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文学课件:美国学派
第二章 比较文学的学派

•
• •
比较文学的兴起本是为反对19世纪的狭隘的民 族主义、孤立主义的,但许多研究者力图证明 本国对别国文学的影响,尤其是法国学者,他 们十分热衷于说明法国文化的优越,说明法国 文学对别国文学的贡献,即便是研究外国文学 对法国文学的影响,其着眼点也在说明法国人 比别的民族能够更全面、更准确地理解并吸收 外国作家的精神。 法国学派把比较文学仅仅局限于文学史的研究, 把文学史、文学批评、文学理论三者人为分离 是错误的,三者之间是紧密相关、互相依存的。 这动摇的法国学派长期以来在比较文学中的霸 主地位,也引起了世界比较文学学者对学科危 机的关注。
• 学生基亚,毕业于法国高等师范学院, 获文学博士。1980起任新巴黎大学教授。 他强调的比较文学是国际文学关系史, 即国际文学之间的事实联系。其著作 《比较文学》是法国青年读者的启蒙读 物,但几乎各种版本的百科全书和比较 文学专著都将它列为参考书。 • 法国学派的研究方法及欧洲中心论后来 受到美国学者批评
法国学派的新发展
• 卡雷(1887——1958)、基亚(1921——)是 二战前后法国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 • 卡雷,1936年离开里昂大学到巴黎大学教授 比较文学界,兼任《比较文学评论》主编之一。 其博士论文重视事实联系(《歌德在英国》)。 他的观点体现在为基亚的《比较文学》写的序 言中:我们不喜欢停留在狄更斯与都德的异同 上,比较文学不等于文学比较。主张:研究国 际间的精神关系和研究不同文学的作家之间的 作品、灵感甚至生平方面的事实联系。
• 弗里德里希(1905——)执教北卡罗来 纳大学,被誉为美国比较文学的救星。 《论比较文学》,现在美国比较文学学 者学习和从事研究的基础性工作,在很 大程度上得益于他当时的创造性劳动。 1960年成立美国比较文学协会,任 首届会长。后担任国笔法比较文学协会 秘书长,成功组织了第二届国际比较文 学年会。
01比较文学导论精品PPT课件

乐黛云主编《中西比较文学教程》:
比较文学是一门不受语言、民族、国家、 学科限制的开放性的文学研究学科,它从 国际主义的角度,历史地比较研究两种以 上不同文学之间的关系,文学与其他学科 之间的关系。在世界文学的背景上,通过 比较寻求各民族文学的特点和文学发展的 共同规律。
陈惇、孙景尧、谢天振主编的《比较文学 》:
比较文学:第一讲
为什么要学习比较文学
1、因为有这个学科,所以要学 2、整合中外文学史
为什么要学习比较文学
有一些学术领域是单纯的中国文学研究和 外国文学研究无法涉足的,所以才有了比 较文学;
有一些学术问题是单纯的中国文学研究和 外国文学研究无法解决的,所以才需要运 用比较文学的方法去解决。
比较文学主要关注什么问题
中国 《西游记》在国外
2、作家之间的影响关系 巴金、屠格涅夫 老舍、狄更斯
3、相同或相似的文学现象
罗密欧与朱丽叶、梁山伯与祝英台、孔雀 东南飞、蕾莉与马杰农(内扎米·波斯)、 曾根崎情死(近松门左卫门·日本)
比较文学的定义
方汉文指出:“如何给‘比较文学’一个恰切的定义 ,已经被研究者视为畏途,这是众所周知的事实 。”
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 比较文学研究组编. 比 较文学研究资料. 北京 市:北京师范大学出 版社, 1986.
导论
比较文学的定义 比较文学的历史和现状 比较文学的研究对象、内部体系和研究方
法
比较文学的定义
法国学者梵·第根对比较文学的界定: 真正的“比较文学”的特质,正如一切历史科
学的特性一样,是把尽可能多的来源不同 的事实采纳在一起,以便充分地把每一个 事实加以解释;是扩大认识的基础,以便 找到尽可能多的种种结果的原因。总之,“ 比较”这两个字应该摆脱全部美学的含义, 而取得一个科学的含义。
比较文学ppt

