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乘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探索数的乘除法的应用学习如何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乘除法运算

探索数的乘除法的应用学习如何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乘除法运算数的乘除法是我们在学习数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它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探索数的乘除法的应用,并学习如何灵活运用乘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一、货物运输问题在物流领域,乘除法的应用非常常见。
比如一辆货车每天能运载100吨货物,若要运输300吨货物,我们可以通过除法来计算需要多少天才能完成运输任务。
300除以100,得到结果为3。
所以,运输300吨货物需要3天时间。
二、面积计算问题乘法运算在计算面积时也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比如,一个矩形的长为3米,宽为5米,我们可以通过乘法计算得出这个矩形的面积。
将长和宽相乘,3乘以5得到结果为15平方米。
所以这个矩形的面积为15平方米。
三、人口增长问题乘法运算还可以帮助我们解决人口增长的问题。
假设一个城市每年增长5%,原有人口为100万。
我们可以通过乘法计算得到未来几年的人口数量。
首先将5%转化为小数,即0.05,然后将原有人口100万与0.05相乘得到结果为5万。
所以,每年人口的增长量为5万人。
再将原有人口和每年增长量相加,我们可以得到每年的总人口数。
如此循环计算,我们就能得到未来几年的人口数量。
四、经济增长问题乘法运算在经济增长中也有着重要的应用。
例如,一个国家的GDP 每年增长6%,而该国的GDP为100亿美元。
我们可以通过乘法计算得到未来几年的GDP。
同样,将6%转化为小数0.06,然后将原有GDP 100亿与0.06相乘得到结果为6亿。
所以,每年GDP的增长量为6亿美元。
再将原有GDP和每年增长量相加,我们可以得到每年的总GDP数。
五、预算问题乘法运算在预算问题中也经常被使用。
例如,假设一家公司在某项工程中的预算为100万元,而工程进展到一半时,已经花费了60万元。
我们可以通过乘法计算得出剩余预算的金额。
将剩余工程量(即总预算减去已花费金额)乘以一半,即40万元,得到结果为20万元。
所以,该项工程的剩余预算为20万元。
用乘除法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优质一等奖创新教案】

用乘除法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优质一等奖创新教案】班海数学精批——一本可精细批改的教辅用乘除法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第1课时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让学生学会用乘除两步计算解决含有“归一”数量关系的实际问题,加强列综合算式的指导。
过程与方法学会用画示意图分析数量关系的解题策略,体现数形结合的思想。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体会画示意图方法的简单明了,养成良好的画图习惯。
学生对于发现数学信息并不困难,但对于“归一”问题(先求出单位数量的量),通过画示意图的方法会显得更加简单明了,应鼓励学生试用此方法进行数学信息的分析。
在二年级下册学生已经学习了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学生一般能够列出综合算式,对于分步列式的,要给与肯定,但要加强指导综合列式,提高学生列综合算式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列综合算式解决“归一”问题。
教学难点:学会用画示意图的方法分析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等。
教学过程复习铺垫,导入新课1.自主提问。
出示:“妈妈带了18元钱,正好买了3个碗。
”(1)让学生说说这句话中包含的信息。
(2)学生根据题中信息,提出合适的问题,并口头列式解答。
2.揭示课题。
出示:“买8个这样的碗需要多少钱?”教师:如何解答这个问题呢?生活中像这样的问题有很多,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解决。
(板书课题:解决问题)(二)尝试探索,学习新知1.阅读与理解。
(1)出示例8的完整问题,学生自由读题,理解题意。
妈妈买3个碗用了18元。
如果买8个同样的碗,要用多少钱?(2)汇报交流。
教师:你从题目中知道了什么?你能用示意图的方法表示出来吗?预设一:预设二:展示学生画的示意图,并进行对比交流。
教师:你认为哪幅图能对题意表达得更清楚呢?为什么?学生:第一幅图中碗的大小画的不一样,而且上下的图没有一一对应,碗的价格和问题都没有标出来。
(4)根据学生的提议修改或完善自己画的示意图。
2.分析与解答。
