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6140车床拨叉课程设计(18H11槽粗铣夹具)

合集下载

ca6140拔叉课程设计

ca6140拔叉课程设计

ca6140 拔叉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并掌握CA6140拔叉的构造原理,了解各部件名称及其功能。

2. 学生能够掌握CA6140拔叉的拆装方法,了解相关的安全操作规程。

3. 学生能够描述CA6140拔叉在机械加工中的应用场景,理解其在整个机械系统中的作用。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独立完成CA6140拔叉的拆装操作,提高动手实践能力。

2.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CA6140拔叉拆装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学生能够通过实际操作,熟练掌握CA6140拔叉的维护与保养技巧。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对机械加工专业的兴趣,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 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安全意识,遵守操作规程,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

3. 学生能够体会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培养沟通与协作能力,增强团队精神。

本课程针对中职机械加工专业学生,结合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将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

课程以实践操作为主,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提升职业素养和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章节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 CA6140拔叉构造原理及各部件功能:- 引导学生认识CA6140拔叉的构造,理解其工作原理。

- 介绍拔叉的各部件名称及其作用,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

2. CA6140拔叉拆装方法及安全操作规程:- 讲解拔叉拆装的具体步骤,指导学生动手实践。

- 强调操作过程中的安全注意事项,让学生养成良好的操作习惯。

3. CA6140拔叉应用场景及维护保养:- 分析CA6140拔叉在机械加工中的应用场景,帮助学生理解其实际用途。

- 传授拔叉的维护保养技巧,提高学生使用和保养设备的能力。

教学内容的安排和进度如下:第1课时:介绍CA6140拔叉构造原理及各部件功能。

第2课时:讲解CA6140拔叉拆装方法及安全操作规程,并进行实际操作演示。

ca6140车床拨叉课程设计

ca6140车床拨叉课程设计

ca6140车床拨叉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掌握CA6140车床拨叉的结构、原理及其在车床操作中的作用;2. 了解车床拨叉的安装、调整与维护方法;3. 掌握相关机械制图知识,能识读和绘制车床拨叉的零件图。

技能目标:1. 能够正确操作CA6140车床,熟练使用车床拨叉进行工件加工;2. 学会使用工具对车床拨叉进行调整和简单维修;3.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操作中遇到的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增强安全意识;2.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 增强学生对我国机械制造业的自豪感,激发学生对机械制造专业的学习兴趣。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机械制造专业课程,以实践操作为主,理论教学为辅。

学生特点:学生已具备一定的机械基础知识,动手能力较强,但对车床拨叉的深入了解和实际操作经验不足。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实践操作,使学生在动手实践中掌握知识,提高技能。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达到课程目标,为将来的职业生涯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1. 理论教学:a. 车床拨叉的结构与原理:讲解车床拨叉的组成部分、工作原理及其在车床操作中的重要性;b. 车床拨叉的安装与调整:介绍车床拨叉的安装方法、调整步骤及注意事项;c. 车床拨叉的维护与保养:阐述车床拨叉的日常维护、保养方法及故障排除。

2. 实践操作:a. 操作演示:教师现场演示CA6140车床拨叉的操作方法,包括工件装夹、加工过程及安全操作规范;b. 学生实操: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车床拨叉的实际操作,包括工件加工、拨叉调整等;c. 故障分析与排除:针对实际操作中可能出现的故障,引导学生进行分析与排除。

3. 教学大纲与教材:a. 教学大纲:按照课程目标,制定详细的教学大纲,明确教学内容、进度安排及教学要求;b. 教材章节:参照教材,明确涉及车床拨叉的相关章节,如《机械制造基础》、《金属切削机床》等;c. 教学内容列举:具体列举各章节的教学内容,确保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和系统性。

ca6140拨叉课程设计

ca6140拨叉课程设计

ca6140拨叉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CA6140拨叉的基本结构及其在机床中的应用。

2. 学生能够掌握CA6140拨叉的传动原理和主要技术参数。

3. 学生能够描述CA6140拨叉的加工工艺过程及其材料特性。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图纸识别CA6140拨叉的各个组成部分及其功能。

2. 学生能够通过计算和模拟,分析CA6140拨叉的力学性能和运动特性。

3. 学生能够设计简单的拨叉传动系统,并进行基本的功能测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机械加工和设计工作的兴趣和热情,增强职业认同感。

