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29《太阳》第二课时教学实录
《太阳》第二课时教学实录

《太阳》第二课时教学实录一、复习导入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太阳》这篇课文,了解了太阳的一些特点,谁能来说一说?生 1:太阳离我们很远。
生 2:太阳很大。
生 3:太阳很热。
师:同学们记得很清楚。
今天我们继续来深入学习这篇课文,看看作者是怎样把太阳的这些特点写清楚的。
二、精读课文,感受说明方法(一)学习“远”的特点师:我们先来看看太阳“远”的这个特点。
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第一至三自然段,找出能体现太阳离我们远的句子。
(学生自由朗读)生 1:“其实,太阳离我们约有一亿五千万千米远。
”师:这句话直接告诉了我们太阳离我们的距离,数字很准确。
一亿五千万千米,这是多么遥远的距离啊!谁能通过朗读表现出这种遥远?(生 1 朗读,强调数字)师:还有吗?生 2:“到太阳上去,如果步行,日夜不停地走,差不多要走三千五百年;就是坐飞机,也要飞二十几年。
”师:这里用了什么说明方法?生 3:举例子。
师:对,通过步行和坐飞机的例子,让我们更加真切地感受到太阳的遥远。
大家想想,如果只说“太阳离我们很远”,能有这样的效果吗?生 4:不能,这样太笼统了,没有具体的感受。
师:所以,用具体的数字和例子来说明,能让我们更清楚地了解事物的特点。
大家一起读一读这两句话,感受一下太阳的遥远。
(学生齐读)(二)学习“大”的特点师:接下来,我们看看太阳“大”的特点。
谁找到了相关的句子?生 5:“我们看到太阳,觉得它并不大,实际上它大得很,约一百三十万个地球的体积才能抵得上一个太阳。
”师:这里又用了什么说明方法?生 6:作比较。
师:对,把太阳和地球作比较,突出了太阳的大。
大家能想象出一百三十万个地球那么大的太阳吗?(学生摇头)师:那我们通过朗读来感受一下。
(学生朗读)师:作者用这样清晰的比较,让我们一下子就明白了太阳的大。
(三)学习“热”的特点师:那太阳“热”的特点又是怎么写的呢?生 7:“太阳会发光,会发热,是个大火球。
太阳的温度很高,表面温度有五千多摄氏度,就是钢铁碰到它,也会变成气体。
《太阳》第二课时教学实录教案教学设计

《太阳》第二课时教学实录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学习课文中的写作方法,提高写作能力。
3.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爱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教学难点:学习课文中的写作方法,提高写作能力。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师: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太阳》这篇课文,大家对太阳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今天我们将继续学习这篇课文,进一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学习写作方法。
2.回顾课文内容师:请同学们回顾一下课文的主要内容,说一说太阳的特点。
生1:太阳非常大,直径是地球的109倍。
生2:太阳非常亮,表面温度高达6000摄氏度。
生3:太阳非常重要,是地球上生命的基础。
3.学习课文第2-4自然段师: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2-4自然段,思考:作者从哪些方面描述了太阳?生1:作者从太阳的形状、大小、颜色等方面进行了描述。
