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到七章习题参考答案

合集下载

数据库应用基础ACCESS(第二版)习题解答

数据库应用基础ACCESS(第二版)习题解答
数据库应用基础ACCESS习题解答
第八章 习题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类模块、标准模块、子过程、函数过程
2.面向对象
3.注释语句
4.立即窗口、本地窗口、监视
5.简单的(特殊的)模块
二、选择题
1.B
2.D
3.D
三、判断题
1.对
2.错
3.对
四、思考题
1.答:类模块是与某个对象相关联的模块,只有在对该对象进行相应的操作时才会执行。而标准模块不与任何对象相关联,因此可在数据库中的任何位置执行。所以,标准模块和类模块的主要区别在于其范围和生命周期。
2.答:用查询向导创建查询的优点:能够快捷方便地创建查询,简单易用,上手快。
缺点:只能创建一些简单的查询,查询功能相对较弱。
用查询设计视图创建查询的优点:可以创建一些比较复杂的查询,查询功能相对较强,实用性强。
缺点:完成较为复杂的查询的操作有一定难度,不易掌握。
3.答:SQL查询有联合查询、传递查询、数据定义查询、子查询。
(7)使用符合标准的SQL数据库语言,具有较好的通用性;
(8)可以利用VBA进行高级操作控制和复杂的数据操作。
第二章 习题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标题栏,菜单栏,工具栏,数据库窗口,状态栏
2.数据库子窗口右上角的“X”按钮,数据库子窗口左上角的控制符号,“文件”菜单中关闭命令
3.文本类型,货币类型,数字类型,日期时间类型,自动编号类型,是/否类型,备注类型,OLE对象类型,超级链接类型,查阅向导类型
报表页脚:包含整份报表最后得出的统计数据或结论,显示于整份报表的结尾处。
2.答:对文本型字段进行分组时,分组形式可以设置为:每一个值和前缀字符。当设置为每一个值时,组间距属性应设置为1;若分组形式设置为前缀字符时,组间距属性可设置为任何有效的字符数。

计算机网络安全基础第三版习题参考答案

计算机网络安全基础第三版习题参考答案

计算机网络安全基础(第三版)习题参考答案第一章习题:1.举出使用分层协议的两条理由?1.通过分层,允许各种类型网络硬件和软件相互通信,每一层就像是与另一台计算机对等层通信;2.各层之间的问题相对独立,而且容易分开解决,无需过多的依赖外部信息;同时防止对某一层所作的改动影响到其他的层;3.通过网络组件的标准化,允许多个提供商进行开发。

2.有两个网络,它们都提供可靠的面向连接的服务。

一个提供可靠的字节流,另一个提供可靠的比特流。

请问二者是否相同?为什么?不相同。

在报文流中,网络保持对报文边界的跟踪;而在字节流中,网络不做这样的跟踪。

例如,一个进程向一条连接写了1024字节,稍后又写了另外1024字节。

那么接收方共读了2048字节。

对于报文流,接收方将得到两个报文,、每个报文1024字节。

而对于字节流,报文边界不被识别。

接收方把全部的2048字节当作一个整体,在此已经体现不出原先有两个不同的报文的事实。

3.举出OSI参考模型和TCP/IP参考模型的两个相同的方面和两个不同的方面。

OSI模型(开放式系统互连参考模型):这个模型把网络通信工作分为7层,他们从低到高分别是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和应用层。

第一层到第三层属于低三层,负责创建网络通信链路;第四层到第七层为高四层,具体负责端到端的数据通信。

每层完成一定的功能,每层都直接为其上层提供服务,并且所有层次都互相支持。

TCP/IP模型只有四个层次:应用层、传输层、网络层、网络接口层。

与OSI功能相比,应用层对应的是OSI的应用层、表示层、会话层;网络接口层对应着OSI的数据链路层和物理层。

两种模型的不同之处主要有:(1) TCP/IP在实现上力求简单高效,如IP层并没有实现可靠的连接,而是把它交给了TCP层实现,这样保证了IP层实现的简练性。

OSI参考模型在各层次的实现上有所重复。

(2) TCP/IP结构经历了十多年的实践考验,而OSI参考模型只是人们作为一种标准设计的;再则TCP/IP有广泛的应用实例支持,而OSI参考模型并没有。

《数据结构》第二版严蔚敏课后习题作业参考答案(1-7章)

