钻石分级标准
钻石分级的原理与方法

钻石分级的原理与方法
钻石分级是根据国际钻石分级标准来进行的,其中最著名的标准是4C:颜色(Color)、净度(Clarity)、切工(Cut)和克拉重量(Carat)。
1. 颜色(Color):钻石的颜色分级从D到Z,D为无色级别,颜色逐渐变深。
从D到J级别的颜色差异是微小的,通常只
能通过专业的观察仪器才能分辨出来。
2. 净度(Clarity):钻石的净度指的是内部和外部的瑕疵程度。
分级从FL(无内部或外部瑕疵)到I3(有明显瑕疵)。
根据国际钻石净度分级标准,净度通常通过10倍放大的显微
镜来评估。
3. 切工(Cut):切工影响钻石的亮度和光彩。
优秀的切工能
使钻石充分反射光线,提供最佳的闪耀效果。
国际标准将切工分为Excellent(优秀)、Very Good(非常好)、Good(好)、Fair(一般)和Poor(差)五个等级。
4. 克拉重量(Carat):钻石的重量通常以克拉计量,1克拉
等于0.2克。
重量越大,价值也越高。
然而,重量本身不是唯
一的评判标准,其他3C也同样重要。
进行钻石分级时,通常需要通过专业钻石评估机构或鉴定师来进行。
他们使用显微镜、光谱仪等工具,对钻石逐项进行评估,并与国际标准进行比对,最终确定钻石的分级结果。
需要注意的是,钻石分级是基于标准化的评估方法,不同的机构可能会有细微的差异。
此外,分级结果将直接影响钻石的价值和价格,因此对于购买钻石的消费者来说,了解钻石的分级标准和方法非常重要。
什么是钻石4C等级(详细版)

什么是钻石4C等级(详细版)美国宝石研究院首创现今业内公认的钻石分级标准。
GIA创立的4C标准包括:颜色(Colour)、净度(Clarity)、切工(Cut)和克拉重量(Carat)1.颜色(Colour)D级是钻石的最高色级,代表完全无色。
从D到Z,随着颜色的加深,钻石等级逐渐下降。
尽量选择I色以上的钻石。
目前钻石的颜色分级都是采用人工目视。
为了避免出现主观性错误,许多实验室都采用多人重复评价的方法来保证结论的客观性。
钻石分级采用的光源是色温为5000-5500K的日光灯,相当于上午的散射日光。
有的实验室采用6500K色温的日光灯,相当于中午、阳光更强烈时的散射日光光源还必须满足没有紫外线,同时光源的能量分布要连续或者比较连续。
钻石颜色分级的环境,如实验室墙壁、地板、天花板、工作人员的衣着、使用工具等的颜色,以及通过窗户人射的光线、实验室中其它的灯光等,都会由于钻石对光线的反射而影响钻石的颜色分级,甚至导致错误结论。
所以,颜色分级要求在不显示颜色的环境中进行。
要求环境只能具有白色(对白光的完全反射)或者黑色(对白光的完全吸收)或者灰色(对白光同一程度的均匀吸收)等颜色。
实验室还应避免杂光的照射,要排除除分级用光源外的其它光线。
暗室或半暗的实验室是理想的分级环境。
此外,还可以使用一些特殊的工具以减少环境因素的影响,包括肤色的影响。
例如分级专用的白纸槽、专用的白色塑料比色板和比色槽以及与环境隔离的比色灯等。
2.净度(Clarity)标准等级VS2以上的,就是肉眼无法看到内含物了。
内含物越大,越容易看见,净度级别越低。
根据研究,参加试验的分级专家用十倍放大镜都能看见8μm及以上大小的内含物,部分专家能看见6-7μm的内含物,但都看不见5μm及以下大小的内含物。
这一实验也是IDC标准中5μm规则的基础。
用显微镜测量出内含物的大小,并依此判定钻石的净度级别是HRD用来评价钻石净度的一种方法。
内含物的数量越多,净度级别也越低,其可见性也越大。
钻石分级标准

钻石分级标准钻石分级标准是衡量钻石品质和价值的重要依据。
以下是钻石分级标准的详细介绍。
1. 钻石四 C 标准钻石的四 C 标准包括:颜色(Color)、净度(Clarity)、切工(Cut)和重量(Carat)。
这四个标准中,颜色和净度对钻石品质的影响最大。
