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式太极拳竞赛套路45式拳谱及分动名称
45式吴式太极拳

45式吴式太极拳(竞赛套路)
第一段(1-14式)第一组(1-7)
1、起势
2、右揽雀尾
3、左单鞭
4、提手上势
5、白鹤亮翅
6、左右擞膝拗步
7、手挥琵琶
第二组(8-14)
8、上步搬拦捶
9、如封似闭
10、十字手
11、左揽雀尾
12、左单鞭
13、右下势
14、金鸡独立
第二段(15-21)
15、左右倒卷肱
16、右海底针17、左闪通背
18、撇身捶
19、肘底捶
20、左右野马分鬃
21、玉女穿梭
第三段(22-30式)
22、云手
23、右高探马
24、右分脚
25、左分脚
26、左右打搅
27、右蹬脚
28、双峰贯耳
29、斜飞势
30、右迎面掌
第四段(31-45)
第一组(31-36式)
31、十字拍脚
32、搂膝左栽捶
33、左海底针
34、右闪通背
35、云手
36、左高探马
第二组(37-45)
37、回身指裆捶
38、左下势
39、上步七星
40、退步跨虎
41、左迎面掌
42、转身摆莲
43、弯弓射虎
44、退步搬拦捶
45、收势。
吴式太极标准竞赛套路

吴式太极标准竞赛套路吴式太极拳标准竞赛套路是由中国太极拳协会推出的一套标准化竞赛套路,也是国际太极拳比赛的指定竞赛套路之一。
该套路包括了太极拳的基本动作和技术要领,综合展示了吴式太极拳的特点和风格。
下面是吴式太极拳标准竞赛套路的主要动作和要点说明:1. 诱导(原地起式):双手下垂,背部挺直,脚尖微内扣。
2. 起式:双肩放松,抬手到胸前,左手居中,右手呈拳,重心稍后。
3. 云手:双手打开,手臂微微下垂,手指稍微向下弯曲,手掌贴合胸前,腰部和腿部配合起起落落。
4. 捶背:左右手互相交替切换,手臂放松自然,手背离开背部的距离适度。
5. 单鞭:双手保持横平,手掌略微向下与地面平行。
6. 抱虚势:身体保持稳定,双手轻轻抱曲,腿部产生一种虚劲。
7. 肘底看捶:挥出双拳,两臂同时切换,舒展开来。
8. 单鞭:手掌平行地面,双手保持横平。
9. 白鹤亮翅:利用腰部转动,使手臂翻转,形成鹤翅展开的动作。
10. 指南针:手掌朝向腰部,手肘微微抬起。
11. 倒卷肱:手臂自然下垂,由外向内卷动,手面朝上。
12. 玉女穿梭:手部由两侧交叉运动,形成穿梭的动作。
13. 大雷公劈:两手自由地张合,手指稍微向下弯曲。
14. 白鹤亮翅:利用腰部转动,使手臂翻转,形成鹤翅展开的动作。
15. 左右分击捶:双手分别向两侧发出拳击动作。
16. 上步云手:利用上步动作,使身体前进,双手做云手运动。
17. 白鹤亮翅:利用腰部转动,使手臂翻转,形成鹤翅展开的动作。
18. 盘手(后转):手臂由内向外翻转,形成盘手动作,同时身体转向背后。
19. 左蹬脚:向前蹬脚,同时挥臂。
20. 右蹬脚:向前蹬脚,同时挥臂。
21. 斜飞势:右脚向前跨出,手臂由上向下切换。
22. 左右双揽手:两手相互揽住,呈现交叉的姿势。
23. 伏虎势:双手随身体后移,形成虎虎生威的动作。
24. 形意拳:出右拳,手背向外,手臂微微夹紧。
25. 形意拳:出左拳,手背向外,手臂微微夹紧。
【7A版】45式吴式太极拳拳谱

7A版优质实用文档
45式吴式太极拳拳谱
第一段
1、起势
2、右揽雀尾
3、左单鞭
4、提手上势
5、白鹤亮翅
6、左右搂膝拗步
7、手挥琵琶8、进步搬拦捶9、如封似闭
10、十字手11、左揽雀尾12、右单鞭
13、右下势14、金鸡独立
第二段
