夸父追日教案
夸父追日教学设计(优秀3篇)

夸父追日教学设计(优秀3篇)夸父追日教案篇一教学重点:1、积累文言字词,正确翻译课文;2、熟读《两小儿辩日》;3、多角度理解两篇短文的内涵。
学习资料:《列子》,相传为战国时郑国人列御寇(亦作圄寇、圉寇,前450?—前375?)所撰。
《汉书·艺文志》著录《列子》八篇,早佚。
今本《列子》八篇,从思想内容和语言使用上看,可能是晋人根据古代资料编著的。
内容多为民间故事、寓言和神话传说。
基础知识:1、给下列划线字注音:盘盂(yú)孰(shú)为汝(rǔ)多知(zhì)乎沧凉(cāng) 决(jué)2、解释下列划线字:孔子东游(向东)辩斗(争辩)问其故(原因)去人近(距离)探汤(热水)多知(通智,智慧)不能决(判断)3、说出下列两组一词多义的含义:① 一儿以日初出远(认为)此独以跛之故(因为)② 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是)孰为汝多知乎(认为)4、翻译下列句子① 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译句我认为太阳刚出来时距离人近。
② 孰为汝多知乎?译句谁说你知道的事情多呢?教学过程一、课文内容把握。
这篇短文写两个小孩儿对太阳在早上和中午时离地球上人的远近有不同的看法,各持一端,争执不下,连孔子也不能作出判断,以此说明人们懂得的东西总是有限的,知识无穷尽,即使是博学多闻的孔子也会有所不知。
这篇短文还反映了古人为认识自然、探求客观事理而独立思考、大胆质疑的精神。
本文先写孔子路遇两小儿争辩,然后摆出两小儿的不同看法,继而提出两小儿所持看法的依据,最后写孔子不能作出判断而受到讥笑。
全文仅一百多字,语言简洁,层次分明,主要通过对话来表现人物,展开情节。
二、问题探究。
1、对于两小儿所持的看法及其依据,你能否根据已掌握的科学知识,对这两种现象解释一下。
2、对两小儿的“辩斗”你有什么看法?两小儿喜爱探索,精神可嘉,善于观察常见的生活现象,并能从不同的角度观察事物。
3、“两小儿笑曰”中的“笑”是什么意思?你认为他们该不该笑?“笑”是讥笑,若从作者为道家,孔子是儒家来看,显然要笑孔子;若从下文孔子的态度来看,又不该“笑”了,因为孔子实事求是。
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夸父追日》教案

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夸父追日》教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夸父追日》教案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
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以下是作者为大家收集的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夸父追日》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夸父追日》教案1温馨寄语:相信自己,展示自己,我就是最棒的!学习目标:1、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自由读、挑战读、赛读,用简洁的语言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抓重点句段的学习,能准确概括出夸父的精神品质。
2、通过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课下搜集的神话故事、积累好词佳句,知道神话故事的特点。
学会更有兴趣地阅读其它神话故事。
学法指导:1、默读课文,用自己的话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并和对子之间谈一谈自己读完课文后的感受。
2、围绕重点问题,用笔划出表现夸父神奇的有关语句,在旁边做简单的批注,之后与同学交流自己对问题的看法。
知识链接:1、远古时候,在北方荒野中,有座高耸入云的高山。
在山林深处,生活着一群力大无穷的巨人。
他们的首领,名字叫做夸父,因此这群人就叫夸父族。
他们身强力壮,高大威武,意志力坚强,气概非凡。
