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术课太极拳理论作业

武术课太极拳理论作业
武术课太极拳理论作业

太极拳介绍以及其健身原理分析

太极拳是我国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之一, 它是人们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创造和逐步发展起来的一种具有技击效果和保健作用的运动方式。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人民健身需求日益强,太极拳运动也得到了不断地创新和推广,逐渐为广大群众所接受,成为许多人日常健身的重要内容之一。全民健身的需求不断刺激着太极拳的发展,太极拳的发展在某种程度上也推动着全民健身的发展。太极拳之所以发展速度快, 练习人数多, 其主要原因是太极拳在形成及发展过程中, 兼容了传统哲学、古代医学、拳学、兵学、美学等, 特别是与易经八卦学说有着较密切的渊源。结合导引、吐纳, 使气与力合, 着重内壮, 成为整体性和内外统一性的内功拳运动, 使意识、呼吸和动作三者密切协调配合, 因而在逐渐形成独特的拳术运动的同时, 融拳、哲、医三理于一身, 具有别具一格的技击、哲理和健身等多重功能的优秀传统运动项目。本文阐述太极拳的保健养生作用、太极拳的中医学研究以及太极拳对人体各系统的影响。

1.太极拳介绍

太极拳是中国武术的一种,归类为内家拳,1949年后被国家体委统一改编作为强身健体之体操运动、表演、体育比赛用途。太极拳的主要特点动作呈弧型,连贯而圆活,其结合了古代的导引术和吐纳术,吸取了古典哲学和传统的中医理论而形成的一种内外兼练、柔和、缓慢、轻灵的拳术。

新派太极是中国国家体委武术研究院以杨式风格为主,并吸收了陈、吴、武、孙多家太极的特点,自1957年以来先后创编的多套新编太极套路。国家套路主要有:八式、十六式、二十四式、三十二式、四十二式、四十八式、八十八式太极拳。另外,针对不同的门派,又创编了杨氏四十式、陈氏五十六式、吴式四十五式、孙氏七十三式和武式四十六式太极拳。. 运动特点中正安舒、轻灵圆活、松柔慢匀、开合有序、刚柔相济,动如“行云流水,连绵不断”。这种运动既自然又高雅,可亲身体会到音乐的韵律,哲学的内涵,美的造型,诗的意境。在高级的享受中,使疾病消失,使身心健康。

套路介绍太极拳以“掤、捋、挤、按、采、挒、肘、靠、进、退、顾、盼、定”等为基该方法。动作徐缓舒畅,要求练拳时正腰、收颚、直背、垂肩,有飘然腾云之意境。清代拳师称“拳势如大海,滔滔而不绝”。太极拳很重视练气,就是修炼人体自身的精神力,这是太极拳作为内家功夫的特点之一。

2.太极拳健身原理分析

太极拳融武术、气功为一体, 是中华传统保健体育的精萃, 它能使练习者收到健身、修身、防身之功效。

2.1太极拳的养生价值

太极拳的练拳过程实质上是以动养形, 又兼养神以静养形, 又兼养神, 达到形神共养, 强身益寿的一完整的养生法。这既符合太极拳阴阳之道, 又与中国统养生法相吻合, 所以深受人们的喜爱。

2.1.1太极拳对形的养生价值

形包括人体的大脑、组织、细胞、脏腑、关节、筋骨、韧带、皮肉、经脉及充满其间的精、气、血、津等等, 是一切生命活动的基础。对脏腑的作用。太极拳首要任务之一就是以丹田为内中轴, 将腹胸部开合的运动与深长呼吸、气沉丹田、五弓形变化、活腰壮肾等运动相合为一体, 使五脏六腑受到轻松、柔和、缓慢、方圆的揉搓、挤压和按摩。

对运动系统的作用。太极拳特别强调以内中轴引动腰脊(外中轴) , 依次带动关节, 使人体内外进行轻、松、满、圆的整体性武术运动。这样必然会使人体各系统特别是腰和四肢都得到良好的刺激, 增强其柔韧性、协调性和力量, 将人体筋骨肌肉练得又有弹性又有力量, 加强关节和骨骼的固定性和平稳性, 从而保证关节2.1.2 太极拳对神的养生价值

从神的广义而言, 神包括神、魂、意、志、思、虑、智等等内容。所以通过太极拳的锻炼不仅可以养神, 还可以培养正确的人生观, 有利于调整心理平衡, 净化心境, 益寿延年。

2.1.3 太极拳的健身价值

太极拳是我国武术宝库中的一个拳种, 它有独到的锻炼方法, 归纳起来为“练脑、练气、练身”。三者密切结合, 实为内外兼修的锻炼方法。

2.1.4 练脑

太极拳对脑的功能起着积极的调节和训练作用。太极拳要求精神专一, 全神贯注, 意动身随, 内外三合,连绵不断, 一气呵成。这些细微, 复杂, 独特的锻炼方法要求融合到其练习过程当中, 必然对大脑起到锻炼的作用, 有益于对大脑皮层兴奋、抑制的调整。它对大脑皮层过度兴奋引起的神经衰弱、失眠、头晕等有显著疗效。而且太极拳要求在周身全部放松的条件下进行练习, 它不仅要求身体放松, 也要求大脑放松。

2.1.5 练气

太极拳的气应该包括三个方面, 即从肺吸入的空气, 由脾胃运化而来的“水谷精气”, 及“先天之元气”。太极拳练气是在大脑皮层统摄诸神经系统下, 使全身处于松静状态, 随着深长的呼吸, 促使内脏器官和外部肌肉有节律的舒张、收缩, 腰、肾、四肢螺旋缠绕将“沉蓄”于丹田之气, 运送到全身, 此时末梢神经会产生酸、麻、胀、热的感觉, 即通常所说的“气感”。

