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路各章典型例题讲解

合集下载

《电子电路基础》习题解答第1章

《电子电路基础》习题解答第1章

第一章习题解答题1.1 电路如题图1.1所示,试判断图中二极管是导通还是截止,并求出AO两端的电压UAO。

设二极管是理想的。

解:分析:二极管在外加正偏电压时是导通,外加反偏电压时截止。

正偏时硅管的导通压降为0.6~0.8V 。

锗管的导通压降为0.2~0.3V 。

理想情况分析时正向导通压降为零,相当于短路;反偏时由于反向电流很小,理想情况下认为截止电阻无穷大,相当于开路。

分析二极管在电路中的工作状态的基本方法为“开路法”,即:先假设二极管所在支路断开,然后计算二极管的阳极(P 端)与阴极(N 端)的电位差。

若该电位差大于二极管的导通压降,该二极管处于正偏而导通,其二端的电压为二极管的导通压降;如果该电位差小于导通压降,该二极管处于反偏而截止。

如果电路中存在两个以上的二极管,由于每个二极管的开路时的电位差不等,以正向电压较大者优先导通,其二端电压为二极管导通压降,然后再用上述“开路法”法判断其余二极管的工作状态。

一般情况下,对于电路中有多个二极管的工作状态判断为:对于阴极(N 端)连在一起的电路,只有阳极(P 端)电位最高的处于导通状态;对于阳极(P 端)连在一起的二极管,只有阴极(N 端)电位最低的可能导通。

图(a )中,当假设二极管的VD 开路时,其阳极(P 端)电位P U 为-6V ,阴极(N 端)电位N U 为-12V 。

VD 处于正偏而导通,实际压降为二极管的导通压降。

理想情况为零,相当于短路。

所以V U AO 6-=;图(b )中,断开VD 时,阳极电位V U P 15-=,阴极的电位V U N 12-=, ∵ N PUU < ∴ VD 处于反偏而截止∴ VU AO 12-=; 图(c ),断开VD1,VD2时∵ V U P 01= V U N 121-= 11N P U U > V U P 152-= V U N 122-= 22N P U U<∴ VD1处于正偏导通,VD2处于反偏而截止V U AO 0=;或,∵ VD1,VD2的阴极连在一起∴ 阳极电位高的VD1就先导通,则A 点的电位V U AO 0=,而 A N P U UV U =<-=2215∴ VD2处于反偏而截止 图(d ),断开VD1、VD2,∵ V U P 121-= V U N 01= 11N P U U < V U P 122-= VU N 62-= 22N P U U <;∴ VD1、VD2均处于反偏而截止。

三相交流电路习题知识讲解

三相交流电路习题知识讲解

三相交流电路习题第3章三相交流电路习题一、是非题1、同一台发电机作星形联接时的线电压等于作三角形联接时的线电压。

()2、当三相不对称负载作星形联接时,必须有中性线。

()3、凡负载作三角形联接时,线电流必为相电流的倍。

()4、凡负载作三角形连接时,线电压必等于相电压。

()5、三相负载星形联接时,线电流必等于相电流。

()6、三相四线制中,电源线的中线不能装接保险丝。

()7、由三相交流功率计算公式 P=IL ULcosφ,在用同一电源时,一个负载对称地接或星形或三角形,其总功率是相同的。

()8、同一台发电机作星形连接时的线电压等于作三角形连接时的线电压。

()9、在对称三相电路中,负载作三角形连接时,线电流是相电流的倍,线电流的相位滞后相电流300()10、当负载作星形连接时,线电压必为相电压的倍。

()11、当负载作星形连接时必须有中性线。

()12、负载作星形连接时,线电流等于相电流。

()13、负载作三角形连接时,线电压等于相电压。

()14、负载作星形连接时,线电压等于相电压。

()二、填空题1、三相交流电源的联接方式有联接和联接两种。

2、在星形联接的三相四线制电路中,相电流Iφ和线电流I L的关系为;相电压Uφ和线电压U L的关系为:。

3、在三角形联接的三相对称负载电路中,相电流Iφ和线电流I L的关系为;相电压Uφ和线电压U L的关系为。

4、三相对称负载作星形或三角形联接是时总有功功率。

5、三相发电机相电压为220伏,采用星形连接,则三个线电压为。

6、三相发电机相电压为220伏,采用三角形连接,则三个电压为。

三、选择题1、三相交流发电机产生的三相交流电动势的相位差为:。

A.60B.240C.120D.3602、在星形联接的三相交流电路中,相电流Iφ和线电流I L ,相电压Uφ和线电压UL的关系为。

A.Iφ=I L B. 3Iφ=I L;C.UL =Uφ D.Uφ=3U L四、计算题1、一个三相对称电感性负载,其中每相电阻R=3欧姆,每相的感抗XL=4欧姆,接在线电压为380伏的三相电源上,若负载作三角形连接时,试计算相电流,三相有功功率,功率,功率因数及视在功率各是多少?2、有一三相对称负载,每相的电阻R=8欧,感抗XL=6欧,如果负载接成星形,接到U L=380V的电源上,求负载的相电流,功率因数,总有功功率。

