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石灰吟》教案

合集下载

2023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石灰吟教案与反思(优选3篇)

2023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石灰吟教案与反思(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石灰吟教案与反思(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石灰吟教案与反思第【1】篇〗《石灰吟》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生通过学习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能理解诗句中重点词语的意思,并说说诗句的意思。

了解作者生平事迹。

2、能力目标:学生能凭借诗歌语言文字,感受石灰坚强不屈、洁身自好的精神。

结合作者生平及当时时代背景体会作者不同流合污、坚决同恶势力斗争到底的思想感情。

3、情感目标: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古诗的意境美,并使学生受到情感教育。

学情分析《石灰吟》是一首表达自己人生处世观的咏物诗,与一些写景诗不同:对于写景诗,学生比较容易读懂,还可以领略到那种“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境界;而对于咏物诗,学生读文字本身容易知道诗歌写了什么,但其中蕴含的深刻内涵,学生处在似懂非懂状态之中。

学生与文本之间存在着距离,这种距离可能有时间上的,历史上的,知识水平上的,情感上的……学生由于自己的知识水平阅历的限制,人生体验的缺乏,他们面对精彩的文本,可能是毫无知觉的,因而对诗歌的深层探究不一定到位。

重点难点1、能说说诗句的意思,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感受古诗美的意境,使学生受到情感教育。

教学过程一、谈话激趣,揭示课题。

1、同学们,我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

在源远流长、丰富多彩的文化长河中,诗歌朝气蓬勃,弥久不衰。

我们从小一直学古诗,请同学们回想一下,你还记得哪些诗?(指名吟诵两至三首古诗)2、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流传千古的诗——《石灰吟》(板书课题),齐读诗题。

3、了解诗人:《石灰吟》的作者是明代诗人于谦。

于谦(1398-1457),浙江杭州人。

明代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诗人。

公元1421年,考中进士,历任监察御史,山西、河南巡抚,兵部尚书等职。

为官清正,不畏强暴,深受人民爱戴。

公元1457年,被奸官诬陷杀害.4、释题:吟:吟诵,古代诗歌体裁的一种名称,如孟郊的《游子吟》、白居易的《暮江吟》、李白的《白头吟》等,于谦所吟的事物是——石灰。

六年级语文下册《石灰吟》教案

六年级语文下册《石灰吟》教案

六年级语文下册《石灰吟》教案第一章:《石灰吟》诗文理解一、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地朗读并背诵《石灰吟》。

2. 理解诗歌的主题思想和内容,体会石灰的坚强品质。

3. 掌握生字词,并能够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二、教学重点1. 诗歌的朗读和背诵。

2. 理解诗歌的主题思想和石灰的坚强品质。

三、教学难点1. 生字词的理解和运用。

2. 诗歌的深层含义的理解。

四、教学准备1. 课文《石灰吟》文本。

2. 生字词卡片。

3. 教学录音机或音响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古诗,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

2. 朗读:全班学生一起朗读《石灰吟》,注意朗读的语气和节奏。

3. 讲解:讲解诗歌的内容,解释生字词的意思。

4. 讨论:引导学生讨论诗歌的主题思想和石灰的坚强品质。

5. 背诵:学生个人或小组合作,背诵《石灰吟》。

6.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生字词的掌握。

第二章:《石灰吟》生字词学习一、教学目标1. 掌握《石灰吟》中的生字词。

2. 能够正确地读写生字词。

二、教学重点1. 生字词的读写。

三、教学难点1. 生字词的正确读写。

四、教学准备1. 生字词卡片。

2. 教学录音机或音响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生字词,激发学生对生字词的兴趣。

2. 展示生字词卡片:展示《石灰吟》中的生字词卡片,引导学生认读。

3. 讲解:讲解生字词的意思和读音。

4. 练习:学生进行生字词的读写练习。

5. 游戏:组织生字词游戏,巩固生字词的学习。

6.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生字词的正确读写。

第三章:《石灰吟》作者及背景了解一、教学目标1. 了解《石灰吟》的作者,认识作者的代表作品。

2. 了解《石灰吟》的背景,体会诗歌的时代意义。

二、教学重点1. 作者的代表作品。

2. 诗歌的时代意义。

三、教学难点1. 作者的代表作品的了解。

2. 诗歌的时代意义的体会。

四、教学准备1. 作者的简介资料。

2. 作者的代表作品文本。

古诗两首石灰吟》教案

古诗两首石灰吟》教案

《古诗两首-石灰吟》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石灰吟》。

(2)理解《石灰吟》的诗意,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石灰吟》的韵律、意境等特点。

