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新闻受众的心理特点汇总
论新闻受众地心理特点

ANYA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本科毕业论文论新闻受众的心理特点News of the psyc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the audience系〔院〕名称:文法学院专业班级:2008级广播电视编导学生:胡妮妮学生学号:3指导教师:凌云指导教师职称:副教授2012 年 5 月毕业设计〔论文〕原创性声明和使用授权说明原创性声明本人重承诺:所呈交的毕业设计〔论文〕,是我个人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进展的研究工作与取得的成果。
尽我所知,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的地方外,不包含其他人或组织已经发表或公布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我为获得工学院与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或学历而使用过的材料。
对本研究提供过帮助和做出过贡献的个人或集体,均已在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意。
作者签名:日期:指导教师签名:日期:使用授权说明本人完全了解工学院关于收集、保存、使用毕业设计〔论文〕的规定,即:按照学校要求提交毕业设计〔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本;学校有权保存毕业设计〔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并提供目录检索与阅览服务;学校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数字化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论文;在不以赢利为目的前提下,学校可以公布论文的局部或全部容。
作者签名:日期:目录中文摘要、关键词1英文摘要、关键词2引言3一、研究新闻受众心理特点的现实意义3二、新闻受众心理的一般概念3 〔一〕新闻受众的定义3〔二〕新闻受众心理的一般概念4〔三〕新闻受众心理产生的原因4三、新闻受众原有根底的心理5 〔一〕受众的动机5〔二〕受众的需要5〔三〕受众的兴趣6〔四〕新闻受众原有的心理特点6四、新闻媒介传播信息的刺激8 〔一〕媒介刺激作用下的新闻受众心理特点81、随意性92、交融性93、互动性94、差异性10〔二〕媒介作用刺激下新闻受众群体特点101、承受暗示112、从众113、逆反11〔三〕受众需要对新闻信息的影响121、求真心理122、求快心理12结论14致15参考文献16论新闻受众的心理特点摘要:在新闻媒体之间日趋激烈的抢夺新闻受众的争雄中,在深层次的新闻改革中,认真研究受众心理,真正把新闻受众作为新闻活动的起点和归宿,新闻受众的心理特点已经成为一个至关重要的研究课题。
电视记者的新闻敏感性与受众心理分析

电视记者的新闻敏感性与受众心理分析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电视新闻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之一。
电视记者作为电视新闻的主要传播者之一,承担着重要的责任,需要具备敏感的新闻感知能力,以及对受众心理的深刻理解。
本文将对电视记者的新闻敏感性和受众心理进行分析,并探讨两者之间的关系。
一、电视记者的新闻敏感性1.1 新闻敏感性的定义新闻敏感性是指电视记者对新闻事件的敏感感知能力。
不同于普通人对事物的感知能力,电视记者需要拥有更高的敏感性,能够从日常生活中发现一些有价值的新闻信息,并及时采访报道。
新闻敏感性不仅包括对突发事件的敏感,还包括对社会热点、民生问题的敏感,能够深入挖掘新闻事件的内在信息,为受众呈现更多元、丰富的视角。
电视记者的新闻敏感性并非天生,它需要在日常工作中不断培养和提升。
电视记者需要保持对社会事件的敏感性,关注国内外重大新闻事件、政治经济形势以及社会民生问题,时刻保持对新闻事件的关注和敏感。
电视记者需要善于思考和总结,能够从日常生活中找到新闻热点和故事价值,并及时将其转化为新闻报道。
电视记者需要不断学习和积累知识,多读书、多看报,增强对各种领域的认识和理解,提升自己对新闻事件的敏感性和把握能力。
新闻敏感性是电视记者的重要素质之一,它直接关系到新闻报道的质量和效果。
只有具备敏感的新闻感知能力,电视记者才能在第一时间获得新闻线索,并及时展开报道工作。
