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刿论战重点句子翻译测验

合集下载

曹刿论战重点语句翻译

曹刿论战重点语句翻译

曹刿论战重点语句翻译《论战》是中国古代名将曹操的一篇著名军事论文,主要讲述了战争胜利的策略思路和行动指导。

本文将对其中的重点语句进行翻译,以便更好地理解这篇经典的军事文献。

一、兵法三十六计——瞒天过海“瞒天过海”是兵法三十六计中的一项计谋,意思是要遮盖天空、隐藏行踪,以逃过敌人的视线,取得战争的胜利。

在《论战》中,曹操提出了类似的思路,他说:“兵无常势,水无常形。

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

夫神者,尤善变化者也。

故善战者,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

”这句话的意思是,军队要随时随地与敌人作战,不能在一成不变的状态下等待敌人来攻击。

只有在紧要关头,采取神秘的行动,才能以弱胜强,获得最终的胜利。

二、主动出击在战争中,主动出击是必不可少的战略要素,这点在《论战》中也有所提及。

曹操曾经说过:“敌之所在,可为无备,攻其所不守。

”这句话的意思是,在敌人没有设防的情况下,应该选择攻击对方无法防守的地方。

这样做可以让敌人陷入疲劳和混乱,提高我方在战场上的突破和进攻能力。

三、运用间谍间谍一直是战争中重要的情报来源,运用间谍可以更好地掌握敌人的情况、行动和计划,为后续的作战决策提供更多的依据。

曹操在《论战》中提出:“速纠谯郡百姓,为已间谍。

劝以利害,使怀猜嫌。

又使人间辱吕布,疑闵敦反。

因番(蕃仕)羌人立功,令前锋以动。

”这句话中提到的“谯郡百姓”是一个地区的居民,曹操的意思是要找到这些居民中偷偷摸摸、不受欢迎的人,让他们成为自己的间谍,帮助掌握敌军的情报。

同时,曹操还对敌军大将吕布进行间接攻击,使其陷入猜疑之中。

这些操作都是提高情报能力和战争胜率的有效手段。

四、反复利用兵力在战争中,兵力分配是非常重要的问题,如何合理地使用和分配已有资源,也是提高胜率的重要环节。

曹操在《论战》中提出:“出奇制胜,妙在此理。

一军不行,再将一军助之,若四合五攻,则敌不能抵一。

”这句话的意思是,在战场上,如果一支军队的行动受到了阻碍,可以再使用另外的军队作为支援,这样就可以形成“四合五攻”的优势,以凌厉的攻势击败敌人。

2018-2019学年下初三语文古文《曹刿论战》过关检测

2018-2019学年下初三语文古文《曹刿论战》过关检测

18-19学年下初三语文古文《曹刿论战》过关检测
一、字词解释
1.齐师.( )伐我
2.肉食者
... ( )谋.( )之,又何间.( )焉?
3.肉食者鄙.( ),未能远谋
4.衣食所安.( ),弗.( )敢专.( )也,必以分人。

5.小惠.( )未遍. ( ),民弗从.( )也
6.牺牲
..( )玉帛,弗敢加.( )也,必以信.( )。

”7.小信.( )未孚.( ),神弗福.( )也。

”8.小大之狱.( ),虽.( )不能察.( ),必以情.( )。

9.忠.( )之属.( )也。

10.公将鼓.( )之。

11.公将驰.( )之。

12.遂.( )逐.( )齐师.( )13.既.( )克.( ),公问其故14.一鼓.作( )气,再.( )而衰.( ),三而竭.( )。

15.彼.( )竭我盈.( ),故克之。

16.吾视其辙.( )乱,望其旗靡.( ),故逐之
二、句子翻译
(1)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2)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3)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4)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5)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6)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7)彼竭我盈,故克之。

(8)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曹刿论战》超全复习资料(字词+逐句翻译+课文理解拓展)

《曹刿论战》超全复习资料(字词+逐句翻译+课文理解拓展)