2.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学会在小组讨论中倾听、表达和协作。

3. 通过对工业产品的设计学习,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理解工程实践中的社会责任。

课程性质分析:本课程为机械制造或相关专业的实践操作课程,旨在通过CA6140拨叉的学习,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增强学生的实际工程应用能力。

学生特点分析:考虑到学生处于高年级阶段,已具备一定的机械基础知识和动手能力,课程设计需具有一定的挑战性,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精神。

教学要求:1. 教学内容要与教材紧密结合,注重理论与实践的融合。

2. 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鼓励学生提问和思考。

3. 教学评价要侧重于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学习成果为导向。

二、教学内容1. 理论知识:- 介绍CA6140拨叉的结构特点,参照教材第3章机床传动系统部分。

- 深入解析CA6140拨叉的传动原理,结合教材第4章关于传动机构的内容。

- 分析CA6140拨叉的材料特性及加工工艺,参考教材第5章材料加工部分。

2. 实践操作:- 根据教材第6章的实践指导,学生进行CA6140拨叉拆装和组装练习。

- 通过教材第7章的案例分析,开展CA6140拨叉传动系统的设计训练。

3. 教学大纲安排:- 第一周:理论知识学习,重点掌握CA6140拨叉的结构和传动原理。

CA6140车床拨叉工艺及粗铣18H11槽夹具设计[831003]夹具说明书

CA6140车床拨叉工艺及粗铣18H11槽夹具设计[831003]夹具说明书

前言 (2)1.产前准备 (3)1.1年生产纲领 (3)1.2生产条件 (3)1.3零件工艺分析 (3)2.夹具结构设计 (5)2.1定位机构 (5)2.2夹紧机构 (6)2.3 导向装置的选择 (7)2.4机床夹具的总体形式 (8)2.4.1确定夹具体: (8)2.4.2确定联接体: (9)2.4.3夹具体的总体设计图: (9)2.5绘制夹具零件图 (9)2.6绘制夹具装配图 (10)3.定位误差设计 (13)3.1误差分析 (13)3.2定位误差的计算 (14)结论 (15)致谢 (16)参考文献 (17)前言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或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

机械设计是机械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决定机械性能的最主要因素。

由于各产业对机械的性能要求不同而有许多专业性的机械设计。

在机械制造厂的生产过程中,用来安装工件使之固定在正确位置上,完成其切削加工、检验、装配、焊接等工作,所使用的工艺装备统称为夹具。

如机床夹具、检验夹具、焊接夹具、装配夹具等。

机床夹具的作用可归纳为以下四个方面:1.保证加工精度机床夹具可准确确定工件、刀具和机床之间的相对位置,可以保证加工精度。

2.提高生产效率机床夹具可快速地将工件定位和夹紧,减少辅助时间。

3.减少劳动强度采用机械、气动、液动等夹紧机构,可以减轻工人的劳动强度。

4.扩大机床的工艺范围利用机床夹具,可使机床的加工范围扩大,例如在卧式车床刀架处安装镗孔夹具,可对箱体孔进行镗孔加工。

机械制造装备设计课程设计是机械设计中的一个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也是机械类专业学生较为全面的机械设计训练。

其目的在于:1.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机械设计基础以及其他先修课程的理论知识和生产实际知识去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课设训练可以巩固、加深有关机械课设方面的理论知识。

2.学习和掌握一般机械设计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培养独立设计能力,为以后的专业课程及毕业设计打好基础,做好准备。

制定CA6140车床拨叉的加工工艺设计铣18mm槽的铣床夹具

制定CA6140车床拨叉的加工工艺设计铣18mm槽的铣床夹具

毕业论文声明本人郑重声明:1.此毕业论文是本人在指导教师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取得的成果。

除了特别加以标注地方外,本文不包含他人或其它机构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

对本文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与集体均已在文中作了明确标明。

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2.本人完全了解学校、学院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与学院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此文被查阅和借阅。

本人授权大学学院可以将此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文。

3.若在大学学院毕业论文审查小组复审中,发现本文有抄袭,一切后果均由本人承担,与毕业论文指导老师无关。

4.本人所呈交的毕业论文,是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成果。

论文中凡引用他人已经发布或未发表的成果、数据、观点等,均已明确注明出处。

论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

对本文的研究成果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论文中已明确的方式标明。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年月关于毕业论文使用授权的声明本人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所完成的论文及相关的资料(包括图纸、实验记录、原始数据、实物照片、图片、录音带、设计手稿等),知识产权归属华北电力大学。