a. 颜色(Color)钻石颜色分级从 D 到 Z,其中 D 为全球最高颜色级别。
在颜色分级中,D、E、F 三个级别的钻石属于无色或几乎无色,最受欢迎。
G、H、I、J 四个级别的钻石属于略带黄色或棕色。
K 及以下的级别钻石颜色更深。
颜色分级采用放大 10 倍的卡氏颜色分级法进行。
钻石净度分级从 FL 到 I3,FL 为无瑕疵级别,I3 为含瑕疵较多级别。
VD、VVS、VS、SI 和 I 这五个分级是最常用的。
这五个级别中,VD 为最高级别,仅有 1/1000 的钻石能达到。
净度分级主要取决于钻石内部和表面存在的瑕疵数量,放大 10 倍进行评级。
c. 切工(Cut)d. 重量(Carat)钻石重量单位为克拉(ct),1 克拉等于 0.2 克。
重量评级从 0.005 克拉到数克不等。
一般而言,同等品质的钻石,重量越大价格也越高。
2. 钻石形状除了四 C 标准外,钻石的形状也会影响到钻石的价值。
常见的钻石形状有圆形(Round)、公主方形(Princess)和橄榄形(Oval)。
圆形是最受欢迎的形状,因为它拥有最完美的对称性。
3. 宝石学规范宝石学规范对于钻石的分级也有重要的作用。
宝石学规范包括 10 个分类:色彩、净度、辐射、生产国、优化、打孔、填充、品质、权威和许可。
a. 色彩色彩是钻石的最重要的特征。
颜色越接近完全透明,颜色就越难分辨。
因此,即使有色钻石,仍然会很受欢迎。
b. 净度净度是通过检查钻石的表面和内部瑕疵数量来确认的。
净度越高,钻石越珍贵。
c. 辐射辐射是指将 X 射线或电子束应用于钻石以提高钻石的颜色。
d. 生产国通过检查钻石的生产国,可以确定钻石是否符合该国家的标准和法规。
珠宝行业中的钻石分级标准与鉴定方法

珠宝行业中的钻石分级标准与鉴定方法在珠宝行业中,钻石一直以来都是最受追捧的宝石之一。
然而,钻石的品质和价值并不相同,因此有必要建立一套科学且统一的钻石分级标准与鉴定方法。
本文将介绍珠宝行业中常用的钻石分级标准,以及鉴定钻石品质的方法。
一、钻石分级标准钻石的分级标准主要包括“4C”:颜色(Color)、净度(Clarity)、切工(Cut)和克拉重量(Carat Weight)。
下面将对这四个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1. 颜色(Color):钻石的颜色主要影响它的净度和美观度。
GIA (Gemological Institute of America)及其他权威机构采用了一个由字母D至Z来表示颜色的等级。
D级表示无色,越往后依次增加的字母表示黄色或棕黄色的程度。
因此,D级钻石被认为是最为珍贵和稀有的。
2. 净度(Clarity):钻石的净度评定的是它内部和外部的瑕疵程度。
权威机构通常使用10倍放大镜来评定净度,分为FL/IF(Flawless/Internally Flawless)、VVS(Very,Very Slightly Included)、VS(Very Slightly Included)、SI(Slightly Included)和I(Included)五个等级。
FL/IF级别的钻石几乎没有任何瑕疵,而I级则表示瑕疵最多。
3. 切工(Cut):切工是指钻石在加工过程中的形状和比例。
它是钻石与光线相互作用的关键。
常见的切工包括圆形、梨形、公主方形等。
优秀的切工可以使钻石更具闪耀度,并最大限度地反射光线。
4. 克拉重量(Carat Weight):克拉是钻石的重量单位。
1克拉等于200毫克。
一般来说,克拉数越高,钻石越有价值。
然而,克拉重量并不是决定钻石价值的唯一因素,还需要考虑其他因素如颜色、净度和切工。
二、钻石鉴定方法除了上述的4C钻石分级标准,还有一些其他的方法可以用来鉴定钻石的品质。
下面将介绍其中几种常用的方法。
钻石的质量分级标准

钻石的质量分级标准钻石作为一种珍贵的宝石,其质量分级标准一直备受关注。