2.1.6练身

躯体:太极拳要求上身中正, 上下一条线, 这样不仅可以使上下气血相通, 而且还能避免未老先衰、低头猫腰、脊椎萎缩等病态。

腰:通过腰部的锻炼, 可以增强肾功能, 同时对脊髓神经和植物神经有良好的功能刺激。

眼神:练拳时眼神要随着实手的动作向前平视,动作变化时首先要意动, 指挥眼神转向欲去的方向, 这样不仅能使眼球神经得到锻炼, 也有助于视力的改善和增强。

关节和韧带:太极拳要求节节贯穿, 周身一家。在腰脊和关节的带动下再配合回旋缠绕动作, 就能使肩肘、膝、胯、踝、腕等关节达到节节贯穿, 周身一家的地步。

太极拳理论试题

选择题: 中国武术起源于我国远古祖先的(生产活动)。 中国武术发展于我国远古祖先的(军事战争)。 武德的主要内容中的“爱国爱民,品德高尚”指(武德高)。 武德的主要内容中的“钻研武技,精益求精”指(武艺精)。 武德的主要内容中的“抱拳行礼,谦和礼貌”指(武礼谦)。 武德的主要内容中的“尊师爱生,互研拳学”指(武风良)。 武德的主要内容中的“意志坚强,百折不饶”指(武志坚)。 武德的主要内容中的“拳不离手,勤学苦练”指(武学勤)。 冲拳要求力达(拳面)。 拳谚有“练拳不练(腰),终究艺不高”之说。 武术抱拳礼行礼时,拳掌与胸相距(20-30厘米)厘米。 一般冲拳击掌的发力顺序是(腰-肩-肘-手)。 简化太极拳是以(杨)式太极拳为基础编制的。 推掌要求力达(掌外沿)。 搂膝拗步中的搂掌力达(手臂外侧)。 下式独立中的挑掌要求力达(指尖)。 武术在历史上曾有过不同的称谓,民国时期称(国术)。 (1958)年制定了第一部《武术竞赛规则》。 太极拳练习步骤和技术要求中一共有(3)个阶段。 太极拳练习步骤和技术要求中其中一个阶段的动作要求:体松心静、力身中正、型法准确、重心平衡、舒展柔和,属于第(一)阶段。 太极拳练习步骤和技术要求中其中一个阶段的动作要求:上下相随、运转圆活特别应注意重视腰和臂的旋转,以腰为轴带动四肢,属于第(二)阶段。 太极拳练习步骤和技术要求中其中一个阶段的动作要求:以意导体、分清虚实、以气运身、气力相合,属于第(三)阶段。 太极中的弓步后脚外摆(45)度最正确。 太极中独立步提起的那条腿的脚处于(自然下垂)状态。 太极中独立步提起的那条腿膝盖的位置(过腰)。 太极中独立步的支撑腿处于(自然站立)状态。. 武德的基本要求有(2)点。 “武德风范”七言诗中的“爱国爱民爱集体,振兴中华志不移。崇德尚武学文化,修身养性固根基。”是“武德风范”中的(武德高尚)四字诀。 “武德风范”七言诗中的“言行举止要端庄,为人师表授业忙。遵纪守法严律己,助人为乐保安康。”是“武德风范”中的(武风正派)四字诀。 “武德风范”七言诗中的“尊师爱生讲礼貌,虚心诚恳不骄傲。平易近人广交友,抱拳行礼做周到。”是“武德风范”中的(武礼谦和)四字诀。 “武德风范”七言诗中的“严寒溽暑意志坚,功到自成慕前贤。精益求精讲科学,中华武艺世代传。”是“武德风范”中的(武技精湛)四字诀。 虚步后脚外展约为多少度(45度)。 武术在历史上曾有过不同的称谓,春秋战国时期称(技击)。 (唐朝)时期开始实行武举制,即用考试的方法选拔武勇人才,对武术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武术抱拳礼行礼时,掌指与(下巴)部位同高。

健身武术理论考试题库(有答案)

健身武术专项理论试题库 一、选择题: 1、武术是以为主要内容,以套路、格斗、功法为运动形式,注重内外兼修的中国传统体育项目。 A、格斗动作 B、技击动作 C、攻防动作 D、击打动作 2、武术起源于我们远古祖先的: A、军事训练 B、部落战争 C、生产劳动 D、狩猎 3、国民党政府于1927年6月在建立了“中央国术馆”。 A、南京 B、上海 C、广州 D、北京 4、武术的基本技击内容是: A、踢、打、摔、拿、击、刺 B、踢、打、穿、蹦、跳、跃 C、跌、扑、滚、翻、击、刺 D、弓、马、仆、虚、歇、丁 5、被誉为“开创武侠之先河”的是: A、孔子 B、墨子 C、庄子 D、荀子 6、西周时期射箭者“先射一箭,后射三箭连发而中”的技术被称为: A、白失 B、剡注 C、参连 D、襄尺 页脚内容1

7、西周时期射箭者“使箭贯穿过活物,百步穿羊”的技术被称为: A、白失 B、剡注 C、参连 D、襄尺 8、西周时期射箭者“射箭透靶,见其镞白”的技术被称为: A、白失 B、剡注 C、参连 D、襄尺 9、在武林中被称为“外家拳”的是: A、武当拳 B、昆仑拳 C、峨眉拳 D、少林拳 10、古代“弓箭社”、“角抵社”等“社”的形成是什么时候? A、商周 B、秦汉 C、宋元 D、明清 11、武术特点中“内外合一”中的“内”是指: A、大脑、神经、气息的运行 B、精神、意识、气息的运行 C、思想、血液、气息的运行 D、神经、血液、气息的运行 12、在武林中被称为“内家拳”的是: A、武当拳 B、昆仑拳 C、峨眉拳 D、少林拳 13、1985年8月22日至26日,在中国西安举办了第届国际武术邀请赛。 页脚内容2

太极扇教案

小学体育优质课《太极功夫扇》教案设计 水平目标:水平三执教人:许继娥单位:随县尚市镇中心小学 一、指导思想: 本着“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快乐、健康”为主旨,依据高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结合本课教材内容,围绕五个学习领域,紧扣三个目标创设意境,给学生创造一个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在学练中养成积极思考、勇于创新、主动参与的习惯,增强自信心,增进团体合作意识。 《太极功夫扇》是集体育、音乐、舞蹈、艺术于一体,具有较强的健身功能和愉悦身心功能,特别适合青少年学生参与的运动项目。《太极功夫扇》已成为具有我校传统特色的校本体育课程,今年四月份,在随县举办全国新教育年会观摩会上,我校学生展演了一场气势磅礴的太极功夫扇,得到入会全国各届教育专家同仁的好评。 二、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结合五--六年级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师用书第七章武术内容,开发出来的具有我校地方文化特色的体育校本课程——《太极功夫扇》。小学五年级的武术教学是在水平三学习基本功和动作组合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武术基本功手眼身法步和少年拳套路动作,为了提高习练武术的兴趣与参与意识,特此安排“太极功夫扇”课程,使学生能用扇子的挥舞和太极拳的运动技巧灵活结合,内容不仅丰富新颖,而且达到强身健体目的。本课程《太极功夫扇》共计六段52式,本学期计划学习前两段17式,计划授课 10 学时,本节课是学习第一段1—3式,计划学时4学时,本次课为第一学时授课。 三、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 1、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参与武术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了解太极功夫扇的锻炼价值。

(2)通过练习,多数学生能掌握武术基本功并初步学会太极功夫扇(1—3式)。 (3)培养学生的武术兴趣,激发民族自豪感。 2、教学重点:掌握太极功夫扇的(1—3式)动作。养成学生观察、思考的能力、发展身体的柔韧性、协调性等素质激发运动兴趣。 3、教学难点:动作连贯协调。 四、教学方法运用: 1、运用情绪激励法和情境教学法进行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去学习。 2、教学中精讲多练,讲练结合,激励学生学习。 3、教学中收放结合,有意识让学生自我锻炼,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 4、运用音乐伴奏,活跃课堂气氛。

2020智慧树,知到,特色武术:太极修炼与身心拓展章节测试【完整答案】

2020智慧树,知到,特色武术:太极修炼与身心拓展章节测试【完整答案】 智慧树知到《特色武术太极修炼与身心拓展》章节测试答案 第一章 1、中国武术的通用礼节是: A.鞠躬 B.合十 C.抱拳礼 D.握手 答案: 抱拳礼 2、 太极拳入门的基本条件是: A.真传 B.苦功 C.悟性 D.切磋 答案: 真传,苦功,悟性,切磋 3、中华太极的主要修习方法有: A.明其理 B.研其义 C.悟之道