而且还心地善良,勤劳勇敢,过着与世无争,自由自在的日子。
那时候大地荒凉,毒物猛兽横行,人们生活凄苦。
夸父为让本部落的人们能够活下去,每天都率领众人跟洪水猛兽搏斗。
夸父常常将捉到的凶恶的黄蛇,挂在自己的两只耳朵上作为装饰,抓在手上挥舞,引以为荣。
有一年的天气非常热,火辣辣的太阳直射在大地上,烤死庄稼,晒焦树木,河流干枯。
人们热得难以忍受,夸父族的人纷纷死去。
夸父发誓要捉住太阳,让它听从人们的吩咐,为大家服务。
太阳刚刚从海上升起,夸父告别族人,怀着雄心壮志,从东海边上向着太阳升起的方向,迈开大步追去,开始他追日的征程……夸父追日死后,他的身体变成了一座大山,就是“夸父山”。
据说,位于现在河南省灵宝县西三十五里灵湖峪和池峪中间。
夸父死时扔下的手杖,也变成了一片五彩云霞一样的桃林。
《夸父追日》教案(优秀7篇)

《夸父追日》教案(优秀7篇)夸父追日教案篇一设计理念《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并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
”教学时,要鼓励学生自读自悟,培养自主阅读能力,抓住文本体会关键词句,从文中感悟神话的神奇,体会夸父追日精神的可贵,感受夸父的执著、奉献精神。
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概括故事的主要内容,感受夸父的执著、奉献精神。
3、复述这个故事。
教学重点:体会神话传说的神奇,增加中华传统的积累。
教学准备:课前布置学生收集有关太阳的神话。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小朋友们,你们看过哪些有关太阳的神话呢?学生自由发言。
2、根据学生回答出示夸父追日图,引入课题,齐读。
3、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学生可能提出夸父为什么追日,怎样追日,追日的结果怎样)二、初读感知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边读边带着刚才的问题思考。
2、学生在小组内交流。
三、感悟课文1、全班交流汇报。
根据学生的汇报顺序相机指导。
2、“夸父为什么要追日?”:(1)找到句子,读出来再用自己的话回答。
板书“喜欢光明”。
(2)出示句子:“夸父心想:‘每天夜里,太阳躲到哪里去了呢?我不喜欢黑暗,我喜欢光明!我要去追赶太阳,把它抓住,叫它固定在天上,让大地永远充满光明。
’”(3)指名读,评议,指导读。
3、“夸父怎样追日?”:(1)根据学生回答出示句子:“于是夸父拿着手杖……一眨眼就跑了两千里。
”“一团又红又亮的火球,照着他的全身,他无比欢喜地举起两条巨大的手臂,想把这团火球抓住。
”(2)用各种形式朗读,读出夸父的欢喜之情。
(3)抓住关键词“拿着、提起、迈开、像风奔跑、无比欢喜”板书。
同时体会神话的神奇。
(4)出示句子:“夸父伏下身子,去喝黄河、渭河里的水。
……可是还没止住口渴。
”体会神话的神奇。
三年级语文《夸父追日》教案6篇教案及反思

三年级语文《夸父追日》教案6篇教案及反思三班级语文《夸父追日》教案6篇作为一名老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同学学习的乐观性。
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我整理的三班级语文《夸父追日》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关怀。
三班级语文《夸父追日》教案1【教学目标】1、准确、流利、有感情朗读故事,背诵最终一段。
2、在品读语言文字中感受故事的奇异,体会夸父追求光明的决心和坚持不懈的精神。
3、积累文中的美丽词语。
【教学设想】细读文本,我在思索这样一个问题。
《夸父追日》这个神话故事之所以能流传到现在,不是因为夸父的“神”,而是夸父身上那种对抱负执着追求的“精神”感动了我们。
为什么追?因为“我不喜爱黑暗,我喜爱光明!”追的时候太累了,心中时时想起“我不喜爱黑暗,我喜爱光明!”才有动力去追,即使在最终一刻,他还是想起“我不喜爱黑暗,我喜爱光明!”他才会把手杖奋力向前一抛。
然后才水到渠成的升华,这一抛都抛出了什么?《夸父追日》是一篇略读课文,但孩子们前几篇童话故事未学。
