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_2_离子液体混合物相平衡的研究进展

合集下载

CO_(2)捕集技术的研究现状

CO_(2)捕集技术的研究现状

第50卷第4期2021年4月应用化工Applied Chemical IndustryVol.50No.4Apr.2021 CO2捕集技术的研究现状张艺峰王茹洁2,邱明英1,崔岩王建华朱繁任乐1,张传波史光I(1.中冶京诚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北京100176;2.华北电力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河北保定071003)摘要:针对目前主要的CO?捕集技术进行了综述,总结了各种技术的优缺点,并阐述了各种方法目前存在的问题,指出了可能的改进方法,并提出未来CO?捕集技术研究的重点以及方向。

关键词:二氧化碳;碳捕集技术;化学吸收中图分类号:TQ031;TQ038;X511;X70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3206(2021)04-1082-05CO2Capture technology research statusZHANG Yi-feng,WANG Ru-jie2,QIU Ming-ying, CUI Yan,WANG Jian-hua,ZHU Fan1,REN Le1,ZHANG Chuan-bo1,SHI Guang'(1.MCC Capital Engineering&Research Incorporation Limited,Beijing100176,China;2.Schoo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North China Electric Power University,Baoding071003,China)Abstract:This article reviews the current main C02capture technologies,summarizes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various technologies,elaborates the current problems of various methods,points out possi­ble improvement methods,and puts forward the focus of future C02capture technology research and direc­tion.Key words:carbon dioxide;carbon capture technology;chemical absorption近年来,C02的排放引发了温室效应等一系列环境问题,使得C02捕集成为当今世界备受关注的问题3]O根据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的预测,到2100年,全球气温估计将上升大约1.4 ~5.8咒⑶,大大超过生态环境的负荷引发严重的全球气候问题⑷。

用于CO2吸收的离子液体的合成、表征及吸收性能研究

用于CO2吸收的离子液体的合成、表征及吸收性能研究

用于CO2吸收的离子液体的合成、表征及吸收性能研究用于CO2吸收的离子液体就是一种在室温条件下能够存在的,并且由离子构成的一种液体物质,如果要这种离子发挥吸收CO2的功能,就必须在常温或者是接近温度下进行。

并且由阴离子和液体阴离子组成的物质。

与熔盐相比,离子液体的熔点低于100℃;与固体相比,它是液体;与其它液体的研究相比,它是与各种离子液体,但当前公认的离子液体的类型仍然很少,基本上由含氮有机杂环阳离子和有机或无电极阴离子的,所谓的特殊离子液体。

,是指设计用于特定性能或目的的离子液体。

一些离子液体是用于CO 2的特定吸收[NH2pbim] BF4离子液体[3]。

作为离子性液体改变阳离子和阴离子,所述离子液体的物理化学特性也发生相应的变化。

因此,根据需要阴离子和阴离子的组合物和结构的控制,并且具有不同特性的离子液体是设计并合成。

标签:CO2吸收的离子液体的合成、表征、吸收性能、研究引言:据目前研究的得情况来看,最有效的吸收CO2气体的方法就是离子液体。

是一种新型的绿色的物质,对环境造成的污染比较轻。

还具有很多优异的化学性质。

研究人员可以通过合适的分子设计调节阴阳离子合成特殊性能的离子液体,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以及发展空间。

在此,对离子液体作为有效吸收CO2气体的溶剂和以及离子液体的合成、表征以及吸收性能这三个方面进行研究,同时对离子液体合成的方法进行研究,找出最好的离子液体合成的方法,从而更有效的吸收CO2气体。

1.离子液体具有的优点CO2是目前排放量最大的温室气体,而CO2固定排放源多来自燃煤电厂,由于液体温度范围高达300°C,离子液体具有一系列优良特性,如低蒸气压,低熔点,强溶解力和可调结构,使用离子液体固定电厂烟气二氧化碳已成为二氧化碳减排的重点。

其中一个研究方向,丽例如其中咪唑离子液体是目前研究最多的离子液体,同时离子液体作为电解质,其电化学窗口约为4V。

由于这些特性,离子液体是许多工业有毒有机溶剂的理想替代品。

离子液体应用的重大科学问题[指南]