D.行其法 答案: 明其理,研其义,悟之道,行其法 4、 本章介绍的太极拳基本步型主要有: A.弓步 B.马步 C.虚步 D.歇步 答案: 弓步,马步,虚步 5、本课程强调的“大学太极”不仅是特指大学生练习太极拳,更是指通过修炼太极拳,将身心放大。 A.对 B.错 答案: 对 6、通过太极拳的修炼,可以转化习练者的身心状态,将身体变得更加灵活,精神变得更加勇猛。 A.对 B.错 答案: 对 7、 在修炼太极的过程中,套路练习是非常重要的,而对拳经拳法的研修与理解并不重要。

B.错 答案: 错 8、 调息可以锻炼呼吸,是太极拳非常重要的练习内容。 A.对 B.错 答案: 对 9、 抱拳礼的基本动作是右手握拳,左手五指并拢变掌,并将左掌掩在右手的拳面上。 A.对 B.错 答案: 对 10、 师生礼的礼仪规范是:学生先抱拳起手行礼,老师再举手抱拳回礼。当老师手放下时,学生再将两手放下。 A.对 B.错 答案: 对 第二章 1、白鹤亮翅的定式的步形是:

B.弓步 C.虚步 D.仆步 答案: 虚步 2、 image.png 图中所示的是太极拳哪一个招法动作的定式? A.野马分鬃 B.白鹤亮翅 C.云手 D.手挥琵琶 答案: 手挥琵琶 3、 野马分鬃下手的劲力是: A.上靠 B.下采 C.横挒 D.下垂 答案: 下采 4、 云手动作练习过程中,由以身带手变成以手领身的时机是:

武术理论

1.武德:即为习武者道德品质的修养,是武术伦理规范与习武者道德行为准则的总和。 2.翻子拳:是一种发力短促,严密紧凑、拳法密集、出手脆快的拳术。 3.徒手对练:是运用踢打摔拿等方法,按照攻防格斗的运动规律编成的拳术对练套路。 4.太极拳:是一种柔和、缓慢、轻灵的拳术。 5.竞技武术:是具备一定水平的武术竞技,是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个人运动潜能和争取优 异成绩而及进行的武术训练竞赛活动,它的特点是专业化、职业化、高水平、超负荷、突出竞技性。 6.推手:是两人遵照一定的规则,使用掤、捋、挤、按、采、挒、肘、靠等方法,双方粘 连黏随,通过肌肉的感觉来判断对方的用劲,然后借劲发劲将对手推出,以此决定胜负的竞技项目。 7.健身武术:是以普及为基础,旨在强身健体而开展的群众性武术活动。 8.武术竞技:是检查武术教学效果与训练水平的有效手段。 9.武术:是以技击为内容,通过套路、格斗和功法等运动形式,注重内外兼修,武德并重 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 10.武术图解:是指记载武术动作和套路的图与文字。 11.拳术:是徒手演练的套路运动,包括自选拳、规定拳、传统拳术。 搏斗运动:两人在一定条件下,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的斗智、斗技的对抗实战形式。 1.武术的起源与狩猎、战争、武舞、巫术密切相关。 2.基本功、基本技术一般包括手型、步型、手法、步法、腿法、肩功、臂功、腰功,以及 平衡、跳跃、跌扑、翻滚等内容。 3.武术套路教学中常采用的教学方法有讲解法,示范法,完整与分解教学法,预防与纠正 错误法,练习法,比赛法等方法。 4.武术套路对练包括徒手对练、器械对练、徒手与器械对练。 5.1988年的“武术概念”经过近20年的是使用,人们也有了一些新的认识。 6.健身武术的特点是大众性、广泛性、自觉性、灵活性、娱乐性,以健身为目的。 7.武术图解中的运动方向,是以图中的人的躯干姿势为准,并且随着躯干所处的位置变化 而变化。 8.其他拳术中第一类为八极拳,八卦掌,形意拳。 9.太极拳规定套路为5~6分钟。 10.配乐项目必须在不带歌词的音乐伴奏下进行。 11.分组练习是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教师提出具体要求,有教师或学生骨干组织练习的 一种形式。 12.武术教育历来重视“武德”,以尚武崇德作为武术教育的基本原则之一。 13.唐时,实行武举制,用“武艺、力量、身体和语言”考试的办法选拔武勇人才,促进了 武术的快速发展。 14.B组评演练水平分,由3名裁判员组成,此项分值为3分。 15.传统的太极拳有武式、吴式、杨式、孙式、陈式等。 16.武术套路内容是由各种手法、步法、腿法、器械方法等与之协调和顺的身体姿势相配合, 而构成多种多样的完整动作所组成。 17.关于“武术”一词,始见于南宋梁昭明太子萧统《文选》。 18.武术个人项目的场地为长14米,宽8米,其周围至少有2米宽的安全区。 19.明清两代,是我国古代武术发展史上的成熟期。 20.套路运动按演练形式可分为单练、对练和集体演练三种类型。

太极功夫扇分解教学要领

五十二式太极功夫扇分解教学要领 五十二式太极功夫扇分解教学,主讲老师:李德印扇子构造:现在的扇子是用竹子和绸布做成的,扇子的两侧叫扇柄,也叫扇骨,上边叫扇顶,下边叫扇根,把扇子打开以后,平面叫扇面,扇面中间有10 条竹条叫扇颈,也叫小扇骨,是由小的竹片做成的,扇子的上边弧线叫扇沿,扇光滑的一面叫正面,那么由小扇骨突出的一面叫反面,以后会常常遇到这些术语。 分解教学 第一段预备时身体保持自然并步直立,好象练太极拳一样心静体松,精神集中,右手持握扇柄的要命部,扇顶向下,贴于右腿侧, 一,起势(开步抱扇):两手向前捧在体前,高与肩平,扇柄竖直,扇顶向上;步子呢,开步抱扇,左脚向左分开半步,两脚平行,与肩同宽,同时呢,把扇子举抱在胸前。这个动作在表演的时候,也可以并步抱扇敬礼,行一个抱扇礼,然后再分脚开步,分做两步不做。 二,斜飞势(侧弓步举扇):一是两臂绕转,屈蹲提腿,身体面向前方(假设面向南);二是右脚向右侧伸出去,侧开步,向西开步;三是侧弓步举扇亮相,把扇子送到右前方,身体略向右倾斜,眼睛看左前方,这是吴式太极拳的斜飞势的动作,身体斜中遇正,两手即要展开亮相,又不要挺直,不要做成长拳,要求含胸沉肩顶头,步型是侧弓步,东南亮相。 三,白鹤亮翅(虚步亮扇):一转腰摆扇;二穿手转腰;三虚步亮扇,面向正南,成虚步,前脚掌点地,扇子呢,抖挽侧立开扇,扇骨坚直向下,扇面正向前方。这个动作象杨式的白鹤亮翅的动作,当然杨式的白鹤亮翅动作是横抱向左列(扌列)开,扭转的攻防含意。这里呢,是采用了穿臂亮扇的动作。 四,黄蜂入洞(进步刺扇):一合扇、把扇子收于右肩前,二收脚摆扇,左脚提起;三转身上步;四向东弓步刺扇,力点在扇顶,高与肩平,左手举于头侧上方。这个动作取材于32 剑的黄蜂入洞。

