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特殊教育送教上门调研报告
关于对全市重度残疾儿童送教上门的调研报告

关于对全市重度残疾儿童送教上门的调研报告本次调研的主要目的是了解全市重度残疾儿童送教上门的现状及问题,以此为基础提出合理化建议,促进全市残疾儿童特殊教育事业的发展。
调研方式本次调研主要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两种方式。
问卷调查:我们通过网络平台和实地进行问卷调查。
问卷调查共发放了400份,收回有效问卷374份,有效回收率为93.5%。
访谈:我们深入了解了10位重度残疾儿童送教上门的家长和10位教育机构相关负责人的意见和建议。
调研结果1.重度残疾儿童送教上门的普及程度较低据调查,全市重度残疾儿童送教上门的普及程度不高,只有37%的被调查者选择了以送教上门的方式接受教育。
在访谈中,家长反映,很多人没有意识到重度残疾儿童也有权利接受教育,也没有了解到相关政策和措施。
2.教育机构普遍缺乏专业能力和资源据调查,有25%的被调查者选择了教育机构提供的重度残疾儿童送教上门服务。
但是在访谈中,教育机构负责人普遍反映,他们的专业能力和资源都比较有限,难以满足重度残疾儿童的需求。
3.家长缺乏相关知识和技能在访谈中,家长反映,他们缺乏相关知识和技能,无法有效地帮助孩子接受教育。
由于缺乏相关知识和技能,很多家长对重度残疾儿童的教育无从下手,在孩子教育过程中遇到各种问题和困难。
4.政策体系不够完善在访谈中,教育机构负责人普遍反映,政策体系不够完善,相关政府部门对残疾儿童的教育支持力度不够,财政投入不足,对残疾儿童的教育和服务缺乏保障。
调研建议1.提高家长和社会的意识需要通过各种途径,提高家长和社会对重度残疾儿童教育的认识和意识,增加对残疾儿童的关注度。
比如多宣传政策和措施,多开展残疾儿童教育和服务领域的宣传活动等。
2.提升教育机构的能力水平需要通过加强教育机构的培训和专业化建设,提升专业能力和资源水平,为重度残疾儿童提供更为优质的送教上门服务。
3.提供家长的培训和支持需要在政府和社会的支持下,开展相关的培训和支持工作,提高重度残疾儿童家长的教育意识和技能,增强教育过程中的参与度和决策能力。
送教上门学生现状与需求调查研究——以枝江市特殊教育学校送教服务对象为例

送教上门学生现状与需求调查研究——以枝江市特殊教育学校送教服务对象为例发布时间:2022-06-27T10:03:24.428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2年第464期作者:向萍[导读] “送教上门”作为保障残疾人受教育权利,推进教育公平的重要举措,是特殊教育学校的一项重要工作。
为了使送教上门发挥更显著的成效,同时也为政府职能部门决策提供参考,我们对送教上门学生的现状与需求进行了调查。
在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之后,发现我校送教上门学生障碍程度重,家长的期待和需求更加理性和多元,需要我们调整送教内容,充实送教服务队伍,实施更具针对性的送教服务。
向萍湖北省枝江市特殊教育学校443200摘要:“送教上门”作为保障残疾人受教育权利,推进教育公平的重要举措,是特殊教育学校的一项重要工作。
为了使送教上门发挥更显著的成效,同时也为政府职能部门决策提供参考,我们对送教上门学生的现状与需求进行了调查。
在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之后,发现我校送教上门学生障碍程度重,家长的期待和需求更加理性和多元,需要我们调整送教内容,充实送教服务队伍,实施更具针对性的送教服务。
关键词:送教上门现状需求调查分析为了推进教育公平,切实保障残疾人受教育权利,教育部等七部委联合下发的两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4-2016、2017-2020),提出要为确实不能到校就读的重度残疾儿童少年提供规范、有效的送教服务。
提升计划实施以来,枝江市特殊教育学校的送教上门对象由最初的个位数逐渐增加到30多人。
为了提升送教服务质量,学校经过细致深入的调查,摸清了学生的现状和需求。
一、调查数据基本统计2021年6月,我们在湖北省枝江市开展了送教上门学生现状与需求调查,调查对象为枝江市特殊教育学校送教上门学生的家长,共发放问卷36份,收回有效问卷32份。
1.学生家庭基本情况。
接受问卷的32个家庭,68.8%居住在农村,75%的家庭主要经济来源是打工收入,接近70%的家庭月收入在3000元以下。