《数据结构》第二版严蔚敏课后习题作业参考答案(1-7章)

第1章4.答案:(1)顺序存储结构顺序存储结构是借助元素在存储器中的相对位置来表示数据元素之间的逻辑关系,通常借助程序设计语言的数组类型来描述。

(2)链式存储结构顺序存储结构要求所有的元素依次存放在一片连续的存储空间中,而链式存储结构,无需占用一整块存储空间。

但为了表示结点之间的关系,需要给每个结点附加指针字段,用于存放后继元素的存储地址。

所以链式存储结构通常借助于程序设计语言的指针类型来描述。

5. 选择题(1)~(6):CCBDDA6.(1)O(1) (2)O(m*n) (3)O(n2)(4)O(log3n) (5)O(n2) (6)O(n)第2章1.选择题(1)~(5):BABAD (6)~(10):BCABD (11)~(15):CDDAC 2.算法设计题(1)将两个递增的有序链表合并为一个递增的有序链表。

要求结果链表仍使用原来两个链表的存储空间, 不另外占用其它的存储空间。

表中不允许有重复的数据。

[题目分析]合并后的新表使用头指针Lc指向,pa和pb分别是链表La和Lb的工作指针,初始化为相应链表的第一个结点,从第一个结点开始进行比较,当两个链表La和Lb均为到达表尾结点时,依次摘取其中较小者重新链接在Lc表的最后。

如果两个表中的元素相等,只摘取La表中的元素,删除Lb表中的元素,这样确保合并后表中无重复的元素。

当一个表到达表尾结点,为空时,将非空表的剩余元素直接链接在Lc表的最后。

void MergeList(LinkList &La,LinkList &Lb,LinkList &Lc){//合并链表La和Lb,合并后的新表使用头指针Lc指向pa=La->next; pb=Lb->next;//pa和pb分别是链表La和Lb的工作指针,初始化为相应链表的第一个结点Lc=pc=La; //用La的头结点作为Lc的头结点while(pa && pb){ if(pa->data<pb->data){pc->next=pa; pc=pa; pa=pa->next;}//取较小者La中的元素,将pa链接在pc的后面,pa指针后移else if(pa->data>pb->data) {pc->next=pb; pc=pb; pb=pb->next;}//取较小者Lb中的元素,将pb链接在pc的后面,pb指针后移else //相等时取La中的元素,删除Lb中的元素{pc->next=pa;pc=pa;pa=pa->next;q=pb->next; delete pb ; pb =q;}}pc->next=pa?pa:pb; //插入剩余段delete Lb; //释放Lb的头结点}(5)设计算法将一个带头结点的单链表A分解为两个具有相同结构的链表B、C,其中B表的结点为A表中值小于零的结点,而C表的结点为A表中值大于零的结点(链表A中的元素为非零整数,要求B、C表利用A表的结点)。

《电机原理及拖动基础》习题参考答案

《电机原理及拖动基础》习题参考答案

习题参考答案第一章1-5 解:cm /A 98H ,T 1002.0002.0A B ====φ(1) F=Hl=98A/cm ⨯30cm=2940A;I=F/N=2940/1000=2.94A.(2) 此时,F 总=H 铁l 铁+H δδ其中:H 铁l 铁=98A/cm ⨯29.9cm=2930.2A; H δδ=δ⨯B/μ0=0.001/(4π⨯10-7)=795.8A; 所以:F 总=2930.2+795.8=3726A1-6 解:(1);5.199sin Z x ;1407.0200cos Z r 2005.0100Z 1111111ΩϕΩϕΩ===⨯====(2);66.8sin Z x ;55.010cos Z r 1010100Z 1221222ΩϕΩϕΩ===⨯====1-7 解:每匝电势为:匝744884.036N ;V 4884.00022.05044.4f 44.4e m 1===⨯⨯==φ第二章2-13 解:作直线运动的总质量为:Kg 63966.128022m )1m m (2m =⨯⨯+++⨯=总 转动惯量为:222L m kg 63964D m m J ⋅=⨯==总ρ 系统折算后总转动惯量为:2M 2m L eq m kg 74.49J iJ J 2J J ⋅=+++= 总负载静转矩为:Nm 127792/D g )Hq m (T 2L =⨯⨯+= 折算后负载转矩为:Nm 710i T T L'L ==η 电动机转速加速度等于:5.95dt dv D 60i dt dn i dt dn m ===π 由运动方程的启动转矩:Nm 4.12075.9555.974.49710dt dn 55.9J T T eq 'L k =⨯+=+=第三章3-12 解:因为:n 60Np E a φ=(1)单叠:a=2;6004.02602N 230⨯⨯⨯⨯=; N=5750。