我眼中的中国武术

我眼中的中国武术 刚进入大学的我,对大学的一切都充满了热情与好奇,在大一时的选修课上选择了中国武术这门课,学了太极拳、五步拳等中国武术,同时也学习了中国传统武术的一些知识,还幸运地参与了在学校体育文化节上的武术表演。 中华武术源远流长,内涵博大精深,它以踢、打、摔、拿四技为主要内容,套路和格斗为运动形式,是注重内外兼修的中国传统体育项目。中华武术也是中国的一项传统文化,从它的形成内容和方法上,都体现着中国古典的哲学理念、美学思想、伦理道德等传统文化精神。 就拿我所学习的太极拳来说,太极拳蕴含着中国传统的道家文化儒家文化和佛学禅意,有较高的哲学境界,练习太极拳既可以学习我国的传统文化,也可以提升一个人的思想道德修养。太极拳的特点为体松心静,缓慢柔和,动作呼吸和意识的配合。练习太极拳要求我们全身放松,意松,体松,内外皆松。缓慢柔和是太极拳的重要标志,也是太极拳最重要的特点。太极拳的柔和是一种刚柔,柔中带刚,就是一种水的哲学!太极拳架势比较平稳舒展,动作要求不僵不拘,符合人体的生理习惯,没有忽起忽落的明显变化和激烈的跳跃动作。 学习武术,不仅有着健身、防身、修身养性的价值,还能培养我们尊师重道、讲礼守信、见义勇为、吃苦耐劳的优良道德品质,对我们大学生培养顽强、勇敢的意志品质有着很好的效果。 武术作为我国的传统文化,我们大学生应该有义务去传承它,去发展它。然而,我们高校体育课堂是我们学习武术的唯一途径,但是课时少,学习时间相对较短。因此我们需要拓宽多种渠道,利用多种方法与手段,加大武术宣传力度,让更多的学生了解与学习中国武术,从而将中华武术发扬光大。 虽然自己不是一个专业的习武之人,但武术精神永存我心!

太极拳基本技术要领复习课程

太极拳基本技术要领 1、特点 太极拳的特点,归纳起来有下列几点: (1)轻松柔和 太极拳架势比较平稳舒展,动作要求不僵不拘,符合人体的生理习惯,并且一般说来,没有忽起忽落的明显变化和激烈的跳跃动作。所以,练习一两遍之后,虽然感到身上微微出汗,但很少发生气喘现象,给人以练拳之后有轻松愉快之感。由于太极拳具有这个特点,所以不同年龄、性别和体质的人,都可以从事锻炼,尤其是对体弱和患有某些慢性病的人,更是一种较好的体疗手段。 (2)连贯均匀 整套太极拳动作,从“起势”到“收势",不论动作的虚实变化和姿势的过渡转换,都是紧密衔接、连贯一气的,看不出有明显停顿的地方。整套演练起来,速度均匀,前后贯串,好像行云流水,绵绵不断。 (3)圆活自然 太极拳的动作不同于其他拳术,它要求上肢动作处处带有弧形,避免直来直往,这是符合人体各关节自然弯曲状态的。通过弧形活动进行锻炼,有利于动作的圆活自然,体现出柔和的特点,也能使身体各部分得到均匀的发展。 (4)协调完整 在太极拳运动中,不论是整个套路,还是单个动作姿势,都要求上下相随,内(意念、呼吸)外(躯干、四肢动作一体,身体各部分之间要密切配合。打太极拳时,必须以腰为轴,手脚的许多动作都是由躯干来带动,并

且互相呼应,不要上下脱节或此动彼不动,显得呆滞脱节和支离破碎。 上述这些特点,决定了太极拳在锻炼方法上对姿势动作的各种要求。 2、动作要领 (1)意识引导动作 人体的任何动作(除反射性动作外),包括各种体育锻炼的动作,都需经过意识的指挥。练习太极拳的全部过程,也要求用意识(即指想象力)引导动作,把注意力贯注到动作之中去。如做太极拳“起势",两臂徐徐前举的动作,从形象上看和体操中的“两臂前平举"的动作相仿,但在太极拳的练法上,不是随便地把两臂抬起来,而是首先要求想着两臂前平举的动作,随后慢慢地把两臂抬起来;又如,做两手向前按出的动作,首先就要有向前推按的想象。意欲沉气,就要有把气沉到腹腔深处的想象。意不停,动作亦随之不停,就好像用一条线把各个动作贯串起来一样。总之,练习太极拳从“起势"到“收势",所有动作都要注意用意识去支配。过去练拳人所说的“神为主帅,身为驱使”、“意动身随"就是这个意思。为了掌握这个要领,必须注意以下两点: 第一,安静。练拳时从准备姿势开始,首先就要从心理上安静下来,不再思考别的问题,然后按动作的要求检查,头是否正直,躯干和臂是否放松了,呼吸是否自然通畅。当这些都合乎要求时才做以后的动作。这是练拳前一个要紧的准备功夫。这种安静的心情,应贯彻到练习拳套的全部动作中去。 练拳时,无论动作简单或复杂、姿势高或低,心理上始终要保持安静状态,这样才能保持意识集中,精神贯注到每个细小的动作之中,否则就会造成手脚错乱、快慢无序或做错了动作的现象。打太极拳要求“以静御动,

太极扇学习心得感悟教学内容

太极扇学习心得感悟 我是一名大一的学生,因为身体的原因不得已选择了保健班,所幸的是我得以有缘结识并学习了太极扇,通过一个学期的学习,我感觉受益很深,感触也很大。下面是我学习太极扇的一些心得体会: 太极扇是我国几千年传统文化遗留下来的瑰宝,它是一项心静体松、柔缓自然、连绵不断、动静结合、刚柔并举、着重自我控制和意气诱导的健身运动。以武术动作太极拳为基础,将太极拳与扇的挥舞相结合,巧妙柔合其他武术项目以及京剧、舞蹈成分,结合“中国功夫”歌曲的内容、节奏,把太极拳的动作和不同风格特点的武术动作融为一体,揉合了不同流派的太极拳、太极剑动作,以及快速有力的长拳、南拳等等动作,使扇子的挥舞和武术的攻防技巧灵活结合,让古老的武术运动和现代歌曲巧妙配合,结构新颖、造型美观。它的动作柔和平稳、细腻委婉,感情的抒发、气息的流畅、形体的自然圆滑,达到了高度和谐统一。充满了飘逸潇洒的美感与武术的阳刚威仪,是同时具有观赏性及艺术性的健身运动。内容丰富新颖,载歌载舞,而且易学易练,确实

是我们大学生陶冶情操、强身健体的首选。 而作为女生的我,当太极扇舞动时那冠盖京华的美丽,那随扇舞动的青春魅力才是最让我沉醉其中的。它使用的器具别具一格,扇形似蝶,开合随意,合则如短棒,击之如闪电,有力劈华山之势;击之如长风出谷,有势不可挡之力;开则如蝶形,可以做出缤纷多姿的进攻与防守的扇技,它有。好像大鹏展翅,有时宛如怀中抱月、有时犹如鹞鹰翻身,有时则像凤凰落坡。这些变化多端的扇术动作,是一种完美的、造型的艺术,是一种流动的美,它不仅给我们带来了身心的健康,同时也给大家带来了美的享受。它是武术和舞蹈艺术的结合体,是阴柔之美和阳刚之美的统一。难忘记,我们学习太极扇的学生在老师的精心指导下努力训练,是老师的严格要求让我们从一开始就打下了基础,往后才能循序渐进,越学越好,趣味无穷。让我深深的爱上了这“武”与“舞”的结合. 通过学习太极扇,让我对“诚、毅”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练习太极扇时的“慢中求功、心平气和、全神贯注”等具体要求,逐渐磨练出自己日常处事的从容不迫、不急不躁,养成“诚以待人,毅以治技”,心地宽阔、富有涵养等良好习惯,从而使自己在心理上能经常保持平衡和坦荡长乐。所有这些