(1)借助示意图,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案。
分析:知道了买3个碗18元(总价),就可以求出一个碗的价格(单价);知道了单价,就能求出8个碗需要多少钱。
《用乘除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运动会)教学设计

《用乘除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运动会)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44—45页。
教学目标:1、通过:“运动会”中的“赛跑”、“跳远”、“跳绳”等情境,进行除法的应用练习。
2、培养学生有效获取信息并加以处理,进而选择相关信息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进行“热爱体育运动”、“勇于为集体争光”和“热心为大家服务”的渗透教育。
教学重点:提出并解决相关的乘法、除法问题。
教学难点:如何选择有效信息提出并解决有价值的问题;在解释和应用的过程中体会乘除法之间的内在联系。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流程:一、谈话引入情景教师引出话题:同学们还记得咱们学校开运动会的情景吗?你在运动会中参加了那些项目的比赛?你还看到了那些项目的比赛?过渡语:今天,老师带大家到育英小学运动会上去看比赛,你们高兴吗?二、赛场问题探究1、课件出示“赛跑”图(只有条件,不出现问题。
)(1)学生观察,从中获取信息。
①文字信息:裁判员告诉我们有24名运动员赛跑。
②图画信息:每4人一组,第一组正准备起跑,第二组在旁边等待。
(2)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几组跑完?(3)学生列式解答并加以解释。
24÷4=6(组)把24人每4人分一组,求分成了几组,用除法计算。
2、课件出示“跳远”图(不出现“问题”和树木准确的运动员。
)(1)小组活动①说说观察到的信息。
②提出问题。
③解答问题并加以解释。
(2)集体交流。
①图画信息:有沙坑和小裁判员。
文字信息:每人跳3次,一共跳了21次。
②问题:参加跳远比赛的有多少人?③21÷3=7(人)把21人每3次分1份,分成了几份,就有几个人跳远;21里面有几个3,就有几人跳远。
3、课件出示“跳绳”图(全景)(1)学生读懂题意后独立解答小裁判员提出的问题,并进行解释。
9×2=18(人)或2×9=18(人),每队9人,两队就是2个9人,所以用乘法计算。
人教版数学二下《用乘、除法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说课稿

人教版数学二下《用乘、除法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二下》中的《用乘、除法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一课,主要让学生掌握用乘法和除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能够解决更复杂的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在教学之前,我们需要了解学生的学情。
学生已经掌握了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但对于乘除法的运用还不够熟练,同时,学生对于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需要引导学生运用乘除法解决实际问题,并帮助他们建立解决两步计算实际问题的思路。
三. 说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用乘除法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的方法,能够独立解决一些简单的两步计算实际问题。
同时,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本节课的重难点是让学生掌握用乘除法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的方法。
对于乘除法的运用,学生可能还不够熟练,同时,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需要学生能够正确地找到问题中的数量关系,这对于学生来说也是一大难点。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我会采用讲授法、示范法、练习法等教学方法,并结合多媒体教学手段,以直观、生动的方式展示教学内容,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乘除法解决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讲解:讲解乘除法解决两步计算实际问题的方法,通过示例让学生明白如何找到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并运用乘除法进行计算。
3.练习:设计一些实际的计算题目,让学生独立解决,巩固所学知识。