所以我在设计目标定位上把独立阅读力量的培育去掉。
一、导入新课1、喜爱看课外书吗?那肯定读过许多好玩的故事,平常都读过哪些好玩的故事?2、除了看些童话故事,你还知道哪些神话故事?指名说:在我们悠久绚烂的文化历史长河中,神话故事是一朵美丽的浪花。
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凭借丰富、大胆的想象,制造出了这一个个瑰丽、多彩、美丽的神话故事。
例如《后羿射日》、《精卫填海》、《嫦娥奔月》《女娲补天》……这节课,老师也给大家带来一篇特殊好玩的神话故事。
板书课题:夸父追日。
(指名读,齐读)3、对夸父,你了解多少:让我们跟随着夸父走进这个神话故事,信任学完后,你对夸父会有更多的了解。
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1、下面请同学们翻开132页,自由读读这个神话故事,读前老师提两条建议:⑴要把故事读准确,读通顺,难读的词句要多读几遍。
夸父追日 教案【6篇】

夸父追日教案【优秀6篇】夸父追日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概括故事的主要内容,感受夸父的执着,奉献精神。
3、会复述这个故事。
教学过程:一、神话传说导入,增强神秘感。
师描述:有一个巨人族,名叫夸父,住在遥远北方一座名叫“成都载天”的大山上。
他们个个都是身材高大、力大无比,耳朵上挂着两条黄蛇,手中握着两条黄蛇。
看样子很可怕,其实他们性情温顺善良,都为创造美好的生活而勤奋努力。
北方天气寒冷,冬季漫长,夏季虽暖但却很短,每天太阳从东方升起,山头的积雪还没有溶化,又匆匆从西边落下去了。
夸父族的人想,要是能把太阳追回来,让它永久高悬在成都载天的上空,不断地给大地光和热,那该多好啊!于是他们从本族中推选出一名英雄,去追赶太阳,他的名字就叫“夸父”。
板书:夸父夸父被推选出来,心中十分高兴,他决心不辜负全族父老的希望,跟太阳赛跑,把它追回来,让寒冷的北方和江南一样温暖。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一个神话故事——夸父追日。
补全课题:追日出示课文插图(此图给人一种强烈的震撼力),看图感受,读课题。
二、自主读书,感知大意。
1、自主试读遇到难读的字音,不理解的词语自己借助工具书解决。
2、自主练读目标:将课文读正确、流利形式1:自由练读形式2:小组内轮流练习展示自主练读情况:可以指名个别逐段朗读,也可以指名小组轮流朗读。
其他同学认真倾听,这些同学是否将课文读得一字不差了?3、自主品读(1)闭上眼睛想一想:课文哪个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或者)你喜欢读课文哪几个段?简单交流,不说原因。
(2)印象深刻的地方(或:你喜欢读的段),请你多读几遍,并想一想喜欢的原因。
(3)小组内评读喜欢的段,交流感受。
(4)全班交流,随机抽查每组一至二名同学朗读喜欢的段落,交流喜欢的原因,其他同学评价补充。
预设交流点:学生:我喜欢读第一段话——……夸父心想:“每天夜里,太阳躲到哪里去了呢?我不喜欢黑暗,我喜欢光明!我要去追赶太阳,把它抓住,叫它固定在天上,让大地永远充满光明。
《夸父逐日》优秀教案(通用5篇)

《夸父逐日》优秀教案(通用5篇)《夸父逐日》优秀教案1教学目标:1、熟练地朗读课文,初步感知神话的特点。
2、体会夸父不畏困难、意志坚决的品质。
3、学会10个生字,认识12个生字。
重点:熟练朗读课文体会课文内容难点:认字、识字关键:朗读的基础上理解课文并识记生字课时:2课时教具:图片、相关课件等学具:教材等相关知识点:神话知识的了解教学突破点:学生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学习和理解第一课时教学流程:一、导入、激发兴趣:1、出示太阳图片和课后的一首诗:说一说(1)太阳有什么特点?(2)如果没有太阳会怎样?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神话故事《夸父追日》二、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1、师范读课文,学生画出生字,注意读音。
2、自由读课文,思考夸父为什么要追赶太阳?3、学习第一自然段(1)夸父是什么样的人?(2)夸父为什么要追赶太阳?4、学习第二自然段(学生读)(1)夸父是怎么追赶太阳的?(2)指导朗读。