太极拳专项理论试题

太极拳专项理论试题 一、选择题 1、下列哪个不属于“五式太极拳”()。 A陈式太极拳B杨式太极拳 C吴式太极拳D邓式太极拳 2、太极拳不能蛮练,平时练习应注意不能做出下列哪项()。 A 眼神平视B处处见弧 C 挺胸抬头D手脚相随 3、下列关于太极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太极拳始终处于运动中B太极拳是对立统一的肌肉运动C太极拳要主张一切从主观出发 4、练太极对四肢的运动有要求,下列哪项不正确()。 A坐腕坚拳 B 手拍似开非C开肩要耸抬 5、练拳应面向哪个方向为宜()。 A东B南C西 6、太极拳的来源综合吸收了哪代名家拳法()。 A明B清C宋 7、练习太极拳既动之后,用意去指导每一个动作,下列说法不符合的是() A正确B圆活 C 完成 8、哪国航天局首选中国的太极拳作为宇航员的训练项目()。 A日本B美国 C 德国

9、伟人邓小平题写了“太极拳好”赠给哪国太极拳爱好者()。 A英国B韩国 C 日本 10、练习太极拳的时候,要练的非常宁静,说法不正确的是() A保持肃静B纯静专一 C 闭目养神 二、判断题(正确划√错误划×) 1、太极拳早期曾称为“长拳”、“棉圈”、“十三势”、“软手”。() 2、在运动中,要求静心用意、以动作引导意识、动作与呼吸紧密配合。() 3、太极拳在健身方面埋根于传流医学,又符合现代科学。() 4、太极推手是两人在配合练习太极拳懂劲和技术时的一种锻炼手段。() 5、太极拳的来源是综合吸收了明代名家拳法,特别是吸收了戚继光的三十二势长拳。() 6、太极拳经过长期流传,演变为五大派系;誉称为“五式太极拳”。() 7、练习太极拳应在水边、阳光充足、有风之处为好。() 8、练习太极拳速度越快,活动量越大。() 9、练太极时,手臂与腿部要弯曲而不可伸得过直。() 10、云手式,跨步时须先提起脚尖,继之提起脚跟。() 三、简答题 1、太极拳的运动特点。 2、太极拳运动对身体姿势的要求。、

大学武术理论试题库

武术理论题库 一、单选题 1.中国武术起源于我国远古祖先的? A军事战争B生产活动 C休闲娱乐 D祭祀活动 2.中国武术发展于我国远古祖先的? A军事战争 B生产活动 C休闲娱乐 D祭祀活动 3.武术在历史上曾有过不同的称谓,春秋战国时期称什么? A武艺B技击 C武术 D国术 4.武术在历史上曾有过不同的称谓,汉代称什么? A武艺 B技击 C武术 D国术 5.武术在历史上曾有过不同的称谓,清初称什么? A武艺 B技击 C武术 D国术 6.武术在历史上曾有过不同的称谓,民国时期称什么? A武艺 B技击C武术 D国术 7.集体项目通常要求多少人以上的徒手或手持器械的集体演练。 A6人 B8人 C10人 D12人 8.马步两脚距离约为本人脚长的几倍。 A3倍B4倍 C5倍 D6倍 9.虚步后脚外展约为多少度? A30度 B45度 C60度 D75度 10.虚步重心应落在哪儿? A前脚 B两脚中间 C后脚 D腰部 11.歇步时,左脚在前则为下列哪一项? A前歇步 B后歇步 C左歇步 D右歇步 12.冲拳要求力达哪个部位? A拳心 B拳背 C拳轮 D拳面 13.弹腿要求力达哪个部位? A脚面B脚尖 C脚跟 D脚心 14.蹬腿要求力达哪个部位? A脚面 B脚尖C脚跟 D脚心 15.推掌要求力达哪个部位? A掌外沿B掌心 C掌指 D掌内侧 16.两人或两人以上,按照预定的动作程序进行的攻防格斗套路,我们称之为____。 A散打B对练 C集体演练 D实战格斗 17.拳谚有“练拳不练什么,终究艺不高”之说。 A腿 B眼C腰 D身 18.长拳运动中呼吸法总的要求是什么? A“气要提” B“气要托” C“气要聚” D“气要沉” 19.什么时期开始实行武举制,即用考试的方法选拔武勇人才,对武术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A两晋南北朝 B唐朝C宋朝D明朝 20.武术抱拳礼行礼时,拳掌与胸相距多少厘米? A10-20厘米 B20-30厘米 C30-40厘米 D40-50厘米 21.在做跳跃动作和由低式动作进入高式动作时,应该运用什么呼吸方法? A“提法”B“沉法” C“托法” D“聚法”

第二套太极功夫扇分解教学

夕阳美太极功夫扇扇谱(第二套) 段落序号动作名称分解动作 一1 起势白猿献果并步抱扇 2 虚步撩扇金刚撩衣1,转身右捋2,擦步平推3,弓步左棚4,虚步撩扇 3 震脚抖扇海底翻花1,举扇提腿2,震脚扎扇3,转腰摆臂4,扎拳抖扇 4 云手拨扇插步云手1,开步右拨2,插步左拨3,开步右拨4,插步左拨 5 弓步推扇搂膝拗步1,转腰摆扇2,提脚翻扇3,上步收扇4,弓步推扇 6 架扇蹬脚挑帘推窗1,转腰合扇2,上步绕扇3,提腿举扇4,蹬脚架扇 7 独立劈扇哪吒探海1,上步挂扇2,盖步举扇3,独立劈扇 8 回身崩扇大蟒翻身1,扣步穿掌2,退步压掌3,转身穿刺4,独立崩扇 9 举扇冲拳弯弓射虎1,落脚摆步2,扣步翻扇3,转身摆扇4,举扇冲拳 二10 歇步带扇古树盘根1,转腰摆扇2,歇步带扇 11 点步亮扇雏燕凌空1,震脚扎扇2,点步亮扇 12 歇步云抱天女散花1,开步抱扇2,仰头举扇3,歇步抱扇 13 弓步下截燕子抄水1,转身翻扇2,弓步下截扇 14 抱扇弹踢怀中抱月1,上步合扇2,抱扇弹踢腿 15 弓步推扇顺水推舟1,转腰绕扇2,弓步推扇 16 劈扇探掌白蛇吐信1,弓步劈扇2,提腿探掌 17 舞花击扇武松脱栲1,落脚摆步穿掌2,扣步舞花合扇3,点步平击扇

