粘钢加固用建筑结构胶
《粘钢加固用建筑结构胶》

5要求
5.1外观质量:建筑结构胶应色泽均匀,无结块,无分层沉淀。
5.2建筑结构胶的性能应满足表1的技术要求。
表1建筑结构胶性能指标
性 能 项 目
指 标
不挥发物含量(固体含量)(%)
≥99
≤12
a)新产品或者老产品转厂生产的试制定型鉴定;
b)正式生产后,如材料、工艺有较大改变,可能影响产品性能时;
c)正常生产期间耐久性检验可每五年不少于一次,其余性能检验每十二个月不少于一次;
d)停产一年后,恢复生产时;
e)出厂检验结果与上次型式检验有较大差异时;
f)国家质量监督机构提出进行型式检验要求时。
GB/T 2570-1995树脂浇铸体弯曲强度试验方法
GB/T 2793-1995胶粘剂不挥发物含量的测定
GB/T2794-1995胶粘剂粘度的测定
GB/T 6329-1996胶粘剂对接接头拉伸强度的测定
GB 7123.1-2002胶粘剂适用期的测定方法
GB 7124-1986胶粘剂拉伸剪切强度测定方法(金属对金属)
8.4 贮存
应贮存在室内干燥通风处,避免火种,隔离热源。
附录A建筑结构胶耐久性能试验方法
(规范性附录)
A.1适用范围
A.1.1本方法规定了以力学性能为主要评定指标的建筑结构胶在规定的湿热加速老化和冻融循环条件下的力学性能的检测方法。本方法以(钢-钢)拉伸剪切强度为标志,以评估建筑结构胶对自然环境因素作用的耐受能力。
长沙固特邦土木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厦门博仕泰建筑材料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岳清瑞杨勇新等
本标准为首次发布,自2008年×月×日起实施。
粘钢法与包钢法的区别

粘钢法与包钢法的具体区别粘钢指钢板与混凝土的连接方式,包钢指新加钢板与混凝土构件的位置关系。
在实际应用中也可以用四角加角钢并缀条通过结构粘胶来加固混凝土柱。
包钢和粘钢最主要的区别在于:包钢有焊接而粘钢没有焊接。
由于粘贴钢板的结构胶怕高温,所以只要有焊接的工作就必须先安装钢板,安装完毕后再封边进行后灌注胶工作。
包钢又叫后灌注粘钢法外包钢一、外包钢简介外包钢加固是在构件外包以型钢的加固方法,习惯上将其分为干式和湿式外包钢加固。
钢构套的构造应符合下列要求:1、角钢不宜小于L50×6;钢缀板截面不宜小于40mm×4mm,缀板间距不应大于单肢角钢的截面最小回转半径的40倍(≤40γmin),且不应大于400mm;2、当采用环氧树脂化学灌浆粘贴外包钢加固时,钢缀板宜紧贴混凝土表面并与角钢平焊连接。
当采用乳胶水泥浆粘贴外包钢加固时,扁钢箍可焊于角钢外面。
乳胶的含量不应少于5%。
水泥一般采用425号硅酸盐水泥。
二、干式外包钢干式外包钢,就是指把型钢直接外包于原构件,与原构件间没有粘结;或虽填塞有水泥砂浆,但不能保证结合面剪力有效传递不能整体工作,只能单独受力的外包钢加固方法。
4、干式外包钢加固工艺⑴用卡具从x和y两个方向将角钢卡贴于构件预定部位,并校准。
⑵将扁钢箍或钢筋与角钢焊接(搭焊)固定。
⑶钢架杆件与构件之间的缝隙用1:2水泥砂浆干捻塞紧、填实。
外包钢加固,钢架表面应进行防腐处理,最简单有效的方法是用1:3水泥砂浆,抹25mm厚保护层。