离子液体应用的重大科学问题[指南]

离子液体应用的重大科学问题——香山科学会议第366次学术讨论会综述当今学科的交叉、渗透和融合,不断开拓了新的研究领域、孕育了许多新的学科生长点,离子液体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应运而生。

作为一类新型介质,离子液体已在材料、化工、生物质、电化学等诸多领域,展现了良好的应用前景,为科学技术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并已成为国际科学前沿,是今后国际科技战略必争的新高地。

在我国,节能减排的艰巨任务以及正在进行的产业结构调整,对传统材料和生产过程提出了挑战,离子液体作为全新的介质和软功能材料,正面临着历史性的机遇,其应用领域不断扩大且迅猛发展,已从化学制备扩展到环境科学、材料科学和工程技术等诸多领域,在基础到应用研究方面都获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几乎与国际同步,引起了国际科学界、工业界的广泛关注。

研究表明,离子液体从20世纪90年代兴起到现在,走过了一条与其它新技术培育、成长和发展极其相似的“S曲线”,正步入从“探索”向“应用”的转折阶段,并正在孕育和迎来新的突破。

离子液体在资源、能源、环境等各领域,以及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和科学技术自身发展需求方面所蕴含的巨大潜力,要求离子液体自身理论体系的形成及快速发展,这是每个离子液体科研工作者需要面对的挑战。

因而,从离子液体在各领域的应用研究中不断凝练关键科学问题并进行探索,是推动离子液体真正实现理论突破及工业化应用的源动力。

为解决离子液体基础及应用研究中的关键科学问题,展示最新突破性进展、探讨国际学科前沿、交流新的学术思想和新方法、把握未来发展趋势等提供良好的交流平台,使研究目标更加清晰明确、研究队伍结构更为合理、进一步凝聚我国优势科研力量,香山科学会议于2009年12月22日~24日在北京召开了以“离子液体应用的重大科学问题”为主题的学术讨论会。

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何鸣元研究员、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张锁江研究员、北京大学寇元教授、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韩布兴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邓友全研究员担任本次会议的执行主席。

离子液体及其研究进展

离子液体及其研究进展

正离子部分是有机阳离子,如:1-丁基-3-甲基咪唑[bmim]+,1-乙基-3-甲基咪唑[emim]+,体积比无机离子大,因此有较低的熔点[3]。

阳离子中电荷越分散,分子的对称性越低,生成化合物的熔点越低。

阴离子的大小对熔点有较大的影响。

大的阴离子,与阳离子的作用力小,晶体中的晶格能小。

因此,易生成熔点低的化合物。

2.2 溶解性离子液体的分子结构还影响它们对化合物的溶解性能。

例如,[bmim]+BF-4是亲水的,而[bmim]+PF-6是疏水的,与水不互溶。

选择性地溶解催化剂但与反应物和产物不溶的离子液体是很有价值的,因为这样,产物的分离简单,可节省能源。

有机化合物在一些离子液体中也有一定的溶解度。

Bonhote等[3]研究了有机溶剂在离子液体[emim]+CF3SO-3中的溶解性。

二氯甲烷、四氢呋喃可与其互溶,而甲苯、二氧六环是不溶的。

Waffensehmidt等[4]的研究结果表明,调节阳离子中烷基链的长短可改变溶解度。

如卜辛烯在(MeEt3N)+(P-MePh-SO3)-溶,但溶解在[Me(n-C6H11)3N]+(P-MePhSO3)-中。

2.3 热稳定性[5]离子液体的热稳定性分别受杂原子-碳原子之间作用力和杂原子-氢键之间作用力的限制,因此与组成的阳离子和阴离子的结构和性质密切相关。

例如在氧化铝上测定的多种咪唑盐离子液体的起始热分解温度大多在400℃左右,同时也与阴阳离子的组成有很大关系。

当阴离子相同时,咪唑盐阳离子2位上被烷基取代时,离子液体的起始热分解温度明显提高;而3位氮上的取代基为线型烷基时较稳定。

相应的阴离子部分稳定性顺序为:PF6>Beti>Im≈BF4>Me≈AsF6≥I、Br、Cl。

同时,离子液体的水含量也对其热稳定性略有影响。

2.4 密度离子液体的密度与阴离子和阳离子有离子液体及其研究进展吴清文 天津工业大学材料化工学院 300160前言离子液体是由一种含氮杂环的有机阳离子和一种无机阴离子组成的盐,在室温或室温附近温度下呈液态,又称为室温离子液体、室温熔融盐、有机离子液体等。