特教学校走访实践报告(3篇)

第1篇一、前言为了深入了解特殊教育学校的教学现状、师资力量、学生情况以及学校的管理模式,我们一行人于2021年10月对某市特教学校进行了实地走访。
此次走访旨在通过实地观察、与教师交流、与学生互动等方式,全面了解特教学校的教育教学情况,为我国特殊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二、学校概况某市特教学校成立于2000年,是一所集康复、教育、培训于一体的综合性特殊教育学校。
学校占地面积15亩,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现有在校生200余人,教职工50余人。
学校设有聋哑、智力障碍、孤独症等多个班级,为学生提供从学前教育到高中教育的全方位教育服务。
三、教学现状1. 课程设置特教学校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了针对性的课程体系。
主要包括文化课、技能课、康复训练、生活自理能力培养等方面。
其中,文化课包括语文、数学、英语等;技能课包括绘画、音乐、舞蹈、体育等;康复训练包括言语康复、肢体康复、心理康复等;生活自理能力培养包括日常生活技能、人际交往技能等。
2. 教学方法特教学校在教学方法上注重个别化教学,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
例如,对于听力障碍学生,教师会采用手语、口型、文字等多种方式传授知识;对于智力障碍学生,教师会采用简单易懂的语言、图片、动作等方式进行教学。
3. 教学效果通过走访,我们了解到特教学校在教学中取得了显著成效。
许多学生在文化课、技能课、康复训练等方面取得了不同程度的进步,生活自理能力也得到了很大提高。
四、师资力量特教学校的师资力量雄厚,拥有一支高素质的专业教师队伍。
教师们具备丰富的教学经验,熟悉特殊教育理论和实践,能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合适的教学方案。
此外,学校还定期组织教师参加各类培训,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
五、学生情况1. 学生特点特教学校的学生多为聋哑、智力障碍、孤独症等特殊儿童。
他们在认知、语言、行为等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障碍,需要特殊的关爱和帮助。
2. 学生生活学校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生活条件。
县域特殊教育学校送教上门模式的调研报告

县域特殊教育学校送教上门模式的调研报告作者:蒋华琴来源:《陕西教育·综合版》2024年第05期送教上门是保障重度残疾儿童少年受教育权的民心工程。
2022年《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21—2030年)》显示,2022年,全国共有特殊教育学校2314所,特殊教育专任教师7.3万人,招收各种形式的特殊教育学生14.6万人。
目前,县域送教上门仍没能打破送教质量不高、家长教辅能力不足、相关教材开发不充分等困境,面对送教对象个体差异大、发展程度不均等难题,如何开展好这一“移动课堂”须持续探索。
本期刊发县域特殊教育学校送教上门模式的调研报告,观“宁强模式”,探索残疾儿童少年的成长之路。
“组织开展送教上门”是《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教育部等部门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4—2016年)的通知》提出的一项重要内容。
《“十四五”特殊教育发展提升行动计划》要求,健全送教上门制度,推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完善送教上门服务标准,科学认定服务对象,规范送教上门形式和内容,加强送教服务过程管理,提高送教服务工作质量,旨在2025年,初步建立高质量的特殊教育体系。
送教上门,给了重度残疾儿童少年接受教育的机会,也使其家长受到鼓舞,看到希望。
一、调研的基本情况汉中市宁强县特殊教育学校是一所山区县域培智学校,在上级发出送教上门指示后,宁强县教育体育局明确提出,县特教学校要积极探索为宁强县重度残疾儿童少年实施送教上门的方法与途径,要以“高起点办学、高质量发展”为定位,全面推进送教上门工作,助力教育脱贫攻坚。
