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刿论战文言文及翻译

合集下载

曹刿论战文言文翻译

曹刿论战文言文翻译

曹刿论战曹刿者,鲁人也。

齐晋之战,鲁君使刿为将。

刿见齐师,曰:“彼众我寡,不可以战。

请君少待。

”鲁君从之,遂令刿待于后。

刿望齐师,见其旗靡,谓鲁君曰:“彼可以战矣。

”鲁君乃令出战。

刿谓其仆曰:“齐师已败,请君速进。

”仆曰:“未可也。

吾闻战,鼓之则进,金之则退。

今齐师已败,吾恐其后有伏兵,请君少待。

”刿曰:“彼竭我盈,鼓之可矣。

”遂鼓之,齐师大败。

鲁师遂乘胜追击,大获全胜。

注释:1. 曹刿:鲁国名将,善于用兵。

2. 齐晋之战:齐晋两国之间的战争。

3. 鲁君:鲁国国君。

4. 将:军事将领。

5. 旗靡:旗帜飘扬,表示士气旺盛。

6. 仆:古代对驾车人的称呼。

7. 鼓:击鼓,表示进攻。

8. 金:击金,表示撤退。

9. 彼竭我盈:对方士气耗尽,我方士气旺盛。

翻译:曹刿,鲁国人。

在齐晋之战中,鲁君派曹刿担任将领。

曹刿见到齐军,说:“他们人多我们人少,不能与他们交战。

请国君稍等。

”鲁君听从了他的建议,于是让曹刿在后面等待。

曹刿观察齐军,见他们的旗帜飘扬,对鲁君说:“现在可以与他们交战了。

”鲁君于是下令出战。

曹刿对驾车人说:“齐军已经败退,请国君迅速前进。

”驾车人说:“不行。

我听说战争,击鼓就进攻,击金就撤退。

现在齐军已经败退,我担心他们后面有伏兵,请国君稍等。

”曹刿说:“对方士气耗尽,我方士气旺盛,击鼓就可以进攻了。

”于是击鼓进攻,齐军大败。

鲁军乘胜追击,大获全胜。

曹刿论战,充分体现了曹刿的军事才能和战略眼光。

他认为,在战争中,士气是决定胜负的关键因素。

当对方士气耗尽,我方士气旺盛时,才能取得胜利。

此外,曹刿还强调了观察敌情、掌握战机的重要性。

他能够准确判断敌情,抓住有利时机,从而取得了战争的胜利。

曹刿论战,成为我国古代军事理论的宝贵财富,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新课标初中文言文曹刿论战翻译

新课标初中文言文曹刿论战翻译

新课标初中文言文《曹刿论战》文白对照原文:[先秦]左丘明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译文】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国军队攻打我们鲁国。

鲁庄公将要迎战,曹刿请求拜见鲁庄公。

他的同乡说:“当权的人自会谋划这件事,你又何必参与呢?”曹刿说:“当权的人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

”于是入朝去见鲁庄公。

曹刿问:“您凭借什么作战?”鲁庄公说:“衣食(这一类)养生的东西,我从来不敢独自专有,一定把它们分给身边的大臣。

”曹刿回答说:“这种小恩小惠不能遍及百姓,老百姓是不会顺从您的。

”鲁庄公说:“祭祀用的猪牛羊和玉器、丝织品等祭品,我从来不敢虚报夸大数目,一定对上天说实话。

”曹刿回答说:“小小信用,不能取得神灵的信任,神灵是不会保佑您的。

”鲁庄公说:“大大小小的诉讼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但我一定根据实情(合理裁决)。

”曹刿回答说:“这才尽了本职一类的事。

可以(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

如果作战,请允许我跟随您一同去。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译文】鲁庄公和曹刿同坐一辆战车,在长勺和齐军作战。