《统计学原理》课后习题答案

《统计学原理》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练习题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B;2.A;3.B;4.C;5.D;6.A;7.C;8.C;9.C;10.A;11.C;12.C。

二.多项选择题1.ABDE;2.ACD;3.BCD;4.ACD;5.ACDE;6.ACE;7.AD;8.ABC;9.ACD;10.AD;11.BCDE;12.ABCDE;13.AC。

三.判断题1.×;2.×;3.×;4.×;5.√;6.×;7.×;8.√;9.×;10.√。

第二章练习题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C;2.C;3.D;4.B;5.D;6.D;7.B;8.D;9.B;10.B;11.A;12.C;13.D。

二.多项选择题1.CE;2.ACE;3.CE;4.BCD;5.ABCE;6.BC;7.BCD;8.ABD;9.ABD;10.ACDE;11.ABCE;12.ABE。

三.判断题1.×;2.√;3.×;4.×;5.×;6.×;7.√;8.×;9.×;10.×。

第三章练习题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B;2.C;3.C;4.C;5.D;6.B;7.B;8.B;9.D;10.B;11.A;12.B;13.D;14.A。

二.多项选择题1.AB;2.AC;3.AB;4.ABC;5.AB;6.ABD;7.ABC;8.ACE;9.BD;10.ABDE。

三.判断题1.√;2.×;3.×;4.×;5.√;6.×;7.√;8.√;9.×;10.×。

四.计算分析题1.解:(1)按职称编制的分配数列2.解:编制单项式变量数列3.解:(1)编制组距式变量数列。

(2直方图(略)第四章练习题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C;2.D;3.B;4.D;5.C;6.A;7.C;8.C;9.B;10.C;11.B;12.D;13.A;14.D;15.16.B;17.B;18.D;19.C;20.C;21.D;22.B;23.C;24.C;25.B。

华中科技大学流体力学习题参考答案(1)

华中科技大学流体力学习题参考答案(1)

严新华主编《水力学(修订本)》教材(科技文献出版社2001年版)部分习题参考答案第一章 习题答案1-1 水的运动粘性系数s m /10006.126-⨯=ν;空气的动力粘性系数s Pa ⋅⨯=-51081.1μ。

1-2 活塞移动速度s m V /49.0=。

1-3 动力粘性系数s Pa ⋅=151.0μ。

1-4 2/5.11m N =τ。

1-5 阻力矩m N M ⋅=6.39。

第二章 习题答案2-1(a )图中2/6.68m KN p A =;绝对压强2/93.169m KN p A='。

(b )图中22/4.29,0,/6.19m KN p p m KN p A B C -===;绝对压强222/93.71,/33.101,/93.120m KN p m KN p m KN p AB C ='='='。