(2)学会欣赏古诗,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古诗的兴趣,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情感。

(2)培养学生勇敢面对困难,坚定信念的精神品质。

二、教学重点1. 正确朗读和背诵《石灰吟》。

2. 理解《石灰吟》的诗意,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1. 分析《石灰吟》的韵律、意境等特点。

2. 培养学生勇敢面对困难,坚定信念的精神品质。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石灰吟》的课件、诗词解析等相关资料。

2. 学生准备《石灰吟》的文本,提前预习。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诗人于谦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古诗,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石灰吟》,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2)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石灰吟》的意境和主题。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石灰吟》的韵律、意境等特点。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情感体验(1)学生分享自己对于诗意的理解和感受。

(2)教师引导学生体会诗人勇敢面对困难,坚定信念的精神品质。

5.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石灰吟》的诗意和主题。

6. 课后作业(1)正确朗读和背诵《石灰吟》。

(2)写一篇关于《石灰吟》的读后感,体会诗人的情感。

六、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考虑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对《石灰吟》的理解和朗读、背诵情况,以及学生在合作探讨中的表现。

教师还需思考如何改进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七、评价建议1. 学生朗读和背诵《石灰吟》的情况。

2. 学生对《石灰吟》的诗意理解和感受。

3. 学生在合作探讨中的表现,如分析诗歌韵律、意境等特点的能力。

《石灰吟》完美教案1

《石灰吟》完美教案1

古诗《石灰吟》教案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石灰吟》并背诵。

2.借助注释,理解诗句中的意思。

3.凭借诗歌内容,感受石灰坚强不屈、洁身自好的精神。

体会作者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

教学重点了解诗歌大意,感悟诗人不畏艰险、不怕牺牲、正义凛然的伟大精神。

教学难点1.初步领悟借物言志的表达方法。

2.指导学生在朗读的基础上表达对诗人的敬佩,并使学生受到情感教育。

教具准备ppt教学过程一、导入(出示石灰图片)师:同学们,请看这是什么?是的这是石灰,你们知道石灰是怎么形成的吗?它的作用又是什么?师:今天啊,我们就来学习一首与石灰有关的诗《石灰吟》。

二、解诗题石灰吟,吟,指吟颂,古代诗歌体裁的一种名称,石灰吟,就是石灰赞歌。

三、知作者1.知作者。

(出示作者简介)师:《石灰吟》是明代诗人于谦写的,请同学们浏览他的简介。

2.知创作背景。

(出示背景介绍)四、读诗句1.请同学们读一读这首诗,注意红色字体的生字。

2.再和老师读一读。

五、懂诗意1.(出示古诗和注释)师:请同学们借助注释理解古诗的意思,并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2.逐句出示及解释。

(1)千锤万凿出深山。

千锤万凿:指无数次的锤击开凿,形容开采石灰非常艰难。

千、万:虚词,形容很多。

锤:锤打。

凿:开凿。

诗意:石灰经过千万次锤打才能从深山里开采出来。

(2)烈火焚烧若等闲。

若等闲:好像很平常的事情。

若:好像、好似;等闲:平常,轻松。

诗意:它把熊熊烈火的焚烧当作很平常的一件事。

(3)粉骨碎身全不怕。

粉骨碎身:也作“粉身碎骨”;浑:亦作“全”;怕:也作“惜”。

诗意: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惧怕。

(4)要留清白在人间。

清白:指石灰洁白的本色,又比喻高尚的节操。

人间:人世间。

诗意:甘愿把一身清白留在人世间。

六、悟诗情1.师:这首诗在歌颂石灰,写了石灰不怕千万次捶打,也不怕被熊熊烈火的焚烧,这实际也在表明了作者的一些志向,请同学们想一想。

2.师小结:这是一首托物言志诗。

《石灰吟》教学设计(教案)

《石灰吟》教学设计(教案)

《石灰吟》教学设计(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石灰吟》。

理解《石灰吟》的诗意和主题思想。

分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艺术特色。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和分析,深入理解诗歌内容。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诗人对石灰的热爱和赞美之情,培养对自然界的敬畏之心。

培养学生对文学艺术的热爱和追求,提高审美素养。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诗歌背景介绍介绍诗人李清照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解释诗歌的题目“石灰吟”的含义和象征意义。

