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合集下载

高职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新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与实践

高职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新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与实践

高职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新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探索与实践摘要:针对本地区汽车制造与零部件装配企业进行人才需求与专业建设方面调研,可为高职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建立更能满足岗位能力的实际需求。

本文阐述了行业调研分析结果,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依据及指导思想,明确了专业定位及专业培养目标,最后进行了职业岗位能力分析与课程体系建立,对高职汽车制造与装配专业提供参考。

关键词: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人才培养模式岗位能力分析课程体系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1(b)-0204-011 社会人才需要是制定培养方案的前提条件众所周知,汽车产业已经成为支撑和拉动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名副其实的支柱产业,其规模和发展速度日新月异,年产销率都呈20%以上的增长趋势。

在《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中,共6处提及“汽车”;从汽车产量的角度来讲,截至2011年2月,国家商务部和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均认为2010年的国内汽车市场规模在1500万辆左右,中国成为世界第一汽车生产和消费大国。

据中国汽车人才招聘网的最近统计显示,汽车及相关制造产业持续保持在每月发布3000个需求职位并一直在呈现上升趋势。

2 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依据及指导思想(1)制订依据:人才培养方案是保证人才培养目标实现的最基本的教学文件,是组织教学活动、开展教学检查和教学评估的基本准则和依据。

根据《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等文件精神,制订“以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方案指导原则。

(2)指导思想: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为途径,以职业标准为依据,以构建实践教学系统化体系为目的,制定培养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的培养方案。

(3)重视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在职业能力培养过程中,应始终坚持专业基本理论的教学,保证高等教育的教育层次,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水平。

汽车制造类——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教学标准560701

汽车制造类——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教学标准560701

高等职业学校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教学标准(征求意见稿)一、专业名称(专业代码)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560701)二、入学要求普通高级中学毕业、中等职业学校毕业或具备同等学力三、基本修业年限三年四、职业面向所属专业大类(代码)所属专业类(代码)对应行业(代码)主要职业类别(代码)主要岗位群或技术领域举例职业资格证书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举例装备制造大类(56)汽车制造类(5607)汽车制造业(36)汽车整车制造人员(6-22-02)汽车零部件、饰件生产加工人员(6-22-01)汽车装配技术员汽车整车调试技术员产品检验和质量管理技术员汽车装调工电工五、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理想信念坚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一定的科学文化水平,良好的人文素养、职业道德和创新意识,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较强的就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掌握本专业知识和技术技能,面向汽车制造业的汽车整车制造人员、汽车零部件饰件生产加工人员等职业群,能够从事汽车装配、汽车整车调试、产品检验和质量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六、培养规格本专业毕业生应在素质、知识和能力方面达到以下要求。

(一)素质1.坚定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深厚的爱国情感和中华民族自豪感;2.崇尚宪法、遵法守纪、崇德向善、诚实守信、尊重生命、热爱劳动,履行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具有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参与意识;3.具有质量意识、环保意识、安全意识、信息素养、工匠精神、创新思维;4.勇于奋斗、乐观向上,具有自我管理能力、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有较强的集体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5.具有健康的体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掌握基本运动知识和一两项运动技能,养成良好的健身与卫生习惯,良好的行为习惯;6.具有一定的审美和人文素养,能够形成一两项艺术特长或爱好。

(二)知识1.掌握必备的思想政治理论、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2.熟悉与本专业相关的法律法规以及环境保护、安全消防、文明生产等相关知识;3.掌握机械工程材料、机械制图、公差配合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4.掌握机械工程力学知识、典型机械零部件结构特点及其数字化设计计算知识和数字化选型的方法;5.熟悉汽车车身冲压工艺过程、冲压模具结构及其冲压设备;6.掌握车身焊装工艺过程及其焊装设备操作方法;7.掌握车身涂装工艺过程及其涂装设备操作方法;8.掌握汽车装配工艺流程及其装配设备操作方法;9.掌握液压气动、可编程控制器(PLC)、传感器等专业基础知识;10.了解工业机器人在汽车制造领域中的应用;11.了解智能制造技术在现代汽车制造业中的应用。

