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渡金属离子颜色

合集下载

过渡金属离子颜色规律的探讨

过渡金属离子颜色规律的探讨

过渡金属离子颜色规律的探讨
过渡金属离子的颜色大多数是米色或淡黄色,少数变成深黄色,这是由于离子表面有一层稀薄的氧化物,即氧化物膜,使离子电子构型发生改变,使光谱具有特殊的发色特征。

轻质离子,如Mn2+、Co2+、Ni2+、
Cu2+、Zn2+等,电子配置较简单,一般其颜色偏淡,呈褐黄色或紫铜色。

重质离子如Fe3+、Cr3+等,其配置更复杂,所发出的光谱也复杂,从而使其颜色丰富,呈红紫色或青绿色。

此外,受到催化剂的影响,过渡金属离子的颜色也会发生变化。

因此,研究过渡金属离子的颜色规律具有重要意义。

过渡金属离子颜色

过渡金属离子颜色

22过渡金属离子颜色李蔚妮成慧明刘玥郑萃我们处在五彩缤纷的世界里绚丽的大自然往往让我们惊叹不已。

这一切的颜色的由来自然是由于各种化合物丰富多彩的颜色的组合。

而在有色化学物质家族中无机金属离子无疑是里面最大的一个旁支。

本文讨论几种有趣的使无机金属离子的化合物的颜色转变的方法。

一、物质显色机理处在低能级的电子吸收某个波段的光向高能级跃迁如果吸收的光波恰好在可见光区则物质显出吸收光颜色的互补色。

这就是化合物具有千千万万颜色的根本原因。

所以要改变物质颜色从根本上说是要改变某原子或离子的电子排布。

颜色是一种感觉是人眼对一定波长范围的光的感性辨识。

其本质是光更本质一点说是能量。

各色光对应的电磁波长单位nm 紫色400-430蓝色430-480青色480-500绿色500-560黄色560-590 橙色590-620红色620-760 物质之所以能够呈现出颜色是因为它们能够选择性地吸收并发射出某特定波长的电磁波当这种电磁波的波长处在一定范围中时就会显出相应的颜色。

组成物质的分子离子、原子中电子在一定的轨道范围内运动而这种运动并不是十分稳定的因为不同轨道的电子所具有的能量不同电子随时可能吸收能量从低能轨道进入高能轨道或是放出能量从高能轨道进入低能轨道这种电子跃迁中的能量变化以电磁波的形式表现出来其频率υ和两轨道能量差E1-E2ΔE的关系21EEhυ?? 即Ehυ?? hcEλ 其中h是普朗克常量6.63??10-34 J??s-1c为光速3.0??108 m??s-1. 而我们通常所谓的物质的颜色是指在自然光太阳光可看作是连续电磁波的照射下电子吸收某波长的光即吸收光子能量跃至高能轨道然后又迅速发射出某波长的光即光子携带其放出的能量回到低能轨道所产生的混合效应若物质吸收光能后所发射的光在可见光范围内此时物质的颜色就应该是物质吸收的入射光的补色与发射光的混合色。

若发射的光不在可见光范围内则物质的颜色就决定于物质吸收入射光的补色补色在自然光中去掉某一色光而产生的颜色称为反色。

元素周期表中的过渡金属元素

元素周期表中的过渡金属元素

元素周期表中的过渡金属元素元素周期表是化学家们用来分类和组织元素的一张表格。

其中,过渡金属元素是周期表中的一个重要类别。

它们具有独特的化学性质和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对元素周期表中的过渡金属元素进行介绍。

过渡金属元素是指周期表中的d区元素,它们位于主族元素之后,但又并不属于稀土元素。

过渡金属元素的共同特点是其原子的d轨道变化较为复杂,容易形成不同的氧化态。

它们具有良好的电子传导性和热传导性,因此在金属工业和电子工业中有着重要的地位。

在元素周期表中,过渡金属元素的原子序数(也称为核电荷数)从21到30、39到48、57到80和89到112。

这个范围内的元素包括钒(V)、铬(Cr)、锰(Mn)、铁(Fe)、钴(Co)、镍(Ni)、铜(Cu)、锌(Zn)等等。

这些元素在化学反应中表现出了各种各样的性质,使它们在工业和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首先,过渡金属元素具有良好的催化性能。