2.2 诗歌文本解析分析诗歌的结构和韵律,解释诗中的意象和隐喻。

探讨诗歌中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

2.3 诗歌艺术特色分析分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探讨诗歌的语言美和音乐美,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第三章:教学步骤3.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石灰的实物或图片,引起学生对石灰的兴趣。

引导学生思考石灰的特性和象征意义。

3.2 朗读诗歌指导学生正确地朗读诗歌,注意语音语调和节奏。

引导学生感受诗歌的音乐美和情感表达。

3.3 诗歌解析分组讨论诗歌的意象和隐喻,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内容。

分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艺术特色,进行文学鉴赏。

3.4 诗歌创作实践引导学生进行诗歌创作,以石灰为题材,模仿《石灰吟》的风格。

学生互相交流并评价彼此的创作,进行文学批评。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学生朗读和背诵的评价通过录音或现场表演,评价学生的朗读和背诵能力。

关注学生的语音语调和情感表达的准确性。

4.2 学生诗歌解析的评价评价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深度和准确性。

评价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4.3 学生诗歌创作实践的评价评价学生的创作技巧和艺术表达能力。

评价学生的文学批评能力和互相评价的准确性。

第五章:教学资源5.1 教学材料诗歌文本《石灰吟》。

诗人李清照的介绍资料。

石灰的实物或图片。

5.2 教学工具投影仪或白板,用于展示诗歌文本和图片。

录音设备,用于录制学生的朗读。

10《石灰吟》(教案)六年级下册语文部编版

10《石灰吟》(教案)六年级下册语文部编版

10《石灰吟》(教案)六年级下册语文部编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正确读写“千锤万凿”“烈火焚烧”等词语,理解诗句的含义;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了解作者于谦及写作背景。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感悟,理解诗意,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石灰坚强不屈、洁身自好的品质,体会诗人坚强不屈、洁身自好的品质和为国家尽忠的意愿。

二、教学内容1. 诗歌原文: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2. 作者背景:于谦,明代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历任监察御史、江西按察使、兵部尚书等职,有“于青天”之称。

3. 诗歌主题:石灰吟,寓意石灰的坚强不屈、洁身自好,象征诗人自己为国家尽忠的意愿。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诗句的含义,感悟诗人的思想感情,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 教学难点:感受石灰坚强不屈、洁身自好的品质,体会诗人为国家尽忠的意愿。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语文课本、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古诗,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为新课做好铺垫。

2. 朗读诗歌:教师范读,学生跟读,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3. 理解诗意:教师逐句讲解诗句含义,引导学生理解诗意,感悟诗人的思想感情。

4. 诗歌解析:分析诗句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诗句。

5. 诗歌拓展:介绍作者于谦及其写作背景,引导学生了解古诗背后的故事。

6. 情感体验: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感受石灰坚强不屈、洁身自好的品质,体会诗人为国家尽忠的意愿。

7.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古诗的朗读、理解、感悟等方面。

8. 作业布置: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背诵古诗,并撰写一篇关于《石灰吟》的感悟文章。

六、板书设计1. 课题:《石灰吟》2. 诗歌原文3. 作者:于谦4. 诗歌主题:石灰的坚强不屈、洁身自好,诗人为国家尽忠的意愿5. 教学重点与难点七、作业设计1. 背诵古诗《石灰吟》。

《石灰吟》教学设计(教案)

《石灰吟》教学设计(教案)

《石灰吟》教学设计(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石灰吟》的背景和作者简介。

能够朗读并背诵《石灰吟》。

能够解释诗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和分析,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鉴赏能力。

利用图表、图片等辅助材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中的意象。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引导学生领悟诗中的哲理,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教材分析:《石灰吟》是明代诗人于谦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诗中通过描写石灰石的烧制过程,表达了诗人对坚韧不拔、自强不息精神的赞美。

