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
太极拳全套教案完整版

太极拳全套教案完整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太极拳的全套动作。
教学内容依据《太极拳基础教程》的第二、三章进行展开,详细内容包括太极拳的基本步法、手势、身法和整套动作的连贯性。
二、教学目标1. 熟悉太极拳的基本步法、手势和身法,能够独立完成全套动作。
2. 掌握太极拳的呼吸技巧,将呼吸与动作相结合,达到身心合一的效果。
3. 了解太极拳的起源和发展,理解太极拳的健身价值和哲学内涵。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太极拳的呼吸与动作的协调配合,以及全套动作的连贯性。
教学重点:太极拳的基本步法、手势和身法,以及呼吸与动作的融合。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太极拳教学视频、音响设备、黑板、粉笔。
学具:瑜伽垫、太极服装、手表(用于计时)。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播放太极拳教学视频,让学生初步了解太极拳的优美动作,激发学习兴趣。
2. 理论讲解(15分钟):讲解太极拳的起源、发展、健身价值和哲学内涵,让学生对太极拳有更深入的认识。
3. 实践教学(30分钟):a. 教授太极拳的基本步法、手势和身法,让学生跟随示范进行练习。
b. 讲解并演示太极拳的呼吸技巧,引导学生将呼吸与动作相结合。
c. 指导学生进行全套动作的连贯练习,注意动作的规范性和呼吸的协调性。
4. 例题讲解(15分钟):针对学生在练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的讲解和示范。
5. 随堂练习(10分钟):让学生自主练习,教师巡回指导,及时纠正动作不规范的地方。
六、板书设计1. 太极拳的起源、发展、健身价值和哲学内涵。
2. 太极拳的基本步法、手势和身法。
3. 太极拳的呼吸技巧。
4. 全套动作的连贯性。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熟练掌握太极拳全套动作,拍摄练习视频。
2. 答案:视频文件。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对本节课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分析学生的掌握情况,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参加太极拳社团或培训班,深入学习太极拳,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太极拳 ppt课件

2020/12/2
18
十二,我们对练太极拳的认识 we learn of to tai chi chuan
• (1)更好地传承传统文化; • (2)提高个人修养; • (3)强身健体增强抵抗力; • (4)通过太极拳的推广提高全民素质增强国家的软实力。
• (1) inheriting traditional culture better; • (2) to improve personal accomplishment; • (3) strengthen body immune system; • (4) through the tai chi promotion to improve the
• "Tai chi" is a traditional Chinese philosophical concepts. On Chinese culture, and the Chinese way of thinking, behavior manner and traditional medicine, traditional aesthetics and other traditional science has a great influence.
individual and family, society and country. • 3) to deal with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human
2a02n0/1d2/2nature, and the "nature and humanity” 17