二、比较文学的诞生(一)杂志:1877年匈牙利的梅茨尔创办《总体比较文学报》;1887年,德国学者马克斯·科赫创办《比较文学杂志》,1901年又创办《比较文学史研究》理论著作:1886年,英国学者波斯奈特出版第一部比较文学理论专著《比较文学》进入高等学校的课堂:1870年,俄国维谢洛夫斯基在彼得堡大学开设“总体文学”讲座;比较文学的诞生(二)1871年,意大利的桑克蒂斯在那不勒斯主持比较文学讲座;同年,谢克福德在美国康奈尔大学开办“总体文学与比较文学”讲座;1892年,法国的戴克斯特在里昂大学创办比较文学讲座。
学位论文与工具书。
1895年戴克斯特完成博士学位论文《卢梭与文学世界主义的起源》;1895年贝茨完成博士论文《海涅在法国》,并于1899年发表了《比较文学目录初稿》;此前,丹麦文学批评家勃兰兑斯完成名著《十九世纪文学主潮》。
比较文学的称谓。
1886年,波斯奈特以Comparative Literature为书名出版世界上第一部比较文学专著。
比较文学的开拓:美国学派。
1958年9月,美国北卡罗莱纳大学所在地教堂山举行国际比较文学学会第二届年会(“教堂山会议”),耶鲁大学的雷纳·韦勒克以论文《比较文学》尖锐批评法国学派,提出“必须面对‘文学性’这个问题,即文学艺术的本质这个美学中心问题”。
在超越事实联系的平行研究与跨学科研究的架构下,美国学派建立起了一套学科理论,这套理论以“比较诗学”、“类型学”、“跨学科比较”为主,并拓展原属于影响研究的“主题学”、“文类学”等领域。
当前发展趋势。
三股潮流:A 理论大潮B 东西比较文学的兴起C “文化研究”潮。
“比较文学在某种意义上已经死亡”;“比较文学作为一门学科已经过时”四、比较文学的研究对象:跨越性、可比性、文学性。
三种文学关系:亲缘关系,类同关系,交叉关系。
五、比较文学体系划分:影响研究:流传学、渊源学、媒介学;平行研究:文类学、主题学、比较诗学、形象学、阐发研究、接受研究六、比较文学的研究方法:影响研究:历史的实证的方法;平行研究:审美的批评的方法;中国学者提出“阐发研究”:“异同比较法”、“文化模子寻根法”。
第四讲比较文学的学派及基本类型

第四讲比较文学的学派及基本类型第四讲比较文学的学派及基本类型本讲内容第一节法国学派与影响研究一、法国学派概述二、影响研究的理论依据和主要内容三、影响研究的步骤第二节美国学派与平行研究一、美国学派的形成及基本主张二、平行研究的主要内涵、理论根据与具体方法三、平行研究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四、影响研究与平行研究的区别第三节中国学派与阐发研究一、中国比较文学研究的特点:跨文化二、中国学派的折中精神三、中国学派的阐发研究第一节法国学派与影响研究一、法国学派概述二、影响研究的理论依据和主要内容三、影响研究的步骤一、法国学派概述1、法国学派的形成最早使用“比较文学”一词:诺埃尔、拉普拉斯《比较文学教程》(1818)先驱戴克斯特(1865-1900)巴尔登斯伯格(1871-1958)堪称法国学派形成期的领袖人物。
阿扎尔(1878-1944)是法国学派形成期的另外一位代表人物。
2、法国学派的成熟梵·第根——第一个系统阐述法国学派观点3、法国学派的新发展卡雷(1887-1958)基亚(1921-)二、影响研究的理论依据和主要内容一位作家和他的艺术作品,如果显示出某种外来的效果,而这种效果又是他的本国文学传统和他本人的发展无法解释的,那么,我们可以说这位作家受到了外国作家的影响。
(《文学借鉴与比较文学研究》[美] 约瑟夫·T·肖著,见于《比较文学研究资料》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比较文学研究组选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6年版,第119页。
)影响的类型ó°?ìààDí £o 1、正影响2、反影响3、负影响4、回返影响5、超越影响6、虚假影响7、单向影响8、双向影响9、直接影响10、间接影响影响研究的内容梵·第根认为,任何一个影响研究都必须沿着“放送者”、“传递者”、“接受者”这条路线追根溯源。
从“放送者”出发,研究一部作品、一位作家、一种文体或一种民族文学在外国的影响,这种研究被梵·第根称为“誉舆学”;从“接受者”出发,探讨一位作家或一部作品接受了哪些外国作家作品的影响,这被称为“渊源学”;从“传递者”出发,研究影响是通过什么媒介和手段发生的,即“媒介学”。
比较文学的内部体系.ppt

