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离与物种的形成教案
教学设计5:7.2.2 隔离与物种的形成

列举生殖隔离的例子,说明生殖隔离的不同情况:季节隔离,不亲和性,杂种不育……
屏幕展示东北虎和华南虎的图片,
提问:那么生活在不同区域的同种生物,在自然条件下能不能进行基因交流呢?
由此引出地理隔离的概念。
2.说明共同进化的结果:形成了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逐步形成了生物的多样性。
五、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1.展示生物进化历程的图片,按照时间的发展,讲解生物进化的大致历程
2.让学生阅读课本的相关内容,思考课本中“思考与讨论“的相关问题,并引导学生进行回答;
3.教师进行总结,归纳生物进化的历程
六、生物进化理论在发展
2、不同岛屿的地雀,产生突变的情况一样吗?
3、对不同岛屿上的地雀种群来说,环境的作用有没有差别?这对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产生什么影响?
4、如果这片海域只有一个小岛,还会形成这么多种地雀吗?
四、共同进化
1.分析事例:①某种兰花和专门为它传粉的蛾;②猎豹和斑马跑得都很快
说明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从而引出共同进化的概念。
2.难点:
1)隔离在物种形成中的作用
2)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形成之间的关系。
教具
准备
多媒体课件制作
课时
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与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与学法、学情
(一)新课导入
引导学生回顾上节内容:英国曼彻斯特地区的桦尺蠖
提问:
1、桦尺蠖有没有进化?基因频率有没有变化?
2、19世纪的桦尺蠖和20世纪的桦尺蠖是同一种生物吗?
2.能力目标:
1)养成观察、分析、判断的思维能力。
《隔离与物种的形成》生物教案

《隔离与物种的形成》生物教案《隔离与物种的形成》生物教案不同物种之间一般是不行能产生可育的后代的现象。
下面我们来看看《隔离与物种的形成》生物教案,仅供大家参考!一、教学目标【学问与技能目标】1、知道物种的概念,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的概念。
2、理解隔离在物种形成中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提问问题的方式,让同学自主阅读课本相关内容,培育同学提取信息以及归纳概括的力气。
2、通过对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两者之间的比较以及联系,提高同学对比分析的力气。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了解环境与物种形成之间的关系,体会生物的多样性,养成疼惜环境,爱惜珍稀动物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物种的概念,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的概念以及隔离在物种形成中的作用。
【难点】隔离在物种形成中的作用。
三、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新课在多媒体上呈现曼彻斯特地区的桦尺蠖图片,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同学们知道了该地区的桦尺蠖基因频率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是并没有形成新的物种。
那为什么说它们没有形成新的物种?又该怎样推断两个种群是否属于一个物种呢?以此导入新课。
环节二、新课教学1、物种的概念自主学习,阅读课本,找出物种的概念之后设疑:马和驴可以产生后代——骡。
那么马和驴是同一物种吗?老师引出:生殖隔离。
多媒体呈现两个池塘中的鲤鱼,问:同学们为什么会形成两个种群呢?顺势引出:地理隔离。
过渡:我们学习了生殖隔离和地理隔离,那么大家想不想知道隔离在物种形成中有什么作用呢?2、隔离在物种形成中的作用多媒体呈现生活在加拉帕戈斯群岛生活的13种地雀,让同学观看他们的外形差异并且他们之间形成了生殖隔离。
分组争辩:设想南美洲大陆的一种地雀来到加拉帕戈斯群岛后,先在两个岛屿上形成两个初级种群。
这两个种群的个体数量都不多。
它们的基因频率一样吗?不同岛屿上的地雀种群,产生突变的`状况一样吗?对不同岛屿上的地雀种群来说,环境的作用有没有差别?这对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会产生什么影响?假如这片海疆只有一个小岛,还会形成这么多种地雀吗?由于各个岛上的食物和栖息条件互不相同,自然选择对不同种群基因频率的转变所起的作用就有差别。
