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刿论战句子翻译测验

合集下载

曹刿论战 译文单句对照

曹刿论战 译文单句对照

译文单句对照十年春,齐师伐我,鲁庄公十年春天,齐国军队将来攻打鲁国,伐:进攻,攻打。

齐师:齐国的军队。

公将战。

曹刿请见。

鲁庄公将要迎战。

曹刿请求拜见鲁庄公。

将:将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他的乡亲们说:“当权者自会谋划如何迎敌,你又何必参与呢?”间:参与。

谋:谋划。

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曹刿说:“当权者太无知,不能深谋远虑。

”于是他入朝拜见鲁庄公。

曹刿问鲁庄公:“您凭借什么作战?”肉食者:吃肉的人,此指当权者。

鄙 :浅陋,无知.乃:于是,就。

以:用,凭,靠.远谋:深谋远虑。

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鲁庄公说:“衣食这类养生的东西,我从不敢独自享用,一定把它分给别人。

”专:独自专有。

安:有“养”的意思,此指养生的东西。

衣:衣服。

食:食物。

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

”曹刿回答说:“小小恩惠不可能遍及所有人的,百姓是不会跟从您的。

”徧:同“遍”遍及,普遍。

惠:恩惠。

弗:不。

从:听从,跟从。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鲁庄公说:“祭祀用的猪牛羊、玉器和丝织品,我从不敢虚报夸大,一定对神说实话。

”牺牲,猪、牛、羊等祭品。

玉,玉器;帛,丝织品。

加:虚报夸大。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曹刿回答说:“小小的信用,不能取得让神灵信任,神灵是不会保佑你的。

”孚:受到……信任。

福:赐福,保佑。

信:信用。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鲁庄公说:“大大小小的诉讼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但一定根据实情合理判决。

”狱:诉讼案件。

虽:即使。

必:一定。

以:根据。

情:实情。

察:明察。

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曹刿回答说:“这是尽了本职的一类事情。

可以凭此打一仗。

如果作战的话,请允许我跟随您去。

”忠:本职,尽力做好本分的事。

属:类。

请:请允许。

从:跟从。

可以:可;可以,以;凭借。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鲁庄公和曹刿同乘一辆战车,两军在长勺交战。

曹刿论战原文翻译及阅读答案

曹刿论战原文翻译及阅读答案

曹刿论战原文翻译及阅读答案《曹刿论战》出自《左传·庄公十年》。

讲述了曹刿在长勺之战中对此次战争的一番评论,并在战时活用“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的原理击退强大的齐军的史实。

下面店铺整理了曹刿论战的原文翻译及阅读答案,希望可以帮助大家!《曹刿论战》原文翻译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国军队攻打我们鲁国。

鲁庄公将要迎战。

曹刿请求拜见鲁庄公。

他的同乡说:“当权的人自会谋划这件事,你又何必参与呢?”曹刿说:“当权的`人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

”于是入朝去见鲁庄公。

曹刿问:“您凭借什么作战?”鲁庄公说:“衣食(这一类)养生的东西,我从来不敢独自专有,一定把它们分给身边的大臣。

”曹刿回答说:“这种小恩小惠不能遍及百姓,老百姓是不会顺从您的。

”鲁庄公说:“祭祀用的猪牛羊和玉器、丝织品等祭品,我从来不敢虚报夸大数目,一定对上天说实话。

”曹刿说:“小小信用,不能取得神灵的信任,神灵是不会保佑您的。

”鲁庄公说:“大大小小的诉讼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但我一定根据实情(合理裁决)。