❖ “法国学派”的影响研究和“美国学派”的平 行研究是比较文学的两大支柱。
❖ 苏俄学者提出了“历史类型学”。 ❖ 中国学者提出了“阐发研究”,中外文学和
文学理论的双向阐发。 ❖ 文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相互关系的研究。跨
学科研究,科际整合。
比较文学
法国学派: 影响研究
流传学 媒介学 渊源学 形象学
❖ 重点是发现和辨析它们间的相同和差异,通过异同 比较发掘文学作品的美学价值,探讨其内存联系, 研究文学的共同规律和各自民族特性。
作为研究方法,平行 贯通法是以平行研 究为适用对象。
平行研究这种研究类 型,是研究没有事 实联系的跨文化文 学现象之间的共时 性的价值关系。它 是以“同”作为出发 点,探寻同中之异 和异中之同,从而 认识人类文学的共 同规律和民族文学 特色。但若细致考 察,平行研究还可 以看到不同模式。
❖ 19世纪末俄罗斯的“历史比较学派”维谢洛 夫斯基提出要“一系列平行的相似事实”中 进行对比。
❖ 20世纪30年代日尔蒙斯基提出“历史类型学”
历史类型的相似性
7、单向影响
一国文学单方面接受别国文学影响,而没 有或不可能产生反影响的现象。(相对的 )
古希腊文学 罗马文学 希伯来文学 西方文学 中国古代文学 越南文学、朝鲜文学 印度佛教文学 斯里兰卡文学、缅甸文
学
8、双向影响
两个国家文学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借鉴、取长补短的现象。
(绝对的)
中日文学 中法文学 中德文学 中俄文学 中美文学 东西欧文学 东西方文学
➢ 中国唐代传奇有《古镜记》(王度)。在《一千零一夜》中反复 出现魔镜,一照千万里、异国他乡之事尽在其中。
➢ 歌德《浮士德》中靡菲斯特也有一面魔镜;
比较文学美国学派的特点

比较文学美国学派的特点
:
美国学派是20世纪初兴起的一派文学流派,具有以下特点:
1. 追求实用性:美国学派作家追求文学作品的实用价值和社会应用价值,强调作品的实际意义。
2. 强调小说的真实性:美国学派作家崇尚写实主义,注重表现小说现实主义。
3. 蝴蝶效应:美国学派作家崇尚“因果蝴蝶效应”的作品,即在某事件发生的过程中,由一个小的发生联系到另一个发生。
4. 强调社会相关性:美国学派把作品与社会现实紧密结合,强调小说艺术表现形式,让文学在社会发展中发挥关键作用,呼应时代发展疾息。
5. 注重小说技巧:美国学派作家强调小说创作的技巧性和视角的客观性,突出小说的创作技巧,增强小说的感染力。
美国学派