钯(Pd)和铂(Pt)是广泛应用于催化剂领域的元素。

它们的原子结构使它们能够吸附其他物质并参与化学反应,促进反应速度。

以钯为催化剂的氢化反应、以铂为催化剂的汽车尾气净化反应等都是重要的例子。

其次,过渡金属元素也在颜料和染料工业中得到了应用。

铬酸盐是一种常见的绿色颜料,它被广泛用于涂料、油墨和塑料等产品中。

铁离子的不同氧化态也导致了不同的颜色,比如二价的铁离子会使物质呈现出黄色。

此外,过渡金属元素还在电池和电子器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锂电池中的正极材料常常使用过渡金属氧化物,如锰酸锂(LiMn2O4)。

这些氧化物能够发生可逆的氧化还原反应,从而储存和释放电能。

钨(W)和铌(Nb)等过渡金属元素也常被用于制造电子器件和导线,因为它们具有较高的熔点和良好的导电性。

最后,过渡金属元素在生物体内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比如铁(Fe)是血红蛋白的组成部分,负责氧气的输送。

锌(Zn)是多种酶的辅助因子,参与体内的代谢过程。

总之,元素周期表中的过渡金属元素具有丰富的化学性质和广泛的应用价值。

浅析过渡金属离子在水溶液中的颜色

浅析过渡金属离子在水溶液中的颜色


m一
)


凡O
1 00
C
17井
r 3
o C
3
18 2
,
下 面我 们 分 别 计 算 两 种 离 子在水溶液 中 的颜 色 已 知 o C
d 轨 道为 么

3


d 3
f .
6
d 轨 道的电子未充 满 所 以 能发 生 d 一 d 跃 迁
=
,
其分 裂 能
=
g
1 00
X
18 2 10

X
I O3
·
=
1 82 0 0 e m
g
如绿光 与紫光混 合黄光 和 蓝 光混合 都 可 以 得 到 白光
, 。
的数值 如 下 f 值
按 一 定 比 例混合 后 能够 得到 白光 的那 两 种光就 称 为 互补 色 光 互 补 色 光 的 颜 色也就称 为 互补 色 各种互补 色光 的颜 色 如 下图
:

}
g
: 1 0 值 ( 单位 0
l x
0

5 96
) 范 围 相 当于可见 光 的波 l 0 x
,
当光 照 射 到 某 物 质 以 后 该 物 质 的分 子 吸 收 光子 的
, 。
可见 过 渡 金属 的水 合 离 子 呈 现 的颜 色 是 由于 收 了 一 定 波长 的可见 光 而 产 生的 显色 需 要
,
能量 而 发 生 能级 跃 迁 这种现 象 就 叫做光 的吸 收
科 学 论 坛
浅析 过 渡金 属 离 子 在 水溶液 中 的 颜 色
张 学云 天祝 一 中
: 摘 要 化 学 是 一 个 丰富 多彩 的 世界 它 与 我 们 的 生 活 息 息 相

化学教学:过渡金属元素

化学教学:过渡金属元素

配位化合物
6-3.2
配位化合物
配位化合物-混成轨域与几何形状
具有平面四边形及八面体形结构之错合物,有可 能具有几何异构物。
例如:二氯二氨铂,
具有顺式与反式两种异构物,如图:
例如:卤素离子、氰离子、硫氰离子 (SCN-)、 一氧化碳、氨和水等。
若配位子中有两个以上的原子具有孤对电子,可同时 和中心金属形成键结,则称为 多牙 配位子,
例如: 乙二胺( 化学式: H2N-CH2-CH2-NH2 ),
• 常以 en 表示, • 分子中两个氮原子皆具有一对孤对电子,可分别与中心金
6-3.1 常见过渡金属元素的性质
一.Fe
由鼓风炉炼铸而得的铁称为生铁,又称铸铁, 含有约2 ∼ 4.5%的碳,
质脆缺乏韧性及强度。 再经由一连串的热处理程序,可使其中的含碳
量减少,并使其结构重组,而形成所谓碳钢; 碳钢依其含碳量可分为:
低碳钢、中碳钢及高碳钢, 其机械性质不同,各有不同用途。如表: 炼铁产生的熔渣则可用来制造水泥。
动画:金属错合物
第二价称为配位数 (coordination number),
即中心金属与配位子间的键结数目。
例如:黄血盐 K4[Fe(CN)6], 中心为氧化数+2 的亚铁离子,其配位数为 6。
6-3.2
配位化合物
常见过渡金属离子的配位数
配位数多寡与中心金属的大小、电荷数与电子组 态有关,
一般最常见到之配位数为 6, 其次则为 4 配位和 2 配位。
为强调配位化合物中错离子的部分, 一般会以 [ ] 括号标记。
6-3.2
配位化合物
配位化合物的发现
配位化合物早在 1700 年代即被发现,但直至1890

