质网 高尔基复合体 微体
细胞骨架
中心体
(2)细胞器
(2)细胞器
① 线粒体
线粒体是细胞内腊肠形的细胞 器。因为它负责分解燃料(如葡萄 糖)并释放能量,所以通常被称为 细胞的动力工厂。这一过程与燃料 的燃烧十分类似,即需要氧气的参 与,同时又释放出二氧化碳。线粒 体释放出的能量用于细胞执行其功 能,每一个细胞都需要消耗能量, 例如肌肉细胞,就含有大量的线粒 体。
3. 细胞核
细胞核是细胞的控制中枢, 包含决定细胞发育及其功能的全 部信息。人体细胞核在全身中都 有其特定的角色。细胞按照其不 同的地位,可以有着不同的大小 与形状,但大多数只有一个细胞 核。每个细胞核被双层核膜所包 围。
核 核膜
3. 细胞核
细胞核在生命活动 中起着重要作用,它不 仅是遗传信息的贮存中 心,也是生命活动的调 节中心。一般有核细胞 去掉了核,便失去了其 固有的生命功能,并很 快会趋于死亡。细胞按 照其不同的地位,可以 有着不同的大小与形状 ,但大多数只有一个细 胞核。每个细胞核被双 层核膜所包围。
复习与思考
4、上皮组织有哪些特点? 5、简述被覆上皮的分类、分布与功能。 6、试述结缔组织、肌组织和神经组织的分类和组成。 7、阐述器官和系统的概念。 8、人体由哪几个系统组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篇 人体组成的结构基础一些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相同 细胞 cell 是组成人体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 或相似的细胞和细胞间质结合在一起,构成了组织 tissue,如上皮组织、肌肉组 组织 , 织等;几种不同的组织结合在一起,又构成具有一定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的器 器 官 organ,如心、肺等;若干个器官组合在一起,再形成具有某些功能的系统 , 系统 system,如消化系统、呼吸系统等;八个系统(另加感觉器官)最后构成一个复 , 杂而又协调的人体。
因此,要全面了解人体的形态结构,深入理解生命的活动 规律,须从认识细胞开始。
第一章 细胞和细胞间质【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 1. 掌握细胞的形态、结构; 2. 掌握细胞质的组成、细胞膜和细胞核的结构; 3. 掌握线粒体的结构; 4. 了解内质网、高尔基复合体、核糖体等细胞器的结构; 5. 了解细胞间质的概念和组成。
第一节 细胞人体最初只是一 个受精卵。
当精子与 卵子融合为受精卵 后,不断分裂、分化, 逐步形成了一个由一 千多万亿个细胞组成 的个体。
人体众多的图 1-1 细胞的各种形态1细胞并不是杂乱无章的堆积,而是有机的结合。
每个细胞在结构和功能上既有 独立性又是相互依赖的,因而产生了多姿多彩的人体结构和生命现象。
一、细胞的形态结构 (一)细胞的形态 细胞的形态多种多样,有扁平形、立方形、柱形、梭形、球形和星形等。
尽管细胞的外形可以变化,但每一种细胞都有相对稳定的外形特征。
一般因其 所处的环境和功能的不同,细胞的形态有所差异,如红细胞为圆盘形,以便于 在血液中流动运输氧气;肌细胞为圆柱形和长梭形,以利于长度变化完成收缩 功能;神经细胞常有许多长短不同的胞突,以易于细胞信息的传递和交流。
(图 1-1) 人体细胞在体积上也有明显的差异。
卵细胞较大,直径可达 200μm;小脑 的颗粒细胞直径只有 4μm;骨骼肌细胞长约 1-40mm,最长可达 15cm;脊髓 运动神经细胞的轴突可长 1m 以上,但是胞突的长度和其直径大小相差很大。
由 于单个细胞非常微小,肉眼难以观察,因而要详细了解其内部结构须在光镜或 电镜下进行。
(二)细胞的结构 细胞的结构分为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三部分。
1. 细胞膜 cell membrance . 是指包围在细胞外面的透明的薄膜,又称质膜 质膜plasma membrance,厚度约为 5~10nm。