钻石的质量分级是按照其色泽、净度、切工和克拉数等因素进行评定的。
下面将详细介绍钻石的质量分级标准。
首先,钻石的色泽是评定其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钻石的颜色分为D至Z级,其中D级为最高级别,代表着无色透明的纯净钻石,而Z级则代表着有明显色彩的钻石。
在一般情况下,D至F级的钻石被认为是无色级别,G至J级的钻石被认为是近无色级别,K至M级的钻石被认为是轻微有色级别,而N至Z级的钻石则被认为是有色级别。
色泽的评定需要在专业的光线下进行,以确保准确度和客观性。
其次,钻石的净度也是评定其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
钻石的净度分为FL、IF、VVS1、VVS2、VS1、VS2、SI1、SI2、I1、I2、I3等级,其中FL级代表着无瑕疵级别,I3级代表着明显瑕疵级别。
净度的评定需要在10倍放大镜下进行,以便观察钻石内部的瑕疵情况,从而确定其净度级别。
此外,钻石的切工也是评定其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切工分为优、很好、好、中等和差五个级别,其中优级代表着切工精湛,能够使钻石充分展现其火彩和闪光,而差级则代表着切工粗糙,影响了钻石的美感和光彩。
切工的评定需要在专业的显微镜下进行,以便观察钻石切面的光线反射情况,从而确定其切工级别。
最后,钻石的克拉数也是评定其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
克拉数代表着钻石的重量,一般来说,克拉数越大,钻石的价值也就越高。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克拉数并不是唯一决定钻石价值的因素,其色泽、净度和切工同样重要。
综上所述,钻石的质量分级标准包括色泽、净度、切工和克拉数等因素,每个因素都对钻石的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
购买钻石时,消费者应该根据自己的需求和预算选择适合的钻石质量。
同时,建议消费者在正规的珠宝店或者有信誉的商家购买钻石,以确保其质量和真实性。
希望本文所介绍的钻石质量分级标准能够帮助消费者更好地了解和选择钻石。
钻石分级标准

钻石分级标准
钻石一直以来都是珍贵的宝石,而其品质的高低往往取决于其分级标准。
钻石
的分级标准主要包括四个方面,重量、颜色、净度和切工。
这些标准是评价钻石品质的重要指标,下面将逐一介绍这些方面的内容。
首先,钻石的重量是评价其价值的一个重要标准。
通常来说,钻石的重量以克
拉为单位,1克拉等于0.2克。
重量越大的钻石往往价值越高,因为大克拉的钻石
在自然界中较为罕见,因此价格也更昂贵。
其次,颜色是评价钻石品质的另一个重要标准。
钻石的颜色分为D至Z共23
个等级,其中D级为最高级,表示钻石呈无色状态,而Z级则表示钻石呈淡黄色。
一般来说,颜色越接近无色状态的钻石,其价值也越高。
净度是评价钻石品质的第三个标准。
钻石的净度指的是钻石内部和外部的瑕疵
程度。
净度分为FL、IF、VVS1、VVS2、VS1、VS2、SI1、SI2、I1、I2、I3共11
个等级,其中FL为最高级,表示钻石内外完全无瑕疵。
一般来说,净度越高的钻
石价值也越高。
最后,切工是评价钻石品质的第四个标准。
切工是指钻石的切割工艺,好的切
工能够使钻石更加闪耀。
切工分为优、很好、好、一般和差五个等级,其中优为最高级。
切工对钻石的美观度和闪光度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综上所述,钻石的分级标准包括重量、颜色、净度和切工四个方面。
这些标准
