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需水预测
水资源供需分析3

新加坡人均生活用水量变化趋势图
165 165 165 165 165 162 160
20022004ຫໍສະໝຸດ 东京近年人均用水情况变化示意图
包括考虑需水量要求这一因素
影响可供水量的因素
1. 水资源条件 水资源条件:来水条件对可供水量的影响较大,不同年 份的来水变化以及年内来水随季节的变化,以及对保证 率的要求,都直接影响到可供水量的大小。 2. 用水条件 用水条件:由于用水条件不同,算出的可供水量也可能 不同。此外,由于流域水资源利用是相互影响的,往往 一个地区的用水情况也会影响其他地区的可供水量。 3. 水质条件 水质条件:供水的水质必须要达到一定的使用标准,水 源地的水质状况会直接影响到可供水量的大小。 4. 工程条件 工程条件:工程条件决定了供水能力的大小,也就影响 到可供水量的多少。另外,不同的工程调度运行方式和 不同时期供水设施的变更扩建等,均能导致可供水量的 变化。
系统分析与综合开发利用
协调发展 实施的可行性 删改简略
总 则
三 水 资 源 规 划 的 工 作 流 程 图
水资源调查评价
水资源配置的
开发利用情况调查评价
节约用水
可能方案
水资源保护
需水量预测
抑制需求方案
保护生态环境方案
供水量预测
增加供水方案
用水需求
控制目标
可供水量
水资源承载能力
水资源合理配置
水量 水质
人均综合新水量(m3/人·年)
350 300 250 200 150 100 50 0 1997 1998 1999 2000 年份 2001 2002 2003
水资源规划与管理1-7章

第二节 水资源管理的基本内容
三.水资源管理的原则
1.坚持依法治水 2.坚持水资源国有的原则 3.坚持局部服从整体的原则 4.坚持市场经济原则
第二节 水资源管理的基本内容
四.水资源管理的准则
1.综合效率 2.技术效率 3.实施的可靠性 4.可持续发展
第三节 水资源规划与管理的联系及工作流程
一.水资源规划与管理的联系及区别
第三节 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
1、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定义
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是一种行政管理制度 ,它是指根据区域水资源潜力,按照水资源利用 的底限,制定水资源开发、利用、排放标准,并 用最严格的行政行为进行管理的制度。
第三节 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
2、主要内容
三条红线: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红线;用水效率控制红 线;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红线。 四项制度:用水总量控制制度;用水效率控制制度;水 功能区限制纳污制度;水资源管理责任和考核制度。
第二节 水资源数量评价
2、降水量计算
(2) 流域或区域面上的平均降水量计算方法有:
a.算术平均法:此法简单,但当降水量随地形变化 较大时,精度较差;只有当地形起伏不大,且降水 量观测站分布较均匀时,计算效果较好。
第二节 水资源数量评价
2、降水量计算
(2) 流域或区域面上的平均降水量计算方法有: b.等值线法:一般来说,等值线法是计算流域(或 区域)平均降水量的较完善方法,因为它考虑了地 形变化对降水的影响。因此,当地形变化较大,区 域内有足够数量的降水量观测站,又能够根据水资 料结合地形变化绘制出降水量等值线图时,采用等 值线方法是比较理想的。 c.泰森多边形法:当流域内待选的降水量观测站比 较少,绘制降水量等值线又比较困难时,可以选用 本方法。
第四章 基坑排水

第四章基坑排水基坑排水工作,在施工组织中是一项很重要的工作,但是,它往往容易被人忽视,不少工程在组织基坑排水工作时,由于对围堰和基础的防渗处理考虑不周,不仅使排水费用显著增加,而且造成基坑淹没,延误工期。
基坑排水工作,按排水时间及性质分,有基坑开挖前的初期排水和基坑开挖建筑物施工过程中的经常性排水。
按排水方法分,有明式排水和人工降低地下水位两种。
第一节初期排水一、排水量的估算初期排水主要包括基坑积水、围堰与基坑渗水、降水等。
因为初期排水是在截流戗堤合龙闭气后立即进行的,通常是在枯水期,降雨很少,所以一般不考虑降水。
但现行规范规定,可按抽水时段内的多年日平均降水量计算。
除了积水、渗水和降水外,有时还需考虑填方和基础中的饱和水。
1 .积水的排除积水的排除流量可按下式计算Q1=V / T ( 4—l )式中Q1——积水排除的流量;v——基坑积水体积;T——初期排水时间。