汽修专业(高技)技能人才培养方案

汽修专业(高技)技能人才培养方案

汽车维修专业(高技)技能人才培养方案一、专业名称汽车维修二、工种及专业代码工种代码:6060102 汽车维修工专业代码:0403—3高级工三、入学要求中专、高中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历者四、基本学制两年五、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具有良好的社会道德和职业道德以及相应的管理沟通与协调能力,具有较高的汽车检修方面的理论知识及较强的汽车检修实践能力,在汽车售后技术服务领域、汽车运输、汽车租赁、机动车保险等行业能从事汽车维修、汽车检测、汽车质量评价、和汽车制造及相关企业的一线操作的高技能型人才。

六、培养规格(一)综合素质1、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职业素养、竞争和创新意识。

2、具有健康的身体和心理。

3、具有良好的责任心、进取心和坚强的意志。

4、具有良好的人际交往、团队协作能力。

5、具有良好的书面表达和口头表达能力。

6、具有基本的科学文化素养,通过不同途径获取信息、继续学习的能力。

7、具有运用计算机进行技术交流和信息处理的能力。

8、具有安全文明生产、节能环保、遵纪守法的相关能力。

9、具有较强的汉语应用能力和一定外语听、说及阅读能力。

(二)专业知识1、具有识读简单的汽车零件图及装配图的能力。

2、具有规范使用汽车维修常用的工具、量具、仪器、仪表、诊断设备及维修辅助设备的能力。

3、具有正确识别汽车常用的金属材料、非金属材料的能力,熟悉常用材料的使用性能。

4、具有辨别主流汽车类型、品牌、级别、车辆使用信息的能力。

5、具有利用汽车专用万用表进行电路故障常规检测的能力。

6、具有规范进行发动机总成的拆装作业的能力。

7、具有汽车底盘系统各总成的拆装作业的能力。

8、具有查阅和识读汽车维修技术资料的能力。

9、熟练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方法,具备相当的自学能力,具备可持续发展的综合素质。

(三)职业技能:1、汽车机修技能具有汽车一、二级维护作业的能力;具有对汽车各项使用性能检测的能力;具有车辆故障检查和判断的能力;具有对汽车的简单故障进行诊断和排除的能力。