是评价钻石品质的重要指标,也是购买钻石时需要考虑的因素。
希望本文所介绍的内容能够帮助您更好地了解钻石的分级标准,选择到更符合自己需求的钻石。
钻石净度分级标准

钻石净度分级标准钻石作为一种珍贵的宝石,其净度分级标准是评定其品质的重要指标之一。
在购买钻石时,了解钻石净度分级标准对于选择合适的钻石至关重要。
下面将为您介绍钻石净度分级标准的相关知识。
一、无瑕疵(FL/IF)。
无瑕疵(Flawless)和内部无瑕(Internally Flawless)是钻石中最高的净度级别。
无瑕疵的钻石在10倍放大镜下没有任何内部或外部的瑕疵或痕迹,是极其罕见和珍贵的。
二、极微瑕疵(VVS1/VVS2)。
极微瑕疵(Very Very Slightly Included)钻石的内部含有微小的瑕疵,但这些瑕疵在10倍放大镜下也很难被察觉。
VVS1和VVS2是净度级别的两个亚级别,其中VVS1的瑕疵更难以察觉。
三、微瑕疵(VS1/VS2)。
微瑕疵(Very Slightly Included)钻石的内部含有少量的瑕疵,但这些瑕疵在10倍放大镜下也相对难以被察觉。
VS1和VS2是净度级别的两个亚级别,其中VS1的瑕疵更难以察觉。
四、小瑕疵(SI1/SI2)。
小瑕疵(Slightly Included)钻石的内部含有可见的瑕疵,但这些瑕疵在肉眼下并不容易被察觉。
SI1和SI2是净度级别的两个亚级别,其中SI1的瑕疵相对较小。
五、明显瑕疵(I1/I2/I3)。
明显瑕疵(Included)钻石的内部含有明显的瑕疵,这些瑕疵在肉眼下可以被轻易察觉。
I1、I2和I3是净度级别的三个亚级别,其中I3的瑕疵最为明显。
在选择钻石时,净度是影响钻石品质和价格的重要因素之一。
一般来说,净度越高的钻石,其价格也会越高。
但并不是所有人都需要购买最高净度的钻石,因为在日常佩戴中,一些微小的瑕疵并不会对钻石的美观和闪耀度造成明显影响。
因此,在购买钻石时,需要根据个人需求和预算来选择适合自己的钻石净度。
总的来说,了解钻石净度分级标准对于购买钻石至关重要。
通过对净度级别的了解,可以帮助消费者在众多钻石中选择出最适合自己的钻石,既满足了个人品味,又在合理预算范围内得到了满意的选择。
钻石等级划分原则

钻石等级如何分级任何一颗成品钻石的质量均可用以下四个标准来评价:克拉重(Caratweight):钻石重量越大就越稀有。
因此,随着单颗钻石尺寸的增大,•其价值也显著提高。
成色(Colour):指钻石体色饱和度与理想无色状态的差异程度,越是无色的钻石越稀有(花色钻石除外)。
净度(Clarity):指钻石中的包裹体对其透明度的影响程度。
钻石净度越高越稀有。
切工 (Cut): 切磨工艺使钻石显示瑰丽的程度。
只有以上四个方面都得到评价,一颗钻石的质量和价格才能得到确定。
由于上述四个指标均以英文字母C开头,故钻石的评价又称4C评价。
评价的结果将详细记载在钻石鉴定书中。
一、重量克拉1、裸钻的克拉重量如果成品钻石的所有其他因素(成色、净度、切工)均相同,则重量越大,价格也就越高。
在钻石业中,钻石的价格通常用"每克拉多少价"(P。
C)来表示。
•钻石价格与克拉重的关系并不是简单的线性关系,而是一条在克拉溢价重量处出现台阶的线。
钻石的重量,既可用精密的电子或机械天平来测定(对未镶钻而言),也可用各种量规、钻石筛以及尺寸─重量计算法求得(主要用于已镶钻石的重量估算)。
