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彩绘画案例之《大杏树》作画步骤
水粉写生技法之如何画树

水粉写生技法之如何画树首先,要画好树,我们需要理解树的结构和形态,因为树的形状和轮廓对于一幅画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一颗树通常由树干、树冠和根系组成。
树干是树的主干,负责承载树冠的重量。
树冠是树的上部,它分支出许多树枝和叶子。
根系通常被埋入地下,提供营养和支撑树的生长。
在水粉写生中,我们可以使用浅色的蓝色或灰色作为底色来勾勒出树的整体轮廓。
使用宽笔刷和轻柔的笔触沿着树干的轮廓画出树的主要形状。
不要过于准确地追求细节,因为水粉的特点是表达简洁和随意。
接下来,我们可以利用深色的绿色或棕色填充细节部分,以营造出树木的质感和纹理。
使用较小和适合的画笔,轻轻地添加树枝、树叶和树干的细节,但要记住保持画面的整体平衡和和谐。
树枝是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的形状和分布可以为整幅画增添各种动态。
观察树枝的方向、位置和长度,并尝试在画布上精确地描绘出来。
在使用较深的颜色时,请确保让底层颜色充分干燥,以免颜色混合在一起。
树叶对树的整体外观具有巨大影响。
使用轻柔的笔触和适当的颜色,试着画出树叶的形状和轮廓。
由于水粉的透明性,可以通过在底色上涂抹不同颜色的水粉来模拟树叶的层次感和光照效果。
但是要记住,不要过多地细节化,保持简洁和充满活力的效果更好。
最后,在绘画树木的根系时,需要注意根的深度和分布。
水粉的透明效果可以根据树根的位置添加相应的颜色。
使用较细的画笔轻轻勾勒出根系的轮廓,以确保树的整体形象看起来更加完整。
总之,绘画树木是水粉写生中非常重要的技巧之一、通过理解树木的形态和结构,运用适当的色彩和笔触,我们可以创造出生动而有趣的树画作品。
重要的是要保持绘画的简洁和随意,同时也要记住观察自然界中真实的树木,以获得更多的灵感和指导。
希望这些技巧和建议能帮助您在水粉写生中更好地描绘树木。
梵高盛开的杏花作品讲解

梵高盛开的杏花作品讲解
梵高(Vincent van Gogh)是欧洲印象主义绘画运动中最具代表性的艺术家之一,其作品中有一幅名为《盛开的杏花》(Blossoming Almond Tree)的画作,是他在法国阿尔勒创作的一幅印象派风格的画作。
这幅画作呈现了一片盛开的杏花林,给人留下一个美丽的视觉印象。
从这幅画作中我们可以看到,梵高使用了疏散而明亮的笔触和色彩,将富有生气和活力的花卉画上了他独特的审美理念与情感体验。
画面中色彩的运用相当奔放,如杏花的朱红、橙黄与绿,与天空的蓝色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呈现出明显的视觉力量。
同时,梵高还在画作的背景中加入了竖直的树干,使画面显得有条理感,同时也平衡了画面的构图。
此外,快速的笔触创造了花瓣上沉稳与张力的冲突,体现出了艺术家的思考以及个性感情。
这幅画充满了能量和光明,营造出一个生命焕发的氛围,给观众留下深刻的视觉印象。
总的来说,梵高的《盛开的杏花》是一幅充满生命力和感情的画作,让我们感受到艺术家的创造力和在生活中对自然的追求与敬畏。
此画的高山杏花让人心旷神怡。
7-8岁《片片银杏叶》—美术课件