外国人的研究Foreigners study • 美国马萨诸塞州塔夫兹大学医学院医疗中心 • 的王辰辰(音译) 副教授和她的同事经过研究总结得出 • (1)可以减轻压力,降低焦虑感和抑郁感。 • (2)让情绪更加稳定,增强自尊感。 • (3)促进人的心理健康,对慢性疾病有着出其不意的良好
太极拳全套教案完整版

太极拳全套教案完整版一、教学内容本教案依据《体育与健康》教材第六章“太极拳”部分,具体内容包括太极拳的历史背景、基本动作、拳法组合、呼吸调整以及太极拳的养生功效。
重点章节为第六章第二节“太极拳的基本动作和组合练习”。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太极拳的基本动作和拳法组合,理解太极拳的呼吸调整方法,提高学生的身体协调性和平衡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情景引入、分组练习、个别指导等教学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弘扬传统文化,使学生了解太极拳的养生功效,树立健康的生活观念。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太极拳的基本动作、拳法组合及呼吸调整方法。
难点:太极拳动作的连贯性与协调性,呼吸与动作的配合。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音响设备、太极拳教学视频、瑜伽垫。
2. 学具:太极拳服装、运动鞋。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播放太极拳教学视频,让学生初步了解太极拳的动作特点,激发学习兴趣。
2. 理论讲解(10分钟):介绍太极拳的历史背景、基本动作要领、呼吸调整方法等。
3. 实践教学(30分钟):a. 教师示范太极拳的基本动作和拳法组合,学生跟随练习。
b. 分组练习,学生互帮互助,提高动作质量。
c. 教师个别指导,纠正动作错误。
4.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自主练习太极拳动作,教师巡回指导。
六、板书设计1. 太极拳的历史背景2. 太极拳的基本动作要领3. 太极拳的拳法组合4. 呼吸调整方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太极拳基本动作和拳法组合练习。
2. 答案:学生录制练习视频,至学习平台,教师在线批改。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参加太极拳社团,深入学习太极拳文化,提高自身修养。
同时,关注太极拳在养生、防身等方面的应用,将所学运用到生活中。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明确;2. 实践教学中教师示范与学生练习的互动;3. 作业设计中视频录制与在线批改的实施;4.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实际操作。
太极拳分类

太极拳分类概述太极拳是中国传统武术中最为知名和受欢迎的拳術之一。
它以平和柔和、连贯流畅的动作为特色,讲求以柔克刚、以静制动。
太极拳不仅是一种体育运动,更是一种修身养性的方式。
本文将对太极拳进行分类,介绍太极拳的各个派别和流派。
太极拳的分类太极拳按照不同的源流、形式和特点,可以分为多个派别和流派。
下面将介绍几个较为著名的太极拳派别和流派。
1. 陈式太极拳陈式太极拳是太极拳的最早形态,由陈王廷创立,具有悠久的历史。
其动作舒展缓慢,注重气沉丹田,有助于调节呼吸和增强身体柔韧性。
陈式太极拳分为老架和新架两种形式,老架动作强劲有力,新架动作柔和流畅。
2. 杨式太极拳杨式太极拳是由杨露禅创立的,动作简单流畅,动起来时以慢为主,使用者以柔软力道和身体的协调为主要特点。
杨式太极拳注重身体的放松与发力,通过舒展肢体和盘身来练习太极拳的拳法套路。
3. 吴式太极拳吴式太极拳是由吴鉴泉所创立,其动作力道柔和,步伐细致。
吴式太极拳注重整体与局部的协调,强调动作的细微变化和刻意缓和的动作力度。
4. 孙式太极拳孙式太极拳是由孙禄堂所创,与其他传统太极拳动作形式相比,孙式太极拳动作相对简单明了,注重推手技巧和内家拳法的训练。
孙式太极拳以圆形螺旋动作为其特点,动作流畅、平和。
