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2江苏省水利工程混凝土耐久性规范

合集下载

DB32江苏省水利工程混凝土耐久性规范

DB32江苏省水利工程混凝土耐久性规范

ICS 27.140P 55备案号:37611-2013DB32 江苏省地方标准DB32/T 2333-2013水利工程混凝土耐久性技术规范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durability on concrete Of hydraulic engineering2013-05-03发布 2013-07-30实施江苏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前言江苏地处江淮,滨临黄海,属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地区,气温正负交替频繁,水环境复杂,水利工程混凝土受碳化、冻融、氯离子侵蚀、化学侵蚀等劣化作用影响日益显现。

为提高水利工程混凝土耐久性,规范混凝土耐久性技术工作,参照国内相关标准,编制《水利工程混凝土耐久性技术规范》。

本规范安装GB/T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 1 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的要求进行编排。

本规范附录A 为规范性附录。

本规范有江苏省水利厅提出并归口。

本规范起草单位:江苏省水利科学研究院,江苏省水利工程质量监督中心站,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江苏省水利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江苏省水利建设工程有限公司,江苏省江都水利工程管理处。

本规范主要起草人:朱炳喜,顾文菊,王珍兰,梅国兴,肖志远,张福贵,章新苏,刘伟宝,翟高明,姚文泉,黄根民,蔡一平,陆明志,王小勇。

本规范主要统稿人:朱炳喜,周金山。

本规范主要审稿人:樊志远,黄海田,吴忠,周金山,王超俊,赵立华,张利昕。

本规范由江苏省水利工程质量监督中心站负责解释。

目次1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术语和定义 (2)4 总则 (3)4.1 一般规定 (3)4.2 设计使用年限 (3)4.3 环境作用等级 (3)5 设计要求 (5)5.1 一般规定 (5)5.2 混凝土强度 (5)5.3 混凝土耐久性指标 (6)5.4 混凝土结构构造 (7)5.5 耐久性附加措施 (7)6 施工要求 (8)6.1 一般规定 (8)6.2 原材料 (8)6.2.1 胶凝材料 (8)6.2.2 骨料 (9)6.2.3 外加剂 (9)6.2.4 水 (9)6.3 混凝土配合比 (9)6.4 混凝土施工 (11)6.4.1 模板制作安装 (11)6.4.2 混凝土保护层 (11)6.4.3 混凝土制备 (11)6.4.4 混凝土浇筑 (12)6.4.5 混凝土养护 (12)6.4.6 混凝土温度控制 (12)6.5 混凝土缺陷处理 (13)7 检验评价 (13)7.1 检验 (13)7.2 评价 (13)8 运行检测维修 (14)8.1 运行 (14)8.2 检测 (14)8.3 维修 (14)附录A (15)参考文献 (15)水利工程混凝土耐久性技术规范1范围本规范规定了水利工程设计、施工、运行等阶段混凝土耐久性技术要求。

水利工程混凝土耐久性技术规范

水利工程混凝土耐久性技术规范
ICS 27.140 P 55 备案号:37611-2013
DB32
江苏省地方标准
DB32/T 2333—2013
水利工程混凝土耐久性技术规范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durability on concrete of hydraulic engineering
2013-05-30 发布
4.1 一般规定 .......................................................................................................................................................3 4.2 设计使用年限 ...............................................................................................................................................3 4.3 环境作用等级 ...............................................................................................................................................4 5 设计要求 ..............................................................................................................................................................5 5.1 一般规定 .......................................................................................................................................................5 5.2 混凝土强度 ...................................................................................................................................................5 5.3 混凝土耐久性指标 .......................................................................................................................................6 5.4 混凝土结构构造 ...........................................................................................................................................7 5.5 耐久性附加措施 ...........................................................................................................................................8 6 施工要求 ..............................................................................................................................................................8 6.1 一般规定 .......................................................................................................................................................8 6.2 原材料 ...........................................................................................................................................................8

水利工程施工质量检验与评定规范(DB32T2334.1-2013)第1部分

水利工程施工质量检验与评定规范(DB32T2334.1-2013)第1部分
ICS 27.140 P 55 备案号:37612-方 标 准
DB32/T 2334.1—2013
水利工程施工质量检验与评定规范 第 1 部分:基本规定
Inspection and assessment specification for construction quality of hydraulic engineering—Part 1:Basic requirement
2013-05-30 发布
2013-07-30 实施 发布
江苏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DB32/T 2334.1—2013


前言 ........................................................................................................................................................................ IV 1 2 3 4 范围 .................................................................................................................................................................... 1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术语和定义 .......