2-2 20/4900m N p -=;液面真空值20/4900m N p V =。

2-3(1)2/54.115m KN p A =';2/47.17m KN p A =。

(2)压力表读数m h m KN p M 213.1,/63.92==。

2-4 A 点表压强2/8.9m KN p A -=;液面空气真空度2/6.19m KN p V =。

2-5 m H 40.0=。

2-6 cm h 1284=。

2-7 O H 84.172mmh V =。

2-8 ①2/22.185m KN p p B A =-;②2/42.175m KN p p B A =-。

2-9 ⑴21/86.1m KN p p B A -=-为油时:ρ;⑵21/784.0m KN p p B A -=-为空气时:ρ。

2-10 ⎪⎭⎫⎝⎛-='b a 1ρρ;gH b a p p BA ρ=-。

2-11 241/1084.118m N p ⨯=。

2-12 )/3.101(/84.37822m KN p m KN p a =='取:。

生化习题及参考答案

生化习题及参考答案

生化习题及参考答案(附一份真题)第一章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一、选择题(A型题)1.各种蛋白质平均含氮量约为( )A. 0.6%B. 6%C. 16%D. 26E. 36%2.关于蛋白质结构的下列描述,其中正确的是( )A.至少有100个以上的氨基酸组成的高分子化合物B.每一蛋白质都含有2条以上的多肽链C.每种蛋白质都有种类不同的辅基D.不同蛋白质分子的氨基酸组成基本相同E.组成蛋白质一级结构主键的是肽键3.蛋白质一级结构中的主要化学键是( )A. 氢键B. 盐键C. 肽键D. 疏水键E. 范德华引力4.蛋白质的等电点是()A.蛋白质溶液的pH等于7时溶液的pH值B.蛋白质溶液的pH等于7.4时溶液的pH值C.蛋白质分子呈正离子状态时溶液的pH值D.蛋白质分子呈负离子状态时溶液的pH值E.蛋白质的正电荷与负电荷相等时溶液的pH值5. 食物蛋白质的消化产物氨基酸,最主要的生理功能是()A.合成某些含氮化合物B.合成蛋白质C.氧化供能D.转变为糖E.转变为脂肪6.蛋白质变性不包括( )A.氢键断裂B.肽键断裂C.疏水键断裂D.盐键断裂E.二硫键断裂7.蛋白质分子中,生理条件下,下列那种氨基酸残基的侧链间可形成离子键:A.天冬氨酸,谷氨酸B.苯丙氨酸,酪氨酸C.赖氨酸,天冬氨酸D.天冬氨酸,苯丙氨酸E.亮氨酸,精氨酸8.蛋白质高级结构取决于( )A.蛋白质肽链中的氢键B.蛋白质肽链中的肽键C. 蛋白质肽链中的氨基酸残基组成和顺序D.蛋白质肽链中的肽键平面E.蛋白质肽链中的肽单位9.下列提法中错误者是()A.所有的蛋白质分子都具有一级结构B.蛋白质的二级结构是指多肽链的局部构象C.蛋白质的三级结构是整条肽链的空间结构D.所有的蛋白质分子都有四级结构E.蛋白质四级结构中亚基的种类和数量均不固定10.肽链中有下列哪种氨基酸时易发生β-转角( )A.HisB.AlaC.GluD.ProE.Arg11.蛋白质肽键的提法何者是正确的( )A.肽键是典型的单键B.肽键是典型的双键C.肽键带有部分双键的性质D.肽键平面可以扭转E.可由任何氨基和羧基缩合形成12.蛋白质在溶液中带负电荷时,溶液的PH为( )A.酸性B.碱性C.PH=PID.PH>PIE.PH<PI13.蛋白质一级结构的化学键主要是( )A.肽键B.盐键C.二硫键D.氢键E.疏水键14.蛋白质变性时( )A.肽键断裂B.二硫键断裂C.次级键断裂D.普遍发生沉淀E.生物学功能可能增减15.蛋白质对紫外光的最大吸收峰是由于含有下列哪些氨基酸所引起的( )A.甘氨酸和赖氨酸B.谷氨酸和精氨酸C.色氨酸和酪氨酸D.丝氨酸和胱氨酸E.丙氨酸和苏氨酸16.在下列各种pH的溶液中使清蛋白(等电点4.7)带正电荷的是A. pH4.0B. pH5.0C. pH6.0D. pH7.0E. pH8.017.稳定蛋白质二级结构的化学键主要是( )A.肽键B.氢键C.疏水键D.二硫键E.范氏力18.在具有四级结构的蛋白质分子中,每个具有三级结构的多肽链是( )A.辅基B.辅酶C.亚基D.寡聚体E.肽单位19. 下列哪种氨基酸含有苯环( )A.PheB.ArgC.ThrD.AspE.His20. 下列哪种氨基酸属于碱性氨基酸( )A.精氨酸B.丙氨酸C.苏氨酸D.亮氨酸E.甘氨酸二、填空题1. 在镰刀状红细胞贫血中血红蛋白的β亚基的第六位___ _ 残基变异成 __ _。