5. 武式太极拳武式太极拳是由武志伟创立,注重太极拳的实用性,在动作中融入了传统的拳击技巧,更加强调快速而直接的攻击和防守。
武式太极拳用力短促,注重身体的快速爆发力。
太极拳流派的发展太极拳作为一种传统武术,拥有丰富的流派和发展历程。
下面将介绍几个太极拳流派的发展。
1. 北派太极拳北京作为中国的首都,是太极拳的发源地之一。
北派太极拳在传承中更加注重套路的规范和技术的精细,注重强调太极拳的内在功夫和拳法技巧训练。
2. 南派太极拳南派太极拳以福建为中心,注重太极拳的外在功夫和实战技巧。
南派太极拳动作大气磅礴,立足稳健,力道凌厉。
3. 传统太极拳流派传统太极拳流派分布广泛,如河南、湖北、山东等地都有各自的太极拳流派。
最全的《太极拳》口诀

最全的《太极拳》口诀一、起势口诀起势开合顶撑衡,左右分开独立行。
肩尽肩,胯尽胯,脊骨竖直高挺拔。
二、云手口诀交叉如镜兜起衣,身前共渡顺时移。
上手提,下手压,周身绕圈勿迟疑。
三、单鞭口诀首尾整合意在连,护肩贴耳步前踢。
手高下保,虚实相切,双手分出步子稳。
四、白鹤亮翅口诀合身退步往后施,单足懸空异步起。
肩开肩合,腰拧腰顺,轻松舒展一鹤姿。
五、摘星口诀上劲配合身翻转,劲到手到久久存。
左右开合,虚实切换,动静结合运劲短。
六、单腿蹬球口诀腿抬腕放跟部撑,劲从腹部脚抬发。
门当户对腿翘起,脚跟落地大势稳。
七、金鸡独立口诀肘抵腰肋两点顶,金鸡独立身轻盈。
左压右扶,平衡进退,身体挺直不前倾。
八、提莲口诀劲由掌心发蓄势紧,松开提起装境界。
阳手活腕动腰稳,气贯顶后注意反。
九、白鹤亮翅反手沉式口诀撑体拨开手推掌,步前旁出回手挡。
白鹤亮翅虚实换,转身回顾丹田放。
十、十字手口诀一手往上一手低,十字手法力量齐。
左闪右挡,灵敏勿慢,守中以静养生机。
十一、伏虎式口诀呼气腰腹尽量收,双手实肘收上顶。
呼气下蹲臀部后倾,放松身体跟地生。
十二、揽雀尾口诀上抬右腕下沉腰,揽雀尾下劲转。
右迅左抢,太极变幻,守中行气顺畅流。
十三、斜飞式口诀重心右移左腿顾,斜飞式劲力发。
斜形挨腰,斜退斜顶,虚实转换力图圆。
十四、蹬脚式口诀两手提起劲活腰,脚尖蹬起铲地虚。
双肩前握,劲透座椅,肩腿股腰齐用力。
十五、肘底看月口诀空松沉肘发劲力,日月无光肘底看。
稳定如山,前后收换,内外转换力到定。
十六、抱虎归山口诀虎口系定袖左环,腕低虚肩体倾斜。
腿蓄有力收顶身,左右回卷均匀呈。
十七、进步搬拦捶口诀提腕上劲发里劈,直拦捶入身劲发。
起手往前进力劲,气势宏伟拦搬拿。
十八、手倒式口诀手未放下意继延,手倒式法乃一般。
手低手高,往上弓身,收胸倒滑意意宽。
十九、素问式口诀腿拧腰两眼左顾,腿起眼中窄路走。
腿出臂入,迅猛连发,齐整劲力顶 :x二十、摆莲口诀两腿并摆松肩颈,双手摆莲化劲顶。
太极拳的知识

太极拳的知识太极拳,又称太极拳术,是中国民间传统拳术之一,起源于中国的武术之一。
作为一种中华传统文化精髓,太极拳久負盛名,早在明朝时期,太极拳就已经成为了许多民间武术中不可或缺的招式。
太极拳通过阴阳平衡、柔中带刚的特点,使身心得到了极好的修养和锻炼。
太极拳的起源据说可以追溯到中国唐代,历经宋、元、明、清朝时,太极拳得到快速发展,并最终成为了当时江南学堂的社交活动之一。
太极拳不但是一种功夫,还是一种涵盖哲学、医学等多个方面的综合文化体系,其诗歌歌词、武器、音乐配合,使得太极拳成为了一种适合于各种人群的身体素质与身心修养方式。
在太极拳中,太极图是一大核心概念。
太极拳的学习进程中,学生必须熟悉太极图及其二进制编码规则,这有助于太极拳的运用和发挥。
太极拳有着极其独特的矛盾统一之理,整个功运过程中的一切,都可以被视为一种相互融合、相互转化、相互催生的动态平衡。
在太极拳的练习中,每个动作要求“先以意引气,气以身驭,身法和谐,动作绵密,宛如太极图中通畅无阻的运行轨迹”,这个过程中,动作幅度适宜,既不过于刚猛,也不过于柔弱,能够起到舒缓体内的压力和调理人体各个关节等方面的作用。
平常体内的气虚、气滞、气瘀等情况,可能会导致疾病的发生。
而通过太极拳的锻炼,可以不断强化因气不足造成的身体不适,增加体力,改善体态,使身体保持正常的温度和平衡,从而达到调整身体、调理气血、降低疾病发作的目的。
太极拳不仅仅可以锻炼身体和锻炼人的气质和内涵,而且还可以为广大学生提供一个自由、紧张、活泼、乐观的运动氛围,给学生们带来正能量的生活体验和快乐的成长。
对于社区其它的组织形式而言,太极拳可以为之提供一个自然、平和、提高社会价值的交际契机,“自由、敬业、自信、诚实、勤奋、踏实、积极”将成为学生们发挥太极拳潜能的主题。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太极拳已成为广大民众的喜爱,无论是在城市、农村,太极拳都成为了大众理想的健身锻炼方式。