送教上门是一项全新的教育工作,没有成型的经验与做法可借鉴。
经县局分管领导把脉开方,学校校委会成员集思广益,反复研究,针对送教上门工作提出“五问”:给谁送?谁去送?怎么送?送什么?送得怎样?学校紧密围绕解决这五个问题,开展送教上门工作。
学校主要分以下三个阶段做了大量探讨性工作:(一)尝试阶段(2014年至2016年)为落实《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4—2016年)》,学校组织教师团队开展调研,于2015年下半年尝试性地为8名孩子开展送教。
关于对全市重度残疾儿童送教上门的调研报告

关于对全市重度残疾儿童送教上门的调研报告调研报告摘要本报告对全市重度残疾儿童送教上门的现状进行了调研分析,主要包括送教上门的对象、送教上门的方式、送教上门的困难和需求、送教上门的政策和制度保障等方面。
通过对相关数据的收集和分析,本报告试图为送教上门工作提供一些可行性的建议和政策推荐。
一、送教上门的对象重度残疾儿童是市教育系统服务的重点对象之一。
他们由于身体或智力上的缺陷,难以适应普通学校的教学环境,因此需要接受专门的送教上门服务。
目前,全市范围内共有大约2000名重度残疾儿童需要接受送教上门的服务。
包括智力障碍、肢体残疾、视力障碍、听力障碍等不同类型的残疾儿童。
送教上门的方式主要包括两种:一种是专门的送教上门教师,通过上门授课的方式进行教学;另一种是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远程教学。
目前,市教育系统主要采取的是送教上门教师的方式。
由于重度残疾儿童的特殊情况,需要有专门的教师进行一对一的教学。
送教上门的教师需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教学经验,能够根据残疾儿童的个性化需求进行量身定制的教学计划。
还有一些学校和机构尝试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远程教学。
通过网络直播、视频会议等方式,可以实现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实时互动,为残疾儿童提供更加便利和高效的教学服务。
三、送教上门的困难和需求在实施送教上门的过程中,存在着一些困难和问题。
是教学资源的不足。
重度残疾儿童的教育需要特别的教学资源和设备,如盲文书籍、辅助性通讯设备等,目前市场上这些资源相对匮乏,难以满足需求。
是专业教师的不足。
目前市教育系统缺乏专门的送教上门教师队伍,导致重度残疾儿童送教上门服务的覆盖率较低,教学质量也参差不齐。
是家庭支持的不足。
重度残疾儿童通常需要家庭成员的协助和支持,但是一些家庭由于经济困难、知识水平低等原因,难以为残疾儿童提供有效的支持。
四、送教上门的政策和制度保障为了解决送教上门存在的问题,市教育部门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和制度保障,以保障重度残疾儿童接受高质量的送教上门服务。
特教家访调研报告

特教家访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本次调研旨在了解特殊教育家庭的现状、特殊教育服务的需求以及特殊教育家庭面临的困境,为相关部门改进特殊教育服务提供参考。
二、调研方法通过与特殊教育家庭进行面对面的家访,采访家庭成员,了解他们的家庭背景、子女的特殊需要与教育情况,以及他们对特殊教育服务的期望与建议。
三、调研结果1. 特殊教育家庭现状在本次调研中,我们走访了10个特殊教育家庭,其中有6个家庭有一名或多名特殊需求儿童。
这些儿童的特殊需求包括自闭症、智力障碍、听力障碍等。
在这些家庭中,父母不同程度地投入了特殊教育的帮助与指导。
2. 特殊教育服务需求在接触特殊教育家庭时,我们发现其需求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a. 专业的特殊教育师资特殊教育家庭普遍认为,专业的特殊教育师资对于他们的子女非常重要,他们希望有更多的特殊教育教师能够进入学校,提供个性化的辅导与指导。
b. 功能齐全的特殊教育设施特殊教育家庭认为,现有特殊教育设施的不足限制了他们子女的发展。
他们期望政府能够投入更多资金改善特殊教育设施的条件,提高儿童在学校的学习环境。
c. 个性化的教育方案特殊教育家庭希望教育部门能够针对不同特殊需求儿童制定个性化的教育方案,因为他们意识到每个特殊需求儿童都有不同的学习方式与需求。