基坑积水体积可按基坑水面积和积水水深计算,这是比较容易的。
但是排水时间T 的确定就比较复杂,主要受基坑水位下降速度的限制。
基坑水位的允许下降速度视围堰种类、地基特性和基坑内水深而定。
水位下降太快,围堰或基坑边坡中动水压力变化过大,容易引起坍坡;下降太慢,则影响基坑开挖时间。
一般认为,土围堰基坑水位下降速度应限制在 ,0.5~0.7m/d ;木笼及板桩围堰等应小于1.0~1.5m/d 。
在进行初期排水设计时,因许多资料欠缺,所以,现行规范规定,对大型基坑T 值一般可采用5~7d,中型基坑不超过3~5d 。
但又指出,在具体确定基坑水位下降速度时,应考虑对不同堰型的影响。
2 .渗水的排除渗透流量可按有关公式计算,但是,由于此时还缺乏必要的资料,初期排水时的渗流量估算往往很难符合实际。
通常不单独估算渗流量Qs, ,而将其与积水排除流量合并在一起,依靠经验估算初期排水总流量QQ=Q1+Qs=ηV/T ( 4—2 )式中:η为经验系数,主要与围堰种类、防渗措施、地基情况、排水时间等因素有关。
第四章地表水预测

2. 河流的混合稀释模型
背景段 河水Q(m3/s),污染 物浓度为C1(mg/L) 混合系数a , 稀释比n 定义 混合段 均匀混合段
污染物浓度为C2 (mg/L) 废水流量为 q(m3/s)
混合过程段的污染物浓度 Ci 及混合段总长度 L
C Q + C 2 q C1 aQ + C 2 q Ci = 1 i = Qi + q aQ + q
y 2u C= exp − 4D x uh 4πD y x / u y Q
式中 Q 是连续点源的源强 (g/s),结果 C 的单位为 , (g/m3= mg/L)。 。
考虑河岸反射时移流扩散方程的解
y 2u Q exp − C ( x, y) = 4D x uh 4πDy x / u y
河宽为 B,只计河岸一次反射时的二维静态河流岸边排 放连续点源水质模型的解为
y 2u − (2 B − y ) 2 u + exp C ( x, y ) = exp − 4D y x 4D y x uh 4πD y x / u 2Q
第四章、水环境质量评价和影响预测
水体与水体污染 河流水质模型 湖泊水库模型与评价 地面水环境影响评价
一、水体与水体污染
1 水体和水体污染
按水体所处的位置可把它分为三类:地面水水体、地 下水水体、海洋。这三种水体中的水可以相互转化, 它通过水在自然界的大循环和小循环实现。三种水体 是水在自然界的大循环中的三个环节。 水体污染恶化过程和水体自净过程是同时产生和存在 的。但在某一水体的部分区域或一定的时间内,这两 种过程总有一种过程是相对主要的过程。它决定着水 体污染的总特征。这两种过程的主次地位在一定的条 件下可相互转化。
《水资源评价与管理》教学大纲

《水资源利用》教学大纲一、课程编号:0102024二、课程名称:水资源利用(Water Resources Utilization)三、学分、学时:1.5学分; 24学时。
四、教学对象: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本科生五、开课单位:水资源环境学院六、先修课程:工程水文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资源经济学七、课程性质、作用、教学目标:本课程是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的一门专业选修课。
主要讲解水资源评价与管理的基本理论与方法。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掌握从事水资源开发、评价、管理、供需分析和优化配置等方面工作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
八、教学内容基本要求:教学内容:第一章绪论第一节水资源概念与分类第二节水资源内涵与类型第三节水资源的自然属性第四节水资源的社会属性第五节水资源管理第二章水资源综合评价第一节地表水资源评价第二节地下水资源评价第三节特种水资源评价第四节水资源综合评价方法第五节水资源评价信息系统第六节案例分析第三章水资源需求预测第一节需水概念及分类第二节生活需水第三节工业需水第四节农业需水第五节生态需水第六节综合需水分析与计算第七节案例分析第四章水资源供需分析及合理配置第一节供需分析概念及类型第二节单项工程可供水量计算方法第三节水利系统可供水量计算方法第四节区域水资源供需平衡计算方法第五节区域水资源合理配置第六节案例分析第五章水资源系统规划第一节灌溉系统规划第二节供水系统规划第三节水能利用规划第四节航运规划与运用第五节水资源综合规划第六节案例分析第六章水资源系统运行管理第一节灌溉系统运行第二节供水系统运行第三节水能系统运行第四节航运系统运行第五节水资源系统综合运行第六节案例分析第七章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第一节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及其在水资源领域的意义第二节水资源系统承载能力分析与计算第三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方法与指标体系第四节水资源一体化管理第五节案例分析基本要求:(1)了解水资源内涵、特点与分类。