第03章支路电流法、回路电流法例题讲解

第03章支路电流法、回路电流法例题讲解

(0.05+0.025+0.1)UA-0.1UB= 6 -0.1UA+(0.1+0.05+0.025)UB= -6
(2) 解方程,得: UA=21.8V, UB= -21.82V
(3) 各支路电流: I1=(120-UA)/20k= 4.91mA I3=(UB +240)/40k= 5.45mA I5= UB /20=-1.09mA
U I / 2
对2回路列写KVL方程得 2U U Us 0
Us U I / 2
端口输入电阻 Req Us / 2I I / 4I 1 / 4
例5. 求图中的电流i1与i3
解:用电源等效变换求解此题,变换过程如图a,b,c所示
a
I4

6 1 3
1.5A
b
c
解:
I1 5 / 1 5A
I2 4 / 2 2A
I3

5
3
4

3A
I5 I1 I3 8A
I4 I2 I3 5A
例4. 求图示电路的端口输入电阻
解: 对a点列写KCL方程得 I1 I 2I I 对1回路列写KVL方程得 2U I1 0
I5
-240V
40k
20k
1
3. 试列写下图含理想电压源 电路的结点电压方程。
+ U_
G1 G3 G2
2
3
s
G4
G5
练习答案:
1. 列写下图含VCCS电路的 结点电压方程。
iS1
1 R2
+ uR2 _
R1
R3
gmuR2
解:

九年级物理 认识电路 章末复习 全章知识总结及典型例题(含答案)

九年级物理 认识电路 章末复习 全章知识总结及典型例题(含答案)

电现象及电路知识点一、静电现象:1、带电现象、带电体:物体能够吸引轻小物体的现象叫做带电现象,带了电的物体叫做带电体.2、带电方法:(1)、摩擦起电;(2)、接触带电;(3)、感应起电接触带电:用不带电的导体接触带电物体时,导体会带电,这种方法叫接触带电。

摩擦起电: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的方法叫做摩擦起电。

正电荷: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的电荷.负电荷: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的电荷.3、摩擦起电的原因:(1)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原子核带正电,电子带负电,通常情况下,原子是电中性的,物体也是电中性的;(2)不同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不同;(3)两个物体相互摩擦时,哪个物体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弱,它的一些电子就会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上.失去电子的物体因缺少电子而带正电,得到电子的物体因为有了多余电子而带等量的负电.4、摩擦起电的实质: 摩擦起电并不是创造了电荷,只是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使正负电荷分开.注意:转移的电荷是负电荷,而不是正电荷.例题:(湖北)电视机的荧光屏上经常有许多灰尘,这主要是因为( D )A.灰尘的自然堆积B.荧光屏有较强的吸附灰尘的能力C.电视机工作时,屏表面温度较高,吸附灰尘D.电视机工作时,屏表面有静电吸附灰尘练习:1、摩擦起电并不是创造了电荷,只是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使正负电荷分开,如图所示,小女孩用橡胶棒去摩擦动物的皮毛后,橡胶棒带上了_负电.2、下列物体一定带负电的是(A )A.与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B.与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C.失去电子的玻璃棒D.与带正电的物体相吸引的轻小物体知识点二、电荷间的相互作用1、电荷间的作用规律: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带电体之间的吸引或排斥是通过电场来实现的,电场是一种特殊的物质,通过电场带电体不需要接触就能发生相互作用2、判断物体是否带电的方法:(1)、物体能否吸引轻小物体(2)、依据电荷间的作用规律判断(3)、用验电器检验,金属箔张开说明带电,工作原理:同种电荷相互排斥例题:1、用线悬挂着A,B,C,D,E,F六个轻质小球,它们之间的作用情况如图所示,则肯定带电的小球是B、C、D ,肯定不带电的小球是A, F ,不能肯定是否带电的小球是E2、(滨州)取两个相同的验电器A和B,使A带上负电荷,可以看到A金属箔张开,B的金属箔闭合.用带有绝缘柄的金属棒把A和B连接起来,观察到A(金属箔张开的角度减小,B的金属箔由闭合变为张开•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D )A.金属杆是导体B.两金属箔片能够张开是因为带上了同种电荷C.实验中金属杆和金属球接触的一瞬间,B验电器中的金属箔带上了负电荷D.实验中金属杆和金属球接触的一瞬间,金属杆中电流方向是自A流向B练习:1、(湖州)甲和乙两个泡沫塑料小球用绝缘细线悬挂,甲带正电,乙不带电,会出现的情形是下列图中的(B )2、.四个悬挂着的通草球,静止时的位置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A.A球与C球一定带有异种电荷B.B球与D球一定带有同种电荷C.B球可能带电,也可能不带电D. D球可能带电,也可能不带电3、(厦门)如图所示,一带负电橡胶棒靠近用细线挂住的轻细吸管A端时,吸管发生了转动.对吸管A 端带电性质判断正确的是(D )A.若相互吸引,一定带正电B.若相互吸引,一定带负电C.若相互排斥,一定带正电D.若相互排斥,一定带负电知识点三、电流1、电流:电荷的定向移动就形成电流. 物理学规定,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为电流的方向.电流方向的判断: 如负电荷的移动方向从A到B,则电流方向为B到A。