新闻敏感性还决定了电视记者能否深入挖掘新闻事件的内在信息,从而呈现更丰富、多元的视角给受众。
提高电视记者的新闻敏感性对于提升新闻报道质量和竞争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受众心理分析2.1 受众心理的特点受众心理是指观众在接收电视新闻时的心理状态和活动。
受众心理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的特点,包括兴趣、情感、认知、态度等方面的内容。
不同的观众拥有不同的受众心理状态,这也决定了他们对新闻事件的理解和接受程度各不相同。
电视记者需要对受众心理进行深入分析,以更好地满足不同受众的需求。
【推荐下载】新闻受众常见心理浅析

[键入文字]
新闻受众常见心理浅析
受众,即阅听者,是对大众媒介信息接受者的总体称谓。
其对象包括读者、听众、观众等。
详细内容请看下文新闻受众常见心理浅析。
受众是新闻传播的主要对象,决定着新闻传播的内容、传播媒介,甚至直接影响着新闻传播者的发展。
应该说,一旦新闻离开了受众,就会失去方向和目的,传播活动也就会终止。
在影视传播中,了解受众心理需求,及时调整新闻传播策略,对促进新闻传播具有积极意义。
一、追求客观事实――求真心理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
当真相和谎言并列时,受众更容易倾向于真相,除非是受防御机制的影响,如《黑客帝国》中就对真相作用于人进行了很好地探讨。
从受众角度来看,受众并不是被动地接受来自媒介所传播的所有新闻,而是一个活跃的社会群体,在他们的内部不停地进行着信息的传递、讨论和劝说活动,通过这些活动,媒介所传达的信息得到扩散、分析、解释、理解和反应。
换言之,当受众通过媒介接收到相关信息后,受众会根据自己的知识、经验来对信息的真实性做出判断,而这个判断的标准就是就是客观规律。
也正因此,真实的定义才是指追求事物发展的真理所在和寻找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
任何人面对媒介所传递的信息,都会做出相应的判断,从而做出相应反应。
1。
第九讲:新闻受众的心理选择

三、心理选择的生理机制
1、内部感觉器官中的运动觉、平衡觉、机体 觉接收处理信息方式。 2、味觉、嗅觉的和一部分皮肤接收处理信息 的方式。 3、视觉、听觉和由盲文引起的皮肤觉接收处 理信息的方式。 与前两种方式比,这不是由物质直接刺激而 是由物质的信号刺激引起的。
总结:在人的内部和外部众多感觉器官中, 只视觉器官、听觉器官和部分肤觉器官才是 真正承担了接收从人体外传播送来的信息的 职能的。因为,只有视觉、听觉和部分肤觉 不是由物质直接刺激而是由表征或指代事物 的符号刺激所产生的,只有视觉、听觉和部 分肤觉的产生过程需要对传播信息进行编码 和译码。
总结:席文举《华西都市报发展思路》报纸策划艺术
“都市报之父”席文举说:“市民是读者对象, : 市民是读者对象, 生活是报道内容。 生活是报道内容。” 认为“发生在街头巷尾、被广 大市民关心的日常事件,构成市民生活的组件,按 照时序把这些组件搬到版面上,再现都市的生生息 息,是市民新闻的深邃内涵”。我们大可以这样说, 都市报的新闻报道是着眼于广大市民的兴趣所在, 一切为满足市民需要而服务,具有很大的贴近性。 广大市民最关心的是什么呢?广大市民最关心的就 是他们自己的生活。伴以读者为中心的的读者定位 以及语言通俗化的语言定位,正是都市报的这种 “贴近性”成为都市报“成大气候”的制胜法宝。
四、心理选择的致效参与权
1、参与权:新闻传播信息的目的就在于进入 受传者的心理系统。 2、致效:新闻传播的有效性,是对泛滥成灾 的形式主义传播的一记警钟。
3、
4、经典案例:《华西都市报》 ①“突出实用性,变以指导性为主为以实用性为 主。” ②“经济报道,变从生产者的角度出发为从消 费者的角度出发,变计划经济报道为市场经 济报道。” ③“变‘党报的补充’、’茶余饭后‘等传统 晚报观念,为满足市民对政治、经济、文化、 社会等各方面的信息的需要。”
新闻受众心理概述2008三

(一)概念 因新闻媒介本身及其所传播的新闻信息和 由之而引发的其他刺激直接或间接的在新闻受 众头脑中的主观能动的反映。 (二)本质 1、新闻受众心理本质上是一种社会心理。 2、媒介是人体的延伸。
二、新闻受众心理的特点和功能
(一)特点 1、新闻受众心理的随意性 2、新闻受众心理的交融性(继时性、同时性、交互性) 3、新闻受众心理的互动性 A受众心理互动及其特点 互动即是人与人之间的交互作用。受众心理互动体现传者 与受众、受众与受众之间 B互动种类 传者与受众之间的心理影响:传者对受众的影响(潜移默 化)、受众对传者的影响(受众对传者自下而上的借助反馈机 制或直接或间接施予的影响) 受众与受众之间的心理互动:是指在人际新闻的扩散中受 众与受众之间的心理上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 主要方式:直接与直接、直接与间接、间接与间接受众。