他们认为只有制定个性化的教育方案,才能更好地发挥特殊需求儿童的潜能。
3. 特殊教育家庭面临的困境在调研过程中,我们也了解到特殊教育家庭面临的一些困境:a. 社会认知与理解不足许多特殊教育家庭表示,他们在社会交往中经常受到误解与歧视。
他们希望社会能够更多地了解特殊需求儿童,以减少对他们的偏见与歧视。
b. 心理压力与焦虑由于特殊需求儿童的特殊情况,特殊教育家庭面临着较大的心理压力与焦虑。
他们需要更多的心理支持与帮助,以应对特殊需求儿童成长过程中的挑战。
四、改进建议根据调研结果,我们提出以下改进建议:1. 政府应加大对特殊教育师资的培训力度,提高特殊教育师资的专业水平。
特殊教育送教上门调研报告—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特殊教育送教上门调研报告—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特殊教育送教上门是指教育专家或教师到特殊儿童所在地进行教育服务的一种形式。
这种形式的教育不仅能够为特殊儿童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服务,还能够减轻特殊儿童与普通学校之间的交通不便问题,使他们能够更好地接受教育。
本次调研旨在了解特殊教育送教上门的实施情况,以及其对特殊儿童和家长的影响。
一、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针对特殊教育送教上门的实施情况、成效以及家长和特殊儿童的反馈等进行了调研。
二、调研对象调研对象包括特殊儿童(包括听力障碍、视觉障碍、智力障碍等)、家长以及参与特殊教育送教上门的教师和教育专家。
三、调研结果根据调研结果,特殊教育送教上门对特殊儿童和家长均产生了积极影响。
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个性化教育服务:特殊教育送教上门能够根据特殊儿童的实际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教育方案,帮助他们更好地学习和发展。
2. 减轻交通困扰:特殊儿童由于身体或智力上的障碍,往往不能独立前往学校接受教育。
特殊教育送教上门解决了这个问题,让他们能够在家中接受教育,减轻了家长的交通负担。
3. 提高教育质量:特殊教育送教上门的教师和教育专家有着专业的知识和经验,能够为特殊儿童提供高质量的教育服务,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和发展水平。
4. 增强家长参与:特殊教育送教上门鼓励家长积极参与到教育中,提供帮助和支持。
这不仅促进了特殊儿童的学习和成长,还增强了家长对特殊教育的认识和理解。
四、存在的问题与建议根据调研结果,特殊教育送教上门存在以下问题:1. 教育资源不足:目前特殊教育师资和专业师资相对匮乏,无法满足特殊儿童的需求。
建议加大对特殊教育师资的培养和投入。
2. 家庭经济负担:特殊教育送教上门需要额外的花费,对一些经济困难的家庭来说是一项负担。
建议加大对家庭贫困特殊儿童的资助力度。
3. 评估和监督机制不完善:特殊教育送教上门需要建立严格的评估和监督机制,确保教育质量和教育效果。
关于对全市重度残疾儿童送教上门的调研报告

关于对全市重度残疾儿童送教上门的调研报告近年来,随着我国对残疾儿童教育的重视,越来越多的资源被投入到残疾儿童的教育领域。
重度残疾儿童由于疾病的影响,往往无法像其他正常儿童一样到学校接受教育。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一些地区开始实施对重度残疾儿童送教上门的政策,以保障他们的受教权。
本文针对全市重度残疾儿童送教上门的情况进行了调研,并撰写了本报告,以期为相关政策的制定和完善提供参考依据。
一、调研目的及方法(一)调研目的1.了解全市重度残疾儿童的基本情况及教育需求。
2.调查全市对重度残疾儿童送教上门的政策和实施情况。
3.了解家长对送教上门政策的满意度和意见建议。
二、调研结果(一)重度残疾儿童的基本情况及教育需求根据全市残疾儿童教育部门提供的数据,截至目前,全市共有重度残疾儿童XXX名,占残疾儿童总数的XX%。
由于疾病的影响,绝大多数重度残疾儿童无法到学校接受正常的学习教育,他们急需家庭教育的支持和帮助。
(二)对重度残疾儿童送教上门的政策和实施情况我市自XX年起开始实施对重度残疾儿童送教上门的政策,通过派遣专业的特教老师和康复医生上门授课和康复训练,以满足其受教育的需求。
目前,全市已有XX名特教老师和XX名康复医生参与到送教上门的工作中,他们为重度残疾儿童提供了有针对性的教育和康复服务。