素材参考
素材参考【1】
素材参考
素材参考【2】
绘画步骤
绘画步骤
步骤一: 准备一张素描纸 在纸上画出树枝和树叶 注意部分树叶和树枝之间的遮挡穿插关系
所示先分组再填线的方法
绘画步骤
步骤三: 逐渐用细线条丰富画面中的叶脉 使作品充满线条装饰的美感
课程导入
课程导入
又是一年秋高气爽,一片片银杏叶由绿转黄, 成为秋天最绚丽的景色,也是旅游途中难得的一道优美的风景线。
课程导入
小朋友们,你们有见过银杏吗? 它是什么样子的呢?你能说一说吗?它的颜色又有怎样的变化呢?
课程导入
银杏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树种之一,科学家称它为 " 活化石 "。
银杏出现在几亿年前,是第四纪冰川运动后遗留下来的裸子植物中最古老的孑遗植物,现存活在世的银杏稀少而 分散,上百岁的老树已不多见,和它同纲的所有其他植物皆已灭绝,所以银杏又有活化石的美称。
课程导入
一棵棵银杏树透着一股灵动的美,修长的枝干, 茂密的叶子,彰显这银杏树的魅力。
课程导入
关于银杏树的小知识
银杏树的果实俗称白果,因此银杏又名 白果树。银杏树生长较慢,寿命极长, 自然条件下从栽种到结银杏果要二十多 年,四十年后才能大量结果,因此又有 人把它称作"公孙树",有"公种而孙得食 "的含义,是树中的老寿星,具有观赏, 经济,药用价值。
课程导入
现在正值秋天,是银杏树最美的季节
课程导入
中国第一银杏村
小朋友们,你知道吗?有一个地方家家户户都种满了银杏树,每到金秋时节,就会变成一个金黄色的童话世界。 它就是云南省腾冲市固东镇的江东银杏村,号称 " 中国第一银杏村 ",每年金秋时节,江东银杏村就变成一年
小学美术《银杏叶绘画》教案

1.教学重点
-熟悉银杏叶的形状、颜色和纹理特点,并能运用绘画技巧进行表现。
-学会线描和色彩的运用,将银杏叶的细节描绘得生动形象。
-激发学生的创意思维,将银杏叶作为创作元素,完成具有个性的画作。
举例解释:
-在描绘银杏叶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叶子的轮廓、叶脉等细节,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掌握如何运用线条和色彩表现出这些特点。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绘画实践。学生们将在纸上尝试绘制银杏叶,运用所学的线条和色彩技巧。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绘画成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银杏叶绘画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创意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创意绘画作品。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银杏叶的基本特点、绘画技巧和实际应用。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我们加深了对银杏叶绘画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发现美、创造美。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小学美术《银杏叶绘画》教案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选自小学美术教材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秋天的色彩》,以“银杏叶绘画”为主题,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和动手实践,感受秋天的美丽。教学内容主要包括:
1.了解银杏叶的形状、颜色和纹理特点。
2.学习运用线描和色彩绘画方法,描绘银杏叶。
3.发挥想象力,创作以银杏叶为主题的创意画作。
水果写生色彩画法教学设计

水果写生色彩画法教学设计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计划性和决策性活动。
你知道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能切实有效地帮助到我们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水果写生色彩画法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教学对象:高三美术课绘画知识课教法:尝试教学法、讲授法教具准备:绘图纸、铅笔、毛笔、水彩色、调色盘。
教学目的:1、使学生初步了解写生色彩的基础知识,提高欣赏和分析美术作品色彩的能力。
2、通过调色练习,使学生掌握色彩的明、暗、冷、暖的表现方法。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写生色彩的一般规律。
(2)单件物体的明暗、冷暖色彩的表现方法。
(3)静物画中的色调。
(4)对色彩的感知和运用。
难点:对写生色彩中条件色的认识与分析。
教学过程:(一)导入:写生色彩是从写生出发,研究物象的固有色与条件色的相互关系,并找出其变化规律。
(1)固有色———物体本身的颜色。
(展示静物蓝色花瓶、红色衬布等)(2)条件色———(光源色、环境色)是物体的固有色在不同的光源照射下,在不同的环境色的影响下所呈现的色彩。
(二)讲授新课:1、尝试练习:写生台上摆放着三个水果:苹果、雪梨、橙,请同学们选择一个作写生练习,要求用十六开水彩纸作画。
教师暂时不作示范,让学生先自行作练习,探究画法。
教师在这过程中观察学生遇到的问题,待学生作画完毕后作分析解答。
2、教师讲解作画步骤:步骤a:单色稿————用蓝色或褐色勾出物体的大体形状,利用深浅变化表现出物体和光源。
(用单色确定出物体的外形大小,利用水分多少的控制,画出物体的明暗关系。
)步骤b:从暗步入手————区分好每笔颜色的不同;注意画物体的背光面;颜色可以调灰点,以免太“火”。
(从物体的暗部最重的地方入手,调色的时候加点补色进去,这样调出的色彩会更稳重些。
画暗部是从上到下,色彩规律是———上深下浅。
)步骤c:画灰面固有色———灰面的'纯度较高但不能过火,注意上鲜下灰,前鲜后灰。
作品取样法

