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脏疾病常用生化检验项目组合分析
肝脏疾病常用生化检验项目组合分析

肝脏疾病常用生化检验项目组合分析【摘要】本文在对肝病检测中常用的15个检测项目进行评估的基础上,提出了9相新检验项目的临床应用,依据合理的项目组合,对不同病症的检测进行分析,提高检测准确性。
【关键词】肝病;诊断测试肝脏是人体内结构非常复杂的一个器官,并且具有多种功能,因此,肝病在进行检测时有许多生理生化指标可以用来作为疾病的诊断指标。
一种肝脏的生化检查只能反应肝脏的一部分功能,目前没有一种指标能显示整个肝脏的功能。
因此,对于肝脏疾病常需要多种生化检验项目联合检测,才能对肝脏疾病作出准备的诊断。
1常规检验项目的评估通过回顾性分析我院治疗的850例由乙型肝炎病毒导致的急慢性肝炎、肝硬化病人的临床资料,并回顾性分析在我院体检中心进行体检的360例健康人员的体检结果,建立肝脏疾病检验项目的筛选模型,同时建立慢性肝炎与肝硬化的鉴别诊断模型。
回顾性分析结果显示,肝病常规检验指标共有15个,为: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谷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与谷氨酸氨基转移酶比值(S/L)、谷氨酰基转移酶(GGT)、碱性磷酸酶(ALP)、乳酸脱氢酶(LDH)、胆碱酯酶(CHE)、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直接胆红素与总胆红素比值(D/T)、总蛋白(TP)、白蛋白(ALB)、球蛋白(GLO)、白蛋白与球蛋白比值(A/G)、总胆汁酸(TBA)。
选取我院治疗的550例由于乙型肝炎病毒导致的急慢性肝炎、肝硬化、重型肝炎、肝癌患者以及110例健康人员,抽取所有660例人员的血清,应用上述的15项检验指标进行检测。
在比较ROC曲线下面积(AUC)后,评估肝病诊断中各项肝功能指标的价值[1]。
回顾性分析组作为训练组,抽取血清检验组作为验证组。
使用Logistic回归法进行统计,根据两组资料建立肝病的筛选模型以及慢性肝炎、肝硬化的临床诊断模型,通过验证组结果来验证模型并且对诊断模型进行评估。
肝脏疾病临床生化检验论文

肝脏疾病的临床生化检验研究【中图分类号】 r5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1)05-0221-01【摘要】肝病种类繁多,临床检验的项目也非常多。
据统计,目前各种肝功能检查指标已达数百种之多。
因此,无论从临床诊断需要还是从病人经济负担角度考虑,都要求对各种肝功能试验做正确、合理的选择。
本文就临床上较为常见的某些肝病的常用生化检验项目组合作一简要阐述。
【关键词】肝脏疾病生化检验项目肝脏结构的复杂性和功能的多样性决定了肝病时体内生理生化指标变化的广泛性。
一种肝功能试验只能反映肝功能的一个侧面。
目前尚无一种检验方案能完整地反映出肝脏功能的全貌。
另外,肝脏有较强的再生能力和代偿功能,即使肝脏组织有相当部分受损,肝脏功能仍可不显示出变化,可见肝功能检查结果若为阴性,也不能完全排除肝脏无疾病。
此外,不同的致病因素对肝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影响也不尽相同,产生的代谢变化、发病机制和临床病程也不一样,从而表现出不同的临床症状和体征。
1 急慢性肝炎常用生化检验项目组合1.1 急性肝炎:急性肝炎包括病毒性肝炎和急性中索性肝炎,其实验室检测试验主要分为三类:(1)筛选实验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γ-谷氨酰基转移酶(γ-gt)、前白蛋白(pa)、总胆红素(tbil)、尿胆红素和尿胆原等。
(2)确定病因的实验疑有病毒性肝炎的患者,须作病原学检查如乙肝五项,抗-hai、抗-hcv等项目检测。
