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的预防接种不良反应及相应的处理方法
预防接种不良反应分类及防范措施

预防接种不良反应分类及防范措施
预防接种是预防传染病最有效的措施之一,但是由于个体差异和
药物反应,有时会出现接种不良反应。
按照发生的时间和症状,可以
将接种不良反应分为即时反应和迟发反应。
接下来介绍预防接种不良
反应分类及防范措施。
1.即时反应
即时反应是在接种后数分钟到数小时内发生的反应,症状包括发热、头晕、呕吐、皮疹、呼吸急促、血压下降等。
防范措施:
①在接种前进行充分的评估,排除过敏、心血管、妊娠等不适合
接种的人群。
②接种时注意观察,发现有不适症状及时采取措施。
③在接种前告知接种者及家属可能的不良反应,并制定紧急处置
方案。
2.迟发反应
迟发反应是在接种后数天到数月内发生的反应,症状包括全身不适、皮疹、肌肉疼痛、关节疼痛、神经系统疾病等。
防范措施:
①遵守接种程序,遵循接种剂量和接种间隔建议。
②提高公众健康意识,包括接种前和接种后注意个人卫生、保持
充足休息等。
③对于高风险人群,如妊娠妇女、免疫缺陷患者、患有慢性疾病
的人群,需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接种。
总之,预防接种不良反应需要充分评估、注意观察、制定紧急处
置方案和提高公众健康意识。
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预防接种的效果,保护大家的身体健康。
预防接种的不良反应及接种后的护理

预防接种的不良反应及接种后的护理预防接种是由专业人员或经过培训的医疗卫生人员,根据疫苗说明书,掌握疫苗的性能及特点,采用预防接种方法,将合格的疫苗直接在受种者体内接种。
目前我国儿童必须要接种的一类疫苗:乙肝疫苗、卡介苗、脊灰灭活疫苗、百白破疫苗,麻疹疫苗等等,通过接种这些疫苗可以使儿童获得一定抵抗乙型病毒性肝炎、结核病、小儿麻痹症等疾病,提高儿童对传染病的抵抗能力。
一般来说,在给孩子接种的过程中,家长要注意孩子在接种后出现的不良反应,预防接种后要注意哪些事项呢?一起来看看吧。
一、要观察孩子有无不良反应1、局部红肿(1)局部红肿的程度在0.5-l cm之间,多见于上臂外侧。
接种后2—3天内,红肿逐渐消失,然后再形成硬结,局部可出现硬结周围红肿。
个别小孩可在接种部位出现暂时性硬结,2—3天内消失。
(2)接种部位出现的硬结是暂时性的,一般1周左右可自行消退,如果硬结处有压痛,经数天后可自行消退。
在接种部位有化脓性感染也是局部红肿的原因之一,这种情况必须到医院诊治。
(3)如果局部出现红肿疼痛、硬结较大等现象应及时到医院处理。
2、发热(1)轻度发热一般无任何不适,但在接种后24—48小时内,如果患儿体温达38.5℃以上时可以吃退热药。
如果高热不退者可适当选用物理降温或应用退烧药物(如物理降温无效时应及时就医)。
需要注意的是在接种疫苗后的24小时内一般不要给宝宝洗澡,以免受凉导致感冒、肺炎等疾病的发生。
(2)如果孩子持续发热或体温超过38.5℃,可采用物理降温或服用退热药的方法。
也可用退热贴或冰枕等物理降温方法进行降温,但降温过程中要注意观察体温变化,防止因过度降温而发生体温过低等情况。
(3)接种疫苗后应多给孩子喝水,以保证血液循环畅通、预防出汗过多而造成虚脱或休克。
但不要吃得太多、太饱,以防食物进入血管或发生呕吐。
3、全身不适(1)一般反应:发热、头痛、乏力、恶心、呕吐等。
这类反应一般持续1—2天可自行消失,一般不需要特殊处理。
疫苗不良免疫反应的处理方法及预防措施

具有因果关系的反应。为了尽量避 中出现不良反应,应注意以下事项:
免不良免疫反应的发生,现在把不
1.保持动物舍温度、湿度、光
良免疫反应的处理方法及预防措施 照适宜,通风良好,做好日常消毒