教堂山会议成为比较文学发展史上一个标志性事件,以此为起点,
比较文学的研究方向发生全面调整,比较文学的研究中心也从欧洲 转移到美国。
美国学派代表人物及其理论主张
A.韦勒克:重视比较文学研究的“人文主义”精神 《比较文学的危机》 1)批判了法国学者影响研究的狭隘性
2)批判了法国学者实证主义的研究方法
C.奥尔德里奇:积极倡导东西方文学的比较研究
代表作《论比较文学》
D.哈瑞.列文:提出文化上的相对主义,和“主题学”这一 理论术语
平行研究的内涵、理论根据与基本方法
平行研究: 指将那些没有明确直接的影响关系的两个或多个不同文化 背景的文学现象进行类比或对比,研究其同异,以加深对 研究对象的认识和理解,归纳文学的通则或模式。还包括 对文学与其他学科如哲学、宗教、心理学等之间的比较研 究。
局限性:
1) 美国学派的理论不够严密,容易产生牵强附会的比附. 2) 跨学科比较有可能使思想史、文化交流史的研究也成为比较文学,最终 使比较文学的独立性消亡
1890—1891
1894 1896 1899 1903 1904 1912
阿瑟.马什在哈佛大学举办美国第一个比较文学讲座
盖利在致《日晷》杂志的一封信中讨论了比较文学问,并 希望建立相关学会组织题 马什于波士顿召开的现代语言协会大会上宣读了一篇论文, 对比较文学做了初步的界定 哥伦比亚大学成立比较文学系 第一本英文比较文学杂志《比较文学学报》问世 哈佛大学比较文学系成立 查尔斯.盖利在加州大学建立比较文学系
平行研究的理论前提:不同的国家、民族、时代的文学存 在着共同的文学规律,这使文学具有了“可比性”。
钱钟书曾说:比较文学的最终目的在于帮助我们认识总体文学乃至 人类文化的基本规律,所以中西文学超出世纪联系范围的平行研究不 仅是可能的,而且是极有价值的。这种比较惟其是在不同文化系统的 背景上进行,所以得出的结论具有普遍意义。
《比较文学》课件

比较文学刘俊杰liujunjie@第一讲走近比较文学文学研究的新途径:比较文学果戈理——鲁迅《雷雨》——《俄狄浦斯王》《茶花女》——《杜十娘怒沉百宝箱》电影——中外文学名著改编科幻小说——自然科学一、大背景1、时代转型2、必要:文化多元3、需要:提升思想认识20世纪影响世界的三位犹太人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
……物质的生产是如此,精神的生产也是如此。
……民族的片面性和局限性日益成为不可能,于是由许多种民族的和地方的文学形成了一种世界的文学。
二、无所不在的比较比较是文学研究中最普通与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二母争子”故事旧约·列王纪贤愚经古兰经应劭《风俗通义》……《图兰朵》Turandot的演变1761年,意大利剧作家高齐:《图兰朵——中国的公主》1801年,席勒:《图兰朵》《—千零一夜》:《卡拉夫和中国公主的故事》l924年,普契尼:歌剧《图兰朵》中国歌舞剧张艺谋《图兰朵》《图兰朵》外国文学的翻译比较文学=文学比较?比较文学=比较+文学?比较文学=中国文学+外国文学?比较文学=世界文学?三、知识储备比较文学的理论和方法文学与文化素养+丰富的历史知识努力掌握多种语言+了解其他艺术形式网络知识理想的比较学者“我希望我们的比较学者学识尽可能渊博,我甚至希望他们有百科全书派的学者那样的、狄德罗那样的雄心大志”“希望他不仅具有历史学修养,而且具有社会学修养;倘若具有全面的文化修养当然更求之不得。
”“在不久的将来,处于最理想状态的比较文学学者是这种人:具有极为广泛的爱好,通晓几种将在2000年前后用来写作的最重要的语言,并且具有对文学的美的深切体会。
”——艾田伯比较文学的“精英化”《比较文学与精英化教育》(《中国比较文学》2010.1)十年专业连续培养四门外语能力打造“如果一般的高等院校不得不朝社会化职业化教育倾斜,那么像复旦大学这样的综合性大学就应该坚守理想的精英化教育;如果所有的大学都不得不朝社会化职业化教育倾斜,那么这些大学的人文学科应该坚守理想的精英化教育;如果所有学科都不得不朝社会化职业化教育倾斜,那么,至少,比较文学这样的少数学科,应该独自坚守精英化的理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