5、夸父最后追到太阳了吗?三、练习:四、小结:板书设计:夸父追日黑暗——光明寒冷——温暖第二课时教学流程:一、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神话故事《夸父追日》,谁能给大家讲一讲故事的内容。
二、学习生字:1、自由读课文,读准生字字音。
2、借助生字表,同桌互相读,纠正字音。
3、把自己好的识记方法讲给同学们听。
4、出示生字:夸、追、巨、暗、充、胃、且、尚(1)指名读一读(2)说说你是怎样记住这几个字的?(3)组词5、指导书写:夸、巨、胃三、练习:1、完成课后练习(1)比一比,说一说(2)读一读,会写的写下来。
2、从文中找出反义词:光明——黑暗寒冷——温暖四、小结:板书设计:夸父逐日夸、追、巨、暗、充、胃、且、尚趟以上就是语文分享的《夸父逐日》教案设计的全部内容。
《夸父逐日》优秀教案2教学目标:1、知识和技能(1)利用课文注释和工具书翻译课文。
(2)朗读课文,正确掌握句中的停顿。
(3)准确背诵__。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和翻译理解课文,培养学生的自学文言文的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理解夸父这一人物形象以及__的主旨。
我国神话故事夸父逐日教案7篇

我国神话故事夸父逐日教案7篇神话故事夸父逐日教案(篇1)教学目标1.诵读《夸父逐日》,初步感知文言文,培养孩子的文言语感。
2.通过文白对照,感知文言文与白话文不同的语言特点。
3.学习夸父敢于挑战自然、追寻光明的。
教学过程一、诵读文言故事,导入新课学习。
1.教师诵读文言文《夸父逐日》,引起孩子的诵读兴趣,初步培养他们的文言语感。
2.学生模仿诵读。
3.借助注释,理解文言大意,感知故事内容。
二、阅读白话故事,进行文白对照,感知文白语言特点,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
1.自读白话文《夸父追日》,感知故事内容,扫除生字。
2.接龙朗读课文,师指导重点句段的朗读语气。
3.在白话文旁标注文言文,进行文白对照,正确理解文言文内容,培养孩子阅读文言文的兴趣。
4.同桌交流对照内容(一人文言,一人白话)。
5.根据屏幕上出示的句段,找出对应的文言部分或白话部分。
三、再读*,感受故事背后蕴涵的。
1.思考:夸父为什么要追赶太阳?2.你认为“光明”指的是什么?3.你从夸父的身上学到了什么?4.你有没有自己的“光明”,该怎样去实现他?四、延展阅读任溶溶先生主编的《神话故事》之《夸父追日》,体会不同的语言风格与魅力,学习不同的语言表达技巧。
五、布置作业:写一《夸父追日》读后感。
神话故事夸父逐日教案(篇2)教学目标1.会认会写“渭、邓”两个字。
2.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内容。
3.体会夸父胸怀大志、英勇顽强的。
4.体会古代劳动人民探索自然、征服自然的强烈愿望和顽强的意志。
5.体会神话故事的特点。
6.激发学生阅读文言文的兴趣,培养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7.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结合注释,或查阅工具书理解一些文言字词的意思,进而读懂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理解这个故事所揭示的意义。
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会认会写“渭、邓”两个字,读通课文。
2.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课文内容,说出文中句子的意思。
第一课时教学准备1.生字新词卡片。
《夸父追日》教学设计(优秀6篇)

《夸父追日》教学设计(优秀6篇)夸父追日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感受夸父的巨人形象,体会夸父身上所折射出的人文精神。
3、树立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信心,培养坚强不息、顽强拼搏的精神。