三、湿式外包钢加固所谓湿式外包钢加固,就是在型钢与原构件间填塞乳胶水泥粘贴或以环氧树脂化学灌浆等方法粘结,将两者粘结成整体工作共同受力的加固方法。
施工要点1、构件表面处理为增强结合能力,湿式外包钢构件,应凿去结合面风化酥松层、碳化锈裂层及严重油污层,直至完全露出坚实基层(平式外包钢可免去此道工序)。
在此基础上将结合面打磨平整,四角磨出小圆角,并用钢丝刷刷毛,用压缩空气吹净。
建筑结构胶种类和使用

建筑结构胶种类和使用1.丙烯酸胶:丙烯酸胶是一种常用的建筑结构胶,它的粘接强度高、硬度适中,具有优良的耐老化性能和耐候性能,能够在各种室内外环境中使用。
丙烯酸胶适用于玻璃、陶瓷、金属、混凝土等材料间的粘接。
2.硅酮胶:硅酮胶是一种温度固化型的建筑结构胶,它具有较高的粘接强度和良好的耐久性,能够在高温和低温环境下使用。
硅酮胶特别适用于建筑幕墙、大型玻璃幕墙的安装和密封,以及各种室内外建筑构件的粘接。
3.聚氨酯胶:聚氨酯胶是一种常用的弹性建筑结构胶,它具有较高的粘接强度和抗冲击性能,能够有效吸收结构的振动和变形。
聚氨酯胶适用于建筑结构的粘合、填缝和防水,特别适用于广场、地下车库等大面积的混凝土结构粘接。
4.水性环氧胶:水性环氧胶是一种环保型的建筑结构胶,它具有良好的粘接强度和耐久性,无刺激性和有毒物质,对人体无害。
水性环氧胶适用于各种建筑结构的粘接和修补,尤其适用于有较高环保要求的场所。
5.多组份胶:多组份胶是一种由多种单组份胶配制而成的胶黏剂,它可以根据不同的要求进行调配,具有较高的粘接强度和耐久性。
多组份胶适用于大型建筑结构的粘接和修复,如桥梁、高楼等。
除了以上几种常见的建筑结构胶,还有一些特殊用途的胶黏剂,如耐火胶、导热胶、导电胶等,它们能够满足特殊材料和特殊环境下的胶粘需求。
在使用建筑结构胶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表面处理:胶接表面需要清洁干净,去除油污、灰尘和杂质,确保胶黏剂能够与基材充分接触,提高粘接强度。
2.温度控制:胶黏剂的固化时间和粘接强度与温度密切相关,需要根据工程要求和气候环境选择合适的胶黏剂。
3.按照说明书使用:在使用建筑结构胶时,需要仔细阅读胶黏剂的说明书,按照要求进行配比和施工,以确保胶接效果和使用寿命。
总之,建筑结构胶在现代建筑工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能够有效提高建筑结构的强度和耐久性。
合理选择和使用建筑结构胶是保证工程质量和安全的重要环节。
柱子及墙体粘钢加固方案

粘钢加固施工方案工程名称:编制单位:编制人:审核人:批准人:编制日期:年月日1.工艺概况粘钢加固是在砼受力构件的表面用建筑结构胶粘贴钢板或角钢,使钢板或角钢与砼牢固地形成一体共同受力,以达到加固补强目的。
此项施工具有工艺简便,施工周期短,技术先进可靠等特点。
本加固法适用于承受静力作用的一般受弯构件、受拉构件及剪力墙的开洞加固。
2.施工流程定位放线——基层处理(砼面、钢件)——预贴——配制结构胶——构件卸荷——涂胶(砼面、钢件)——粘贴、加压——固化、养护——检验、验收——防腐、粉刷3.操作要点3.1 定位放线首先熟悉图纸,明确加固范围及部位,然后在构件上弹线,标出粘贴位置的轮廓线,并在此基础上四周各加宽不小于20mm的加宽打磨区,如图1。