在中国佛山市,太极拳盛行已有三百年的历史,在这里,每年的太极拳大赛都吸引了来自各个省市的太极拳选手,展现着太极拳这一中国传统文化不朽之魅力。
太极拳

一、抱拳礼
• 1. 左手为掌,表示德、智、体、美齐备,屈拇指表 示不自大.
• 2. 右手为拳,表示勇猛习武者;左掌掩右拳相抱,表 示"止戈为武",以此来约束勇武的意思. • 3.左掌右拳拢屈,两臂屈圆,表示五湖四海(可泛指 五洲四洋)天下武林是一家,谦虚团结,以武会友. • 4.左掌为文,右拳为武,文武兼学,渴望求知,恭请师 友前辈指教.
刚和柔的变换,从神气上来讲,是通 过隐与显表现出来的,隐则为柔,显则为 刚。从姿势上来讲,是通过开合表现出来 的,合则为柔,开则为刚(即蓄则为柔, 发则为刚)。因为有神气的隐显与姿势的 开合,刚柔则能够充分的表现出来。陈式 太极拳的每个动作都是有开有合,每个开 合动作都有运劲、有落点,落点用刚,运 气转换则用柔。
• 5、意识、呼吸、动作三者密切结合 意指的是心意、意识。陈鑫的《拳论》 中说‚打拳心为主‛‚秒机本是从心 发‛‚打拳以调养气血,呼吸顺其自然, 调息绵绵,操固内守,注意玄关,轻轻运 行,默默停止,惟以意思运行。‛
六、太极拳的技击
陈氏太极拳的技击以棚、履、挤、按、 采、挒、肘、靠为中心内容,在粘、黏、 连、随的基础上以螺旋缠丝的内劲贯穿全 身,将抓、拿、摔、滑、打、跌熔为一炉, 内外兼练。
•
现陈家沟所练的拳术套路有:老架一路、 二路(炮捶),新架一路、二路(炮捶), 小架一、二路,五种推手法。器械有:太 极单刀,双刀,单剑,双剑,双锏,梨花 枪夹白猿棍,春秋大刀,三杆,八杆,十 三杆等。这些套路,从风格上,技击应用 上,仍基本上保持原有的传统风氏太极拳: • 杨福魁(1799—1871),字露禅,河北永年
三、太极拳的传承
•
自陈王廷之后,陈家沟练习太极拳之风胜行, 老幼妇孺皆练习,这种风气世代沿袭,经久不 衰,使得历代名手辈出。 • 十四世陈长兴(1771—1853),字云亭, 著有《太极拳十大要论》、《太极拳用武要 言》、《太极拳战斗篇》。他在祖传老架套路 的基础上将太极拳套路由博归约、精炼归纳, 创造性发展成为现在的陈氏太极老架一路、二 路(又名炮捶)。其名徒为杨露禅。
太极拳名称

八式太极拳1.卷肱势2.搂膝拗步3.野马分鬃4.云手5.金鸡独立6.蹬脚7.揽雀尾8.十字手十六式太极拳:1,起势2,左右野马分鬃3,白鹤亮翅4,搂膝拗步5,进步搬拦锤6,如封似闭7,单鞭8,手挥琵琶9,倒卷肱10,左右穿梭11,海底针12,闪通背13,云手14,左右揽雀尾15,十字手16,收势二十四式太极拳第一组1起势2左右野马分鬃3白鹤亮翅第二组4左右搂膝拗步5手挥琵琶6左右倒卷肱第三组7左揽雀尾8右揽雀尾第四组9单鞭10云手11单鞭第五组12高探马13右蹬脚14双峰贯耳15转身左蹬脚第六组16左下势独立17右下势独立第七组18左右穿梭19海底针20闪通臂第八组21转身搬拦捶22如封似闭23十字手24收势32式太极拳动作01、起势 02、右揽雀尾 03、左单鞭 04、左琵琶势05、进步搬拦捶 06、如封似闭 07、搂膝拗步 08、右单鞭09、右云手 10、野马分鬃 11、海底针 12、闪通背13、右揽雀尾 14、转体撇身捶 15、捋挤势 16、右拍脚17、左分脚 18、右蹬脚 19、进步栽捶 20、左右穿梭21、肘底捶 22、倒卷肱 23、右下势 24、金鸡独立 25、左下势 26、上步七星 27、退步跨虎 28、转身摆莲29、弯弓射虎 30、左揽雀尾 31、十字手 32、收势42式太极拳动作1.起势 2.右揽雀尾 3.左单鞭 4.提手5.白鹤亮翅 6.搂膝拗步二 7.撇身锤 8.捋挤势二9.进步搬拦锤 10.如封似闭 11.开合手 12.右单鞭13.肘底锤 14.转身推掌二 15.玉女穿梭二 16.左右蹬脚17.掩手肱锤 18.野马分鬃二 19.云手三 20.独立打虎21.右分脚 22.双峰灌耳 23.左分脚 24.转身拍脚25.进步栽锤 26.斜飞势 27.单鞭下势 28.金鸡独立二29.退步穿掌 30.虚步压掌 31.独立托掌 32.马步靠33.转身大捋 34.歇步擒打 35.穿掌下势 36.上步七星37.退步跨虚 38.转身摆莲 39.弯弓射虎 40.左揽雀尾41.十字手 42.