【安徽汽车职业技术学院】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

【安徽汽车职业技术学院】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

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学校提升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项目建设方案安徽汽车职业技术学院二O一一年九月项目负责人:宋晓敏(汽车工程系主任,副教授)华从波(汽车制造与装配教研室主任,副教授)昌木松(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乘用车专业厂厂长)王三海(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商用车专业厂厂长)项目组成员:汪锐(安徽汽车职业技术学院,讲师)张建(安徽汽车职业技术学院汽车工程系,讲师)黄波(安徽汽车职业技术学院汽车工程系,讲师)刘庆(安徽汽车职业技术学院汽车工程系,讲师)李子奇(安徽汽车职业技术学院汽车工程系,讲师)卢晓玲(安徽汽车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工程系,讲师)宋玉刚(安徽汽车职业技术学院汽车工程系,讲师)周福庚(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费志贤(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苏荣(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吴成龙(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刘辉(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目录第一部分建设基础 (5)一专业建设背景 (5)(一)汽车产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5)(二)安徽汽车产业对安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作用 (5)(三)本专业人才需求情况 (6)(四)我院企业办学的特点 (6)二专业建设基础 (7)(一)基于德国双元制模式的校企合作具备区域优势 (7)(二)“工学结合、顶岗实习、订单培养”的人才培养模式优势 (7)(三)校企共建的“双师型”教学团队 (7)(四)卓有特色的校企共建的校内、校外实训基地 (7)(五)形成了以用人单位为主的第三方评价体系 (8)(六)服务社会的能力 (8)第二部分专业建设目标与人才培养目标 (8)一总体目标 (8)二具体目标 (8)(一)人才培养模式具体目标 (8)(二)转变人才培养方式 (9)(三)探索系统的人才培养 (9)(四)校企合作打造一流双师型教学团队 (9)(五)校企共建的校内、校外实训基地,强化实践育人 (9)(六)形成完善的第三方评价体系 (9)(七)提升社会服务的质量和能力 (10)第三部分建设内容 (10)一人才培养模式建设内容 (10)(一)成立校企合作理事会 (10)(二)实现“校企互融五对接” (10)(三)建设经费 (12)二转变人才培养方式 (12)(一)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改革 (12)(二)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建设 (13)(三)开展校内技能文化节、积极参加技能大赛 (13)(四)建设经费 (14)三探索系统的人才培养 (14)(一)探索系统化的中高职课程体系 (15)(二)系统化中、高职衔接的核心课程和教学资源库 (15)(三)建设经费 (15)四校企合作打造一流“双师型”教学团队 (16)(一)专业带头人的培养 (16)(二)骨干教师的培养 (16)(三)青年教师的培养 (17)(四)兼职教师队伍的培养 (17)(五)建设经费 (17)五校企共建的校内、校外实训基地强化实践育人 (18)(一)完善现有汽车装调基础实训基地 (18)(二)新建汽车装调实训室 (18)(三)编写汽车装配实训作业指导书 (18)(四)完善实训基地运行的管理制度 (19)(五)实习实训基地建设计划 (19)(六)建设经费 (20)六形成完善的第三方评价体系 (20)(一)建立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委员会 (20)(二)构建第三方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21)(三)建立毕业生信息化管理系统,实施毕业生职业发展监控 (21)(四)分析第三方评价,促进专业建设与改革 (21)(五)建设经费 (22)七提升社会服务的层次和能力 (22)(一)提升学院本专业的培养能力 (22)(二)技术开发与服务 (22)(三)技能鉴定 (23)(四)对口支援 (23)(五)建设经费 (23)第四部分举措与保障 (24)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及主要办法 (24)(一)校内实训与生产脱节问题及解决办法 (24)(二)校企合作深度问题及解决办法 (24)二保障措施 (24)(一)组织保障 (24)(二)机制保障 (25)(三)经费保障 (25)(四)人员保障 (26)(五)质量保障 (26)第五部分建设进度及2011.10-2013.06绩效 (27)第六部分专业建设预算 (31)第一部分建设基础一专业建设背景(一)汽车产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中国制造业是全球最具发展活力的市场, 作为制造业核心之一的汽车工业是我国重点支柱产业。

中职学生人才培养方案

中职学生人才培养方案

潍坊科技工程学校中职学生人才培养方案一、培养对象与专业名称及代码(一)培养对象:符合中职教育条件的初中及初中以上学历毕业生(二)专业名称(代码):机电技术应用(051300)数控技术应用(051400)学前教育(160100)汽车制造与检修(051700)会计电算化(120200)计算机应用(090100)化工机械与设备(060400)建筑施工与预算(040100)市场营销(121000)二、培养目标和基本要求(一)培养目标一、胜任某一工作的专业能力中职学生毕业要具有胜任某一工作的专业能力。

学生在校期间将进行知识、理论的学习,进行技能的训练,最终体现就是专业能力。

具备胜任某一项工作专业能力的是成为合格毕业生的基础条件。

二、社会适应能力1、掌握以职业道德为主的道德规范并内化为行为指南。

2、心理健康(心理调适能力)3、公关或人际交往能力4、法制观念三、胜任某一项工作所需的身体(生理)条件因专业的不同,对胜任工作所需要的身体(生理)条件有不同的要求。