15、左右倒卷肱16、右海底针17、左闪通背
18、撇身捶19、肘底看捶20、左右野马分鬃
21、玉女穿梭
第三段
22、云手(向左)23、右高探马24、右分脚
25、左分脚26、左右打虎27、右蹬脚
28、双峰掼耳29、斜飞势30、右迎面掌
第四段
31、十字摆脚32、搂膝左栽捶33、左海底针
34、右闪通背35、云手(向右)36、左高探马
37、回身指裆捶38、左下势39、上步七星
40、退步跨虎41、左迎面掌42、转身摆莲
43、弯弓射虎44、退步搬拦捶45、收势
7A版优质实用文档 1。
吴式太极拳45式拳谱

吴式太极拳45式拳谱说起吴式太极拳的历史,大家都知道是由全佑先生在杨式太极拳基础上创立,善柔化,求紧凑,风格独特鲜明,兼具健身与技击功效。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吴式太极拳45式拳谱。
欢迎阅读!吴式太极拳45式拳谱1、起势2、右揽雀尾3、左单鞭4、提手上势5、白鹤亮翅6、左右搂膝拗步7、手挥琵琶8、进步搬拦捶9、如封似闭10、十字手11、左揽雀尾12、右单鞭13、右下势14、金鸡独立15、左右倒卷肱16、右海底针17、左闪通背18、撇身捶19、肘底看捶20、左右野马分鬃21、玉女穿梭22、云手(向左)23、右高探马24、右分脚25、左分脚26、左右打虎27、右蹬脚28、双峰掼耳29、斜飞势30、右迎面掌31、十字摆脚32、搂膝左栽捶33、左海底针34、右闪通背35、云手(向右)36、左高探马37、回身指裆捶38、左下势39、上步七星40、退步跨虎41、左迎面掌42、转身摆莲43、弯弓射虎44、退步搬拦捶45、收势练吴式太极拳的四大作用1、改善神经系统神经系统的作用是调节全身各器官功能活动、保持人体内部的完整统一,以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需要。
太极拳通过意念和呼吸与动作配合,促进大脑神经细胞的功能完善,使人体神经系统兴奋和抑制过程得到协调,对精神创伤、神经类疾病,如神经衰弱、失眠、高血压等有较好的防治作用。
2、增强心脏功能,改善循环系统,扩大肺活量心脏病是世界第一号杀手,目前西医对这种疾病还没有特效的治疗方法,练习太极拳能预防心脏病,这是因为太极拳不同于其他运动。
它动作舒展缓慢,全身肌肉放松,使心脏得到充足供血,但又不会加快心律,加重心脏的负担;太极拳通过缓慢、细长、均匀的腹式呼吸。
使人体肺部的氧气充足,肠胃得到蠕动锻炼,增强消化和排泄机能,所以经常锻炼太极拳,对心脏病、肺病、胃病、便秘、痔疮等有防治作用。
3、提高人的平衡能力,防止骨质疏松老年人常见的意外事故之一是失去平衡摔倒而导致股骨颈骨折,为什么会有这个结果呢?这是因为老年人的骨骼钙质减少,骨质疏松而致。
45式吴式太极拳竞赛套路结构

45式吴式太极拳竞赛套路结构
吴式太极拳竞赛套路结构:吴式太极拳竟赛套路全套共分4段,45个动作,其中包括3种手势、5种主要步型、4种腿法以及各种手法和步法。
吴式太极拳竞赛套路既体现了传统套路的风格特点及技术要领,又能适应竞赛套路从时间、内容、结构布局上的要求以及人体生理特点,有利于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符合现代体育科学的要求。
吴式太极拳竞赛套路第一段包括14个动作,由上肢运动为主的基本动作组成;第二段有6个动作,以步法的转移、动作方向灵活变化为主;第三段有10个动作,编排了左右分脚、右蹬脚及左右打虎等,动作结构左右匀称,有起有伏,上下配合,突出了腿法。