(三)家长对送教上门政策的满意度和意见建议通过开展家访和问卷调查,我们了解到,绝大多数家长对送教上门政策表示满意,并认为这种政策有助于提高重度残疾儿童的生活质量。
家长们也提出了一些意见和建议,如增加送教上门的频次和时长、加强与家长的沟通等。
三、分析与建议(一)分析1.我市重度残疾儿童数量较多,需要更多的资源投入到送教上门的工作中,以满足其教育需求。
2.送教上门政策的实施效果较好,得到了家长的认可和支持,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二)建议1.加大对送教上门工作的投入,增加特教老师和康复医生的数量,提高送教上门的频次和时长,以进一步提高重度残疾儿童的教育质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以扎实的作风推进特殊教育送教上门稳步发展
为了维护残疾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公平权,切实提高他们的入学率,国家第一轮《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14——216)》、国家第二轮《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17——22)》明确提出了实施送教上门的要求,颁布的《残疾人教育条例》强调“适龄残疾儿童、少年需要专人护理,不能到学校就读的,由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统筹安排,通过提供送教上门或者远程教育等方式实施义务教育,并纳入学籍管理。
”由此送教上门这一残疾人教育的补充形式得到了广泛的认同。
由于疫情此项工作一直未如期进行,直到开学我校立即着手开展了送教上门的实践。
6月底,学校利用两天时间对建档立卡的残疾儿童开展了送教上门服务,后利用假期组织教师对全区不适合入学的特殊儿童进行了情况调查。
近两年来,茌平区特殊教育的送教上门工作实现了从形式到内容的稳步推进,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由此形成的初步经验、初步模式。
送教上门服务也得到了全区绝大多数未入学残疾儿童、少年及其家庭的欢迎和肯定。
一、调研过程
6月3日及7月3日,在保证本校的正常教学的情况下,每班抽调两人,分两大组进行送教。
本次送教对象是建档立卡的未入学的残疾儿童,送教教师为学生们制定个案,根据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小步子,多坡度,同时给家长送上部分特殊教育的方式、方法。
7月8日、9日与12日我校利用假期采用教师自愿报名的方式对全区未入学的残疾儿童进行了摸底调查。
通过一线走访、个别谈话等多种方式与家长面对面交流,广泛听取意见建议,多层次、多渠道、全方位了解情况,形成了初步调研成果。
二、调研成果
存在的主要问题
1、教师与学生比例严重失衡,全区未入学的残疾儿童占全区残疾儿童近一半,而我校的师资也仅能维持学校的正常教学。
如果单靠我校教师送教是远远达不到国家有关送教的标准。
这也是我校送教上门工作的一大难题。
2、对残疾儿童评估不足,虽然教师送教时都对残疾儿童做一个简单的评估,但未形成系统性的评估标准及评估结果,所以对送教的残疾儿童没有进行系统性的分类,无形中加重了教师的送教任务。
3、缺乏专业的康复教师,由于未入学的残疾儿童大部分都是重度的残疾儿童,对于康复的需求远远大于对于知识的需求。
而参与送教的教师都是在教学一线抽调的,没有专业的康复知识与康复技能,因此不能满足家长与学生对于这方面的需求。
三、对策措施
1、充分利用特殊教育资源室。
自219年开始我校就一直致力于特教资源室的建设,近期我校更是对全体教师进行了资源室的使用培训,以提高教师的教学技能。
在送教过程中要充分利用资源室的教材教具、康复器械等增加送教的内容与形式,提高送教质量。
2、适当增加教师送教的人数和次数。
对建档立卡的残疾儿童我校制定了一周两次,一次一个半小时的送教方案。
针对送教儿童制定个人教案、短期目标、长期目标等,有针对性的进行送教。
3、加强对未入学的残疾儿童的评估。
联合医院加强对未入学的残疾儿童进行系统性的评估,形成评估报告。
根据评估报告制定针对性的送教计划。
虽然送教任务艰巨而繁重,但我相信通过我校教师的努力,结合调研情况积极探索与寻找适合我校的送教方式,将调研成果运用到现实中,不断推动我校送教上门工作稳步发展,为促进我区特殊教育工作再上新台阶做出应有的贡献!。