隔离与物种的形成教案

隔离与物种形成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隔离在物种形成中的作用。
2. 使学生掌握隔离的类型及其对物种形成的影响。
3. 培养学生分析、讨论生物学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隔离的类型及作用,物种形成的机制。
2. 教学难点:隔离在物种形成过程中的具体作用和实例。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2. 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直观展示隔离与物种形成的实例。
3. 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四、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的多媒体教学课件。
2. 收集隔离与物种形成的实例资料。
3. 准备课堂讨论的问题。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两张同一物种在不同地理区域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
2. 讲授新课1. 介绍隔离的概念及作用。
2. 讲解隔离的类型:地理隔离、生态隔离、行为隔离、生理隔离、染色体隔离。
3. 分析各种隔离类型在物种形成过程中的作用。
3. 实例分析1. 展示隔离与物种形成的实例,如熊猫和熊、银杏和松树等。
2. 引导学生分析实例中隔离的作用和结果。
4. 小组讨论1. 发放讨论问题,如:“隔离在物种形成中的作用是什么?”、“举例说明隔离如何导致物种形成。
”2. 分组讨论,并汇报讨论成果。
5. 总结与拓展1.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隔离在物种形成中的关键作用。
2. 布置课后作业,如:“查找一个隔离与物种形成的实例,下节课分享。
”6. 板书设计隔离与物种形成1. 隔离类型:地理隔离、生态隔离、行为隔离、生理隔离、染色体隔离2. 隔离作用:阻止基因交流,促进物种分化3. 实例:熊猫与熊、银杏与松树等六、教学内容与要求1. 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巩固学生对隔离在物种形成中的作用的理解。
2. 通过实例分析,使学生能够识别和解释不同类型的隔离。
七、教学过程1. 复习导入回顾上节课讨论的隔离实例,提问学生隔离是如何影响物种形成的。
2. 实例分析展示新的隔离实例,如不同地区的同种蝴蝶的颜色变化,引导学生分析这种颜色变化可能是由什么类型的隔离造成的。
《隔离与物种的形成课件》教案

《隔离与物种的形成精品课件》教案第一章:隔离与物种形成的概念介绍1.1 隔离的概念与种类空间隔离生态隔离地理隔离行为隔离生殖隔离1.2 物种形成的定义与意义物种形成的含义物种形成的作用与意义第二章:地理隔离与物种形成2.1 地理隔离的作用机制地理隔离对基因流的影响地理隔离对遗传多样性的影响2.2 地理隔离实例分析加拉帕戈斯群岛的雀鸟中国东北与华北地区的东北虎与华南虎第三章:生殖隔离与物种形成3.1 生殖隔离的机制与类型受精前隔离受精后隔离3.2 生殖隔离实例分析果蝇的X染色体隔离水稻的杂交不育性第四章:分子生物学在隔离与物种形成研究中的应用4.1 分子标记在隔离与物种形成研究中的应用分子标记的种类与选择分子标记在物种识别与遗传结构分析中的应用4.2 基因组序列分析在物种形成研究中的应用基因组序列比较与物种形成的关系基因组序列分析在研究隔离机制中的应用第五章:隔离与物种形成的研究方法与技术5.1 野外调查与采样方法野外调查的基本步骤与技巧样品的采集与保存方法5.2 实验室分析技术分子生物学实验室技术统计分析方法在物种形成研究中的应用第六章:生态隔离与物种形成6.1 生态隔离的机制与类型生态位分化时间隔离6.2 生态隔离实例分析沙漠中的不同狐狸物种深海生物的垂直生态隔离第七章:行为隔离与物种形成7.1 行为隔离的机制与类型求偶行为差异繁殖保护行为7.2 行为隔离实例分析鸟类的鸣叫差异与物种形成狮子的社交行为与物种形成第八章:进化生物学在隔离与物种形成研究中的应用8.1 自然选择与隔离自然选择对隔离的影响隔离对自然选择的作用8.2 种群遗传学在物种形成研究中的应用种群遗传结构与物种形成的关系种群遗传学在研究隔离机制中的应用第九章:人类活动对隔离与物种形成的影响9.1 生物入侵与物种形成生物入侵的定义与影响生物入侵对隔离与物种形成的影响9.2 环境变化与物种形成气候变化对隔离与物种形成的影响环境污染与物种形成的关系第十章:隔离与物种形成的意义与应用10.1 隔离与物种形成的生态意义物种多样性的维持生态系统功能的发挥10.2 隔离与物种形成在生物资源保护中的应用物种保护区的规划与管理濒危物种的繁殖与保护10.3 隔离与物种形成在生物进化研究中的应用进化树构建与物种关系分析生物进化的驱动因素探讨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环节一:地理隔离与物种形成地理隔离对基因流的影响:理解地理隔离如何限制或阻止不同种群之间的基因交流,从而导致基因频率的差异。