DB32T 2334.2-2013第2部分(附录2014.11.26)

DB32T 2334.2-2013第2部分(附录2014.11.26)
专职质检员(签字):技术负责人(签字):项目经理(签字):
年月日年月日年月日
监理单位
复核意见
经抽查并查验相关检验报告和检验资料,各工序质量全部合格,工序优良率为%,主要工序
为等级。
单元工程质量等级评定为:
监理工程师(签字):年月日
注:标有“△”为主要工序。
表A.9地基换填单元工程质量评定表
单位工程名称
表A.12预制混凝土方桩沉桩单元工程质量评定表
单位工程名称
单位工程编号
分部工程名称
分部工程编号
单元工程名称、部位
单元工程编号
项次
检验项目
设计值
质量要求(允许偏差)
检验记录
评定
(合格率)




1
桩身完整性
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
2
承载力
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
3
垂直度
<1%




1




盖有基础梁的桩
垂直基础梁的中心线:100 mm+0.01H;
为等级。
单元工程质量等级评定为:
监理工程师(签字):年月日
注:标有“△”为主要工序。
表A.11水泥土搅拌桩单元工程质量评定表
单位工程名称
单位工程编号
分部工程名称
分部工程编号
单元工程名称、部位
单元工程编号
项次
检验项目
设计值
质量要求(允许偏差)
检验记录
评定
(合格率)




1
原材料质量
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
年月日年月日年月日

DB32-T 2334.1-2013第1部分(基本规定)解读

DB32-T 2334.1-2013第1部分(基本规定)解读
15.自动化
16.安全监测与观测设施
17.其他(水土保持、道路等)
单位工程
分部工程
说明
泵站
1.引水渠
视工程量可划分为数个分部工程
2.前池
3.地基基础及防渗工程△
4.站身△
视工程量可划分为数个分部工程
5.主厂房
按GB50300划分分项工程
6.副厂房
按GB50300划分分项工程
7.检修间
按GB50300划分分项工程
4.上闸首△
5.闸室段△
视工程量可划分为数个分部工程
6.下闸首△
7.下游联结段
8.下游引航道
9.桥梁工程
10.零星工程(栏杆、挡浪板等)
11.控制室房屋
按GB 50300划分分项工程
12.金属结构(埋件、闸门、助航设施制作与安装等)△
视工程量或施工合同可划分为数个分部工程
13.启闭机安装
14.电气设备安装
8.出水池
9.出水渠
视工程量可划分为数个分部工程
10.桥梁工程
11.零星工程(栏杆、挡浪板等)
12.主机泵设备安装△
13.辅助设备安装(包括起重设备安装)
14.金属结构(埋件、闸门制作与安装等)△
视工程量或施工合同可划分为数个分部工程
15.启闭机安装
快速闸门启闭机安装为主要分部工程
16.电气设备安装△
项目法人名称:(盖公章)
现场代表(签字):技术负责人(签字):

普通混凝土和砂浆强度评定
D.1普通混凝土强度评定
D.1.1当用于评定的试件组数大于等于30时,用统计方法评定,统计结果应符合表D.1的要求。
表D.1混凝土立方体试件抗压强度质量标准

DB32-T 2334.1-2013第1部分(基本规定)

DB32-T 2334.1-2013第1部分(基本规定)
单位工程编号
评定日期
年月日
序号
子单位工程名称
质量等级
序号
子单位工程名称
质量等级
1
6
2
7
3
8
4
9
5
10
子单位工程共个,全部合格,其中优良个,优良率%,主要子单位工程优良率%。
外观质量
应得分,实得分,得分率%,外观质量为等级。
混凝土耐久性能
质量检验资料
质量缺陷处理、质量事故检查情况
10.小型穿堤(坝)建筑物
视工程量以同类数个建筑物为1个分部工程
11.自动化
12.安全监测与观测设施
13.其他(水土保持、道路等)
注:分部工程名称后加“△”者为主要分部工程。


地基验槽签证
表B.1规定了地基验槽签证的内容、要求和方法。

单位工程名称
施工单位
验槽部位
验槽日期
年 月 日
1.基槽底地质报告土质情况
签名
项目法人
监理单位
设计单位
施工单位
运行管理单位
注:备查资料清单中凡涉及到的内容在“□”内打“√”;如有其他资料,在括号内注明资料名称。