CO_2电催化还原产物最新研究进展_闫翠红

CO_2电催化还原产物最新研究进展_闫翠红

文章编号:1002-1124(2010)07-0042-04Sum 178No.7化学工程师ChemicalEngineer2010年第7期收稿日期:2010-04-08作者简介:闫翠红(1977-),女,哈尔滨师范大学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催化材料与催化过程绿色化。

导师简介:蔡清海(1962-),男,教授,主要研究方向:催化化学与材料化学。

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对能源的需求日益增长,大气中CO 2的排放量不断增加。

为有效地缓解“温室效应”、降低大气中CO 2的含量,将CO 2进行回收转化是重要的途径之一[1-4]。

CO 2是碳的最高氧化阶段的产物,从化学变化角度看,它处于很稳定的状态,近乎于“惰性气体”。

因此,寻找一种有效的方法转移CO 2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

CO 2作为一种潜在的碳资源,其转化固定方法很多,如高温非均相与均相催化氢化作用、电化学还原、光电化学和光催化还原[5]和CO 2催化共聚等。

其中,利用电化学方法使CO 2还原成有用物质是一条重要的途径。

与化学合成法相比,CO 2电化学还原具有装置投资少,容易扩建,操作简便及含碳副产物含量低等优点。

在CO 2的电化学还原方面的研究,研究者们主要研究方向集中在电极材料与电解质性能的改进上。

最初,工作电极主要选用金属电极(如Hg ,Au ,Pb ,In ,Cd ,Sn ,Zn ),目前,电极的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各种金属以及金属氧化物为载体所制作的修饰电极上。

迄今为止,使用过的电极主要有金属电极,气体扩散电极,半导体电极以及修饰电极。

在电解质的研究方向上主要有两方面:水溶性介质与非水溶性介质,在非水溶性介质中有人利用了新型绿色的离子液体做电解质来完成CO 2的电化学转化,但是转化产物收率不高。

介质成分与电极材料的不同决定了CO 2还原产物的不同。

现今主要的研究方向就是利用CO 2的电化学还原制取CO ,HCOOH ,CH 4,C 2H 4,CH 3OH ,HCHO 以及酯类等有机物。

2024学年安徽省六安市霍邱县正华外语学校高二化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2024学年安徽省六安市霍邱县正华外语学校高二化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2024学年安徽省六安市霍邱县正华外语学校高二化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考生须知: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全部在答题纸上作答。

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的答案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

2.请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在“答题纸”上先填写姓名和准考证号。

3.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一、选择题(共包括22个小题。

每小题均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选项)1、下面有关晶体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氯化铯晶体中,每个Cs+周围紧邻8个Cl-B.SiO2晶体为空间网状结构,由共价键形成的原子环中,最小的环上有12个原子C.干冰晶体中,每个CO2分子周围紧邻12个CO2分子D.金属铜属于六方最密堆积结构,金属镁属于面心立方最密堆积结构2、我国明代《本草纲目》记载了烧酒的制造工艺:“凡酸坏之酒,皆可蒸烧”,“以烧酒复烧二次……价值数倍也”。

这里用到的实验方法可用于分离A.苯和水B.食盐水和泥沙C.乙酸乙酯和乙酸D.硝酸钾和硫酸钠3、有X、Y、Z、W、M五种短周期元素,其中X、Y、Z、W同周期, Z、M同主族;X+与M2-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离子半径:Z2->W-;Y的单质晶体熔点高、硬度大,是一种重要的半导体材料。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X、M两种元素只能形成X2M型化合物B.Y 的气态简单氢化物的热稳定性比W 的强C.X2M、YM2中含有相同类型的化学键D.元素W和M的某些单质可作为水处理中的消毒剂4、下列关于物质或离子检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灼烧白色粉末,火焰呈黄色,证明原粉末中有Na+,无K+B.在溶液中加KSCN,溶液显红色,证明原溶液中有Fe3+,无Fe2+C.气体通过无水硫酸铜,粉末变蓝,证明原气体中含有水蒸气D.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溶液变浑浊,证明原气体是CO25、分子式为C4H8O2的有机物在酸性条件下可水解生成酸和醇,这些醇和酸重新组合可形成的酯共有(不考虑立体异构)A.6种B.8种C.12种D.20种6、短周期主族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加,K、L、M均是由这些元素组成的氧化物,甲、乙分别是元素X、Y的单质,甲是常见的固体,乙是常见的气体。