隔离与物种的形成教案

隔离与物种的形成教案I. 教学目标在本教学中,学生将能够:1. 理解隔离是如何导致物种的形成;2. 探讨不同类型的隔离机制;3. 分析隔离对物种形成的影响;4. 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和预测物种形成的过程。
II.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a. 备课笔记及教案b. 隔离机制和物种形成的案例研究材料c. 白板、彩色粉笔或白板马克笔d. 教学课件(可选)2. 学生准备:a. 阅读与隔离和物种形成相关的基础知识b. 答题纸和笔III. 教学过程步骤 1:导入(10分钟)a. 引入隔离和物种形成的概念,与学生讨论他们对这些概念的理解和经验。
b. 引发学生兴趣,提出一个问题:“为什么地球上有这么多不同的物种?”鼓励学生分享他们的观点。
步骤 2:隔离机制的介绍(20分钟)a. 介绍不同类型的隔离机制,包括地理隔离、行为隔离和生理隔离。
b. 解释每种隔离机制是如何导致物种的分隔和差异的形成的。
步骤 3:案例分析(30分钟)a. 分发案例研究材料,包括一些关于隔离和物种形成的案例。
b. 学生小组讨论,分析每个案例中的隔离机制和物种形成的影响。
c. 学生展示和讨论他们的分析结果,与全班分享他们的观点。
步骤 4:概念解释(20分钟)a. 教师总结学生的答案和观点,澄清和解释与隔离和物种形成相关的关键概念。
b. 强调隔离是物种形成的一个重要驱动因素,但并非唯一因素。
步骤 5:知识应用(20分钟)a. 学生完成一份练习题,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和预测物种形成的过程。
b. 学生交换答案并进行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和批判性思维。
步骤 6:反馈与总结(10分钟)a. 教师回顾本课要点和关键知识。
b. 学生分享他们对本课的收获和思考。
c. 教师给予正面评价和指导,鼓励学生进一步探索隔离和物种形成的科学领域。
IV. 作业学生回顾本堂课的讲义和笔记,并撰写一篇500字的文章,探讨一个自己感兴趣的隔离机制案例,并说明其对物种形成的影响。
V. 注记本教案可根据教学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和补充。
《隔离与物种的形成》教学设计[1]
![《隔离与物种的形成》教学设计[1]](https://img.taocdn.com/s3/m/020c9efe3086bceb19e8b8f67c1cfad6195fe9a0.png)
《隔离与物种的形成》教学设计一、教学背景分析1、教材分析《隔离与物种的形成》是必修2《遗传与进化》(人民教育出版社)第七章第二节第二个小节的内容。
本小节包括物种的概念、隔离在物种形成中的作用两部分内容。
课程标准中与此对应的要求是“概述隔离与物种的形成”。
因此教材中重点介绍了地理隔离导致生殖隔离从而产生新物种的过程,接下来安排“资料分析”活动让学生通过分析加拉帕戈斯群岛上地雀的物种分化过程来认识隔离在物种形成中的作用,通过大量的实例让学生理解物种形成的抽象过程。
2、学情分析学生思维活跃,本部分学习兴趣浓,并且已经具备一定的观察、分析和判断能力,因此可以采取小组讨论探究对隔离在物种形成中的作用进行分析并得出结论。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阐明并解释物种、隔离等相关概念;2.运用所学概念分析物种形成的过程;3.概述物种形成的主要环节以及各环节对于物种形成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1、通过分析马、驴和虎的图片,归纳物种和隔离的概念。
2、通过对加拉帕戈斯群岛地雀形成过程的分析,自主概括物种形成的三个基本环节。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从达尔文环球考察中感受科学研究过程,培养探究求疑、追求真理的精神。
2、从科学家对地雀的持续性研究中,体会科学研究的严谨性和长期性,从而培养不断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素养。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物种和隔离的概念2、隔离在物种形成中的作用教学难点隔离在物种形成中的作用四、教学过程性和条件地雀1地雀2地雀3地雀1地雀2地雀31、加拉帕戈斯群岛上的地雀是从何而来?2、为什么在南美大陆上没有发现如此多种地雀?思考后分析回答问题。
《隔离和物种的形成课件》教案

《隔离和物种的形成精品课件》教案第一章:引言1.1 课程背景本节课将探讨隔离在物种形成中的重要作用。
通过学习,学生将了解隔离的定义、类型及其在自然界中的意义。