图1 3.2 基层处理3.2.1砼面层处理:对砼构件粘合面,先用硬毛刷沾高效洗涤剂,除去其表面油污后用清水冲洗,再对粘合面用金刚石角磨机进行打磨,除去2—3mm厚表层(如有装饰物或面层,先将其铲除),直至完全露出新的砼面,用无油压缩空气吹去粉尘,或清水冲洗干净,待完全干燥后用脱脂棉沾丙酮擦拭表面2—3遍。
3.2.2钢件处理用平砂轮将钢板粘贴面打磨.打磨粗糙度越大越好,打磨纹路尽量与钢件受力方向垂直(视情况一般沿长向打磨,打磨方向见图2).然后用脱脂棉沾丙酮擦拭2-3遍。
图23.3钢件加工、制作被贴钢件应按照设计尺寸准确下料〈还应结合现场实际情况),对于需加胀栓或螺栓部位,可采用台钻或磁力钻对钢件成孔,成孔一定要符合设计图纸及有关技术规定。
3.4预贴钢件、砼面处理经验收合格后预贴,预贴时钢件与砼面应吻合,并与粘贴线〈见定位放线〉吻合,对有设胀栓或螺栓处,可对砼面成孔,成孔符合相应要求,并用无油压缩空气丙酮清孔。
如预贴不合格(不完全吻合)可进行人工处理,处理方法有两种:一种对偏差较大的采用人工剔凿、打磨,并对经剔凿产生的凹凸处用高强树脂砂浆修补,使其完全吻合。
另-种对偏差不大的,可直接采用高强树脂砂浆修补,使其完全吻合。
粘钢加固施工工艺

粘钢加固施工工艺流程:粘贴面处理→加压固定→胶粘剂配制→涂胶和粘贴→固化、卸加压固定系统→检验→维护1、粘贴面处理(1)混凝土面应拆除原结构梁的装饰层以及油垢、污物,然后用角磨机打磨除去1-2mm厚表层,较大凹陷处用找平胶修补平整,打磨完毕用压缩空气吹净浮尘,最后用棉布沾丙酮拭净表面,待粘贴面完全干燥后备用。
(2)钢板粘贴面应用角磨机进行粗糙、除锈处理,直至打磨出现光泽,使用前若洁净仅用干布擦拭即可。
否则可用棉布沾丙酮拭净表面,待完全干燥后备用。
2、加压固定本工程采用M12的机械锚栓来作为原结构的加压系统。
3、胶粘剂配制3.1 建筑结构胶为A、B两组份,取洁净容器(塑料或金属盆,不得有油污、水、杂质)和称重衡器按说明书配合比混合,并用搅拌器搅拌约5-10分钟至色泽均匀为止。
搅拌时最好沿同一方向搅拌,尽量避免混入空气形成气泡,配置场所宜通风良好。
3.2 该工序所用主要物资:搅拌器、容器、衡器、腻刀、手套。
4、涂胶和粘贴4.1.胶粘剂配制好后,用腻刀涂抹在已处理好钢板面上(或混凝土表面),胶断面宜成三角形,中间厚3毫米左右,边缘厚1毫米左右,然后将钢板粘贴在混凝土表面,用准备好的固定加压系统固定,适当加压,以胶液刚从钢板边缝挤出为度。
4.2.该工序所用主要物资:加压固定及卸荷系统,腻刀、手套。
5、固化、卸加压固定系统拧紧螺栓,挤压钢板。
6、检验6.1 JGN-G型结构胶操作性能极好,正常操作可达到100%的饱满度。
检验时可用小锤轻击粘贴钢板,从音响判断粘贴效果,也可采用超生仪检测。
若锚固区有效粘结面积少于90%,非锚固区有效粘结面积少于70%,应剥离钢板,重新粘贴。
6.2 对重要构件也可采用载荷检验,一般采用分级加载至正常荷载的标准值,检测结果较直观、可靠,但费用较高,耗时也较长。
需要千斤顶或配重(常用沙袋、砖块)、百分表、裂缝显微镜、衡器。
7、维护加固后钢板宜采用20mm厚M15水泥砂浆抹面保护,也可采用涂防锈漆保护,以避免钢材的腐蚀。
建筑结构胶