2.2 学情分析:学生已经有一定的古诗词基础,但仍需要对特定时代的背景和文化有所了解。

学生应该具备基本的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

第三章:教学重点、难点3.1 教学重点:诗文的朗读和背诵。

诗中重点词语和句子的解释和理解。

3.2 教学难点:诗中深层意象和哲理的领悟。

对明代文化和诗人背景的了解。

第四章:教学方法与手段4.1 教学方法:采用问答法、讨论法、朗读法和分析法进行教学。

4.2 教学手段:使用多媒体课件、图片、图表等辅助教学。

提供相关背景资料和诗人的介绍。

第五章:教学过程5.1 导入:通过展示石灰石和石灰的图片,引起学生对石灰吟的兴趣。

简单介绍明代诗人和诗的背景。

5.2 朗读与背诵:指导学生正确朗读《石灰吟》。

鼓励学生背诵诗文,加强记忆力训练。

5.3 词语解释与句子分析:解释诗中的重点词语,如“石灰”、“烧炼”等。

分析诗中的句子,帮助学生理解诗的意象和情感。

5.4 意象与哲理的讨论:引导学生思考诗中的意象,如石灰石的烧制过程。

讨论诗中的哲理,如何面对困难和挑战。

第六章:教学评价6.1 过程性评价:在教学过程中,通过问答、讨论和朗读等方式,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观察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表现,评估他们的合作能力和交流技巧。

6.2 终结性评价:安排一次诗文背诵和理解的测试,评估学生对《石灰吟》的掌握程度。

《石灰吟》教案

《石灰吟》教案

《石灰吟》教案《石灰吟》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理解诗句的意思。

了解石灰的特点。

2.联系作者生平,了解诗句托物言志的特点,体会作者要留清白在人间志向。

3.有感情地朗诵并背诵古诗。

教学重点:了解诗句托物言志的特点。

教学难点:联系作者生平,体会作者的志向。

课前准备:学生阅读的资料;PPT。

教学课时:一课时。

一、读题导入,直指所吟事物。

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首流传千古的诗《石灰吟》。

读题。

吟,是古诗的一种形式。

这首诗的作者是(明朝的于谦)从题目中,我们知道,于谦所吟的事物是石灰。

二、初读诗句,读出诗歌韵味。

(一)读出诗的节奏1.自由读诗石灰,是一种非常平凡的事物,于谦是怎么吟石灰的呢?让我们先来读读这首诗。

请同学们自由放声朗读古诗,读四遍。

前两遍,读准字音。

后两遍,要读出诗歌的节奏,较好读出点诗的韵味来。

2.多种形式读:指名读。

自由读。

指导读出诗的节奏。

师生对读。

(二)了解石灰其物普普通通的石灰,到底有什么独特之处,使于谦为它写下这首诗呢?请同学们听一段介绍。

师引读诗句。

采自深山的石灰,一次次被重重地锤击,在熊熊烈火中焚烧,它却看作好像很平常的事。

女同学读前两句就算要粉骨碎身,它也完全不害怕,因为它要把清白留存在人间。

男同学读后两句(三)初识托物言志过渡:这首诗字字明白如话,同学们大概都理解这首诗的意思了吧?1.《石灰吟》,吟的应该是石灰。

石灰只是一种没有生命、没有感觉的事物,可是诗中有几处,却让人分明觉得石灰好像活了起来,具有了人的情感。

请你再读一读诗句,看看哪些地方,让你有这样的感觉?2.生自由谈。

师小结:是的,千锤万击、烈火焚烧、粉骨碎身的是石灰,将人生中千万次考验视若等闲,决意把清白留在人间的,却是诗人于谦。

虽然他没有直接写出自己的志向,但透过那被赋予了生命,赋予了情感,赋予了像作者一样具有高尚品格的石灰,我们分明看到了在诗句的背后,站着一个立志清白做人的于谦。

这就是古诗中托物言志的写法。

三、引明志诗,创境读懂诗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石灰吟》教案
教学目标:1、理解古诗,体会古诗的思想感情,了解诗人于谦。

2、了解古诗在表达上的特点,积累语言。

教学重点:理解古诗,体会感情。

教学难点:体会诗人在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明代诗人于谦在12岁时写下的一首诗。

朗读课题。

顺势解题:“吟”是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是吟诵、赞美的意思,“石灰吟”的意思就是“吟诵、赞美石灰”如《游子吟》《暮江吟》。

这首诗还有个题目叫《咏石灰》,“咏”也是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如《咏柳》《咏鹅》。

古代诗歌的体裁还有很多,如“行”“引”“歌行”等,感兴趣的同学课外可以去了解一下。

2、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古诗,看看于谦为什么要赞美平凡的石灰,让我们从文章中找答案。

二、理解古诗:
1、点名读古诗,大家评价是否做到正确、流利,节奏处理是否合适。

2、自主学习:
于谦为什么要赞美石灰?下面请同学们自己到书中去寻找答案。

3、汇报学习所得:
(1)同桌合作汇报:一人读诗句,一人说意思;
(2)点名说全诗的意思,齐读全文;
(3)点名回答“学习要求”中提出的问题。

4、体会石灰精神:
(1)千锤万凿
看着“千锤万凿”这四个字,你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副怎样的情景?在这个词中,“千”和“万”并不是指具体的一千一万,而是形容很多。