电气控制与plc应用技术课后答案(全)

电气控制与plc应用技术课后答案(全)

第一章课后习题参考答案2、何谓电磁机构的吸力特性与反力特性?吸力特性与反力特性之间应满足怎样的配合关系?答:电磁机构使衔铁吸合的力与气隙长度的关系曲线称作吸力特性;电磁机构使衔铁释放(复位)的力与气隙长度的关系曲线称作反力特性。

电磁机构欲使衔铁吸合,在整个吸合过程中,吸力都必须大于反力。

反映在特性图上就是要保持吸力特性在反力特性的上方且彼此靠近。

3、单相交流电磁铁的短路环断裂或脱落后,在工作中会出现什么现象?为什么?答:在工作中会出现衔铁产生强烈的振动并发出噪声,甚至使铁芯松散得到现象。

原因是:电磁机构在工作中,衔铁始终受到反力Fr的作用。

由于交流磁通过零时吸力也为零,吸合后的衔铁在反力Fr作用下被拉开。

磁通过零后吸力增大,当吸力大于反力时衔铁又被吸合。

这样,在交流电每周期内衔铁吸力要两次过零,如此周而复始,使衔铁产生强烈的振动并发出噪声,甚至使铁芯松散。

5、接触器的作用是什么?根据结构特征如何区分交、直流接触器?答:接触器的作用是控制电动机的启停、正反转、制动和调速等。

交流接触器的铁芯用硅钢片叠铆而成,而且它的激磁线圈设有骨架,使铁芯与线圈隔离并将线圈制成短而厚的矮胖型,这样有利于铁芯和线圈的散热。

直流接触器的铁芯通常使用整块钢材或工程纯铁制成,而且它的激磁线圈制成高而薄的瘦高型,且不设线圈骨架,使线圈与铁芯直接接触,易于散热。

8、热继电器在电路中的作用是什么?带断相保护和不带断相保护的三相式热继电器各用在什么场合?答:热继电器利用电流的热效应原理以及发热元件热膨胀原理设计,可以实现三相电动机的过载保护。

三角形接法的电动机必须用带断相保护的三相式热继电器;Y 形接法的电动机可用不带断相保护的三相式热继电器。

9、说明热继电器和熔断器保护功能的不同之处。

答:热继电器在电路中起过载保护的作用,它利用的是双金属片的热膨胀原理,并且它的动作有一定的延迟性;熔断器在电路中起短路保护的作用,它利用的是熔丝的热熔断原理,它的动作具有瞬时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计算机基础教程习题参考答案华南理工大学计算机教学团队2010.9习题11.1 选择题1. 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1946年研制成功的一台大型通用数字电子计算机,名称是( C)。

A) Pentium B) IBM PC C) ENIAC D) Apple2.1981年IBM公司推出了第一台(B)位个人计算机IBM PC5150。

A) 8 B) 16 C) 32 D) 643. 中国大陆1985年自行研制成功了第一台PC 兼容机,即(C)0520微机。

A) 联想B) 方正C) 长城D)银河4. 摩尔定律主要内容是指,微型片上集成的晶体管数目每(C)个月翻一番。

A) 6 B) 12 C) 18 D) 245. 第四代计算机采用大规模和超大规模( C)作为主要电子元件。

A) 电子管B) 晶体管C)集成电路D)微处理器6. 计算机中最重要的核心部件是( B)。

A) DRAM B) CPU C) CRT D) ROM7. 将微机或某个微机核心部件安装在某个专用设备之内,这样的系统称为(C)。

A) 大型计算机B) 服务器C) 嵌入式系统D)网络8. 冯.诺依曼计算机包括,(B)、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五大部分组成。

A) 显示器B)运算器C)处理器D)扫描仪9.从市场产品来看,计算机大致可以分为大型计算机、(C)和嵌入式系统三类A) 工业PC B) 服务器C) 微机D) 笔记本微机10.大型集群计算机技术是利用许多台单独的(B)组成的一个计算机系统,该系统能够像一台机器那样工作。