建筑结构胶有(植筋胶、粘钢胶、灌注胶、碳纤维胶),我公司生产的建筑结构胶有以下几种,下面我一一介绍这几种结构胶:植筋锚固胶产品简介沈阳瑞特建固植筋锚固胶采用新型优质改性环氧树脂,粘结性能好,锚固结合力强,搞震性能优,是一种新型植筋锚固结构胶粘剂;它不仅具有以往改性环氧树脂植筋胶的特点,更具有新型纳米改性环氧树脂的性能。
产品特点1、采用新型优质改性环氧树脂,粘结性能好。
2、固化快、承载快、锚固力大。
3、抗老化、耐酸、耐碱、耐化学腐蚀和耐水性好。
、4、施工简便、使用安全。
适用范围1、钢筋在混凝土、砖墙、岩石等基材的植筋锚固施工。
2、各种承重、非承重螺栓与混凝土、砖墙、岩石等基材的植筋锚固施工。
3、各种建筑结构中的钢筋、螺杆埋植。
4、基础墙体植筋、剪力墙植筋。
5、建筑物抗震加固、各种设备基础的固定。
性能指标:188-4253 1064 孙经理提供如下表:胶体性能抗拉强度Mpa ≥30抗弯强度Mpa ≥150抗压强度Mpa ≥160粘接性能钢—钢剪切强度Mpa ≥16钢—钢拉伸强度Mpa ≥33约束拉拔条件下带肋钢筋与C30 Φ25≥11混凝土的粘结强度Mpa C60 Φ25≥17施工流程仪器探测定位→钻孔测量孔深→清孔钢筋除锈清洗→配胶→注胶→钢筋旋转压入→固化→质量检验。
2、本品应密封储存在环境温度5℃-40℃的干燥洁净库房内,不得露天堆放或雨淋,包装开启后应及时用完,不得长时间存放。
3、本品在常温下储存6个月。
4、本品为非危险品,可以按一般化学建材运输。
粘钢结构胶产品简介粘钢结构胶系两组分、改性环氧类、高触变性、粘稠膏状结构胶。
产品特点1、本品强度高,特别是“钢-钢”粘接抗剪强度及“钢-混凝土”粘接抗剪强度高,具有良好的韧性及抗冲击性能。
2、耐老化、耐酸、耐碱及耐水性能好。
3、因化条件宽松,可在常温接触压力下固化。
4、硬化过程收缩率小,粘接件的尺寸稳定性好。
应用范围1、一般用于钢筋混凝土构件外部涂刮粘贴钢板加固。
建筑结构粘钢加固技术应用

摘
要 : 用 建 筑 结构 胶 和 铜 板 与 1建 筑 结 构 的栗 、 、 的砼 进 行 粘 鲒 . 利 日 板 柱 烈提 高 结构 的 强度 来 满 足 使 用要 求 ; 可 也
越 用 于新 建 建 筑 结 构 的 粱 、 、 的砼 , 过 用建 筑 结 构 肢 与钢 板 、 纤堆 等 高拉 抗 末 料 的 粘 皓 , 板 柱 通 碳 } 来提 高硅 结 构 的 强
() 2 因设 计 及 施 工 失 误 造 成 配 筋 不 足 , 件 截 面 构 不足或砼 强度 达 不到设 计要 求 . () 构 受 损 害 , 如 , 料 老化 , 筋锈 蚀 , 3结 例 材 钢 或 不 可 预 见 的外 荷 载 侵 害 等 ( ) 构 需 要 改 善 其 抗 震 性 能 4结
抹 在 已 处 理 好 的砼 表 面 和 钢 板 上 , 度 为 1 i, 厚 ~3rn a
钢加 固法 、 应 力 加 固 法 、 变 结构 传 力 途 径 加 固 预 改
法 . 传 统 的 加 固 方 法 相 比 , 钢 加 固 法 可 广 泛 应 用 与 粘
于各种类 型 、 形状 的结构 以及 结构 的各个 部位 , 既可 用 于建筑 物 , 又可应 用 于桥 梁 、 道 涵洞 等 , 隧 同时 几 乎不 改变 原结 构 的形 状 和外观 .