元素周期表中的过渡金属特点与应用

元素周期表中的过渡金属特点与应用

元素周期表中的过渡金属特点与应用过渡金属是指位于d区的元素,它们在原子内外电子的排布上具有特殊性质,呈现出独特的化学性质和广泛的应用价值。

下面将从元素周期表的角度出发,详细介绍过渡金属的特点和应用。

一、元素周期表中的过渡金属特点过渡金属具有以下特点:1. 化合价多变性:过渡金属能够在化合物中以不同的化合价存在。

这一特点使得它们可以形成多种不同的化合物,从而拓展了它们的应用领域。

2. 原子尺寸和离子半径变化规律:过渡金属的原子尺寸和离子半径在周期表中呈现出规律性的变化。

随着元素周期数的增加,原子半径逐渐减小,而离子半径则呈现复杂的变化规律。

3. 异常磁性:过渡金属具有较强的磁性,其中铁、镍和钴是常见的磁性过渡金属。

这一特点使得它们在制造电磁设备、磁性材料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

4. 催化性能:过渡金属具有优良的催化性能,尤其是在工业生产过程中的应用广泛。

比如,钯金属催化剂常用于化学合成中的氢化反应和氧化反应。

5. 彩色离子:过渡金属的化合物往往呈现出丰富多彩的颜色。

这是由于过渡金属能够吸收和发射可见光范围内的电磁波,使物质呈现不同的颜色。

二、过渡金属的应用1. 催化剂应用:过渡金属常被用作催化剂,广泛应用于各个行业。

铂金属催化剂在汽车尾气净化中起到催化还原的作用,使有害气体转化为无害物质;钯金属催化剂在有机合成中能够加速氢化和氧化反应,提高反应速率。

2. 电池材料:过渡金属氧化物常被用作电池材料。

锰酸锂是一种常用的正极材料,在锂离子电池中具有高能量密度和长循环寿命的特点。

3. 金属合金:过渡金属是制备金属合金的重要成分。

例如,钢中加入适量的铬、钼等过渡金属可以提高钢的硬度和耐腐蚀性,使其具备更广泛的应用领域。

4. 光电器件:过渡金属氧化物和硫化物是光电器件的重要组成部分。

如氧化铟锡(ITO)透明导电薄膜广泛应用于显示器和太阳能电池等领域。

5. 颜料和染料:过渡金属化合物常被用作颜料和染料,给产品带来丰富的颜色。

锰水合配离子颜色

锰水合配离子颜色

锰水合配离子颜色
锰水合配离子颜色是什么呢?锰是一种过渡金属元素,它可以和水合物配位形成锰水合离子。

锰水合离子分为不同的配位数,其中最常见的是紫色的四水合锰离子(Mn(H2O)4^2+)和深绿色的六水合锰离
子(Mn(H2O)6^2+)。

这两种离子的颜色都是由于d轨道上的电子跃迁
所造成的。

四水合锰离子的紫色是由于它的d轨道上的电子跃迁从t2g能级到eg能级所产生的。

这个跃迁需要吸收波长在500nm左右的光,因
此四水合锰离子呈现出紫色。

而六水合锰离子的深绿色则是由于它的d轨道上的电子跃迁从a1g能级到eg能级所产生的。

这个跃迁需要
吸收波长在600nm左右的光,因此六水合锰离子呈现出深绿色。

除了配位数的不同,锰水合离子的颜色还可以受到其配体的影响。

例如,当四水合锰离子与氯离子配位形成四水合氯合锰离子
(MnCl(H2O)4^+)时,它的颜色会变成浅粉色。

这是因为氯离子会影响电子跃迁的能量差,使得它需要吸收波长在560nm左右的光才能发生跃迁,从而呈现出浅粉色。