《曹劌論戰》一、文學常識1、本文選自《左傳》。

《左傳》又稱《春秋左氏傳》或《左氏春秋》,舊傳是春秋時期左丘明所做,近人認為是戰國時人所編。

它是根據魯國史料編寫的編年體史書。

二、字詞解釋:1、通假字:“徧”同“遍”,遍及、普遍(小惠未徧,民弗從也)三、內容理解:1、曹劌認為作戰的先決條件是:政治上取信於民。

“取信于民”在文中是指: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

2、分析魯莊公“鄙”的表現。

戰爭前:“公將戰”表現其輕率;前兩次答語中,將戰爭勝利寄託在臣子支持、神靈保佑上,表現其目光短淺。

戰爭中:“將鼓”“將馳”表現其不察敵情,急躁冒進。

戰爭後:“問其故”表現其勝不知因,平庸。

3、分析曹劌“遠謀”的表現。

戰前,他啟發魯莊公認識取信於民的重要性;戰中,他掌握戰機,詳察敵情,後發制人;戰後,他善於總結經驗。

4、評價魯莊公其人。

魯莊公是個平庸的國君,他把戰爭勝利寄託在臣子支持和祈求神的保佑上,說明他目光短淺,政治上平庸;在戰爭過程中,他急於迎戰,又說明他軍事上無知;但在曹劌啟發下終有所悟,認識到“取信於民”的重要性,在作戰中能聽從曹劌的正確指揮,說明他知人善任,與一般昏君有別。

5、齊魯長勺之戰是歷史上以弱勝強的著名戰例,取勝原因有幾個方面?一是戰前的政治準備:取信於民(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二是善於捕捉進軍反攻的時機:彼竭我盈;三是追擊時機的判斷正確:轍亂旗靡。

6、本文多處將魯莊公與曹劌進行對比描寫,請找出其中一例,分析這樣寫的好處。

戰前:魯淺陋;曹有遠謀戰時:魯不察敵情,急躁冒進;曹詳察敵情,抓準時機戰後:魯茫然不知;曹細說原委好處是通過對比,突出曹劌指揮作戰的卓越軍事才能。

7、曹劌的“遠謀”體現在哪裡?用自己的話從政治和軍事兩方面簡要說說。

政治方面,認為取信於民是作戰的先決條件。

軍事方面,善於把握進攻和追擊的時機。

(或:適時出擊,適時追擊)8、談談“肉食者鄙,未能遠謀”一句在全文中的作用。

①為下文寫莊公的“鄙”作鋪墊;②襯托曹劌的遠見卓識。

曹刿论战重点字词翻译

曹刿论战重点字词翻译

曹刿论战齐师.伐我军队曹刿请见.接见肉食者谋.之谋划肉食者鄙.目光短浅,鄙陋乃.入见就何以.战凭借什么作战以凭借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衣食这类养生的东西,不敢独自享有,一定比把它分给别人。

安养弗不专独占小惠未徧.小恩惠没有遍及民众。

徧同遍,遍及,普遍。

牺牲祭祀用的猪、牛、羊等帛丝织品弗敢加.也虚夸,以少报多必以信.一定如实禀告神信言语真实小信未孚.小信用未能使神信任孚为人所信服神弗福.也赐福,保佑小大之狱.案件虽不能察.弄清楚必以情一定根据实情处理忠.之属.也这是尽了本职的一类事情忠尽力做好本分的事属类可以一战可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战则请从如果作战,请允许我跟随着去。

公将鼓.之击鼓齐师败绩溃败公将驰.之追赶下视其辙.车轮滚过地面留下的痕迹遂.逐齐师就,于是既克..已经克战胜公问其故.原因,缘故夫战,勇气也。

作战,是靠勇气的。

一鼓作气第一次击鼓能振作士兵们的勇气。

再.而衰第二次三而竭.消耗尽彼竭我盈.充满,这里指士气正旺盛。

夫大国,难测也齐国这样的大国,是很难推测的。

惧有伏焉..埋伏焉在那里望其旗靡.倒下一鼓作气何以.战以肉食者谋.之彼竭我盈.弗敢加.也夫战,勇气也。

必以情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安弗专小惠未徧.徧牺牲帛信孚神弗福.也小大之狱.虽不能察.战则请从下视其辙.遂.逐齐师既克..克公问其故.乃.入见再.而衰三而竭.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焉小信未孚.必以信.曹刿请见.肉食者鄙.可以一战忠.之属.也忠属望其旗靡.齐师伐..我公将鼓.之齐师败绩公将驰.之。