本人完全了解大学有关保存,使用毕业论文的规定。

同意学校保存或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纸质版或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或借阅。

本人授权大学可以将本毕业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任何复制手段保存或编汇本毕业论文。

如果发表相关成果,一定征得指导教师同意,且第一署名单位为大学。

本人毕业后使用毕业论文或与该论文直接相关的学术论文或成果时,第一署名单位仍然为大学。

本人完全了解大学关于收集、保存、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如下各项内容:按照学校要求提交学位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本;学校有权保存学位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并采用影印、缩印、扫描、数字化或其它手段保存或汇编本学位论文;学校有权提供目录检索以及提供本学位论文全文或者部分的阅览服务;学校有权按有关规定向国家有关部门或者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

拨叉ca6140车床课程设计

拨叉ca6140车床课程设计

拨叉ca6140车床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拨叉ca6140车床的基本结构及其工作原理,掌握机床的主要部件及功能。

2. 学生能掌握拨叉ca6140车床的操作步骤,熟悉车削加工的基本工艺。

3. 学生了解车床的安全操作规程,掌握机床维护保养的基本方法。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独立操作拨叉ca6140车床,完成简单零件的车削加工。

2. 学生能够根据图纸要求,选择合适的刀具和加工参数,进行零件加工。

3. 学生能够处理车削过程中出现的常见问题,具有一定的故障排查和解决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机械加工的兴趣和热情,激发创新意识和动手实践能力。

2. 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培养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

3. 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培养遵守操作规程、珍惜设备、爱护环境的良好习惯。

本课程针对高年级学生,结合拨叉ca6140车床的实践操作,注重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

课程目标旨在使学生掌握车床操作的基本技能,培养安全意识,提高动手实践能力,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通过对课程目标的分解,为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明确的方向。

二、教学内容1. 拨叉ca6140车床结构及原理:讲解车床的主要组成部分、工作原理,使学生了解车床的结构特点和使用方法。

- 教材章节:第二章《机床的基本结构》- 内容列举:车床的床头箱、进给箱、溜板箱、尾座等部件的结构与功能。

2. 车床操作步骤与加工工艺:教授拨叉ca6140车床的操作流程,分析车削加工的基本工艺,使学生掌握车床操作要领。

- 教材章节:第三章《车削加工工艺》- 内容列举:装夹、找正、车外圆、车内孔、车螺纹等基本加工方法。

3. 车床安全操作与维护保养:强调车床操作过程中的安全注意事项,讲解机床维护保养的基本方法。

- 教材章节:第四章《机床的安全与维护》- 内容列举:安全操作规程、机床清洁、润滑、紧固等维护措施。

4. 实践操作:安排学生进行拨叉ca6140车床的实操训练,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动手能力。

CA6140车床拨叉课程设计说明书

CA6140车床拨叉课程设计说明书
课程设计说明书
题目:“CA6140车床拨叉〞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
与铣槽夹具设计
一、序言................................2
二、设计题目............................2
三、设计内容............................2
四、工艺规程设计........................3
三、工序4——铣通槽
铸造时槽没铸出,得粗铣其槽边双边机加工余量2Z=2.0mm,槽深机加工余量为2.0mm其极限偏差:粗加工为 ,精加工为
粗铣两边工序尺寸为:18-2=16mm;
mm;
粗铣后毛坯最小尺寸为:16+0=16mm;
粗铣槽底工序尺寸为:33mm;
精铣两边工序尺寸为:180,已达到其加工要求:180。
R=F-2RAM-CT/2
〔3〕、确定加工零件通槽前槽的毛坯尺寸:
槽深:R=F-RAM-CT/2
=31-2-5/2
槽宽:R=F+2RAM+CT/2
〔4〕、确定加工零件上端面前的毛坯尺寸:
R=75mm
四、绘制拨叉锻造毛坯简图:
拟定拨叉工艺路线
一、定位基准的选择
定位基准有粗基准和精基准之分,通常先确定精基准,然后确定粗基准。
X51
面铣刀
游标卡尺
内花键孔和左端面
6
钻2×M8通孔并攻丝
Z525、SB408
扩孔钻、铰刀
卡尺、塞规
内花键孔和左端面
7
去毛刺
钳工台
8
中检
卡尺、塞规、百分表等
9
清洗
清洗机
平锉刀
10
终检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说明书(CA6140拨叉831003铣18H11键槽)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说明书(CA6140拨叉831003铣18H11键槽)