电路分析典型例题-PPT课件

电路分析典型例题-PPT课件

i3
i1=0.5A
b
d
i2=1.5A i3=0.5A
ucd=4 V i=2A
u= ucd +3i = 10V
R u 5 i
故单口网络的最简形式如图所示。
第三章 线性电路分析方法
1、独立的KCL、KVL方程数;支路电流法计算步骤;
2、网孔电流法: 推广:对于具有 l=b-(n-1) 个回路的电路,有:
4、节点、支路、回路、网孔定义,KCL、KVL 内容、数学表达式,扩展应用。
课堂练习:P26 1-5
课堂练习:P27 1-8
I268A
U281V 6
P Is61 69W 6
发出功率,为电源
P 281 612 W8
吸收功率,为负载
I
P 外21 63W 2
发出功率,为电源
例: 如图电路,已知IS1=1.5A,
R2=R3=8, =4 , 求I2和I3?
I S1
解:由电压源和电流源等效替换,把支 路2的受控电压源转换为受控电流源。
r I3 I3
I2
R3
R2
得等效电流源为I3/R2,电路如图
由分流公式可得
I3 R2 (IS1I3)
R2R3 R2
IS1
R2
I3
r I3
R2 R3
I2
代入数据有 I3 = 0.5(1.5+0.5I3)
I3 = 1 A
I2 = IS1-I3 = 0.5 A
IS1
I3
R2
r I3
R2 R3
I2
输入电阻
1. 定义
无 源
i
+ u
-
输入电阻
R in

第三章:正弦交流电路

第三章:正弦交流电路

& =U & = − jI & X = − j 2 × 50∠45 o = 50 2∠ − 45 o V U ao C C C & =U & = jI & X = j 2 × 50∠ − 45o = 50 2∠45o V U bo L L L & & & U = U − U = 50 2∠ − 45o − 50 2∠45o =
2
& 与U & 之间的相位差 I R
ϕ = arctan
XC 1 = arctan R Rω C
第三章
正弦交流电路
31
& 与U & 之间的相位差 U θ = 2ϕ ab 由上式可知,当改变电阻 R 时,输出电压 Uab 是一个不变恒定的值,即有 U U ab = 2 20 本题中 U ab = = 10V 2 当电阻 R 由零变到无穷大时, ϕ 角由 90o 变到零, θ 角由 180o 变到零。当电阻 R & 的相位从 180o 减小到: 由零变到 1.5kΩ 时, U
& = jI &X = j4.4 × 40∠73o = 176∠163o V U L L & & U C = − jIX C = − j4.4 × 80∠73o = 352∠ − 17 o V 【例题 3.2】 图 3.2(a)为 RC 移相电路。已知电阻 R = 100 Ω ,输入电压 u1 的频率为
Z = R + j( X L − X C ) = 30 + j(40 − 80) = 30 − j40 = 50∠ − 53o Ω
28
电工学试题精选与答题技巧
o & & = U = 220∠20 = 4.4∠73o Α I Z 50∠ − 53o & =I &R = 4.4 × 30∠73o = 132∠73o V U R

例题汇总-电力电子

例题汇总-电力电子

第二章 电力电子器件概述例1:单相正弦交流电源,其电压有效值为220V ,晶闸管和电阻串联,试计算晶闸管实际承受的正、反向电压最大值是多少?考虑2倍安全裕量,额定电压怎么取?答:晶闸管所承受的正、反向电压最大值为输入正弦交流电源电压的峰值:2202= 311V ;考虑2倍安全裕量,则晶闸管额定电压不低于2×311=622V ,可取为700V 。

