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海洋教育教学计划

合集下载

《丰富的海洋资源》(教学设计)六年级上册科学冀人版

《丰富的海洋资源》(教学设计)六年级上册科学冀人版
④利用:捕捞、开采、利用海洋生物、能源开发
⑤保护:合理利用、sustainable development、conservation measures
⑥重要性:经济发展、人类生活、生态系统平衡
⑦案例分析:具体案例介绍和分析
⑧实践活动:实地考察、模拟实验、社区服务
2.板书设计要求:
①清晰列出海洋资源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1.知识方面:学生在之前的课程中学习了生物学、地理学等知识,对生物的生存环境、地理的特征有一定的了解。然而,对于海洋资源的种类、分布、利用和保护等方面的知识较为陌生。
2.能力方面:学生具备观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但针对海洋资源的具体实践操作能力较弱。此外,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有待提高,需要在课程中加强培养。
5.课堂展示与点评(15分钟)
目标: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同时加深全班对海洋资源的认识和理解。
过程:
各组代表依次上台展示讨论成果,包括主题的现状、挑战及解决方案。
其他学生和教师对展示内容进行提问和点评,促进互动交流。
教师总结各组的亮点和不足,并提出进一步的建议和改进方向。
6.课堂小结(5分钟)
目标: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海洋资源的重要性和意义。
-教师可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如解答学生关于阅读材料和视频资源的疑问,对学生实践活动进行评价和建议。
-鼓励学生分享拓展学习的心得和体会,可以进行小组讨论或全班交流。
-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选择适合自己的拓展内容进行学习和实践。
教学评价与反馈
1.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和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和准确性。评价学生对海洋资源的基本概念和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能力提升:学生将能够通过观察、思考和分析,识别不同的海洋资源,并运用科学的方法对海洋资源进行分类和归纳。

小学科学《海洋资源》教学设计

小学科学《海洋资源》教学设计

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自然资源》2、海洋资源教材来源: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教科书/大象出版社2021版内容来源:大象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第二课主题:海洋资源教学课时:第2课时(本单元共5课时)授课对象:六年级学生设计者:【课标要求】1.了解太阳能、水能、风能、地热能、化石能等能源。

2.知道海洋为人类生存提供了能源、生物资源、矿产资源,树立海洋国土意识。

【教材分析】本课的学习活动主要包括三个:调查海洋资源、利用思维导图处理调查信息和迁移应用理解开发南海的重要意义。

探究海洋资源是地球上重要的资源,从形式多样的调查活动开始,通过参观、访问、查阅资料等不同方式,收集与海洋资源相关的资料,在利用概念图对收集的资料进行分类整理的过程中,进一步了解到海洋资源对人类生存的重要性,树立开发利用海洋资源的意识。

在迁移应用环节,以南海为主题,鼓励学生收集资料,分析我国开发南海的重要意义,体会海洋国土资源的价值,牢固树立建设海洋强国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学情分析】学生对神秘的海洋充满了好奇、向往,但往往只是对美好的海滨旅游以及各式各样的海洋鱼类关注较多,对海洋资源的了解并不全面,特别是北方和中原地区的学生,对海洋的了解往往仅限于通过电视、书籍等媒介了解的知识,因此引导学生调査海洋资源的知识,了解海洋为人类生存提供了生物、矿产、能源等多种资源更需要通过多种调査途径,才能使学生在多样的活动中获取新知,同时获得愉悦感、满足感。

可鼓励学生自建小组,自行设计,自己搜索,自己整理,自己表达,做到寓教于活动之中,寓学于活动之中,寓乐于活动之中。

【学习目标】1.通过调查和查阅资料,能够列举出海洋为人类提供的资源。

2.通过小组讨论活动,能够将多种海洋资源进行分类。

3.通过联系已有的知识,结合地图能表达交流开发南海对我国的重要意义。

【评价任务】1.利用课前任务单,能够运用调查和搜集资料等方法,列举出海洋为人类提供的生物、矿产、能源等多种资源。

小学海洋教育教案模板

小学海洋教育教案模板

年级:二年级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了解海洋的基本知识,知道海洋对地球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保护海洋、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3. 提高学生的观察、思考和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1. 海洋的基本知识。

2. 海洋对地球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1. 培养学生保护海洋的情感。

2. 提高学生的观察、思考和表达能力。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海洋知识PPT、海洋生物图片、海洋环保视频、海洋保护手册等。

2. 学生准备:收集海洋相关资料、制作海洋保护手抄报。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教师展示海洋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自己的感受。

2. 学生分享自己对海洋的了解。

二、新课导入1. 教师讲解海洋的基本知识,包括海洋的面积、深度、生物种类等。

2. 学生通过观看海洋生物图片,了解海洋生物的多样性。

三、实践活动1. 学生分组讨论,收集海洋保护的相关资料。

2. 学生制作海洋保护手抄报,展示自己的成果。

四、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教师提问: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海洋知识?2. 学生回答。