新型绿色分离体系_离子液体双水相及其在生物分离中的应用

新型绿色分离体系_离子液体双水相及其在生物分离中的应用

新型绿色分离体系———离子液体双水相及其在生物分离中的应用巴晓革, 林锦兴, 邱召法(山东药品食品职业学院,山东威海264210)摘 要:近几年来,离子液体双水相作为一种新型绿色分离体系越来越受到关注。

离子液体双水相具有粘度低、分相快、不易乳化以及对生物物质萃取率高等优点。

介绍了离子液体双水相的机理以及它在生物分离中的一些应用。

关键词:双水相;离子液体;生物分离中图分类号:O 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36726358(2007)042240203Aqueous T w o 2phase System Based or I onic Liquids and TheirApplications in BioseparationBA X iao 2ge , LI N Jin 2xing , QI U Zhao 2fa(Shandong Drug and Food Vocational College ,Shandong Weihai 264210,China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aqueous tw o 2phase system based ionic liquids are gaining wide recognition as novel ‘greener ’separation systems.Aqueous tw o 2phase system based ionic liquids have s ome unique advantages ,such as lower viscosity ,very quickly phase separation ,not easily emulsification ,as well as g ood extractability for bioproducts.This review presents as accound of s ome of the recent reports on aqueous tw o 2phase system based ionic liquids and Their applications in extraction and separation of bioproducts.K ey w ords :aqueous tw o 2phase ;ionic liquids ;bioseparation收稿日期:2006212213;修回日期:2007202228作者简介:巴晓革,女,副教授,长期从事物理化学教学及科研工作。

二氧化碳在N甲基二乙醇胺离子液体bminBrH2O体系溶解度测定与相平衡研究

二氧化碳在N甲基二乙醇胺离子液体bminBrH2O体系溶解度测定与相平衡研究

二氧化碳在N-甲基二乙醇胺-离子液体[bmin]Br-H2O体系溶解度测定与相平衡研究梁蕾宣爱国1,2王艳艳2程思21.湖北省新型反应器与绿色化学工艺重点实验室,湖北武汉 4300732.武汉工程大学化工与制药学院,湖北武汉 430073摘要:离子液体是一种绿色溶剂,其挥发性低,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化学稳定性和电解质特性。

近年来N-甲基二乙醇胺 (MDEA)脱碳技术在合成氨工业中得到了广泛推广和应用。

拟在MDEA水溶液中添加对空气和水都稳定的咪唑类离子液体溴化1-丁基-3-甲基咪唑[bmin]Br进行吸收CO2。

对于该有关混合有关体系的相平衡数据还未见报道,本文一步法合成了[bmin]Br,将其添加到MDEA水溶液中,测定了CO2在复合溶液体系中的溶解度数据,建立气液平衡模型,为合成氨工业脱碳的工业化设计提供最基本的物理数据和热力学参数。

本文采用一步法合成溴化1-丁基-3-甲基咪唑[bmin]Br,以红外光谱进行表征。

本文在303.15~333.15K范围内用循环法测定了CO2在MDEA-H2O及MDEA-[bmin]Br-H2O 体系中的溶解度。

实验结果表明[bmin]Br的添加可以提高CO2在MDEA水溶液中的溶解度,且随着压力的升高,CO2在复合溶液体系中的的溶解度增大;随着温度的升高CO2溶解度降低。