鲁庄公将要下令击鼓进军。

曹刿说:“还不行。

”等到齐军三次击鼓之后。

曹刿说:“可以击鼓进军了。

”齐军大败。

鲁庄公又要下令驾车马追逐齐军。

曹刿说:“还不行。

”说完就下了战车,察看齐军车轮碾出的痕迹,又登上战车,扶着车前横木远望齐军的队形,这才说:“可以追击了。

”于是追击齐军。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夫战,勇气也。

翻译曹刿论战文言文

翻译曹刿论战文言文

曹刿,鲁国人也,有智谋,善言兵。

一日,鲁庄公问曰:“吾欲与齐战,何以取胜?”曹刿对曰:“战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臣闻兵者,诡道也,故能以弱胜强,以少胜多。

今吾欲与齐战,必先审其虚实,察其强弱,然后可图之。

”鲁庄公曰:“然则,吾当如何审其虚实,察其强弱?”曹刿曰:“审虚实,须观其国政,察其民心。

若国政修明,民心向背,则其国必强;若国政败坏,民心离心,则其国必弱。

至于强弱,则观其兵力、器械、将帅、士卒,此四者,强弱之所在也。

”鲁庄公曰:“吾知之矣。

然则,吾当如何用兵?”曹刿曰:“用兵之道,在乎计谋、勇敢、仁义、信实。

计谋者,兵家之秘也;勇敢者,士卒之气也;仁义者,将帅之心也;信实者,士卒之望也。

此四者,用兵之要也。

”鲁庄公曰:“吾闻兵者,攻心为上,攻城为下。

吾欲攻心,当如何为之?”曹刿曰:“攻心者,先要知己知彼。

知己者,知吾之所长,知吾之所短;知彼者,知彼之所长,知彼之所短。

吾之所长,用以攻彼之短;彼之所长,用以攻吾之短。

如此,则攻心之道,可得矣。

”鲁庄公曰:“善。

吾欲与齐战,当先攻心乎?”曹刿曰:“然。

攻心之道,先要察其君臣之情,然后可以破其国。

吾闻齐君好色,其臣多贪。

吾若能以美女、珍宝诱之,使其君臣离心,则齐可破矣。

”鲁庄公曰:“善。

吾当如之何?”曹刿曰:“吾闻齐将田忌,勇猛善战。

吾若能使其退避三舍,然后可战。

吾闻田忌之母,有贤德。

吾若能以金帛贿之,使其助吾,则田忌可败矣。

”鲁庄公曰:“善。

吾当如之何?”曹刿曰:“吾闻齐之南鄙,有鲁国之地。

吾若能使其归附于我,则齐之南鄙可得。

齐之南鄙既得,然后可以图其北鄙。

齐之北鄙既得,然后可以图其国。

”鲁庄公曰:“善。

吾当如之何?”曹刿曰:“吾闻兵者,诡道也。

故能以奇制胜。

吾若能以奇兵袭其不备,则齐可破矣。

”鲁庄公曰:“善。

吾当如之何?”曹刿曰:“吾闻兵者,有备无患。

吾若能以兵威震之,使其不敢轻举妄动,则齐可制矣。

”鲁庄公曰:“善。

吾当如之何?”曹刿曰:“吾闻兵者,胜败乃兵家常事。

《曹刿论战》原文及翻译.doc

《曹刿论战》原文及翻译.doc

《曹刿论战》原文及翻译“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你知道出自哪篇文言文吗?下面是的我为大家收集整理的“《曹刿论战》原文及翻译”,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曹刿论战》原文及翻译《曹刿论战》是《左传》中的一篇文章,出自《左传·庄公十年》,题目是后人所起。

本文又题作“齐鲁长勺之战”或“长勺之战”。

长勺之战发生在公元前684年,是历史上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之一。

讲述了曹刿在长勺之战中对此次战争的一番评论,并在战时活用“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的原理击退强大的齐军的史实。