中职学生将通过训练具有相应的胜任某项工作所需的身体(生理)条件。

四、作为一个“社会人”所应具有的其他基本条件除以上各项条件外,生存于社会所需的其他各项基本条件如适宜的恋爱观、家庭观,自然灾害来临时的逃生技巧,防止不法侵害的能力,敬老爱幼观念等等,也将成为中职学生的培养目标。

五、未来发展的潜在能力1、对行业发展乃至社会发展的预测能力中职学生毕业后要能够根据行业及社会实际,通过对收集到的各种信息进行分析、整合、判断,对本行业的发展趋向有所预测。

2、自我提高能力中职毕业生应当不断进行提高,使自己的各方面素质不断提升,以适应社会的不断前进发展。

中职毕业生不仅要有本行业深入钻研的能力,同时应具备跨行业、跨领域发展的潜力,具备相应的基本素质。

3、创新能力根据社会发展的需求,在现有基础上,创造出新的适合社会发展的事物的能力。

(二)基本要求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党的基本路线,懂得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科学发展观等基本原理,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和良好的思想品德。

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课程简介1》

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课程简介1》

?汽车车身制造技术?课程简介温馨提示:课程简介含课程定位、课程设计、课程特色、课程解决方案等。

其中,课程定位分析了本行业的现状及人才岗位需求,课程设计表达了本课程的设计思路,课程特色突出了本课程较以往课程的优势等等。

课程定位1、汽车行业需求分析汽车工业作为一个国家的综合工业水平反映,在国家开展中占据极为重要的地位,2021年我国已成为全球第一大汽车制造大国,2021至2021年全国汽车产量均到达2021万辆以上。

同时汽车产业出现许多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等,面临着自动化、网联化、智能化、共享化的“新四化〞开展趋势,汽车产业迈入了转型升级关键期。

在汽车行业“新四化〞转型升级背景下,汽车生产工厂“数字化〞升级过程中,自动化生产线越来越多,对汽车制造与试验技术领域人才需求出现了新变化,由中汽人研究部发布的?2021汽车产业技能人员开展洞察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高技能人才占比逐年提升,作为实现汽车强国梦想的重要保障,汽车行业技能人才当下仍然面临着人才总量缺乏,特别是结构不优、素质不高的问题。

汽车转型升级背景下汽车制造与试验技术领域技术型岗位群对应的技术条件变化情况〔工艺、设备、材料等〕及劳动组织发生了变化,企业对毕业生知识、能力、素质方面的评价及人才培养也发生了变化。

2、区域汽车产业开展现状我校地处的龙泉驿区是成都经济技术开发区、中法生态园、中德智能网联汽车自动驾驶试验基地三大国家级产业平台所在地,成为四川省与成都市规划开展汽车产业的“主战场〞和国家级天府新区布局打造以汽车研发制造为重点的主体功能区和高端制造产业基地,已聚集一汽-群众、东风神龙、沃尔沃、吉利领克等11家整车制造企业和博世、李尔等300余家零部件企业,以及信通院、西门子、威马汽车等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龙头企业,形成涵盖全系车型和全链协同开展的汽车产业生态圈及整车产能240万台的产业集群,是全国第六大汽车产业基地。

2021年实现整车产量万辆,占全省90%、全市95%,汽车制造业产值亿元,区域经济总量连续8年位居全省县〔区〕域经济首位,综合实力位列全国百强区第27位、218家国家级经开区第18位,获评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全省县域经济开展模范区等称号。

汽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汽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汽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XXXI。

XXXXXX: r high school graduatesn: Full-time three years。

credit systemII。

Analysis of nal nsA。

Industry Background and Job Demand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China's automotive industry。