关键词:N-甲基二乙醇胺 (MDEA) ;溴化1-丁基-3-甲基咪唑([bmin]Br);气液平衡;溶解度Study on Solubility of CO2 in MDEA-[bminBr]-H2O system Liang Lei1 XUAN Aiguo1,2 WangYanyan2ChengSi21 Key Laboratory for Green Chemical Process of Ministry of Education,Wuhan Hubei 430073 China2 School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and Pharmacy,Wuha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Wuhan Hubei 430073 China Abstract : A one-step synthesis bromide 1-butyl-3-methylimidazo[bmin]Br, Use the infrared spectrum to characterize product’s structure.. In this paper, Based on the temperature at 303.15 K,use the cycle method to determine the solubility of the CO2 in the MDEA-H2O and MDEA-[bmin] Br-H2O system.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add of [bmin] Br in the MDEA canimprove the solubility of CO2 in aqueous solution, as the pressure and the concentration of MDEA increased, solubility of CO2 in the complex solution system increasedKey words: bromide1-butyl-3-methylimidazo[bmin]Br; N-Methyldiethanolamine (MDEA);solubility.引言离子液体是一种绿色溶剂,其挥发性低,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化学稳定性和电解质特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O 2/离子液体混合物相平衡的研究进展侯彩霞郭红霞粘山坡梁英华樊丽华河北理工大学化工与生物技术学院(河北唐山063009)摘要离子液体对二氧化碳有良好的溶解性能,可以实现二氧化碳的固定与转化。

超临界二氧化碳可以从离子液体/有机物体系中选择性萃取有机物,避免相间的交叉污染,实现离子液体的回收。

从CO2在离子液体中的溶解度实验测定方法、CO2/离子液体二元体系高压相平衡测定、SC-CO2/离子液体/有机物的三元体系相平衡研究以及模型预测四个方面介绍了CO2/离子液体体系相平衡研究的最近进展,分析了这一研究领域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离子液体二氧化碳相平衡萃取中图分类号O62.4项目基金: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No.B2008000373)第一作者简介:侯彩霞女1977年生讲师博士研究方向环境化工、化工热力学曾发表论文4篇近年来,CO2的化学利用引起了高度重视。

综合利用CO2并使之转化为附加值较高的化工产品,不仅为C1化学工业提供了廉价易得的原料,开辟了一条极为重要的非石油原料化学工业路线,而且减少了温室气体的排放。

离子液体以其突出的优点,如蒸汽压低、热稳定性好、不易燃烧和爆炸、溶解性能独特、反应产物分离简单和环境友好等优点,被广泛用于化工分离过程、电化学、有机合成、聚合反应及新型功能材料、石油化工等方面[1-4]。

近年来,利用CO2极易溶于离子液体的特点,用离子液体吸收/固定CO2,并合成大宗有机化工原料,已成为CO2利用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

研究发现,超临界CO2(SC-CO2)在离子液体中溶解度较大,而离子液体几乎不溶于SC-CO2,因此,可以利用SC-CO2从离子液体中萃取有机物,回收离子液体。

此外,SC-CO2与离子液体相结合用于反应/分离过程,可以实现反应物系在相间的转移,从而促进反应的进行[5-7]。

CO2在离子液体中的溶解度及相平衡研究作为过程开发和应用的基础,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1实验研究1.1CO 2在离子液体中溶解度的实验测定在众多的离子液体中,咪唑类离子液体以其合成简单、对水和空气稳定并具有较宽的液态范围(约300 ̄400℃)而成为主要研究对象。

Jacquemin等[8]测定了CO2、CH4、C2H6等8种气体在1-丁基-3-甲基咪唑四氟硼酸盐([bmin]BF4)中的溶解度,考察了分子大小和极性对溶解度的影响,计算了气体的偏摩尔溶解熵和溶解焓。

实验测定温度范围内,8种气体的溶解度明显不同,CO2在离子液体中的溶解度最高,溶解的摩尔分数为0.01,CH4和C2H6溶解的摩尔分数为0.0001,H2的溶解度最低。