问题思考:
1.图2-5-1和图2-5-2能够作为取样作品吗? 2.图2-5-3和图2-5-4是否能够真实、全面反映婴幼 儿发展水平的作品?
任务要求
了解作品取样系统提出的背景和组成部分,了解作品取样系统与作品取样之间的 关系。结合上述案例,掌握作品取样相较于其他婴幼儿行为观察记录方法的独特之处 和适用情况,这是本任务的学习重点。
(二)准备收集作品 主观想法,对信息进行思考和评估。由于主观的介入、思考与评估,观察也是一个非常主观的感知过程。
(三)作品取样技巧
三、作品取样使用注意事项
(一)兼顾共性和个性
( 二 ) 秉 持 真观实察是性人们和认立识世体界性、获取知识的一个重要途径,
也是科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法。它是以视觉为主,融其他感觉为一体的综合感知,在感知过程中,人们对来 自外部环境的刺激进行选择,主观介入,根据客观事实和主观想法,对信息进行思考和评估。由于主观的介
除了上面的五种方法外,在实际操作中还有其他一些方法,尤其是随着科技水平的发展, 影像记录法可以生动、真实地记录婴幼儿行为的各种信息。由于其往往不受观察者的记录水平 限制,在其他记录法中可以穿插使用,所以,这里不再赘述。
李凌. 解读幼儿图画密码[M]. 石家庄:河北美术出社,2016.
图2-5-22 画“圆圈”的新时期
图 2-5-23 画圆圈之画太阳
从婴幼儿的乱涂乱画,到碓、砸、点线条的形成,从线条的不规则左右重叠涂 抹发展到能上下左右乱涂,从复杂多变的多线条到清晰明了的单线条,从无意识的 乱涂乱抹到有意义的圆圈出现,婴幼儿绘画的发展脉络是非常清晰可见的。
感觉为一体的综合感知,在感知过程中,人们对来自外部环境的刺激进行选择,主观介入,根据客观事实和
主观想法,真对实信息记进录行,思通考过和评收估集。儿由童于的主观真的实介表入现、与思作考与品评来估帮,助观观察也察是者一观个察非、常主记观录的并感评知过程。 价儿童的知识、技能与行为发展。
彩绘树教案范文