(3)判断病情和须后的实验alt、ast、ggt铁、总蛋白测定、白蛋白/球蛋白比值、免疫球蛋白测定、凝血酶原时间(pt)等。
1.2 慢性肝炎(1)筛选试验血清转氨酶、ggt、胆红素、蛋白质测定、白蛋白/球蛋白比值、蛋白电泳等。
(2)确定病因的试验乙肝五项测定、抗-hcv、抗-hdv、抗平滑肌抗体、抗核抗体、抗线粒体抗体等。
(3)估计病情的试验血清总胆汁酸、免疫球蛋白、凝血酶原时间等。
肝胆疾病的生化检验

肝胆疾病的生化检验血浆蛋白测定:血清总蛋白(TP)清蛋白(Alb)A/G的测定参考区间:总蛋白:60~80g/L 清蛋白:35 ~55g/l 球蛋白:15~32g/L A/G:(1.5~2.5)/1临床意义:严重肝病时,肝合成分子量小的蛋白质能力降低,血中清蛋白浓度降低减少;而免疫系统、单核巨噬细胞合成球蛋白增加,导致A/G比值降低。
严重时会出现A/G比值小于1,称为A/G比值倒置,表示肝功能损害严重。
转铁蛋白(TRF)测定:参考区间:男:50~77umol/L 女:54~77umol/L临床意义:遗传学血色素沉积症,铁沉积在全身各组织器官,其中以肝常见,而影响功能。
实验室检查发现血清铁、铁蛋白上升,转天蛋白饱和度大于50%时,有助于该病早期诊断、治疗。
血清酶测定:ALT 、AST、ALP、GGT、MAO、参考区间:ALT:5~40IU/L 临床意义:ALT在肝细胞中含量的较多,且主要存在于肝细胞的可溶性部位。
当肝受损时,此酶可释放入血,致血中该酶活性浓度增加。
(1)肝细胞损伤的灵敏指标;(2)慢性活动性肝炎或脂肪肝(3)其他疾病或因素也会引起ALT 不同程度增高。
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参考区间:5~40IU/L临床意义:AST在心肌细胞内含量较多,患者发生心肌梗死时,血清中AST活性增高。
一般在发病后6~12小时之内显著增高,16~48小时达到高峰,3~5天恢复正常。
血清中的AST也可来源于肝细胞,各种肝病患者也可引起血清中AST的升高,有时可达1200卡门单位,中毒性肝炎患者还可更高。
肌炎、胸膜炎、肺炎、肾炎等患者血清AST也可轻度增高。
碱性磷酸酶(ALP)的测定:参考区间:男:1~12岁《500U/L;15岁以上40~150U/L女:1~12岁《500U/L; 12~15岁《750U/L成人:40~100U/L临床意义:ALP可作为肝胆疾病和骨骼疾病的临床辅助诊断指标。
肝胆疾病、急性或慢性黄疸型肝炎、肺癌等血清酶活力可增高。
临床生化检验中常见检验项目套餐组合模式

临床生化检验中常见检验项目套餐组合模式肝功能检测项目:肝功能五项: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总胆红素、r-谷氨酰转移酶、碱性磷酸酶肝功能十四项: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总胆红素、r-谷氨酰转移酶、碱性磷酸酶、总蛋白、白蛋白、球蛋白、白/球比、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腺苷脱氨酶、总胆汁酸、胆碱脂酶肝功能十八项: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总胆红素、r-谷氨酰转移酶、碱性磷酸酶、总蛋白、白蛋白、球蛋白、白/球比、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腺苷脱氨酶、总胆汁酸、前白蛋白、甲胎蛋白、5-核苷酸酶、胆碱脂酶、a-L-岩藻糖苷酶肾功能检测项目:肾功能五项:肌酐、尿素氮、尿酸、二氧化碳、β2-微球蛋白肾功能九项:肌酐、尿素氮、尿酸、二氧化碳、β2-微球蛋白、胱胺酸蛋白酶抑制剂C、尿微量白蛋白、视黄醇结合蛋白、a1微球蛋白。
血脂检测项目:血脂七项:甘油三酯、胆固醇、血糖、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载脂蛋白A、载脂蛋白B。