4.总结:通过学生总结和教师点评,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5.拓展:给出一些拓展题目,让学生课后思考,提高他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用乘除法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1.找到问题中的数量关系2.运用乘除法进行计算3.检查结果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主要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练习完成情况和课后拓展题的解答情况进行评价。
二年级数学下册:用乘除两步运算解决生活实际问题案

二年级数学下册:用乘除两步运算解决生活实际问题案用乘除两步运算解决生活实际问题案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数学运算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而乘除运算是我们常用的数学运算之一,它们在解决生活实际问题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在本文中,我们将从实际生活问题出发,通过乘除两步运算的方法,来解决这些生活问题。
一、购物计算在购物中,我们需要经常进行价格计算,如:某商品标价20元,打八折后的价格是多少?我们可以通过乘除两步运算来解决这个问题。
我们需要将打折后的价格计算出来。
打八折是将原价乘以0.8,即20*0.8=16元。
我们需要将计算出来的价格减去优惠额,即20-16=4元。
因此,打八折后的价格是16元,优惠金额是4元。
二、家庭生活在家庭生活中,乘除运算也经常被使用。
比如,面包店里卖馒头,每个馒头售价3元,请问10元能买几个馒头?这个问题可以通过除法来解决,即用总金额(10元)除以每个馒头售价(3元),即10÷3=3余1。
因此,10元能买3个馒头,剩余1元。
三、旅游折扣旅游是我们常做的消遣活动之一,而折扣活动也经常吸引着我们。
比如,某城市售卖旅游门票,原价60元,学生和老年人6折优惠,请问一家三口(父母和1个小孩)前往旅游,需要多少钱?我们需要计算出学生和老年人所享受的折扣价格。
6折的折扣是将原价乘以0.6,即60*0.6=36元。
我们需要计算一家三口的总价。
父母两人的票价是60元,儿童票价为半价,即30元。
因此,总价是60+60+30=150元。
扣除学生和老年人所享受的折扣金额,即150-36=114元。
因此,一家三口需要支付114元的旅游门票费用。
四、长方形围墙在建造房屋时,围墙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如果我们需要围一段长方形的面积为48平方米的院子,需要多少米的篱笆?我们需要知道长方形的长和宽。
根据长方形面积公式,面积=长×宽,即48=长×宽。
我们可以列出一个方程式:长×宽=48。
乘除两步计算解决问题

归纳小结
解答两步计算的问题,我们要注 意什么?(小组讨论)
1、认真读题,理解题意。 2、分析数量关系,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3、正确解答,注意格式。 4、回顾反思,检验解答是否正确。
做一做
小华读一本书,每天读6页,4天 可以读完。
(1)如果每天读8页,几天可以 读完?
(2)如果他3天读完这本书,平 均每天读几页?
学习探究
妈妈的钱买6元一个的碗,正好 可以买6个。用这些钱买9元一个的碗, 可以买几个?
问题:1、读题,你知道了什么信息?要 求什么问题?
2、你能试着画线段图表示吗?
6元
9元
6个
?个
请看图分析: 根据6元一个的碗正好买6个,可以先求出什么? 知道这些钱是多少,再算什么?
回顾与反思
4个9元的碗要多少钱? 6个6元的碗要多少钱? 总钱数一样吗?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这节课哪个小组表现好? 哪个组员表现棒?
自我测评
工人师傅准备给动车做电焊, 每组6人,可以分成6组。如买3支同样的钢笔用12元钱, 平均每 支钢笔用(4)元钱。
2、一个笔记本2元钱,买5个笔记本要用 (10 )元钱。
3、4位小朋友共搬了20盆花,平均每个 小朋友搬了(5)盆花。
4、小白兔1天需要吃6个胡萝卜,吃了5 天, 一共吃了多少个胡萝卜 ?
学习目标
1、能运用乘、除法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 力、推理能力。
五下小数乘除法解决问题

五下小数乘除法解决问题引言小学五年级的学生研究了小数的乘除法后,需要通过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来运用所学知识。
本文档将介绍小数乘除法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一知识点。
问题一:购物计算小明去超市购买了一些水果,他买了0.5千克的苹果,每千克2元,买了0.3千克的橙子,每千克3.5元。
请计算小明购买这些水果的总花费。
解答:- 小明买苹果花费:0.5千克 * 2元/千克 = 1元- 小明买橙子花费:0.3千克 * 3.5元/千克 = 1.05元- 小明购买水果总花费:1元 + 1.05元 = 2.05元因此,小明购买这些水果的总花费为2.05元。
问题二:公交车里程小红每天坐公交车上学,每公里0.8元。