因此,锰水合配离子的颜色可以提供重要的化学信息,有助于化学反应的研究和分析。

- 1 -。

过渡金属离子的络合反应与颜色变化

过渡金属离子的络合反应与颜色变化
过渡金属离子的络合 反应与颜色变化
汇报人:XX
目录
过渡金属离子的基本 性质
络合反应的原理
络合物的形成与颜色 变化
常见的过渡金属离子 及其颜色变化
颜色变化的实际应用
未来研究展望
过渡金属离子的基 本性质
电子构型:d电子组态 稳定性:随原子序数增加而增强 氧化态:可变范围较大,具有多种价态 配位数:常见的配位数为6
颜色变化的原因:由于 络合物中金属离子的电 子排布发生变化,导致 吸收光谱的变化,从而 引起颜色的变化
电子跃迁:络合物中电子在不 同能级间跃迁,吸收或释放能 量,导致颜色的变化
络合物的形成:过渡金属离子 与配体结合,形成稳定的络合 物
能级差:不同络合物的能级 差不同,导致颜色变化
配位数的变化:不同配位数 的络合物呈现不同的颜色
有广泛应用
中心原子分类:根据中心原 子的性质和价态进行分类
配位体分类:根据配位体的 性质和数量进行分类
配位数的不同:根据配位数的 不同,可以分为单齿配位和多
齿配位
反应机理的不同:根据络合反 应的反应机理,可以分为一步
络合和多步络合
络合反应的定义:指一种或几种配体与中心离子通过配位键结合形成络合物。
配位体与中心离子的配合
络合物的稳定性
络合物的空间构型
络合物的颜色变化
配位键的形成:络合物 中的金属离子通过与配 体形成共价键,形成稳 定的络合物结构
配位键的类型:根据配 位体的不同,可以分为 单齿配位和多齿配位, 其中多齿配位可以进一 步稳定络合物
配位键的作用:配位键 的形成使得金属离子在 络合物中呈现出特定的 空间构型,从而影响络 合物的颜色和稳定性
过渡金属离子络合反应可用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分离和纯化金属离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过渡金属离子颜色
李蔚妮 成慧明 刘 玥 郑 萃
我们处在五彩缤纷的世界里,绚丽的大自然往往让我们惊叹不已。

这一切的颜色的由来,自然是由于各种化合物丰富多彩的颜色的组合。

而在有色化学物质家族中,无机金属离子无疑是里面最大的一个旁支。

本文讨论几种有趣的使无机金属离子的化合物的颜色转变的方法。

一、物质显色机理
处在低能级的电子吸收某个波段的光向高能级跃迁,如果吸收的光波恰好在可见光区,则物质显出吸收光颜色的互补色。

这就是化合物具有千千万万颜色的根本原因。

所以要改变物质颜色,从根本上说是要改变某原子或离子的电子排布。

颜色是一种感觉,是人眼对一定波长范围的光的感性辨识。

其本质是光,更本质一点说是能量。

各色光对应的电磁波长(单位:nm ):
紫色:400-430,蓝色:430-480,青色:480-500,绿色:500-560,黄色:560-590 橙色:590-620,红色:620-760;
物质之所以能够呈现出颜色是因为它们能够选择性地吸收并发射出某特定波长的电磁波,当这种电磁波的波长处在一定范围中时就会显出相应的颜色。