”曹刿回答说:“这才尽了本职一类的事,可以(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

如果作战,请允许我跟随您一同去。

”到了那一天,鲁庄公和曹刿同坐一辆战车,在长勺和齐军作战。

鲁庄公将要下令击鼓进军。

曹刿说:“现在不行。

”等到齐军三次击鼓之后。

曹刿说:“可以击鼓进军了。

”齐军大败。

鲁庄公又要下令驾车马追逐齐军。

曹刿说:“还不行。

”说完就下了战车,察看齐军车轮碾出的痕迹,又登上战车,扶着车前横木远望齐军的队形,这才说:“可以追击了。

”于是追击齐军。

打了胜仗后,鲁庄公问他取胜的原因。

曹刿回答说:“作战,靠的是士气。

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兵们的士气。

第二次击鼓士兵们的士气就开始低落了,第三次击鼓士兵们的士气就耗尽了。

他们的士气已经消失而我军的士气正旺盛,所以才战胜了他们。

像齐国这样的大国,他们的情况是难以推测的,怕他们在那里设有伏兵。

后来我看到他们的车轮的痕迹混乱了,望见他们的旗帜倒下了,所以下令追击他们。

《曹刿论战》注释、翻译、简答习题

《曹刿论战》注释、翻译、简答习题

《曹刿论战》精品练习题带答案【部编版九下】班级:姓名:夯实基础类题型:【重点课下注释默写】【重点句子翻译】【课文内容理解简答题】一、重点课下注释默写:①本文节选自②【师】③【肉食者】④【间】⑤【鄙】⑥【何以战】以,⑦【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安,专,⑧【必以分人】⑨【对】⑩【遍】⑪【牺牲玉帛】牺牲,玉帛,⑫【加】⑬【信】⑭【小信未孚】孚,⑮【福】⑯【狱】⑰【察】⑱【情】⑲【忠之属也】忠,属,⑳【可以一战】㉑【从】㉒【公与之乘】之,㉓【鼓之】之,㉔【败绩】㉕【驰】㉖【下视其辙】㉗【登轼而望之】㉘【既克】既,㉙【夫战,勇气也】㉚【一鼓作气】作,㉛【再】㉜【竭】㉝【盈】㉞【测】㉟【伏】㊱【靡】二、重点句子翻译:1、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2、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3、何以战?4、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5、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6、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7、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8、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9、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

10、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三、课文理解简答题:1、鲁国能够以弱胜强的原因是什么?2、出自这篇文章的成语有:3、本文详写了什么?略写了什么?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安排?4、从曹刿的论述来看,弱国战胜强国的必要条件有哪些?5、齐军重兵压境,曹刿问“何以战”,鲁庄公前两次回答被曹刿否定,最后一答“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曹刿说:“可以一战”。

从曹刿与鲁庄公问答的过程中,你认识到他们各是怎样的人?请用简要的语言概括。

参考答案一、重点课下注释默写:①节选自《左传·庄公十年》②【师】军队。

③【肉食者】吃肉的人。

这里指当权者。

④【间】参与。

⑤【鄙】浅陋。

这里指目光短浅。

⑥【何以战】即“以何战”,凭借什么作战?以,凭、靠。

⑦【衣食所安,弗敢专也】衣食这类用来安身的东西,不敢独自享受。

安,指安身。

专,独自享有。

⑧【必以分人】一定把它分给别人。

(完整版)《曹刿论战》原文、译文对照翻译及相关问题

(完整版)《曹刿论战》原文、译文对照翻译及相关问题

《曹刿论战》(1)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

曹刿请见。

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国的军队攻打我们鲁国。

鲁庄公将要迎战。

曹刿请求庄公接见。

(2)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其:肉食者:谋:之: 间:焉:他的同乡说:“吃肉的大官们谋划这件事,你又何必参与呢?”。

(3)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鄙:乃:曹刿说:“吃肉的大官们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

”就进宫去见庄公。

(4)问:“何以战?”以:曹刿问庄公:“您凭什么条件(跟齐国)作战?”。

(5)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安:专:以:庄公说:“衣食这类养生的东西,不敢独自享受,一定把它分给别人.”(6)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徧,: 从:曹刿回答说:“小恩小惠不能遍及百姓,老百姓是不会跟从您的。

”(7)公曰:“牺牲玉帛(bó),弗敢加也,必以信.”牺牲:加:以:信:鲁庄公说:“祭祀用的牲畜、玉帛,从来不敢虚报数量,一定对神诚信。

”(8)对曰:“小信未孚(fú),神弗福也。

”孚:福:曹刿回答说:“这只是小信用,未能(受到神的充分)信任,神是不会保佑您的。

"(9)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狱:虽:以:情:庄公说:“大大小小的案件,我虽然不能一一了解清楚,也一定根据实情来处理。

”(10)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忠:属: 可以:曹刿回答说:“这是尽了本职的一类事情。