2、已镶嵌钻石由于钻石一般的切割比率较有色宝石标准,故可用公式来计算其重量.人造模仿品因比重较大,计算出的重量和实际的重量会相差较大,如差值大于20%则可怀疑是仿制品.计算公式:圆钻:重量=平均直径2×高度×0.0061椭圆钻:重量=平均直径2×高度×0.0062心形钻:重量=长×宽×高×0.0059(长:宽)祖母绿形: 重量=长×宽×高×0.0080 (1.00:1.00)×0.0092 (1.50:1.00)×0.0100 (2.00:1.00)×0.0106 (2.50:1.00)马眼形:重量=长×宽×高×0.00565 (1.50:1.00)×0.00580 (2.00:1.00)×0.0585 (2.50:1.00)×0.00595 (3.00:1.00)梨形:重量=长×宽×高×0.00615 (1.25:1.00)×0.00600 (1.50:1.00)×0.00590 (1.66:1.00)×0.00575 (2.00:1.00)3、成色钻石有许多种颜色,最稀有的颜色是红色,然后依次为绿、蓝、紫和棕等颜色,•这些有色的钻石往往被统称为异彩钻( Fancy Colour Diamonds )•,因为它们在自然界非常稀少,故在价值上也较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前言本标准参考了国际标准化组织公布的ISO/FDIS 11211-1《抛光钻石分级第1部分术语及分类》(2002年英文版)、ISO/FDIS 11211-2《抛光钻石分级第2部分检测方法》(2002年英文版)中的有关技术内容。
本标准自实施之日起代替GB/T 16554-1996。
本标准与GB/T 16554-1996相比主要修订内容如下:—未镶嵌钻石和镶嵌钻石的起始分级质量修订为0.0400g (0.20ct)。
—对因优化处理而不被分级的样品范围进行了限定。
—增加了“规范性引用文件”。
—颜色级别中去除了中文描述。
—切工分级中增加了“测量项目和测量方法”。
—质量称重准确度提高至0.0001g。
—对附录A中“激光痕”的概念进行了扩充。
—附录B中删除镶嵌钻石品质级别。
—附录B中钻石颜色分级分为:D-E、F-G、H、I-J、K-L、M-N、<N。
—附录B中增加镶嵌钻石切工分级内容。
本标准的附录A为资料性附录,附录B为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地质矿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由国家珠宝玉石质量监督检验中心负责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张蓓莉、柯捷、田晶、郭涛。
本标准于1996年10月首次发布。
本次为首次修订。
本标准委托国家珠宝玉石质量监督检验中心负责解释。
钻石分级1.范围1.1适用范围1.1.1本标准规定了天然的未镶嵌及镶嵌抛光钻石的分级规则。
1.1.2 本标准适用于天然的未镶嵌及镶嵌抛光钻石的分级。
1.2 样品的适用条件1.2.1 当样品同时满足以下条件时,本标准适用。
1.2.1.1 未镶嵌抛光钻石质量大于等于0.0400g(0.20ct);镶嵌抛光钻石质量在0.0400g(0.20ct,含)至0.2000g(1.00ct,含)之间。
1.2.1.2 未镶嵌及镶嵌抛光钻石的颜色为无色至浅黄(褐、灰)色系列。
1.2.1.3 未镶嵌及镶嵌抛光钻石的切工为标准圆钻型。
1.2.1.4 未镶嵌及镶嵌抛光钻石未经覆膜、裂隙充填等优化处理。
1.2.2 质量小于0.0400g(0.20ct)的镶嵌及未镶嵌抛光钻石分级可参照本标准执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16552 珠宝玉石名称GB/T 16553 珠宝玉石鉴定GB/T 18303 钻石色级比色目视评价方法3 术语下列术语适用于本标准。
3.1钻石 diamond是主要由碳元素组成的等轴(立方)晶系天然矿物。
摩氏硬度10,密度3.52(±0.01)g/cm3,折射率2.417,色散0.044。
使用“钻石”名词不考虑产地。
3.2钻石分级 diamond grading从颜色(colour)、净度(clarity)、切工(cut)及质量(carat1))四个方面对钻石进行等级划分,简称4C分级。