构进 行加 固 , 以保 证 其使 用安全 , 长使 用年限或 改 延
变其 使用用 途 . 钢 加 固法是我 国于 8 粘 O年 代 末 开 始 采 用 的一 种 加 固 方 法 . 院 自引 进 粘 钢 加 固 技 术 后 , 我 逐 步 在 宁 夏 地 区 进 行 了 推 广 应 用 , 积 累 了 大 量 的 并
度. 满足 使 用 要 求 关 键词 : 筑 结构 脏 ; 板 : 票 ; ; 钢 加 固 建 铜 砼 柱 粘 分 类号 : 中 圈 ) U 5 】 l ( T 32 文献 标 识 码 : A
粘贴钢板加固法

粘贴钢板加固法一、粘贴钢板加固法原理钢板粘贴补强法是:采用环氧树脂系列粘接剂,将钢板粘贴在钢筋混凝土结构物的受拉区域薄弱部位,使之与结构物形成整体,用以代替需增设的补强钢筋,通过钢板与补强结构的共同作用,提高其刚度,限制裂缝开展,改善钢筋及混凝土的应力状态,提高梁的承载能力,以达到补强效果一种加固方法。
用粘贴钢板来加固桥梁,在国外已得到广泛的应用,国内也有不少实例,这是因为这种加固法具有以下优点:(1)不需要破坏被加固的原有结构物;(2)加固工程质量要求很高,但施工时并不要求高级的专门技术人员操作;(3)加固工程几乎不增大原结构物的尺寸;(4)能在短期内完成加固工程;(5)几乎可以不改变具有历史价值建筑的原有艺术特点。
粘贴钢板加固的常用形式有:板梁桥或T梁桥梁底粘贴纵向钢板加固、箱梁或T梁(或工字梁)梁腹粘贴斜向钢板加固、悬臂梁牛腿或挂梁端部粘贴钢板加固、拱桥拱圈粘贴钢板加固等。
为保证钢板与被加固的构建形成整体,钢板必须有足够的锚固长度,粘结剂具有足够的粘结强度和耐久性。
为避免钢板脱胶拉开,端部可用加紧螺栓固定,但必须注意不要对构建截面造成不必要的损伤。
二、钢与混凝土的粘结强度加固时粘贴上的钢板,能否与原构件混凝土整体协同工作,取决于钢板与混凝土之间的粘贴强度。
就钢与混凝土的粘贴抗剪强度和粘贴抗拉强度进行如下实验:(1)在C40级的混凝土立方体试块上,用结构胶结粘合两块大小相同的钢板,在结构胶完全固化后,进行剪切实验(如图1)。
结果表明,剪切破坏发生在混凝土,而不再粘结面上,混凝土的破坏面大于粘合面。
可见,粘结抗剪强度大于混泥土的抗剪强度。
(2)粘结抗拉实验把两块钢板对称的粘结在C40级的混凝土立方体试块上,进行抗拉实验(如图)结构表面,拉断面发生在混凝土试块上,而粘结面完好,混凝土的破坏面大于粘合面。
可见,粘结抗拉强度大于混凝土的抗拉强度。
上述实验表面,用结构胶粘结的钢板与混凝土,无论其粘结抗剪,还是粘结抗拉,破坏均发生在混凝土,粘结强度取决于混凝土的钢板自身强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I CS ××。
×××。
××× ××JG 粘钢加固用建筑结构胶Structural adhesives for strengthening structures with steel plate(征求意见稿)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发布目录前言 (II)1范围 (1)2规范性引用文件 (1)3术语和定义 (1)4分类和标记 (1)5要求 (2)6试验方法 (2)7检验规则 (3)8标志、包装、运输与贮存 (5)附录A(规范性附录)建筑结构胶正拉粘结强度测定方法 (6)附录B(规范性附录)建筑结构胶耐久性能试验方法 (10)前言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是对JG/T 271-2010《粘钢加固用建筑结构胶》的修订,与JG/T 271-2010相比主要技术变化如下:——取消了粘钢胶必须通过毒性检验的要求(见2010年版的5.1);——修改了以混凝土为基材,粘贴钢材用粘钢胶力学性能指标要求(见5.3);——增加了以钢材为基材,粘贴钢材用粘钢胶性能要求(见5.3);——修改了进行型式检验的情况(见7.1.2)。
本标准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提出。