可以凭这个条件打一仗.如果作战,就请允许我跟随您去.”(11)公与之乘,战于长勺(sháo)。

之:于:鼓:之:庄公要击鼓进攻。

曹刿说:“不可以.”(13)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

"三鼓:齐军三次击鼓进攻.曹刿说:“可以擂鼓进攻了。

”(14)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

”败绩:驰:之:其:而:之:遂: 逐:他下车看了看齐军战车的车轮留下的痕迹。

又登上车前横木眺望齐军的败退的情况,说:“可以追击了。

中考《曹刿论战》一句一译-字词翻译-全文翻译-解析详解

中考《曹刿论战》一句一译-字词翻译-全文翻译-解析详解

1.曹刿论战《左传》左丘明(春秋末期鲁国人历史学家)·讲述曹刿在长勺之战中对此次战争的一番评论,并在战时活用“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的原理击退强大的齐军的史实。

·文章说明了在战争中如何正确运用战略防御原则——只有“取信于民”,实行“敌疲我打”的正确方针,选择反攻和追击的有利时机,才能以小敌大,以弱胜强。

·说明了战略防御的原则,是后发制人,以小敌大、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

1.十年春,齐师伐我,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国军队来攻打我们鲁国,伐:进攻。

齐师:齐国的军队。

2.公将战,曹刿请见。

鲁庄公将要应战。

曹刿请求拜见(鲁庄公)。

将:将要。

3.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他的同乡说:“有居高位享厚禄的人谋划这件事的,你又何必参与呢?肉食者:“居高位享厚禄的人。

间:参与。

谋:谋划。

4.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曹刿说:“有权势的人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

”鄙:鄙陋。

这里指目光短浅。

远谋:深谋远虑。

5.乃入见。

问:“何以战?”于是他拜见鲁庄公。

曹刿问鲁庄公:“您凭借什么和齐国作战?”乃:于是,就。

何以战:就是“以何战”,凭什么作战?以,凭、靠。

6.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鲁庄公说:“衣食(这类)养生的东西,(我)不敢独自享用,一定把它们分给臣子。

”衣:衣服。

食:食物。

安:有“养”的意思。

弗:不。

专:个人专有。

7.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曹刿回答说:“这种小恩小惠不能遍及百姓,百姓是不会听从您的。

”徧:通“遍”普遍,遍及。

惠:恩惠。

从:听从,服从。

8.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鲁庄公说:“祭祀用的猪、牛、羊、玉和丝织品,我不敢虚报,必须对神说实话。

”牺牲玉帛:古代祭祀用的祭品。

牺牲,指猪、牛、羊等。

玉帛,玉和丝织品。

加:虚报。

信:实情。

9.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曹刿回答说:“小信用不能被人所信服,神不会保佑(你)。

”孚:为人所信服。

《曹刿论战》原文、译文、重点字词、段意,习题,综合版

《曹刿论战》原文、译文、重点字词、段意,习题,综合版

曹刿论战《左传》原文: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

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

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译文:鲁庄公十年春天,齐国军队攻打鲁国。

鲁庄公将要迎战。

曹刿请求进见。

他的同乡说:“高官们会谋划这件事的,(你)又为什么要参与呢?”曹刿说:“高官们见识浅陋,不能作长远谋划。

”于是入宫进见鲁庄公。

曹刿问:“您靠什么作战?”庄公说?:“衣食一类安身立命的东西,我不敢独自享受,一定把(它)分给别人。

”曹刿回答说:“小恩小惠不能普遍分给百姓,百姓是不会听从你的。

”庄公说:“祭祀用的的牛、羊、丝织品,我不敢(向神)虚报,一定对神说实话。

”曹刿回答说:“小的信用,不能受到神灵的信任,神灵是不会赐福给你的。

”庄公说:“大大小小的案件,既使不能一一明察,一定按照实情处理。

”曹刿回答说:“这是尽职尽责的一类事情。

可以凭借这个条件作战。

作战,请允许我跟从。

”庄公和他共坐一辆战车。

在长勺作战。

庄公将要击鼓进攻齐军。

曹刿说:“不可以。

”齐国军队击了三通鼓。

曹刿说:“可以(进攻)了。

”齐国的军队溃败。

庄公将要驱车追赶。

曹刿说:“不可以。

”于是下车仔细看齐军的车辙,登上车前的横木远远的看齐军,说:“可以了。

”于是就追赶齐国军队。

已经战胜了,庄公问曹刿两次阻止的原因。

曹刿回答说:“作战靠的是勇气。

最全曹刿论战比较阅读译文及答案

最全曹刿论战比较阅读译文及答案

最全曹刿论战比较阅读译文及答案曹刿论战(一)[甲]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节选自《曹刿论战》)[乙]文公伐原①,令②以三日之粮。