生2:作者还从太阳与地球的距离、太阳对地球的影响等方面进行了描述。
师:同学们说得很好。
下面我们来分析一下作者在描述太阳时运用了哪些写作方法。
4.分析写作方法师:请同学们看课文第2段,作者在描述太阳的形状时,用了哪些词语?生1:椭圆、明亮、耀眼。
师:这些词语有什么作用?生2:这些词语生动地描绘了太阳的形状,让读者更容易理解。
师:再请大家看课文第3段,作者在描述太阳的大小和颜色时,用了哪些写作方法?生1:作者用了对比的手法,将太阳与地球进行对比,突出了太阳的巨大。
生2:作者还用了夸张的手法,如“直径是地球的109倍”,强调了太阳的庞大。
5.学习课文第5-7自然段师: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5-7自然段,思考:作者从哪些方面描述了太阳对地球的影响?生1:作者从太阳的光照、温度、能量等方面进行了描述。
生2:作者还从太阳对生物、气候、环境等方面的影响进行了描述。
6.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师:请同学们结合全文,说一说作者在描述太阳时,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生1:作者对太阳充满了敬意,认为太阳是伟大的、神奇的。
《太阳》课堂实录

《太阳》课堂实录第二课时第二部分师:对了,你过来,(此生上前)你学过《赵州桥》没有?生:学过。
师:赵州桥的栏板非常漂亮,上面雕刻着许多花纹。
其中有一个栏板刻着两条龙,它们各自伸出前爪来,互相抵着,什么意思?(与学生互伸右手,掌心相抵)生:顶着。
师:对了,这个抵字在很多情况下都是顶的意思,敌人来了,我们抵抗。
就是跟他顶着打。
明白了吧?看看下面热有几个少先队员?(在板书热后面加一个括线)生:三个。
师:谁来写?(学生争着举手,教师请一位学生上前写)好啦,我们还来读课文,我找一位没读过的同学。
哎,你没读过,你敢不敢读?生:敢。
师:敢,那就开始。
(学生读课文第四自然段,教师纠正虽字的读音)师:读得挺好,就是读错段了。
(众大笑)应该读第三段。
(学生重读第三自然段)师:(打断)哎,她强调出该强调的内容没有?生:没有。
师:所以就不能表现太阳的热。
(学生争着举手)干嘛不让人家锻炼呀?你再读一次。
(生重读)师:很好,大家一起读一读,前两句要压低点,才能显出第三句的高潮来。
没有低就没有高。
这叫辩证法,将来你们就知道了。
开始。
(学生齐读)师:很好,我还想听一个平常读得最好的同学来读,你给推荐一个读得最好的。
(大家争着举手)如果是你,你就说是我。
(学生说是我)师:那你就来读。
(该学生读课文)师:(打断)我教给你这样读,你拿这个大火球来吓唬吓唬大家。
(众笑)看他们害怕不害怕。
你要想吓唬他们,就要注意你的语气了,大家注意听。
(学生读)师:(很有语气地范读)就是钢铁碰到它,也会变成汽。
这样来读。
(生再读)师:对,你提议一下,谁来和你比呢?生:刘云吧。
师:刘云,你读。
(刘生读)师:非常好,好啦,大家看黑板,(指板书中的六千度)太阳的表面温度有六千度,谁能在这儿用另外一个方法表示出摄氏六千度?(一学生上前在黑板老师刚画好的括号里写出6000℃)师:对不对?生:对。
师:(指板书℃)这个小圆圈表示什么?(生答:表示度)这个英文字母C表示什么?(生答摄氏度)对,这里又说中心温度估计是表面温度的三千倍。
最新《太阳》第二课时教学实录-word文档

《太阳》第二课时教学实录师:上一堂课我们找出了第一中队长“一般特点”,找出了第二中队长“关系密切”,也找出了大队长“太阳”。
那我要问一问了,谁想当大队长?(学生争着举手)你过来,(一学生上前来)想当大队长不能随随便便就当上了。
你看美国竞选,克林顿当选了,他要宣誓:我怎么当这个总统。
你也得宣誓。
举起手来,(面向大家)我现在为什么让你们宣誓,就是看看你们的行为举止是不是大大方方。
你这样扭扭捏捏的,不行,要落落大方。
行了,站好了,面对同学。