原文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曹刿(guì)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jiàn)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fú)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徧(biàn),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bó),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fú),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s hì)而望之,(刿)曰:“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夫(fú)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yíng),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mǐ),故逐之。

”注释1、【曹刿(guì)】:又名曹沫。

春秋时鲁国大夫。

著名的军事理论家。

2、【十年】:鲁庄公十年(公元前684年)。

3、【齐师】:齐国的军队。

齐,在今山东省中部。

师,军队4、【伐】:讨伐,攻打。

5、【我】:我,指鲁国。

鲁,在今山东省西南部。

《左传》传为鲁国史官而作,故称鲁国为“我”。

6、【公】:诸侯的通称,这里指鲁庄公。

中考文言文《曹刿论战》全文详细翻译

中考文言文《曹刿论战》全文详细翻译

中考文言文《曹刿论战》全文详细翻译本文是关于中考文言文《曹刿论战》全文详细翻译,感谢您的阅读!曹刿论战选自《左传》鲁庄公十年春天,齐国军队攻打鲁国。

鲁庄公准备应战。

曹刿请求拜见。

他的同乡说:“都是得高官厚禄的人,又为什么要参与呢?”曹刿说:“有权势的人目光短浅,缺少见识,不能深谋远虑。

”于是上朝去拜见鲁庄公。

曹刿问:“您凭什么应战呢?”庄公说:“衣服、食品这些养生的东西,我不敢独自专有,一定拿它来分给一些臣子。

”曹刿回答说:“小恩小惠没有遍及于老百姓,老百姓是不会听从的。

”庄公说:“用来祭祀的牛、羊、猪、玉器和丝织品,我不敢虚报,一定凭着一片至诚,告诉神。

”曹刿回答说:“这点儿小诚意,不能被神信任,神不会赐福的。

”庄公说:“轻重不同的案件,我既使不善于明察详审,一定依据实情处理。

”曹刿回答说:“这是尽了本职的一类事情。

可以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

要打仗,请允许我跟随着去。

”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

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庄公同他共坐一辆战车。

鲁国齐国的军队在长勺作战。

庄公打算击鼓命令进军。

曹刿说:“不行。

”齐国军队敲了三次鼓。

曹刿说:“可以进攻了。

”齐国的军队大败。

庄公准备驱车追去。

曹刿说:“不行。

”于是向下观察齐军车轮留下的痕迹,又登上车前的横木了望齐军,说:“可以了。

”就追击齐国军队。

公与之乘。

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战胜了齐国军队后,庄公问这样做的原因。

曹刿回答说:“作战是靠勇气的。

第一次击鼓振作了勇气,第二次击鼓勇气低落,第三次击鼓勇气就消灭了。

曹刿论战文言文翻译及注释

曹刿论战文言文翻译及注释

曹刿论战文言文翻译及注释《曹刿论战》出自《左传·庄公十年》。

讲述了曹刿在长勺之战中对此次战争的一番评论,并在战时活用“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的原理击退强大的齐军的史实。

曹刿论战文言文原文曹刿论战作者:左丘明十年春(1),齐师伐我(2)。

公将战(3)。

曹刿请见(4)。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5)?”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6)?”公曰:“衣食所安(7),弗敢专也(8),必以分人(9)。

”对曰:“小惠未徧(10),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11)。

”对曰:“小信未孚(12),神弗福也(13)。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14)。

”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

战于长勺(15)。

公将鼓之(16),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17)。

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18),登轼而望之(19),曰:“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20),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选自《十三经注疏》本《左传》曹刿论战文言文翻译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国的军队攻打鲁国,鲁庄公准备迎战。

曹刿请求进见,他的同乡对他说:“大官们自会谋划这件事的,你又何必参与其间呢?”曹刿说:“大官们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