XXX industry。

known as the "automotive aftermarket," is very strong。

According to surveys。

the nal XXX nearly 400,000 employees each year。

In Guangdong Province。

there are about 25,000 to 30,000 new related job ns each year。

making the XXX.B。

XXX Graduates1.XXX1) 4S shops: 35%2) XXX: 60%3) Other industries: 5%2.Main Job nsGraduates of this major are oriented towards the front line of n in the automotive repair and service industry and can engage in automotive repair。

testing。

technical services。

and management work。

The main job ns are:1) Maintenance and repair of modern cars and medium and XXX。

XXX repair2) XXX repair3) Business management of automotive repair enterprises4) Automotive technical services and marketing5) XXXIII。

汽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汽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汽车设计、制造及检测等方面的专业基本理论知识,具有汽车产品设计、制造和生产组织管理等方面专业能力,能够在汽车相关领域从事汽车产品设计、制造、实验、检测、管理、科研及教学等方面工作,具有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的高素质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

二、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机械工程、汽车构造与原理、汽车电子与控制、汽车设计与理论、汽车试验测试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接受车辆工程师基本训练,掌握汽车设计、制造、实验、检测及管理等方面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具有从事工程工作所需的相关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以及专业知识用于解决复杂工程问题。

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识别、表达、并通过文献研究分析复杂工程问题,以获得有效结论。

2、具有工程制图、计算、测试、调研、查阅文献和基本工艺操作等基本技能和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掌握基本的创新方法,能够设计针对复杂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设计满足特定需求的系统、单元(部件)或工艺流程,并能够在设计环节中体现创新意识,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

3、能够基于科学原理并采用科学方法对复杂工程问题进行研究,包括设计实验、分析与解释数据、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具有对于汽车工程问题进行系统表达、建立模型、分析求解和论证的能力。

4、在汽车工程实践中,能够针对复杂工程问题,开发、选择与使用恰当的技术、资源、现代工程工具和信息技术工具,包括对复杂工程问题的预测与模拟,并能够理解其局限性。

5、能够基于工程相关背景知识进行合理分析,评价专业工程实践和复杂工程问题解决方案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

6、了解与本专业相关的职业和行业的生产、设计、研究与开发、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方针、政策和法津、法规,能正确认识工程对于客观世界和社会的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贵州装备制造职业技术学院
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汽车工程系
二〇一六年三月
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三年制)
一、专业名称(专业代码)
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560702)
二、教育类型及学历层次
高等职业教育大专
三、招生对象与学制
高中毕业生及同等学历者三年制
四、培养目标
本专业主要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重点面向现代汽车制造业和贵州地区汽车后市场的现代汽车制造、装配、调试、新车检验、机电维修、汽车检测和维修服务顾问等工作岗位,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团队精神,掌握扎实的现代汽车理论知识,同时能运用现代汽车制造和检测设备对汽车进行制造、装配、检测、故障诊断和维修;具有较强实际动手能力、拓展能力和创新精神;具有工匠精神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五、职业范围
六、人才规格
本专业毕业生应具有以下职业素养、专业知识和技能:
(一)职业素养
1.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与职业素养,遵纪守法、爱岗敬业、诚实守信;
2.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健康的职业竞争心态和自主创业精神;
3.具有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具有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
4.具有用户至上,质量第一的责任意识;
5.具有安全生产,节能环保的责任意识;
6.具有法律维权意识;
7.具有一定的自学能力和继续学习能力。

(二)知识与技能要求
1. 知识要求
(1)掌握本专业必备的文化体育基础知识,具体课程包括:思想政治、实用英语、应用数学、体育与健康、计算机应用基础与信息处理等;
(2)熟练掌握本专业所必需的汽车基本专业知识,具体课程包括:汽车概论、机械制图及CAD、汽车工程材料、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汽车电工电子基础、机械设计基础、机械制造基础等;
(3)熟练掌握汽车综合专业知识,具体课程包括:汽车构造、汽车制造工艺、汽车电子控制技术、汽车检测技术、汽车维修企业管
理、材料及成形工艺、汽车综合性能检测等;
(4)熟练掌握汽车专项专业知识,具体课程包括:新能源汽车装配、故障诊断技术、汽车整车质量检测等。