这层薄膜不仅能保护细胞的完整性,又 能控制细胞内外物质的进出,感受其周围环境 的变化,使细胞产生应答反应。
在电镜下,细胞膜通常呈现两边有深色的 暗层和中间夹一浅色的明层、 宽度约为 7nm 的 三板层结构(两暗一明的铁轨形状) 。
这种三 板层不仅存在于细胞膜,而且也广泛地分布于 其它细胞器膜,故也称单位膜 membrance 或生物膜 (图 1-2)。
根据生物化学分析,细胞膜主要由脂类和 unit图 1-2 电镜下人红细胞膜2蛋白质组成,并含有 少量的糖类等(图 1-3)。
脂类物质在细 胞膜上排列成双分 子层结构。
单个脂类 分子由一个亲水的图 1-3 细胞膜头部和一个疏水的 尾部构成,亲水性头部相互靠拢,分别朝向膜的内外表面,疏水性尾部相互对立并指向膜的内部。
由于脂类分子以与膜表面垂直的方向相互靠拢并平行排列,故形成了有规律排 列在膜内外的脂类双分子层,这种双分子层构成了膜的骨架,也是最稳定的一 种排列结构,即亲水性头部吸引水,而疏水性尾部避开水,且与其他疏水分子 聚集。
膜上的蛋白质分子是嵌入或附着在脂类双分子层上的。
部分嵌入或全部 嵌入或穿越脂双分子层的蛋白质,称为嵌入蛋白;附着在脂类双分子层内外表 面的蛋白质分子,称为表在蛋白。
膜上还有糖类分子,多位于膜的外表面或细 胞器膜的腔面,有的与蛋白质分子结合,组成糖蛋白;有的与脂类分子结合, 组成糖脂。
这些糖蛋白或糖脂,具有物质识别、物质交换和接触抑制(即细胞 互相挤压后,会抑制细胞的分裂)等功能。
【学习与应用】 学习与应用】 膜蛋白质的含量和种类,与膜功能的复杂性相关。
人体内多数细胞的膜内 蛋白质和脂类的含量相同,各约 50%。
但一些功能特殊的生物膜上的蛋白质含 量就较高,如:线粒体的内膜,其膜上蛋白质的含量高达 75%,这是因为线粒 体有复杂的能量代谢功能;而神经髓鞘的功能简单,仅起绝缘作用,其膜上蛋 白质含量就较少、脂类的含量(75%)相对较高。
另外,那些穿越脂类双分子层 的嵌入蛋白可能是细胞膜上的通道,在细胞的物质运输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3生物膜的研究己成为生物和体育科学、药学领域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倍 受专家学者关注。
膜生物学已成为一门新兴学科,包括生物膜形态学、膜细胞 生物学、膜分子生物学、膜受体学等。
目前国际上该领域进展迅速,在膜的合 成与分选、膜受体与信号转导、膜脂第二信使、膜功能筏与膜穴系统、膜蛋白 结构的晶体学与膜拓扑学等方面取得重大进展,有些内容己获得国际诺贝尔医 学与生理学奖。
2. . 细胞质 cytoplasm 细胞膜和 细胞核之间的透明胶状物质称 为细胞质 细胞质,细胞质由基质、细胞 细胞质 (图 器和内含物三部分组成。
1-4) (1)基质 hyaloplasm 是细胞 ) 质的液态部分, 为均匀透明的胶 状物质,又称细胞液。
其化学成 分较复杂,含有蛋白质、脂类、 糖类、RNA、水和无机盐等。
其 中有许多蛋白质为生物代谢中 的重要酶类,如:糖酵解的酶、 RNA 合成酶等。
基质中悬浮着细胞器和内含物。
(2)细胞器 organelle 是悬浮在基质中具有特定功能的细微结构,各种细胞器 ) 都处于不断运动和更新的动态中。
细胞器包括线粒体、内质网、核蛋白体、高 尔基复合体、溶酶体、微体等。
① 线粒体 mitochondria 体育科研中研究最多的细胞器是线粒体。
线粒体是图 1-4 细胞电镜结构细胞内氧化、 产能的场所, 分子葡萄糖在线粒体内经过有氧氧化 1 (三羧酸循环) 可产生 30 个分子 ATP,而 1 分子葡萄糖在细胞质内(糖酵解)只能产生 2 个分 子 ATP,故线粒体又被称之为细胞的“供能站”“动力工厂” 、 。
4线粒体在光镜下为颗粒状或细棒状,直线为 0.5 ―4m。
在电镜下,线粒体 由内、外两层膜包围而成,外膜 outer membrane 平滑,内膜 inner membrane 外膜 内膜 高度折曲,并有许多与呼吸(链) 、产能(氧化磷酸化)有关的酶。
其膜向内折 叠而形成许多突起,称为线粒体嵴。
在线粒体内膜的内表面上还附有许多排列 规则的颗粒,这些颗粒的球形头部以短柄连结于内膜上,其球形头部就是 ATP 合酶,能催化 ADP 磷酸化生成 ATP(图 1-5)。