组成物质的分子(离子、原子)中,电子在一定的轨道范围内运动,而这种运动并不是十分稳定的,因为不同轨道的电子所具有的能量不同,电子随时可能吸收能量从低能轨道进入高能轨道,或是放出能量从高能轨道进入低能轨道,这种电子跃迁中的能量变化以电磁波的形式表现出来,其频率(υ)和两轨道能量差(E 1-E 2=ΔE )的关系:
21=
E E h υ− 即:E h υ∆=
h c E λ⋅=∆ 其中,h 是普朗克常量:6.63・10-34 J ・s -1,c 为光速:3.0・108 m ・s -1.
而我们通常所谓的物质的颜色,是指在自然光(太阳光,可看作是连续电磁波)的照射下,电子吸收某波长的光(即吸收光子能量),跃至高能轨道,然后又迅速发射出某波长的光(即光子携带其放出的能量),回到低能轨道,所产生的混合效应:
若物质吸收光能后所发射的光在可见光范围内,此时物质的颜色,就应该是物质吸收的入射光的补色与发射光的混合色。

若发射的光不在可见光范围内,则物质的颜色就决定于物质吸收入射光的补色(补色:在自然光中,去掉某一色光而产生的颜色称为反色。

例如:黄的补色是蓝,橙的补色是青等。

);若此时物质吸收的入射光的补色不在可见光范围内,则显白色。

二、过渡金属离子成色原因
一般来说,未成对的电子相对于成对电子更容易吸收能量发生跃迁,因此我们遇到的大多数有色物质都是含有未成对电子的,如Fe 3+,Cu 2+等。

另一方面,由于有相当一部分物质的电子跃迁所产生的电磁波在可见光范围之外,因此往往表现为无色透明或是白色。

而我们注意到过渡金属离子具有丰富的颜色,因为它们正好同时符合上述两个条件:
含有未成对的电子
d电子轨道能级分裂后的轨道间能量差正好落在可见光能量范围之内
常见的过渡金属离子往往以配合物的形式存在,水合物、氨合物、氰合物等等。

它们在形成配合物的过程中常常伴随着d轨道能级分裂,这与配合物的构型、配体本身的性质有关。

d电子本来有五个能量相等的轨道:d xy d yz d zx d x2-y2 d z2。

其中前三个与坐标轴成45度夹角,d x2-y2在x-y平面上并与坐标轴方向一致,d z2成带环哑铃状,延z轴延伸。

这五种轨道在形成配合物的过程中会不同程度的受到配体的影响与限制。

例如:考虑配位数为6的八面体配位构型水合物,由于配体正好位于中心离子的三个坐标轴方向上,即与d x2-y2 d z2的延展方向相冲突,那么中心离子的这两个d轨道受到配体负电荷的斥力,能量升高明显;而另外3个d轨道方向与配体相错开,能量变化相对d x2-y2 d z2要小得多;于是中心离子的d轨道就能级分裂为两组:相对高能的d x2-y2d z2,和相对低能的d xy d yz d zx,而他们的能量差(约在1.99・10-19J和5.96・10-19J之间)能够部分落在可见光范围(5.5・10-19和3.0・10-19之间)内。

d电子很容易在这两组轨道间跃迁,而产生人眼能感觉到的色光。

三、过渡金属离子化合物颜色差异与改变
常见的过渡金属离子颜色产生差异的原因有以下几种:
1、金属原子种类不同
2、金属原子种类相同而价态不同
3、金属离子的配体不同
4、金属离子的配位方式不同
5、形成金属-金属键
本文重点讨论通过改变过渡金属离子的价态和配体的配位方式来改变金属离子的颜色。

1、改变金属离子价态
我们熟知一些水合离子的颜色会随价态改变而改变。

如Fe(H2O)62+为淡绿色,而Fe(H2O)63+为淡紫色。

同种元素在同一化合物中存在不同氧化态时,这种混合价态的化合物常呈现颜色,而且该化合物的颜色比相应的单一价态的化合物的颜色深。

在酸中向CuCl2(绿色)溶液加入铜屑加热可以获得无色的CuCl溶液,然而在反应过程中由于存在Cu(I)[CuCl3]中间体(如[Cl -Cu-Cl-CuCl2(H2O)]-)而使溶液一度出现棕褐色的现象。

此外,由AuCl(淡黄)和AuCl3(红)形成的Au[AuCl4](暗红),由反式Pt(NH3)2Br2(黄)和反式Pt(NH3)2Br4(橙)组成的[Pt(NH3)2Br3]2(黑),Fe3+(淡紫)和[Fe(CN)6]4—(黄色)组成的KFe[Fe(CN)6](蓝)等所形成的混合价化合物都有较深的颜色。