三18 转身云扫力扫千军1,摆步合扇2,转身直扫 19 弓步扎扇白虎搅尾1,上步合扇2,插步搅扇3,弓步扎扇 20 插步后崩青龙回首1,退步绕扇2,转身绕扇3,插步崩扇 21 背扇推掌推窗望月1,背扇摆掌2,侧弓步推掌 22 马步跨肘二郎担山1,转腰合扇2,收脚轮扇3,马步跨肘 23 马步推扇坐马提缰1,马步叠肘2,马步收扇3,马步推扇 24 插步反撩狮子滚球1,摆步绕扇2,翻身轮扇3,插步反撩扇 25 望月亮扇嫦娥舒袖1,转身摆扇2,后举腿亮扇 26 转身抱扇怀抱乾坤(过门) 27 转身捧扇白猿献果(过门) 四28 歇步带扇古树盘根1,转腰摆扇2,歇步带扇 29 点步亮扇雏燕凌空1,震脚扎扇2,点步亮扇 30 歇步云抱天女散花1,开步抱扇2,仰头举扇3,歇步抱扇 31 弓步下截燕子抄水1,转身翻扇2,弓步下截扇 32 抱扇弹踢怀中抱月1,上步合扇2,抱扇弹踢腿 33 弓步推扇顺水推舟1,转腰绕扇2,弓步推扇 34 劈扇探掌白蛇吐信1,弓步劈扇2,提腿探掌 35 舞花击扇武松脱栲1,落脚摆步穿掌2,扣步舞花合扇3,点步平击扇

武术课太极拳理论作业

太极拳介绍以及其健身原理分析 太极拳是我国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之一, 它是人们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创造和逐步发展起来的一种具有技击效果和保健作用的运动方式。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人民健身需求日益强,太极拳运动也得到了不断地创新和推广,逐渐为广大群众所接受,成为许多人日常健身的重要内容之一。全民健身的需求不断刺激着太极拳的发展,太极拳的发展在某种程度上也推动着全民健身的发展。太极拳之所以发展速度快, 练习人数多, 其主要原因是太极拳在形成及发展过程中, 兼容了传统哲学、古代医学、拳学、兵学、美学等, 特别是与易经八卦学说有着较密切的渊源。结合导引、吐纳, 使气与力合, 着重内壮, 成为整体性和内外统一性的内功拳运动, 使意识、呼吸和动作三者密切协调配合, 因而在逐渐形成独特的拳术运动的同时, 融拳、哲、医三理于一身, 具有别具一格的技击、哲理和健身等多重功能的优秀传统运动项目。本文阐述太极拳的保健养生作用、太极拳的中医学研究以及太极拳对人体各系统的影响。 1.太极拳介绍 太极拳是中国武术的一种,归类为内家拳,1949年后被国家体委统一改编作为强身健体之体操运动、表演、体育比赛用途。太极拳的主要特点动作呈弧型,连贯而圆活,其结合了古代的导引术和吐纳术,吸取了古典哲学和传统的中医理论而形成的一种内外兼练、柔和、缓慢、轻灵的拳术。 新派太极是中国国家体委武术研究院以杨式风格为主,并吸收了陈、吴、武、孙多家太极的特点,自1957年以来先后创编的多套新编太极套路。国家套路主要有:八式、十六式、二十四式、三十二式、四十二式、四十八式、八十八式太极拳。另外,针对不同的门派,又创编了杨氏四十式、陈氏五十六式、吴式四十五式、孙氏七十三式和武式四十六式太极拳。. 运动特点中正安舒、轻灵圆活、松柔慢匀、开合有序、刚柔相济,动如“行云流水,连绵不断”。这种运动既自然又高雅,可亲身体会到音乐的韵律,哲学的内涵,美的造型,诗的意境。在高级的享受中,使疾病消失,使身心健康。 套路介绍太极拳以“掤、捋、挤、按、采、挒、肘、靠、进、退、顾、盼、定”等为基该方法。动作徐缓舒畅,要求练拳时正腰、收颚、直背、垂肩,有飘然腾云之意境。清代拳师称“拳势如大海,滔滔而不绝”。太极拳很重视练气,就是修炼人体自身的精神力,这是太极拳作为内家功夫的特点之一。 2.太极拳健身原理分析 太极拳融武术、气功为一体, 是中华传统保健体育的精萃, 它能使练习者收到健身、修身、防身之功效。 2.1太极拳的养生价值 太极拳的练拳过程实质上是以动养形, 又兼养神以静养形, 又兼养神, 达到形神共养, 强身益寿的一完整的养生法。这既符合太极拳阴阳之道, 又与中国统养生法相吻合, 所以深受人们的喜爱。 2.1.1太极拳对形的养生价值 形包括人体的大脑、组织、细胞、脏腑、关节、筋骨、韧带、皮肉、经脉及充满其间的精、气、血、津等等, 是一切生命活动的基础。对脏腑的作用。太极拳首要任务之一就是以丹田为内中轴, 将腹胸部开合的运动与深长呼吸、气沉丹田、五弓形变化、活腰壮肾等运动相合为一体, 使五脏六腑受到轻松、柔和、缓慢、方圆的揉搓、挤压和按摩。 对运动系统的作用。太极拳特别强调以内中轴引动腰脊(外中轴) , 依次带动关节, 使人体内外进行轻、松、满、圆的整体性武术运动。这样必然会使人体各系统特别是腰和四肢都得到良好的刺激, 增强其柔韧性、协调性和力量, 将人体筋骨肌肉练得又有弹性又有力量, 加强关节和骨骼的固定性和平稳性, 从而保证关节2.1.2 太极拳对神的养生价值

太极拳期末考试试题样本,DOC

欢迎阅读 太极拳期末考试试题样本 一、选择题 1拳是一种柔和.缓慢.轻灵的拳术 C A.长拳 B.南拳 C.太极拳 D.形意拳 2伸屈性腿法有 B A.对刺剑 B.双刀进枪 C.散打 D.徒手与器械对练 9下面拳术属于二类拳的是 B A.螳螂拳 B.通背拳 C.八卦掌 D.八极拳 10武术套路运动和搏斗运动都从 A 作为它的中心内容 A.技击 B.娱乐 C.健身 D.演练

11武术套路中趣伸性腿法有 A A.3 种 B.4 种 C.5 种 D.6 种 12长拳演练中讲究的"六合"是 D 六个部位的配合 A.手.肘.肩.颈.膝.腰 B.头.肩.手.腰.脚.腿 C.颈.肘.膝.腿.脚.胯 D.手.肘.肩.胯.脚.膝 13 A.集体 C.单人 14 A.搏斗 15 A.1分 16 A.3 17 A.相互 18 19下面器械中是长拳自选器械的是 C A.朴刀 B.鞭术 C.棍术 D.双刀 20长拳的主要手法有 D A.冲.劈.砍.贯.砸等拳法 B.冲.贯.劈.崩.砍等拳法 C.劈.砍.砸.贯.压等拳法 D.冲.劈.崩.贯.砸等拳法

21其他拳术二类拳有通背和 D , A.形意.翻子 B.地躺.象形 C.劈挂.八极 D.劈挂.翻子 22其它器械分三类.有单.双 A 器械 A.软 B.硬 C.长 D.短 23其它拳术套路演练时间为 B 30武术基本功练习中.一般正踢腿要求"三直一勾"."一勾"是指 D A.勾手 B.勾脚 C.支撑腿脚尖勾起 D.摆动腿脚尖勾起 31 C 拳是一种流传于我国南方个省拳势刚烈的拳术 A.形意拳 B.长拳 C.南拳 D.太极拳 32提膝勾手亮掌这一动作通常运用 D 呼吸方法