(2)熟练掌握地表、土壤、地下水资源水量、水质评价内容、指标、模型与方法;(3)了解特种水资源的评价内容与方法。
水资源供需分析(ppt 99页)

可 供
水 Qt
量
不同计算模式示意图
模式2: V调节=200 模式3: V调节=100
库容有限时供水过程示意
河海大学水文及水资源学院 城市水资源利用与管理
4.2 水利工程可供水量计算
中型水库
库容系数β
水量利用系数法: 利用α~β关系进行推求
小型水库
复蓄指数法:水库、塘坝年可供 水量与有效库容之比值。
河海大学水文及水资源学院 城市水资源利用与管理
4.2 水利工程可供水量计算
方法3:均衡受益原则,考虑用户重要性 Y1=120
min1D1D 1Q122D2D 2Q22
1D1D 1Q1 2
D2Q2 D2
Q1 Y区=60
D1=100 用户1
β=20 %
河海大学水文及水资源学院 城市水资源利用与管理
4.2 水利工程可供水量计算
引水工程
●引水工程:指从河道或其它地表水体能够自流取水的水利工程 ●可供水量:许可的引水量必须从年最大引水量中减去用户不用 水量,剩余部分才是引水工程可以供给的水量 ●供水能力:工程措施充分发挥作用时可提供的水量
河海大学水文及水资源学院 城市水资源利用与管理
W供 nV
利用 β~α关系曲线 ( 某省实际资料计算分
河海大学水文及水资源学院 城市水资源利用与管理
4.3 区域可供水量计算
系统概化
用户概化 水源划分 工程安排 系统网络图
基于模拟的可供水量计算
基于优化的可供水量计算
河海大学水文及水资源学院 城市水资源利用与管理
4.3 区域可供水量计算
W可供 npAW
W可供—某一水平年某一来水频率引水工程的可供水量;np —某一来水频率引水 的供水系数; A—引水工程的灌溉面积;W—某一来水频率毛灌溉定额
《水资源学教程》思考题

百度文库专用百度文库专用《水资源学教程》思考题使用教材:《水资源学教程》(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左其亭、窦明、马军霞合编,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8年2月出版第一章水资源学概论[1]根据水资源的特点,分析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意义。
[2]在介绍水资源特点时,既说水资源是可再生的,又说水资源是有限的,二者是否矛盾?你是如何理解的?[3]讨论水资源学的概念与学科体系。
[4]分析水资源学与水文学之间的关系。
第二章水资源概况[5]从中国水资源时间和空间分布不均匀性,分析由于自然原因给人们用水带来的困难,并论证采取跨流域(或区域)调水、兴建水库的必要性。
[6]人类主要面临哪些水问题?你是如何看待这些问题的?第三章水资源形成及转化关系[7]叙述水循环的机理与特点。
从水循环过程来分析水资源特点。
[8]以一个你比较熟悉的地区为例,分析社会水循环与自然水循环的关系。
[9]简述人类活动、气候变化对水资源的影响,以及为了避免这些影响应采取的措施。
第四章水资源利用[10]分析各用水部门间可能出现的矛盾,论述我们应该如何协调或解决这些矛盾?[11]分析生态用水的重要性,论述如何保证生态用水?[12]从我国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来分析,该如何做好水资源工作?第五章水资源学的基本理论[13]以某一区域或流域为例,搜索相关资料,建立该区域或流域的水量平衡方程。
[14]简述一个闭合流域的水资源转化模型。
[15]污染物在水体中的物理化学过程有哪些?试简要说明。
[16]选择一个小河流,搜索相关资料,计算该河流的水环境容量。
[17]简要介绍水资源价值的内涵。
[18]水资源价值流是由什么来决定的?结合某地区实际情况,展开讨论。
[19]简述水资源优化配置概念、模型及应用。
[20]综述基于“社会净福利函数”和基于“发展综合指标测度”的可持续发展量化方法。
[21]阐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优化模型建立方法和应用。
第六章水资源评价[22]简述水资源评价的内容。
矿井水害预测预报制度范文(3篇)

矿井水害预测预报制度范文第一章总则第1条水害预测预报是煤矿生产建设中不可或缺的基础工作,也是提高地测防治水保障能力的重要手段。