简要总结一下。
工作。
2.制定科学的免疫程序,选用
一、处理方法
适宜毒力或者毒株的疫苗。
1.免疫接种以后如果产生严重
3.应严格按照疫苗的使用说明
养成本、疫病防控和性能测定等, 收购生猪等方面的
策
贷 款, 按 照 同 期 人 种操作方法要规范,接种剂量要适当。 民银行贷款基准利
保
4.免疫接种前要对动物进行健 率的 50% 给予贴息,
障
康检查,掌握动物健康状况。凡是 切实缓解企业流动
发病的,精神、食欲、体温不正常 性困难。
生
的,体质瘦弱的、幼小的、年老的、
7.免疫前后要给动物提供营养 丰富、均衡的优质饲料,提高机体 非特异免疫力。
业发展信贷担保有 限责任公司执行 1.5% 的优惠担保费 率,有效缓解企业融资难题。
29
炎、 消 肿、 止 痒 等 处
理 措 施; 对 神 经、 肌
肉、血管损伤的病例,
应 采 用 理 疗、 药 疗 和
手术等处理方法。
3.对合并感染的
疫苗不良反应属于预防接种后 病例用抗生素治疗。
的不良事件,其定义为免疫接种过
程中或者接种以后发生的机体组织
二、预防措施
器官功能损害,与疫苗使用不一定
为了减少和避免动物在免疫过程
编辑:张明海
畜牧兽医 nyzskxyz@
文 / 威海市文登区畜牧局 孙燕芳 / 威海市文登区文登营畜牧兽医工作站 黄妍梅
疫苗不良免疫
预防接种不良反应的预防及处理措施

预防接种不良反应的预防及处理措施
1、预防接种不良反应:
(1)事先审查病人的健康状况,确定是否适合接种疫苗。
(2)在接种之前,记录好接种者的既往病史,以及所有使用的药物及
其抗原,并应确认这些药物没有抗疫苗作用。
(3)应正确存放疫苗,防止污染及变质。
(4)应使用具有杀菌作用的针头,避免接种者感染感染性疾病。
2、处理接种不良反应:
(1)对于轻微���症(如发烧、轻度全身不适),应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进行缓解,如喝水、轻轻按摩肌肉进行解痉技术,以减轻疼痛。
(2)对于中重度的不良反应,应立即给予抗原物质及必要的药物治疗,如维生素K、抗过敏药物、免疫抑制剂等。
(3)如症状严重时,应及时送医院进行处理,以及进行临床治疗,以
免发生严重的并发症。
(4)定期复查,评估患者的病情及观察恢复情况,及时应用止血、营养代谢等治疗手段,让病人恢复正常。
乡卫生院预防接种不良反应处理应急方案范本

乡卫生院预防接种不良反应处理应急方案范本预防接种不良反应是乡卫生院预防接种工作中的重要环节,一旦出现不良反应,应当采取及时、科学的处理措施,保障接种对象的健康和安全。
下面是一份乡卫生院预防接种不良反应处理应急方案范本,供参考。
一、概述乡卫生院是乡镇居民及周边地区的主要接种场所,预防接种的安全和有效性是乡卫生院的重要职责之一。
预防接种不良反应处理应急方案旨在规范乡卫生院在处理预防接种不良反应时的操作流程和措施,确保及时、有效的处理,保障接种对象的健康和安全。
二、预防接种不良反应的分类1. 副反应:预防接种后出现的一般不适症状,如局部红肿、发热、疼痛等。
2. 轻度不良反应:预防接种后出现不适症状较严重,需要加强观察和处理,如过敏反应、持续发热等。
3. 中度不良反应:预防接种后出现较重的不适症状,需要及时处理并进行进一步观察,如高热、呼吸困难等。
4. 严重不良反应:预防接种后出现严重的不适症状,威胁到生命安全,需要立即处理并采取紧急救治措施。
三、预防接种不良反应处理流程1. 预防接种前:在接种前,应向接种对象及家长提供充分的知情同意和告知,告知接种的重要性、安全性和可能的不良反应,了解接种对象的健康状况及过敏史等,判断是否适合接种。
2. 预防接种过程:(1)接种前准备:查看接种对象的疫苗接种证明、健康档案等信息,确认接种对象身份和接种适龄。
(2)接种注射:严格按照接种程序和操作规范进行接种注射,确保接种器具的清洁消毒和针头的正确使用。