此段在运动难度、质量、节奏等方面处于整个套路的高潮,第四段15个动作,在身体起伏、转折的同时又编排进了两种击响性腿法。
该段运动速度快慢相间,步法进退转换灵活,富于韵律感。
在动作的编排中,还照顾到拳式的左右对称。
一些典型动作,如“倒卷肱”、“揽雀尾”、“打虎”等都能使身体得到平衡并且得到全面的发展。
整套动作的编排,不但注意了动作的对称,而且不重复,段落中心内容突出,由简到繁、易学易记。
这套拳法既体现了吴式太极拳平圆手法的运动特点,而且也运用了杨式太极拳的立圆转换理论,合理的体现了心静体松、意领身随、刚柔相济的基本原理和运动特点。
吴式太极拳竞赛套路45式动作名称及分解说明(修正版)

吴式太极拳竞赛套路(45式)吴式太极拳竞赛套路(45式)动作名称及分解说明(修正版)一.起势(面向正南)1.并步直立(南)2.(左)开步站立(南)3.双臂上掤(上举)(南)腕同肩高,手心斜向下4.曲膝按掌(南)手按胯旁,手心向下,指尖向前二.右揽雀尾1.(左)虚步掤手(南)左脚上步,脚跟着地,手向外划弧至腰2.(左)弓步前挤(南)左手横于胸前,左手指向右,手心向内,右手指向上3.(左)扣脚抹掌(右45度)左脚内扣45度,右手向前抹掌,手心向左前方,指尖向上4.(右)虚步掤手(西)右脚跟内碾,提脚上步,脚尖翘起,指尖与鼻同高5.(右)弓步前挤(西)同上2,方向相反6.坐腿下捋 右手收至胯旁,掌心向下,脚尖起7.弓步前掤 身体左转时,右手渐至胸高,成右弓步时,腕同肩高8.座腿托掌9.扣脚按掌 身体左后转(面向南)右脚尖内扣,右掌向左前方按,指尖向上腕同肩高三、左单鞭1.撤步勾手(左脚撤步落点在左45度线上)四、提手上势1.虚步掤手A.上体右转时,左手举至左额上方,手心向前,右勾变掌落于右胯前。
B.重心移至左腿,右手向上至胸前,手心向上,虎口向上,右脚跟内收后向前上步,脚跟着地成右虚步2.弓步前挤3.开步撑按(胸向南)五、白鹤亮翅1.直立举臂(胸向南)2.曲蹲垂肘六、左右搂膝拗步(东)1.上步提按2.弓步搂推(东)3.提步摆挑4.上步提按5.弓步搂推6.提步摆挑7.上步提按8.弓步搂推七、手挥琵琶(东)1.坐腿掤手2.弓步前推3.开步掤举八、进步搬拦捶1.屈蹲按抱 两手心约10厘米2.弓步平抹3.坐腿回捋4.立身拦掌(胸向东)5.弓步打捶九、如封似闭(东)1.坐腿回抽2.弓步按推十、十字手1.弓步分掌(胸向南)2.屈蹲合抱十一、左揽雀尾1.上步提按 左脚左前上步(东南)2.弓步搂推3.坐腿下捋4.弓步前掤5.坐腿托掌6.扣步按掌(胸向西南)十二、右单鞭1.撤步勾手 右脚向右后(东北)撤步,脚尖外碾落地2.马步平捋 (胸向西北)右掌心向正北十三、右下势1.弓步平搂A身体右转胸朝东B左脚向左前方上步(西)C两手心相对,平举胸前与肩同高同宽,指尖向正东2.仆腿下势A上体左转,两掌心向外向左划弧,至左肩外侧,腕与肩平B双掌先下按成右仆步穿掌十四、金鸡独立1.弓步前穿 右弓步穿掌,右掌心向下,左掌穿至右肘下,手心向上2.提膝撑按 左掌内旋至左额前,手心斜向上,指尖向右,右掌下按至左膝内侧,左腿屈膝外展,提至体前,脚尖稍上翘外撇(眼看前方,东)3.弓步劈穿4.提膝撑按十五、左右倒卷肱1.退步搂推2.坐腿提按3.退步搂推4.坐腿提按5.退步搂推十六、右海底针1.坐腿前举2.丁步下插 右指尖离地约20厘米,左手前摆划弧屈臂向上收至右耳侧,掌心向外十七、左闪通背1.上步挑掌2.马步架推 左脚尖内扣落地,身体右转(胸向南)两脚尖外展约45度十八、撇身捶1.转身撇捶A.右脚外展,左脚内扣,身体微右转(胸向西南)B.右拳打出与肩同高,拳心斜向上2.弓步前推 推掌时,腕与肩高,右拳收至右腰眼。