为了进一步加强矿井防治水工作,充分发挥地质“尖兵”作用,超前、准确地为矿井安全生产提供地质和水文地质资料,结合矿井生产实际,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章职责划分第2条地质部门职责1、负责水害预测预报日常管理工作,制定落实《水害预测预报管理办法》。
2、编制矿井年度、季度、月度、每周《水害预测预报》及临时预报,并跟踪验证分析和总结。
3、负责《水害预测预报》的审批及向集团公司上报(传)工作。
4、负责督促施工队组按照水害预测预报或临时地质预报编制作业规程或施工安全技术措施。
5、负责施工队组超前探放水、地质钻探、物探等指令性工作任务的安排及报工工作。
第3条调度指挥中心职责1、负责井下开掘及回采过程中出现地质条件变化时信息的传递。
2、负责地质构造、探放水、物探施工的有关协调工作。
第4条通防事业部职责负责提供各采掘开头面实测瓦斯和二氧化碳涌出量数据、分析预测结果,用来作为水文地质预测预报资料。
第5条施工单位职责1、根据水害预测预报编制作业规程或施工安全技术措施。
2、根据职能部门的指令安排,负责(配合)本单位作业头面超前探放水、地质构造的钻探施工。
3、负责在掘进或回采过程中水文发生异常时,及时向矿调度和地质部门汇报。
第三章预测预报的主要依据第6条水害预测预报的依据1、根据《地质报告》中已经查明的地质构造包括断层、陷落柱、冲刷带、褶曲、薄煤区,查明的水文地质情况等进行预测预报。
2、根据现有三维地震勘探查明的地质构造,主要是落差≥3m的断层、直径≥25m的陷落柱、褶曲、冲刷带、薄煤区和积水区等进行预测预报。
3、根据巷道在掘进、回采过程中实际揭露水文地质情况,利用地质构造和水文地质的规律,对相邻巷道或工作面进行预测预报。
4、利用现有的物探设备,如坑透仪、直流电法仪在井下巷道进行超前物探,结合井田地质构造发育规律对富水等物探异常区进行预测预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㈢生活需水量预测
彭州市镇以上的城镇及镇级以上厂矿企业、一部分农村人口均用上了清洁卫生的自来水,在广大的农村中,一般农村人口饮用井水,只有高山区、丘陵区的部分农村人口才饮用山沟水。1995年前有较大部分丘陵山区缺乏水资源,农村人畜饮水都是一个难题,成都市政府提出一定要解决山区人畜饮水困难地方的水源,并把此项工作列入政府的目标管理,因此,在2000年前后全市基本解决了人畜饮水问题。
5.11
3.91
0.29
0.15
0.18
0.16
0.10
0.17
7.50
0.15
5.29
0.16
4.01
0.17
合计
43.37
40.40
38.30
10.00
6.37
6.00
7.11
3.20
8.12
53.37
6.37
46.4
7.11
41.5
8.12
2、工业产值及火电年发电量预测
彭州市的发展将成为新的工业城市,在未来的2010年、2020年的发展中,石化、医药、建材及其它工业将快速发展,根据彭州市提供的预测数据,预计2010年、2020年工业增加值将分别达到52.5亿元和108.6亿元。将大力发展天彭城区、湔江灌区的隆丰石化基地和人民渠灌区的蒙阳物流中心,带动全市的经济大发展。工业的大力发展,需水量将会逐步增加,为合理利用水资源,应对现有的工业进行节水改造,对新增工业要严格控制需水量,建厂时做到科技含量高,节水能力强,低耗水的企业。各分区工业增加值详见表4-5。
年产80万吨乙烯工程即将在彭州市落户,今后十多年里经济发展将突飞猛进,城市化进程将大大加快,居民生活用水增加很快,到2020年以后生活用水增加速度将会放慢。
二、生产需水预测
㈠预测方法
生产需水是指有经济产出的各类生产活动所需的水量,包括农业、工业、建筑业和第三产业。
1、农业
农业需水包括农田灌溉和林牧渔业需水。彭州市农业需水量受降水影响,本报告按平水年农业需水量考虑。
4.80
3.50
土溪河区
1.78
1.75
1.70
1.69
1.38
1.19
1.70
0.64
2.00
3.47
1.38
2.94
1.70
2.34
2.00
人民渠灌区
22.57
21.87
21.37
1.91
0.66
0.81
0.80
0.70
0.85
24.47
0.66
22.68
0.80
22.07
0.85
天彭城区
7.21
150.0
人民渠灌区
291.9
145.7
287.8
144.6
281.6
140.1
天彭城区
291.9
145.7
287.8
144.6
281.6
140.1
彭州市各分区P=75%不同水平年有效降水预测表
表4-7单位:mm
分区
2003年
2010年
2020年
水田
旱地
水田
旱地
水田
旱地
通济区
344.9
177.3
341.3