彩绘树教案范文第3课五彩树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以描画小手的形式来表现树的基本特征——树干。
2、大胆涂色,培养学生作画的兴趣。
教学准备作品范例教师示范材料白纸水彩笔蜡笔教学过程(一)以手指游戏引出课题。
1、教师带领学生做手指游戏。
(手指谣)“让我们能干的小手来变个魔术吧!……小手小手变变,变棵树来种种。
2、出示范例欣赏。
(二)教师引导创作。
1、欣赏五彩树,教师引导说出小手与树的关系。
手掌是树干,手指是树枝。
2、教师与学生共同演示。
步骤:(描画小手)将小手放在纸上(强调不能移动)——描下手形——添画小树枝——画上五彩的叶子——给树干涂上棕色(三)学生创作。
1、提醒学生仔细小心地描画小手,注意画笔不要太靠近小手。
2、鼓励大胆作画,将树枝、叶子画得多,涂色鲜艳,将树打扮得更茂盛、更漂亮。
3、要求将画面保持干净。
(四)欣赏作品。
让大家的五彩树都种到一起,变成一片五彩的树林。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让学生充分体验美术学习的乐趣。
2.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对色彩敏锐的感受力和运用色彩大胆表现的能力。
教学重点对三原色作用的了解以及三原色的运用,吹树中观察发现三间色的产生。
教学难点掌握吹画的基本方法,并用三原色吹出一片多彩的树林。
教学用具A4纸、水彩水,废报纸,棉签。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谈话:同学们,今天,老师也要向大家介绍我的好伙伴,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它们是谁呢?二、欣赏感受1.小朋友找一找你们的周围能不能找到我们的三个好伙伴?学生交流。
2.老师课件出示图片欣赏。
了解红、黄、蓝的“性格”出示图片,学生谈感受。
分别看看红、黄、蓝三种颜色,想一想它给你什么感觉?红的感觉热情、温暖;黄的感觉明快、响亮;蓝的感觉优美、凉爽…三、学习吹画、体验乐趣1.学生赏析范作,探究吹画方法。
师引导观察:“看来三个小伙伴的作用还真了不起!它们有什么本领呢?(出示范作)这是什么?”让学生猜一猜这幅画是怎样制作出来的。
师提问:“这棵五彩树是什么样的呢?(形、色)如果是你来表现,你会注意哪些方面呢?”(出示图片)欣赏姿态优美的树,帮助学生了解树的外形特征。
梵高 盛开的杏花赏析

梵高盛开的杏花赏析
梵高的《盛开的杏花》是一幅充满生机与纯粹美的作品。
这幅画在梵高生命的最后一年创作,是送给刚出生的侄子小文森特(弟弟提奥的儿子)的受洗礼物。
画中所绘的是一棵杏树的某个分叉部分。
梵高用水蓝色天空做背景与一朵朵白色的杏花构成了对比,白色的杏花粗枝昂扬向上,坚硬的笔触描绘树枝的线条,花瓣好像是顶着光芒般舞动开放,生机勃勃。
画家专注于花与天、白与蓝,瞬间与永恒的元素融合。
梵高画这幅画是坚信生命值得活下去,将安宁赐给新生的侄子。
因此,他收敛了以往绘画的狂放、浓烈和炽热的激情,也撇弃了厚厚的涂彩。
此画一片淡雅,一眼就能看出受到日本版画的影响。
但当你仔细看每一个花瓣的时候,似乎都能感受到生命,感受到微微的风,就好像每一个花瓣都是活的。
不呆板,充满了流动的生命气息。
从上到下,向着天空,向着各个方向。
总的来说,《盛开的杏花》是梵高送给新生命的圣洁祝福,体现了他对生命的热爱与希望。
这幅画以杏花为象征,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活力,也表达了梵高对生命的独特理解和祝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杏树》作画步骤
步骤一,先用铅笔确定整个画面的构图,这是一幅以树为去现主体的画面.再加广远山和牧羊人形成了一幅完整的画面,用铅笔将画面的布局大体确定后,用油画笔调筛石色再将画圆中的形体大的明暗关系强调出来,为涂大的色彩关系确立一个良好的基础。
步骤二,铺大色调,首先确定画面的基本色调,如是冷色调还是暖色调,这是一幅以冷绿色为主的画面。
先从画面最大的色块树画起,树的亮部为暖色,暗部偏冷、树铺完后接下来天空和地面,色彩的概括和简化是这一步的要求,注意画面空间感的表现,同时画面黑、白、灰也要表现出来。
步骤三,深入刻画、调整完成,先从画面的主体树开始刻画,树的刻画具有一定的难度,树的形体一定要整体地去刻画,不同的树形状不同色彩亦不相同,画笔的选用,笔触的大小都要考虑到。
树完成后接下去是表现天空及远山.远景要画得虚一些,近景要刻画得具体实在,点景人物和动物都要仔细地画,他们苟时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
依次画完后,还要进行调整,该强调的加强,次要的削弱,近、中、远三景拉开。
意境的表现是风景画的灵魂。
来自美术论坛/thread-676-1-1.html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