《曹刿论战》注释、翻译、简答习题

《曹刿论战》注释、翻译、简答习题

《曹刿论战》精品练习题带答案【部编版九下】班级:姓名:夯实基础类题型:【重点课下注释默写】【重点句子翻译】【课文内容理解简答题】一、重点课下注释默写:①本文节选自②【师】③【肉食者】④【间】⑤【鄙】⑥【何以战】以,⑦【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安,专,⑧【必以分人】⑨【对】⑩【遍】⑪【牺牲玉帛】牺牲,玉帛,⑫【加】⑬【信】⑭【小信未孚】孚,⑮【福】⑯【狱】⑰【察】⑱【情】⑲【忠之属也】忠,属,⑳【可以一战】㉑【从】㉒【公与之乘】之,㉓【鼓之】之,㉔【败绩】㉕【驰】㉖【下视其辙】㉗【登轼而望之】㉘【既克】既,㉙【夫战,勇气也】㉚【一鼓作气】作,㉛【再】㉜【竭】㉝【盈】㉞【测】㉟【伏】㊱【靡】二、重点句子翻译:1、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2、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3、何以战?4、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5、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6、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7、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8、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9、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

10、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三、课文理解简答题:1、鲁国能够以弱胜强的原因是什么?2、出自这篇文章的成语有:3、本文详写了什么?略写了什么?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安排?4、从曹刿的论述来看,弱国战胜强国的必要条件有哪些?5、齐军重兵压境,曹刿问“何以战”,鲁庄公前两次回答被曹刿否定,最后一答“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曹刿说:“可以一战”。

从曹刿与鲁庄公问答的过程中,你认识到他们各是怎样的人?请用简要的语言概括。

参考答案一、重点课下注释默写:①节选自《左传·庄公十年》②【师】军队。

③【肉食者】吃肉的人。

这里指当权者。

④【间】参与。

⑤【鄙】浅陋。

这里指目光短浅。

⑥【何以战】即“以何战”,凭借什么作战?以,凭、靠。

⑦【衣食所安,弗敢专也】衣食这类用来安身的东西,不敢独自享受。

安,指安身。

专,独自享有。

⑧【必以分人】一定把它分给别人。

曹刿论战原文及翻译一句一译

曹刿论战原文及翻译一句一译

十年春,齐师伐我。

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国军队攻打我们鲁国公将战,曹刿请见。

曹刿请求拜见鲁庄公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他的同乡说:“当权的人自会谋划这件事,你又何必参与呢?”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曹刿说:“当权的人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乃入见。

于是入朝去见鲁庄公问:“何以战?曹刿问:“您凭借什么作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鲁庄公说:“衣食(这一类)养生的东西,我从来不敢独自专有,一定把它们分给身边的大臣。

”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

”曹刿回答说:“这种小恩小惠不能遍及百姓,老百姓是不会顺从您的。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鲁庄公说:“祭祀用的猪牛羊和玉器、丝织品等祭品,我从来不敢虚报夸大数目,一定对上天说实话。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曹刿回答说:“小小信用,不能取得神灵的信任,神灵是不会保佑您的。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鲁庄公说:“大大小小的诉讼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但我一定根据诚心(合理裁决)。

”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曹刿回答说:“这才尽了本职一类的事。

可以(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

如果作战,请允许我跟随您一同去。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鲁庄公和曹刿同坐一辆战车,在长勺和齐军作战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

鲁庄公将要下令击鼓进军。

曹刿说:“还不行。

”等到齐军三次击鼓之后。

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

曹刿说:“可以击鼓进军了。

”齐军大败公将驰之。

鲁庄公又要下令驾车马追逐齐刿曰:“未可。

曹刿说:“还不行.”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说完就下了战车,察看齐军车轮碾出的痕迹,又登上战车,扶着车前横木远望齐军的队形,这才说:“可以追击了。

既克,公问其故。

于是追击齐军。

打了胜仗后,鲁庄公问他取胜的原因对曰:“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曹刿回答说:作战,靠的是士气。

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兵们的士气,第二次击鼓士兵们的士气就开始低落了,第三次击鼓士兵们的士气就耗尽了彼竭我盈,故克之。