3.3颜色分级 colour grading采用比色法,在规定的环境下对钻石颜色进行等级划分。
3.3.1比色石 diamond master set一套已标定颜色级别的标准圆钻型切工钻石样品。
依次代表由高至低连续的颜色级别。
3.3.2比色灯 diamond light色温在5500K~7200K范围内的日光灯。
3.3.3比色板、比色纸 white background用作比色背景的无明显定向反射作用的白色板或白色纸。
3.3.4荧光强度 fluorescence degree钻石在长波紫外光照射下发出的可见光强弱程度。
3.3.5荧光强度对比样品 masterstone of fluorescence degree一套已标定荧光强度级别的标准圆钻型切工的钻石样品,由3粒组成,依次代表强、中、弱三个级别的下限。
3.4净度分级 clarity grading在10倍放大镜下,对钻石内部和外部的特征进行等级划分。
3.4.1钻石的内部特征 internal characteristics包含在或延伸至钻石内部的天然包裹体、生长痕迹和人为造成的缺陷(详见附录表A.1)。
3.4.2钻石的外部特征 external characteristics暴露在钻石外表的天然生长痕迹和人为造成的缺陷(详见附录表A.2)。
3.5切工分级 cut grading通过测量和观察,从比率和修饰度两个方面对钻石加工工艺完美性进行等级划分。
3.5.1标准圆钻型切工 round brilliant cut由57或58个刻面按一定规律组成的圆形切工(见图1)。
标准圆钻型切工各部分名称见图2、图3。
冠部俯视示意图亭部俯视示意图图1 标准圆钻型切工冠部、亭部俯视示意图图2 标准圆钻型切工侧视示意图图3 标准圆钻型切工各刻面名称示意图3.5.2直径 diameter钻石腰部圆形水平面的直径。
其中最大值称为最大直径,最小值称为最小直径,1/2(最大直径+最小直径)值称为平均直径。
3.5.3全深 total depth钻石台面至底尖之间的垂直距离。
腰 girdle钻石中直径最大的圆周。
3.5.5冠部 crown腰以上部分。
有33个刻面。
3.5.6亭部 pavilion腰以下部分。
有24或25个刻面。
3.5.7台面 table facet冠部八边形刻面。
3.5.8冠部主刻面(风筝面) upper main facet 冠部四边形刻面。
3.5.9星刻面 star facet冠部主刻面与台面之间的三角形刻面。
3.5.10上腰面 upper girdle facet腰与冠部主刻面之间的似三角形刻面。
3.5.11亭部主刻面 pavilion main facet亭部四边形刻面。
下腰面 lower girdle facet腰与亭部主刻面之间的似三角形刻面。
3.5.13底尖(或底小面) culet亭部主刻面的交汇点,呈点状或呈小八边形刻面。
3.5.14冠部角α crown angle α冠部主刻面与腰部水平面的夹角。
3.5.15亭部角β pavilion angle β亭部主刻面与腰部水平面的夹角。
3.5.16比率 proportion各部分相对于平均直径的百分比。
包括以下要素(详见图4)。
3.5.16.1台宽比 table台面宽度相对于平均直径的百分比,计算公式见式(1)。
(1)3.5.16.2冠高比 crown图4冠部高度相对于平均直径的百分比,计算公式见式(2)。
(2)3.5.16.3腰厚比 girdle腰部厚度相对于平均直径的百分比,计算公式见式(3)。
(3)3.5.16.4亭深比 pavilion亭部深度相对于平均直径的百分比,计算公式见式(4)。
(4)3.5.16.5全深比 total depth全深相对于平均直径的百分比,计算公式见式(5)。
(5)3.5.16.6底尖比 culet底尖直径相对于平均直径的百分比,计算公式见式(6)。