血脂八项:甘油三酯、胆固醇、血糖、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载脂蛋白A、载脂蛋白B、脂蛋白a。
心血管疾病检测项目: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全量C反应蛋白、肌酸激酶、肌酸激酶同工酶、乳酸脱氢酶、α-羟丁酸、肌红蛋白、肌钙蛋白、同型半胱胺酸。
血脂类及心血管类检测项目:甘油三酯、胆固醇、血糖、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载脂蛋白A、载脂蛋白B、脂蛋白a、全量程c反应蛋白、同型半胱胺酸、血管紧张素转换酶。
糖尿病检测项目:葡萄糖、果糖胺、糖化血红蛋白、β-羟丁酸。
胰腺疾病检测项目:淀粉酶、脂肪酶血栓与止血检测项目:D-二聚体风湿三项:抗‘O’、类风湿、C-反应蛋白微量元素及电解质:铜、铁、锌、无机磷、镁、钙、CO2-CP其他项目:免疫球蛋白IgG、免疫球蛋白IgM、免疫球蛋白IgA、补体C3、补体C4。
肝功能生化检查项目

肝功能生化检查项目肝功能生化检查是一项常见的临床检验项目,用于评估肝脏功能和诊断肝脏疾病。
这些检查项目可以通过血液样本进行分析,可以提供有关肝脏健康的关键信息。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的肝功能生化检查项目。
1. 谷丙转氨酶(AST/SGOT)和谷草转氨酶(ALT/SGPT):这两个酶是肝脏细胞中广泛存在的酶。
它们在肝脏损伤时会释放到血液中,因此可以用于评估肝脏的健康状况和检测肝脏疾病。
2. 总胆红素和直接胆红素:胆红素是由肝脏分解红细胞产生的一种物质。
高水平的胆红素可能表明肝脏功能异常,如肝炎或胆道梗阻。
3. 白蛋白和球蛋白:白蛋白是肝脏合成的一种重要蛋白质,负责维持血浆的渗透压和运输多种物质。
球蛋白是免疫系统中的一类蛋白质,参与抵御感染和炎症反应。
检测这两个蛋白质的水平可以提供有关肝脏合成功能和免疫功能的信息。
4. 碱性磷酸酶(ALP)和γ-谷氨酰转肽酶(GGT):这两个酶通常用于评估胆道系统的健康。
高水平的ALP和GGT可能表明胆道梗阻或胆道疾病。
5. 尿胆原: 尿胆原是由肝脏合成的一种前体物质,检测尿中胆原的水平可以用于评估胆道系统的健康。
6. 凝血酶原时间(PT)和部分凝血活酶时间(PTT):这两个指标评估了血液的凝血功能。
凝血功能异常可能表明肝脏合成功能不全,例如肝硬化。
7. 血清脂肪、胆固醇和甘油三酯:肝脏参与脂类代谢,因此这些指标的水平可以提供有关肝脏的脂类代谢功能的信息。
肝功能生化检查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临床检查,可以评估肝脏的健康状况,帮助诊断和监测肝脏疾病。
但需要强调的是,这些指标只是对肝脏功能和疾病进行初步评估,不能用来做出最终的诊断。
如果结果异常,医生可能会进一步进行其他检查来确认诊断,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另外,个人在进行检查前需要遵循相关准备要求,例如空腹等。
最后,如果你有任何关于肝功能生化检查的疑问或担忧,建议及时咨询医生。
肝脏常用的生化检验项目解读

AST
• 此酶主要分布于心脏、肝脏、骨骼肌、肾脏, 并且70%分布于线粒体中。
• 肝中AST含量低于心脏,但绝对含量仍高于 ALT。正常人肝中ALT/AST为2.5:1。但ALT 主要存在于细胞质;AST主要存在与线粒体。 所以肝脏病变较轻时仍以ALT升高为主。
• 计算AST/ALT可判断肝脏的损伤程度。
肝硬化
• 肝硬化的实验室诊断:血清白蛋白、A/G、单胺 氧化酶(MAO)等
• 在肝硬化期,血清白蛋白浓度明显降低,尤其在 失代偿期,低于30g/L将出现腹水。
• A/G倒置也是肝硬化特征,反映了纤维增生的指 标。在肝纤维化增生期,可见γ-球蛋白明显增加。