3. 预防接种后:(1)观察期:接种后应让接种对象及家长等待一定时间,在场地内进行观察,观察是否发生不良反应。
(2)不良反应处理:根据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如局部红肿可轻度观察,过敏反应及严重不良反应需立即采取紧急处理措施,并与上级医疗机构联系,做好转诊准备。
四、预防接种不良反应处理措施1. 副反应处理:(1)局部红肿:通常为正常的接种反应,可给予局部冷敷或口服退烧药物缓解症状。
预防接种的反应及护理措施

预防接种是一种有效的公共卫生措施,但有时会引起一些反应。
以下是常见的预防接种反应及相应的护理措施:
1.疼痛或不适:注射过程可能会引起局部疼痛、灼热感或不适。
护理人员可以提供温暖的
压迫或按摩注射部位来缓解不适感。
2.肿胀和红肿:接种后,注射部位可能出现肿胀和红肿。
可以应用冰敷或凉湿敷布来缓解
症状。
避免搔抓或用力揉搓注射部位。
3.发热:接种后,轻度发热是正常的免疫反应。
多饮水、穿着轻便衣物,保持室内环境凉
爽,以帮助体温调节。
如果发热较高或持续时间较长,应向医务人员咨询。
4.不适或疲倦:接种后,有些人可能会感到不适或疲倦。
休息和充足的饮水可以帮助恢复
体力。
避免剧烈运动和过度劳累。
5.过敏反应:少数人可能对某些疫苗成分过敏,引起过敏反应。
在接种前告知医务人员有
关过敏史。
如果出现呼吸困难、皮肤发红、荨麻疹或其他严重过敏反应,请立即就医。
6.注意观察:接种后,密切观察接种者的反应和症状。
记录接种日期和接种疫苗的类型。
如果有异常反应,及时向医务人员报告。
7.完善免疫程序:根据计划接种表,确保按时接种所需的所有疫苗。
遵循政府或医疗机构
的建议和指导,以获得最佳的免疫效果。
需要注意的是,大多数预防接种反应是轻微的,通常在几天内自行消退。
然而,如果出现严重或持续的反应,或者有任何疑问或担忧,应咨询医务人员进行进一步评估和建议。
护理人员在接种过程中提供适当的支持和护理,可以帮助接种者渡过不适期,并确保免疫接种的顺利进行。
常见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与处理原则

发热﹥37.5℃(中度、重度):及时到医院诊治
⑶加重反应:
表现特点:是全身反应和局部反应的加重;仅发生在个别批号疫苗或某些次数的免疫接种中;发生人数较多,超过该种疫苗平时发生反应人数。加重反应只要经过适当的处理,一般无严重后果,不会引起不可恢复的组织器官的损伤或功能上的障碍,也不会发生后遗症。
感觉障碍:肢麻、肢痛、喉头异物感
视觉障碍:视觉模糊、一过性复视或一过性失明
精神障碍:翻滚、嚎叫、哭闹
其它:阵发性嗜睡
处置原则
一般不需特殊治疗
如丧失知觉,促其苏醒
苏醒后酌情给予镇静剂
暗示治疗
物理治疗
尽可能在门诊治疗
发作频繁不合作者,请精神神经科医生会诊处理
⑶群发性癔症
临床特点
急性群体发病
暗示性强
发作短暂
常见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及处理原则
一、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
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是指在预防接种后发生的怀疑与预防接种有关的反应或事件。
聚集性/群体性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是指在同一时间和同一接种地点,使用同品种疫苗发生的2例以上相同或类似的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
(一)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分类