”于是入宫进见鲁庄公。

曹刿问鲁庄公:“您凭什么条件同齐国打仗?”庄公说:“衣食这类用来养生的东西,我不敢独自亨用,一定把它分给别人。

”曹刿回答说:“这是小恩小惠,不能遍及百姓,百姓是不会跟从您的。

”庄公说:“祭祀用的牛羊、玉帛之类,我不敢虚报,一定对神诚实。

”曹刿回答说:“这是小信用,还不能使神信任您,神是不会保佑您的。

”庄公说:“对于大大小小的诉讼案件,我虽不能一一明察,一定诚心诚意来处理。

”曹刿回答说:“这是忠于职守的一种表现,可以凭这个条件打一仗。

曹刿论战文言文翻译

曹刿论战文言文翻译

曹刿论战鲁庄公十年春天,齐国军队攻打我们鲁国。

鲁庄公将要迎战。

曹刿请求进见鲁庄公。

他的同乡说:“大官们会谋划这件事,你又何必参与呢?”曹刿说:“大官们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

”于是入(宫)拜见(庄公)。

(曹刿)问:“您凭什么应战?”庄公说:“衣食这类养生的东西,我不敢独自专有,一定要把它分给别人。

”(曹刿)回答说:“这种小恩小惠,没有遍及百姓,百姓是不会听从您的。

”庄公说:“用来祭祀的牛、羊、猪、玉器和丝织品,我不敢虚报,一定把实情告诉神灵。

”(曹刿)回答:“这点儿小诚信,不能令神所信服,神是不会保佑您的。

”庄公说:“大大小小的案件,我即使不能明察详审,一定依据实情处理。

”(曹刿)说:“这是尽了职分的事情。

可以凭这个条件打一仗。

作战时,请允许我跟从。

”庄公和曹刿共坐一辆战车,在长勺和齐军作战。

庄公一上阵就打算击鼓进军。

曹刿说:“现在不行。

”齐国军队击了三次鼓。

曹刿说:“可以击鼓进军了。

”齐军大败。

庄公准备驱车追赶。

曹刿说:“不行。

”下车去观察齐军的车印,又登上车前的横木望齐军,说:“可以追击了。

”于是追击齐军。

战胜齐军之后,鲁庄公问取胜的原因。

(曹刿)回答:“作战,靠的是勇气。

第一次击鼓能振作士兵的勇气,第二次击鼓士兵的勇气就减弱了,第三次击鼓勇气就耗尽了。

他们的勇气消失了,我军的勇气正旺盛,所以战胜了他们。

齐国是大国,难以预测它的情况,怕有埋伏。

我看见他们的车印混乱,望见他们的战旗倒下,所以追击他们。

”。

文言文曹刿论战的翻译

文言文曹刿论战的翻译

曹刿论战云:“夫战,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此言甚是,战争关乎国家之生死存亡,非同小可。

曹刿又曰:“故用兵之道,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力战为下。

”此乃兵家之要诀,攻心攻城,心战力战,二者兼备,方能取胜。

曹刿认为,战争之胜负,取决于士卒之勇猛与将领之智谋。

故曰:“兵者,诡道也。

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

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实而备之,强而避之,怒而挠之,卑而骄之,佚而劳之,亲而离之。

”此乃兵法之精髓,善于运用各种策略,方能克敌制胜。

曹刿又言:“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夫战,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凡用兵之道,先谋而后动,不失时机,审时度势,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此乃用兵之要领,谋定而后动,审时度势,方能立于不败之地。

