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艺术--美术与生活》教案(可编辑修改word版)
人美版美术七年级上册《艺术与生活》教案

人美版美术七年级上册《艺术与生活》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艺术与生活的关系,掌握艺术对生活的影响与作用。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提高审美水平。
3.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发展他们的艺术潜能。
二、教学内容1. 艺术与生活的关系- 通过介绍艺术与生活的关系,让学生明白艺术是生活的一部分,能够为生活增添美感。
2. 画面构成要素- 介绍画面构成的要素,如线条、形状、色彩和空间等,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艺术表达能力。
3. 创意表达与手工制作- 引导学生进行创意表达,并通过手工制作的方式实现他们的创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 利用一些图片或实物引入主题,让学生思考艺术与生活的关系。
2. 知识讲解- 介绍艺术与生活的关系,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
- 详细讲解画面构成的要素,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和掌握。
3. 实践操作- 通过示范和指导,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创意表达和手工制作。
- 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进行互相欣赏和评价。
4. 总结回顾- 对本节课的研究进行总结回顾,强调艺术对生活的影响和作用,以及学生在创意表达和手工制作中的收获。
四、教学评价1. 学生的课堂参与情况和表现。
2. 学生创意表达和手工制作的质量。
3. 学生对艺术与生活关系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4. 学生对画面构成要素的运用和掌握程度。
五、教学资源1. 图片或实物相关材料。
2. 画笔、颜料、纸张等艺术工具和材料。
3. 课堂展示板或墙壁,用于展示学生作品。
以上是人美版美术七年级上册《艺术与生活》教案的概要内容,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旨在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和创新能力,提高他们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让他们深入理解艺术与生活的关系,通过创意表达和手工制作,让他们更好地将艺术融入生活中。
公艺术美术教案

的情感表达和体验效果。
04
公艺术美术的创作方法
主题选择与构思
主题选择
选择与生活、文化、社会等相关的主题,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和 创作灵感。
构思过程
通过思考、想象和创意,将主题转化为具体的画面和表现形式。
确定表现手法
根据主题和构思,选择适合的表现手法,如绘画、雕塑、装置艺 术等。
素材收集与整理
素材来源
调整与完善
在创作过程中不断调整和完善作品,以达到最佳表现效果。
作品评价与反思
评价标准
制定评价标准,如创意 性、技术性、审美性等 ,以便对作品进行评价 。
评价过程
邀请专业人士、教师和 学生等对作品进行评价 ,提供反馈和建议。
反思与总结
对创作过程进行反思和 总结,找出优点和不足 ,为今后的创作提供经 验和教训。
壁画和涂鸦
在墙面、公共建筑上创作的壁画和涂鸦,能够为城市增添色彩,提 升城市的视觉效果。
装置艺术
通过装置艺术作品,能够为公共空间带来创意和想象力,丰富城市 的景观。
商业广告中的艺术元素
1 2
插画和图形设计
商业广告中常常使用插画和图形设计来吸引观众 的注意力,传递品牌形象和产品特点。
摄影和摄像
通过拍摄精美的照片和视频,能够展示产品的质 感、外观和特点,增强消费者的购买欲望。
跨学科的融合与创新
建筑与景观设计
将公共艺术与建筑和景观设计相结合,创造整体的艺术环 境。
社会学与心理学
研究公共艺术作品如何影响观众的心理和社会行为,以实 现更广泛的社会影响。
科技与艺术
探索科技与艺术的融合,创造出具有科技感和未来感的公 共艺术作品。
社会问题与公艺术美术的责任
初中美术公共艺术设计教案

初中美术公共艺术设计教案年级:初中八年级学科:美术课时:2课时教材:《初中美术》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公共艺术设计的概念和意义,培养学生对公共艺术的兴趣和热情。
2. 引导学生关注环保问题,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3. 培养学生运用美术知识进行创意设计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教学内容:1. 公共艺术设计的概念和意义2. 环保主题的公共艺术设计3. 创意设计和制作过程4. 作品展示和评价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展示一些公共艺术作品的图片,让学生初步了解公共艺术设计。
2. 引导学生思考公共艺术设计的作用和意义。
二、新课(20分钟)1. 教师讲解公共艺术设计的概念和意义。
2. 教师引导学生关注环保问题,并提出环保主题的公共艺术设计。
3. 教师讲解创意设计和制作过程的要求和方法。
三、实践(15分钟)1.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环保主题进行公共艺术设计。
2. 学生运用美术知识进行创意设计和制作。
四、总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学生分享自己的设计思路和制作过程。
第二课时:一、复习(5分钟)1. 教师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
2. 学生展示自己的设计作品。
二、新课(20分钟)1. 教师讲解公共艺术设计的制作技巧和方法。
2.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作品的制作和完善。
三、实践(15分钟)1. 学生根据教师的讲解,进行作品的制作和完善。
四、总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进行评价。
教学评价:1. 学生对公共艺术设计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2. 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3. 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创新思维。
幼儿园大班美术与生活技能教育相结合的教案