二、新课导入1. 教师讲解海洋对地球的重要性,包括调节气候、提供资源、维持生物多样性等。

2. 学生观看海洋环保视频,了解海洋面临的困境。

三、实践活动1. 学生分组讨论,思考如何保护海洋。

2. 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并制定保护海洋的行动计划。

四、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并表示要为保护海洋做出贡献。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评价学生的课堂表现。

2. 评估学生的手抄报制作情况,了解学生对海洋知识的掌握程度。

3. 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和实践活动,评价学生保护海洋的意识。

教学反思:1. 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

2. 教师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对海洋的热爱。

3. 教师引导学生关注海洋环保,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六下海洋教育

六下海洋教育
了解海洋动物标本的制作方法,学会海洋小型动物标本的制作方法。能对研究活动进行具体、合理规划,能完整、有序地整理、积累活动中各种资料,整理归纳研究资料及收获,学习撰写完成课题研究报告
2
2
2
2
2
2
2
2
三、课程评价
根据本课程目标要求确定评价方法和评价指标。
课程的评价应建立以管理者、教师、学生、家长共同积极参与的机制。
活动目标:
1.了解南极主要自然环境特点。
2.了解极地科学考察的重要意义,关注极地考察。
3.了解南极科考队员的生活,激发学生对科考事业的向往
实施过程:
情景导入:
播放“雪龙”号第27次南极科考满载而归的电视新闻,引发学生对南极科考的关注,激发学生探究兴趣。
南极概览:
教材以图配文的形式呈现了南极独特的自然环境,并辅以南极海域极富特点的生物的图片,使学生对南极有初步的认识。
可采取考查、演示、竞赛、成果展示、论文、档案袋等多种评价方式,评价方法要多样化。
要重视对地方课程实施中的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评价,积极探索便于教师普遍使用和有利于引导学生进行积极自评和互评的评价方法,提高评价的有效性。
主要是通过平时表现和形成性检测相结合。
一是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如学习态度、参与状况、过程记录等,可分为“优秀、良好、一般、较差”等形式进行记录;
三、百年航母
1.航母的产生。
教师:飞机上舰,人们进行了怎样的尝试?(资料图片)
世界第一艘真正航母是那艘?(呈现英国百眼巨人航母)
为什么成为真正的航母?
2.航母确立海上霸主地位的发展历史。
教师:航空母舰机器舰载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确立了海上霸主地位。海战的战争模式发生了怎样的改变:

海洋教育教案

海洋教育教案

《海洋教育》六年级上册1.神奇的海洋生物圈活动目标:1.初步了解海洋中的食物链。

2.运用不同的研究方法,探究海洋生物之间的紧密联系,增强分析问题的能力及合作交流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海洋保护意识。

活动重难点:1.运用不同的研究方法,探究海洋生物之间的紧密联系,增强分析问题的能力及合作交流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海洋保护意识。