值得一提的是:线粒体的内膜折叠 形成线粒体嵴,可大大增加内膜的表面积,提高线粒体的氧化产能功能。
在需 能多的细胞内这种现象较明显,如在肝细胞中所有线粒体的内膜约为细胞全部 膜的三分之一。
线粒体内、外膜之间的腔隙称外腔 outer chamber,线粒体嵴之 外腔 间的腔隙称内腔 inner chamber, 内腔 内腔内充满液态的线粒体基质, 基质内有 DNA、 RNA、核糖体和许多酶等。
除细胞核外,线粒体也有自己的 DNA,也能以一分 为二的方式增殖。
【学习与应用】 学习与应用】 线粒体的数 量、 形态、 大小和 分布等, 与细胞的 需能状况有关。
如 生理功 能强的肌 细胞、 脊髓前角运 动神经细胞、 精子 的尾部(鞭毛周围) 、心肌细胞的肌原纤维周围线粒体分布多。
耐力训练可引起 骨骼肌细胞和脊髓前角运动神经细胞线粒体数量增多、体积增大;而过度训练 则引起线粒体变性,如固缩、肿胀和崩解。
由于线粒体是一个较敏感的细胞器, 在细胞内、外环境改变时,线粒体比其他细胞器要出现反应早、变化快,故体 育科研中常以线粒体作为甄别细胞功能的一项指标。
5线粒体有合成 ATP、调节氧化还原电势、转导氧化还原信号、调控细胞凋亡 和基因表达等生理功能。
另外,线粒体在生长发育、衰老、疾病、死亡、生物 进化和运动能力等方面也有重要的作用。
如由于线粒体基因组变异而导致的人 类线粒体疾病可达 130 多种。
线粒体呼吸过程产生了生物体内 95%以上的氧自由 基(活性氧) ,也参与多种重要的细胞病理过程,如:线粒体肌病、肿瘤、艾滋 病、老年性痴呆、衰老及运动性微损伤等。
所以,线粒体与活性氧、活性氧的 信号转导、线粒体与疾病的研究己成为当今医学和体育科研中的几大热点。
② 内质网 endoplasmic reticulum 最初发现的这种网状结构主要集中在细胞核 附近的内质区域,故称内质网。
后来发现这些网状结构并不局限在细胞核附近, 也延伸到细胞的边缘,分布于细胞的大部分区域。
内质网是膜性结构,有的呈 小管状,有的呈小泡状,有的呈扁囊状,它们彼此相连,交织成三维网状膜系 统(图 1-6)。
这种膜性结构占细胞整个膜成分的 50%以上,可见其在细胞的内 膜系统中占有的重要地位。
内质网的主要功能是合成蛋白质和脂类(包括合成 新膜) 。
6根据内质网表面有无核糖体附着,可分为粗面内质网和滑面内质网。
粗面 内质网表面有许多小颗粒附着,称为核糖体,其主要功能是合成蛋白质。
合成 蛋白质旺 盛的细胞 内,粗面内 质网特别 丰富,如在 大量合成 抗体的浆 细胞中,细 胞质内几 乎充满了 内质网。
滑 面内质网表面无核糖体附着,其功能较复杂而多样,如骨骼肌和心肌细胞中有 大量的滑面内质网称为肌质网, 有摄取和释放 Ca2+ 的功能, 与肌纤维收缩有关。
也有的滑面内质网有合成脂肪、磷脂和胆固醇等功能。
粗面内质网与滑面内质 网相互连通,联系密切。
③ 核糖体 ribosome 亦称核蛋白体或核糖核蛋白体,是由大小不同的两个亚单 位结合而成的颗粒状结构,直径为 20~30nm。
核糖体有两种存在形式:一种是 游离于细胞质基质内的,称游离核糖体;另一种是附着于内质网表面的,称结 合核糖体。
多个核糖体由一条信使 RNA(mRNA)串连形成多聚核糖体,而且 只有被 mRNA 串连的多聚核糖体 ployribosome 才具有合成蛋白质的活性 ( 图 1 多聚核糖体 -7 )。
④ 高尔基复合体 Golgi complex 以意大利细胞学家 Camillo Gogli 命名的,由扁平膜囊、小泡和大泡三部分组成。
其主体部分是由扁平膜囊组成, 3~10 层扁 平膜囊平行排成在一起形成一叠膜囊结构,这叠膜囊结构可为弓形或半球形, 膜囊凸出的一面称为生成面或未成熟面,生成面周围有许多小泡,一般认为这 些小泡是由附近的内质网出芽脱落而来,能将内质网中合成的蛋白质通过小泡7运到高尔基体。
膜囊凹入的一面称为分泌面或成熟面,分泌面周围也有数量不 等的球形大泡,这些大泡有的与扁平膜囊相连,有的与扁平膜囊分离,一般认 为大泡是由扁平膜囊周围膨大而成的,是高尔基体分泌出去的产物 (图 1-8A,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