教学重点:体会夸父身上所折射出的精神和优秀品质。
教学难点:树立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信心,培养坚强不息、顽强拼搏的精神。
教案准备:课件教学时间:1课时[导入环节设计]1、在夏夜的星空下,在冬日的暖炉旁,我们也许曾听过爷爷奶奶讲那些古老神秘而又美丽动人的故事。
在那些充满神奇想象的神话故事里,我们认识了开天辟地的盘古,伟大的人类之母女娲,七夕鹊桥相会的牛郎织女,广寒宫里寂寞孤独的嫦娥今天我们还要认识另一个了不起的巨人夸父,一起走进他的神话故事。
2、出示课题,读课题。
3、课题质疑。
你想知道些什么?[阅读教学环节]一、初读课文,自学生字词语。
1、打开书133页,自己去读读这篇神话,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拼读几下,把字词读准把句子读通;在读不通的句子处做上记号,并多读几次。
二、再读文本,感受巨人的形象1、从课文中你了解到夸父是个怎样的人?(巨人)2、从哪些地方看出来?于是夸父拿着手杖,提起长腿,迈开大步,像风似的奔跑,向着太阳西斜的追去,一眨眼就跑了两千里、还没等太阳落下去,夸父就追到了腿长、步子大一团又红又亮的火球,照着他的全身,他无比欢喜举起两条巨大的手臂,想把这团火球抓住手臂长、力量大咕嘟咕嘟,霎时间两条大河都给他喝干了,可是还没止住口渴肚子大像一座大山颓然倒下来,大地和山河都因为他的倒下而发出巨响身躯大三、研读课文,感悟精神上的巨人就是这样一个高大、威猛的巨人夸父,他要去(追日),他追到了吗?(有或没有)课文的哪一段告诉我们这个事实。
2、出示:课文第四段(1)自由读(2)指名读(3)这样一个巨人,为什么没追到太阳?(4)默读课文2――4段,看看是否能自己解决。
3、同桌交流4、指名交流归纳出示,显红:【他实在是太渴,太累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夸父追日》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能正确认读动宾短语“迈开长腿、举起手臂、伏下身子、抛出手杖”、表示江河湖海的词语“虞渊、渭河、大泽、瀚海”、象声词“咕嘟咕嘟”,联系上下文理解“颓然”的意思。
2、抓住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通过对关键词句的理解体会神话传说的神奇。
3、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感受夸父为追求光明,坚持不懈,顽强拼搏的精神。
教学重点:了解课文内容,体会神话传说的神奇,感受夸父的精神。
教学难点:通过对关键词句的理解,体会神话传说的神奇,感受夸父身上的精神。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一、以图导入,引发神奇1、同学们,相信你们平时都喜欢读神话故事,下面我想请同学们猜猜神话故事中的人物:请看大屏幕:1、课件逐一出示:老师:(1)他开辟了天地,并用身躯化作世间万物。
他是——盘古(2)他带领百姓战胜洪水,三过家门而不入。
他是——大禹(3)他为民除害,射下了天上的九个太阳。
他是——后羿(4)她怀抱玉兔,在月宫遥望亲人。
他是——嫦娥(5)她化作小鸟,把石子投入大海。
他是——精卫(6)她创造人类,使百姓获得新生。
她是——女娲2、这些都是神话人物,你能把这些神话故事补充完成吗?3、,师:再看这些词语,你有什么发现?生:都是“谁干什么”的结构。
师:对,这样的题目让我们一看就知道这个神话故事讲的是谁,他做了一件什么事。
再看这些事,你有什么想说的?生:这些事都是很神奇的事。
4、师:!同学们,在我国悠久灿烂的文化历史长河中,神话故事是一朵美丽的浪花。
过去人类不能科学解释世界和自然现象,人们无法征服自己,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凭借丰富、大胆的想象,创造出了一个个瑰丽、多彩、优美的神话故事。
把许多美好的愿望加在了神话人物的身上用想像来征服自然。
人们不知道太阳是怎么来的,于是有了《后羿射日》,不知道人是怎么来的,所以有了《女娲补天》,人们向往光明,想去抓住太阳,所以有了今天的故事,《夸父追日》。
(教师板书课题)师:谁来读读课题?师:这是神话故事。