曹刿论战,还强调将领之品德与士卒之团结。

曰:“将者,国之股肱也,必以信义为本,以仁爱为心,以勇猛为力,以智谋为计。

士卒者,国之爪牙也,必以勇敢为本,以团结为力,以忠诚为信,以纪律为纪。

”此乃将领与士卒相处之道,只有团结一心,方能共克时艰。

曹刿论战,还强调战争之环境与条件。

曰:“夫战,天时、地利、人和,三者不可失也。

天时者,日月星辰之变,阴阳五行之运;地利者,山川地形之险,道路桥梁之利;人和者,上下同心,内外一致。

”此乃战争取胜之关键,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

曹刿论战,可谓千古兵家之瑰宝。

其言辞犀利,见解独到,为后世兵家所推崇。

今人读之,仍觉受益匪浅。

曹刿论战,虽为古代战争之论述,但其智慧与经验,仍适用于今日之战争与竞争。

曹刿论战,可谓兵家之经典,永远熠熠生辉。

翻译如下:曹刿论战,发生在春秋时期,鲁国与齐国的战争。

曹刿,鲁国的大夫,精通兵法,擅长用兵。

他的论战之文,言辞锋利,见解独到,被后世兵家所推崇。

曹刿论战说:“战争,是国家的大事,生死存亡之地,不可不察。

”这话非常正确,战争关乎国家的生死存亡,非同小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曹刿论战文言文及翻译曹刿论战文言文及翻译1曹刿论战先秦:左丘明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

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徧同:遍)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译文及注释译文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国军队攻打我们鲁国。

鲁庄公将要迎战。

曹刿请求拜见鲁庄公。

他的同乡说:“当权的人自会谋划这件事,你又何必参与呢?”曹刿说:“当权的人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

”于是入朝去见鲁庄公。

曹刿问:“您凭借什么作战?”鲁庄公说:“衣食(这一类)养生的东西,我从来不敢独自专有,一定把它们分给身边的大臣。

”曹刿回答说:“这种小恩小惠不能遍及百姓,老百姓是不会顺从您的。

”鲁庄公说:“祭祀用的猪牛羊和玉器、丝织品等祭品,我从来不敢虚报夸大数目,一定对上天说实话。

”曹刿说:“小小信用,不能取得神灵的信任,神灵是不会保佑您的。

”鲁庄公说:“大大小小的诉讼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但我一定根据实情(合理裁决)。