武术理论知识点

武术理论知识点 一、武术概述部分 1.武术的称谓:春秋时期称技击,汉代称武艺,清初称武术,民国称国术,新中国成立后正式命名为“武术”。 2.武术的概念:狭义上讲武术是“以技击为主要内容、以套路和搏斗为其运动形式的注重内外兼修的中国传统体育项目,称为武术运动。广义上讲,武术是一种包含攻防技击的人体文化,是属于体育而高于体育的。武术的概念是人们认识武术的基本依据,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不同时期对武术概念的表述不仅相同,它的内涵和外延是随着社会历史发展和武术本身的发展而发展。从历史上看,早期人类生存竞争、狩猎及战争中技能形态与武术初期的技术形态同源同构,甚至在一定时期交织,然而随着历史变迁,武术发展至今,体育功能日渐显著,并归属与体育范畴,其内容、形式和手段的体育化特点更趋明显。因此从这个角度,我们将其视为民族传统体育项目。 3.武术的属性:从武术概念中可看到内涵的三个属性:武术是中国传统技击术,武术是中国传统体育,武术是中国传统文化之一。 4.武术的本质属性:攻防技击性 5.武术的四击:踢、打、摔、拿 6.武术的传统文化内涵:涵摄了古典哲学、兵学、中医学、古典美学、民俗、宗教等中国传统文化,深受其影响。中华民族独特的思维方式、道德观念、审美情趣、价值取向以及人生观、宇宙观等在武术中有集中反映。 7.武术“内外兼修”的内涵:追求外在形键和内在神韵,达到形神兼备;强调内练外练;要求内外相合、上下相随,追求高度协调和统一;追求德艺双修。武术所谓的“内”指心、神、意、气。所谓“外”指手、眼、身、步的活动。在武术练习中,强调形是神的外部表现,神是形的内在实质。 8.武术的分类方法:地域分类法、名山大川分类法、姓氏分类法、技术特点分类法、形式与类别分类法和功能分类法。 9.形式与类别分类:两种运动形式(套路运动和搏斗运动),内含五个类别(拳术、器械、对练、集体项目、攻防技术),对武术内容进行归纳。 10.功能分类法:根据武术教育功能和社会功能分为,竞技武术、健身武术和学校武术 11.套路运动:以踢、打、摔、拿、击、刺等攻防动作为素材,遵守攻守进退、动静疾徐、刚柔虚实等矛盾运动的变化规律编成的整套练习形式。主要内容包括单练、对练、集体项目。 12.搏斗运动:两人或多人在一定条件下,按一定的规则进行斗智较力的攻防性练习形式。现在武术竞赛中开展的主要是两人进行的对抗性活动,包括散打、太极推手、短兵等等。13武术的特点:具有攻防技击性、具有锻炼方法的独特性、具有练习的广适性。 14武术的作用:增强体质,防身自卫,修生养性,观赏娱乐 15,器械分为:长、短、双、软四类 16.对练:是两人或两人以上,按照预定动作程序进行的功防格斗套路。包括徒手对练、器械对练、徒手与器械对练。 17.对练分为:徒手对练、器械对练、徒手与器械对练 18.集体演练:以六人以上的徒手或器械集体套路演练,可变换队形与图案和采用音乐伴奏,要求队形整齐,动作协调一致 20.散打:指两人按照一定的规则,使用踢、打、摔等技法制胜对方的竞技项目 21.太极推手:两人按一定的规则,使用太极拳中的堋、捋、挤、按、采、挒、肘、靠等技法,搭手对峙,通过粘、连、黏、随的形式,以肌肉感觉判断对方用力,从而借力发力,

《健康运动训练项目:太极功夫扇》教学大纲

《健康运动训练项目:太极功夫扇》教学大纲 一、项目基本信息 1.项目代码:190001/190002/190003 2.项目名称:太极功夫扇 3.学时/学分:30/1 4.开课系(部):大学体育教学部 5.先修课程:基础体育 6.面向对象:怀化学院非体育专业二、三年级学生 二、教学要求 1.通过本项目的学习,学生能自觉地以太极功夫扇运动为练习手段定期健身,并形成终身体育意识;能够编制可行的个人锻炼计划,对太极功夫扇运动具有一定的欣赏能力;了解太极功夫扇运动的保健知识,部分学生能协助教师承担太极功夫扇运动在校园或社区的推广工作。 2.掌握太极功夫扇运动的基本手型、手法、步型、步法、腿法与扇法。 3.掌握太极功夫扇运动的规定套路,能在日常的健身运动中熟练运用。 三、教学内容 (一)理论教学内容 1.“健康运动训练项目:太极功夫扇”课程的意义、教学内容与要求 2.太极功夫扇运动的保健知识 3.《体育与健康实训教程》:第一篇 (1)第三学期:第一章现代体育的文化内涵与教育使命 (2)第四学期:第二章奥林匹克运动的文化导向 (3)第五学期:第三章体育运动的人文价值 (二)实践教学内容 【基本功】 1.基本手型:掌、拳、勾 2.基本手法:穿掌、挑掌、亮掌、推掌 3.基本步型:弓步、马步、仆步、虚步、歇步 4.基本步法:上步、退步、盖步、行步、并步

5.基本腿法:踢腿、震脚、戳脚 6.基本扇法:开扇、合扇、翻扇、撩扇、云扇、穿扇 【套路】 太极功夫扇规定套路 第一段:(1)起势(2)斜飞式(3)白鹤亮翅(4)黄蜂入洞(5) 哪吒探海(6)金鸡独立(7)力劈华山(8)灵猫捕蝶(9)坐马观花第二段:(10)野马分鬃(11)雏燕凌空(12)黄蜂入洞(13)猛 虎扑食(14)螳螂捕蝉(15)勒马回头(16)鹞子翻身(17)坐马观花第三段:(18)举鼎推山(19)神龙回首(20)挥鞭策马(21)立 马扬鞭(22)怀中抱月(23)迎风撩衣(24)翻花舞袖(25)霸王扬 鞭(26)抱扇过门 第四段:(27)野马分鬃(28)雏燕凌空(29)黄蜂入洞(30)猛 虎扑食(31)螳螂捕蝉(32)勒马回头(33)鹞子翻身(34)坐马观花第五段:(35)顺鸾肘(36)裹鞭炮(37)前招势(38)双震脚(39) 龙虎相关(40)玉女穿梭(41)天女散花(42)霸王扬旗(43)行步过门第六段:(44)七星手(45)揽扎衣(46)捋挤势(47)苏秦背剑(48)搂膝拗步(49)单鞭下势(50)挽弓射虎(51)白鹤亮翅(52) 收势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理论教学内容 1.重点:太极功夫扇运动的保健知识 2.难点:编制可行的个人锻炼计划 (二)实践教学内容 1.重点:太极功夫扇套路 2.难点:灵猫捕蝶、雏燕凌空 五、学时分配表 章节内容学时百分比% 基本理论“健康运动训练项目:太极功夫扇”项目的意 义、教学内容与要求 3 10