收势48式太极拳动作1白鹤亮翅2左搂膝拗步3左单鞭4左琵琶势5捋挤势(一、二、三)6左搬拦捶7左掤捋挤按8斜身靠9肘底捶10倒卷肱(一、二、三、四)11转身推掌(一、二、三、四)12右琵琶势13搂膝栽捶14白蛇吐信15拍脚伏虎16 左撇身捶17 穿拳下势18 独立撑掌19 右单鞭20 右云手(一、二、三)21 右左分鬃22 高探马23 右蹬脚24 双峰掼耳25 左蹬脚26 掩手撩拳27 海底针28 闪通背29 右左分脚30 搂膝拗步(一、二)31 上步擒打32 如封似闭(跟步、上步)33 左云手(一、二、三)34 右撇身捶35 左右穿梭36 退步穿掌37 虚步压掌38 独立托掌39 马步靠40 转身大捋41 撩掌下势42 上步七星43 独立跨虎44 转身摆莲(转体270度,两掌心向上,右手从左手腋下穿抹)45 弯弓射虎46 右搬拦捶(搬、拦、捶)47 右捧捋挤按(掤、捋、挤、按)48 十字手收势八十八式太极拳动作名称1预备式2起式3拦雀尾4单鞭5提手6白鹤亮翅7左搂膝拗步8手挥琵琶9左右搂膝拗步10手挥琵琶11进步搬拦捶12如封似闭13十字手14抱虎归山15斜拦雀尾16肘底看捶17左右倒卷肱18斜飞式19提手20白鹤亮翅21左搂膝拗步22海底针23闪通背24转身撇身捶25进步搬拦捶26上步拦雀尾27单鞭28云手29单鞭30高探马31右分脚32左分脚33转身左蹬脚34左右搂膝拗步35进栽捶36翻身白蛇吐信37进步搬拦捶38右蹬脚39左披身伏虎40右披身伏虎41回身右蹬脚42双峰贯耳43左蹬脚44转身右蹬脚45进步搬拦捶46如封似闭47十字手48抱虎归山49斜拦雀尾50横单鞭51左右野马分鬃52进步拦雀尾53单鞭54左右穿梭55进步拦雀尾56单鞭57云手58单鞭59下式60左右金鸡独立61左右倒卷肱62斜飞式63提手64白鹤亮翅65左搂膝拗步66海底针67闪通背68转身撇身捶69进步搬拦捶70上步拦雀尾71单鞭72云手73单鞭74高探马75左穿掌76转身十字蹬脚77搂膝打捶78上步拦雀尾79单鞭80下式81上步七星82退步跨虎83转身摆莲脚83转身摆莲脚85进步搬拦捶86如封似闭87十字手88收势还原四十八式太极拳拳谱预备身体自然直立起势 1.左脚开立2.两手前平举3.屈腿下蹲一、白鹤亮翅 1.收脚抱手2.向后退步3.坐腿转腰分手4.虚步分掌二、左搂膝拗步 1.右手前摆2.转腰摆臂收脚3.屈臂上步4.弓步搂手推掌三、左单鞭1.转腰坐腿带手2.收脚抱手3.转身上步穿手4.弓步平云手5.坐腿转腰平云6.勾手收脚7.转身上步8.弓步推掌四、左琵琶 1.跟步摆臂2.坐腿挫手摆臂3.虚步合手五、捋挤势(3)(1)1.移脚活步穿掌2.弓腿抹掌3.收脚捋手4.上步搭手5.弓步前挤(2)1.坐腿扣脚穿手2.3.4.5.同上(3)1.扣脚穿手 2.3.4.5.同上六、左搬拦捶1.撇脚转腰分手2.收脚握拳3.摆步搬拳4.收脚转腰摆臂5.上步拦掌6.弓步打拳七、左捧捋挤按1.转腰撇脚分手2.收脚抱球3.转腰上步4.弓步捧手5.旋臂送手6.坐腿后捋7.转腰搭手8.弓步前挤9.坐腿引手后捧10.弓步前按八、斜身靠1.转身扣脚分手2.收脚抱手(两手成十字交叉)3.上步握拳4.弓步斜靠九、肘底捶1.转身摆掌2.抱手收脚3.摆步撑手4.跟步提手5.坐腿握拳6.虚步劈打十、倒卷肱(4)(1)1.撤手翻掌2.退步屈臂卷肱3.虚步推掌(2)(3)(4)同上十一、转身推掌(4)(1)1.撤步碾脚转身2.屈臂上步3.丁步搂手推掌(2)1.碾脚转身2.3.同上(3)(4)同上十二、右琵琶势1.向后撤步2.坐腿摆臂挫手3.虚步合手撅臂十三、搂膝栽捶1.撤步捋手2.上步搭手3.跟步平云手4.坐腿转腰摆臂5.屈臂握拳上步6.弓步搂膝栽捶十四、白蛇吐信(2)(1)1.转身提拳2.转身摆脚摆掌3.歇步推掌(2)1.转腰摆臂2.屈臂上步3.歇步推掌十五、拍脚伏虎(2)(1)1.转腰展臂2.上步抡臂3.抡臂拍脚4.盖步摆臂5.转身上步6.弓步贯拳十六、左撇身捶1.坐腿扣脚翻手2.弓步分手3.收脚握拳4.上步举拳5.弓步撇拳十七、穿拳下势1.撇脚转腰分手2.收脚握拳3.穿拳开步4.仆步穿拳十八、独立撑掌(2)(1)1.弓腿挑拳2.收脚翻掌3.独立撑掌(2)1.落脚上步收手2.3.同上十九、右单鞭1.退步伸掌2.坐腿后捋3.旋臂搭手4.弓步平云5.坐腿转腰平云6.勾手收脚7.转身上步8.弓步推掌二十、右云手(3)(1)1.坐腿转腰左云松勾2.右云翻掌收脚(2)1.转腰左云翻掌出脚开步2.右云翻掌收脚并步(3)1.左云翻掌出脚2.右云翻掌收脚二一、右左分鬃1.抱手提脚2.转腰出步3.弓步采靠4.转腰撇脚5.抱手收脚6.转腰上步7.弓步采靠二二、高探马1.收脚展臂2.坐腿屈臂3.虚步探掌二三、右蹬脚1.带手起脚2.上步穿掌3.弓步分手4.抱手收脚5.蹬脚撑臂二四、双峰贯耳1.并手收脚2.落脚收拳3.弓步贯拳二五、左蹬脚1.转腰分手2.抱手起脚3.蹬脚撑臂二六、掩手撩拳1.并手落脚2.出脚握拳掩手3.弓步撩拳二七、海底针1.跟步摆臂2.坐腿提手3.虚步下插掌二八、闪通背1.