例2:型号为KP100-3的晶闸管,维持电流I H =4mA 的晶闸管,使用如图所示电路,是否合理,为什么?(暂不考虑电压电流裕量)(5分)aR u 1i d解: (a)因为H A I mA K VI <=Ω=250100,所以不合理。

(b)A VI A 2010200=Ω=, KP100的电流额定值为100A,合理。

(c)A VI A 1501150=Ω=,大于额定值,所以不合理。

例2:如图所示电路中,E=50V ,R=0.5欧姆,L=0.5H ,晶闸管的擎住电流为15mA ,要使晶闸管导通,门极触发电流脉冲宽度至少应为多少? 解: 当门极有触发信号时,则导通,回路方程为:E Ri dtdiL =+(一阶线性非齐次方程) 采用常数变量法来求解,设t LR dt LR et u et u i--=⎰=)()(最后解得)1(t LRe REi --=当i>i L 时,门极触发电流可以撤销,即015.0)1(≥-=-t L Re REi ,代入参数值,最后可得s t μ150≥例3:实线部分表示流过晶闸管的电流波形,其最大值为Im ,试求晶闸管的电流平均值Id ,有效值I T ,及波形系Kf 。

若选用100A 的晶闸管,不考虑安全余量,晶闸管能承受的平均电流是多少?解:m m dTI t td I I πωωπππ23)(sin 13==⎰ ⎰=ππωωπ32)()sin (1t d t I I m T = m mI I 63.08331≈+π26.1)(==AV T T f I I K 则有: 10057.126.1⨯=⨯dT I , A I dT 6.124=第三章 整流电路1、单相半波可控整流电路对电阻性负载供电,已知U 2=220V,要求输出直流平均电压U d =80V,平均电流I d =50A ,试计算晶闸管的控制角α,导通角θ各为何值?并选用晶闸管。

正弦交流电路_典型例题(全)

正弦交流电路_典型例题(全)

a
Zeq
2.5 2.5

Zeq
Po I 2 Ro Po最大则I最大
I
Zeq
Uoc Ro
1 j
C 0
.+ Uoc − Zeq
b . I
1 R0 C0
第二章 正弦交流电路
2.4 正弦交流电路中的功率与功率因素的提高
代入可得:
I
U oc
3 j(1- 1 )
C0
I
Uoc
22
f 6280 1000 Hz
2π 2π
π 或 45
4
i
100
0
t
第二章 正弦交流电路
2.1 正弦交流电的基本概念
例2.1.2若 i1 10 2 sin(t 30 ),A 分别用相量和相量图表示。
i2 6 2 sin(t 60 ) A
有效值相量: I1 1030A
I2 6 60A 最大值相量:I1m 10 230A
解:
cos1=0.6 1=53.13 + cos=0.9 =25.84 U
C
P
U
2
(tgφ1
tgφ
)
_
P=20kW C
cos1=0.6
20103 (tg53.13 tg25.84) 375 F
314 3802
第二章 正弦交流电路
例2.5.1 串联谐振应用
2.5 交流电路的频率特性
L1
C
L2
L3
RL2 20C1 150pF
解:I0
Us1 RL2
0.5 A
解: u 220 2 sint V
11
XC C 2π fC 135.5
U 22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R X C 10

返回 上页 下页
例8 求图示电路的戴维宁等效电路。
4I1 50
50
+
+ 200I1 _
100
+
+
j300
U0
6000
_
I1 _
+
j300 U0
6000
_
I1 _
解 求开路电压:
Uo
200I1 100I1
60
300I1
60
300
U0 j300
60
Uo
60 1
j
30
2450 V
返回 上页 下页
t
iL (t) Im cos(t i ) Im cos ie
注意 过渡过程与接入时刻有关

=i
π 2
,iL
(t)
Im
cos(t
i
)
i
直接进入稳定状态
o
t
返回 上页 下页

i=0,iL
(t)
Im
cos(t
)
I
t
me
i
o
t
出现瞬时电流大 于稳态电流现象
返回 上页 下页
例10 已知:Z=10+j50 , Z1=400+j1000。
I问Z :β等于多少时,I1和US相位差90o ?
+
解 分析:
U S
Z1
_ I1
找出I1和US关系:US Z转I1,
β I1 Z转实部为零, 相位差为90o.
US ZI Z1I1 Z (1 β)I1 Z1I1
US I1
(1
β)Z
Z1
410
10
β
j(50
50 β
1000)
令 410 10β 0 ,β 41
解 应用三要素法:
+
R
+
iL (0 ) iL (0 ) 0 L R
uS
L uL
用相量法求正弦稳态解
_
iL _
I U
R jL
R2
U
(L)2
u
Z
I i
t
iL (t) iL () iL (0 ) iL () 0 e
t
iL (t) Im cos(t i ) Im cos ie
返回 上页 下页
+ 200I1 _
100
+
+
j300 U0
6000
_
I1 _
100
+
6000
_
ISC
求短路电流:
ISC 60 100 0.600 A
Zeq
U0 ISC
30
2450 50 0.6
2450
返回 上页 下页
例9 求RL串联电路在正弦输入下的零状态响应。 已知:uS 2U cos(t u )
B
C