”曹刿回答说:“这才尽了本职一类的事,可以(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

如果作战,请允许我跟随您一同去。

”到了那一天,鲁庄公和曹刿同坐一辆战车,在长勺和齐军作战。

鲁庄公将要下令击鼓进军。

曹刿说:“现在不行。

”等到齐军三次击鼓之后。

曹刿说:“可以击鼓进军了。

”齐军大败。

鲁庄公又要下令驾车马追逐齐军。

曹刿说:“还不行。

”说完就下了战车,察看齐军车轮碾出的痕迹,又登上战车,扶着车前横木远望齐军的队形,这才说:“可以追击了。

”于是追击齐军。

打了胜仗后,鲁庄公问他取胜的原因。

曹刿回答说:“作战,靠的是士气。

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兵们的士气。

第二次击鼓士兵们的士气就开始低落了,第三次击鼓士兵们的士气就耗尽了。

他们的士气已经消失而我军的士气正旺盛,所以才战胜了他们。

像齐国这样的大国,他们的情况是难以推测的,怕他们在那里设有伏兵。

后来我看到他们的车轮的痕迹混乱了,望见他们的旗帜倒下了,所以下令追击他们。

”注释1.曹刿(guì):春秋时鲁国大夫。

著名的军事理论家。

2.十年:鲁庄公十年(公元前684年)。

3.齐师:齐国的军队。

齐,在今山东省中部。

师,军队。

4.伐:攻打。

5.我:指鲁国。

《左传》根据鲁史而写,故称鲁国为“我”。

6.公:诸侯的通称,这里指鲁庄公。

7.肉食者:吃肉的人,指当权者。

8.谋:谋议。

9.间(jiàn):参与。

10.鄙:鄙陋,目光短浅。

11.乃:于是,就。

12.何以战:就是“以何战”,凭借什么作战?以,用,凭,靠。

13.衣食所安,弗敢专也:衣食这类养生的东西,不敢独自享用。

安:有“养”的意思。

弗:不。

专:独自专有,个人专有。

14.必以分人:省略句,省略了"之",完整的句子是“必以之分人”。

一定把它分给别人。

以,把。

人:指鲁庄公身边的近臣或贵族。

15.遍:一作“徧”,遍及,普遍。

16.牺牲玉帛(bó):古代祭祀用的祭品。

牺牲,祭祀用的猪、牛、羊等。

玉,玉器。

帛,丝织品。

17.加:虚报夸大。

18.小信未孚(fú):(这只是)小信用,未能让神灵信服。

孚,使人信服。

19.福:名词作动词,赐福,保佑。

20.狱:(诉讼)案件。

21.察:明察。

22.情:实情。

23.忠之属也:这是尽了职分(的事情)。

忠,尽力做好分内的事。

属,种类。

24.可以一战:就是“可以之一战”,可以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

可,可以。

以,凭借。

25.战则请从:(如果)作战,请允许(我)跟从去。

从:随行,跟从。

26.公与之乘:鲁庄公和他共坐一辆战车。

之,指曹刿。

27.长勺:鲁国地名,今山东莱芜东北。

28.败绩:军队溃败。

29.驰:驱车追赶。

30.辙(zhé):车轮碾出的痕迹。

31.轼:古代车厢前做扶手的横木。

32.遂:于是,就。

33.逐:追赶,这里指追击。

34.既克:已经战胜。

既,已经。

35.夫战,勇气也:作战,(是靠)敢作敢为毫不畏惧的气概。

夫(fú),放在句首,表示将发议论,没有实际意义。

36.一鼓作气:第一次击鼓能振作士气。

作,振作。

37.再:第二次。

38.三:第三次。

39.彼竭我盈:他们的勇气已尽,我们的勇气正盛。

彼,代词,指齐军方面。

盈,充沛,饱满,这里指士气旺盛。

40.难测:难以推测。

测,推测,估计。

41.伏:埋伏。

42.靡(mǐ):倒下。

43.曹刿论战:选自《左传·庄公十年》。

题目是(教材编写者)后加的。

曹刿论战文言文及翻译2《曹刿论战》出处:《左传·庄公十年》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

曹刿(guì)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jiàn)焉?”刿曰:“肉食者鄙(bǐ),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fú)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徧(有的版本为“遍”)(biàn),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bó),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fú),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

战于长勺(sháo)。

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shì)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夫(fú)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mǐ),故逐之。