• 单胺氧化酶(MAO):目前一般采用MAO测定来 辅助诊断肝硬化,并判断肝硬化程度。肝表面结 节的形成与MAO的活性成正比,80%以上的肝硬 化患者单胺氧化酶升高
反映胆汁淤积为主的酶类
• 血清GGT升高主要见于胆 • 血清中的ALP主要来源于
汁淤积和肝内占位性病变; 肝和骨。因此,骨病时
与ALP相比,其优点是骨
ALP也升高。
病时不升高。但其特异性 不高,易受病中ALP活 性高于正常2.5倍,转氨酶 不超过正常的8倍,90% 为胆汁淤积;反之,90%
A球L蛋B下白降、,β-同球时蛋肝白脏合内成皮增系加统,活A/G跃降α1低-球,蛋甚白至、倒α置2- 。
前白蛋白
• 前白蛋白,又称甲状腺素 • 检验科开展白蛋白和前白
转运蛋白,由肝细胞合成, 蛋白的意义在于:
在电泳分离时,常显示在 ALB的前方而得名。其半 衰期很短,仅约1.9天。因 此,PA的检测可灵敏的反 映各种原因的肝损伤。
①.PA分子量小,半衰期短, 升高和降低更为明显,可 作为早期肝功能损伤的指 标,比白蛋白具有更高敏 感性。
肝病患者多项生化指标检测结果探究

肝病患者多项生化指标检测结果探究目的:探讨和分析多项生化指标在肝病患者中的检测价值。
方法:此次抽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本院医治的肝病患者(100例)以及健康人员(100例)当分析的对象,肝病患者为甲组,健康人员为乙组,两组均进行生化指标检测,总结两组的检测结果以及甲组中不同肝病患者的检测结果。
结果:甲组的谷草转氨酶、谷氨酰转肽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总胆汁酸、总胆红素均大于乙组,差异显著,P<0.05;甲组患者的前白蛋白、血清白蛋白、胆碱酯酶均小于乙组,差异显著,P<0.05;在甲组中,肝硬化患者、慢性肝炎患者、急性肝炎患者的生化指标差异显著,P<0.05。
结论:在肝病患者中,生化指标检测价值很高,还能鉴别肝病类型。
标签:生化指标;肝病;检测;价值在人体结构中,肝脏是很重要的一个器官,存在合成、代谢、分泌、储存以及去氧化等功能,肝脏对于身体健康来说意义十分明显[1]。
肝脏疾病是临床常见的疾病,人们应给予足够的重视[2]。
笔者为了探讨和分析多项生化指标在肝病患者中的检测价值,此次抽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本院医治的肝病患者(100例)以及健康人员(100例)当分析的对象,具体研究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资料此次抽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本院医治的肝病患者(100例)以及健康人员(100例)当分析的对象,肝病患者为甲组,健康人员为乙组,其中甲组男性58例,女性42例;患者年龄22~76岁,平均为(48.15±3.52)岁;20例患者肝硬化、58例患者是慢性肝炎、22例患者是急性肝炎。
乙组男性为57例,女性为43例;其年龄23~75岁,平均为(48.22±3.55)岁。
比较两组详细资料的差异,结果P>0.05,说明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可进行研究对比。
1.2 方法此次研究两组均进行生化指标检测:选择生化分析仪以及配套的试剂盒。
清晨在空腹状态抽取5mL的静脉血,在真空管中分离血清,在零下20℃的环境中保存。
常用肝脏生化实验指标解读

常用肝脏生化实验指标解读肝脏生化实验是评估肝脏功能及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它通过测定血液中的生化指标来评估肝脏的代谢、分解与排泄能力,并帮助医生了解患者的肝脏病变情况。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肝脏生化实验指标及其解读。