IA 2

IA 1
D
电动机 Z1
返回 上页 下页
电动机负载:P 3Ul IA2 cos φ 1700W
IA2
P 3Ul cosφ
P
3.23A
3 380 0.8
cosφ 0.8,
φ 36.9

I A2
3.23
36.9
A
总电流:
IA

I A1

I A2
4.41 53.1 3.23 36.9 7.56 46.2 A
100
R
I *
M
*
+
jL1
jL2
US

1/jC Z
* L1

uS(t) -
M
*L2
C
Z
返回 上页 下页
②作去耦等效电路
100
j(L-20)
+
10000

j100
j20 Z
-j20
R
I *
M
*
+
jL1
jL2
US

1/jC Z
100
j(L-20)
P总 3Ul IA cosφ总 3 380 7.56 cos46.2 3.44kW
PZ 1
3
I2 A1
R1
3
4.412
30
1.74kW
返回 上页 下页例12 Nhomakorabea已知L2
120,M
1
C
20,
uS (t) 100 2 cost
问Z为何值时其上获得最大功率,求出最大功率。
解 ①判定互感线圈的同名端
US I1
j1000
故电流领先电压 90o.
返回 上页 下页
例11 已知Ul =380V,Z1=30+j40,电动机
P=1700W,cosj=0.8(感性)。
求线电流和电源发出的总功率.


(1) UA N
2200
V

IA 1

UAN
2200
Z1 30 j40
4.41 53.1 A

A IA
2A i1
1 3A + 3 i4 U
i3 3A
2 +
6i4 3i1 i2 4i3 4
I
i3
4V


i4 (6 2 12 4) / 6 2A I 2 3 2 3A
U 2i4 4 8V P 4 i4 8W(吸收)
返回 上页 下页
100V
例3 求电压U和电流I
解 应用结点法
返回 上页 下页
例5 求输出电压uo R
R
+ 6V
_
Ri u-
R u+
_
+ +
+ u_o
R
解 化简电路
3/2R _
u0
3
R 2R
ui
2V
+ 3V
_
+
+
+ u_o
返回 上页 下页
例6
A
C
已知 UAB 50V, UAC 78V, 问:UBC ?
30
I
j40 B
jXL
UBC j40I
UAC
UAB
例4 已知: uab=0, 求电阻R
a
b
解 uab 0
60 25
4
0.5A
iab icd 0

30
20
用开路替代,得:
42V
R
10
ubd 20 0.5 10V -
1A 40
短路替代 uac 10V
c
d
uR 20 110 30V R uR 30 15Ω
iR 2
iR (42 30) / 4 1 2A
解 UAB (30I )2 (40I )2 50I
30I
I 1A, UR 30V, UL 40V
UAC 78 (30)2 (40 UBC )2
UBC (78)2 (30)2 40 32V
返回 上页 下页
例7 图示电路I1=I2=5A,U=50V,总电压与总电流
同相位,求I、R、XC、XL。
电路各章例题精选
李中伟
例1 求负载电阻RL消耗的功率
30
30
20 10 10 20
20 30 20
2A
2A
30
30
40 RL
30
10 40 RL
30
I L 1A
PL
RL
I
2 L
40W
2A 10
10 10
40
IL RL
40
返回 上页 下页
例2 求电路中电压U,电流I和电压源产生的功率
2A
i2
解 i1 2A i2 2A

设 UC UC00
I1 500, I2 j5
I 5 j5 5 2450
+ I jXL
U R
_
I1
jXC +
UC
I2 -
U
50450
(5
j5)
jX L
5R
50 2
(1
j)
令等式两边实部等于实部,虚部等于虚部
5X L 50 2 X L 5 2
5R 50 5 5 2
2 50
1 I 1




un1 100V
90V
un2 100 110 210V

0.5un1 0.5un2 un3 20 2
U 20A +
2 3 2
1
解得:


un3 20 50 105 175V 110V
U un3 1 20 195V
I (un2 90) /1 120A
返回 上页 下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