”1、《左传》以《春秋》为本,通过记述春秋时期的具体史实来说明《春秋》的纲目。

又名《左氏春秋》。

注:选自《左传·庄公十年》。

春秋左丘明所编写,近人认为是战国时人所编,是一部史学名著和文学名著。

本文所写的战争是齐鲁之间的一次战争,因战场在长勺(sháo),故又称“长勺之战”。

2、十年:鲁庄公十年,公元前684年。

3、齐师:齐国的军队。

齐,在今山东省中部。

师:军队。

4、伐(fá):讨伐,攻打。

5、我:《左传》根据鲁史写的,所以称鲁国为“我”。

6、公:指鲁庄公,鲁庄君主。

公元前693年至662年在位。

7、曹刿(guì):春秋时鲁国大夫。

著名的军事理论家。

8、肉食者:吃肉的大官。

指当权者。

9、间(jiàn):参与。

10、鄙:浅陋,无知,这里指目光短浅。

11、乃:副词,于是,就。

见:拜见。

12、何以战:就是“以何战”,凭借什么作战?以,用、凭、靠。

13、衣食所安,弗(fú)敢专也:衣食这类养生的东西,不敢独自享受。

安,有“养”的意思。

弗,不。

专,独自专有。

14、必以分人:就是“必以之分人”,一定把它分给别人。

人:这里指皇公贵族和大臣们或身边的人。

15、对:回答。

一般用于下对上的回答。

16、徧(biàn):通“遍”,遍及,普遍。

17、牺牲玉帛(bó):古代祭祀用的祭品。

牺牲,指祭祀用的猪、牛、羊等。

玉帛,玉和丝织品。

18、加:虚报夸大,虚夸。

这里是说以少报多。

19、必以信:一定凭借实情(向神禀报)。

信,信实,意思是对神说实话。

20、小信未孚(fú):(这只是)小信用,未能让神灵保佑。

孚,信任。

信,信用。

21、福:赐福,保佑。

22、狱:诉讼案件。

23、察:弄清楚,明察。

24、虽:①即使。

25、情:(以)实情判断。

26、忠之属也:(这是)尽了职分的事情。

忠:尽力做分内的事。

属,一类。

27、可以一战:即“可以之一战”,可凭借(这个条件)打仗。

28、战则请从:(如果)作战,就请允许(我)跟随着去。

则,连词,就。

29、公与之乘:鲁庄公和他同乘一辆战车。

之,他,代词,代指曹刿。

30、于:在。

长勺:鲁国地名,在今山东曲阜东。

31、鼓:击鼓进军。

古代作战,击鼓命令进军。

下文的“三鼓”,就是三次击鼓命令军队出击。

32、败绩:大败。

33、驰:驱车(追赶)。

34、辙(zhé):车轮碾出的痕迹。

35、未可:还不可以。

36、登轼而望之:①登上车前的横木。

轼:古代车子前面的横木,供扶手用。

而:表承接。

②另一种解释为登上车子,扶着车前的横木。

轼:名词活用为动词,扶着车前的横木。

(此时断句为:登/轼而望之)。

37、遂逐:就追赶。

逐,追赶、追击。

38、既克:已经战胜。

既,已经。

克,战胜。

39、故:原因,缘故。

40、夫(fú)战,勇气也:作战,靠的是勇气。

“夫”,发语词,议论或说明时,用在句子开头,没有实在意义,可不译。

下文“夫大国”同。

41、一鼓作气: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勇气。

作,振作。

鼓,击鼓。

42、再:第二次。

43、竭:(士气)枯竭。

44、盈:充满,这里指士气正旺盛。

45、伏:埋伏。

46、靡(mǐ):倒下。

47、焉:兼“于此”,在这里48、测:估计,推测。

49、衰:弱。

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国的军队攻打我们鲁国,鲁庄公将要迎战。

曹刿请求拜见(鲁庄公)。

他的乡亲们说:“当权者自会谋划此事,(你)又何必参与呢?”曹刿说:“当权者浅陋无知,不能深谋远虑。

”于是进宫廷去见鲁庄公。

(曹刿)问:“(您)凭借什么(条件跟齐国)作战?”鲁庄公说:“衣食这类养生的东西,我不敢独自享有,一定把(它们)分给身边的人。

”(曹刿)回答说:“(这种)小恩小惠不可能遍及(百姓),老百姓是不会听从(您的)。

”鲁庄公说:“祭祀用的猪牛羊和玉器、丝织品等祭品,我从来不敢虚报,一定要对神说实话。

”(曹刿)回答说:“(这只是)小小信用,不能让神灵信服,神灵是不会保佑(您)的。

”鲁庄公说:“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但)我一定能根据实情(合理裁决)。

”(曹刿)回答说:“(这才是对百姓)尽了本职的`一类(事情)。

可以(凭这个条件)打一仗了。

作战时请允许(我)跟随您去。

”(到了那一天)鲁庄公和曹刿同坐一辆战车。

在长勺(和齐军)作战。

鲁庄公将要(下令)击鼓进军,曹刿说:“(现在)不行。

”齐军三次击鼓之后,曹刿说:“可以(击鼓进军)了。

”齐军大败。

鲁庄公(又)要(下令)驾车马追逐齐军,曹刿说:“(还)不行。

”(说完就)下了战车,察看齐军车轮碾出的痕迹;又登上战车,扶着横木远望齐军(的队形),(这才)说:“可以(追击)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