怎么宣誓呢?──“我是大队长,我叫什么什么……”开始。
生:(举手,笑了)师:得严肃一点。
生:(大声)我是大队长,我叫张凤林。
(众大笑)师:对不对呀?生:对。
师:对?大队长应该叫什么?生:(议论后齐说)太阳。
(张生似乎要重说)师:你连自己叫什么都不知道。
这不行,失去了竞选资格。
(叫另一学生)师:好了,一本正经,严肃。
当大队长是要严肃的。
开始宣誓。
生:我……我是大队长,我叫太阳。
师:宣誓对了,但这个大队长说话不太利索。
先让他当一回好不好?好,过来。
(指黑板)把你的名字写在这儿。
(该生写“太阳”)谁想当第一中队长?(学生争着举手,师叫另一学生上前)你说话是不是比他(指“大队长”)利索?生:是。
师:好,来宣誓。
生:我是第一中队长,我叫向铁。
(学生在下面大声提醒此生,争着举手)师:怎么都不知道自己叫什么名字,不行,你又落选了!(另一学生跑上来)生:(严肃地)我是第二大队长,我叫“关系密切”。
师:去,去去……哪来的第二大队长?(把他用手送回座位,学生大笑。
又叫另一生上前)生:我是第一中队长,我的名字叫“一般特点”。
师:(对大家)注意啊,咱们考考他。
(指黑板上的“太阳”)大队长坐在这儿了,你觉得你应该坐在哪里?生:应该坐在大队长的下面。
师:那是副大队长的位置。
生:(指“太阳”的后面)坐在这儿。
师:坐在这儿,位置倒是对,但是一共几个中队长?生:两个。
师:一共两个中队长,如果你坐在这儿,那让第二中队长坐在哪儿?(对另一学生)你来告诉他坐在哪儿?生:(上前指在“太阳”的后面说)第一个在这儿,第二个在这儿。
太阳教学实录(精选7篇)

太阳教学实录(精选7篇)太阳篇1教学内容:学习课文《太阳》、认字12个教学目标:1、熟读并理解课文内容;2、熟读本课应认识的12个字;3、巩固学过的字、渗透性识字;4、初步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教师准备:1、学习生字:生、词、句2、公鸡吃虫子(生字巩固游戏)点击某只虫子,即链接到对应的生字,生字页都增加返回公鸡吃虫子的按钮。
最后在吃虫页加一按钮链接声音:鸡打鸣。
3、多媒体动画:太阳从不同的地方升起。
前面加一个小片头:黑屏,鸡打鸣,鸟叫声,渐渐的天亮了,一缕曙光照在大地上,大海上,草原上,山村里,森林里,太阳升起来了;4、太阳升起的动画再分开,独立播放。
学生准备:画“心中的太阳”教学过程:一、上课导入,揭示课题师:同学们,你们把自己“心中的太阳”带来了吗?生:带来了。
师:谁想把自己画的太阳展示给大家看一看?并且说说你喜欢太阳吗,为什么?展示太阳。
生1。
师:谁还想来?生2。
师:由于时间关系,我们不能一一到前面来展示自己的作品,还想展示的同学,可以把自己的作品粘贴到黑板上。
二、初读课文,画出生字师:同学们心中的太阳都很美丽。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学习一首关于太阳的儿歌。
板书:太阳。
请小朋友们一起读读课题。
师:同学们想读读这首儿歌吗?生:想师:那么就用手指指着读读吧。
读的时候哇,注意要用我们熟悉的符号把不认识的字或者读不通的地方画下来。
学生自由读。
师:小朋友们读得真认真。
那么儿歌中不认识的或者卡住的字标出来吗?生:标出来了。
师:遇到了这样的困难我们该怎么办呢?生1:拼拼音。
是个好办法。
生2:查查字表。
生3:问同学。
生4:问老师。
……师:那么现在呀,就用你喜欢的方式把你刚才标出的字读准了,读完以后,同桌之间再互相读一读,听一听。
现在开始。
师:你们的同桌都能把标符号的字读准吗?生:能。
师:字音都读准了,句子是不是能读得更通顺一些呢?生:是。
师:那么请同学们把你刚才读着有些困难的句子再读一读。
看看能不能读熟。
四年级下语文教学实录29太阳2_人教版-最新教学文档

四年级下语文教学实录-29太阳2人教版一、散文欣赏引入:1、出现巴金的《海上日出》片断,师读师:什么感觉?这段话给你什么感觉?生:很美!很生动!2、师:巴金爷爷的描写非常美,自己也有感情地读读。