非物质文化遗产系列之太极拳

非物质文化遗产系列之太极拳 太极拳是武当内家拳之一,为“练身”、“练意”、“练气”三结合的整体运动。其要领是 以意念引导动作,意动身随,刚柔并济,以不变应万变。 在中国,太极拳又被人们叫做“哲拳”。“太极”一词来源于中国古典哲学著作《易经》。北宋时期,周敦颐的《太极图说》提出了以太极为中心的世界创成论,认为太极是最原初的实体,它的一动一静产生阴阳和宇宙的万事万物。太极拳蕴含着中国古典哲学韵味,以太极图的阴阳鱼为符号,以黑为阴,以白为阳,黑白相依,互抱不离,相互转化,是对立的统一体。于是,形成了动静、虚实、刚柔、开合等动作拳路。中国古典哲学认为,人体也是由阴 阳构成,身体好就是阴阳处于平衡状态。 太极拳从天人合一的角度出发,认为人与自然是对立的统一体,人本身也是对立的统一体。练太极拳首先要求人与自然的和谐,才能达到天人合一。太极拳认为自然是个大宇宙,人体是小宇宙。人体,一是形,即由筋、骨、皮、肉组成;二是神,即由精神和意识组成。练太极拳就是既要练筋、骨、皮,又要练精、气、神,做到内外兼修,形神合一,达到人体 的平衡发育,和谐成长。练太极拳,如能持之以恒,坚持不懈,会收到多种功效。 太极拳是东方文化的瑰宝,是中华武苑的古老奇葩,数百年来已衍生出传播海内外的陈、杨、武、吴、孙以及武当、赵堡等多种流派。就其影响力和传播范围来说,主要有陈氏太极 拳和杨式太极拳。 一、陈式太极拳 陈式太极拳形成于明末清初,为河南陈家沟陈王庭所创,至今已有300多年历史。自陈王庭以后,练拳之风盛行,历代相传,名手辈出。由陈氏支派先后繁衍成武式、杨式、吴式、孙式等不同风格的太极拳种。在近代陈式太极拳的传播中,陈式十七代宗师陈发科及其侄陈照丕、儿子陈照奎起了积极的作用。1928年陈发科由陈照丕的推荐来北京教拳,对北京陈 式太极拳的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 陈发科在京教拳近30年,为人忠厚,平时少言寡语。他在原有太极拳的基础上经过不断改进与提高,增加了螺旋缠绕动作,创造了新的拳式,如三换拳、背折靠、退步压肘、中盘、双震脚等动作,从而丰富了陈式太极拳的内容。现在全国普遍流行的陈式太极拳(八十三式)就是陈发科晚年的套路。1953年,陈发科与胡跃贞共同创办了首都武术社,推动了陈式太极拳的发展并培养一大批武术人才。1961年由沈家祯、顾留馨编著出版了《陈式太极拳》一书。1963年,陈发科之子陈照奎应邀到上海、南京、郑州、焦作、石家庄、陈家沟等地教拳,使陈式太极拳得到广泛的发展。为了教学的需要,由冯志强主编了《精练陈式太极拳》、《陈式太极拳入门》;由田秀臣、阚桂香合编了《简化陈式太极拳》;由阚桂香主编 了《陈式太极拳竞赛套路》。这些书的出现,使陈式太极拳进一步得到了普及和发展。 从陈王庭起,陈氏世代传习太极拳,不断对原有的拳套进行加工提炼,逐步形成近代所

太极拳理论考试复习题

1、太极拳的五大流派:杨式太极拳、陈式太极拳、吴氏太极拳、武氏太极拳、孙式太极拳。 2、“太极”一词最早出现于三千年的古书《周易》。这本书内容分“经”和“传”两部分: “经”的部分主要是占卜、说卦,以八卦符组成六十四卦,每卦包括卦形、挂名、卦辞,用_____________ 以判断凶吉祸福。相传为周文王之作;“传”是对“经”的解释说道,包括多篇文章,作者 并非一人。“太极”一词出自“传”部分的“系辞上”篇。其中写道:“易有太极,是生两仪, 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凶吉、凶吉生大业。” 3、太极的名称,又叫十三势、长拳、软拳、柔拳、沾绵拳等名称。 十三总势—指太极拳的八种基本手法和五种基本步法,即:棚、捋、挤、按、采、挒、肘、______________ 靠和进步、退步、左顾、右盼、中定,俗称八法五步,总称十三势。 4、太极拳的运动形式:套路、功法、推手 5、手型是指手的造型。太极拳有三种主要手型:拳、掌、勾。 6、剑的长度与重量:一般以反手垂臂持剑,剑尖高不过头、抵不过尔为准。太极拳竞赛规则规定:剑长度以直臂反手持剑姿势,剑尖不得低于本人耳上垂。剑的重量男子不得轻于0.6千克;女子不得轻于0.5千克。剑硬度以见垂直剑尖触地时,剑身不得弯曲。 7、名称24式太极拳:动作名称《三》白鹤亮翅《四》左右搂膝拗步《九》单鞭《二^一》转身搬拦捶。 8 24式太极拳1-6动作名称:2左右野马分鬃3白鹤亮翅4左右搂膝拗步5手挥琵琶6 左右倒卷肱 9、32式太极剑:第六式《独立抡劈(探海势)》第九式《虚步下截(乌龙摆尾)》拳:四指并拢卷握于掌心,拇指扣压于食指、中指的第二指节上。 掌:五指微屈,舒展分开,掌心微含,虎口撑圆。 勾:五指第一指节自然伸直捏拢成勾,屈腕使勾尖朝下。 云手:两手掌上下交错经体前向左右侧往复划弧运转。运行轨迹成两个相交的立圆。云手是 要与转腰协调一致。上手高不可过头,下手过低不可过裆,两手边云手边翻转。 撩剑:立剑反手由下向上撩出,力点在剑下刃前部。 点剑:立剑用剑锋向下点啄,力达剑刃前端。 10太极拳的运动特点:①心静意导、呼吸自然:即练拳都要求思想安静集中,专心引 导动作,呼吸平稳,深匀自然,不可勉强憋气; ②中正安舒、松柔连贯:即身体保持舒松自然,不偏不倚,动作如行云流水,轻柔匀缓; ③动作圆活、周身协调:即动作要呈弧形式螺旋形,转换圆活不滞,同时以腰作轴,上下相随,周身组成一个整体; ④轻灵沉着、刚柔相济:即每一动作都要轻灵沉着,不浮不僵,外柔内刚,发劲要完整, 富有弹性,不可使用拙力。 11、太极拳对身型的要求 A悬定正容:悬顶是指头、颈自然竖直,微有向上顶悬的意念,有利于姿势稳定,精神振奋,意气运用。B沉 肩坠肘:肩关节要保持松沉,不可耸肩,也不可故意前扣或后张。肘 关节要保持自然弯曲,并含有轻微垂坠的姿态,防止扬肘,直臂等毛病。这样可以使姿态自然、沉稳、柔和。C展臂虚腋:太极拳上肢无论是曲臂还是直臂,都要充满膨胀的内力,太极拳称为“堋劲”。屈臂时不可松软扁瘪,要保持成弧形,向外展放,直臂时要前伸后拉,肘部下坠,仍要屈微成弧。这样就使得上肢即柔和自然又沉实有力。虚腋是腋下保持一定空隙,不要将大臂与肋部加紧,使动作失去圆活自然。D舒指塌腕:太极拳掌型应做到五指自然舒展分开,虎口撑圆,掌心内凹成球面,腕部下塌,使劲力贯注于掌、腕、指各关节。当然,随着动作的虚实变化,贯注力也在不断变化,不同动作招法,手的着力部位也不相同。但无论如何变化,指、腕关节都不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