曹刿论战常考的重点句子

曹刿论战常考的重点句子

曹刿论战常考的重点句子
1. 以战止战,以攻为守,以多胜少:在决定作战策略时,要善于用攻为守的战术,采取以多胜少的方式打赢战争。

2. 攻其所不守,守其所不攻:在制定战术时,要对敌方的防线进行精心分析,针对对方的弱点进行攻击,同时保护自己的弱点,从而达到攻其所不守,守其所不攻的目的。

3. 不战而屈人之兵:在决定是否打仗时,要考虑到可以采取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方式,也就是通过智谋取得胜利,避免无谓的流血冲突。

4. 知己知彼,百战百胜:在作战前,必须仔细调查敌人的情况,了解他们的武器装备、训练水平和战术策略,同时也要对自己的情况进行透彻的研究,这样才能达到知己知彼,百战百胜的效果。

5. 趋利避害,欲取先与人争,争之不利:在决策时,要考虑到趋利避害的原则,避免过于激进的行动带来的风险和危害,同时也要谨慎对待和他人的竞争关系,保持冷静、理智的态度。

专题16 《曹刿论战》文学常识+重点注释+重点译句

专题16  《曹刿论战》文学常识+重点注释+重点译句

的。

《左传》,即《春秋左氏传》,又称《左氏春秋》,儒家经典之一,是中国古代的史学和文学名著。

旧传为春秋时期左丘明所作,近人认为是战国时人所编。

本文所写的战争是齐鲁两国间的一次战争,因战场在长勺又称“长勺之战”。

⑵〔肉食者)吃肉的人。

这里指当权者。

⑶〔间〕参与。

⑷〔鄙〕浅陋。

这里指目光短浅。

⑸〔何以战〕即“以何战”,凭借什么作战?⑹〔以〕凭、靠。

⑺〔衣食所安,弗敢专也]衣食这类用来安身的东西,不敢独自享受。

⑻〔安〕指安身。

⑼〔专〕独自享有。

⑽〔必以分人〕一定把它分给别人。

⑾〔对〕回答。

一般用于下对上的回答。

⑿〔遍〕遍及,普遍。

⒀〔牺牲玉帛〕古代祭祀用的祭品。

⒁〔牺牲〕指祭祀用的纯色全体牲畜。

⒂〔玉帛〕祭祀用的玉和丝织品。

⒃〔加〕虚夸,夸大。

⒄〔信〕实情。

⒅〔小信未孚〕(这只是)小信用,未能让神灵信服。

⒆〔孚〕使信服。

⒇〔福]赐福,保佑。

(21)〔狱〕指诉讼事件。

(22)〔察〕明察。

(23)〔情〕诚,诚实。

这里指诚心。

(24)〔忠之属也〕(这)是尽职分之类的事情。

(25)〔忠〕尽力做好分内的事。

(26)〔属〕类。

(27)〔可以一战]可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

(28)〔从〕跟随。

(29)〔公与之乘〕鲁庄公和他共乘一辆战车。

(30)〔鼓之〕击鼓进军。

古代作战,击鼓命令进军。

下文的“三鼓”就是三次击鼓命令军队出击。

之,起补足音节作用。

(31)〔败绩〕大败。

(32)〔驰]驱车追赶。

(33)〔下视其辙〕向下察看车轮碾出的痕迹。

(34)〔登轼而望之〕登上车前的横木眺望齐国军队。

(35)〔既克〕战胜齐军后。

(36)〔既〕已经。

(37)〔夫战,勇气也〕作战,靠的是勇气。

(38)〔一鼓作气〕第一次击鼓能够鼓起士气。

(39)〔作〕鼓起。

(40)〔再〕第二次。

(41)〔竭〕穷尽。

(42)〔盈〕充满。

这里指士气正旺盛。

(43)〔测]推测,估计。

(44)〔伏]埋伏。

(45)〔靡]倒下。

【答案】当权者目光短浅,不能够深谋远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曹刿论战》重点字词翻译
《左传》1、十年春,齐师伐我。