六、新闻受众的群体心理
概念 新闻受众群体即接收新闻媒介宣传的广大人民群众。 社会群体有假设群体、现实群体。自然群体、实验群体。 大、小群体。 新闻受众群体的心理特点 1、接收暗示心理 2、从众心理(新闻舆论和受众的从众心理、受众的从众 心理和人民群众的凝聚力) 3、逆反心理 涵义:当新闻报道同受众需要不相符合时产生的与传者意 图相对立的情绪体验或行为倾向。 主要表现:强化原有态度 作出逆向选择 贬损宣传者
五、新闻受众的需要、动机和兴 趣
新闻受众的需要 1、内涵 需要是有机体内部的一种不平衡状态,它反应某种客观的 需要和必要性,并成为个人活动的积极性的源泉。 2、新闻的特点和新闻受众需要 A新闻的党性和受众期待引导的心理 B新闻的真实与受众的求真心理 C新闻的时效性与受众的求快心理 D新闻的新鲜性与受众的求新心理 E新闻的接近性与受众的求近心理
新闻受众心理概述

(2)受众心理互动的种类
传者与受众之间的心理互动——潜移 默化与反馈 受众与受众之间的心理互动——人际 新闻的扩散
二)新闻受众心理的功能
中介作用——舆论力量转化为受众行 动的中介; 受众行为是受众心理外化的结果—— 新闻报道的意图依靠受众的认知结构为 中介实现受众的行为转化。
三、媒介差异和受众心理
(三)受众对媒介心理的整体认知
受众对不同媒介信息的认知遵循整体 性原则,即不同的媒介信息在受众头脑 中的最终映像是相似的,受众对它们的 认知是完整的。
(四)制约受众认知效果的各种变量
林赛、阿朗森三维图模型
林赛、阿朗森三维图模型
A维度:时间概念、时间方面的条件; 表示受众在接收某种信息以前、当中、 以后的心理状态; B维度:媒介信息影响的原因; C维度:受众在信息输入和行为输出 之间的六种加工阶段:观看、注意、理 解、接受、保持、行为。
(二)新闻受众心理的本质
新闻受众心理本质上是一种社会心理。
1、什么是社会心理
社会心理——人们对社会现象的普遍感受 和理解,是社会意识的一种形式。 表现于人们普遍的生活情绪、态度、言论 和习惯之中。 社会心理是自发的、零乱的,是对社会生 活的初级的多含直觉成份的反映。 人们的社会心理状况最终取决于社会生活 实际,直接形成于种种现实生活迹象对人们 的刺激和人们的理解与感受,社会心理促成 一定的社会风气。
2、新闻受众心理本质是社会心理
受众心理在新闻活动中产生; 新闻活动中存在人们之间的相互影响—— 传者与受众、受众之间; 受众心理带有很大的自发性、随意性和可 变性; 受众心理是受众对新闻信息以及在新闻活 动中他人影响的反映。
二、新闻受众心理的特点和功能
(一)新闻受众心理的特点
电视记者的新闻敏感性与受众心理分析

电视记者的新闻敏感性与受众心理分析随着新闻报道的时效性和传播形式的变化,电视记者的新闻敏感性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受众的心理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这也对电视记者的报道提出了新的挑战。
本文将从新闻敏感性和受众心理两个方面进行分析,探讨电视记者在新闻报道中应该如何应对。
一、电视记者的新闻敏感性1.1 新闻敏感性的定义新闻敏感性是指电视记者对新闻事件的敏锐度和洞察力。
一个敏感的记者可以迅速发现和抓住新闻事件的要点,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新闻报道,并且在报道中融入更多的信息和见解,使得新闻报道更具有价值和影响力。
有时候,一个新闻事件的敏感性甚至可以决定新闻报道的成败。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新闻事件以及新闻报道的速度和数量都在不断地增加,而且在社交媒体上,一条新闻的传播速度可以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
一个电视记者需要具备较强的新闻敏感性,才能在竞争激烈的场景下脱颖而出,赢得受众的关注和认可。
为了提高新闻敏感性,一个电视记者需要多方面进行努力。
要增加对新闻事件的关注度,包括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关注;要积极开拓信息渠道,关注各种新闻媒体和社交媒体的动态,以及不同领域专家的见解;要不断积累和提升个人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建立自己的新闻敏感性。
二、受众心理分析2.1 受众心理的定义受众心理是指受众在接收和理解新闻报道时所表现出的心理状态和情感体验。
不同的受众有着不同的心理需求和心理特点,因此电视记者需要根据不同受众的心理进行针对性的报道,以获得更好的效果。
在当今社会,受众心理呈现出多样化和复杂化的特点。
年龄、性别、职业、文化程度等因素都会对受众的心理产生影响,这也意味着电视记者在进行报道时要考虑到这些因素;受众对新闻事件的兴趣度和关注度也是不同的,因此一个好的报道需要考虑到受众的兴趣点和看点。