提手收脚2.向前上步3.弓步推撑掌二九、右左分脚1.转身扣脚分手2.收脚抱手3.分脚撑臂4.落脚穿手5.弓腿分手6.收脚抱手7.分脚撑臂三十、搂膝拗步(2)1.落脚转身摆臂2.屈臂上步3.弓步搂手推掌4.转腰撇脚5.摆臂收脚6.屈臂上步7.弓步搂手推掌三一、上步擒打1.转腰撇脚抹掌2.收拳收脚3.上步擒打握拳4.弓步打拳三二、如封似闭1.跟步穿掌2.坐腿引手3.上步翻掌4.弓步前按三三、左云手(3)(1)1.转腰扣脚右云2.左云翻掌收脚(2)1.右云翻掌出脚2.左云翻掌收脚(3)1.右云翻掌出脚2.左云扣脚并步三四、右撇身捶1.撤步探掌2.收脚握拳3.上步举拳4.弓步撇打三五、左右穿梭(1)1.扣脚翻掌2.弓腿平抹掌3.收脚后捋4.上步搭手5.跟步平云6.坐腿平云7.上步收掌8.弓步架推三六、退步穿掌1.坐腿向前摆掌2.收脚翻掌3.退步向前穿掌左脚扭直三七、虚步压掌1.转身扣脚上摆手2.虚步下压掌三八、独立托掌右手前托左手侧撑左腿独立三九、马步靠1.落脚抬手2.收脚摆臂3.上步握拳4.绊马步靠四十、转身大捋1.撇脚摆掌2.并步举手3.碾脚转身4.侧步大捋5.侧弓步拱肘撅臂四一、撩掌下势1.回身旋臂2.转身摆掌3.丁步撩掌4.坐腿摆掌勾手提脚5.屈臂开步6.仆步穿掌四二、上步七星1.弓步挑掌2.虚步十字架拳四三、独立跨虎1.退步摆掌坐腿2.转腰摆掌收脚3.举腿挑掌四四、转身摆莲1.转身扣步带手2.转身穿摆掌3.摆莲拍脚四五、弯弓射虎1.落脚上步摆臂2.弓腿转腰摆拳3.弓步反冲拳四六、右搬拦捶1.坐腿穿掌2.收脚握拳3.摆脚搬拳4.收脚收拳5.上步拦掌6.弓步打拳四七、右捧捋挤按1.撇脚转腰分手2.收脚抱球3.向前上步4.弓步分手5.转腰送手6.坐腿转腰后捋7.转身搭手8.弓步前挤9.分手坐腿后引10.弓步前按四八、十字手1.转身分手撇脚2.回身合手3.并步开立十字抱掌收势1、分手平举2、两手垂落3、并步还原二十四式太极拳拳谱一、起式1、两脚开立2、两臂前举3、屈膝按掌二、左右野马分鬃1、抱球收脚2、转身上步3、弓步分靠4、坐腿转身撇脚5、抱球收脚6、转身上步7、弓步分靠8、坐腿撇脚转身9、抱球收脚10、转身上步11、弓步分靠三、白鹤亮翅1、跟步抱手2、坐腿转腰3、虚步分手四、左右搂膝拗步1、右臂前摆2、摆臂收脚3、屈臂上步4、弓步搂推5、坐腿转身撇脚6、摆臂收脚7、屈臂上步8、弓步搂推9、坐腿转身撇脚10、摆臂收脚11、屈臂上步12、弓步搂推掌五、手挥琵琶1、跟步展臂2、坐腿引手3、虚步合手六、左右倒卷肱1、转体撒手翻掌2、退步卷肱3、后坐虚步推掌4、转体撒手翻掌5、退步卷肱6、后坐虚步推掌7、转体撒手翻掌8、退步卷肱9、后坐虚步推掌10、转体撒手翻掌11、退步卷肱12、后坐虚步推掌七、左揽雀尾1、转体撒手2、收脚抱手3、转体上步4、弓步前棚5、转体旋臂6、后坐下捋7、转身后捋8、转体搭手9、弓步前挤10、弓步平分掌11、后坐引手12、弓步前按八、右揽雀尾1、转身分手2、收脚抱手3、转体上步4、弓步前棚5、转体旋臂6、后坐下捋7、转身后捋8、转体搭手9、弓步前挤10、弓步平分掌11、后坐引手12、弓步前按九、单鞭1、坐腿转身扣脚云手2、云手、勾手、收脚3、转身上步4、弓步推掌十、云手1、坐腿转身勾手松开2、左云翻掌收步3、右云翻掌开步4、左云翻掌收步5、右云翻掌开步6、左云翻掌收步十一、单鞭1、右云勾手2、转身上步3、弓步推掌十二、高探马1、跟步翻掌2、坐腿屈臂3、虚步探掌十三、右蹬脚1、穿手收脚2、上步翻掌3、弓步分手4、提膝抱手5、分手登脚十四、双峰贯耳1、收脚并手2、落脚收拳3、弓步贯拳十五、转身左蹬脚1、坐腿转身分手2、提膝抱手3、分手登脚十六、左下势独立1、落脚转身摆手勾手2、屈膝开步3、仆步穿掌4、弓步挑手5、独立挑掌十七、右下势独立1、落脚转身摆手勾手2、屈膝开步3、仆步穿掌4、弓步挑手5、独立挑掌十八、左右穿梭1、落脚转身撇脚2、抱手收脚3、上步错手4、弓步架推掌5、转身撇脚6、抱手收脚7、上步错手8、弓步架推掌十九、海底针1、向前跟步2、坐腿抽手3、虚步下插掌二十、闪通臂1、起身提手收脚2、上步翻掌3、弓步推掌二十一、转身搬拦捶1、后坐转身扣脚握拳2、摆脚搬拳3、收脚摆手4、上步拦掌5、弓步打拳二十二、如封似闭1、插手翻掌2、坐腿收手3、弓步前按二十三、十字手1、坐腿转身分手2、回身两手下落扣右脚3、收右脚、两脚成开立步4、两手举抱二十四、收势1、翻掌分手2、垂臂落手3、并步还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太极拳
太极拳是中国武术的一种,归类为内家拳,1949年后被国家体委统一改编作为强身健体之体操运动、表演、体育比赛用途。