知道神话故事最大的特点是什么吗?(师板书:神奇)师:神话故事最大的特点就是神奇!从这个课题来看,哪里让你感到了神奇?生:追!师:为什么?生:因为太阳是在遥远的天边,如果我们跑过去的话,太阳就已经落山了。
如果去追的话,就要快点。
生:我们前面学过《太阳》一课,从课文中我们知道,太阳离我们有1.5亿公里远,挂在遥远的宇宙当中。
而夸父只是一个巨人,还没有一个地球大,怎么能追上太阳呢?师:听到没有,他联系前面学过的课文来回答,非常好。
我们从前面的学习中,知道太阳离我们地球太远了,能追得上吗?生(齐):不能。
师:但是,夸父却想追上太阳。
想法真神奇!谁来读出这种神奇?生:夸父追日。
师:他在读的时候强调了一个字。
谁再来读?生:夸父追日。
(把“追”字加重读)师:好的!一起来。
(齐读)二、充分初读,整体感知师:(在课题前加上“*”)同学们,我们学的这篇课文的课题前加了“*”。
说明这是一篇——生:略读课文。
师:学习略读课文,我们有个好帮手,就是课文前面有个“学习提示”。
现在请大家自由地读读这个“学习提示”,看看学习本篇课文的学习任务。
(学生自由读“阅读提示”)师:“学习提示”向我们提了哪些要求?聪明的人一眼就看出来了。
(幻灯片逐次出示两个学习要求)1、说说这个故事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2、再交流一下从故事中想到些什么。
师:就是说,提示告诉我们两个学习任务。
现在,我们来完成第一个学习任务,请同学们自由地读课文。
注意,遇到不认识的字,多读几遍,把课文读通读顺,这是一;第二,当你读完一遍课文,如果老师没有叫你停,你怎么办?接着读下去,可以读第二遍,第三遍……并且,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学生带着要求,自由读课文,老师巡视)师:好,在了解主要内容之前,我们先来关注一些词语。
出示三组词语:迈开大步举起手臂伏(fú)下身子抛(pāo)出手杖(zhànɡ)虞渊(yúyuān)渭(wèi)河大泽瀚(hàn)海咕嘟咕嘟颓然师:看看我们自学得怎么样。
读一读屏幕上的词语,看你认识多少。
学生自读-分组指名生读师:会观察的同学发现每组词语的奥秘了吗?师根据生回答进行指导:第一组都是描写夸父动作的词语,指名让生做动作,随机指导“迈”(抬起腿来跨步)“伏”(趴,脸向下,身体向前弯曲)“抛”(扔),让学生说说这样的词语,如拿着手杖、提起长腿、整理房间等。
第二组描写的渊河泽海都和水有关,汉字的偏旁往往表达字义,让学生说说这样的汉字,如提、踢、烧等。
第三组“嘟”原音是dū,在这个词语中读轻声,这样读起来声音特别生动形象,是象声词,让学生说这样的象声词,如轮到我上场了,我的心扑通扑通地跳得很快。
雷声轰隆轰隆地在天边炸响。
燕子叽喳叽喳地叫着向人们致谢。
师:现在,我们来完成第一个学习任务,谁来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为了把这篇文章的内容概括好,老师这里有个提示,请同学根据提示来说一说。
(出示幻灯片)这个神话故事主要讲了夸父(),就去追赶(),追到()时,他倒下变成了(),他的手杖变成了()。
这个神话故事主要讲了夸父不喜欢(黑暗),喜欢(光明),就去追赶太阳,追到(虞渊)时,他倒下变成了(一座山),他的手杖变成了(桃林)。
大家小声地说一遍。
(学生看着提示自由地说)师:一齐说。
(生齐说)三、指导阅读,感受神奇师:神话故事就是这么神奇。
夸父倒下后变成了一座大山,连手杖也变成了一大片桃林。
在课文中,像这样神奇的句子和词语还有很多很多。
下面请同学们拿出笔,静心地默读课文,划出让你感到很神奇的句子,想一想,它神奇在什么地方?(学生默读课文,划句子,老师巡视)师:划好的同学请举手。
(生说划出的句子,师相机出示下列句子)句子一:于是夸父拿着手杖,提起长腿,迈开大步,像风似的奔跑,向着西斜的太阳追去,一眨眼就跑了两千里。
句子二:咕嘟咕嘟,霎时间两条大河都给他喝干了,可是还没止住口渴。
句子三:他还没到大泽,就像一座大山颓然倒了下来,大地和山河都因为他的倒下而发出巨响。
句子四:第二天早晨,当太阳从东方升起,金光普照大地的时候,昨天倒在原野的夸父,已经变成了一座大山。
山的南边,有一大片枝叶茂密、鲜果累累的桃林,那是夸父的手杖变成的。
师:请同学们自由地把这些句子读两遍,然后选择其中的一个句子,重点读一读,想一想它到底神奇在什么地方?(学生自由品读句子)师:好!我们来交流一下。