2.3 电视记者如何满足受众心理需求针对受众心理需求的不同,电视记者需要采取不同的策略。
可以通过多媒体、多角度的报道形式,以吸引更广泛的受众关注;可以通过深入调查和采访,提供更深入和全面的新闻报道,以满足受众对新闻事件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可以通过话题的选取和立意的精准,让新闻报道更贴近受众的生活和心理需求,增强受众的情感共鸣。
三、论新闻受众的心理特征及心理需求(精选5篇)

三、论新闻受众的心理特征及心理需求(精选5篇)第一篇:三、论新闻受众的心理特征及心理需求三、论新闻受众的心理特征及心理需求在新闻学里,新闻受众是新闻信息的接受者,是新闻产品的消费者,是新闻传播的反馈者。
可以说,新闻传播者进行的采、写、编、评的一切努力,都是为了使受众接受信息,并且能接受与信息相关的态度。
各方面研究证明,抓住受众心理是研究新闻传播效果的关键所在。
新闻受众心理的产生来自两个方面:受众原有的心理基础与新闻媒体传播信息的刺激。
传播媒介刺激是受众心理产生的诱导因素,是受众主体的需要。
人们的个性心理特征,往往是这种心理产生的基础,是有机体内部的一种不平衡状态,是人类行为的源泉之一。
人的需要是多种多样的,一般分为维持生命的生理需要和作为社会人的社会性需要。
社会性需要包括高级的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
新闻受众需要时一种精神需要,它是指受众对新闻信息需求的愿望。
为了搞好新闻工作,必须研究受众心理,才能密切同群众的联系,使新闻报道和宣传工作有的放矢。
一般来说,受众有以下心理需求:1、新奇心理2、得益心理3、求知心理4、接近心理5、对比心理6、逆反心理1、新奇心理所谓好奇,是指有机体遇到新异刺激物或环境事,所产生的朝向探究反射。
对新鲜事物的敏感、好奇心理,人皆有之。
凡是第一次出现的、罕见的、日常的或突然发生的、强烈变化的事物,人们容易感兴趣,产生好奇,从而悉心去观察和探究。
无论从心理学角度,还是从新闻学角度,第一次传播的新信息,给人印象深刻,所以新闻报道应尽量满足受众的这种好奇心理的需求,争取抢发“独家新闻”。
2、得益心理人们在生活、学习、工作中,需要了解周围事物的变动,掌握各种各样的信息,尤其对于与自己切身利益有关的事物及其信息更为关注,这便是由受众得益心理所决定的。
3、求知心理当代的受众,比以往任何时代,对新闻媒体的要求都有很大程度的提高,读报、听广播、看电视,不但要满足“新闻欲”,还要满足“知识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NYA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本科毕业论文论新闻受众的心理特点News of the psyc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the audience系(院)名称:文法学院专业班级:2008级广播电视编导学生姓名:胡妮妮学生学号:200808020043指导教师姓名:刘凌云指导教师职称:副教授2012 年 5 月毕业设计(论文)原创性声明和使用授权说明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承诺:所呈交的毕业设计(论文),是我个人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成果。
尽我所知,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不包含其他人或组织已经发表或公布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我为获得安阳工学院及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或学历而使用过的材料。
对本研究提供过帮助和做出过贡献的个人或集体,均已在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作者签名:日期:指导教师签名:日期:使用授权说明本人完全了解安阳工学院关于收集、保存、使用毕业设计(论文)的规定,即:按照学校要求提交毕业设计(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本;学校有权保存毕业设计(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并提供目录检索与阅览服务;学校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数字化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论文;在不以赢利为目的前提下,学校可以公布论文的部分或全部内容。