A) CPU B) 计算机C) ROM D)CRT1.2 填空题1. 计算机的发展经历了(电子管)、(晶体管)、(集成电路)和(大规模集成电路)四代变迁。

2.未来的计算机可能朝着(量子计算机)、(光子计算机)、(生物计算机)等方向发展。

3. 计算机系统是由(硬件系统)、(软件系统)两部分组成的。

4. 从目前市场上产品来看,微机包括(个人计算机)、(苹果系列微机)、(一体微机)、(笔记本微机)、(平板微机)、(掌上微机)和PC 服务器等几种。

5. 微处理器是由(运算器)、(控制器)和(一些寄存器)组成。

1.3 简答题1. 什么是摩尔定律?你认为摩尔定律会失效吗?为什么?答:摩尔定律是由英特尔(Intel)创始人之一戈登·摩尔(Gordon Moore)提出来的。

其内容为:集成电路上可容纳的晶体管数目每18个月翻一番。

这一定律揭示了信息技术进步的速度。

芯片上元件的几何尺寸总不可能无限制地缩小下去,这就意味着,总有一天,芯片单位面积上可集成的元件数量会达到极限,所以摩尔定律总有一天会失效。

2. 什么是硬件?计算机主要有哪些硬件部件组成?答:计算机硬件系统是指计算机系统中看得见、摸得着的物理实体,即构成计算机系统各种物理部件总称。

计算机硬件是一大堆电子设备,它们是计算机进行工作的物质基础。

微型计算机系统中的硬件主要包括:微处理器、内部存储器、外部存储器、输入输出设备、各种接口电路以及总线。

3. 冯.诺依曼结构的基本思想是什么?答:冯.诺依曼奠定了现代计算机的基本结构,其基本思想包括:1)计算机由控制器、运算器、存储器、输入设备、输出设备五大部分组成。

2)把要执行的指令和待处理的数据按照顺序编成程序存储到计算机内部的内部存储器中,程序和数据以二进制代码形式不加区别地存放,存放位置由内存地址确定。

(存储程序原理)3)每条指令由操作码和操作数两部分构成。

其中操作码表示执行何种运算,操作数指出该运算的操作对象在存储器中的地址。

4)内存储器是定长的线性组织,CPU 通过内存地址可以直接读写内存。

5)由控制器对计算机进行集中的顺序控制。

4. 请描述计算机硬件、软件和用户的关系。

答:计算机硬件、软件和用户之间的关系下图所示。

裸机使用效率低,难以完成复杂的任务,操作系统是对裸机的扩充,是其它软件运行的基础。

应用软件的开发和运行要有系统软件的支持,用户直接使用的是应用软件。

5. 请简述计算机的基本工作原理。

答:1)通过某种程序设计语言把解决思路编制成一个程序存于外存上。

2)接口电路发命令将外存中的程序调入计算机的内部存储器中。

3)计算机自动地从内存中取指令、分析指令再执行该指令,接着取下一条指令,周而复始地工作。

4)内存中的执行的结果可以由输出设备在屏幕上显示输出或在打印机上打印出来。

习题 22.1 选择题1.下面真值最大的补码数是(d)。

a. (10000000)2 b. (11111111)2c. (01000001)2d. (01111111)22.下面最小的数字是(b)。

a. (123)10 b. (136)8c. (10000001)2d. (8F)163. 整数在计算机中通常采用( c )格式存储和运算。

a. 原码b. 反码c. 补码d. 移码4. 计算机中浮点数的指数部分通常采用( d )格式存储和运算。

a. 原码b. 反码c. 补码d. 移码5.下面不合法的数字是( b )。

a. (11111111)2 b. (139)8c. (2980)10d. (1AF)166.-128的8位补码机器数是( a )。

a. (10000000)2 b. (11111111)2c. (01111111)2d. 无法表示7. 8位字长补码表示的整数N的数据范围是(a)。

a. –128~127b. –127~127c. –127~128d. –128~1288. 8位字长原码表示的整数N的数据范围是(b)。

a. –128~127b. –127~127c. –127~128d. –128~1289. 8位字长补码运算中,下面哪个运算会发生溢出(a)。

a. 96+32b. 96-32c. –96-32d. –96+3210. 补码数(10000000)2算术右移一位和逻辑右移一位的结果分别是(a)。

a. (11000000)2和(01000000)2b. (01000000)2和(11000000)2c. (01000000)2和(01000000)2d. (11000000)2和(11000000)211. 汉字在计算机中存储所采用的编码是(d)。