类似的词语还有很多,谁来说几个?千()万()
(2)烈火焚烧
石灰石经过千万次的敲击锤打,历经千辛万苦运出了深山,被放入土窑中去经受烈火的焚烧。

如果石灰石有表情会是怎样的表情?如果石灰石会说话,它会说些什么?
(3)粉骨碎身:经过烈火的焚烧,石灰石已经变成浑身雪白的石灰,人们把它浸到水里,为了把洁白无瑕的颜色奉献给人类,石灰承受住一次又一次的痛苦折磨,你觉得这是怎样的石灰?(顽强不屈、大公无私、英勇无畏、无私奉献)(4)石灰顽强不屈和英勇无畏的精神在古诗中的哪两个词体现出来了?
a、理解“若等闲”:“若”是什么意思?“等闲”这个词我们以前在《长征》这课中学过,它是什么意思?石灰把什么看成平平常常的事?
b、理解“浑不怕”:“浑”有几种意思(出示“浑”字的解释)你能根据字义组词吗?“浑”在课文中是什么意思?诗中写石灰对于什么全不怕?
5、教师小结:同学们,这就是石灰,为了理想为了奉献,它勇于自我牺牲。

此时,你对石灰产生了怎样的情感?(钦佩、敬佩、喜爱)
6、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读出对石灰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三、体会感情:
1、诗人是在赞颂石灰,但又不仅仅在赞颂石灰,他是在借赞美石灰来表达自己的志向,在立下自己人生的誓言,那就是成为一个拥有石灰精神的人。

(借物咏志也叫托物言志)
2、在这首诗的字里行间可以看出诗人于谦立志要成为一个怎样的人?
3、12岁的于谦是这样想的,他又是怎样做的呢?同学们课前去了收集于谦的相关资料,谁来说一说你对于谦的了解。

4、由同学们收集的资料来看,于谦一生都在遵照自己的人生志向,严格要求自己。

下面请同学们看到这道连线题,人们都说《石灰吟》这首诗是于谦整个人生的真实写照,下面请同学们认真思考,想想每句诗对应了于谦哪个人生阶段,完成连线题。

千锤万凿出深山宁死不屈,玉洁冰清的高大形象永存后人心中
烈火焚烧若等闲立志报国,发奋苦读,成为国家栋梁
粉骨碎身浑不怕身在官场,从容不迫面对一切考验
要留清白在人间不畏强暴,视死如归,不向恶势力低头
6、确实,《石灰吟》一诗伴随了于谦的一生,也见证了于谦的一生。

下面,让我们借着朗读来再次感受于谦的高尚情操。

一诵:少年抒怀
12岁的少年于谦,第一次写下这《石灰吟》,他会意气风发、豪情万丈地高声诵读这首诗——全班齐读。

二诵:为官感悟
十几年后,于谦考取了功名,踏进了官场,同时他也感受到了官场的黑暗和腐败。

这时,他会想起这首诗,他会以坚定执著、英勇无畏的语气再次吟诵这首诗,来,全体女同学齐读——
三诵:临刑陈词
遭到恶势力的陷害,于谦被昏庸的皇帝判为死刑。

当于谦戴着脚镣走上刑场,在这生命的最后时刻,他不后悔自己的一生,哪怕生命就要画上一个句号。

他昂着头,视死如归、大义凛然,吟诵起这首《石灰吟》——全体男同学齐读。

四诵:后世评价
于谦的一生如石灰一样清白,他活着的时候心里装的是国家是百姓,他死了以后,百姓把他装在了心里,永远地记住了他。

如今,人已远去,但精神永存,让我们将无限的感动与崇敬之情,化作深情的朗读——全班齐读。

9、同学们,古往今来像于谦这样的人物,有千千万万,你能说出他们的名字吗?
四、拓展练习:
1、古诗在表达上最大的特点是什么?我们以前学过的哪些古诗也是才用了这样的写法?
2、借物言志或借物喻人是古诗中经常采用的写作手法,请同学们想想下面的诗句赞颂的是什么精神?
(1)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
(2)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
(3)落红【注释:落花】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3、运用这节课学到的方法读一读“积少成多”中的《青松》,体会诗人借赞美青松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