吴式太极拳拳谱

吴式太极拳拳谱1、预备式2、太极起势3、揽雀尾4、单鞭5、提手上势6、白鹤亮翅7、搂膝拗步8、手挥琵琶9、上步搬拦捶10、如封似闭11、十字手12、抱虎归山(豹虎推山=斜搂膝拗步+翻身搂膝拗步)13、揽雀尾14、斜单鞭15、肘底看捶16、倒撵猴17、斜飞式18、提手上势19、白鹤亮翅20、楼膝拗步21、海底针22、扇通背23、撇身捶24、卸步搬拦捶25、上步揽雀尾26、单鞭27、云手28、单鞭29、高探马30、左右分脚31、转身蹬脚32、进步栽捶33、翻身撇身捶34、上步高探马35、披身踢脚36、退步打虎37、二起脚38、双峰贯耳39、翻身二起脚40、撇身捶41、上步搬拦捶42、如封似闭43、十字手44、抱虎归山(豹虎推山)45、揽雀尾46、斜单鞭47、野马分鬃48、玉女穿梭49、揽雀尾50、单鞭51、云手52、单鞭53、下势54、金鸡独立55、倒撵猴56、斜飞式57、提手上势58、白鹤亮翅59、搂膝拗步60、海底针61、扇通背62、撇身捶63、上步搬拦捶64、上步揽雀尾65、单鞭66、云手67、单鞭68、迎面掌。
69、转身十字摆莲70、搂膝指裆捶71、上步揽雀尾72、单鞭73、下势74、上步七星75、退步跨76、转身迎面掌77、转身双摆莲78、弯弓射虎79、上步迎面掌80、翻身撇身捶81、上步高探马82、上步揽雀尾83、单鞭84、合太极。
吴式太极拳四十五式拳谱有哪些拳法

吴式太极拳四十五式拳谱有哪些拳法大家都知道太极拳是非常适合养生的,尤其是老年人比较适合,当然年轻人也适合打太极拳,相较于跑步羽毛球之类比较激烈的运动。
以下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吴式太极拳四十五式拳谱,希望你们喜欢。
吴式太极拳四十五式拳谱一.起势(面向正南)二.右揽雀尾三、左单鞭四、提手上势五、白鹤亮翅七、手挥琵琶(东)八、进步搬拦捶九、如封似闭(东)十、十字手十一、左揽雀尾十二、右单鞭十三、右下势十四、金鸡独立十五、左右倒卷肱十六、右海底针十七、左闪通背十八、撇身捶十九、肘底捶二十、左右野马分鬃二十一、玉女穿梭二十二、云手 (向左)二十三、右高探马二十四、右分脚二十五、左分脚二十六、左右打虎二十七、右蹬脚二十八、双峰贯耳二十九、斜飞势三十、右迎面掌三十一、十字拍脚三十三、左海底针三十四、右闪通背三十五、云手(向右)三十六、左高探马三十七、回身指裆捶三十八、左下势三十九、上步七星四十、退步跨虎四十一、左迎面掌四十二、转身摆莲四十三、弯弓射虎四十四、退步搬拦捶四十五、收势 (南)吴式太极拳的六个运动特点1、端庄平稳在练拳时,时时式式做到头端、身正,肩平、腋虚,眉展、胸涵,拨骨、沉肌,提肛、举尾,吸胯、抽腰,不偏不倚,不摇不晃,上下协调、内外如一,中正安舒,稳如山岳,动如流水。
要心专、神敛、意松。
两手如同捧着一碗硫酸水,平心静气,谨慎小心。
练拳如此,做人做事,均应如此。
由此可见,平稳在吴式太极拳的学习中非常重要,此外还要保持身体的端庄。
2、气度开阔在练拳时,头要与天相融,脚要与地相融,身要与空相融,要三才合一,有气吞山河的气魄。
要提起精神,时时式式做到松而不懈,柔而不弱。
精神要足活,心胸要宽畅。
拳论曰:“精神提得起,则无迟重之虞。
”处在任何场合,面对任何人群,遇到任何情况,处理任何复杂事物均应如此。
3、单腿负重在练拳时,身体的重心要完全垂直在一条腿上。