工程
表G.1至表G.6规定了分部工程质量评定,子单位工程质量评定,单位工程质量评定,含子单位工程的单位工程质量评定,单位工程质量检验与评定资料核查,工程项目质量评定的内容、要求和方法。
17.变电所设备安装
18.自动化
19.安全监测与观测设施
20.其他(水土保持、道路等)
涵洞
1.上游引河段
视工程量可划分为数个分部工程
2.上游联结段
3.地基基础及防渗工程△

DB32T2333-2013 水利工程混凝土耐久性技术规范

DB32T2333-2013 水利工程混凝土耐久性技术规范
ICS 27.140 P 55 备案号:37611-2013
DB32
江苏省地方标准
DB32/T 2333—2013
水利工程混凝土耐久性技术规范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durability on concrete of hydraulic engineering

2013-05-30 发布
2013-07-30 实施
江苏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目次
DB32/T 2333-2013
前言 ........................................................................................................................................................................... II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2 4 总则 ......................................................................................................................................................................3

《水利工程施工质量检验与评定规范》 第2部分:建筑工程(附录)2013版

《水利工程施工质量检验与评定规范》 第2部分:建筑工程(附录)2013版
单元工程质量等级评定为:
监理工程师(签字):年月日
表A.5碾压式堤身填筑单元工程质量评定表
单位工程名称
单位工程编号
分部工程名称
分部工程编号
单元工程名称、部位
单元工程编号
序号
工序名称
表号
工序质量等级
1
堤基清理
B.3
2
堤身土料填筑△
B.4
3
堤外形尺寸
B.6
施工单位
自评意见
各工序质量全部合格,工序优良率%,主要工序为等级。
施工单位
自评意见
检查项目全部符合质量要求,一般检测项目检测点最低合格率为%。
单元工程质量等级评定为:
专职质检员(签字):技术负责人(签字):项目经理(签字):
年月日年月日年月日
监理单位
复核意见
经抽查并查验相关检验报告和检验资料,检查项目全部符合质量要求,一般检测项目检测点最低合格率为%。
单元工程质量等级评定为:
单元工程编号
项次
检验项目
设计值
质量要求(允许偏差)
检验记录
评定
(合格率)




1
弃土区位置与范围
符合设计要求
2
周边排水
排水畅通
3
边坡
整齐、稳定
4
堆填顶面高程
±400mm或符合设计要求
5
堆填顶面平整度
(10 m×10 m范围)
200mm或符合移交条件
6
最高点与最低点高差(10 m×10 m范围)
<0.8 m
单位工程名称
单位工程编号
分部工程名称
分部工程编号
单元工程名称、部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ICS 27.140P 55备案号:37611-2013DB32 江苏省地方标准DB32/T 2333-2013水利工程混凝土耐久性技术规范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durability on concrete Of hydraulic engineering2013-05-03发布 2013-07-30实施江苏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前言江苏地处江淮,滨临黄海,属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地区,气温正负交替频繁,水环境复杂,水利工程混凝土受碳化、冻融、氯离子侵蚀、化学侵蚀等劣化作用影响日益显现。

为提高水利工程混凝土耐久性,规范混凝土耐久性技术工作,参照国内相关标准,编制《水利工程混凝土耐久性技术规范》。

本规范安装GB/T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 1 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的要求进行编排。

本规范附录A 为规范性附录。

本规范有江苏省水利厅提出并归口。

本规范起草单位:江苏省水利科学研究院,江苏省水利工程质量监督中心站,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江苏省水利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江苏省水利建设工程有限公司,江苏省江都水利工程管理处。

本规范主要起草人:朱炳喜,顾文菊,王珍兰,梅国兴,肖志远,张福贵,章新苏,刘伟宝,翟高明,姚文泉,黄根民,蔡一平,陆明志,王小勇。

本规范主要统稿人:朱炳喜,周金山。

本规范主要审稿人:樊志远,黄海田,吴忠,周金山,王超俊,赵立华,张利昕。

本规范由江苏省水利工程质量监督中心站负责解释。

目次1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术语和定义 (2)4 总则 (3)4.1 一般规定 (3)4.2 设计使用年限 (3)4.3 环境作用等级 (3)5 设计要求 (5)5.1 一般规定 (5)5.2 混凝土强度 (5)5.3 混凝土耐久性指标 (6)5.4 混凝土结构构造 (7)5.5 耐久性附加措施 (7)6 施工要求 (8)6.1 一般规定 (8)6.2 原材料 (8)6.2.1 胶凝材料 (8)6.2.2 骨料 (9)6.2.3 外加剂 (9)6.2.4 水 (9)6.3 混凝土配合比 (9)6.4 混凝土施工 (11)6.4.1 模板制作安装 (11)6.4.2 混凝土保护层 (11)6.4.3 混凝土制备 (11)6.4.4 混凝土浇筑 (12)6.4.5 混凝土养护 (12)6.4.6 混凝土温度控制 (12)6.5 混凝土缺陷处理 (13)7 检验评价 (13)7.1 检验 (13)7.2 评价 (13)8 运行检测维修 (14)8.1 运行 (14)8.2 检测 (14)8.3 维修 (14)附录A (15)参考文献 (15)水利工程混凝土耐久性技术规范1范围本规范规定了水利工程设计、施工、运行等阶段混凝土耐久性技术要求。