2. 技能要求
(1)能识读汽车零件图和装配图并正确熟练使用工、量具,操作常用检测、维修设备;
(2)具备汽车驾驶基本技能;
(3)熟悉现代汽车制造、装配工艺,能解决汽车制造中的工艺技术问题;
(4)能够熟练进行汽车发动机和底盘机械系统/电控系统、汽车电气系统、汽车车身舒适与安全系统的检测与修复;
(5)能使用检测仪器,检测、诊断汽车机械故障、电控故障,具有一定的检测汽车综合性能的能力;
(6)具备汽车维修企业技术管理能力和汽车销售企业营销策略以及机动车鉴定、评估、保险、理赔的基本能力;
(7)能胜任汽车制造及运用的相关技术管理工作。

(8)具备汽车制造及其维修方案制定、生产组织、检查和质量控制能力;
(9)具备一定的汽车及其系统技术状况、故障、损伤、事故的检测、鉴定、分析、评估的能力。

(10)条理清晰严谨、具有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良好的工作习惯、安全和环保能力;具有交流表达、与人合作和与客户沟通的能力;具有自我学习汽车新技术的能力和汽车维修信息处理的能力。

七、主要续接专业
本科:车辆工程专业、汽车服务工程专业
八、毕业标准
(一)学制学分要求
1.最低毕业课程学分:156分
2.学制要求: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计划学习年限为三年,在满足培养方案要求的前提下,可提前一年或推迟二年毕业,实行弹性学制。

(二)职业证书要求
1.最低职业证书学分:12
2.证书学分分为必修学分和选修学分,本专业认可学分证书见表2。

九、课程设置及要求
(一)课程结构
本专业课程设置包括公共基础课、专业课和专业实践课,以及其他课程。

各类课程结构及相应比例如表3所示:
(二)课程要求
1.基础课
2.专业课
3.专业实践课
专业实践课中设置综合实训项目,按照国家职业资格标准要求,进行项目实训。

十、教学时间安排
(一)基本要求
1.每学年教学时间40周(含复习考试),周学时为26-28。

毕业实习32周,每周26学时。

2.实行学分制,以16-18学时为1个学分。

专业实践课及军训、社会实践、入学教育、毕业教育、毕业实习等活动,以1周为1学分。

(二)教学时间安排建议
十一、教学条件配置
1.师资配备
学院按《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设置标准》配备师资。

(见表4)
2.实训条件
学院建有国家级汽车实训基地和数控加工实训基地等实训条件,可保证本专业对应工种实训教学需要。

目前已建成校外实训基地15个,学院拟与奇瑞万达汽车公司、吉利汽车贵州制造基地、毕节力帆骏马汽车制造厂、贵阳孟关国际汽车贸易城等行业企业建立合作,建立高职校外实训基地。

3.信息化课程资源
注重推进现代教育技术教学手段的应用,充分利用声像教材或用现代信息手段获取新的教学资料,充实教学内容。

鼓励教师利用投影、多媒体、幻灯、CAI课件等现代手段教学,使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计算机教学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得以较广泛应用。

十二、教学评价
学院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质量评价观,建立质量监控体系,改进考试考核方法和手段,建立具有职业教育特点的人才培养与评价的标准和制度,建立和完善定期评价检查制度,完善质量评估系统、信息反馈系统,从组织上使教学管理细节化、质量监控标准化,确保教学质量。

教学评价是对人才培养方案的检验。

教学评价的两个核心是对教师教学工作和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

1.教师教学评价。

教务处、系部、教师代表、企业兼职专家及学生代表组成评议团队,遵照教学规范和教师教学质量体系项目量化指标,同时引入第三方评价机构,实施多角度、全方位的教学评价。

2.学生学习效果评价。

学生评价主要体现学业知识掌握与岗位技能、综合素养等多元化评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