1.2 教学目标1.2.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准确说出隔离的定义、类型及作用。
1.2.2 能力目标学生能够分析实际案例,理解隔离在物种形成中的关键作用。
1.2.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生物多样性的关注,提高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识。
1.3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案例分析、讨论交流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参与度。
1.4 教学准备PPT课件、案例资料、讨论问题等。
第二章:隔离的定义与类型2.1 隔离的定义2.1.1 概念阐述隔离是指不同基因型或种群的个体在自然条件下不能或难以进行基因交流的现象。
2.1.2 隔离与物种形成的关系隔离是物种形成的重要环节,有助于新物种的产生。
2.2 隔离的类型2.2.1 地理隔离由于地理障碍导致不同种群间不能进行基因交流。
2.2.2 生态隔离由于生态位分化,不同种群在不同环境中生存,减少基因交流。
2.2.3 行为隔离由于行为差异,不同种群在繁殖季节难以进行有效交配。
2.2.4 生理隔离由于生理结构或生理机能差异,不同种群难以进行有效交配。
2.2.5 遗传隔离由于基因差异,不同种群在繁殖过程中产生的后代不可育。
第三章:隔离的作用3.1 减少基因交流隔离可以有效减少不同种群间的基因交流,使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差异。
3.2 基因库的分化隔离导致不同种群基因库的分化,为新物种的形成奠定基础。
3.3 物种的形成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关键步骤,通过长期的隔离,种群逐渐累积足够的遗传差异,最终形成新物种。
第四章:实际案例分析4.1 案例一:东北虎与华南虎分析东北虎与华南虎的分布区域、形态特征及基因差异,理解地理隔离在物种形成中的作用。
4.2 案例二:马拉松蟹与陆地蟹通过比较马拉松蟹与陆地蟹的生理结构、生活习性及遗传差异,了解生态隔离在物种形成中的意义。
《隔离和物种的形成课件》教案

《隔离和物种的形成精品课件》教案第一章:引言1.1 课程背景本节课将探讨隔离和物种形成的概念,通过分析不同实例,帮助学生理解隔离在物种形成中的重要作用。
1.2 教学目标1.2.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阐述隔离和物种形成的定义。
学生能够分析实例中隔离对物种形成的影响。
1.2.2 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
学生能够进行小组讨论,提高团队合作能力。
1.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和小组讨论法进行教学。
1.4 教学内容1.4.1 隔离的概念1.4.2 物种形成的概念1.4.3 隔离在物种形成中的作用第二章:地理隔离2.1 课程背景本节课将讲解地理隔离的概念,并通过实例分析地理隔离对物种形成的影响。
2.2 教学目标2.2.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定义地理隔离。
学生能够分析地理隔离在物种形成中的作用。
2.2.2 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运用地理隔离的知识分析实际问题。
2.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案例分析法进行教学。
2.4 教学内容2.4.1 地理隔离的概念2.4.2 地理隔离在物种形成中的作用2.4.3 实例分析:地理隔离与物种形成第三章:生态隔离3.1 课程背景本节课将讲解生态隔离的概念,并通过实例分析生态隔离对物种形成的影响。
3.2 教学目标3.2.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定义生态隔离。
学生能够分析生态隔离在物种形成中的作用。
3.2.2 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运用生态隔离的知识分析实际问题。
3.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案例分析法进行教学。
3.4.1 生态隔离的概念3.4.2 生态隔离在物种形成中的作用3.4.3 实例分析:生态隔离与物种形成第四章:生殖隔离4.1 课程背景本节课将讲解生殖隔离的概念,并通过实例分析生殖隔离对物种形成的影响。
4.2 教学目标4.2.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定义生殖隔离。
学生能够分析生殖隔离在物种形成中的作用。