本规范适用于江苏省行政区域大型、中型和小(1)行水利工程。

其他小型水利工程可参照执行。

混凝土耐久性除应符合本规范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级行业有关标准的规定。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175 通用硅酸盐水泥GB8076 混凝土外加剂GB50119 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GB50164 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GB50367 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GB50496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规范GB/T 1596 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粉煤灰GB/T 14902 预拌混凝土GB/T 18046 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粒化高炉矿渣粉GB/T 18736 高强高性能混凝土用矿物外加剂GB/T 50733 预防混凝土碱骨料反应技术规范SL 27 水闸施工规范SL 75 水闸技术管理规程SL 191 水工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SL 214 水闸安全鉴定规定SL 234 泵站施工规范SL 255 泵站技术管理规程SL 316 泵站安全鉴定规程SL 352 水工混凝土试验规程DL/T 5144 水工混凝土施工规范DL/T 5207 水工建筑物抗冲磨防空蚀混凝土技术规范JGJ/T 259 混凝土结构耐久性修复与防护技术规程DB32/T 2334 水利工程施工质量检验与评定规范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 环境条件直接与混凝土表面接触的周围环境3.2 环境作用温度、湿度及其变化以及二氧化碳、氧、盐、酸等环境因素对结构的作用3.3 环境类别按不同环境条件对钢筋和混凝土的腐蚀作用机理所进行的环境分类。

3.4 环境作用等级每一环境类别下,不同的环境条件对混凝土腐蚀作用的程度。

3.5 耐久性混凝土在正常使用和维护条件下,随时间变化而仍能满足预定功能要求的能力,3.6 设计使用年限作为混凝土耐久性设计的依据并具有足够安全裕度或保证率的目标使用年限。

3.7 胶凝材料混凝土中起胶凝作用的水泥和粉煤灰、矿渣粉、硅灰等矿物掺合料的总称。

3.8 掺合料掺量粉煤灰、矿渣粉、硅灰等矿物掺合料质量与胶凝材料质量的百分比。

3.9 大掺量掺合料混凝胶凝材料中含有较大比例的粉煤灰、矿渣粉、硅灰等矿物掺合料,需要采取较低的水胶比和特俗施工措施的混凝土。

3.10 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从钢筋(包括箍筋、构造筋)外边缘到混凝土表面的距离;对后张法预应力筋,为套管或孔道外边缘到混凝土表面的距离。

3.11 耐久性附加措施在改善混凝土密实性、增加保护层的厚度等常规手段的基础上,为进一步提高混凝土耐久性所采取的混凝土表面涂层、防腐蚀面层、表面浸渍、透水衬里模板和钢筋阻锈剂等补充措施。