4
(四) 、机械加工余量、工序尺寸及毛坯尺寸的确定
“CA6140 拨叉(编号 831003) ”零件材料为 HT200,毛坯重量约为 0.84kg。生产类 型为中批量生产。采用铸造毛坯。 根据上述原始资料加工工艺, 分别确定各个加工表面的机械加工余量、 工序尺寸以 及毛坯尺寸如下: 1、后端面加工余量 后端面有 3±0.8mm 的加工余量, 足以把铸铁的硬质表面层切除。 后端面粗铣一次、 精铣一次。粗铣加工余量 2.8mm、工序经济精度等级 IT11、公差值 0.22mm。精铣加工余 量 0.2mm、工序经济精度等级 IT7、公差值 0.035mm、表面粗糙度 Ra3.2um、工序基本尺 寸 80mm。 2、矩形花键底孔 要求以花键外径定心,故先钻中心孔。再扩最后拉削内孔尺寸为Φ 22H12(见零件 图) 。参照《金属机械加工工艺人员手册》表 3—59 确定孔加工余量的分配: 钻孔Φ 20mm。工序经济加工精度等级 IT11、公差值 0.13mm; 扩孔Φ 22H12mm、工序经济加工精度等级 IT10、公差值 0.084mm、粗糙度 Ra6.3um; 拉内花键, 花键孔以外径定心, 拉削时加工余量参照 《金属机械加工工艺人员手册》 取 2Z=1mm。 3、18H11 底槽的加工余量 槽底面粗铣余量为 35mm。 槽侧面的铣削余量为 17.9mm、 工序经济精度等级为 IT12、 公差值 0.25mm、槽底面表面粗糙度 Ra6.3um。精铣的加工余量为侧面余量 0.1mm、工序 经济精度等级为 IT9、公差值为 0.021mm、侧面粗糙度为 Ra3.2um。 4、上顶面的加工余量 此工序为两个工步:①、粗铣上顶面 ②、精铣上顶面 粗铣加工余量为 2.8mm、工序经济加工精度等级为 IT11、公差值 0.22mm; 精铣加工余量为 0.2mm、工序经济加工精度等级为 IT7、公差值 0.035mm、表面粗 糙度 Ra3.2um。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机械制造基础课程设计设计题目:设计“CA6140车床拨叉”零件03的机械加工工艺及18H11槽粗精铣夹具班级:学生:指导教师:2010.9.24目录一序言 (4)二设计题目 (4)三设计要求 (4)四设计内容 (4)五零件分析 (5)(一)零件的作用 (5)(二)零件的工艺分析 (6)六工艺规程设计 (7)(一)确定毛坯的制造形式 (7)(二)基面的选择 (7)(三)制定工艺路线 (7)(四)机械加工余量工序尺寸及毛坯的确定 (9)(五)确定切削用量及基本工时 (10)七夹具设计 (18)(一)问题的提出 (18)(二)夹具的设计 (18)八夹具设计中的特点 (21)九总结 (21)十参考文献 (23)一.序言机械制造工艺课程设计时在我们学习完了大学的全部基础课,技术基础课以及大部分专业课之后进行的。

这是我们在进行毕业设计之前对所学各课程的一次深入的综合性的总复习,也是一次理论联系实际的训练,因此,它在我们四年的大学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就我个人而言,我希望能通过这次课程设计对自己未来将从事的工作进行一次适应性训练,从中锻炼自己分析问题坚决问题的能力,为今后参加祖国的四化建设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由于能力有限,设计尚有不足之处,恳请各位老师给予指导。

二.设计题目:设计“CA6140车床拨叉”零件03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及18H11槽粗铣夹具三.设计要求:1.中批生产,手动夹紧。

2.尽量选用通用设备。

四.设计内容:1.熟悉零件图;2.绘制零件图(一张);3.绘制毛坯图(一张);4.编写工艺卡片和工序卡片(各一);5.绘制夹具总装图(手工、CAD各一);6.绘制夹具零件图(全部零件);7.说明书一份。