作者签名:日期:目录中文摘要、关键词 (1)英文摘要、关键词 (2)引言 (3)一、研究新闻受众心理特点的现实意义 (3)二、新闻受众心理的一般概念 (3)(一)新闻受众的定义 (3)(二)新闻受众心理的一般概念 (4)(三)新闻受众心理产生的原因 (4)三、新闻受众原有基础的心理 (5)(一)受众的动机 (5)(二)受众的需要 (5)(三)受众的兴趣 (6)(四)新闻受众原有的心理特点 (6)四、新闻媒介传播信息的刺激 (8)(一)媒介刺激作用下的新闻受众心理特点 (8)1、随意性 (9)2、交融性 (9)3、互动性 (9)4、差异性 (10)(二)媒介作用刺激下新闻受众群体特点 (10)1、接受暗示 (11)2、从众 (11)3、逆反 (11)(三)受众需要对新闻信息的影响 (12)1、求真心理 (12)2、求快心理 (12)结论 (14)致谢 (15)参考文献 (16)论新闻受众的心理特点摘要:在新闻媒体之间日趋激烈的抢夺新闻受众的争雄中,在深层次的新闻改革中,认真研究受众心理,真正把新闻受众作为新闻活动的起点和归宿,新闻受众的心理特点已经成为一个至关重要的研究课题。
本文从新闻受众心理特点产生的原因着手分析和研究新闻受众的心理特点,运用所学专业知识以及社会实践调查相结合的方式,对新闻受众的心理特点进行详细的分析。
关键词:新闻受众新闻受众心理动机群体心理媒介刺激News of the psyc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audienceAbstract:In the news media is becoming increasingly fierce between the audience and the news in the all-time records, in the deep reform of the news, seriously study the audience psychology, the real news audience as the starting point and the destination of the news. News of the audience psyc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has become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research subject. This paper, from the news audience the causes of the psyc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to analysis and research news audience's psychological characteristic, by using their professional knowledge and social practice the way of the combination of the investigation on the news of the audience a detailed analysis of the psyc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Key words:News audience ;News readers' psychology; motivation ; Group -psychology ; Media stimulation引言随着科技水平的提高,新闻传播信息的载体也愈加丰富,大量的信息使我们处于信息爆炸的时代,然而,信息爆炸只是一种表面现象,只是量的概念,真正有价值的信息却少得可怜。
我们经常听到这样的感慨“看了这么久的报纸,一条新闻都没看到”,这里所提到的新闻就是受众所定义的符合自己需求的信息。
可见,受众对新闻媒介传播的信息所作出的反应是新闻媒介所努力追求的目标,更是新闻价值的评判者。
受众在新闻传播的过程中有着很重要的地位,是新闻传播的终端检测者。
作为一位新闻人,最应该了解的应该是受众的需求、受众的心理。
为把新闻做得更好,了解受众的心理以及受众的心理特点很重要。
研究受众心理可以使新闻传播更符合客观规律,有利于推动和深化新闻改革;研究受众心理,可以使新闻传播更具有针对性,提高传播效率使党的方针政策更加深入人心;研究受众心理有助于促进社会协调发展;通过深入细致地研究受众心理,揭示实现新闻传播效果的深层理论规律。
一、研究新闻受众心理特点的现实意义研究新闻受众心理特点可以使新闻传播更符合规律,有利于推动和深化新闻改革。
事物发展都具有一定的的规律性,新闻媒介的传播过程中也具有一定的规律,掌握新闻受众的心理特点,能够更深入的了解受众的需求,有利于新闻工作者新闻传播活动的更好的进行。