师:军队。

3、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间:参与。

4、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鄙:鄙陋,这里指目光短浅。

5、问:“何以战?”
以:凭,用。

6、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安:养。

所安:养生之物。

弗:不。

专:独占。

7、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对:回答。

徧:同“遍”普遍,遍及。

8、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加:虚夸,这里指以少报多。

信:言语真实。

9、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
孚:为人所信服。

福:赐福,保佑。

10、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狱:案件(官司)。

察:弄清楚。

情:实情(真诚)。

11、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忠:尽力做好本分的事。

12、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之:指曹刿。

13、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


鼓:击鼓。

15、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未可。


败绩:溃败,大败。

驰之:驱车追赶齐军。

16、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辙:车轮滚过地面留下的痕迹。

轼:古代车前的横木。

17、遂逐齐师。

遂:于是,就。

逐:追击。

18、既克,公问其故。

既:已经。

克:战胜。

故:原因,缘故。

19、对曰:“夫战,勇气也。

夫:发语词。

20、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作:振作。

再:第二次。

21、彼竭我盈,故克之。

盈:充满,这里指士气正旺盛。

22、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测:推测,估计。

伏:埋伏。

23、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靡:倒下。

曹刿论战注释中的句子翻译
《左传》1、十年春,齐师伐我。

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国的军队攻打我们鲁国。

3、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吃肉的大官们谋划这件事,你又何必去参与呢?
5、何以战?
您凭什么条件(跟齐国)作战?
6、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衣食这类养生的东西,不敢独自享受,一定把它分给别人。

7、小惠未徧
小恩小惠不能遍及百姓
8、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庄公说:“祭祀用的牲畜、玉帛之类,从来不敢以少报多(虚报数量),一定如实禀告神(对神诚信)。

9、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
这只是小信用,不能受到神的充分信任,神是不会赐福(或保佑)您的。

10、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庄公说:“大大小小的案件,我虽然不能一一了解清楚,也一定要根据实情处理。


11、“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这是(对人民)尽了本职的一类事情,可以凭这个条件打一仗。

”如果作战,就请允许我跟随您去。

12、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鲁庄和曹刿同坐一辆战车,在长勺和齐军作战。

之:指曹刿。

17、遂逐齐师。

于是就追击齐军。

遂:于是,就。

逐:追击。

19、夫战,勇气也。

打仗是靠勇气的。

夫:发语词。

20、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齐军第一次击鼓进攻时,他们的士兵鼓足了勇气,第二次(击鼓进攻,士兵的勇气)就减弱了,第三次(击鼓进攻,士兵的勇气)士兵的勇气就消耗尽了。

《曹刿论战》句子翻译考试版
《左传》1、十年春,齐师伐我。

翻译:
2、公将战。

曹刿请见。

翻译:
3、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翻译:
4、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翻译:
5、问:“何以战?”
翻译:
6、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翻译:
7、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翻译:
8、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翻译:
9、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
翻译:
10、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翻译:
11、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翻译:
12、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翻译:
13、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


翻译:
14、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


翻译:
15、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未可。

”翻译:
16、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翻译:
17、遂逐齐师。

翻译:
18、既克,公问其故。

翻译:
19、对曰:“夫战,勇气也。

翻译:
20、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翻译:
21、彼竭我盈,故克之。

翻译:
22、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翻译:
23、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翻译:
《曹刿论战》重点字词考试版
《左传》
1、十年春,齐师伐我。

师:。

我:。

2、公将战。

曹刿请见。

3、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间:。

之:。

焉:。

4、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鄙:。

乃:。

5、问:“何以战?”
何:。

以:。

6、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安:。

所安:。

弗:。

专:。

人:。

7、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对:。

徧:。

8、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牺牲:。

帛:。

加:。

信:。

9、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
孚:。

福:。

10、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狱:。

察:。

情:。

11、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忠:。

属:。

则:。

12、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之:。

13、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


鼓:。

之:。

鼓之:。

14、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


15、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未可。


败绩:。

驰:。

驰之:。

16、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辙:。

轼:。

17、遂逐齐师。

遂:。

逐:。

18、既克,公问其故。

既:。

克:。

其:。

故:。

19、对曰:“夫战,勇气也。

夫:。

20、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作:。

再:。

21、彼竭我盈,故克之。

盈:。

22、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测:。

伏:。

焉:。

23、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