三日而原不降,公令疏军③而去之。

谍④出曰:“原不过一二日矣!”军吏以告,公曰:“得原而失信⑤,何以使人?夫信,民之所庇⑥也,不可失也。

”乃去之,及孟门⑦,而原请降。

(《国语·文公伐原》)【译文】:晋文公出兵讨伐原国,命令携带三天的口粮。

到了三天,原国还不投降,文公就下令晋军撤退。

这时探子出城来报告说:“原国最多再能支持一二天了!”军吏将这一情况汇报给晋文公,文公说:“得到原国而失去信义,那又依靠什么来使唤人民呢?信义是人民赖以生存的保障,因此不可失信。

”于是晋军便撤离了原国,到了附近的孟门地方,原国便宣布投降了。

【注释】①[原]原国,姬姓小国。

②[令]限令。

③[疏军]撤兵。

疏,散、撤。

④[谍]刺探军情的人。

⑤[信]信用。

⑥[庇]庇护,即赖以生存。

⑦[孟门]原国地名。

8.解释加点词的意思。

(2分)(1)又何间焉()(2)公令疏军而去之()9.下面句中加点虚词的用法不同的一组是()(2分)A.可以一战何以使人B.得原而失信登轼而望之C.其乡人曰门人弟子填其室D.令以三日之粮闻寡人之耳者10.翻译句子。

(2分)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11.文段理解。

(6分)(1)甲文主要通过语言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在对话中,曹刿的“”和鲁庄公的“”都得到了鲜明的再现。

(用文中的词语作答)(2)甲乙两文都是写战争的,但从战争阶段的角度来看有所不同,甲文写的是,乙文写的是。

《曹刿论战》翻译拓展练习

《曹刿论战》翻译拓展练习

《曹刿论战》翻译句子。

何以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夫战,勇气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拓展延伸:任末①年十四,负笈②从师,不惧险阻。

每言:人若不学,则何以成?或依林木之下,编茅为庵③,削荆为笔,刻树汁为墨。

夜则映星月而读,暗则缚麻蒿④自照。

观书有会意处,题其衣裳,以记其事。

门徒悦其勤学,常以净衣易之。

临终诫曰:“夫人之好学,虽死犹存;不学者,虽存,谓之行尸走肉耳。

”注:①任末:人名。

②笈(jí):书箱,有时也指书籍。

③庵:茅草小屋。

④麻蒿(hāo):植物名称,点燃后可照明。

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2分)(1)负.笈从师_______(2)夫人之好学,虽.死犹存_________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2分)(1)人若不学,则何以..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夫.人之好学,虽死犹存;不学者,虽存,谓之行尸走肉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⑴背⑵即使2、(1)人若不学,则何以..成?人如果不学习,那么凭借..成就事业?..什么(2)夫.人之.好学,虽死犹存;不学者,虽存,谓之行尸走肉耳。

一个人爱好学习,即使死了还像活着一样;不学习的人,即使活着,(也只能)称他行尸走肉罢了。

(夫:发语词,置于句首,引发议论或说明,无实在意义。

)行尸走肉:比喻不动脑筋,不起作用,糊里糊涂过日子的人。

行尸:可以走动的尸体;走肉:会走动而没有灵魂的躯壳。

成语故事出处:晋·王嘉《拾遗记·后汉》卷六,参考译文——任末,他14岁时就背着书箱拜了很多老师,不怕艰难险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曹刿论战》重点字词翻译
《左传》1、十年春,齐师伐我。