幼儿园大班美术与生活技能教育相结合的教案一、教学目标1.感受生活中美好事物,培养幼儿观察、表达、创造的能力;2.通过美术活动,培养幼儿手脑协调能力、审美能力;3.结合生活技能教育,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安全意识、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1.认识颜色:让幼儿在生活中认识各种颜色,了解颜色的名称、特点,学习将颜色应用到绘画中,提高幼儿的色彩感知和表达能力;2.制作折纸:通过将一些简单的物品折叠成立体的形状,培养幼儿的手脑协调能力;3.装饰花窗:幼儿将花瓶里的花摆放在窗台上,通过装饰花窗,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4.手工画:幼儿通过绘画,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5.清洗小车:幼儿学习如何清洗小车,让幼儿学习简单的生活技能;6.整理玩具:幼儿学习整理玩具的方法,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
三、教学步骤1.认识颜色(1)让教师介绍各种颜色的名称和特点;(2)通过实物和图片,让幼儿认识各种颜色;(3)让幼儿通过绘画和游戏,将颜色应用到生活中。
2.制作折纸(1)让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图案,并选择不同的颜色;(2)教会幼儿如何折纸并组装成立体物品。
3.装饰花窗(1)引导幼儿观察花瓶里的花,并欣赏花的美;(2)让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颜色和装饰品,装饰花窗;(3)欣赏自己的作品并分享给其他幼儿。
4.手工画(1)让幼儿观察自己周围的事物,并选择喜欢的主题;(2)让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颜色和绘画工具,进行创作;(3)教师指导幼儿,互相学习。
5.清洗小车(1)教师让幼儿了解清洗小车的方法;(2)分组让幼儿学习如何清洗小车;(3)让幼儿学会团队合作,完成清洗工作。
6.整理玩具(1)教师让幼儿认识整理玩具的重要性;(2)让幼儿学习如何分类和整理玩具;(3)鼓励幼儿积极整理和分享自己的玩具。
四、教学评价1.观察幼儿的参与程度和创新能力;2.通过观察幼儿的行为和表现,了解幼儿对于生活技能的应用情况;3.结合家长评价幼儿的学习状态和进步情况。
《公共艺术——美术篇》第一章

美
大小、 方圆等方面的变化。总之,汉字的空间结构应讲究以下几点:
术
的 表
(1)间架结构,平衡稳定
现
(2)主次分明,对比照应
形
(3)疏密有致,虚实相生
式
(4)自然得体,浑然天成
1
观赏性美术
第 23 页
(二)书法
第 二
4.章法—整体美
节
章法又称布白,是指在书法创作中,对
美 术
作品进行的整体安排和局部处理。一幅完整
的
感。如图 1-3所示中国传统点苔画法就是
表
以各种形态的点来表现山石缝隙间的杂草、
现 形
溪畔的灌木丛,以及 远山上隐约可见的树
式
木,这些点既表现了具体的物象,又具有
一种独特的视觉美感。
图 1-3 点苔画法具有独特的视觉美感
1
观赏性美术
第9 页
(一)绘画
第 二
1.形体—点、线、形
节
美
线条也是表现形象和表达情感的基
无与伦比的,其造型简洁、优美雄奇、寓动
于静,被称为“臻于极致的青铜典范”。
图 1-2 《四羊方尊》
2
美术的意义
第6 页
过渡页
第二节 美术的表现形式
1.观赏性美术 2.实用性美术
第7 页
(一)绘画
第
二
节
绘画是美术中最重要的门类之一,它是运用线
美
条、形体、色彩、笔触等造型语言在二维空间上塑
术
造艺术形象,表达思想感情的艺术。
二 节
给人以什么样的视觉感受。
美 术 的 表 现 形 式
1
观赏性美术
第 14 页
(一)绘画
《公共艺术》课程教案 目录