五.零件的分析(一)、零件的作用:题目给定的零件是CA6140拨叉(见附图1)它位于车床变速机构中,主要起换档,使主轴回转运动按照工作者的要求进行工作。

宽mm的面寸精度要求度为30+0.012很高,因为在拨叉拔动使滑移齿轮时如果槽的尺寸精度不高或间隙很大时,滑移齿轮得不到很高的位置精度。

所以,宽度为30+0.012mm的面的槽和滑移齿轮的配合精度要求很高。

附图1(二)、零件的工艺分析拨叉这个零件从零件图上可以看出,它一共有两组加工表面,而这二组加工表面之间有一定的位置要求,现将这二组加工表面分述如下:1.以Ø25mm孔为中心的加工表面。

这一组加工表面包括:Ø25H7mm的l六齿花键孔及倒角,尺寸为80㎜与花键孔垂直的两端面,尺寸为18H11与花键孔垂直的通槽。

2.与Ø25mm花键孔平行的表面。

这一组加工表面包括:与花键孔中心轴线相距22㎜的上表面,与上表面垂直的二个M8通孔和一个Ø 5锥孔。

这两组加工表面之间有着一定的位置要求,主要是:1.上表面与Ø25mm花键孔中心线平行度为0.10㎜;2.18H11通槽两侧面与与Ø25mm花键孔中心线的垂直度为0.08㎜。

由以上分析可知,对于这二组加工表面而言,我们可以先加工其中一组表面,然后借助于专用夹具进行另一组表面的加工,并且保证它们之间的位置精度要求。

六.工艺规程设计(一)确定毛坯的制造形式零件材料为HT200,考虑到该零件在车床中的受力并保证零件的工作可靠性,零件为中批生产,而且零件的尺寸不大,因此,毛坯可采用金属模砂型铸造。

(二)基面的选择基准面选择是工艺规程设计中的重要工作之一。

基面选择的正确与合理,可以使加工质量得到保证,生产效率得以提高。

否则,加工工艺过程中会问题百出,更有甚者,还会造成零件大批报废,使生产无法正常进行。

粗基准的选择:以上下表面和两侧面作为粗基准,以消除,,三个自由度,用以消除,,三个自由度,达到完全定位。

对于精基准而言,根据基准重合原则,选用设计基准作为精基准。

(三)制订工艺路线制订工艺路线的出发点,应当是使零件的几何形状,尺寸精度及位置精度等技术要求得到合理的保证。

在生产纲领为中批生产的条件下,可以考虑采用万能性机床配以专用夹具来提高生产效率。

除此以外,还应当考虑经济效率,以便使生产成本尽量下降。

1.工艺路线方案一工序Ⅰ铣端面。

工序Ⅱ钻、扩花键底孔Ø22mm。

工序Ⅲ内花键孔倒角。

工序Ⅳ拉花键孔。

工序Ⅴ铣上、下表面。

工序Ⅵ钻2—M8孔,Ø5mm锥孔。

工序Ⅶ铣通槽18H11mm。

工序Ⅷ攻螺纹2—M8。

工序Ⅸ去毛刺。

工序Ⅹ检查。

2.工艺路线方案二工序Ⅰ铣端面。

工序Ⅱ钻、扩花键底孔Ø22mm。

工序Ⅲ内花键孔倒角。

工序Ⅳ铣上、下表面。

工序Ⅴ钻2—M8孔,Ø5mm锥孔。

工序Ⅵ铣通槽18H11㎜。

工序Ⅶ拉花键孔。

工序Ⅷ攻螺纹2—M8。

工序Ⅸ去毛刺。

工序Ⅹ检查。

工艺方案的比较与分析:上述两个工艺方案的特点在于:方案一是先拉花键孔,再以该花键孔为基准加工其余平面;方案二是先加工上下面,再加工花键孔。

两相比较可以看出,方案一可以避免加工上表面和槽的设计基准和加工基准不重合的问题,而方案二不能,所以选用方案一作为零件的加工工序。

(四)机械加工余量、工序尺寸及毛坯尺寸的确定“拨叉”零件材料为HT200,毛坯重量约为1.00Kg,生产类型为中批生产,采用金属砂型铸造。

根据上述原始资料及加工工艺,分别确定各加工表面的机械加工余量、工序尺寸及毛坯尺寸如下:1.铣端面考虑左端面的粗糙度Ra为3.2,参照《机械制造工艺设计手册》——以下简称“手册”,表1—43,确定工序尺寸为Z=3.0mm,其中粗加工的加工余量Z=2.0mm,精加工的加工余量Z=1.0mm。