师:军队。

3、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间:参与。

4、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鄙:鄙陋,这里指目光短浅。

5、问:“何以战?”
以:凭,用。

6、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安:养。

所安:养生之物。

弗:不。

专:独占。

7、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对:回答。

徧:同“遍”普遍,遍及。

8、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加:虚夸,这里指以少报多。

信:言语真实。

9、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
孚:为人所信服。

福:赐福,保佑。

10、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狱:案件(官司)。

察:弄清楚。

情:实情(真诚)。

11、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忠:尽力做好本分的事。

12、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之:指曹刿。

13、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


鼓:击鼓。

15、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未可。


败绩:溃败,大败。

驰之:驱车追赶齐军。

16、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辙:车轮滚过地面留下的痕迹。

轼:古代车前的横木。

17、遂逐齐师。

遂:于是,就。

逐:追击。

18、既克,公问其故。

既:已经。

克:战胜。

故:原因,缘故。

19、对曰:“夫战,勇气也。

夫:发语词。

20、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作:振作。

再:第二次。

21、彼竭我盈,故克之。

盈:充满,这里指士气正旺盛。

22、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测:推测,估计。

伏:埋伏。

23、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靡:倒下。

曹刿论战注释中的句子翻译
《左传》1、十年春,齐师伐我。

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国的军队攻打我们鲁国。

3、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吃肉的大官们谋划这件事,你又何必去参与呢?
5、何以战?
您凭什么条件(跟齐国)作战?
6、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衣食这类养生的东西,不敢独自享受,一定把它分给别人。

7、小惠未徧
小恩小惠不能遍及百姓
8、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庄公说:“祭祀用的牲畜、玉帛之类,从来不敢以少报多(虚报数量),一定如实禀告神(对神诚信)。

9、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
这只是小信用,不能受到神的充分信任,神是不会赐福(或保佑)您的。

10、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庄公说:“大大小小的案件,我虽然不能一一了解清楚,也一定要根据实情处理。


11、“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这是(对人民)尽了本职的一类事情,可以凭这个条件打一仗。

”如果作战,就请允许我跟随您去。

12、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鲁庄和曹刿同坐一辆战车,在长勺和齐军作战。

之:指曹刿。

17、遂逐齐师。

于是就追击齐军。

遂:于是,就。

逐:追击。

19、夫战,勇气也。

打仗是靠勇气的。

夫:发语词。

20、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齐军第一次击鼓进攻时,他们的士兵鼓足了勇气,第二次(击鼓进攻,士兵的勇气)就减弱了,第三次(击鼓进攻,士兵的勇气)士兵的勇气就消耗尽了。

《曹刿论战》句子翻译考试版
《左传》1、十年春,齐师伐我。

翻译:
2、公将战。

曹刿请见。

翻译:
3、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翻译:
4、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翻译:
5、问:“何以战?”
翻译:
6、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翻译:
7、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翻译:
8、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翻译:
9、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
翻译:
10、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翻译:
11、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翻译:
12、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翻译:
13、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


翻译:
14、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


翻译:
15、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未可。

”翻译:
16、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翻译:
17、遂逐齐师。

翻译:
18、既克,公问其故。

翻译:
19、对曰:“夫战,勇气也。

翻译:
20、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翻译:
21、彼竭我盈,故克之。

翻译:
22、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翻译:
23、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翻译:
《曹刿论战》重点字词考试版
《左传》
1、十年春,齐师伐我。

师:。

我:。

2、公将战。

曹刿请见。

3、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间:。

之:。

焉:。

4、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鄙:。

乃:。

5、问:“何以战?”
何:。

以:。

6、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安:。

所安:。

弗:。

专:。

人:。

7、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对:。

徧:。

8、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牺牲:。

帛:。

加:。

信:。

9、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
孚:。

福:。

10、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狱:。

察:。

情:。

11、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忠:。

属:。

则:。

12、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之:。

13、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


鼓:。

之:。

鼓之:。

14、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


15、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未可。


败绩:。

驰:。

驰之:。

16、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辙:。

轼:。

17、遂逐齐师。

遂:。

逐:。

18、既克,公问其故。

既:。

克:。

其:。

故:。

19、对曰:“夫战,勇气也。

夫:。

20、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作:。

再:。

21、彼竭我盈,故克之。

盈:。

22、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测:。

伏:。

焉:。

23、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