1.谷丙转氨酶(ALT)谷丙转氨酶是一种存在于肝脏细胞中的酶,当肝细胞受损时会释放入血液中。
正常情况下,ALT在血液中的含量较低,因此高水平的ALT常常被视为肝脏损伤的指标,例如肝炎、肝纤维化和肝硬化等疾病。
2.谷草转氨酶(AST)谷草转氨酶也是存在于肝细胞中的酶,它通常与ALT一起测量。
高水平的AST可能是由于肝脏病变引起的,但也可能是由其他因素造成的,如心肌梗死或肌肉损伤等。
3.白蛋白白蛋白是肝细胞合成的一种重要蛋白质,它在血液中的含量反映了肝脏的合成功能。
低水平的白蛋白常常与肝病相关,如肝硬化或肝功能不全。
4.总胆红素总胆红素是一种由肝脏代谢废物产生的黄色物质。
血液中高水平的总胆红素可以指示肝脏疾病,如胆管堵塞或肝细胞受损引起的黄疸。
5.碱性磷酸酶(ALP)碱性磷酸酶是一种存在于肝细胞和骨骼组织中的酶。
高水平的ALP可能与肝胆系统疾病相关,如胆管炎、肝胆结石等。
6.甘油三酯(TG)甘油三酯是一种体内常见的脂肪,肝脏是其合成和代谢的重要器官。
高水平的甘油三酯可能与肝脏脂肪堆积或肝脂肪变性有关。
7.总胆固醇(TC)总胆固醇是一种重要的脂质成分,在肝脏中合成和代谢。
高水平的总胆固醇可能与肝脏功能异常、代谢紊乱或脂质代谢紊乱有关。
8.谷氨酰转肽酶(GGT)谷氨酰转肽酶是一种存在于肝脏中的酶。
高水平的GGT可能与酒精滥用、肝毒性药物使用或肝脏病变有关。
9.尿素氮(BUN)尿素氮是血液中氨基酸代谢的产物。
肝脏是尿素的主要合成器官,因此低水平的尿素氮可能与肝脏功能异常有关。
10.肝功能测试(LFT)肝功能测试是通过对多个指标的综合评估来判断肝脏功能的测试。
它包括前面提到的ALT、AST、白蛋白、总胆红素、ALP等指标,旨在提供全面的肝脏健康状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肝脏疾病常用生化检验项目组合分析
【摘要】本文在对肝病检测中常用的15个检测项目进行评估的基础上,提出了9相新检验项目的临床应用,依据合理的项目组合,对不同病症的检测进行分析,提高检测准确性。
【关键词】肝病;诊断测试
肝脏是人体内结构非常复杂的一个器官,并且具有多种功能,因此,肝病在进行检测时有许多生理生化指标可以用来作为疾病的诊断指标。
一种肝脏的生化检查只能反应肝脏的一部分功能,目前没有一种指标能显示整个肝脏的功能。
因此,对于肝脏疾病常需要多种生化检验项目联合检测,才能对肝脏疾病作出准备的诊断。
1常规检验项目的评估
通过回顾性分析我院治疗的850例由乙型肝炎病毒导致的急慢性肝炎、肝硬化病人的临床资料,并回顾性分析在我院体检中心进行体检的360例健康人员的体检结果,建立肝脏疾病检验项目的筛选模型,同时建立慢性肝炎与肝硬化的鉴别诊断模型。
回顾性分析结果显示,肝病常规检验指标共有15个,为: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谷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与谷氨酸氨基转移酶比值(S/L)、谷氨酰基转移酶(GGT)、碱性磷酸酶(ALP)、乳酸脱氢酶(LDH)、胆碱酯酶(CHE)、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直接胆红素与总胆红素比值(D/T)、总蛋白(TP)、白蛋白(ALB)、球蛋白(GLO)、白蛋白与球蛋白比值(A/G)、总胆汁酸(TBA)。
选取我院治疗的550例由于乙型肝炎病毒导致的急慢性肝炎、肝硬化、重型肝炎、肝癌患者以及110例健康人员,抽取所有660例人员的血清,应用上述的15项检验指标进行检测。
在比较ROC曲线下面积(AUC)后,评估肝病诊断中各项肝功能指标的价值[1]。
回顾性分析组作为训练组,抽取血清检验组作为验证组。
使用Logistic回归法进行统计,根据两组资料建立肝病的筛选模型以及慢性肝炎、肝硬化的临床诊断模型,通过验证组结果来验证模型并且对诊断模型进行评估。
2新检验项目的评估