农业灌溉面积以现状耕地面积和农田灌溉发展规划为基本依据,农田灌溉用水指标参照《四川省用水定额》(试行)结合彭州市实际预测。根据本地区渠系水及灌溉水利用系数,分别制定出不同保证率下(P=50%、P=75%、P=95%)的农田灌溉需水量,林渔业需水量包括经济林、水果林浇灌及渔塘补水,根据现状结合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根据资料分析预测,彭州市各分区的年降水量较为丰富,特别是通济区的年降水量更为丰富,但年中的所有降水量并不能被作物全部利用,经各种典型年降水资料分析,分别计算出不同保证率不同水平年的水田、旱地有效降水量,详见表4-6至4-8。
彭州市各分区P=50%不同水平年有效降水预测表
表4-6单位:mm
分区
2003年
彭州市各分区不同水平年人口、牲畜发展预测表
表4-2
分 区
总人口(万人)
其中城镇人口(万人)
牲畜(万头)
2003年
2010年
2020年
2003年
2010年
2020年
2003年
2010年
2020年
通济区
8.4433
7.63
6.46
1.1963
3.45
3.825
5.631
5.93
6.26
湔江灌区
11.1779
据调查彭州市2003年(现状年)城市居民日用水量为157升/人·日,城镇居民日用水量为140升/人·日,农村人口日用水量平均为60升/人·日,根据《四川省用水定额》(试行)结合彭州市2003年(现状年)的实际情况制定出彭州市各分区2010年、2020年城市、城镇、农村人口及牲畜生活用水定额见表4-3。
表4-3单位:升/日·人,头
水平年
通济区
湔江灌区
湔江丘陵区
土溪河区
人民渠灌区
天彭城区
城镇
农村
牲畜
城镇
农村
牲畜
城镇
农村
牲畜
城镇
农村
牲畜
城镇
农村
牲畜
城镇
农村
牲畜
2003年
150
60
25
155
60
25
150
60
25
150
55
25
155
60
25
160
70
25
2010年
200
95
27
200
100
27
200
100
4.35
5.205
20.370
20.41
20.66
天彭城区
17.7120
28.11
40.00
9.2972
20.00
32.00
4.785
4.79
4.80
全 市
8170
80.50
83.50
13.4024
32.20
46.80
47.625
48.53
49.84
彭州市各分区各水平年城镇、农村及牲畜生活用水计算定额
27
195
90
27
200
100
27
205
110
27
2020年
240
110
30
250
120
30
240
120
30
240
110
30
250
120
30
260
130
30
根据各分区人口预测及城镇、农村和牲畜生活用水定额计算出各规划水平年的生活需水量,见附表4.1~4.9。
2003年全市生活用水总量为2638.6万m3,2010年为4636.5万m3,比2003年增加1997.9万m3,2020年为6524.2万m3,比2010年增加7887.7万m3。
0.61
14.75
27.76
0.35
1.05
5.49
湔江丘陵区
0.30
1.08
1.99
0.25
1.74
3.23
17992
25000
30000
土溪河区
0.13
0.83
1.37
0.11
0.93
2.91
人民渠灌区
0.78
2.62
3.96
0.46
2.92
5.81
天彭城区
4.19
12.50
16.45
2.10
11.77
㈠预测方法
生活需水预测分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两大类,再加牲畜用水,采用人畜日用水量的方法进行预测。根据彭州市各城镇供水统计成果,参照《四川省用水定额》(试行),确立城乡居民生活用水定额。在城乡人口预测的基础上进行用水人口生活需水量预测。
㈡人口及城市化发展预测
2003年彭州市的总人口77.817口万人,城镇人口13.4024万人,占总人口的17.22%。根据彭州市的总体规划,以及计生委提出的人口发展趋势预测,2010年人口为80.5万人,2020年人口为83.5万人。随着社会的发展,城市化进程将大大加快,城镇人口的比例逐年加大,预计2010年城镇人口将达到32.2万人,占总人口的40.0%;2020年城镇人口达到46.8万人,占总人口的56%。各分区人口见表4-2。
2003年全市水利工程有效灌溉面积占耕地面积的81.4%。随着水利化进程的发展,山区、丘陵区的旱地逐步实施微型水利工程进行灌溉,有效灌溉面积占耕地面积的比重将逐步加大,预计2010年有效灌溉面积为40.4万亩,占耕地面积的87.1%,2020年为38.3万亩,占耕地面积的92.3%。彭州市各分区不同水平年灌溉面积发展预测见表4-4。
0.80
1.10
4.30
0.81
2.66
1.00
1.40
1.10
湔江灌区
6.63
6.58
6.43
1.50
0.41
1.10
0.45
0.45
0.50
8.13
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