右端面没有粗糙度要求,只要求粗加工,所以余量定位3.0㎜。

2.花键孔(6-Ø25H7ר22H12×6H11)。

要求花键孔为外径定心,故采用拉削加工。

内孔Ø22H12㎜:钻孔:Ø20㎜扩钻:Ø22㎜ 2Z=2.0㎜拉花键孔(6-Ø25H7ר22H12×6H11)花键孔要求外径定心,花键内径拉削时的加工余量为孔的公差0.17㎜。

3.铣表面根据“手册”表1—49,取上表面的机械加工余量为4.0㎜,下表面的余量为3.0㎜。

粗铣上表面 Z=3.0㎜精铣上表面的台阶面 Z=1.0㎜粗铣下表面 Z=3.0㎜4. 铣通槽18H11㎜粗铣16㎜ 2Z=4.0㎜半精铣18㎜ 2Z=2.0㎜毛坯制造尺寸及技术要求见毛坯图。

(五)确定切削用量及基本工时工序Ⅰ:铣端面。

1)粗铣左端面α=0.25mm/Z (表3-28)ν=0.35m/s(21m/min)(表3-30)采用高速三面刃铣刀,d=175mm,齿数Z=16。

n===0.637r/s (38.2r/min) 按机床选取n=31.5r/min=0.522r/s (表4—17)故实际切削速度ν==0.29m/s 切削工时l=75mm,l=175mm,l=3mmt===121.2s=2.02min2)粗铣右端面粗铣右端面的进给量、切削速度和背吃刀量与粗铣左端面的切削用量相同。

切削工时l=45mm,l=175mm,l=3mmt== =106.8s=1.78min3)精铣左端面α=0.10mm/Z (表3-28)ν=0.30m/s(18m/min)(表3-30)采用高速三面刃铣刀,d=175mm,齿数Z=16。

n===0.546r/s (32.76r/min) 按机床选取n=31.5r/min=0.522r/s (表4—17)故实际切削速度ν==0.29m/s 切削工时l=75mm,l=175mm,l=3mmt== =302.92s=5.05min工序Ⅱ:钻、扩花键底孔1)钻孔Ø 20㎜f=0.75mm/r·K=0.75×0.95=0.71㎜/s (表3—38)ν=0.35m/s (21m/min)(表3—42)n===5.57r/s (334r/min) 按机床选取n=338r/min=5.63r/s故实际切削速度ν==0.35m/s切削工时l=80mm,l= 10mm,l=2mmt== =23s (0.4min)2)扩孔Ø 22㎜f=1.07 (表3—54)ν=0.175m/s (10.5m/min)n===2.53r/s (151.8r/min) 按机床选取n=136r/min=2.27r/s故实际切削速度ν==0.16m/s切削工时l=80mm,l= 3mm,l=1.5mmt== =35s (0.6min)工序Ⅲ:倒角1.07×15f=0.05㎜/r (表3—17)ν=0.516m/s (参照表3—21)n===6.3r/s (378r/min) 按机床选取n=380r/min=6.33r/s切削工时l=2.0mm,l= 2.5mm,t== =14s (0.23min)工序Ⅳ:拉花键孔单面齿升0.05㎜(表3—86)v=0.06m/s (3.6m/min)(表3—88)切削工时(表7—21)t=式中:h——单面余量1.5㎜(由Ø 22㎜—Ø 25㎜);l——拉削表面长度80㎜;——考虑标准部分的长度系数,取1.20;K——考虑机床返回行程的系数,取1.40;V——切削速度3.6m/min;S——拉刀同时工作齿数 Z=L/t。

t——拉刀齿距,t=(1.25—1.5)=1.35=12㎜Z=L/t=80/126齿t==0.15min (9s) 工序Ⅴ:铣上、下表面1)粗铣上表面的台阶面α=0.15mm/Z (表3-28)ν=0.30m/s(18m/min)(表3-30)采用高速三面刃铣刀,d=175mm,齿数Z=16。

n===0.546r/s (33r/min) 按机床选取n=30r/min=0.5r/s (表4—17)故实际切削速度ν==0.27m/s切削工时要得话联系我发邮件30快全套的我不知道你的拨叉是那个我这里有100多种拨叉要看你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