太极拳的主要特点动作呈弧型,连贯而圆活,其结合了古代的导引术和吐纳术,吸取了古典哲学和传统的中医理论而形成的一种内外兼练、柔和、缓慢、轻灵的拳术。
中国六大太极拳流派中,河北邯郸杨氏太极拳、武氏太极拳是在河南焦作陈氏太极拳的基础上发展创编的,北京吴式太极拳是在杨氏太极拳基础上形成,河北保定孙氏太极拳源于武氏太极拳。
故多认为陈氏太极拳为中国太极拳的最早雏形。
但仍存在部分争议。
2006年,太极拳被列入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7年,焦作温县被中国中央对外宣传办公室、国家文化部、中国武术协会、中国民间艺术家协会正式命名为“中国武术太极拳发源地”、“中国太极拳发源地”和“中国太极拳文化研究基地”。
2011年,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国家文化部、国家旅游局指导,国家体育总局武术运动管理中心支持,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
全球近200万网友通过国际[1]在线的12个语言网站踊跃投票,评选中国太极拳祖祠所在地焦作温县为“最受全球网民关注的中国武术之乡“。
新派太极是中国国家体委武术研究院以杨式风格为主,并吸收了陈、吴、武、孙多家太极的特点,自1957年以来先后创编的多套新编太极套路。
国家套路主要有:八式、十六式、二十四式、三十二式、四十二式、四十八式、八十八式太极拳。
另外,针对不同的门派,又创编了杨氏四十式、陈氏五十六式、吴式四十五式、孙氏七十三式和武式四十六式太极拳。
太极拳以“掤、捋、挤、按、采、挒、肘、靠、进、退、顾、盼、定”等为基该方法。
动作徐缓舒畅,要求练拳时正腰、收颚、直背、垂肩,有飘然腾云之意境。
清代拳师称“拳势如大海,滔滔而不绝”。
太极拳很重视练气,就是修炼人体自身的精神力,这是太极拳作为内家功夫的特点之一。
八种劲法中,掤劲是八劲之本,练太极拳不能须臾离开此劲。
它是弹簧力,又如水托舟,如戥称量;是知觉力,一切外来之力皆藉其辨别方向、大小。
其他七劲不过是方位和作法不同另有所称。
例如,掌心由内向外缠丝称为掤劲,若掌心由外向内缠丝则称为捋劲,若双手同时将掤劲交叉向外掤出,则称为挤劲。
掤劲是向上向外之力,使对方之力达不到胸部,是保护自己的防御手法;捋劲是向旁的横力,三分向下,七分向后,用时要含胸转腰坐胯三者一致,防止对方肩击胯打;挤劲是向前推扌郑之力,挤在手背,另手辅之,要点在于双手用力一致,两脚抓地前弓;按劲是向前推击或上掀之力,用时须顶头悬含胸拔背用腰力发出;采劲是以手抓住对方手腕和肘部向下向后下沉之力,用时要含胸缩胯,一般是先采后挒;挒劲是以手向左右上下挡开之力,用时要身躯配合以腰带动;肘劲是以肘击人,在近身时使用,有“远拳近肘贴身靠”之说;靠劲是用肩击胯打,贴身时使用。
太极拳十三式打手歌:掤捋挤按须认真,上下相随人难近,任他巨力来打我,牵动四两拨千斤,引进落空合即出,跟随沾粘不丢顶。
拳谱解读
预备,身体自然直立起势1.左脚开立2.两手前平举3.屈腿下蹲
一、白鹤亮翅1.收脚抱手2.向后退步3.坐腿转腰分手4.虚步分掌
二、左搂膝拗步1.右手前摆2.转腰摆臂收脚3.屈臂上步4.弓步搂手推掌
三、左单鞭1.转腰坐腿带手2.收脚抱手3.转身上步穿手4.弓步平云手5.坐腿转腰平云6.勾手收脚7.转身上步8.弓步推掌
四、左琵琶势1.跟步摆臂2.坐腿挫手摆臂3.虚步合手
五、捋挤势(1)1.移脚活步穿掌2.弓腿抹掌3.收脚捋手4.上步搭手5.弓步前挤2)1.坐腿扣脚穿手2.3.4.5.同上(3)1.扣脚穿手 2.3.4.5.同上
六、左搬拦捶1.撇脚转腰分手2.收脚握拳3.摆步搬拳4.收脚转腰摆臂5.上步拦掌6.弓步打拳
七、左掤捋挤按1.转腰撇脚分手2.收脚抱球3.转腰上步4.弓步掤手5.旋臂送手6.坐腿后捋
7.转腰搭手8.弓步前挤9.坐腿引手后掤10.弓步前按
八、斜身靠1.转身扣脚分手2.收脚抱手(两手成十字交叉)3.上步握拳4.弓步斜靠
九、肘底捶1.转身摆掌2.抱手收脚3.摆步撑手4.跟步提手5.坐腿握拳6.虚步劈打
十、倒卷肱(4)(1)1.撤手翻掌2.退步屈臂卷肱3.虚步推掌(2)(3)(4)
十一、转身推掌(1)1.撤步碾脚转身2.屈臂上步3.丁步搂手推掌(2)1.碾脚转身2.3.同上(3)(4)
十二、右琵琶势1.向后撤步2.坐腿摆臂挫手3.虚步合手撅臂
十三、搂膝栽捶1.撤步捋手2.上步搭手3.跟步平云手4.坐腿转腰摆臂5.屈臂握拳上步6.弓步搂膝栽捶
十四、白蛇吐信(2)(1)1.转身提拳2.转身摆脚摆掌3.歇步推掌(2)1.转腰摆臂2.屈臂上步3.歇步推掌