8种气体的溶解熵和溶解焓的变化趋势明显不同,由此说明具有不同的溶解机理。

Baltus等[9]利用石英晶体微平衡法测定了低压下CO2在一系列咪唑类离子液体中的溶解度,测定压力小于0.1MPa。

CO2的溶解度随着咪唑环上烷基取代基链长的增长而增大,CO2在含有C8氟烷基侧链的离子液体中的溶解度要远远高于其在不含有C8氟烷基侧链的离子液体中的溶解度。

Chen等[10]测定了CO2在[bmin]BF4、1-己基-3-甲基咪唑四氟硼酸盐([hmin]BF4)和1-辛基-3-甲基咪唑四氟硼酸盐([omin]BF4)中的溶解度,考察了烷基取代基链长对溶解度的影响。

随着取代基链长的增大,CO2的溶解度增大,但溶解度间的差别很小。

Fu等[11]通过实验测定了1-丁基-3-甲基咪唑六氟磷酸盐([bmim][PF6])离子液体中水的含量对CO2溶解度的影响,实验温度40 ̄60℃,压力1 ̄25MPa。

在实验温度和压力范围内,水的含量对CO2的溶解度没有明显影响。

尽管CO2容易溶解在咪唑类离子液体中,但这类离子液体仅靠物理作用固定和溶解CO2,因此CO2的溶解量很有限,室温和常压条件下CO2在这类离子液体中的溶解度仅为0.10% ̄0.15%(质量分数),第34卷第1期2009年1月上海化工ShanghaiChemicalIndustry综述19··因此有必要开发新型、高效的功能化离子液体。

Yuan等[12]测定了CO2、O2、N2、H2、CH45种气体在1,1,3,3-四甲基胍乳酸盐(TMGL)中的溶解度,实验温度308 ̄327K,压力0 ̄11MPa。

5种气体在TMGL中的溶解度顺序为CO2>CH4>O2>N2>H2,可以利用TMGL实现CO2从混合气体中的分离。

此外,CO2在TMGL中的溶解度大于其在[bmin]PF6、[C8min]BF4、[bmin]NO3、[C8min]PF6、[Nbupy]BF4以及[bmin]NO3中的溶解度,TMGL是一种较好的固定CO2用离子液体。

Yuan等[13]还测定了CO2在2-羟基醋酸乙铵酯(HEA)等8种羟基铵离子液体中的溶解度。

CO2在这8种离子液体中的溶解度大小顺序为:THEAL>HEAA>HEA>HEF>HEAL>THEAA≈HEL>HEAF。

CO2在THEAL中的溶解度大于其在[emim]EtSO4中的溶解度,但小于在[bmim]PF6和[omim]PF6中的溶解度。

Blasig等[14]利用磁力悬浮平衡法测定CO2在双酚A聚砜、聚(对乙烯苯基三甲基胺四氟硼酸)(P[VBTMA]BF4)、聚(2-甲基丙烯过氧基乙基)三甲基胺四氟硼酸(P[MATMA]BF4)3种固体离子液体中的溶解度。

CO2在3种固体中的溶解度顺序为P[VBTMA]BF4>P[MATMA]BF4>双酚A聚砜。

Muldoon等[15]通过对CO2在一系列离子液体中的溶解度进行研究发现,离子液体中的阴离子决定了CO2的溶解度;离子液体中氟烷基链越多,CO2的溶解度越大;CO2在不含氟但含醚键和烷基自由基的离子液体中的溶解度也较高。

1.2CO2/离子液体二元体系高压相平衡的研究Blanchard等[16-17]1999年首次提出利用SC-CO2从离子液体中萃取不挥发性有机物的过程,详细报道了SC-CO2/离子液体体系的特性。

Shariati等[18-19]测定了CO2与[emim]PF6、[bmim]PF6、[hmim]PF63种离子液体的高压相行为,测定压力0 ̄97MPa。

CO2在3种离子液体中溶解度的变化趋势与Blanchard等测定的CO2在[bmim]PF6中溶解度的变化趋势极为类似。

CO2浓度较低时,溶解压力较低,随着CO2浓度的增大,溶解压力迅速增大,如CO2浓度为0.098时,323.46K下的溶解压力仅为0.81MPa,当CO2的浓度为0.727时,溶解压力为85.49MPa,体系出现离子液体和超临界流体两相。