3.12透水衬里模板内侧设置专用织物,以引排出混凝土表面的多余水分和裹入的气泡并保湿,可提高表层混凝土密实性的专用模板。

4 总则4.1 一般规定4.1.1混凝土耐久性包括抗碳化性能、抗冻性能、抗渗性能、抗氯离子渗透性能、抗化学侵蚀性能等。

4.1.2 设计应根据工程规模和重要性,论证、确定混凝土设计使用年限。

依据工作所在地的气候、水质、土质等环境条件,确定混凝土所处的环境类别及环境作用等级。

4.1.3应根据设计使用年限、混凝土所处的环境类别及环境作用等级进行耐久性设计,提出混凝土耐久性能指标和结构构造、施工措施、检查维护等要求。

4.1.4设计使用年限为100年的混凝土,应在初步设计阶段对混凝土耐久性进行试验和论证。

4.1.5采用新材料、新技术和新工艺是,应验证其对混凝土耐久性的影响。

4.1.6 设计使用年限为100年、50年的混凝土,应在现场留置并保存专供耐久性能检测用的试件。

4.1.7设计使用年限内应定期对混凝土耐久性能进行检测评估。

4.2 设计使用年限4.2.1 混凝土设计使用年限一般分为100年、50年、30年等3级。

4.2.2 新建工程的混凝土设计使用年限按表1选用。

4.2.3扩建、改建、加固工程的混凝土设计使用年限宜选择30年或50年。

4.3 环境作用等级4.3.1环境类别分部为I (碳化环境)、Ⅱ(冻融环境)、Ⅲ(氯化物环境)、IV(化学侵蚀环境)等4类,环境类别划分见表2。

4.3.2 环境作用程度分为A(轻微)、B(轻度)、C(中度)、D(严重)、E(非常严重)等5级。

4.3.3环境作用等级分为I-A、I-B、I-C、Ⅱ-C、Ⅱ-D、Ⅲ-C、IV-C、Ⅲ-D、IV-D、Ⅲ-E、IV-E等11级。

碳化、冻融、氯化物等环境作用等级按表3 确定,化学侵蚀环境作用等级按表4确定。

表3 碳化、冻融、氯化物等环境作用等级4.3.4当有多种化学物质共同侵蚀时,应取其中较高的环境作用等级。

长期浸没与地表水或地下水中的混凝土,环境作用等级可降低Ⅰ级,但应不低于IV-C级;当构件处于弱透水土体中时,土中2SO-、水中Mg2+、水的PH值、水中的CO2的环境作用等级可4降低Ⅰ级,应不低于IV-C级。

表4 化学侵蚀环境作用等级5 设计要求5.1 一般规定5.1.1混凝土耐久性设计应包含下列内容:a)混凝土设计使用年限;b)混凝土所处的环境类别及环境作用等级;c)混凝土强度等级;d)混凝土抗碳化、抗冻、抗渗、抗氯离子渗透、抗化学侵蚀等耐久性能指标要求;e)结构构造要求;f)混凝土原材料、配合比、浇筑、养护等施工要求;g)混凝土裂缝控制要求;h)混凝土防腐蚀附加措施;i)运行期检测维护要求。

5.1.2混凝土强度等级、耐久性能指标、结构构造等,应根据设计使用年限、环境作用等级进行设计。

5.1.3当混凝土受到多种环境共同作用是,应满足各种环境作用等级下的耐久性要求。

5.1.4受高速水流冲磨、空蚀作用的混凝土,耐久性设计应符合SL191、DL/T 5207的要求。

受机械磨耗、碰撞作用的构件,设计应采取相应的措施。

5.1.5混凝土耐久性设计应考虑发生碱骨料反应的可能性。

5.2 混凝土强度5.2.1 混凝土强度应同时满足承载能力和设计使用年限的要求。

5.2.2钢筋混凝土最低强度等级应符合表5的规定。

表5 钢筋混凝土最低强度等级5.2.3素混凝土最低强度等级,碳化环境宜按表5中的Ⅰ-A环境作用等级确定;氯化物环境宜按表5中的Ⅲ-C环境作用等级确定;冻融环境、化学侵蚀环境宜按表5中的相应环境作用等级确定。

5.3 混凝土耐久性指标5.3.1 混凝土抗碳化性能等级应符合表 6 的规定。

长期处于水下或土中的混凝土抗碳化性能可不作要求。

5.3.2 混凝土抗冻性能等级应不低于表7的规定。

性能等级宜不低于W8,环境作用等级为ID-D、Ⅳ-E的混凝土抗渗性能等级宜不低于W10。

表8 混凝土抗渗性能等级5.3.4混凝土抗氯离子渗透性能等级应符合表9的规定。

表9 混凝土抗氯离子渗透性能等级5.4 混凝土结构构造5.4.1混凝土结构构造应符合SL191的规定。

5.4.2相应环境作用等级下基桩、底板、墩、墙、梁、柱等构件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最小厚度应符合表10的规定。

板、墙的薄壁构件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可减少5mm~10mm。

预制构件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可比现浇构件减少5mm。

表10 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最小厚度单位:mm5.4.3 混凝土中钢筋的布置应便于混凝土浇筑振捣。

5.4.4混凝土构件表现形状和构造应有利于排水,避免水、汽和有害介质在混凝土表面积聚。

5.4.5采用合适的结构构造和温度控制技术措施,提高混凝土抗裂能力。

5.4.6 混凝土构件的最大裂缝宽度计算值应符合SL 191的规定。

5.4.7止水材料性能应与相应部位混凝土的设计使用年限和环境条件匹配。

5.4.8应考虑运行阶段混凝土检测、维修、构件更换的构造设施。

5.5 耐久性附加措施5.5.1设计使用年限为100年、50年的混凝土,宜采取耐久性附加措施。

5.5.2 不同环境作用等级下混凝土耐久性附加措施可按表11选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