活动准备:教师准备:海洋生物资料。

学生准备:收集的海洋各种生物。

活动过程:一、情境导入。

(播放课件)师生共欣赏一段音乐。

提问:这段音乐里出现了什么声音?声音来自于哪里?小结:是的,大海的神秘和宽广让我们浮想联翩,我们都喜欢大海,大海是许多人向往的地方,而海底的世界却更加奇妙。

大家想去一睹它的风采吗?现在就让我们去神奇的海底游览一番吧!(设计意图:以震撼的画面引出活动主题,激发学生了解研究海洋生物。

)二、案例传真,认识海洋灾害种类。

1.图片欣赏。

教师介绍一些海洋生物(名字、特征、习性)(播放课件)。

N 这是凶猛无比的鲨鱼,号称“海中霸王”。

鲨鱼虽然凶猛,面目可憎,但全身都是宝,是重要的经济鱼类。

N 聪明灵巧的海豚也来了,它可是鲸类王国中最大的家族。

N 这是残忍好斗的章鱼,它虽然叫鱼,但并不是鱼类,而是软体动物,它有八条长的腕足,腕足内侧有很多吸盘,有的体内有墨囊。

它力大无比、足智多谋,不少海洋动物都怕它。

N 瞧,这是艳丽无比的珊瑚,它以捕食海洋里细小的浮游生物为食。

2.知识探究。

通过欣赏真实的海洋世界,我们找到了自己喜爱的海洋生物朋友。

可是,同学们,你们了解海洋吗?(播放课件【知识窗】)•在远古时期,地球表面大部分面积被海洋覆盖。

后来陆地逐渐扩大。

现在,海洋面积仍占地球面积的71%,差不多3/4的地球表面仍然是海洋。

•海洋最深处可达11公里,超过了珠穆朗玛峰的高度。

因海洋不同深度的光照不同,生物种群也不一样,所以海洋生物千奇百怪。

地球上80%的氧气是海洋浮游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产生的。

六年级海洋教育教案

六年级海洋教育教案

六年级海洋教育教案2017年六年级海洋教育教案海洋资源指的是自然资源分类之一。

指形成和存在于海水或海洋中的有关资源。

下面是店铺整理的关于六年级海洋教育教案,希望大家认真阅读!【1】六年级海洋教育教案活动目标:1.了解人类改造海岸的现状。

2.初步感知改造海岸的利与弊。

3.了解海洋产业发展对海岸带的影响,树立合理利用、保护海洋的意识。

活动重难点:了解海洋产业发展对海岸带的影响,树立合理利用、保护海洋的意识。

活动准备:教师准备:《生命的天堂——红树林》的视频短片;海岸带地理景观以及人们利用改造海岸等的相关图片。

学生准备:人们利用改造海岸的图片、文字资料。

活动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课件出示中国地图,突出海岸线。

2.教师引导:我国是个濒海大国,有32000千米的海岸线。

海岸线向陆、海两侧扩展一定宽度的带状区域,被称为海岸带。

(课件上海岸线向陆海两侧扩展,海岸带闪动)我们一起到海岸带去看一看吧。

(播放我国海岸带图片。

)3.欣赏了图片,你有什么感受?(学生交流)4.教师小结:海岸带历来是人类聚居和从事经济活动的重要场所,具有多方面开发和利用的价值。

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近活跃的海岸,去研究一下吧!(设计意图:海岸带的概念对于学生来说是模糊的,本环节从海岸线切入,利用多媒体课件使学生直观地认识海岸带,并结合欣赏图片,让学生感受到海岸带资源丰富,激发起对海岸带的探究欲望。

)二、探访海岸带1.教师引导:人们是怎样利用海岸带的呢?课前同学们都搜集了很多资料,请大家根据自己搜集的资料自由结合小组,进行交流、整理,并选出中心发言人,一会儿在全班交流。

2.学生自由分组并在小组内交流自己搜集的资料,并进行整理分析。

3.各组代表展示交流成果,教师随即展示海产养殖、填海造陆等视频资料。

A.海产养殖研究小组B.填海造陆研究小组C.其他内容研究小组4.教师引导:对海岸带的开发利用给我们带来哪些好处?(学生交流)5.教师小结:对海岸带的充分利用使成千上万的海产养殖户发家致富,填海造陆、兴建人工岛缓解了沿海地区人地矛盾,拓展了人们的生存空间,为城市建设开辟了一条新思路。

六年级地方课程“海洋教育”

六年级地方课程“海洋教育”

---------------------------------------------------------------最新资料推荐------------------------------------------------------六年级地方课程“海洋教育”六年级地方课程海洋教育《桥隧时代》教学活动设计香江路第一小学六年级于龙芳活动目标:1. 了解胶州湾跨海大桥、海底隧道相关知识。

2. 体会一桥一隧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巨大便利与经济效益,感受新区生活的幸福美好。

3. 通过搜集整理、交流分享资料,提高学生合作意识和探究能力。

4. 通过本课学习增加学生自豪感和幸福感,培养为新区建设努力勤学的良好心愿。

活动准备 1. 学生准备:课前搜集、整理胶州湾跨海大桥、胶州湾海底隧道相关知识。

2. 教师准备:相关教学课件活动过程:课前播放桥隧相关资料图片。

【设计意图:给学生提供直观资料,体会桥隧的壮观美好,为接下来的教学活动做好充分铺垫。

】活动一:新闻引入,走近桥隧(一)谈话引入:刚才我们看了很多图片,知道图片展示的是什么吗? 20191 / 10年 6 月 30 日,胶州湾跨海大桥和胶州湾隧道开通了。

桥隧开通标志着咱们青岛已经迎来了桥隧时代。

(板书课题:桥隧时代)。

来看一下当天的新闻,注意:要认真看新闻,你从中能了解哪些有价值的信息?(二)学生交流自己所获信息( 2. 3 名学生简单说说)。

【设计意图:通过播放新闻,让学生知道桥隧建设的意义,了解桥隧贯通带来的社会影响,激发学生了解、探究一桥一隧的热情。

】活动二:桥隧知识知多少(一)刚才我们看了新闻,老师之前也布置大家课前进行了社会调查体验,下面咱们来进行一个男女生桥隧知识知多少的答题活动。

看看你对咱们青岛海湾大桥和海底隧道了解多少。

(二)(出示表格)先快速看一看,做好抢答的准备,请男生回答跨海大桥相关知识,女生回答隧道知识。

(教师组织学生口头填空)。

六下海洋教育教案

六下海洋教育教案

六下海洋教育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海洋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掌握海洋生物的分类和特点;3.了解海洋保护的重要性和方法;4.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保护海洋的行动能力。