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经过调查诊断分析,按发生原因分成以下五种类型:
稍重者面色苍白,心跳加快,恶心哈欠,出冷汗,手足冰冷等
.严重者可突然失去知觉,呼吸减慢,肌肉松弛,瞳孔散大等
治疗原则
保持安静和空气新鲜,平卧,头低足高位,注意保暖
轻者可给盐开水或糖水,短时或恢复
针灸人中、合谷等穴可促其苏醒
严重者可用1:1 000肾上腺素,成人0.5~1.0ml,10岁以下儿童0.3~0.5ml,婴儿酌减,皮下注射。必要时半小时后可重复注射。
几种疫苗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及处理

几种疫苗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及处理疫苗是一种预防传染病的重要手段,但在接种疫苗过程中,有时会出现异常反应。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疫苗异常反应及处理方法。
1. 注射部位疼痛和红肿:接种疫苗后,注射部位可能会出现疼痛和红肿的反应。
对于这种情况,可以使用冰敷或温敷的方法缓解不适感。
如果疼痛和红肿持续时间较长或症状加重,应及时就医。
2. 发热:接种疫苗后,有些人会出现发热反应。
通常情况下,这种发热是正常的免疫反应,会在一两天内自行消退。
可以使用退烧药物缓解症状,但使用药物前最好咨询医生。
3. 皮疹和过敏反应:部分人在接种某些疫苗后会出现皮疹和过敏反应。
这种情况下,应立即就医,进行相关的诊断和治疗。
如果有严重过敏反应,如呼吸困难、喉咙紧闭等,应立即就医,因为这可能是严重的过敏反应,需要紧急处理。
4. 神经系统反应:少数人在接种疫苗后会出现神经系统反应,如头痛、头晕、肌无力等。
这种情况下应及时就医,医生会根据具体病情进行诊断和治疗。
5. 胃肠道反应:某些疫苗接种后可能引起胃肠道反应,如腹痛、腹泻、恶心、呕吐等。
通常情况下,这种反应是轻微的,并在一两天内自行缓解。
可以适当调整饮食,避免辛辣食物,多饮水,清淡饮食,有助于缓解症状。
无论何种疫苗异常反应,重要的是及时就医,由专业医生进行诊断和治疗。
在接种疫苗前要告知医生自己的健康状况和过敏史,避免接种对自己有风险的疫苗。
在接种后应密切观察自己的反应情况,如有不适应及时就医。
疫苗接种是一项重要的公共卫生措施,但我们也应该关注自身的健康情况,确保接种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常见的预防接种不良反应
及相应的处理方法
我们国家实行免疫规划制度,为了宝宝的健康,使宝宝免受常见传染病的侵扰,从宝宝出生开始,就给宝宝接种各种疫苗,以预防常见的各种传染病,比如乙肝、水痘、麻疹、流行性脑膜炎等。
在接种疫苗的时候,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些预防接种的不良反应,给宝宝带来伤害,给宝爸宝妈带来心理上的困扰,下面就常见的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及相应的处理方法进行一下介绍。
我们一般把预防接种的不良反应分为两类,一般反应和异常反应。
一般反应指:在预防接种后发生,由疫苗本身所固有的特性引起的,对机体只会造成一过性生理功能障碍的反应,主要有发热、局部红肿、硬结、过敏性皮疹,同时可能伴有全身不适、倦怠、食欲不振、乏力等综合症状。
异常反应指:合格的疫苗在实施规范接种过程中或接种后造成受种者机体组织器官、功能损害,相关各方均无过错的药品不良反应。
一、发热
发热是疫苗接种后一种常见的一般反应,偶合发热非常常见,即宝宝在接种疫苗时正处于某种疾病的潜伏期或者前