用一条腿支撑全部体重,另一条腿能抬而不抬,只起斜撑和拉纤的辅助作用,不分担体重,这是吴式太极拳一个最重要的特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吴式太极拳竞赛套路45式拳谱及分动名称
东振王于 2014年2月13日改编
第(一)段
第一式起势
⑴并步静立⑵左脚横移⑶两腕前掤⑷屈膝按掌
第二式右揽雀尾
⑴虚步抱棚⑵弓步打挤(左)⑶扣脚抹掌⑷虚步抱掤(右)
⑸弓步打挤(右)⑹后坐回捋⑺弓步前掤⑻后坐托掌⑼扣脚前按
第三式左单鞭 (1)撤步勾手 (2)马步平捋
第四式提手上势
⑴虚步抱掤⑵弓步打挤⑶收脚撑按
第五式白鹤亮翅⑴开步举臂⑵屈膝垂肘
第六式左右搂膝拗步
⑴转身提按⑵左弓步搂推⑶提脚上步(4)右弓步搂推 (5)提脚上步 (6)左弓步搂推
第七式手挥琵琶
⑴坐腿前合⑵弓步前推⑶收脚上举
第八式进步搬拦捶
⑴屈膝合按⑵弓步搬抹⑶后坐回捋⑷转腰拦掌⑸弓步打捶
第九式如封似闭⑴后坐抽收⑵弓步前按
第十式十字手⑴弓步展掌⑵屈膝合腕
第十一式左揽雀尾
⑴上步提按⑵弓步搂推⑶后坐回捋 (4)弓步前棚 (5)坐腿托掌 (6)扣脚按掌
第十二式右单鞭⑴撤步勾手⑵马步平捋
第十三式右下势⑴弓步搂抹⑵仆步穿掌
第十四式金鸡独立
⑴弓步前穿⑵提膝撑按⑶弓步劈穿⑷提膝撑按
第(二)段
第十五式左右倒卷肱
⑴退步搂推⑵后坐提按⑶退步搂推 (4)后坐提按 (5)退步搂推
第十六式右海底针⑴后坐挑掌⑵丁步下插
第十七式左闪通背⑴上步挑掌⑵马步架推
第十八式撇身捶⑴转身撇捶⑵弓步前推
第十九式肘底捶⑴退步按掌⑵虚步进捶
第二十式左右野马分鬃
⑴上步合掌⑵隅步靠分(右)⑶上步合掌⑷隅步靠分(左)
第二十一式玉女穿梭
⑴提脚穿手⑵弓步前掤⑶后坐旋架⑷弓步架推
⑸扣脚合抱 (6)弓步前棚 (7)后坐旋架 (8)弓步架推第(三)段
第二十二式云手
⑴弓步托按⑵弓步靠云⑶收脚旋云⑷碾脚旋云
⑸弓步靠云⑹收脚旋云 (7)碾脚旋云 (8)弓步靠云
第二十三式右高探马⑴跟步托掌 (2)虚步前推
第二十四式右分脚
⑴弓步穿抹⑵合臂下劈⑶提膝上架 (4)分脚劈掌
第二十五式左分脚
⑴弓步穿抹 (2)转身下劈 (3)提膝上架 (4)分脚劈掌
第二十六式退步打虎
⑴撤步合掌⑵提腿按掌⑶弓步下捋⑷提膝抱架
(5)撤步合掌 (6)弓步下捋按 (7)提膝抱架
第二十七式右蹬脚 (1)垂脚抱掌 (2)蹬脚劈掌
第二十八式双峰贯耳⑴屈膝落手⑵上步分落 (3)弓步贯拳
第二十九式斜飞势
⑴叉步掩肘⑵提腿下劈⑶弓步穿靠
第三十式右迎面掌⑴提脚按掌⑵弓步推抱
第(四)段
第三十一式十字拍脚⑴转身摆掌⑵独立斜拍
第三十二式搂膝左栽捶
⑴落步提按⑵弓步搂推 (3)上步提按 (4)弓步裁拳
第三十三式左海底针⑴后坐挑掌⑵丁步下插
第三十四式右闪通背⑴上步挑掌⑵马步架推
第三十五式云手
⑴弓步托按⑵弓步靠云⑶收脚旋云⑷碾脚旋云
⑸弓步靠云⑹收脚旋云 (7)碾脚旋云 (8)弓步靠云
第三十六式左高探马⑴跟步托掌 (2)虚步前推
第三十七式回身指裆捶⑴转身提按⑵弓步打捶
第三十八式左下势
⑴弓步挑举⑵转身平捋⑶仆步穿掌
第三十九式上步七星⑴弓步前穿⑵虚步架掌
第四十式退步跨虎
⑴撤步双按⑵转身平捋 (3)提膝推掌
第四十一式左迎面掌⑴落脚按掌⑵弓步抱推
第四十二式转身摆莲
⑴扣脚合手⑵虚步摆掌⑶摆腿拍脚
第四十三式弯弓射虎
⑴弓步下捋⑵拧腰提拳⑶弓步双贯
第四十四式退步搬拦捶
⑴后坐抹掌⑵退步下捋⑶后坐拦撑⑷弓步打捶
第四十五式收势
⑴扣脚展臂⑵收脚合手⑶按掌起身 (4)并步静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