学生朗读感受。
二、初读文,感知《太阳》的语言1、师: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也是写太阳,它是一篇说明文,它的语言又有什么特点呢?走进课文读一读。
2、师:课文语言给你什么感觉?生:硬梆梆的生:单调师:同样写太阳语言怎会不同?巴金的这篇文章写什么?(生:日出)写景的。
而这篇写什么呢?三、再读文,进一步了解文章内容1、课文写了些什么,每一自然段用一个词或一个短句概括,注写在课文上。
学生默读,注写。
师板书:1、4、6、8、2、5、7、3、8个自然段分别让学生板书段的概括。
教师与同学讨论:根据自然段的意思,归并意义段。
交流板书内容,小结:课文介绍了太阳的特点和它与人类的关系。
四、细读1-3节,品味语言特点1、再读课文,哪些地方值得夸一夸。
2、交流,边让学生板书。
(数字、举例等等)生:①举例说明太阳离我们远,步行差不多要3500年,坐飞机也要飞二十几年。
(师举例中国到美国坐飞机16小时,可见太阳离我们多远。
请学生把“举例”写上黑板。
)②用比较的说明太阳的大。
(请学生把“比较”写上黑板)③用词准确。
(师:把“用词准确”写上黑板。
)④师:刚才说到太阳的表面温度有6000度,你们知道6000度有多热?想到了什么?生:天气30度已经很热了。
生:开水100度非常烫。
师:是呀!可见6000度有多热了。
这里用了什么方法?生:数字。
师:“数字”写上去。
3、自读,把特点表现出来。
4、抽读课文。
5、师生合作读。
谈感受:说明文的语言给你的感受。
师:原来说明文的语言也很——生动,生动来自——举例、比较、用词准确、数字。
这是说明文的——特点。
五、读4-8节,感受密切关系1、看录像。
(大自然中阳光下的动植物茁壮成长,背景音乐:意语《太阳》)2、师:走在阳光里,你是否感受到太阳虽离我们很远却和我们的生活有很大的关系。
《太阳》教学设计2(第二课时)

《太阳》课时目标1.朗读课文,背诵最后一个自然段。
2.理解课文内容,在了解太阳的有关知识的基础上,认识太阳与人类的密切关系,激发对自然科学的兴趣。
3.体会作者说明事物的方法。
要点把握1.了解太阳的有关知识及其与人类的关系。
2.了解重点句子运用的说明方法,体会说明文语言的特点。
教学过程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1.听写词语,教师小结指导。
2.教师指名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预设:课文的主要内容分为两个方面,教师可以点名让学生说一说这两个方面的内容分别是什么,然后再点名让学生说一说这两方面内容之间的联系,以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
3.教师过渡,导入新课。
过渡:同学们,你们还记得上节课上一位同学给我们讲述的后羿射日的故事吗?你们相信这个故事吗?(学生答:不相信。
)对,这只是传说。
这个故事在民间流传,是无法查证的,也没有事实根据。
那我们应该怎样去了解太阳呢?对,我们要运用科学这个有效的武器,去探索太阳的秘密,揭开它神秘的面纱。
现在,让我们再走进课文,去看看这熟悉而又显得有些陌生的太阳吧!二、研读课文,重点探究1.抓住重点句子,学习课文第一部分,了解有关太阳的知识。
过渡:在上节课中,我们划分了文章的层次,了解到文章第一部分主要向我们介绍了有关太阳的知识。
现在我们重点学习这一部分,看一看太阳有什么特点。
大家先把这一部分的内容朗读一遍,然后我们再一起学习学习。
(1)请学生说说太阳有哪些特点。
(教师板书交流结果:特点——远、大、热。
)(2)学生自由朗读第1~3自然段,结合有关语句体会文章是如何把太阳的这些特点说明得具体、生动的,同桌之间讨论。
预设:教师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巡视课堂,随时发现、解答学生的疑问。