驱期,接种后偶合发病。
疫苗发热,多数温度低,持续时间短,1-3天,不需任何处理即可痊愈,极少数会出现高热。
偶合发热,温度可能会较高,持续时间长,必须进行治疗。
宝宝发热在≤37.5℃时,应加强观察,适当休息,多饮水。
宝宝发热>37.5℃或≤37.5℃并伴有其他全身症状、异常哭闹等情况,应及时到医院诊治。
低热长期不退,也应及时就医。
有热惊厥史的宝宝,低热也需要及时采取有效的降温措施。
二、局部红肿
在接种疫苗后数小时至24小时或稍后,局部出现红肿,伴疼痛。
红肿范围一般不大,仅有少数人红肿直径>30mm,一般在24~48小时逐步消退。
红肿也是疫苗接种后一种常见的一般反应。
红肿直径<15mm的局部反应,一般不需任何处理。
红肿直径在15~30mm的局部反应,早期冷敷,用干净毛巾包住冰块或冰水混合物,敷于接种处,能让局部温度降低,会逐渐使血管收缩,减少组织充血,可消炎化痛,阻止硬结发生。
红肿一般在24小时内就会达到高峰,红肿发展初期,症状不明显,家长很难发现。
家长发现红肿,基本上已到极期。
冷敷注意事项:1、时间不能持续过久,每敷20-30分钟应停一会再敷;2、经常观察皮肤变化,如发现皮肤苍白、青紫、麻木
感应,表示静脉血淤积,应停止冷敷,否则会造成冻伤,特别是儿童皮肤非常敏感,3、不建议用湿毛巾,避免泡开针眼,引起感染。
晚期热敷,准备温热水适量,放平热水袋,去塞,灌入热水至1/2~2/3满,逐渐放平,排尽袋内空气,拧紧塞子,倒提热水袋并轻挤一下,检查是否漏水,然后擦干表面,装入布套,放于接种部位;也可以用干净的热毛巾代替;每日数次,每次15分钟。
热敷可增强局部循环,减轻疼痛、促进炎症消散。
注意事项:1、水温不宜超过50℃,以避免烫伤。
2、避免热水袋与患者的皮肤直接接触。
3、热敷和冷敷顺序一定不能弄错!土豆片敷,采用新鲜土豆片洗净后切成厚3~5mm薄片,覆盖在患处,外敷面积稍大于红肿部位面积,1~2h更换1次。
土豆含有大量的淀粉,具有高渗的作用,且含有胆甾烷衍生物茄碱及龙葵碱,具有兴奋平滑肌和加速血液流通的作用,从而可使局部红肿热痛的症状消失,具有散淤、消肿、止痛、消炎、促进组织细胞修复的作用。
红肿直径≥30mm的局部反应,应及时到医院就诊!接种卡介苗出现的局部红肿,不能热敷!
三、硬结
接种含吸附剂的疫苗容易出硬结,一般在急性炎症(红肿)后,吸附剂不易吸收,炎症持续时间较长,局部形成硬结。
可用处置方法:1、热敷,方法同前。
2、硫酸镁溶液外
敷,0.50%硫酸镁50ml,加热水10ml,热敷15-20分钟,上按热水袋保温,每日2-3次。
3、外敷10%复方鱼石脂软膏,可消肿和缩短硬结持续时间。
4、外敷云南白药,白药用食醋溶解,上复纱布,用食醋保湿。
以上方法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消炎消肿,促进硬结软化、消退。
四、过敏性皮疹
荨麻疹最为多见,接种后数小时至数日发生。
先有瘙痒随后发生水肿性红斑、风疹团。
皮疹大小不等,边缘不整齐,压之褪色。
速起速退,不留痕迹。
有奇痒。
还可能出现麻疹样皮疹,大斑块样皮疹,一般出现在躯干部,皮疹为稀疏不规则的红色斑丘疹,疹间皮肤正常,大部分皮疹压之褪色。
处置方法,1、鼓励宝宝多喝水或输液,促进体内致敏物质的排出。
2、症状轻微可无需处理。
3、可根据病情适当服用抗过敏药物或解毒药。
4、皮疹有破溃要预防继发感染。
严重者要立即就医。
接种疫苗可能会出现不良反应,其实出现不良反应的概率是很低的,尤其是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的概率更是极低,为了宝宝的身体健康,我们应该及时给宝宝接种疫苗,以抵抗各种传染性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