研究受众心理特点可以使新闻传播更有针对性,提升新闻质量,提高传播效率,使党的方针政策更加深入人心。
研究受众心理特点有助于促进新闻事业的协调发展。
新闻媒介的传播以一种双向的互动模式进行信息的传播,受众是媒介传播活动中的重要角色,只有深入了解受众的心理特点,才能确保新闻传播的良好进行,才能更好更协调的发展新闻事业。
二、新闻受众心理的一般概念(一)新闻受众的定义1948年,在《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与功能》一文中,美国政治学家和传播学家拉斯韦尔提出了著名的“五W”模式:谁说了什么通过什么渠道对谁取得了什么效果?“说了什么”就是所谓的新闻了。
新闻是对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
新闻是新近事实变动的信息。
“对谁”是我们所说的新闻受众。
新闻受众是个集合概念,是指大众传播信息的接受者、传播对象,或者读者、听众、观众、网民等。
新闻传播的受众,是新闻信息流程的终端。
他们是新闻信息的的接受者,是媒介产品的消费者,也是对信息、讯息、媒介以至传播者的最终检验者。
受众是新闻传播活动中的又一个活跃因素,是新闻传受活动中积极主动的参加者,是不可忽视的反馈信源。
(二)新闻受众心理的一般概念新闻传播活动是一项特殊的信息传播活动,它除了要遵循真实、客观、公正、全面、迅速的原则之外还必须充分尊重和体现受众的意愿和心理,以期达到有效的传播。
新闻受众心理是指:因新闻媒介本身及其所传播的新闻信息和由之引发的其它刺激直接或间接的在新闻受众头脑中的主观能动的反映。
(三)新闻受众心理产生的原因新闻受众心理的产生来自于两个方面,新闻受众原有的心理基础和新闻媒介传播信息的刺激。
新闻受众的原有心理源自新闻受众对新闻事物的需要、动机以及兴趣。
受众的需要是一种精神需要,它是受众对新闻信息的需求愿望。
一个新闻工作者最害怕、最危险的事是脱离大多数受众,不了解受众的需要和兴趣。
需要是个体和社会的客观需求在人脑中的反应,是个人的心理活动与行为的基本动力,是一种心理状态。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的心理层阶理论把人的需要分为三个大的层次:1、基本需求:生理需求(饥、温、睡眠、性等),安全需求(安全感与避开危险);2、心理需求:爱与归属需求(爱、认同等),尊重需求(受尊重、赞扬),认识需求(求知需求),美的需求;3、自我实现的需求:自我实现需求,超越需求。
新闻受众的需要,是一种精神上的心理需要,它是受众对新闻信息的需求愿望。
是受众为了自己的某种需要,引起和维持个体接收新闻的活动,并使这一活动达到某一目标的内部动力。
新闻媒介传播信息活动不是一项单项的传播,而是双向的、互动的模式。
受众是媒介传播信息的接受者,但他却不是被动的接受者。
在媒介传播信息活动的过程中,受众也受到了媒介的刺激并作出相应的反应。
在这个受众反应的过程中受众的心理也就相应产生了。
因此,受众心理的产生是来自受众自身和媒介作用两个方面的。
三、新闻受众原有基础的心理(一)受众的动机新闻受众的接收动机是指受众为了自己的某种需要,引起和维持个体接收新闻的活动,并使这一活动达到某一目标的内部动力。
新闻传播媒介能否得到受众的青睐,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受众需求的了解。
受众使用新闻媒介、接收新闻信息,总是出于一定的动机,有着一定的目的,为了满足自己的某一方面的兴趣和需要。
有些兴趣和需要可能只是某些受众个体所特有的,而有些基本动机则是一些受众群体所共有的。
受众作为有着独立思维的个体形成,面对新闻媒介所提供的林林总总的信息时,并不总是茫然,他(她)们是有一定动机指向的。
例如,因为希望知道天气情况而收听天气预报,因为希望获取与自己相关的事物情况而获取新闻,这都属于受众的动机。
(二)受众的需要需要是人脑对生理需求和社会需求的反映——即人得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两个方面。
它既是一种主观状态,也是一种客观需求的反应。
人为了求得个体和社会的生存和发展,必须要求一定的事物反映。
例如,食物,衣服,睡眠、劳动、交往等等。
这些需求反映在个体头脑中,就形成了他的需要,需要被认为是个体的一种内部状态,或者说是一种倾向,它反映个体对内在环境和外部生活条件的较为稳定的要求。
受众作为一种特殊的人群也有着它特有的需求。
新闻受众的兴趣是指受众对新闻媒介所传递的新闻内容及其表现形式的选择性倾向,它是受众接收、认知、理解新闻信息的一种社会性动机。
受众需求通常分为三类:信息需求,社会化需求和调剂生活的需求。
信息需求是受众的最基本的需求,人类的很多共同活动和交换活动都是在信息交换的基础上才得以进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