上学路程为3公里,下学路程为4公里,求小红每天上学和下学共需花费多少元?解答:- 小红上学花费:3公里 * 0.8元/公里 = 2.4元- 小红下学花费:4公里 * 0.8元/公里 = 3.2元- 小红每天上学和下学共需花费:2.4元 + 3.2元 = 5.6元因此,小红每天上学和下学共需花费5.6元。
问题三:厨房比例妈妈要根据菜谱做蛋糕,菜谱中所需的材料的比例是2:5:3,其中面粉2份,糖5份,巧克力粉3份。
如果妈妈需要制作300克的蛋糕,请计算妈妈需要准备多少克的面粉、糖和巧克力粉?解答:- 面粉的比例:2份 / (2+5+3)份 = 2/10 = 0.2- 糖的比例:5份 / (2+5+3)份 = 5/10 = 0.5- 巧克力粉的比例:3份 / (2+5+3)份 = 3/10 = 0.3- 面粉需准备:0.2 * 300克 = 60克- 糖需准备:0.5 * 300克 = 150克- 巧克力粉需准备:0.3 * 300克 = 90克因此,妈妈需要准备60克的面粉,150克的糖和90克的巧克力粉。
结论小数乘除法是小学五年级的重要知识点,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这一知识,并将其应用于日常生活中。
数学教案:解决实际问题的乘除法

数学教案:解决实际问题的乘除法一、概述数学是一门实用的学科,可以帮助我们解决许多实际问题。
乘法和除法是数学中最基本和常见的运算符号之一,通过掌握乘除法,我们可以解决各种实际问题。
本教案旨在教授学生如何运用乘除法解决实际问题,并提供相应的练习和活动。
二、引入1. 引起兴趣:通过展示一些有趣的实际问题,激发学生对乘除法的兴趣。
例如:“如果每个人都需要喝两杯牛奶,而班上有30个人,那么我们需要多少杯牛奶呢?”2. 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如何使用乘除法来解决这类问题,并鼓励他们分享自己的想法。
三、学习目标1. 理解乘法与除法的概念和运算规则;2. 学会将具体问题转化为数学表达式,并运用乘除法解决;3. 发展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推理能力。
四、教学过程第一部分:掌握乘法运算1. 讲解概念:向学生介绍乘法运算的定义和性质,并通过例题演示如何进行乘法运算。
2. 个案练习:让学生在纸上计算一些简单的乘法,例如6 × 8、2 × 15等。
3. 组内合作: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设计一个实际问题,要求其他小组员用乘法解决。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交流。
第二部分:掌握除法运算1. 讲解概念:向学生介绍除法运算的定义和性质,并通过例题演示如何进行除法运算。
2. 个案练习:让学生在纸上计算一些简单的除法,例如24 ÷ 6、36 ÷ 9等。
3. 小组活动:同样是小组合作,每个小组提出一个实际问题,要求其他小组员用除法解决。
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和分享自己的方法。
第三部分:应用乘除法解决实际问题1. 引导思考: 提供一些复杂的实际问题,要求学生仔细阅读并理解问题意思,然后使用乘除法进行计算。
例如:“如果一个奶茶店里有120杯珍珠奶茶需要卖完,在开店前10分钟已经卖出了30杯,请问还有多少杯需要卖出?”2.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一些实际例子的解答过程,教授学生如何将所给数据转化为数学表达式,并运用乘除法解决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黄水路小学:冯彩玲
一、从直观到抽象,理解数量关系
(一)理解求“几个几”的数量关系
妈妈买3个碗用了18元。如果买8个同样的碗,需要 多少钱?
18元
?元
1. 谁来读一读这道题,题目中都告诉我们什么了? 2. 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3. 同学们能看着这幅图再来说一说题目的意思吗?
一、从直观到抽象,理解数量关系
④这道题的方法更丰富了,除了先求一份,还可以采用 其他的方法。想一想什么情况下可以用到这种方法。
二、巩固练习
3、小华读一本书,每天读6页,4天可以读完。 (1)如果每天读8页,几天可以读完? (2)如果他3天读完这本书,平均每天读几页?
要求:①读一读,把你的理解用图表示出来。 ②(展示学生图)你懂这位同学的意思吗?
一、从直观到抽象,理解数量关系
(三)观察、比较、总结、归纳
出示:3个——18元 8个——?元 出示:3个——18元 ?个——30元
比较这两道题,你们有什么想法吗?
相同点:知道了3个碗是18元,马上就能想到1个碗是6元。 不同点:第一道题是在求“买8个同样的碗,需要多少钱”也就是 求8个6是多少。而第二道题是在求“30元可以买几个同 样的碗”也就是在求30里面有几个6。但不管我们要解决 什么问题,都要先求出一个碗的价钱。
(一)理解求“几个几”的数量关系
妈妈买3个碗用了18元。如果买8个同样的碗,需要 多少钱?
18元
?元 出示:3个——18元 8个——?元 4. 要求出8个碗多少钱该怎样想呢?
5. 能把你的想法用算式表示出来吗?
一、从直观到抽象,理解数量关系
(一)理解求“几个几”的数量关系
妈妈买3个碗用了18元。如果买8个同样的碗,需要多少钱?