出示句子一:他像风似的奔跑,向着西斜的太阳奔去,一眨眼就跑了两千里。
师:神奇在哪里?生:一眨眼就跑了两千里。
师:是啊!“一眨眼”你知道有多短吗?(生点头)你眨一下眼。
(生使劲地眨了一下眼睛)你们眨一下眼。
(学生都眨了一下眼)一眨眼就到了哪里?(生:两千里外)你知道两千里有多远吗?(知道)你来说说。
师:两千里相当于金华到北京的距离。
就这么一眨眼的功夫夸父就跑了这么远,速度快吧?生:快。
师:神奇吧?生:神奇。
师:其实更神奇的还在后面呢。
出示句子二:咕嘟咕嘟,霎时间两条大河都给他喝干了,可是还没止住口渴。
师:神奇在什么地方?生:神奇在他一下子就把两条大河喝干了。
师:一下子就把两条河喝干了,知道这是两条怎样的河吗?△黄河:全长约5464公里,是我国第二大河;渭河:黄河最大的支流。
加起来足够咱们金华人喝好几百年的。
而夸父却用了多长时间?(霎时间)△从“霎时间”看出什么?(时间短)谁能给“霎时间”找个近义词?(一瞬间、转眼间、刹那间、一刹那、一转眼、顷刻间、片刻间)你能读出时间短暂吗?指名读-齐读大家把这种神奇的感觉送进句子里读一读。
师:这两个“咕嘟咕嘟”该怎么读?(读快一点)对,夸父非常口渴,他一个“咕嘟”就喝完了一条河的水,再一个“咕嘟”就把另一条河的水喝干了。
师:谁再来读一遍。
师:可是还没止住口渴,看看,霎时间喝完了两条大河,可是还没止——住——口——渴,太神奇了,来,我们来读出这种神奇。
(师指名读,指导读,读出了神奇)师:还有哪些地方让你感到了神奇?出示句子三:第二天早晨,当太阳从东方升起,金光普照大地的时候,昨天倒在原野的夸父,已经变成了一座大山。
山的南边,有一大片枝叶茂密、鲜果累累的桃林,那是夸父的手杖变成的。
师:神奇在那里?生:夸父倒下去,他的身体变成了一座大山,手杖变成了桃林。
师:真是神奇的变化。
四、感悟精神,拓展延伸师:同学们,夸父耗尽所有的力气去追赶太阳,这是为什么?读读第一段,找找原因。
出示句子:我不喜欢黑暗,我喜欢光明!我要去追赶太阳,把它抓住,叫它固定在天上,让大地永远充满光明。
师:是的,当夸父追得口渴难忍时,他是这样想的——(生读出示的句子)师:当追得气喘吁吁时,夸父还是这样想的——(生读出示的句子)师:当追得耗尽全身力气,颓然倒下时,夸父仍然是这样想的——(生再读出示的句子)师:从这里,我们看到了一个()的夸父。
生1:一个勇敢的夸父;生2:一个追求光明的夸父;生3:一个执著追求的夸父。
师:夸父的这种精神很使我们感动,他至死追求光明,他把自己的手杖化作桃林,给追寻光明的人解渴。
师:同学们,《夸父追日》这个故事出自我先秦古籍《山海经》。
在古文里,是这这样写的。
(出示幻灯片)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
师:听老师读一遍。
师:同学们自己练习读一读。
(生自由练读,师指名读,指导读好)师:能懂得它的意思吗?我们来试试。
我说古文,你们读课文中与它对应的句子。
师:渴欲得饮。
生齐:夸父的喉咙干得直冒烟。
他实在太渴,太累了。
师:道渴而死。
生齐:他还没到大泽,就像一座大山颓然倒下来。
师:我们换一下,现在我来读现代文,你们读古文。
师:夸父伏下身子,去喝黄河、渭河里的水。
生齐:饮于河、渭师:霎时间,两条大河都给他喝干了,可是还没止住渴。
生齐:河、渭不足师:他把手杖奋力向前一抛,便倒下了,手杖变成了一大片枝叶茂密、鲜果累累的桃林。
生齐:弃其杖,化为桃林。
师:好,不错,很快读懂了。
来说说,你是喜欢现代文还是古文?为什么?生:我喜欢现代文,因为现代容易读懂。
生:我也喜欢现代文,因为现代化好懂,而且读起来生动。
生:我喜欢古文,古文文字少,很讲究用字,你看这么长的一个故事,古文只用了37个字就表达清楚了。
……师:现代文与古文各有长处,现代文好读,容易懂;古文精炼,很讲究用字。
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读读《山海经》,也可以读读其他的神话故事。
五、引入练笔。
课文中只写了夸父在追日过程中的几个细节,很多细节都没有写,夸父在追赶太阳的过程中,会不会流汗?要不要休息?……大家想不想和作者一样用夸张的方法来写写夸父追日过程中可能发生的情节?出示练习,学生选择其中的两句或自己写想像细节,用夸张地方法写出来。
1、夸父拿着手杖,提起长腿,迈开大步,像风似的奔跑,向着西斜的太阳追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