教学内容:1.海洋的概念和特点;2.海洋中的生物;3.海洋污染和保护;4.环境保护与个人行动。

教学过程:第一课:海洋的概念和特点教学活动1:引入1.教师介绍海洋的定义和基本概念,让学生对海洋有初步的了解。

教学活动2:讲解1.老师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介绍海洋的特点:广阔、深邃、蕴藏丰富资源等。

教学活动3:小组讨论1.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结合实际生活和自身经验,总结海洋对人类的意义和重要性。

第二课:海洋中的生物教学活动1:引入1.教师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展示海洋生物的种类和形态多样性,激发学生的兴趣。

教学活动2:分类讲解1.老师讲解不同种类的海洋生物,如鱼类、贝类、藻类等,并介绍它们的特点和适应能力。

教学活动3:小组探究1.学生分小组进行海洋生物的分类和特点的探究,撰写小报告并进行展示。

第三课:海洋污染和保护教学活动1:引入1.教师通过视频、图片等多媒体资料,向学生展示海洋污染的现状和危害。

教学活动2:讲解教学活动3:小组讨论1.学生分小组讨论海洋污染的影响和解决方法,并设计提倡环保的口号、标语等。

第四课:环境保护与个人行动教学活动1:讲解1.老师讲解环境保护的内涵和方法,强调个人行动对保护海洋的重要性。

教学活动2:小组讨论1.学生分小组讨论个人行动保护海洋的方式和实践,制定环保计划并分享。

教学活动3:总结1.教师和学生一起总结本次课程的学习成果和体会,强调保护海洋的重要性和每个人的责任。

评价方式:1.学生小组探究小报告的评价;2.学生环保计划的评价;3.学生对海洋保护意识的表现。

教学资源:1.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2.海洋生物分类和特点的相关资料;3.环保行动案例和相关资料。

教学反思:海洋教育是培养学生环保意识和保护海洋的行动能力的重要途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辛安小学2011—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
海洋教育教学计划
刘志梅、陈海强、雒玉君、杨辉
一、学情分析
《蓝色的家园——海洋教育篇》这套新教材,老师和学生都比较陌生。

教师需要用心钻研这套教材,学生的知识面将进一步扩大。

同时,师生在海洋这个学习领域会有更深、更系统的认识。

这是一门需要师生共同挑战的学科。

二、教材分析
六年级教科书编排了《神奇的海洋生物圈》、《海底地形探秘》、《大海的咆哮》、《蓝色诗卷》、《海洋的节日》、《蛟龙入海》、《桥隧时代》、《走进蓝色新时代》、《情系海洋航海探险者》九课内容,另附学生评价《海边足迹》。

随着《蓝色的家园——海洋教育篇》课程的开展,要树立师生正确的海洋观,促进人文素质的全面提升;密切联系现实世界,构筑具有生活意义的课程内容;倡导探究式学习方式,增强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树立防灾、减灾意识;
2.感受沿海地区发展的优势;
3.欣赏古今中外有关大海的文学品,培养热爱家乡、热爱海洋的情感;知道中国海军护航编队的组成、发展历程和护航的意义;
4.成为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的合格公民。

5. 让学生从自我做起,爱护环境,在生活中能养成环保的
习惯,具备环保的意识。

(二)知识目标
1.知道什么是食物链;初步了解海洋生物资源分布的主要规律;
2.知道我国著名沿海城市;
3.知道主要的海上运动项目;
4.知道保护海洋生态与环境是全人类共同的责任;
(三)能力培养
1.探究海底地形特点,欣赏海底奇观;
2.会合理利用、保护海洋;
3.了解守卫蓝色国土的重要意义,关注蓝色国土完整,树立国防意识。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树立正确的海洋观;激发学生热爱海洋、热爱家乡的情感;是学生了解海洋知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难点: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引导学生自主发现问题;发展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

四、基本教学措施
(一)认真备课,搜集相关的材料;
(二)运用教学媒体进行教学,扩展学生的知识面;
(三)关注每个学生,让他们参与到课堂中来;
(四)找出本学科的困惑,便于以后更好地教好本学科;
(五)通过实验、操作、调查、收集与处理信息、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理解所学知识。

五、教学进度安排
第二周《神奇的海洋生物圈》
第四周《海底地形探秘》
第六周《大海的咆哮》
第八周《蓝色诗卷》
第十周《海洋的节日》
第十二周《蛟龙入海》
第十三周《桥隧时代》
第十四周《走进蓝色新时代》
第十六周《情系海洋航海探险者》第十八周《海边足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