这种现象已经被一种叫“荷移跃迁”的理论所解释。

我们再来看复杂一些的情况(如图1):
图1
这是一个复杂的配合物,曾经被用来做分子开关。

当铜为二价时,填充在A的位置,为平面正方形配位,此时化合物呈现出蓝紫色。

当它被还原为一价的时候,会自动移至更适合它的B位置,为四面体配位。

此时化合物呈现出砖红色。

金属离子的价态的改变,造成了分子构型的改变,改变了分子共轭形态,从而改变了颜色。

2、改变金属离子的配位方式
在晶体中,常常可以看见由于晶型的改变而引起的晶体颜色的变化。

如在水溶液中新沉淀的Co(OH)2是一种蓝色无序的沉淀,放置或加热都可以使它变成具有水镁石[Mg(OH)2]结构的粉红色晶体。

在粉红色晶体中,Co原子被6个氢氧根离子包围。

蓝色变体比较无序,其结构尚未弄清楚,但是可以肯定,Co原子的配位形态已经发生了改变,从而使固体颜色发生的变化。

在晶体中还有一种比较奇怪的现象,称作晶体的不定比性和超结构,往往也引起奇怪的颜色的变化。

这也可以算是配位形态的变化。

如常见的NaCl晶体,它本身就有不定比性,即NaCl晶体中钠离子与氯离子的比并非严格地是一比一。

通常NaCl是缺氯的。

虽然缺得极少,但当把透明的NaCl晶体放在钠蒸气中加热时,微量钠进入间隙位置,晶体呈黄色,体积略有膨胀。

在加入钠以后,钠上的电子进入负离子空位而本身变为阳离子。

换言之,大多数钠离子对应于氯离子,而少数钠离子对应于一些带有电子的空位,这就形成了钠离子过剩型不定比化合物(如图2)。

在负离子空位上的电子与氯离子上的电子不同,无核电荷束缚,能吸收某波长的光而使晶体带色。

在NaCl中,晶体呈黄色。

而在KCl中,晶体呈深蓝色。

图2
在溶液中同样也有类似的情况。

虽然要使同一配体和同一价态的金属离子的配位形态改变,在溶液中并不易做到,但科学里一切都有可能发生。

有人发现了下面一个例子(如图3):
图3
这个例子很巧妙地只利用溶液酸碱度的改变,就达到了改变配位形态而改变颜色的目的。

在酸性较强的溶液中,离芳环近的一个胺基氢合而失去配位能力,Ni(II)呈现平面正方形配位,呈黄色。

增大溶液pH值,Ni(II)变为正八面体配位,颜色也相应变为蓝紫色。

下面一个例子给出了更精确的转变pH值(如图4)。

图4
这类似于上面的那个复杂的铜配合物,配体有两个空位,区别是这里位移的条件不是改变价态而是改变pH值。

在近中性的环境下,Ni(II)为八面体配位,呈现出灰紫色;随着pH 值的增大,酰胺基上的氢被夺走,整个酰胺基参与配位,NI(II)为四面体配位,呈现出亮黄色。

共轭形态的改变,引起了颜色的改变。

下面一例是综合两种条件的改变,即价态的变化和配位形态的变化,而引起的颜色的改变(如图5)。

三价铁在较碱性条件下为氧八面体配位,呈现出土黄色;用还原剂把铁还原至二价,同时增加酸度,则为氮八面体配位,呈现出红紫色。

图5
更多奇妙的转变颜色的方法还有待我们进一步的研究和探索。

参考文献:
(1)Acc.Chem.Res,34,2001
(2)黄佩丽,《无机元素化学实验现象剖析》,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7
(3)谢高阳、俞练民、刘本耀等,《无机化学丛书》第九卷1ed,科学出版社,1996 (4)钱逸泰,《结晶化学导论》2e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1999
(5)武汉大学、吉林大学等校编,《无机化学》3ed,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6)王玉湘、任引哲,《物质的颜色与结构》1ed,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