a. 国标码b. 输入码c. 字形码d. 机内码12. 下列哪种BCD编码是无权编码(d)。

a. 8421码b. 2421码c. 5211码d. 格雷码13. 若采用偶校验,下面哪个数据校验错误(d)。

a. (10101010)2 b. (01010101)2c. (11110000)2d. (00000111)214. 下列哪种编码是常用的英文字符编码(a)。

a. ASCIIb. Unicodec. GB2312d. GBK15. 5421BCD编码中1100是( d )的编码.a. 6b. 7c. 8d. 92.2 填空题1. 设字长为8位则-1的原码表示为(10000001),反码表示为(11111110),补码表示为(11111111),移码表示为(01111111)。

2. 设字长为n位则原码表示范围为(-2n-1+1≦N≦2n-1-1),补码的表示范围为(-2n-1≦N ≦2n-1-1)。

3. (200)10=(11001000)2=(310)8=(C8)16。

4. (326.2)8=(11010110.01)2=(D6.4)16。

5. (528.0625)10=(210.1)16。

6. 溢出产生的根本原因是(运算结果超出了数据的编码表示范围)。

7. 一个R进制数转换为10进制数常用办法是(基数权重展开法),一个10进制数转换为R进制数时,整数部分常用方法是(除R取余法),小数部分常用方法是(乘R取整法)。

8. 计算机中一个浮点数的表示格式由两部分构成:(指数部分)和(尾数部分)。

9.浮点数表示中数据的表示范围取决于(指数部分的位数),数据精度取决于 (尾数部分的位数)。

10. 3的8421BCD编码是(0011),其余3码是(0110)。

11. 国际上常用的英文字符编码是(ASCII)。

它采用7位编码,可以对(128)种符号进行编码。

12. 若字母A的ASCII编码是65,则B的ASCII编码是是(66)。

13. 一个汉字的机内码在计算机中存储时占用(2)个字节。

14. 若一个汉字的区位码是2966,则其国标码是(3D62H),其GB2312-80内码是(BDE2H)。

15. 24X24点阵字库中一个汉字的字模信息存储时占用(72)个字节。

16. 字库有两种形式:(点阵字库)和(矢量字库)。

17. (BIG5)是通行于台湾、香港地区的一个繁体汉字编码方案。

18. 常用的校验编码有(奇偶校验码),(循环冗余校验码)和(海明校验码)。

19. (奇偶校验码)常用于检测单个字符的通信错误,(循环冗余校验码) 常用于检测一批数据的通信错误,(海明校验码)还可以纠正数据错误。

20.奇校验中要求数据位和校验位中为1的位数必须是(奇数)个。

2.3计算题1.设字长为8位,分别用原码,反码,补码和移码表示-127和127。

[-127]原=11111111, [-127]反=10000000, [-127]补=10000001, [-127]移=00000001[127]原=01111111, [127]反=01111111, [127]补=01111111, [127]移=111111112.将63表示为二进制,8进制,16进制数.(63)10 =(111111)2=(77)8=(3F)163.将(3CD.6A)16转换为二进制和8进制数。

(3CD.6A)16 =(1111001101.0110101)2=(1715.324)84.设字长为8位,X=-96,Y=33,用双符号位补码计算X-Y,并判断是否发生溢出。

[X]补 =(110100000)2, [Y]补=(000100001)2, [-Y]补=(111011111)2,[X]补 -[Y]补=[X]补+[-Y]补=(110100000)2+ (111011111)2=(101111111)2运算结果的双符号位为10,因此运算溢出,下溢。

5.设某汉字的区位码为2966,求该汉字的国际码和GN2312机内码。

该汉字的区号=29=(1D)16, 该汉字的位号=66=(42)16国标码第一字节=区号+20H,国标码第二字节=位号+20H因此国标码为:(3D62)16GB2312汉字机内码第一字节=国标码第一字节+80HGB2312汉字机内码第二字节=国标码第二字节+80H因此GB2312机内码为:(BDE2)166.设字长为8位并采用补码表示,求16和-16算术左移两位, 算术右移两位,逻辑左移两位和逻辑右移两位的运算结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