十五、拍脚伏虎(2)(1)1.转腰展臂2.上步抡臂3.抡臂拍脚4.盖步摆臂5.转身上步6.弓步贯拳(2)1.扣脚穿手2.3.4.5.6.同上
十六、左撇身捶1.坐腿扣脚翻手2.弓步分手3.收脚握拳4.上步举拳5.弓步撇拳
十七、穿拳下势1.撇脚转腰分手2.收脚握拳3.穿拳开步4.仆步穿拳
十八、独立撑掌(2)(1)1.弓腿挑拳2.收脚翻掌3.独立撑掌(2)1.落脚上步收手2.3.同上
十九、右单鞭1.退步伸掌2.坐腿后捋3.旋臂搭手4.弓步平云5.坐腿转腰平云6.勾手收脚转身上步弓步推掌
二十、右云手(1)1.坐腿转腰左云松勾2.右云翻掌收脚(2)1.转腰左云翻掌出脚开步2.右云翻掌收脚并步(3)1.左云翻掌出脚2.右云翻掌收脚
二一、右左分鬃1.抱手提脚2.转腰出步3.弓步采靠4.转腰撇脚5.抱手收脚6.转腰上步7.弓步采靠
二二、高探马1.收脚展臂2.坐腿屈臂3.虚步探掌
二三、右蹬脚
1.带手起脚
2.上步穿掌
3.弓步分手
4.抱手收脚
5.蹬脚撑臂
二四、双峰贯耳1.并手收脚2.落脚收拳3.弓步贯拳
二五、左蹬脚1.转腰分手2.抱手起脚3.蹬脚撑臂
二六、掩手撩1.并手落脚2.出脚握拳掩手3.弓步撩
二七、海底针1.跟步摆臂2.坐腿提手3.虚步下插掌
二八、闪通背1.提手收脚2.向前上步3.弓步推撑掌
二九、右左分脚1.转身扣脚分手2.收脚抱手3.分脚撑臂4.落脚穿手5.弓腿分手6.收脚抱手7.分脚撑臂
三十、搂膝拗步1.落脚转身摆臂2.屈臂上步3.弓步搂手推掌4.转腰撇脚5.摆臂收脚屈臂上步弓步搂手推掌
三一、上步擒打1.转腰撇脚抹掌2.收拳收脚3.上步擒打握拳4.弓步打拳
三二、如封似闭1.跟步穿掌2.坐腿引手3.上步翻掌4.弓步前按
三三、左云手(1)1.转腰扣脚右云2.左云翻掌收脚(2)1.右云翻掌出脚2.左云翻掌收脚(3)1.右云翻掌出脚2.左云扣脚并步
三四、右撇身捶1.撤步探掌2.收脚握拳3.上步举拳4.弓步撇打
三五、左右穿梭(1)1.扣脚翻掌2.弓腿平抹掌3.收脚后捋4.上步搭手5.跟步平云6.坐腿平云7.上步收掌8.弓步架推(2)1.扣脚穿掌2.3.4.5.6.7.8.??同上????
三六、退步穿掌1.坐腿向前摆掌2.收脚翻掌3.退步向前穿掌左脚扭直
三七、虚步压掌1.转身扣脚上摆手2.虚步下压掌
三八、独立托掌右手前托左手侧撑左腿独立
三九、马步靠1.落脚抬手2.收脚摆臂3.上步握拳4.绊马步靠
四十、转身大捋1.撇脚摆掌2.并步举手3.碾脚转身4.侧步大捋5.侧弓步拱肘撅臂
四一、撩掌下势1.回身旋臂2.转身摆掌3.丁步撩掌4.坐腿摆掌勾手提脚5.屈臂开步6.仆步穿掌
四二、上步七星1.弓步挑掌2.虚步十字架拳
四三、独立跨虎1.退步摆掌坐腿2.转腰摆掌收脚3.举腿挑掌
四四、转身摆莲1.转身扣步带手2.转身穿摆掌3.摆莲拍脚
四五、弯弓射虎1.落脚上步摆臂2.弓腿转腰摆拳3.弓步反冲拳
四六、右搬拦捶1.坐腿穿掌2.收脚握拳3.摆脚搬拳4.收脚收拳5.上步拦掌6.弓步打拳
四七、右掤捋挤按1.撇脚转腰分手2.收脚抱球3.向前上步4.弓步分手5.转腰送手6.坐腿转腰后捋7.转身搭手8.弓步前挤9.分手坐腿后引10.
四八、十字手1.转身分手撇脚2.回身合手3.并步开立十字抱掌
收势1.分手平举2.两手垂落3.并步还原
42式动作名称
01: 起势 02:右揽雀尾 03:左单边 04:提手 05:白鹤亮翅 06:搂膝拗步 07:撇身捶 08:捋挤式 09:进步搬拦捶 10:如封似闭 11:开合手 12:右单鞭 13:肘底捶 14:转身推掌 15:玉女穿梭 16:右左蹬脚 17:掩手肱捶 18:野马分鬃19:云手 20:独立打虎 21:右分脚 22:双峰贯耳 23:左分脚 24:转身拍脚 25:进步栽捶 26:斜飞式 27:单鞭下势 28:金鸡独立 29:退步穿掌 30:虚步压掌 31:独立托掌 32:马步靠 33:转身大捋 34:歇步擒打 35:穿掌下势 36:上步七星 37:退步跨虎 38:转身摆莲 39:弯弓射虎 40:左揽雀尾 41:十字手 42:收势
24式动作名称
01、起势 02、左右野马分鬃 03、白鹤亮翅04、左右搂膝拗步 05、手挥琵琶06、左右倒卷肱 07、左揽雀尾 08、右揽雀尾 09、单鞭 10、云手 11、单鞭 12、高探马 13、右蹬脚 14、双峰贯耳 15、转身左蹬脚 16、左下势独立 17、右下势独立 18、左右穿梭 19、海底针 20、闪通背 21、转身搬拦捶 22、如封似闭 23、十字手 24、收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