(6)3.5.17修饰度 finish抛磨工艺的评价。
4 颜色分级4.1 颜色级别4.1.1 颜色级别按钻石颜色变化划分为12个连续的颜色级别,用英文字母D、E、F、G、H、I、J、K、L、M、N、<N代表不同的色级。
亦可用数字表示,详见表1。
4.1.2 颜色级别划分规则4.1.2.1 待分级钻石与某一比色石颜色相同,则该比色石的颜色级别为待分级钻石的颜色级别。
4.1.2.2 待分级钻石颜色介于相邻两粒连续的比色石之间,则以其中较低级别表示待分级钻石颜色级别。
4.1.2.3 待分级钻石颜色高于比色石的最高级别,仍用最高级别表示该钻石的颜色级别。
4.1.2.4 待分级钻石颜色低于“N”比色石,则用<N表示。
表1 钻石颜色级别对照表4.2.2.4 待分级钻石的荧光强度低于比对样品中的“弱”,则用“无”代表该钻石的荧光强度级别。
4.3 分级要求4.3.1 客观条件颜色分级应在无阳光直射的室内环境中进行,分级环境色调应为白色或灰色。
分级时采用专用的比色灯,并以比色板或比色纸为背景。
4.3.2 人员要求从事颜色分级的技术人员应受过专门的技能培训,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
由2~3名技术人员独立完成同一样品的颜色分级,并取得统一结果。
5 净度分级5.1 净度级别分为LC、VVS、VS、SI、P五个大级别,又细分为LC、VVS1、VVS2、VS1、VS2、SI1、SI2、P1、P2、P3十个小级别。
对于质量低于(不含)0.0940g(0.47ct)的钻石,净度级别可划分为五个大级别。
5.2 净度级别的划分规则5.2.1 LC级在10倍放大镜下,未见钻石具内外部特征。
下列情况仍属LC级:5.2.1.1 额外刻面位于亭部,冠部不可见。
5.2.1.2 原始晶面位于腰围内,不影响腰部的对称,冠部不可见。
5.2.1.3 内部生长线无反射现象,不影响透明度。
5.2.1.4 钻石内、外部有极轻微的特征,经轻微抛光后可去除。
5.2.1.5 上述情况对以下级别划分不产生影响。
5.2.2 VVS级在10倍放大镜下,钻石具极微小的内、外部特征,细分为VVS1、VVS2。
5.2.2.1 钻石具有极微小的内、外部特征,10倍放大镜下极难观察,定为VVS1级。
5.2.2.2 钻石具有极微小的内、外部特征,10倍放大镜下很难观察,定为VVS2级。
5.2.3 VS级在10倍放大镜下,钻石具细小的内、外部特征,细分为VS1、VS2。
5.2.3.1 钻石具细小的内、外部特征,10倍放大镜下难以观察,定为VS1级。
5.2.3.2 钻石具细小的内、外部特征,10倍放大镜下比较容易观察,定为VS2级。
5.2.4 SI级在10倍放大镜下,钻石具明显的内、外部特征,细分为SI1、SI2。
5.2.4.1 钻石具明显的内、外部特征,10倍放大镜下容易观察,定为SI1级。
5.2.4.2 钻石具明显的内、外部特征,10倍放大镜下很容易观察,定为SI2级。
5.2.5. P级从冠部观察,肉眼可见钻石具内、外部特征,细分为P1、P2、P3。
5.2.5.1 钻石具明显的内、外部特征,肉眼可见,定为P1。
5.2.5.2 钻石具很明显的内、外部特征,肉眼易见,定为P2。
5.2.5.3 钻石具极明显的内、外部特征,肉眼极易见,定为P3。
5.3 分级要求5.3.1 环境要求在10倍放大镜下分级,采用比色灯照明。
5.3.2 人员要求从事净度分级的技术人员应受过专门的技能培训,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
由2-3名技术人员独立完成同一样品的净度分级,并取得统一结果。
6 切工分级6.1 测量项目6.1.1 规格单位:毫米(mm),精确至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