(3)教师解读关键语句。
A.远:引传说、列数字、作比较、假设、反问明确:课文开头以“后羿射日”的神话传说引出了“太阳究竟离我们有多远”这个问题,再以“其实”一词为过渡,指出太阳离我们的实际距离大约是一亿五千万千米,然后运用作比较的方法说明到太阳上去,步行需要走三千五百年,坐飞机需要飞二十几年,最后得出结论“箭哪能射得到呢”。
《太阳》第二课时教学实录

《太阳》第二课时教学实录师:上一堂课我们找出了第一中队长“一般特点”,找出了第二中队长“关系密切”,也找出了大队长“太阳”。
那我要问一问了,谁想当大队长?(学生争着举手)你过来,(一学生上前来)想当大队长不能随随便便就当上了。
你看美国竞选,克林顿当选了,他要宣誓:我怎么当这个总统。
你也得宣誓。
举起手来,(面向大家)我现在为什么让你们宣誓,就是看看你们的行为举止是不是大大方方。
你这样扭扭捏捏的,不行,要落落大方。
行了,站好了,面对同学。
怎么宣誓呢?──“我是大队长,我叫什么什么……”开始。
生:(举手,笑了)师:得严肃一点。
生:(大声)我是大队长,我叫张凤林。
(众大笑)师:对不对呀?生:对。
师:对?大队长应该叫什么?生:(议论后齐说)太阳。
(张生似乎要重说)师:你连自己叫什么都不知道。
这不行,失去了竞选资格。
(叫另一学生)师:好了,一本正经,严肃。
当大队长是要严肃的。
开始宣誓。
生:我……我是大队长,我叫太阳。
师:宣誓对了,但这个大队长说话不太利索。
先让他当一回好不好?好,过来。
(指黑板)把你的名字写在这儿。
(该生写“太阳”)谁想当第一中队长?(学生争着举手,师叫另一学生上前)你说话是不是比他(指“大队长”)利索?生:是。
师:好,来宣誓。
生:我是第一中队长,我叫向铁。
(学生在下面大声提醒此生,争着举手)师:怎么都不知道自己叫什么名字,不行,你又落选了!(另一学生跑上来)生:(严肃地)我是第二大队长,我叫“关系密切”。
师:去,去去……哪来的第二大队长?(把他用手送回座位,学生大笑。
又叫另一生上前)生:我是第一中队长,我的名字叫“一般特点”。
师:(对大家)注意啊,咱们考考他。
(指黑板上的“太阳”)大队长坐在这儿了,你觉得你应该坐在哪里?生:应该坐在大队长的下面。
师:那是副大队长的位置。
生:(指“太阳”的后面)坐在这儿。
师:坐在这儿,位置倒是对,但是一共几个中队长?生:两个。
师:一共两个中队长,如果你坐在这儿,那让第二中队长坐在哪儿?(对另一学生)你来告诉他坐在哪儿?生:(上前指在“太阳”的后面说)第一个在这儿,第二个在这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修订小学阶段原创精品配套教材
29《太阳》第二课时教学实录教材定制 / 提高课堂效率 /内容可修改
29 Teaching Record of the Second Class of "Sun"
教师:风老师
风顺第二小学
编订:FoonShion教育
29《太阳》第二课时教学实录
教学目的:
1.理解课文内容,初步了解太阳的特点以及太阳和人类的密切关系,激发学生学习自然科学的兴趣。
2.了解用数字和比较的方法来说明事物的写法。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太阳与地球,与人类的密切关系,使学生受到热爱科学,热爱大自然的教育。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运用不同的方法说明事物。
教学准备:
投影、贴图
一、导言
师:上节课我们初读了《太阳》这篇课文,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这一课。
老师先来给大家讲一个神话故事。
传说古时候,天上有十个太阳,晒的地面寸草不生,人们热的受不了了,就找了一个名叫后羿的人射掉了九个,只留下一个,地面上才不那么热了。
二、授新
师:老师讲的故事可能吗?