4.2.2 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运用生殖隔离的知识分析实际问题。
4.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案例分析法进行教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隔离与物种的形成》教案
生命科学学院2011级2班李烁
一、教学课题
《隔离与物种的形成》高中生物必修二第7章第2节
二、教学课型
理论课
三、教学课时
1课时
四、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种”的辨别方法,让学生能够说明物种的概念,区分不同的物种,
正确率90%。
2、通过学习骡子的生殖,让学生能够说明生殖隔离的概念,正确率90%。
3、通过对比生殖隔离的概念,让学生掌握地理隔离的概念,正确率90%。
4、通过对13种地雀的形成的分析,让学生能够说出物种形成的过程和隔离在物
种形成的作用,正确率80%。
5、通过回顾之前学习的进化理论,让学生掌握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正
确率90%。
五、学情分析
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学习了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前三部分主要内容,掌握了物种形成的原材料,进化的单位,生物进化的方向,这些都为本节课的学习打好了基础,这样生物进化的过程自然而然就可以引入并学习掌握。
前面学习的内容没有经过组合处理,学生现阶段是无法对生物进化的全过
程有清晰的思路的;同时也会对达尔文的进化理论和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产生混淆,所以教师要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有效的引导才能使内容更为清晰,并要注意对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总结和对比,学生才能全面的掌握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在本节课的学习后,学生会完全掌握生物进化论理,对物种的形成也会有一个清晰的认识,这就为后面生物多样性的学习打好基础,通过对比达尔文的进化理论,也能在学生脑海里形成生物进化论理在不断发展的观念。
六、内容分析
1、地位和作用
《隔离与物种的形成》作为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主要内容的最后一部分,讲解了物种形成的过程,在本章节的地位非常重要。
首先,本节课是对进化理论的总结,让学生在全面掌握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同时,理解物种形成的一般规律;其次,通过对隔离和物种形成的学习,让学生进一步理解用数学方法讨论基因频率的变化的必要性,并对现在一些快速形成新物种的方式有全新的认识;最后,通过对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学习能主动收集相关生物进化理论的发展资料,了解这一生物进化理论是不断发展的,为后面《共同进化和生物多样性的形成》的学习打好基础。
2、可能出现的问题
本节课可能出现的问题就是学生对于物种形成的一般规律的认识会存在偏差,与之前了解到的快速形成新物种的方法混淆,从而否定隔离是物种形成必要条件这一观点。
3、如何处理问题
教师在这里一定要主动提出这个问题,并且带领学生分析两种形成新物种的过程和不同之处,强调一般规律的概念和特殊情况的概念。
七、教学重点
隔离在物种形成中的作用
在课标中,本章节的内容就是让学生说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而学生在前面学习的三个内容都是为了本节课内容打好铺垫,通过学习隔离在物种形成中的作用,从而总结出最后一个内容——隔离是物种现成的必要条件。
八、教学难点
生殖隔离与地理隔离、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生殖隔离与地理隔离的概念相近,学生容易混淆;而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这句话的理解,很容易让学生混淆,隔离不只是地理隔离还包括生殖隔离这一点容易被学生忽略。
九、教具
多媒体
十、教学过程
十一、板书设计
隔离与物种的形成
一、物种的概念
1、物种:自然状态下相互交配后代可育
2、生殖隔离:
3、地理隔离:
4、隔离:
二、隔离与物种的形成
1、通过地理隔离产生新物种——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2、大爆发式物种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