本标准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筑维护加固与房地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会归口。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中冶建筑研究总院有限公司,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本标准参加起草单位:清华大学,大连凯华新技术工程有限公司,西南科技大学,上海大学,大连理工大学,上海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中冶欧德建筑技术有限公司,中建二局第三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JG/T 271-2010粘钢加固用建筑结构胶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粘钢加固用建筑结构胶(简称粘钢胶)的术语和定义、分类和标记、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与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对混凝土结构、钢结构进行粘钢加固的建筑结构胶。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2567-2008 树脂浇铸体性能试验方法GB/T 2793-1995 胶粘剂不挥发物含量的测定GB/T 2794-1995胶粘剂粘度的测定GB/T 2828.1-2003 计数抽样检验程序第1部分:按接收质量限(AQL)检索的逐批检验抽样计划(ISO 2859-1:1999,IDT)GB/T 6329-1996 胶粘剂对接接头拉伸强度的测定GB 7123.1-2002 胶粘剂适用期的测定方法GB/T 7124-2008 胶粘剂拉伸剪切强度测定方法(金属对金属)GB 12007.7-1989 环氧树脂凝胶时间测定方法3术语及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粘贴加固型建筑结构胶scratching strengthening structural adhesive粘贴钢板施工时,在混凝土及钢板表面采用刮涂工艺所用的粘钢胶。
3.2灌注加固型建筑结构胶grouting strengthening structural adhesive粘贴钢板施工时,在混凝土与钢板缝隙间采用注入工艺所用的粘钢胶。
4分类和标记4.1分类按照施工方法分为粘贴加固型(SZA)和灌注加固型(GTA)。
按照施工环境温度分为常温固化型,其温度范围为10℃~40℃,其代号为N和低温固化型,其温度范围为-5℃~10℃,其代号为L。
4.3 标记按施工方法代号和施工环境温度代号组成。
示例2: 灌注加固型建筑结构胶,施工环境温度为低温型标记为:GTA-L。
5要求5.1外观质量:粘钢胶应色泽均匀,无结块,无分层沉淀。
5.2 粘钢胶的性能应满足表1、表2的规定。
5.3 混合后初粘度仅适用于灌注型建筑结构胶,并且在施工现场不得通过加入溶剂来降低粘度。
表1 以混凝土为基材,粘钢胶性能指标表2 以钢为基材,粘钢胶性能指标6试验方法6.1 固化温度除非另有规定,常温固化型粘钢胶试件固化温度应为23℃±2℃,低温固化型粘钢胶试件固化温度应为0℃±2℃。
6.2 外观检验在正常(光)照度下,距离0.5m,目测。
6.3 不挥发物含量应按GB/T 2793-1995的规定进行。
6.4 适用期应按GB 7123.1-2002的规定进行,检测250克粘钢胶的适用期。
6.5 凝胶时间应按GB 12007.7-1989的规定进行。
6.6 粘度应按GB/T 2794-1995的规定进行。
6.7 拉伸强度、拉伸弹性模量和伸长率除试件厚度为4mm±0.2mm,其他条件按GB/T 2567-2008的规定进行。
6.8 压缩强度应按GB/T 2567-2008的规定进行,试件尺寸为直径为10mm,高度为25mm的圆柱试件。
6.9 弯曲强度试件厚度为4mm±0.2mm,应按GB/T 2567-2008的规定进行。
6.10 拉伸剪切强度(钢-钢)应按GB/T 7124-2008的规定进行,试件材质为45号碳钢或不锈钢。
6.11 对接接头拉伸强度(钢-钢)采用直径为15mm的圆钢试棒试验,试棒材质为45号碳钢,应按GB/T6329-1996的规定进行。
6.12 正拉粘结强度应按附录A的规定进行。
6.13 人工加速湿热快速老化应按附录B的规定进行。
6.14 人工加速冻融循环快速老化应按附录B的规定进行。
7检验规则7.1 检验分类产品检验分出厂检验和型式检验。
7.1.1 出厂检验生产厂按本标准的规定,对每批产品按表2要求项目进行出厂检验。
7.1.2 型式检验在下列情况之一时,应按表2要求项目进行型式检验:a)正式投产前的试制定型检验;b)正式生产后,如材料、工艺、设备有较大改变;c)正常生产后,每一年不少于一次;d)连续停产半年及以上后恢复生产;e)出厂检验结果与上次型式检验有较大差异7.1.3 检验项目出厂检验和型式检验项目应符合表2的规定。