选取我院治疗的550例由于乙型肝炎病毒导致的急慢性肝炎、肝硬化、重型肝炎、肝癌患者,抽取所有患者的血清样来对还未普及的9项检验指标和15个常规指标进行检验,9项未普及指标为:腺苷脱氨酶(ADA)、谷氨酸脱氢酶(GLDH)、a-岩藻糖苷酶(AFU)、5’-核普酸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同工酶(AST-m)、单氨氧化酶(MAO)、亮氨酸氨基肽酶(LAP)、前白蛋白(PA)、甲胎蛋白(AFP)。
通过比较ROC曲线下的面积,对9项指标在不同肝病诊断中的价值进行评估。
3不同指标组合在肝病检验中应用价值
根据对未普及的9项检验指标和15个常规指标进行AUC的分析可以得出,不同的肝脏疾病,采用不同的生化项目联合检验,才可以准确的对肝脏疾病进行检验和诊断。
常规指标中,AUC的最在值依次为:急性肝炎患者:谷氨酰基转移酶(0.977),谷氨酸氨基转移酶(0.965),直接胆红素(0.958);慢性肝炎患者:谷氨酸氨基转移酶(0.929),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0.916),白蛋白(0.882);肝硬化患者:白蛋白(0.977),总胆汁酸(0.967),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0.946);重型肝炎患者:直接胆红素(0.999),总胆红素(0.996),总胆汁酸(0.997);肝癌患者:白蛋白(0.984),谷氨酰基转移酶(0.957),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0.943)。
肝脏疾病筛查采用的检验项目为:白蛋白、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与谷氨酸氨基转移酶比值、碱性磷酸酶、谷氨酸氨基转移酶、胆碱酯酶、白蛋白与球蛋白比值、总胆汁酸;慢性肝炎及肝硬化患者的诊断项目为:胆碱酯酶、直接胆红素、白蛋白、谷氨酸氨基转移酶和球蛋白。
在各种不同类型的肝病的诊断中,未普及的9项检验指标中,AUC的最大值依次为:急性肝炎患者:亮氨酸氨基肽酶(0.984),腺苷脱氨酶(0.907);慢性肝炎患者:前白蛋白(0.923),腺苷脱氨酶(0.881);肝硬化患者:前白蛋白(0.982),腺苷脱氨酶(0.967);重型肝炎患者:前白蛋白(0.993),腺苷脱氨酶(0.951);肝癌患者:前白蛋白(0.993),腺苷脱氨酶(0.974)[2]。
4结束语
肝脏常规检验指标在不同肝病中的作用并不相同,但均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在常规检验指标中,乳酸脱氢酶的诊断价值比较低,可以将其排除在各种肝病的诊断之外,而在肝病的诊断中具有最高应用价值的几项指标为:白蛋白、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与谷氨酸氨基转移酶比值、碱性磷酸酶、谷氨酸氨基转移酶、胆碱酯酶、白蛋白与球蛋白比值以及总胆汁酸。
在新的检验指标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的几项指标为:前白蛋白、腺苷脱氨酶和亮氨酸氨基肽酶[3]。
综上所述,肝脏疾病的生化检验指标有很多种,每种指标都有不同的临床应用意义,通过不同检验项目的组合方式,可以有效的对各种肝病进行准确的筛查和诊断。
参考文献[1] 薛晓明,吴兴福,赵海荣.444例肝炎患者腺苷脱氨酶与肝功能相关性分析[J].上海医学检验杂志.2003,18(3):169-171.[2] 张育群.血清腺苷脱氨酶测定在肝脏疾病诊断中的意义[J].中国交通医学杂志,2004,18(1):101-102.[3] 韦芳.肝脏疾病的临床生化检验研究[J].健康必读(下旬刊),2011,(5):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