Gutkowski等[20]的研究也证明了同样的结论。

当CO2的摩尔分数在0.1 ̄0.6时,溶解压力较低(小于20MPa);当CO2的摩尔分数为0.7时,溶解压力迅速增加到40MPa。

在整个实验温度和压力的范围内没有出现明显的临界点。

实验结果还显示随着离子液体中烷基取代基链的增长,CO2的溶解度增大。

对体系液—液—气(LLV)三相平衡的研究发现,该体系属于Scott等划分的二元体系相平衡的第三类。

Petermann等[21]利用一种新的实验方法测定高压下CO2、CH4、C2H63种气体以及它们的混合物在[emim]EtSO4中的溶解度,该方法将容量吸收测定法原则与重量吸收测定法原则相结合,并利用气相色谱法快速测定吸收的气体。

纯气体吸收实验结果CO2在离子液体中的溶解度最大;二元气体混合物吸收过程中组分间的相互作用影响CO2的吸收;三元气体混合物的吸收实验中CO2的溶解度仍然是最大的,但吸收的选择性降低。

1.3SC-CO2/离子液体/有机物三元体系相平衡的研究与SC-CO2/离子液体二元体系的相平衡研究相比,SC-CO2/离子液体/有机物三元体系相平衡对于萃取过程的开发和离子液体的回收更有意义。

Fu等[22]利用静态法测定了CO2/[bmin]PF6/萘三元体系的高压相平衡,温度范围313 ̄333K,压力范围8 ̄20MPa。

在CO2相中,萘的摩尔分数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降低,随着压力的升高而增大,随着萘在离子液体中摩尔分数的增大而降低。

Aki等[23]的研究发现,最低临界终点压力(ThelowestcriticalendpointpressureLCEP,即出现第二个液相的压力)与离子液体和有机物的种类有关。

对于特定的离子液体—有机物体系,LCEP取决于离子液体在有机物中的初始浓度。

K点压力(即液相与CO2相融为一体的压力)取决与离子液体的种类。

对高于LCEP压力下各相组成的分析表明,随着压力的升高,离子液体在富含有机物相中的浓度降低,富含离子液体相中的浓度升高。

Kühne等[24-25]将[bmim]BF4+1-(4-isobutylphenyl)-ethanol+CO2三元体系相行为与[bmim]BF4+4-isobutylacetophenone+CO2、[bmim]BF4+1-phenylethanol+CO2三元体系相行为进行比较发现,具有相似结构的有机物对CO2/离子液体体系相行为有不同的影响。

例如,有机物分子结构中含有的异丁基使有机物结构不对称,(如[1-(4-isobutylphenyl)-ethanol],这种不对称结构有利于CO2的溶解;有机物中含有的羟基(如乙醇)与四氟硼酸阴离子形成氢键,降低了CO2与离子液体间的上海化工第34卷20··相互作用力,使得CO2的溶解度降低。

由此说明有机物与离子液体间的相互作用决定了CO2在离子液体—有机物体系的溶解度。

2模型由于实验测定困难、耗时长、费用昂贵,不易在不同的温度和压力条件下对CO2在各种离子液体中的溶解度进行实验测定,因此如何根据已有的实验数据来预测不同条件下的溶解度有着重要的实际意义。

2.1热力学方程Jacquemin等[8]利用扩展的亨利定律对CO2、CH4、C2H6等8种气体在[bmin]BF4中的溶解度进行关联,计算了各种气体的亨利常数、标准吉布斯自由能、标准溶解熵和标准溶解焓。

Shiflett等[26]首次利用R-K方程预测了高压下CO2在[bmin]BF4和[bmim]PF6离子液体中的相行为,并利用基团贡献法估算离子液体的临界温度和临界压力。

此外,还利用一维质量扩散模型对实验数据进行关联。

预测结果与文献报道吻合较好。

计算得到CO2的两相扩散系数在10-10 ̄10-11m2/s,比CO2在有机溶剂中的扩散系数高10 ̄100倍。

高军等[27]利用PRSV状态方程与Wong-Sandler混合规则(WS)、VanderWaals混合规则相结合,计算CO2在[bmin]PF6等6种离子液体中的溶解度,利用离子液体的密度数据得到PRSV方程的参数a和b。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