表2 粘钢胶检验项目7.2 组批、抽样和判定规则7.2.1 组批以相同材料、相同工艺,稳定连续生产的同批次产品5t为一批。
不足5t时,按一批计。
7.2.2 抽样出厂检验应按照GB/T 2828.1-2003/ISO 2859-1:1999采用正常检验一次抽样方案。
型式检验应按照随机原则每批抽取1个样本。
7.2.3 判定规则7.2.3.1 外观质量不符合5.2的规定时,判定该批为不合格。
7.2.3.2 对于出厂检验,当样本的检验项目全部达到指标要求时,判定该批为合格;否则判定该批为不合格。
7.2.3.3 对于型式检验,样本的检验项目全部达到指标要求时判定该批为合格;如有2项或2项以上未达到指标要求时,判定该批为不合格。
当有1项未达到指标要求时,则在原批次中随机抽取2个样本对不合格项进行复验,当2个样本的复验结果均达到指标要求时,则判定该批为合格;否则判定该批为不合格。
8标志、包装、运输与贮存8.1 标志产品包装上应清楚标明下列内容:a) 制造企业名称、地址;b)产品名称、牌号和类型;c)标记、商标;d)生产日期、批号及保质期;e)净重;f)贮存和运输注意事项;g)产品使用说明;h)产品合格证。
8.2 包装包装容器应清洁、干燥,不影响粘钢胶的质量和安全,包装后密封。
8.3 运输运输车辆以及堆放处必须有防雨、防潮设施。
装卸车时不可损伤包装,严禁混入杂物。
8.4 贮存应贮存在室内干燥通风处,避免火种,隔离热源。
附录A(规范性附录)建筑结构胶正拉粘结强度测定方法A.1适用范围本方法适用于建筑结构胶粘结钢板与混凝土间的正拉粘结强度的测定。
A.2 试验原理在规定的加载速率下,对试样的粘结面施加垂直、均匀的正拉应力,直至发生破坏。
此时所测得的粘结面最大拉应力值,即为该试样在某种破坏形式下的正拉粘结强度。
A.3试验设备A.3.1拉力试验机拉力试验机的量程选择应与试样的破坏荷载相适应。
试验时所用的夹具应能使试样对中、固定,不产生偏心和扭转作用,试验机应能使拉力平稳地增加。
A.3.2试验机具试验所用机具应采用钢材加工而成,其形状及尺寸如图A.1所示。
单位为毫米图A.1 试样夹具及标准块尺寸A.4试样A.4.1试样试样为钢标准块与混凝土试块的组合件。
测量正拉粘结强度的试样由受检测的建筑结构胶、被粘结的薄钢板、混凝土试块和金属标准块相互粘结而成,其几何形状如图A.2所示。
单位:mm1——建筑结构胶及薄钢板;2——钢标准块;3——预切缝;4——混凝土试块;5——钢夹具;P——拉力。
图A.2 试样组成示意图A.4.2试样数量常规试验,每组试样应不少于5个;仲裁试验,试样数量应加倍。
A.4.3试样组成部分的制备A.4.3.1受检测的建筑结构胶应按规定的规则抽样;建筑结构胶的配制与固化条件,应按其产品技术条件和工艺说明书的要求施行。
A.4.3.2 试验所用混凝土试块的尺寸为70mm×70mm×40mm。
混凝土强度等级应不低于C30,试块浇筑后应经过28d标准养护;试块使用前应切缝,预切缝深度取2~3mm,缝宽度1~2mm,如图A. 3所示,预切缝尺寸为40mm×40mm,并位于试块的中心。
单位为毫米1——预切缝图A.3 混凝土试块尺寸示意图A.4.3.3 金属标准块金属标准块宜采用45号碳钢制作,表面经过喷砂或其它机械方法的粗糙化处理,标准块可重复使用,但应完全清除粘结面上的胶层或污迹,并重新进行表面处理。
A.4.3.4 薄钢板应按规定的规则抽样,从薄钢板的中间部位裁剪出尺寸为40mm ×40mm 的试件。
钢板厚度宜在4mm ~6mm ,所裁钢板外观应平整,无弯曲、歪斜等变形,粘结面应洁净、无油脂等污染物,表面应粗糙化处理。
A.4.4 试样的粘结和养护首先在混凝土试块的中心位置,按规定的粘结工艺用受检的建筑结构胶粘贴薄钢板,然后将金属标准块粘贴在薄钢板表面,每一道粘贴工序均应注意保证各层之间的对中。
粘贴完成后的试样,在温度23℃±2℃,相对湿度50%±5%的条件下静置固化7d 后检测。
A.5 试验条件温度23℃±2℃,相对湿度60%~70%。
A.6 试验步骤A.6.1将制备好的试样放入拉力试验机的夹具中并对中。
A.6.2 以1500N/min ~2000N/min 的速度进行加载,直至破坏。
记录试样破坏时的荷载值并观察破坏形式。
A.7 试验结果A.7.1 试验结果计算正拉粘结强度应按下式A.1 计算:AP f ……………………………(A.1) 式中: f ——正拉粘结强度,MPa ;P ——试样破坏时的荷载值,N ;A ——钢标准块的粘结面面积,mm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