(三)分析解答,回顾反思
妈妈的钱买6元一个的碗,正好可以买6个。 用这些钱买9元一个的碗,可以买几个?
问题:1. “可以买几个”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2. 解答正确么?你是怎样考虑的?
回忆:这个问题我们是怎样解答的?
(四)对比感悟,提升认识
妈妈买3个碗用了18元。如果买8个 同样的碗,需要多少钱? 妈妈的钱买6元一个的碗,正 好可以买6个。用这些钱买9元一个 的碗,可以买几个?
(一)呈现题目,明确题意
妈妈的钱买6元一个的碗,正好可以买6个。 用这些钱买9元一个的碗,可以买几个?
问题:读一读,互相说6元一个的碗,正好可以买6个。 用这些钱买9元一个的碗,可以买几个?
问题:1. 能把你知道的用图表示出来吗?试一试。 2. 看图,给大家讲一讲你的理解。
一、从直观到抽象,理解数量关系
(二)理解求“份数”的数量关系
想一想:18元可以买3个碗,30元可以买几个同样的碗?
18元 ?个
18÷3=6(元) 30÷6=5(个)
30÷(18÷3) =30÷6 =5(个)
30元
出示:3个——18元 ?个——30元 5. 说一说你列的算式每一步表示的是什么意思。 回顾反思:30元可以买5个碗,30÷5=6(元),一个碗6元,那3个碗 正好是18元,说明同学们做对了。 小结:我们要想求出“30元可以买几个同样的碗”,根据题目中知道的 数量也必须先求出一个碗的价钱才能够求出30元可以买几个碗。
一、从直观到抽象,理解数量关系
(二)理解求“份数”的数量关系
想一想:18元可以买3个碗,30元可以买几个同样的碗?
18元 ?个 30元
1. 读一读这道题,想一想和刚才的那道题有什么相同点。 2. 不同点是什么呢?你能看着图再说一说这道题的意思吗?
一、从直观到抽象,理解数量关系
(二)理解求“份数”的数量关系
想一想:18元可以买3个碗,30元可以买几个同样的碗?
18÷3=6(元) 30÷6=5(个)
18元 ?个 30元
出示:3个——18元 ?个——30元
30÷(18÷3) =30÷6 =5(个)
3. 解决这个问题该怎样想呢?把你的想法说给同桌听一听。
4. 谁来说一说你的想法?能把你的想法用算式表示出来吗?
二、巩固练习
2. 同学们大扫除,3名同学擦12块玻璃。 (1)照这样计算,6名同学可以擦多少块玻璃? (2)教室共有36块玻璃,一共需要几名同学?
问题:①再看这道题,你们又能从中了解些什么呢? ②照哪样计算? ③请你快速解决这道题。
预设: (1)12÷3×6 6÷3×12 =4×6 =2×12 =24(块) =24(块) (2)36÷(12÷3) 36÷12×3 =36÷4 =3×3 =9(名) =9(名)
③独立解答,订正。
三、总结全课
1. 今天这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 2. 这几道题虽然情境不同,它们之间却存 在着紧密的联系,说一说解题的关键是 什么。
四、布置作业
作业:第74页练习十五,第8题~10题。
第76页练习十六,第3题。
18元
出示:18÷3=6(元) 18÷3×8 6×8=48(元) =6×8 =48(元) 6. 说一说你列的算式每一步表示的分别是什么意思。 出示:3个——18元 8个——?元
?元
回顾反思:同学们看买8个碗48元,48÷8=6(元),一个碗6元, 3个碗正好是18元,说明同学们做对了。 小结:我们要想求出8个碗的价钱,根据题目中知道的数量必须先 求出一个碗的价钱才能够求出8个碗的价钱。
问题:观察我们研究的这两个实际问题,你有什么想对大家说的?
二、巩固练习
1. 小林读一本故事书,3天读了24页。 (1)照这种速度,7天可以读多少页? (2)照这种速度,全书64页,几天可以读完?
问题:①看这道题,你们都知道了些什么? ②你怎样理解“照这种速度”,照哪种速度啊? ③请你试着解决这道题。 预设:(1)24÷3×7 = 8× 7 =56(页) (2)64÷(24÷3) =64÷8 =8(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