生:不可能。
师:为什么不可能呢?请你们打开书,读一读1~3自然段,找出答案。
生:因为太阳离我们有一亿五千万公里远,所以后羿射不到太阳。
板书“远”
生:因为太阳太大了,一百三十万个地球才抵得上一个太阳,小小的一支箭根本射不下太阳。
板书“大”
生:因为太阳表面温度有三千度,箭还没有碰到它就熔化了,所以后羿不可能把太阳射下来。
板书“热”
师:太阳的三大特点决定了后羿不可能射下太阳,那么作者是怎样把这三个特点写具体的呢?请大家看投影。
投影:(1)太阳离我们有()……如果日夜不停地步行,差不多要走();就是坐飞机也要飞()。
生:(填空)
师:作者在写这一部分的时候运用的是什么说明方法把这一特点写具体的?
生:数字
投影:(1)太阳离我们很远,……如果日夜不停地步行,要走很远;就是坐飞机也要飞很长时间。
师:再来看下面这句,你觉得哪句更好,为什么?
生:第二句不好,意思表达的不清楚、不具体、不明确。
师:说的真好,下面请你们分小组讨论后面的两道题。
投影:(2)我们看太阳,觉得它并不大,实际上它大得很,()才能抵得上一个太阳。
(这里把太阳和什么作比较?这样比有什么好处?)
(3)太阳的温度很高,表面温度有(),就是钢铁碰到它,也会变成汽;中心温度估计是表面温度的()。
(作者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为什么用钢铁作比较?)
生:2个人汇报
师:太阳的这些特点到底和我们生活的地球以及生活在地球上的人类有什么关系呢?请你们用一边读一边想的方法,从4~7自然段中找出太阳和什么有关系。
生:植物、动物、天气、煤炭、细菌、人类生活。
师:老师把你们说的都画了出来,那么它们和太阳到底是什么关系呢?请你们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按老师投影上的方法来学习。
投影五个方法
生:汇报
师:刚才同学们分别汇报了太阳和植物、动物、天气、
煤炭、细菌、人类生活的关系,说的真好,这样看来,太阳对我们来说实在太重要了,那你们说,如果没有太阳,世界将会是什么样?
生:如果没有太阳,地球上就没有光明和温暖,到处是黑暗,到处是寒冷,没有风、雪、雨、露,没有草、木、鸟、兽,没有人。
师:大家说的这么多,谁能用一句话概括总结一下?
生:一句话,没有太阳,就没有我们这个美丽可爱的世界。
板书出示中心句
师:现在你从4~8自然段中任选一段你喜欢的大声地读给自己听。
开始。
师:刚才我看咱们同学读的都特别好,老师再给大家一次在别人面前展现自己的机会,那现在你就把你最喜欢的那一段读给在场的老师听,想给哪个老师读你就走到他面前读给他听。
师:看你们读的那么好老师也想读一段,这样吧,咱们师生合作读第8段,我读前两句,最后一句咱们齐读。
三、总结、发散
师:学习了《太阳》这篇课文,我们了解了有关太阳的知识以及太阳和人类的密切关系。
老师现在要考考大家,看看谁的课外知识最丰富,谁能说说在我们的实际生活中都利
用太阳进行了哪些发明?
生:太阳能汽车……
师:你们将来还想利用太阳发明什么?
生:……
师:真不错,希望有一天老师和更多的人也能用上你们发明的东西。
板书设计:
远
大热
没有太阳,就没有我们这个可爱美丽的世界!
FoonShion教育研究中心编制
Prepared by foonshion Education Research Cen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