《公共艺术》课程教案一、课程概述1.1 课程背景公共艺术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旨在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创新思维和艺术表现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公共艺术的基本概念、类型和特点,掌握公共艺术创作的方法和技巧,提高学生在公共空间中的艺术修养和审美水平。
1.2 课程目标让学生了解公共艺术的定义、发展历程和分类。
培养学生对公共艺术的审美鉴赏能力和创新思维。
使学生掌握公共艺术创作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提高学生在公共空间中的艺术修养和审美水平。
1.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实践活动等教学方法,以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二、教学内容2.1 公共艺术的定义与分类公共艺术的定义公共艺术的分类:雕塑、装置艺术、公共壁画、景观艺术等2.2 公共艺术的发展历程西方公共艺术的发展脉络我国公共艺术的发展现状与特点2.3 公共艺术的审美鉴赏形式美:线条、色彩、形状、质感等内涵美:主题、寓意、文化背景等2.4 公共艺术创作的方法与技巧创作准备:灵感来源、素材收集、构思草图等创作方法:雕塑、绘画、装置、摄影等技巧运用:材料选择、技术工艺、空间利用等三、教学安排3.1 课时安排本课程共计32课时,每课时45分钟。
3.2 教学进度安排第1-4课时:公共艺术的定义与分类第5-8课时:公共艺术的发展历程第9-12课时:公共艺术的审美鉴赏第13-16课时:公共艺术创作的方法与技巧第17-20课时:实践活动(分组创作)第21-24课时:实践活动(作品展示与评价)四、教学评价4.1 过程评价课堂参与度:发言、讨论、提问等作业完成情况:课后作业、实践作品等4.2 成果评价实践作品:创意、技巧、表现力等五、教学资源5.1 教材《公共艺术导论》《现代公共艺术》5.2 辅助资料公共艺术作品集相关论文、文章、报道网络资源:图片、视频、案例等5.3 实践材料雕塑、绘画、装置等创作材料展示道具、灯光设备等六、教学活动6.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公共艺术作品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关注公共艺术,激发学生兴趣。
九年级美术下册《公共艺术》优秀教学案例

(二)问题导向
问题导向是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深入思考的重要策略。在本章节教学中,教师可以提出以下问题:
1.公共艺术是什么?它与其他艺术形式有何不同?
2.公共艺术具有哪些功能?它在城市建设中扮演着怎样的角色?
3.你认为优秀的公共艺术作品应具备哪些特点?
4.如何将公共艺术与周围环境相融合,使之具有和谐之美?
(三)小组合作
小组合作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实践能力。在本章节教学中,教师可采取以下措施:
1.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负责研究某一类型的公共艺术作品,并进行汇报分享。
2.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分组收集和分析公共艺术作品案例,探讨其创作背景、设计理念等。
本案例注重将学科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倡导学生在生活中发现美、创造美,培养他们关爱环境、关注社会的责任感。通过本章节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理解公共艺术的价值,为未来的生活增添色彩,为构建美好和谐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二共艺术的内涵、分类和功能,掌握公共艺术的基本设计原则,提高学生的美术学科素养。
4.培养学生热爱生活、追求美好的情感,使他们成为具有人文关怀和创新精神的一代新人。
本章节教学目标旨在使学生在掌握公共艺术基本知识的同时,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创新意识和合作精神,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爱环境,为实现美好和谐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四)总结归纳
1.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公共艺术知识,强调公共艺术在城市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2.指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鼓励他们在今后的创作中发挥优势,改进不足。
《公共艺术(美术篇)》课程电子教案

《公共艺术(美术篇)》课程电子教案备课教师:第周星期(年月日)月第课时总第课时课题美术与人生课型欣赏教学目标1、获得相关美术分类、美术形式的知识,开拓眼界,提升美术文化素养。
2、懂得从身边发现美、理解美,了解造型艺术的广阔天地和生活关系。
3、学会用简单专业术语品评经典的或身边的艺术。
教学重点美术的分类,美术的意义,美术的功能教学难点美术与生活教学策略欣赏法活动激趣法探究式教法教学内容备注美术与生活:美术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离开了生活,美术就失去了意义。
师生共赏:《柳条八哥图》清代朱耷聆听(对美术的直观感受,进入学习情景)作者朱耷及生平:作为明宗室后裔,朱耷身遭国亡家破之痛,一生不与清王朝合作。
他性情孤傲倔强,行为狂怪,以诗书画发泄其悲愤抑郁之情。
赏析:1、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画家如何通过画面来表达自己内心的这种情感?2、师生总结:把鸟眼画成“白眼向人”,以此来表现自己的孤傲不群、愤世嫉俗。
3、画面的风格:其画笔墨简朴豪放、苍劲率意、淋漓酣畅,构图疏简、奇险,风格雄奇朴茂。
引领欣赏:《老国王》法国乔治.鲁奥油画思考讨论:作品中的老国王为什么不像国王,倒象个苦难者的化身,作者想表达什么?颜色很厚,黑色勾轮廓,对于表现作品有什么作用?教师介绍作品创作背景,更深刻的理解作品,理解作者借以作品寄托对苦难人民同情之情。
《生日》俄罗斯夏加尔油画总结:美术是一种最直观的表现内心与生活的手段,作者通过创作美术作品表现自然、记录生活、反映社会、注重人性、抒发情感、探索生命、体现精神和追求美好等。
实用功能:想一想,说一说:我们身边的美术作品在兼具装饰美的同时哪些还具有实用功能?欣赏图例:出示早期工艺品,说一说它的实用性观察思考感受总结(通过作品的欣赏理解美术是作者表现个人情感的载体)观察思考理解感受(明确概念)欣赏说一说(通过欣赏理解观赏性美术)教学过程欣赏《甄嬛传》剧中人物的服饰、头饰,感受其审美与实用兼具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